比多少教学设计
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标题: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并进行正确描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意识。
(2)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使用“比”字句进行表达。
(2)使学生能够找出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并进行正确描述。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组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提问:“哪一组物体多?哪一组物体少?”(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比多少”。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找出数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比多少”的表达方式,并举例说明。
(3)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强调“比多少”的表达要准确、简洁。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多少”的表达方式。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多少”的表达方法。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多少”进行描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比多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比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会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两堆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堆物品多,哪堆物品少。
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品的多少,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多少”的方法。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了“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比多少”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探究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比多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比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数量,引出“比多少”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二、探究(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三、巩固(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四、拓展(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不同的物体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来描述。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两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过程。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多少”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掌握了“比多少”的概念,能够用“比多少”来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比多少”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一数_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数一数_比多少》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对数量的感知和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准确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两组物体(每组物体的数量相同,但形状和颜色不同)。
2. 学具:每组学生一份相同的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出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物体,让学生发现两组物体的数量是相同的。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让学生发现两组物体的形状和颜色是不同的。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组物体,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多少(3)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多少(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能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学会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2. 学会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解决与“比多少”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多少”的含义,学会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教学难点:解决与“比多少”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两组物体的数量,引导学生说出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多,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少。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3,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小兔子的数量。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哪一组小兔子的数量多,哪一组小兔子的数量少。
(3)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时,可以用“比多少”的方法。
(4)教师示范如何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5)学生动手操作,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3。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多,哪一组物体的数量少。
(3)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时,可以用“比多少”的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说出“比多少”的含义和比较方法。
5.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3。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理解了“比多少”的含义,学会了用“比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比多少”的方法。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7《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比多少”这一概念,学会使用“比”来进行比较大小的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大小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爱比较、爱思考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中的“比”字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师准备好的教学实物:不同大小的物体3.学生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学实物,如不同大小的球、木块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比多少》(10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解释“比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并举例让学生掌握使用“比”进行比较的方法,如“这个球比那个球大”。
3. 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发放准备好的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通过分组合作,增强学生对比大小的概念。
4. 整合讨论(10分钟)结束分组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物体的比较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比多少”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让学生运用“比”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水果的大小、比较不同颜色的布料等,提升学生对“比多少”的运用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多少”的学习重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册中关于“比多少”的练习。
2.回家观察比较家中物品大小,并记录下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比大小的能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可能会出现学生合作不够积极的情况,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小组间的互动合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比多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内容:1. 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 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
2. 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用于比较物体的数量。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尝试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物体的数量不同,如一张图片上有3个苹果,另一张图片上有5个苹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数量,让学生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如“苹果比橙子多”、“橙子比苹果少”等。
3.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个物体的数量不同。
2. 小组成员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数量,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和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2.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
3.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可以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的例子?”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比多少”的句式进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 教案6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道“比多少”的意思。
2.能够根据问题比较大小,判断谁多谁少。
3.能够简单使用“比多少”进行比较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事物数量的敏感度,提高比较大小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将“比多少”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比较大小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比多少”相关的图片和示例题目。
2.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通过举例子简单介绍“比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意义。
学习
1.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回答问题,比较大小。
2.师生互动,讨论如何使用“比多少”解决问题。
3.老师出示各种实际情境下的比较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拓展
1.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比多少”的问题,分享给同学。
总结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比多少”的概念,提高了比较大小的能力,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并设计自己的“比多少”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比多少”的概念。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5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5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听懂比多少的基本概念,能正确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比较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对比多少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多媒体课件或者制作的教学PPT。
2.教具:小熊等大小卡片、白板、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熊等大小卡片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这两只熊谁更高?”引起学生思考。
2. 比大小活动(10分钟)•带着学生一起比较课室中不同物品的大小。
•请学生两两成组进行大小比较演示。
3. 比多少的概念介绍(10分钟)•通过课件或白板,引导学生了解比多少的基本概念,例如:“3比1”、“4比2”等形式。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比较多少的含义。
4. 练习与讲解(15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解释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
5. 拓展活动(10分钟)•给学生提出新的比多少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讨论。
•让学生用多样的物品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练习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总结比多少的概念,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比多少的理解更加深入,能正确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练习比多少的题目,并结合实际生活综合应用。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本教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比较、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1.2《比多少》(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1.2《比多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够用“比多少”来描述物体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比多少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够用“比多少”来描述物体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出“比多少”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找出哪个物体的数量多,哪个物体的数量少。
(2) 学生尝试用“比多少”来描述物体的数量关系。
(3) 教师总结“比多少”的概念,并给出例子进行讲解。
3. 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引导学生改正。
4. 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多少”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用“比多少”来描述它们的数量关系。
五、板书设计1.2 比多少概念:比多少应用:描述物体的数量关系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学生对“比多少”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这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而概念的应用则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比多比少》教学设计5篇
比多比少》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比多比少》教学设计《比多比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比多比少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如果是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一个对应着一个作比较,谁有多余谁就多一些?还可以根据其中的一种物体个数和物体之间的关系判断,另外的物体的个数。
教具的准备:课本及习题。
教学的重难点:在数数对应以后如何画出相应的图型。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的概念。
2:教学同样多。
看着习题观察习题图上有几只小猫几只小鱼?一只小猫吃一个小鱼,有没有多余的小鱼?有没有多余的小猫?邀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后说明像这样一个小鱼对着一个小猫,有三只小鱼也有三只小猫。
都没有多余,我们说小猫和小鱼的同样多或者一样多。
进行习题训练。
3:比比谁多谁少。
同学们,看到书本11页的习题,花儿和苹果比较时,注意一个对着一个谁有多余谁就是多,也就是说他比另外一种物体多,反过来说另外一种物体少。
进行举一反三训练。
如果一种物体较少,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画?从而使他们两个物体的数量相等。
并进行习题训练进行一一讲解。
4:总结和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有了基本框架。
但是在对图像进行数数时容易数漏或者数错。
细心度方面不够,在课堂上进行奖励惩罚,让课堂纪律有提升。
因为自己想把速度提上来,所以上课过程有些迅速,导致做题目速度有些仓促,需要改进。
第二篇:比多比少教学反思比多比少教学反思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学生在具体操作的基础上理解了解题思路,但是一旦脱离了具体的情境,有时候就会列成加法算式,所以要求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我要求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字“比……多(或少)……”,然后找出比较的两个数量,形象的说就是”比”的邻居,知道哪个邻居多,哪个邻居少,要找准每个邻居的具体数量是多少。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多少(22)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多少(2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比多少”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比多少”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多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多少”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比多少”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比多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多少”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让学生进行“比多少”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物体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讲解“比多少”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比多少”是用于比较物体数量的。
(2)通过实例,讲解“比多少”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比多少”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
3. 实践活动(1)分组让学生进行“比多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比多少”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比多少”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让学生总结“比多少”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比多少”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比多少”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比多少”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听懂、会说“比多少”、“比……多”、“比……少”的用法。
能正确把握“比多少”的概念。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听懂、会说“比多少”、“比……多”、“比……少”的用法。
2.能正确理解“比多少”的意义。
教学难点1.让学生正确区分“比多少”、“比……多”、“比……少”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准备1.教学软件:数字图书馆。
2.教学实物:计算器、拼图。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利用数字图书馆展示一组班级里同学们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讨论身高高低的不同(比多少)。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1.观看身高比较的视频教学,了解“比多少”的概念及用法。
2.在教学实物计算器上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练习,让学生体会“比多少”、“比……多”、“比……少”的具体应用。
步骤三:巩固与延伸1.学生分组,用拼图游戏进行身高比较,巩固“比多少”的概念。
2.要求学生完成一道书面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针对今天所学内容,老师进行小结梳理,并强调“比多少”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比多少》,要求学生书写答案并交到老师手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新颖,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分组练习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个别学生被忽视情况的发生。
1.2比多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1.2比多少——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能够运用“比多少”进行简单的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多少”的概念,掌握比较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多少”的概念,掌握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哪组物品多。
(2)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教授比较方法。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比较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多少”的比较,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新知环节中的比较方法教授补充和说明: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教授比较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多少”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两组物品,一组有5个苹果,另一组有3个橙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哪组物品多。
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比多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多少”的概念。
2.能正确理解和解答有关“比多少”的问题。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多少”的概念。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多少”的概念,并能自主解答问题。
2.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练习册。
3.数学工具:尺子、橡皮、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比多少”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给定量的大小关系。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向学生介绍“比多少”的概念,通过实际图片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
•学生观察图片,与同桌讨论,总结出“比多少”的特点。
3. 巩固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做题方法,鼓励学生正确思考。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设置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比多少”问题,如多个物体的长度比较等。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展示优秀学生的答案,鼓励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六、课后作业•布置练习册上相关题目作业,巩固“比多少”的概念。
•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多观察,尝试用“比多少”的方式描述给定物体的大小关系。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比多少”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比多少》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比多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学工具:小动物模型、水果模型等。
2.教学材料:比较大小的图片、文字卡片等。
3.教学环境:教室或活动室。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或图片,让学生感知大小的差异,并引导学生讨论这
些物体的大小关系。
2. 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
•利用小动物模型进行比较,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大小差异,并进行排序。
•利用水果模型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水果的大小。
3. 练习比较大小
提供一系列图片或文字卡片,让学生自行比较大小,然后两两进行比较,从中
选择出最大或最小的。
4. 拓展活动
让学生自行找寻周围的物体进行比较大小,或者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加深对
大小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提高观察、分析和比较
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以上是本次中班科学活动《比多少》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相
关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
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
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
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
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
房子盖好了,他们
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
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
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
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
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
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
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
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
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
三兄弟都竖
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
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
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
那边的石桌上
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
(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
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
(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
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
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
(“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
(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
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