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关雎》教案设计

《关雎》教案设计

《关雎》教案设计《关雎》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雎》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雎》教案设计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诗经2、了解比兴手法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对每句诗的理解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及音频资料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

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

《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

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板书课题)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6、一生说说内容。

(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诗经二首-关雎》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把握古文韵律和节奏上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讲授《关雎》的基本概念和艺术特色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但仍然感觉到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介绍不够充分,或者是对诗歌中一些关键意象的解释不够到位。为了改善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准备更多的图文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雎》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爱情观。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的运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诗歌和《关雎》的异同,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关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关雎》中的自然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尝试仿写《关雎》的韵律和风格,创作一首简短的诗。
-词汇、词义掌握:学习课文注释,掌握如“关关”、“雎鸠”、“窈窕”等古代词汇的词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文化背景了解:认识《诗经》的成书背景,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增强文化底蕴。
举例:《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重点在于理解“雎鸠”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以及“窈窕淑女”和“君子好逑”所表达的古代婚恋观。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教案

教学设计:《关雎》【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三分钟分享一名学生登台分享故事,其他学生倾听。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二是渲染课堂气氛,三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导入新课如果说我们与诗歌最初的相遇始于唐诗,那么真正想走进诗歌的殿堂一定是在《诗经》里,因为《诗经》才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今天我们逆流而上去《诗经》里聆听一首古老的恋曲《关雎》。

三、走近《诗经》教师出示自创的一首小诗,请学生欣赏的同时找出其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并出示《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简介。

请学生点评小诗和文学常识简介哪种形式好,初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四、吟《关雎》(一)一读,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容易读错的字词。

2、学生齐读字词3、学生齐读诗歌。

(二)二读,读对节奏1、同桌之间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读,同学点评。

(三)三读,读出味道1、播放范读录音,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试读3、学生展示朗读4、齐读(四)四读,读出美感师生合作美读《关雎》五、悟《关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三个任务:1、用现代汉语翻译全诗。

2、《关雎》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这首诗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六、品《关雎》学生活动:用心品一品,赏一赏诗歌中那些打动你的美点。

(提示:可以从语言、人物、情感、意境等方面品析)我从这个(词/句子)中品出了《关雎》的美,它/他/她。

七、绘《关雎》“诗中有画”,选取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全班展示。

八、唱《关雎》学生活动: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关雎》编上曲子并唱一唱。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精品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精品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教案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精品教案《关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

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

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

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

(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

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

“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

(多媒体显示)2.自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2课《关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2课《关雎》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比兴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关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歌中的比兴手法、韵律美等。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关雎》中的美好爱情描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关雎》中的美好爱情描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还存在观点模糊、逻辑不清的问题。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加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关雎》的基本概念、美好爱情的描绘和诗歌韵律美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课堂所学知识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因此,我将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2课《关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12课《关雎》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诗经》中的《关雎》,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它通过描写男子对理想伴侣的向往,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真挚情感。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这些都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关雎》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比兴、对仗等修辞手法,了解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4.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窈窕”、“辗转”等。
5.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6.创作背景分析: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理解当时社会风俗和诗人创作意图。
7.课文朗读与背诵:加强学生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感知,提高语文素养。
二、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关雎》中的爱情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关雎》的诗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比兴、对仗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词汇与句式的学习:学习和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并能在口语和写作中恰当运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关雎》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关雎》中的爱情观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关雎》,让学生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学会运用古典诗歌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新的一个学期到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校更多的新知识,那么一个出色的教师肯定也会需要一份出色的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关雎的教学设计方案1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1.()和()争论()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关雎》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关雎》教案
然而,我也发现,对于《关雎》中一些古文的词汇和句式,学生们还是感到有些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使用图表、图片或者实物等辅助教具,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古文表达。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自己尝试创作诗句,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体验。我观察到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这样的氛围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指导学生创作时,需要给出更具体的指导和反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比兴手法。
最后,今天的总结环节,我尝试让学生们自己来总结学习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馈机会。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还不太熟练。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提供一些结构化的框架,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关雎》这首诗的美妙之处。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对比兴手法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调整。
首先,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对比兴手法感兴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我用了“月亮代表我的心”这样的现代歌词来类比《关雎》中的比兴,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种贴近生活的引入方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经》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关雎》的比兴手法,提高审美品味;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事物和表达情感;
4.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关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经关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关雎》的奥秘。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教案

初中语文诗经关雎教案

《诗经·周南·关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2)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关雎》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经》中的美好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 学习《关雎》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体会《关雎》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诗经》的地位和内容。

(2)介绍《关雎》在《诗经》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开端的历史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中运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雎》中所表达的美好爱情,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2)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珍惜身边的美好感情。

5. 朗读背诵(1)让学生多次朗读《关雎》,直至熟练背诵。

(2)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雎》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

(2)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诗经》中的其他篇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成诵《关雎》。

2. 结合注释,翻译并理解《关雎》的内容。

3. 自主学习《诗经》中的其他篇目,分享学习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关雎》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感情。

初中关雎教案设计

初中关雎教案设计

初中关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关雎》的意义,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关雎》,学生能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关雎》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关雎》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雎》的原文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经》的介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诗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二、朗读《关雎》(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关雎》,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主朗读《关雎》,体会诗歌的韵味。

三、解读《关雎》(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雎》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欣赏《关雎》(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关雎》的艺术特色,如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学生自主欣赏,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分享感受。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经》中的其他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

2. 各组汇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雎》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关雎》的意义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讨论和分享的能力。

以上是一篇关于《关雎》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发乎情,止乎礼——《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文化自信:了解《诗经》,熟读成诵,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重点)2.语言运用:感悟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3.思维能力: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重点)4.审美创造: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难点)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你们,一定会面对或者已经悄悄面对的一个话题,就是爱情。

老师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懵懵懂懂,手足无措,身边却没有人能告诉我该如何是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感受“发乎情,止乎礼"的美妙爱情吧。

【了解诗经】过渡语:同学们先翻到65页,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划重要文学知识考点。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称《诗》或《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是古人对《诗经》的艺术总结。

我们本学期的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也有重点介绍《诗经》,大家可以关联起来看,增加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

【活动一:浅吟低唱品诗韵】(一)纠正字音,自行朗读3遍,全班齐读1遍(二)交流感受,这首诗读起来有什么特点思考:观察诗歌的语言形式,本诗是如何做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呢?明确:1.用词特点:双声词:雎鸠:描写景物。

参差辗转:修饰动作叠韵词:窈窕:摹拟形象。

辗转叠词:关关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在结构上:"参差荇菜"——反复重叠的章节,"求之""友之""乐之"递进——循序渐进的情境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3.再次诵读:在朗读上读出节奏和韵律【活动二:咬文嚼字,赏形象】(一)对照注释,疏通句意,这首诗写一个怎样的故事?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完这首诗,你大概知道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明确:写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的故事。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经二首 关雎》教学设计_1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经二首 关雎》教学设计_1

《关雎》讲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赏析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感受诗歌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形象,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一年多的语文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领悟水平和欣赏水平。

同时,诗中男、女主人形象的深入探究对八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情感体验。

再者,诗歌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背诵,乐于背诵。

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首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关雎》一诗带给学生们的情感导向,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歌曲《传奇》。

刚才大家聆听的是王菲演唱的歌曲《传奇》。

里面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仅仅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叙述了一次撩动心弦的遇见!其实,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以前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今天,我们再来听一个3000多年前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遇见的故事,看看这次邂逅又发生了怎样的奇迹!来,请看诗歌《关雎》。

齐读一下题目。

二、初读,感受诗之美:师:这是一首四言古诗,每行为一章,共五章,每章四句,每句四个字,节奏是二二。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除了节奏,大家是不是觉得读的时候琅琅上口,音韵和谐呢,那么它是怎样做到的呢?押韵、重言、双声、叠韵。

3、齐读诗歌。

三、思读,明诗大意、技巧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给的注释边读边翻译一下诗歌的意思。

八年级下册《关雎》教案

八年级下册《关雎》教案

关雎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诗经》的基本知识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2.跟读。

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这样做有利正音,同时让学生感知诗的节奏、韵律。

3.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在自读几遍后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老师提示重点词语,并试着串讲。

4.导读。

重点导读前两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没有。


5.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三、教师总结
诗言两情之好,所以周代普遍用于乡礼合乐,也用于房中乐(yuè,音乐),以利“风天下而正夫妇”,“厚人伦,美教化”。

又编在《三百篇》之首,故名声特大。

关雎即秧鸡,春夏之际常在河草间或秧田里游叫,其声关关,婺
然令人愉悦。

五四新文化风暴的旗手曾轻薄断言,这种诗只配被现代编辑扔进字纸篓里。

二千六百年前的中华无名诗人,已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求爱诗,举世少有(古印度有,欧洲没有),值得珍视,杜甫云:“不废江河万古流。

”《毛传》:“《关雎》,后妃之德也。

”还有其它种种主题思想的附会,并无实据,可以不辨,读者重原文,贵实感,可也。

关雎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关雎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3、介绍“兴”的手法:通过文中开头两句说起,介绍关雎鸟。
4、介绍“比”的手法:诗中用荇菜的漂浮不定来暗示淑女难求。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出示诗歌,提示朗诵,介绍“重章叠句“,感知一咏三叹的效果。
小结
我们又似乎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条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关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还有许多扇窗等着我们去开启,我们当寤寐求之,我们当琴瑟友之!虔诚的破译祖先文字的原码,执著的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我们当永不止步!
《关雎》体现了《诗经》“思无邪”的特点,表达的情感中正平和,君子爱情受挫时不过激、不消极,淑女端庄、矜持,这在当时还处于奴隶社会,抢婚盛行的时代,可谓是文明进步的典范,即使在今天,这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观,也是我们所推崇的、健康的观念。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介绍《诗经》
2、介绍“赋”的手法: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姓名
刘璟
单位名称
库尔勒市第八Leabharlann 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28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统编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 12 诗经二首
难点名称
正确理解《关雎》诗中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爱情话题的作品,也是第一次接触《诗经》,对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比较陌生,对于诗歌含蓄的情感表达不容易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较弱,又处于敏感懵懂的青春期,对于诗歌中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容易误解,不明白其间蕴含的爱情的纯真美好。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关雎得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关雎得奖

《关雎》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

这里强调三点:(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四)精讲点拨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

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

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

八年语文下教学设计关雎

八年语文下教学设计关雎

板书设计
关雎
《诗经》

君子遇淑女

君子思淑女

君子求淑女


业务 检查
重 1.朗读背诵诗歌,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点 2.学习比兴的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目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 难 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
标 往。
点蓄美。
一、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
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
桦甸市横道河子乡中学教案 教师: 张波
学 科
语文
课题
班 8. 级 8.
第 七周 总课时
《诗经》两首
关雎
第 一节 29
授课日期 2020.04.12
学生数
应出席 89
实出席 89
授课时间 45 分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授课方法
讲授法
课前 准备
教 1.了解《诗经》。 学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比兴手法,背诵诗歌。
二次备课
6.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并针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 朗读指导 三、局部探究 学生自读诗歌,小组合作,思考问题。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 描述。 2.这首爱情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四、总结拓展 1.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 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可参考【背诵指导】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背诵默写诗歌。 2.选取《关雎》中某一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拓展成一 篇 200 字左右的小短文,力求语言流畅。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氛 围。 3.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2《诗经》二首《关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2《诗经》二首《关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关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八年级下册语文《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课堂基本规则。

2.了解有关《诗经》内容。

3.读出《关雎》语气韵律,感受音韵美,了解重章叠句手法。

4.读懂本诗君子、淑女的形象美,理解“比兴”手法。

5.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读懂本诗君子、淑女的形象美,树立正确爱情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程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言浅意深、抚今追昔,百感交集。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之悲,一声长叹,响彻苍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字字珠玑、谆谆告诫、初心不忘。

“岂曰无衣,与子同胞”,众志成城、激昂高歌、慷慨雄壮。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都是《诗经》中代代相传的精粹。

华夏诗歌的溪流自《诗经》发源,汇成滚滚大河,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

二、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三、品读《关雎》《关雎》作为《诗经》305篇的第一首,古人将它如此显赫的位置,必然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听,那与我们隔着遥远时间长河的的华夏先人,正在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吟唱的缠绵悱恻的情歌。

(一)范读正音《论语》里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曰,思无邪。

”1805班孙凌同学的朗读入情入境,读出了华夏先民对真情的追求,更诵出了“思无邪”的纯净美好。

(二)梳理文意【注释】1.关关:水鸟叫声。

雎鸠: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第12课《关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关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关雎》教案一、教材分析《关雎》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描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

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初二下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很多同学在诗歌学习这块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我,同时也有个人朦胧的情感体验。

所以学生对这篇课文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因为是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诗经》,所以理解起来会略显吃力,应该以阅读理解为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但要注意学生们正处于花季,因此在讲的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会错意。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关雎》中如“窈窕”“寤寐”“芼”等重点字词及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及朗读的方法,学习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共40分钟)(一)新课导入(1-2分钟)播放歌曲《关雎》,激发学生兴趣,引出“爱情”这个话题,导入新课。

(二)解文题(1分钟)明确:之所以题名为《关雎》是因为《诗经》中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三)基础知识检测(2分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又称“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运用赋、比、兴等手法。

《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2、明确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整个诗歌教学,在朗读、析读、品读中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喜爱传统经典诗文。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画面美、语言美、思想美。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检查预习,了解《诗经》
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谁能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生反馈预习情况,师总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他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及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六义”。

《诗经》多义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活动2【活动】诵读质疑,感受《关雎》
1、《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古老的恋曲,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它的魅力。

朗读诗歌,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读清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初读正音,把握节奏
(1)生自由朗读。

(2)提示易错字音。

(3)齐读。

3、再读解意,质疑问难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疏通诗意,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2)质疑交流,提出字词上不懂的问题。

(3)梳理诗意,总结思路:
只看右半部分这几句: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
之钟鼓乐之
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雎》描绘的故事:
邂逅——追求——相思——相守
总结:从“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几句中,我们了解了这首诗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记叙
(5)、根据思路,自由记诵。

4、描绘画面,感受情韵
如此美好浪漫的爱情故事,一定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想象诗作中展现出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一番。

(生描绘)
5、三读诗歌,读出情感
活动3【活动】精熟探究,寻美《关雎》
诗歌美好的诗情画意让人沉醉,走出诗歌,让我们以探究的眼光去寻觅本诗美的语言。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由诵读诗歌,说说《关雎》的语言美在何处?
(生讨论、交流)
(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几句用的是“兴”的手法,从河中小洲上雎鸠鸟的和鸣,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也用了“兴”的手法,从想方设法捞取荇菜,引出对淑女的苦苦追求。


师总结:比兴手法,生动委婉
重章叠句,一咏三叹
活动4【活动】提升总结,悟美《关雎》
1、孔子为什么把写爱情的《关雎》放在了《诗经》的首位?他有什么用意吗?
师:这首诗里的主人公是君子和淑女,孔子想告诉世人,男子都要做君子,女子都要做淑女。

在这首诗中,写君子的感情,只限于睡不着觉,限于弹琴、敲钟打鼓,没有其它亲昵的动作和语言。

这个淑女呢,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这正符合君子和淑女的标准,也就是说,爱要符合礼仪,爱要有所节制,要守规矩这正孔子教育大家的内容。

所以,孔子读了《关雎》之后,是这样评价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而不超过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感。

2、总结:说说通过本诗的学习,你感受到的《诗经》之美?
(画面美、情韵美、语言美、思想美……)
关雎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关雎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检查预习,了解《诗经》
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谁能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生反馈预习情况,师总结)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他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及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六义”。

《诗经》多义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活动2【活动】诵读质疑,感受《关雎》
1、《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一首古老的恋曲,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它的魅力。

朗读诗歌,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读清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初读正音,把握节奏
(1)生自由朗读。

(2)提示易错字音。

(3)齐读。

3、再读解意,质疑问难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疏通诗意,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2)质疑交流,提出字词上不懂的问题。

(3)梳理诗意,总结思路:
只看右半部分这几句: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
之钟鼓乐之
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雎》描绘的故事:
邂逅——追求——相思——相守
总结:从“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几句中,我们了解了这首诗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记叙
(5)、根据思路,自由记诵。

4、描绘画面,感受情韵
如此美好浪漫的爱情故事,一定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想象诗作中展现出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一番。

(生描绘)
5、三读诗歌,读出情感
活动3【活动】精熟探究,寻美《关雎》
诗歌美好的诗情画意让人沉醉,走出诗歌,让我们以探究的眼光去寻觅本诗美的语言。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由诵读诗歌,说说《关雎》的语言美在何处?
(生讨论、交流)
(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几句用的是“兴”的手法,从河中小洲上雎鸠鸟的和鸣,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也用了“兴”的手法,从想方设法捞取荇菜,引出对淑女的苦苦追求。


师总结:比兴手法,生动委婉
重章叠句,一咏三叹
活动4【活动】提升总结,悟美《关雎》
1、孔子为什么把写爱情的《关雎》放在了《诗经》的首位?他有什么用意吗?
师:这首诗里的主人公是君子和淑女,孔子想告诉世人,男子都要做君子,女子都要做淑女。

在这首诗中,写君子的感情,只限于睡不着觉,限于弹琴、敲钟打鼓,没有其它亲昵的动作和语言。

这个淑女呢,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这正符合君子和淑女的标准,也就是说,爱要符合礼仪,爱要有所节制,要守规矩这正孔子教育大家的内容。

所以,孔子读了《关雎》之后,是这样评价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而不超过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感。

2、总结:说说通过本诗的学习,你感受到的《诗经》之美?
(画面美、情韵美、语言美、思想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