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化”改革试点下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摘要]加强和完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教师责任制,是社会发展和新世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共同探讨和解决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这一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竞争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对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又需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我国高校体育的中坚力量,对提高学生体质、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使我国高校体育面临着新的环境,对高校体育师资现状提出了重大挑战。

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步实现扩招,高校师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体育师资问题尤为突出。

如何建设一支能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适应未来要求的优秀体育教师队伍,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治思想素质薄弱、观念淡漠。

目前,有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薄弱,忽视对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和提高。

少数教师,尤其是少数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坚定的志向和毅力,没有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缺乏默默献身体育教育事业的精神。

因此,他们除“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外,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校外兼课或其他第二职业上。

另外,有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体育缺乏认识,不重视体育,不重视体育教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非常有限,使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浅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 育 时 空
l ■
C aied coy v h e hl i iSnaT n g ew n ccn e oR e
浅谈高校体 育师资队伍 建设
李鸣雷 姚晓峰 向
( 空军航空 大学飞行: @i 练基地 1  ̄ J l l
[ 摘
施.

北京)
吉林
长春
102 ; 装 甲兵工程学院轮训大队体育教研室 30 2 2
和教学活动具有坚定正确的方向, 同时又能紧密结合社会需要整合教学 内容 ; 掌握一定 的教育学和教学理论 ; 能够 掌握和运用先进 的教学方法 及现代教育技术 , 能够参与人才培 养方案 、 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的制定 , 开发新 的课程 ; 能够创造性地进行 教学活动等 。要有 危机意识 , 要尽快 适应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体育师资 比较好的大学, 都和学校具有浓厚 的学术氛围 、 优良的科研传统 , 以及鼓励科研的政策等有很大关系。 24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学 习机制。 .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 目前改 变高校体育师 资队伍现状 的一个 重 要途径和手段 , 过继续教 育能够改 变高校体 育教师 的知 识结构 和学 通
1 校 体 育师 资 队伍 现 状 .高
高校体育虽然被教育部门广泛重视, 但是高校体育师 资队伍 与高校 其他师资队伍相 比在知识结构 、 学历结构 、 职称结 构和数量结构 等方面 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 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研室或 体育部 的教师 绝大部分来 自体 育院校或 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 , 当高校对其他专业课程教 师提 出较高 的学历要求和进修 要求的时 候, 体育教 师的学历大都保持在本科和研 究生课程班的水平。高校体育 教师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 。由于公共课的性质 , 长期的一线实践教学 也使他们缺乏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本领。显然 , 这样 一支体育教师队 伍是难以适应科学研究和社 会对高校体 育的要求 的。 目前 的专 业结构 尚不能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的需要。如何对教 师进 行继续教 育、 岗位培训 、 实现知 识更新并完善知识结构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 科学研究历来是体育教师 的薄 弱环节。 目前体育教师在体 育科研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是要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注重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与现代社会需要相符的素质培养。

我们应当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管理、心理学以及公共关系等。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我们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是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传统模式下,教授主要注重科研,而对教学缺乏关注,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四是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社会的联系相对较弱,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我们应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增加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机会,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只有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师资力量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建设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师资建设研究

定代 表着 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 虽需要 丰厚 的专业 知识作 学历层 次上 已经能够 与其他学科 的师资相抗衡 ,但是在 中西部
基础 ,但教学能力更多 的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 ,是 在教 学工作 一 些非重点高校还普遍存在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的现象。
中不 断进 步 、不断完善 的能力 ,也是高校教师最 重要 的能力。高
学师资更是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 ,提高高校体育 在的问题 ,这与高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体育教学被非体育 院校
教学师资对 于高校毕业生 的综合素质而 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边缘 化 有 直 接 关 系 。
当代高校体 育教 师应具备的素质
2.教 育理 念 滞后
1.高校 体育教 师应具备的素质
这就要 求高校体育教 师的知识结构要平 衡 ,既有满足基 础教学
2.高校 体 育 教 师 应 具备 的 能 力
的一般体育知识 ,也要有 能够满足专业性发展 的体育知识 ,满足
高校教师在工作 中所应具备 的能力 中首 当其 冲的就是教学 不 同学 生的体育爱好需求 。同时 ,体育教 师在学历层次 上要以
业 的体育技 能和体育教育理念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完成体 根据 自己的爱好进行体 育课程 的选择 ,除 了大一第一个 学期 的
育教 学任务 ,并利用 自身 的体育意识 来影响学生 对体育锻炼 和 大班 基础课 外 ,还能 在兴趣 领域选择 专业性 更强 的体育课 程 。
体育教学 的认知 ,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 习兴趣 。
影 响高校教师教育质量 和教学方式 的最直接 因素就是教 师
高校体育 师资主要是 由体育专业 领域的教师组 成 ,作 为一 的教育理念。高校 体育教师在教 育理念上 的区别直接影 响学 生

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目标以及评价体系等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目标以及评价体系等内容促使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向(思维观念取向、伦理取向、成长取向、评价取向),指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路径,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体育改革;体育教师;专业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1]。

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师资质量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而,体育教师师资质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体育教师师资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

推荐期刊:《体育研究与教育》(原: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山西师大体育学院主办。

连续五年被评为省一级期刊。

其中,尤为注重山西地方民族体育的研究。

读者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等。

本刊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从现有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中发现,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师培养方面,学者专家将体育教师是培养成"学科带头人";还是"专业化教育专家";为焦点,而针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取向问题未曾提及。

本研究应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填补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空白为出发点,以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和形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为落脚点,旨在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实现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实现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实现路径探析摘要:在高校体育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教育部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也为体育教师后续的优化方向做出了明确指示。

现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迫切性已经逐步凸显,对于体育专业的不断改良也成了主要话题,一方面要确保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方面则是要保障有效创新与进步。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化;实现路径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教师所承担的作用往往是非常关键与重要,同时难以被取代的角色,尤其是良好的教师团队建设,能够直接影响到教育体系的质量水平。

高校在现代社会中是国家完成自身人才战略建设的重要支柱,是保障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平稳推行的基础。

合格的接班人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体育在育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才能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也是保障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努力学习的前提。

国务院办公厅曾经推出过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这篇文章中就曾重点指出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全面发展教学的核心就是体育教育,其在整个教育现代化改革中发挥着关键影响,是中国未来获取更多优秀人才资源的起点,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如今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历史格局,高校体育教师更应该对自身的工作给予重视,在体育教育领域发光发热。

一、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及其基本要求(一)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在对体育教师个体职业成长和发展历程的分析以后,若能够逐步明确体育教师专业强化的着力点。

无论是专职的体育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的体育院系,都必须经过专业系统培训,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合格教师。

而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培训和体育实践则是新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优化专业技能的渠道。

(二)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1、承担立德树人的主要职责而针对实际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属于主体角色,并且需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在整个高校教师团队中,高校体育教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同样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或者体育课程更加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以及修养的关键内容,只有良好的体育教学工作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谈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教师的问题,从领悟政策、提高专业知识、加强相关学科知识学习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1,提出问题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02年实施(部分高校施行),2003年全面推行,标志着我国普通高校已迈向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

在此过程中全国普通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陆续开展了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以新《纲要》为指导的体育课程改革,大部分高校通过这次改革与创新、探讨与经验交流的确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其成果背后也确确实实地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教师对政策的理解、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的吸取渗透等方面的问题尤为明显,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

”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促使国家选拔出来的高层次人才健康学习、健康工作、健康生活的重任。

体育教师的工作直接与民族强壮、国家强盛相关,应该认真研究。

以下就改革期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2,问题分析、探讨2.1研读体育法规性文件,领悟其精神实质。

教育方针是一个政党或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关于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对教育性质、目标、任务、功能及实现途径的总规定,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方针有不同的创意和不同的哲学思考,成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纲要》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师资的建设

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师资的建设

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师资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新兴的休闲和健身活动,学生对体育有了更多的要求。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尤其凸显出体育师资的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体育师的定位、人才引进、培训机制以及教研保障四个方面来论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师资的建设。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需要合理定位体育师的角色。

体育师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力量,既要以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能在生活中让学生获得乐趣。

体育师需要具备有良好的专业能力,能够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体育师需要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懂得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其次,人才引进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为了提高体育师的职业水平,教育部门应当推出相关政策,鼓励优秀的体育师入职高校。

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联合国内外体育研究机构,开展人才引进活动,招聘优秀的体育师,以便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再次,培训机制的创新是高校体育改革中的重要原则。

教育部门应为体育师提供各种培训课程,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减轻他们的日常压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实习机制,让体育师熟悉上课内容,以及校外的教学环境,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后,高校体育改革中应建立完善的教研保障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教育部门应拥有一定的科研资金,以便体育师进行研究,开拓新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此外,教育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以推动体育师的教学研究,保障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育师资的建设是其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体育师的职业水平,应当重视人才引进,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并建立完善的教研保障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持久发展。

结束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受到了重视,体育师资的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意识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和探讨。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路径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的背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全产业链的不断壮大,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滞后、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

改革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时代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学内容滞后。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2. 培养模式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课教学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3. 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当前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探讨。

三、改革的路径和策略1. 创新教学内容。

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增加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多元化培养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论高校体育教育转型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论高校体育教育转型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论高校体育教育转型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摘要]我国高校体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和职能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即由原来以技能教学为主的目标取向转向参与运动、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学会保健、提高素质、增进健康的目标取向,由单纯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运动训练,转向更多承担体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

这些变革要求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体育转型师资队伍建设耕耘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学校体育的改革,在学校体育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然而,我国整个体育教学体系,仍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的变化,体育教学任务和职能也相应改变,即由原来以技能教学为主转向参与运动、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学会保健、提高素质为主,由单纯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运动训练,转向更多承担体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能。

因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尤其重要。

一、培养学有专精、教有专长的师资18世纪,西方“运动铸型”“自然体育”“大肌肉运动即体育”的体育思想形成,其核心是学习和传授竞技运动,研究和发展教学训练法。

我国自1903年办新式学堂,开设体操课,先以“兵式体操”为教学内容,继而模仿国外体育教学模式,教和学基本上在展示竞技运动形艺、提高竞技之长的知识技能范畴内运作。

在这种体育思想影响下,体育教师的知识局限于技艺性竞技运动。

这种把体育目的归于提高竞技水平,把增进人体体质寄托于自然的陈旧体育观使体育学科发展缓慢,造成了体育教师知识体系的极不合理。

由于陈旧体育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桎梏,一代代传袭而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将以提高竞技运动形艺、水平、成绩、观赏价值和比赛胜负为目的的竞技运动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替代或等同于以培养师资为目标的体育教育——至今未从根本上纠正。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50当代体育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郭丕用 孙璐鑫1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概述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首先是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断丰富自己,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体育教师专业化就是在其教师职业的一生中不断地学习,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够熟练的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使自身的专业专业化,是从“体育教师”变为“体育教育者”的一个过程。

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意义2.1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2.2 是建设高质量体育师资队伍的要求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体育教育事业加强体育师资力量的前提,更是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基础。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是建设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对于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3 是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强调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自己的工作正好符合国家需要,因为体育专业的不同,所对应的教师也不同,体育有体育教育专业,此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

社会体育:也叫做群众体育,是对企业单位、社区城镇居民等进行健身、娱乐、比赛的等进行组织安排等工作。

运动训练专业:这部分主要是培养运动员。

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与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名梦息息相关。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建设体育强国至关重要。

3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内因外因)葛振斌等人在研究中将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分为学校对教师的影响、外界社会对教师的影响以及自己本人的影响这三种,其中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影响最大的是社会因素,其次分别是学校和个人。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究[摘要]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流意识,加强师德建设;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教研水平,造就一批教学大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学习机制;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保证师资培训经费;提高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

[关键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对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

但长期以来,这一规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而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致使体育师资的问题更加突出。

教育大计,师资为本。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因此,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我国高校的体育教研室或体育部的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当高校对其他专业课程教师提出较高的学历要求和进修要求的时候,体育教师的学历大都保持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班的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

由于公共课的性质,也由于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使他们往往感受不到学校的重视,有自卑感,缺乏主动性,习惯于通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

长期的一线实践教学也使他们缺乏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的本领。

高校体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高校体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的体育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更好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就必须要提高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现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和加强对体育教师基本技能的要求。

只有做好学校体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增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技能;措施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一)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不够均衡和合理在经过在各地高校多方调查和研究中,发现我国众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无论是在性别、年龄以及教龄,还是在学历、职称和学缘方面都不够均衡和合理,这是普遍存在着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一大问题。

首先,我国有向单一部分高校的师资配备,体育设施较差,难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

正是由于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以及体育教学场地较小,还有各种体育器材严重匮乏,使大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效果较差、次数较少,从而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教学。

另外,高校体育教师一直都是男性为主,男教师的数量远远高于女教师,使男女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不协调,当然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其次,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教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方面也不够均衡和稳定,在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体育教师中,比较年轻的教师占得比例较大,他们的教龄较低,大多为讲师及以下职称,比较缺乏教学经验,使教学水平较低,使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

还有,高校对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要求比较低,大多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而且教师来源较为单一,大多为本省学校毕业的学生或是户籍地为当地的学生,使许多高校体育师资的低学历化和当地化比例较高,使这些教师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而且也很难增强其竞争力和提高这些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最终导致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二)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教学状况不够乐观,教学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发展大学体育教育的时间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晚,发展时间也比较短,而且目前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也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高校体育领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针对新形势进行路径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就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培养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尤为重要。

高校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应该具备较强的跨学科知识,能够适应不同学科领域的需要,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对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师德师风,注重教育教学的人文关怀,使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建设多元化的体育师资队伍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需要多元化,注重人才队伍的多样性。

可以从学历、专业和经验等多方面来培养师资队伍,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专业,也可以吸收其他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包括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名师指导等多种形式,以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多样化需求。

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也可以增加队伍的稳定性和包容性,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培养也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实践科研等形式来培养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与社会相关领域的合作来培养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践能力培养也要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要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四、鼓励体育师资队伍的创新发展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创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体育师资队伍积极参与学科教研和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

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优化策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优化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提高体育师资的素质和水平,以下是一些优化策略的建议。

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

在教育体育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还可以通过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专业素养的培养上走出一条前沿的路径。

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在高校内部,可以加强师范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培养工作。

通过严格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还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研究和交流机会,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实践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可以建立和完善体育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资源。

要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指导和培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竞赛,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第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良好师德师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为了鼓励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除了传统的学术成果评价外,还可以考虑加入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等因素,综合评价体育教师的工作成果和贡献。

优化新时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需要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只有通过这些优化策略的实施,才能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

对高职体育师资建设途径的实践探索

对高职体育师资建设途径的实践探索

对高职体育师资建设途径的实践探索高职体育师资建设是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有许多实践探索可以参考。

首先,依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体育师资建设计划。

学校要发挥体育师资建设的巩固作用,总结学校体育发展的经验和教学实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体育师资建设计划,制定合理的招聘、调任、考核、测评、激励等体育教师的政策和流程,以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其次,加强体育师的专业能力培养。

学校要积极参与国家体育教师培训,调整培训计划,专业技能培训,进修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同时,学校也要把握体育师的专业发展机会,不断增加专业能力培训,加强继续教育,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体育师管理机制。

学校要落实体育教师职业规范,建立完善的体育师管理机制,制定体育教师的工作计划、激励措施和考核机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完善体育师工作环境。

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职业文化,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和管理机制,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丰富体育课程,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实践探索,使学校建立起完善的体育师资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Building up teache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is the basi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in school. 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explorations that can be referred to.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scientific formul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nstruction plan. The school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nstruction to consolidate,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scientific formul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nstruction plan, formulate reasonable recruitment, transfer, evaluation, test, incentive and othe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olicy and proces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econdly,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djust training plans,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advanced studies and improve teachers’professional level. At the same time, schools should also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increas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strengthen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Thirdly, establish a perfec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management mechanism. Schools should implement the profession nor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establish a perfec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mulate work plans, incentive measure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play their role.Finally, improv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orking environment. The school should provide a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establish a good professional culture, establish a perfect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eachers, provide sufficient teaching resources, enrich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learning results of teachers.Through the above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 school can build up a perfec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onstruction,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and provide a good phys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nd the growth of students.。

关于大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oc

关于大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oc

关于大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关于大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摘要]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肩负着重要责任。

文章根据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及对师资的要求,分析了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系统、有针对性的建议,力图推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大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学体育作为高校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的发展不仅导致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对高校教师赋予了更新、更高的使命和挑战。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体育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及队伍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大量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目前,纵观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以年青教师为主,尤其是新毕业的教师居多。

年青教师有自身优势,精力充沛,积极性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学经验、驾驭课堂能力较弱,这些结构上的不合理使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没有做到老、中、青三结合,教学中坚力量太少。

二是性别结构不合理。

很多院校体育教师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女教师偏多,而学生中男生比例较大,对于许多男生喜爱的球类项目、游泳项目、轮滑类项目来说,女教师缺乏驾驭能力。

三是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在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偏低的现象。

拥有硕士、博士学历以及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较低,50的专任教师学历达到硕士才能评为师资A级,职称由高到低达到1∶2∶4∶3,才算结构均衡,而目前我校教师的职称较低。

四是学缘结构不合理。

对于从业教师来说,毕业于不同学校,来源广泛,学缘结构方算合理,相反,教师来源单一,则不利于活跃学术气氛以及优化知识结构。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得到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不断增长需求。

一、加强导师制度建设导师制度的建设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所在。

因此,需要通过招聘优秀的导师,让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还需要对导师的评估及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科学化的管理,从而促进导师的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落实岗位人才培养计划为了确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进行岗位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学科特点、人才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并应用科学评估的方法对其进行验证,以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老师的教育水平也存在差异。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建立适合于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保障教学设施和设备等基础条件,从而提高体育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与实际社会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需要针对人才需求和专业特点,进行课程的优化调整和创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

五、加强合作交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与实际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增加专业实践的机会。

因此,需要与各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渠道。

同时,需要加强校际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不断增长需求。

通过加强导师制度建设、落实岗位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加强合作交流等重要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师资培训不足等。

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通过深入研究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对师资队伍培训和激励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的这一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了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背景和现状,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1.2 研究意义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优秀的体育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专业的体育教育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

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优秀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推动体育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还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体育课程,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专业化”改革试点下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探讨摘要:为了遵循“能力与职业活动相适应”的原则,通常当对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进行变革的时候,首先必须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思维模式与教学方法。

因此必须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现实能力,认识其能力形成的过程、发展的规律,同时通过创造条件进行培养和训练,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能力,并能在完成某一任务向完成另一任务的迁移中发挥积极和能动作用,这是高校进行师资建设和管理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继续教育1问题的提出2012年12月,上海市教委通过了上海大学有关学者提出了学校体育改革试点方案,即“高中体育专项化、大学体育专业化”的改革,目前高中体育专项化已经选择了多所学校开始试点。

试点结束后随着这部分学生升入大学会很快在高校实施“大学体育专项化”的改革,面对日益临近的改革,我们必须加快高校的体育师资建设步伐,否则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

2 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资源特点及能力标准2.1能力的内涵能力的内涵性是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科研水平与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科研、指导训练、创新发展4个方面。

对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的内涵要求就是对专业技术自身的水平、能力等的高低评判。

在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所有指标因素中体育教学能力又处于首要地位,它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实际上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包括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能力,表现为教学与训练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包括对教材、教法和训练方法的研究,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就需要教师应有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与训练的实践中,要敢于对某些理论、观点提出问题,并能通过研究论证阐明自己的见解,得出初步结论。

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更应注意基本技能的提高及指导训练能力的提高,并力求做到“一专多能”。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要求教师具备创新发展的能力,要善于动脑、打破框框,在教学、训练、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2能力的外延能力的外延性是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产生的对学生及教学活动的影响,包括教书育人、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四个方面。

能力的外延要求是对专业技术的扩展内容与对学生示范效应的合理运用。

体育教学总任务是教人,而不是教书。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善于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通过细致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理念。

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价值观,明确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并树立正确的能力观,树立以新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有机结合的动态能力体系观,在不断地创新、改革、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产生的新的影响,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不断以新的工作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将永远处于工作的主动地位。

2.3高校体育教师能力差异性特点目前我国体育师资一般都是由师范院校和体育学院培养来承担的,而体育生源则大部分是经过高考,少部分经过体育特招或运动员退役经过四年的大学培养后成为体育教师,最近两年本科生一般还需经过三年的研究生教育才能进入高校。

由于生源来源的不一致导致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体育专业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

有的是经过十多年专业训练的,而有的专业水平很差只是考不上其他专业而临时改方向考体育专业,那么针对这样一支文化、专业水平都有巨大差异的高校教师队伍如何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快地适应高校体育教师的岗位要求,适应日益加快的体育教学改革这是高校体育教师管理中一个很大的难题。

另外由于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工作重心也在不断转移,因此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是提高管理效率中很重要的一条。

2.4各年龄段体育教师能力层次的不一致性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的能力特点是不一样的,目前许多学校或体育教师在认定能力时喜欢用“低级”或“高级”加以区分,又或简单地根据教师的职称制定目标和任务。

事实上体育教师能力首先必须达到一个基本标准,也就是说体育教师能力的个体标准,这个标准适用所有的体育教师。

其次,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以及年龄、资历都应有一个进一步的标准,尽管有些人由于某些原因职称上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不应该就此抹杀了他其他方面的能力而放弃了对他进一步的要求,比如有些中老年教师由于英语能力较差导致职称、学历上不去,但可能他的专业能力很强,因此他在专业实践中就能发现一般人发现不到的问题,如果把这部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配备必要的人员,可能他们也能出一些教学研究成果。

而新进校的年轻教师可能仅能适应一般的体育教学,对带运动队组织运动训练或比赛、进行科研都是很迷茫,感觉没有方向,他们需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磨练实践才能熟悉体育工作的整个运行规律,然后通过反复的实践才有可能从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

因此在进行师资建设及管理时就应尽可能缩短年轻教师的从不熟悉到熟练的过程,发挥他们的体力好、精力充沛、勇于开拓创新的特点及时进行指导,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后能带着问题独立开展工作,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职业的敏锐性逐步通过自己的钻研从最新的资料或研究成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发现问题、找到问题而养成乐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这时再辅以一些科研方法的培训,久而久之就提高了这部分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

因此,进行师资建设和管理的目标就是要熟悉每位教师的特点、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任务中去。

3 培养教师达到更高层次的手段与方法3.1 对新进教师实行导师带教制度形成并提高基本素质高等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的改革、人才的竞争对高等院校共体公体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的公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教学、训练、科研、群体等各项工作,高学历、高学位的体育专业人才成为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也是衡量一名公体教师专业基础素质的重要指标。

具有较高等级的裁判员和丰富的裁判工作经验是作好竞赛裁判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一名公体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标。

外语和计算机是进行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要同时达到以上要求对于新进入教师行列的年轻教师来说是存在许多困难的,尽管目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在计算机、外语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那是他们牺牲许多实践机会、牺牲专业学习时间来获得的,因此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带队能力、组织裁判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建立导师带教制度能迅速弥补大学阶段实践不足的缺陷,同时为新进教师配备具有教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资深教师进行带教,还可以尽快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少走弯路并更快地融入新的集体。

在最初的几年教学实践中,年轻教师的工作比重应在教学、训练、群体、竞赛方面,通过各方面的锻炼、实践使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学训练能力获得提高,同时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找出并发现问题为参与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教学提升进行积累。

3.2 建立教学团队,形成教学梯队为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储备力量社会的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个人的能力、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组织、一个社会竞争能力的强弱,不断发展的人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最永恒的动力。

但个人的力量往往又是有限的,尤其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复合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组建教学团队发挥集体的智慧往往会擦出智慧的火花。

各年龄、职称结构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显性的、隐性的教学知识都会得到挖掘和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学习、研究与教学方法、教学文化能进一步得到升华。

例如某位资深教授或某位教坛新秀的独创性的教学方法,适合学校发展的新教学理念,往往分布在学校的教学实践领域与场所,并以隐性的方式存在,通过教学团队的挖掘它就有可能变成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以推广,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得益,而团队中的每位成员无疑将是团队成果的共同缔造者,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也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为团队负责人会比院系领导更了解自己的成员。

3.3 引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养科研骨干科研团队建设作为人力资源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组织建设,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来建设高校的体育科研团队。

高校的教育活动比任何其他工作都更能体现学习的意义与功效,而科研活动又比教学活动更具挑战性,对学习的要求更高。

毋庸讳言,高校的科研团体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组织,事实上一些研究实力强、成果多、注重组织文化建设的科研团队都带有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有意识地引导、建设学习型科研团队可以使高校体育科研团队更加健康地成长,也使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后劲十足。

另外科研团队应是动态的,应根据学科发展、研究课题进展程度及时调整成员,及时摆脱影响团队效率的因素,不断吸纳优秀人才,以保持团队的活力。

团队学习应使每一位成员提出个人的意愿,协调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总体目标并凝聚为组织的共同愿景。

3.2建立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行法制化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新兴项目的涌现越来越多,新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也不断得到发展。

而我们的教师还固守几十年前的老项目、老技术、老思想不变,这样怎么能适应新时期下的体育教育呢?因此必须建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但由于教师们实际情况的千差万别又必须构建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模式。

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比较稳定又相互补充的继续教育模式:即“培训机构本位”模式、“研训一体”模式、“高校本位”模式、“在职学校本位”模式和“教师本位”模式,它们对推动我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高校体育师资建设应根据当前的体育学科发展趋势、教育规律、体育学科特点,贯彻全员(面向全体体育教师)、全面(培养内容全面反映经济、科技、项目发展的形式与趋势、全位(教师培训多形式、多途径)、全程(培训应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中既有阶段、又有连续性地进行)的原则,从体育教师的现状出发,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模式进行。

譬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跨学科,多学科综合培训模式、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辅导自学相结合模式、专题研讨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远程教育模式等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体育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是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的重点,关系到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组织的兴衰,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进行长期的建设。

参考文献1 吴家琳.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体育学刊,2009(4):77.2 李会增等.高校体育教师能力资源标准的初步研究[J]. 体育学刊,2010(5):88—89.3 徐拮.专业化视野下体育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