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组成和变化
中药方剂与治疗、组成、变化、剂型与用法的原则
中药方剂与治疗、组成、变化、剂型与用法的原则拟定用药处方,是给病人治病时理法方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又必须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恰当自如,所以首先要明确方剂与治疗疾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方剂这一学科的意义、作用。
治疗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治病求本所谓本,就是发生和形成疾病的病因。
如外感病的病因病机,系六淫病邪侵犯人体后所致的经络、脏腑、或卫气营血的不同病理变化,所以外感初起应该以“怯邪”为治疗之本;杂病病因病机,则多系内伤所致的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病理反映,故杂病就是应该以恢复或重建修复脏腑的正常功能为治病之本。
也就是说,病因病机是临床病证的本质所在,是疾病诊断治疗的依据。
标本缓急标本的含义,由于应用的场合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从先后分标本,则先受邪为本,后见证为标,治法以怯邪为主,邪去则见证亦除;从斜正来分,则正气为本,病邪为标,固有“五虚为本,五实为标”之说,治当分辨邪之有多少,正之盛衰,或怯邪安正,或扶正怯邪,或怯邪与安正同用;有从新病旧病来分,以新病为标,旧本为本,一般现治新病,后治旧病、以免新病发展再影响旧病,使病情更为复杂;但有时新病很轻。
而旧病急剧存在,就应顾其本;如新病旧病同时存在聚急,则须标本兼治;有从内外来分的,以外为标,内为本。
外感病邪气在表为轻,入里为重,故表为外为标,里为内为本;内伤病以内部症状为本,外部症状为标,此时应先治里证,里证退则外证亦除。
由此可见,分清标本的主要精神,是从复杂病情中辨明证候的主次先后,为立法用方找出整个的明确目标,以便订立治疗方案。
标本与缓急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般来说,本急于表,宜先顾本,正气固则邪气无容身之地,而标证亦除;但有时也有标急于本的证候,就须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去处理。
虚实补泻“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是虚证实证的总慨念。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虚证实证的总治疗法则。
这一治疗原则在运用时应密切联系标本缓急。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
龙胆泻肝汤 详解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五、和解剂
和解剂;具有和解、解郁、舒畅、调和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肝
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
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
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 详解
逍遥散 详解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六、消导剂
消导剂;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
【主治】气分热盛
【方解】详见白虎汤方解图
【加减】人参白虎汤 【运用】上感、肺炎、流脑、乙脑、伤寒、斑疹伤寒、
中暑、小儿麻疹等属于气分热盛者。
返回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经湿热、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 【方解】详见龙胆泻肝汤方解图
【禁忌】阴黄及湿重于热者不宜用本方。
返回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分。
八正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木通 甘草梢 栀子
煨大黄 【用法】共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草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膀胱。
【方解】详见八正散方解图
出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运用】流感、麻疹、流脑、乙脑等热病初期风热表证者。
返回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一点 四十二 分。
川芎茶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 荆芥 薄荷 羌活 细辛 白芷 甘草 防风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清茶调服。
方剂
(1)君药
君药又称主药,是方剂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 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剂中,主药是 不可缺少的药物,一般用量较重。
(2)臣药
臣药又叫辅药,有两种含义:一是辅助君药 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 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佐药有三个作用,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药、
临床运用:常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
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鼻炎、急性
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
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
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病,凡属肝经实火湿热者均有良效。
23
常用中成药
1、清开灵胶囊(注射液) 2、龙胆泻肝片 3、金银花露 4、清经化痰丸 5、黄连上清丸 6、八正合剂 7、清胃胶囊
24
四、和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 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邪 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 寒热错杂及表里同病等证的方 剂叫和解剂。属于治疗八法中 的“和”法。
25
逍遥散
组成:柴胡(君)、白芍、当归(臣)、 白 术、茯苓( 佐),炙甘草 (使)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证。两胁作痛,胸闷嗳气, 头疼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舌淡红,脉弦细。
38
二陈汤
组成 — 制半夏 橘红 茯苓 炙甘草 ( 生姜、乌梅)
君
臣佐使
功用 — 燥湿化痰,理气调中。
主治 —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隔胀满,恶心呕 吐, 或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滑。
临床运用:本方常用于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耳源性眩晕、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脑血管意外等属湿痰壅盛者。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形式
?
??? 临证不依病机、治法选用成方,谓之“有方无法”;不据病情加减而墨守成方,又谓“有方无药。”因此在临证运用成方时,我们应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年龄长幼、四时气候、地土差异,以及病情变化而灵活加减,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药。”徐灵胎说:“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说明方剂在运用时不可囿于成方,应当通过灵活变化来适应具体病情的需要。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形式:
??? 应当指出,控制毒副作用的方法,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中医药学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方法和内容。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恰如其分的用量控制,特定的炮制方法,道地药材的选择,具体的煎药、服药方法以及恰当的剂型要求等。
?
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结构
?
???? 每一首方剂,固然要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而成。但在组织不同作用和地位的药物时,还应符合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 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从中国医学史的相关资料表明,上古时期,人们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十分畏惧的,从古代将中药统称为“毒药”,以及“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到“服药不瞑眩,则厥疾不瘥”的认识,以及臣子为国君试药、儿子为父亲试药的记载,反映了当时运用药物能产生毒副作用的普遍性。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药物运用经验的积累,尤其是方剂学的发展,探索和掌握了控制毒副作用的方法,为后世方药的广泛运用和疗效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至西汉后期时,对中药的称谓,由“毒药”改称为“本草”,这本身就是中医药学划时代进步的标志。这与方剂学中运用配伍方法的成果是分不开的。
方剂知识学习
2021/3/24
28
2021/3/24
29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怀牛膝30g 生赭石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
30g 生龟版15g 生白芍15g 玄参15g 天
冬15g 川楝子6g 生麦芽6g 茵陈6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
【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证。头晕目眩,目胀耳鸣,
2021/3/24
50
2021/3/24
51
保和丸 《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18g 神曲6g 半夏9g 茯苓9g 陈皮9g 连翘6g 莱菔子6g。
【用法】为细末,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3 次。或水煎服。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或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
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方解
2021/3/24
9
三、方剂与治法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临 证时首先是辨证,然后才能确立治法,治法与 方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 恰当的治疗方法,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相应 的药物组成方剂,即“法随证立”,“方从法 出”。
2021/3/24
10
方剂的标准:
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 能体现正确的治法。 符合组方原则。 用法、用量、剂型切合病情。 有良好的疗效,无副作用的方剂。
2
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 当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恰当配伍而成的 药物组合,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 。
2021/3/24
3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TCM Formulas
2021/3/24
4
中药处方的组成、变化及正确用法
中药处方的组成、变化及正确用法(一)处方的组成意义中药处方是在运用单味药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相互配伍组合而成的。
处方不是药物的任意堆砌,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结构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学知识的积累,治疗经验的总结,人们逐渐懂得了两味药或多味药配合成处方的优势,并研究出了一套优化组合药物的处方方法,这是药物治疗的重大发展与提高。
临床处方多为中医师为患者“量体裁衣”的复方,其处方组成具有以下意义。
1.增强疗效数味药有选择的配伍组方,可以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提高原有的疗效。
这种药物疗效的增进,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仅是单纯在有效价的量上的积累,另一种则由于协同作用而大大地超过单味药的量与质的总和。
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
余在临床需要凉血止血,治疗便血、痔血和脓血便时,常将地榆炭与槐花同用;在治疗气虚病症时,常将炙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同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疗效。
2.减低烈性和毒性大多数中药是可以安全服用的,但部分中药有一定的毒性,单味大剂量运用时尤为明显,余在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的风寒痹痛喜用《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减,经验方中川乌、草乌、细辛具有麻醉止痛作用,虽经炮制后毒性有所减少,但仍有小毒,而且有性热燥烈、伤阴动火之弊病,余与当归、白芍、白芷、生甘草等药配伍运用后,既不影响蠲痹止痛之功效,又防止了小毒和偏性伤人。
此经验曾在20世纪70年代初总结成论文,发表在《云南中医杂志》上。
3.减少弊病和不良反应部分中药服用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产生一些弊病,处方时可通过合理的配伍得到纠正,如滋阴补血时,余喜用大剂量的熟地黄,效果颇佳,但熟地黄味甘质腻,单味运用有碍胃助湿之弊,对“虚不受补”者更是如此。
余在处方时,必定要配以砂仁、陈皮之类健脾益胃药物,发现不仅增加了熟地黄的功效,又可避免其弊病和不良反应。
4.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单味药虽亦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但难以适应复杂而多变的病情变化。
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和剂型调剂。
1. 药物组成:方剂的药物组成是方剂的基础,它指的是方剂中所使用的各种药物成分。
药物组成一般由主药、辅药、佐药和使药组成。
主药是指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辅药是起作用配合主药的药物,佐药是起辅助作用的药物,使药是起调和药物性能的药物。
2. 药物配伍:方剂中的药物配伍是指各种药物在方剂中的配合关系。
药物间的配伍必须符合相宜、相容、相即、相杂的原则。
相宜是指药物配伍应该在药物性能相互协调的基础上进行,相容是指药物配伍应该在药物性质相互和谐的基础上进行,相即是指药物配伍应该在药物治疗功能相近或相反的基础上进行,相杂是指药物配伍应符合药理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要求。
3. 剂型调剂:方剂的剂型调剂是指根据方剂的用药要求和临床实际需要,将药物组成制备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剂型形式。
剂型调剂需要考虑方剂的药物稳定性、溶解度、吸收性、分布情况等药动学特性,以及临床上的使用便利性、患者接受程度等因素,制定适合的剂型配方和制剂工艺。
常见的剂型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煎膏剂、外用剂等。
方剂的基本结构即是通过对药物组成、药物配伍和剂型调剂的综合考虑,制定出适合临床应用的中药复方制剂。
这些结构的合理组合和调剂是保证方剂药效的重要因素。
方剂组成的原理
方剂组成的原理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用于治疗疾病的组方,它是由多种药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
方剂的组成原理涉及到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下将从方剂的组成原理、药物的选择、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阐述。
方剂的组成原理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辨证施治、药物配伍、调理剂量和加减变化。
首先是辨证施治,方剂的组成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不同的病症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其次是药物配伍,方剂的药物组成要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相合、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则进行选择和配伍。
再次是调理剂量,方剂中每味药物的用量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以及方剂的整体效应来确定。
最后是加减变化,方剂的组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变化,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药物的选择是方剂组成的关键,中药药物有着丰富的品种和性能。
在方剂的选择过程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特点来进行选择。
药物的性味包括寒热温凉、苦甘酸辛等,归经指的是药物所归属的经络系统。
药物的选择要符合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的病症需要使用不同性味、归经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药物的配伍是指多种药物在方剂中的组合关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减弱药效。
在药物配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药效的相互补充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
药物的配伍要根据方剂的疗效目标来确定,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配伍来达到最佳疗效。
在方剂的组成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有些药物之间的配伍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削弱疗效,这些都需要医师在方剂组成时进行避免。
配伍禁忌的原则包括忌同味同气、忌同功同用、忌同类同味等。
医师在方剂组成时需要根据这些禁忌原则进行选择和配伍,以确保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剂的组成原理涉及到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辨证施治、药物配伍、调理剂量和加减变化等方面。
方剂的药物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药物的配伍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效的相互补充,同时还需要避免药物的配伍禁忌。
方剂学之 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方剂学之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方剂学之方剂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第二节方剂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一、方剂的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不是药物随意的堆砌,主观的选择,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组成原则。
组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针对病因病机,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为依据,所用药物与其病证的病机丝丝入扣,使药物配伍后的综合效用与所立治法高度统一。
所以,方剂组成的原则可概括为“依法选药,主次有序,辅反成制,方证相合”。
遣药组方既要重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还应重视药物配伍与病证的针对性,做到以法统方,方中有法,药证相应二、方剂的基本结构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成方。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徐灵胎说:“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即是此意。
“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气血,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
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所欲,以致其效。
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以相辅者,或以相反者,或以相用者,或以相制者。
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操纵之法,有大权焉,以方之妙也。
”方剂的组成不是药物随意的堆砌,主观的选择,而是必须遵循严格的原则来组合。
中医将方剂的组成原则归纳为“君、臣、佐、使”,借以说明方剂的组织形式,和各药之间的主次关系。
“以法统方”和“君臣佐使”理论的关系,前者是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病情需要的基本前提;后者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形式,是体现治法、保障疗效的手段。
只有正确把握上述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加之熟练的用药配伍技巧,才能组织好理想的有效方剂。
北医说最早源于《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中医方剂基础知识
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思考镇与训练肝熄风汤
【功用(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方解
镇肝熄风汤
思考与训练
君—怀牛膝(重用):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镇肝阳
代赭石: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 治标 臣 龙骨、牡蛎 重镇潜阳,镇肝熄风
龟板、白芍
补肝肾
佐 玄参、天冬 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治本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咸寒共投,通因通用。
【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 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症,及舌红苔 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大承气汤
思考与训练
【加减应用】
兼气虚者+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
兼阴津不足者+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思考大与训承练 气汤
【使用注意】
本方为泻下峻剂,气虚阴亏、燥结不 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 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三、方剂剂型
(四)膏剂
思考与训练
膏剂有内服、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是将药物反复煎熬,去渣取汁
,再用微火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制成,常用于滋补。外用膏剂古
称“薄贴”,是将药物放入麻油、菜油等植物油内煎熬,去渣后加入
黄丹、白蜡等收膏制成,常用作痹痛或跌打损伤外贴之用,有软膏药
和硬膏药两种。
(五)丹剂
是将某些矿物类药物经过加热升华而制成的一种化合制剂,多为 外用。
大承气汤
思考与训练
【组成】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功用】 峻下热结
【病因病机】 阳明腑实证
大承气汤
【主治】 思考与训练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
方剂的组成
方剂的组成组方目的药物通过有机的配伍而成为方剂,这个过程叫“组方”。
药物通过“组方”而成为方剂,是药物运用的一次质的飞跃。
这种“质的飞跃”表现在,药物经过组方而成为方剂之后,可出现下面几个优点:一、增强药效例如大黄与芒硝,单用大黄口服,一般是6-8小时才见泻下;单用芒硝口服,一般是4-6小时才见泻下,但若两者有机地配伍(如大承气汤(伤寒论)),则于1小时左右可出现泻下,其原理:大黄荡涤大肠(增加肠蠕动),芒硝成寒软坚(增加肠容积),因此,两药相伍,“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共奏“急下”之效。
从上面的例子亦可以看出,两个(或以上)物配伍,,其效之所以能够增强是有科学原理的,是“有机配伍”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数学式的相加。
需要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相须”配伍,都能增强药效,但作为临床用药,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恰到好处。
例如治疗阳明腑实轻证之小承气汤《伤寒论》,作为君药大黄就不必配伍芒硝了。
因此,作为“组方”的要诀之一则是选药要精当。
二、扩大药效或产生新药效每一个中药,作为单体,其功效、主治是有一定范目的。
但若与不同药物“相使配伍”多能扩大药物的功效,甚至产生新的作用(或改变其原有的作用),从而扩大其治疗范围。
例如桂枝,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但若与白芍相伍(如桂枝汤),则产生调和营卫的新药效;若与茯苓相伍(如苓桂术甘汤),则奏温阳化饮的作用;若与泽泻相伍(如五苓散).则奏化气利水的作用,这些都是扩大药效的例子。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相使配伍”都能扩大药效。
能否扩大药效,关键在于两药之间在性味功效(包括归经)方面是否有“某种共性”的存在。
三、监制药物之烈性或毒性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烈性或毒性”,是指某些药物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与古时所言的广义的“毒药”,其概念有所不同。
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
因此,医药学家便通过配伍(或炮制)以减轻或消除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
中医方剂学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研究中药方剂的配方组成、制备方法以及药效等方面。
中医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每种草药都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通过合理的组合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方剂学中常见的配方组成及其功效。
一、四逆汤四逆汤是中医中治疗感冒、寒证等疾病常用的方剂之一。
它由四味中草药组成:附子、干姜、桂枝和甘草。
附子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干姜能驱寒解表,桂枝有温经散寒的功效,甘草主要是调和药性、增加药物的疗效。
二、清热解毒类方剂清热解毒类方剂常用于治疗疾病中的热毒。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有黄连解毒汤、银翘散等。
黄连解毒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功效。
银翘散的主要成分是连翘、银花,它们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作用。
三、调理脾胃类方剂调理脾胃类方剂用于治疗脾胃功能不佳、消化不良等问题。
六君子汤是其中的代表方剂,它由六味草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和生姜。
六味草药各有不同的功效,如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利水、甘草调和药性等,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
四、补益类方剂补益类方剂主要用于强壮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党参养荣汤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由党参、黄芪、天冬、白术等草药组成。
党参和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天冬和白术有益胃健脾的功效。
五、安神助眠类方剂安神助眠类方剂多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问题。
代表性的方剂包括安神丸和逍遥丸。
安神丸由柴胡、香附、白芍等草药组成,它们能够安抚心神、镇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是逍遥、牡丹皮等,它们有舒肝定志的功效,可以减轻焦虑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方剂学中的配方组成及功效与中草药的性能和作用息息相关。
透过合理的配伍、科学的用量可以发挥草药的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方剂学的研究和运用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药物选择。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药物配伍
■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一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常见形式:同类相须、异类相使、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
配伍目的:(增效与减毒)
▍方剂的组成 (“君臣佐使”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药味少、药量大。
■臣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辅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涵义有三
①佐助药:用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依病情需要选择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涵义有二
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
调和药: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
(味道)
▍方剂的变化
■药味的增损〃前提:君药不变〃方法:加减方中药物
■药量的加减〃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不变〃方法:增加或减少方中药物的用量
■剂型的变化〃前提:组成方剂的药物及其配伍用量比例不变。
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
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唐方剂是中医药中的一类方剂,其组成是根据唐代医家倪海厦的方剂理论而命名的。
倪海厦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医家,他在《汉唐药方》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许多方剂的组成和应用。
汉唐方剂是倪海厦所创立的一种药物组方方法,其特点是组方灵活多样,药性相辅相成,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体质。
汉唐方剂的组成是根据病情、病机、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组合。
汉唐方剂的组成一般包括主药、辅药、佐药和使药四种药物。
主药是指对病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一般数量较大;辅药是指对主药起辅助作用的药物,一般数量适中;佐药是指增强药效的药物,一般数量较少;使药是指调节药物组方的药物,一般数量很少。
这种药物的组合方式使得方剂的药效更加明确,疗效更加显著。
根据倪海厦的方剂理论,汉唐方剂的组成还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因素。
性味是指药物的性质和口感,如寒、热、温、凉、苦、甘、酸、辛等;归经是指药物对应的经络和脏腑;功效是指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果。
倪海厦提出的汉唐方剂理论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方剂理论不仅考虑了药物的组合和药效,还注重了病症的辨证和体质的调理。
这使得方剂的应用更加个性化和精确,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倪海厦的汉唐方剂理论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中医医院和医生都会根据倪海厦的方剂理论来组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汉唐方剂的组成也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使治疗更加灵活和精准。
总之,倪海厦的汉唐方剂理论是中医药中的一种重要组方方法。
它注重药物的组合、药效的发挥和病症的辨证,使方剂的疗效更加明确和显著。
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汉唐方剂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3)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 用。
(4)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 作用。
(5)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 坚散结等作用。
另有淡味药,淡 “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
二、中药药性理论
(二)升降浮沉 升,即上升、升提; 降,即下降、降逆; 浮,即向外、上行而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下行。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2.2020 .12.20Sunday , December 20,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4:01:35 04:01:3 504:01 12/20/2 020 4:01:35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004 :01:350 4:01De c-2020 -Dec-2 0
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二)组成变化 1. 增减药味
佐使药的加减,适用于主证未变而次要兼证不同的病 例,这种加减变化不至于引起全方功效的根本改变。
臣药的加减,由于改变了方剂的配伍关系,则会使 全方的功效发生根本变化。
2. 增减药量:方剂的药物组成虽然相同,但其用量各异,致使 方剂的配伍关系及功用、主治亦不相同。
萸、乌梅等配伍。
三、中药的应用
(3)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5)产生毒性反应:如溴化物、硫酸亚铁与朱砂安 神丸、六神丸、人丹等配伍。
6)拮抗作用:如黄连素与六神丸、六应丸、回春 丹等配伍。
7)产生酶促作用:如鲁米那、苯妥因钠、降糖灵 与含乙醇的国公酒等配伍。
8)产生酶抑作用:如痢特灵、优降宁与人参再造 丸、大活络丸、半夏露等配伍。
中医方剂介绍
调月乳两 ,经房胁 脉不胀作 弦 痛痛 ; ,,
食少神疲,脉虚;
头痛目眩, 月经不调,舌淡。
方 解
君:柴胡 — 疏肝理气而解郁。 臣:当归 — 养血补肝,调血行滞; 白芍 — 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柴、归、芍同用,疏肝气而调肝之用,养阴血 而补肝体, 体用并治。 佐:白术、茯苓 — 健脾益气,并资营血生化,又 实土以御木乘; 薄荷 —助柴胡以解肝郁,疏达肝经郁热 。 烧生姜 — 温胃和中。 使:炙甘草 — 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益气和中 调药。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调养肝血的代表方,又是中医妇科 调经常用方剂。以胁痛,神疲食少,舌淡红,脉弦而虚。 2、加减法 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以疏肝解郁; 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 以清热凉血。 3、现代应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肋间神经痛、胃十二 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 更年期综合征、乳房小叶增生、精神分裂症、黄褐斑等 病证属于肝郁血虚脾弱者。
四、常用方剂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病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主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证。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歌〗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主证病机分析
肝气郁结, 木郁乘土 经气郁滞 脾弱失运
附方
〖附方一〗胶艾汤 组成:川芎 甘草 各6g 阿胶 艾叶 当归 各9g 芍药12g 干地黄 15g 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 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苔漏下血,腹中疼痛。现用于功 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出血,属 于冲任虚损者。 〖附方二〗桃红四物汤 组成:四物汤加桃仁 9g 红花 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活血。 主治: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是中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学内容。
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形成方剂的基本法则。
这些原则作为中医制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药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制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的组成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同用”、“微量”和“组合”。
“同用”原则指的是把药物组合起来,从而增强功效,以得到更高的治疗效果。
“微量”原则指的是少用多种药物,使功效更高,可
以减轻副作用。
“组合”原则指的是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综合考虑
药物的功效,并运用中医药学知识,结合火势、温度、质地、比例等因素,组合出有效的方剂。
除此之外,方剂组成原则还体现在“调和”方面。
调和是指在制定方剂时,要考虑药物的口味、性味以及温热和凉温等特性,以求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对于某些有特殊成份的方剂,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混合程度,以确保方剂中药物的均衡分布和有效渗透。
在给患者治疗时,一定要遵循医学的原则,给患者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体质和症状特点等因素,并严格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进行药物的组合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患者有效的治疗。
方剂组成原则也在发展,引入新药物、新技术、新理论和新药物组合,以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但同时也要考虑安全性,避免发生不良反应等问题。
总之,方剂的组成原则是构成方剂的根本,是形成有效方剂的基础。
在给病人治疗时,要注意遵循方剂组成原则,以求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
1、配伍环境。 2、用量特点。 3、炮制方法。 4、煎、服方法及剂型选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这就要求我们中医临床工作者在长期的方 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不断熟悉并把握药 物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以及运 用技巧。这对于今后正确地遣药组方,灵活运 用成方,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提高临 床动手能力,保证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药物配伍(自学)
• 配:组织、搭配。 • 伍:队伍、序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 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 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 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 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有 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这种运 用药物的整合过程,中医药学称之为“配 伍”。
特点:使药通常用量较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用引经药举例: 太阳经:羌活、藁本 太阴经:苍术
阳明经:白芷、葛根 少阴经:细辛
少阳经:柴胡、黄芩 厥阴经:川芎、青皮
载药上行:桔梗
引药下行:牛膝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君、臣、佐、使运用须知:
1、君药不可缺,药味少,用量大。(不是方 中绝对用量,是指其作为君药时要比作为臣、 佐、使药时用量要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明•何伯斋:“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 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 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 使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君、臣、佐、使”方剂基本结构的涵义
(一)君药 • 涵义:是针对主病或病证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
2、臣佐使药不必具备,且一药可兼多职。 3、药味较多的大方,或由多个基础方剂组成
的“复方”,分析时只需按其组成方药的功 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以法统方与君臣佐使的关系: “以法统方”,即治法是指导遣药
组方的原则,是保证方剂针对病机,切合 病情需要的基本前提,“君臣佐使”理论 是组方的基本结构和形式,是为落实治法, 保障疗效的手段。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佐药: • 涵义
1、佐助药,指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或用以治疗次要病证的药物。
2、佐制药,指消除或缓解君、臣药毒性与烈 性的药物。
3、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即病重邪甚,可 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 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组织好理想有效方剂的重要环节:
1、针对病机,正确的立法。 2、熟练的配伍用药技巧。 3、主次分明,全面兼顾的基本结构正。
方剂的变化形式
一、为什么方剂运用必须变化?
• 任何成方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证候而制定的。
• 由于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的 不同,所处环境、季节、气候的差异,使得 临床所见证候千差万别。因此,临床运 用成 方时,应针对具体病情,在组方原则的指导 下,对所选方剂进行必要的加减化裁,使方 药与病证完全吻合,丝丝人扣,才能达到预 期的治疗目的。
疗作用的药物。 • 特点:君药通常具有药力较强,药味较少以及
用量较大的特点。
(二)臣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涵义:1、是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 的药物 。 2、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 疗作用的药物。
特点:一般而论,其药味较君药为多, 其药力与药量较君药为小,与君药多具有 特定,的增效配伍关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 一、方剂组成的意义(目的):通过合理配伍, 扬长避短,调偏制毒,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作用, 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 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要求可保证方剂主次分明、 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二、“君、臣、佐、使”的方剂组成基本 结构。
(1)多药相配,增效减毒
即:避免同性毒力“共振”,
利用异性毒力“相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药量的控制 (3)炮制减毒 (4)佐制药的配伍 (5)反佐药的配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煎药方法的要求 (7)服药时间、方法的要求 (8)道地药材的强调 (9)剂型的限定 (10)辨证论治的总体把握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相合, 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 另择一方。”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
•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 使。” 《素问•至真要大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后世医家对此讨论颇多: 金•张元素:“力大者为君”。 金•李东垣:“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
则使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 “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
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 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方剂学运用配伍手段的最根本目的总体 上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具体来说,有
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作用:
• 一、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 • 二、产生协同作用。 • 三、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 四、扩大治疗范围。 • 五、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中医传统方药运用中控制毒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用的十种方法:
• 特点:佐药一般用药味数稍多,用量较小。
• 在方剂中,至于是佐助、佐制还是反佐, 则应视病情治疗的需要和君、臣药物的性 能而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使药: 涵义: 1、引经药(引经报使),即能引导方中药物的
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指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诸 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