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详解今夏气候成因及特点 2013

合集下载

2013年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及答案

2013年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及答案

2013年孝感市祝站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姓名班级考号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炽.热(chì) 鞭笞.(tái) 销声匿.迹(nì)B、归省.(xǐng)狡黠.(xiá) 锲.而不舍(qiè)C、剽.悍(biāo)差.使(chāi) 迥.乎不同(jiǒng)D、诘.责(jié)陨.落(yǔn) 恪.尽职守(kè)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笨拙筹划一愁莫展截然不同B、慰藉烦躁鞠躬尽瘁锋芒毕露C、闲暇取缔大庭广众险象叠生D、提纲渊搏语无伦次张皇失措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沉默不仅仅是一种权利,而且还是一种境界和功夫..。

B.“萤火一号”探测器若没有变轨的话,就飞不到火星的预定轨道上,最坏的结果是在茫茫宇宙中消逝..。

C.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D.在这次国事访问中,奥巴马大部分时间都煞有介事....地谈论着美国当下经济和就业话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古诗词默写①,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秋词》)②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③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新陈代谢的规律,富有哲理情趣。

④李白在《行路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及其影响后果(丁一汇)

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及其影响后果(丁一汇)

• 另一个理由是有些科学家用了不同的资料来源。 NASA资料是全球性的。过去10年趋势(即1990- 1999,1991-2000等)都在0.17-0.34℃增暖之 间,接近预期的人类活动变暖趋势。最近十年 (1999-2008年),温度变化为0.19℃,而不是变 平。有人用了Hadley中心的资料(CRU资料)得到了 (1999-2008十年)较弱的增暖(0.11℃),这是 由于它的资料不是全球的,未包括近年来强烈增暖 的北极地区。根据NOAA的资料,过去三年(2007- 2009)全球温度也是破纪录的,它们都处于有仪器 记录以来的最暖十年之列(Allison 等,2009)。
证据一
过去10000年大气CO2, CH4,N2O的变化。由冰 芯和大气测量组合得到。
IPCC,2007
南极Law Dome冰芯资料显示的近1000年大气CO2浓度
360
340
CO2 (ppmv)
300
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
(IPCC,2001)
浓度
320
28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年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year
问题
(1)全球变暖在10年前已经停止?
近10年全球温度是否变冷?
最新的全球平均温度曲线(灰线,兰线是调整曲线)。近10年温度没有 上市,总体持平。1999-2008:0.07℃± 0.07℃。IPCC预测0.20 ℃/10 年。扣除ENSO影响实际上十年增温率是0.00 ℃。关键是海洋温度的变 化(Kerr,200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卷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测试卷1

班级座号姓名得分一、积累运用(46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0分)蓬hāo()mǎo钉()相形见chù()吞shì()和xù()pì美()挑衅( ) 莫衷一shì() jiān默()牟取()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毕竟物竞天择众目葵葵闲情逸志B、慰籍杯盘狼藉精巧绝纶销声匿迹C、遐迩冥思暇想妇孺皆知不可思仪D、丘陵心旷神怡盛气凌人鼠目寸光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十月围城》剧组在北京召开誓师大会,制片人、导演和主演等十几位影帝影后级巨星都悉数到场,为电影上映造势。

B.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主要目的是规范高校办学行为,遏制招生中介伪造学历证书的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

D.法院认为,被告人以暴力手段围攻、阻止执行公务,并编造谎言蛊惑群众、诋毁执法人员,严重妨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

4.选出没有运用拟人修辞的一项()(2分)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动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的“攻击”。

B.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远方。

C.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下面。

D.10级大风足以使墙倒屋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5.在语意不变的情况下,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并说说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区别。

(3分)碎石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陈述句:6.古诗句默写。

(12分)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③,夜吟应觉月光寒。

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⑤,终岁常端正。

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极言春光之美的两句是,。

⑦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⑧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

解析全球气候变化解析全球气候变化今年以来,北京人经历了一些异常的天气变化:先是一百多年来罕见的暖冬,再是春季的沙尘天气,再是6月份罕见的"梅雨"天气,再是7月份的高温。

这实际上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

气候的大起大落背后蕴含着什么?这变化是否会成为一种长期走向?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中心原主任、现任顾问丁一汇教授是专门研究气候变化的专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增多问题有着更为理性的认识。

日前,记者走访了丁教授北京今年"暖势"很明显说起气候变暖,今年的"暖冬"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丁一汇教授说,今年的暖冬是连续出现的第16个暖冬,而且是50年来第二个最暖的冬天。

第一个最暖的冬天出现在1998年,那也是全世界50年来最暖的冬天。

气候变暖是全球百余年来基本趋势事实上,气候变暖并不仅仅是在咱们北京、咱们中国出现的事儿,也不仅仅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事儿。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就指出,自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

近百年来最暖的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

20世纪北半球温度的增幅,可能是过去1000年中最高的。

地球很可能在走向新的暖期据科学家分析,从距今一万年的尺度来看,地球大约经历了三个比较大的暖期。

伴随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丁一汇教授说,目前对气候变暖后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出现的变化了解甚少。

但从现有的研究看,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的一些极端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和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由这些极端事件引起的后果也会加剧。

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影响丁一汇教授介绍说,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中高纬度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后果:阈值突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后果:阈值突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后果:阈值突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
王奉安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年(卷),期】2010(030)011
【摘要】@@ 记者:丁老师您好,很高兴又见到您.国家气候中心今年9月29-30日在沈阳召开了近百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学术交流会,我有幸听到了您作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后果:阈值突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学术报告.您在报告中说: "概括起来,全球气候变化有两个方面的重大影响: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与气候极端事件加剧与频发.前者是全球性和长期的,后者是区域或局地性短期的,原因不同,但相关密切."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王奉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地球气候奥秘谋人类新时期"稻粮"——访著名气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 [J], 杨洁;苏丹
2.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J], 周秀杰;张桂华;郑红;潘华盛
3.气候变化对山东降水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分析 [J], 张胜平;张鑫;王海军;向征;杜子龙
4.气候变化对青海湖环湖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分析 [J], 马晓虹;谢启玉;严玉霞
5.极端气候事件呼唤"气候意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访谈录 [J], 江世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大成就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大成就

丁⼀汇:全球⽓候变化研究的重⼤成就※ 1. 近百年全球地表和对流层⼤⽓的温度明显升⾼,是全⾯分析多种观测数据所得到的确定结论,且已得到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泛认同。

▲1901~2011 年全国平均(a)与东北地区(b)冬季⽓温距平(唐国利等,2013)相对1971~2000 年,短实线分别为1991~2000 年及2011~2010 年平均※ 2. 近百年全球⽓候变暖的总体趋势并没有改变,个别地区、某个时段甚⾄半球尺度出现的冷事件只是⽓候⾃然波动的表现,影响增温的速率。

※ 3. ⾃然因素和⼈类活动都能使⽓候发⽣变化,⼈类活动是20 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 4.预计21 世纪全球将持续变暖,极端事件频率、持续时间和范围增加。

※ 5. ⽓候变化对⾃然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产⽣了重要影响,未来的影响利弊共存,弊⼤于利,负⾯影响程度将加深加重。

※ 6. “2℃阈值”与全球温室⽓体控制长期⽬标密切相关,近年来这⽅⾯学术研究成果数量急剧攀升,正趋于成为⼴泛共识的科学结论。

全球⽓候变化研究的重⼤成就是什么?※ 1. 确证了近百年全球变暖的观测事实,⽤地球系统的多种资料计算出百年全球平均增温(1901~2012 年)为0.89℃(0.69~1.08),其增温速率之快⾄少超过近40 万年来历史和地质年代的变化。

※ 2. 揭⽰了⼈类活动是影响全球⽓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尤其是1951 年以来很可能是全球⽓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近期解释了近⼗年⽓候变暖趋缓的原因,为全⾯理解地球⽓候演变的多种原因和机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 3. 全⾯研究了⽓候变化对全球与区域各种系统及部门的影响,得到了⽓候变化的阈值和突变的风险估计,为⼈类防⽌灾难性⽓候变化的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 4. 发展和建⽴了多圈层耦合的⽓候系统模式与地球系统模式,并据此预测了近20~30 年、100 年乃⾄未来300 年全球的⽓候变化情景。

※ 5. 提出了⽓候变化适应的理论、⽅法和措施,为全球⽓候变化影响下的防灾减灾和⽣态⽂明建设提供了科学基础。

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

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

丁一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系气象专业,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生毕业。

1979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6年、1993年至1994年先后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从事研究工作。

长期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被我国许多大学和研究生院聘任为兼职教授。

原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计划主席、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季风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亚洲季风区能量和水循环试验计划国际科学委员会副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该导师长期从事季风动力学、灾害性天气以及候变化研究工作。

在国内是该学科的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已出版中英文专著9本,主编专集11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7篇,其中22篇论文被SCI收录,33篇论文被SCI刊物引用122次,国内核心刊物引用330余次。

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评为1997年被引用最多的前20名国内科技工作者之一。

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4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

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四项,部委级奖十一项,其中:“中国卫星气象学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东亚季风研究”,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暴雨的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和结构问题的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暴雨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北京地区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1998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概论”,1980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6丁一汇高等天气学 温带气旋的形成和爆发性发展

6丁一汇高等天气学 温带气旋的形成和爆发性发展

a
5
图6.1 气旋发展的几个阶段。当高空槽向前推进,高空 有明显的涡度平流区(斜压区)扩展到锋区上的时候, 所引起的不平衡就使低层产生辐合
a
6
应该指出,上述三类气旋是主要气旋类型。在实际 天气与预报中,气旋生成的环流与天气形势以及动力条 件不限于此。例如有些气旋由热带气旋北上在西风带影 响下可以变性为温带气旋;在山脉的背风一侧在一定的 气流条件下可以形成背风气旋;在大陆东部的临近海区, 还可观测到“瞬时锢囚”的气旋发展等。因而对于一个 温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应根据它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预 报,这样才能做出成功的预报。另外还应指出气旋与高 空波动(Rossby波)密切相关,它们形成了三维的气旋 波系统,任何气旋的预报都必须考虑高空波动的预报。
a
17
因而冷锋与暖锋之间的暖区减小(图6.6(c))。现在高空 槽的东移比地面气旋的东移分量要快得多,最终高空槽 赶上并迭加在地面气旋之上。地面冷锋也赶上了暖锋, 地面暖区被切断,即被“锢囚”。气旋附近的暖脊相应 于锢囚区(图6.6(d))。这时高空槽趋于切断,成为闭 合的低压中心,而暖空气完全挤向地面气旋的上方(图 6.6(e))。由于热成风对高空涡度的平流消失,发展过程 停止。另外,由于高空气流成为近于园对称形式,涡度 平流大大减少,使高空系统运动也停止。因为温度平流 减弱,地面气旋也变为准静止,其最后结果可导致北高 南低的阻塞形势。由于边界层中摩擦辐合的作用,气旋 在摩擦层中可维持相当的时间,但在摩擦层以上,由于 摩擦层中上升气流产生的辐散可使气旋涡度减少,而使 气旋破坏。
a
14
在地面气旋以东或东北的暖区中有上升运动,而在地面 气旋以西的冷区中有下沉运动,这可导致位能向动能之 转换,因而风速迅速加强,气旋发展。同时气旋下游低 层暖平流与上游冷平流可使地面气旋近于沿对流层中部 风向移动(向东或东北)。由于地面有冷平流,且在高 空槽上游涡度平流随高度更为反气旋性,也会使反气旋 生成和发展。图6.5(b)是不发展的地面气旋和斜压波。这 时系统随高度向东倾斜。温度场(厚度场)超前于500hPa 高度场。这使地面低压以东的低层暖平流导致500hPa槽的 高度上升;地面低压以西的低层冷平流使500hPa脊高度下 降。因而在地面低压区出现下沉运动,低层辐合和气压 上升,不利于其发展。

我终于战胜了懒惰250

我终于战胜了懒惰250

我终于战胜了懒惰250篇一:七年级第二课第一课时导学案怀铁二中“五步教学”课堂模式:怀铁二中七年级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模板)课题:第二课第一课时主备人:黄渊早陆玲莉课时:1 学案编号:03班级:小组:姓名:“五步教学法”导学流程: 1.明确目标(1-3分钟)2.自主预习(7-10)3合作探究展示 (20-25)4.反馈检测 (5-10)5.总结反思(2)篇二:七年级语文试题【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00分钟)一. 语基与语言运用。

(20分)1. 下面有一项词语书写有错误,看你是否有一双“火眼金睛”,找出其选项。

()(2分)A. 阡陌俨然黄发垂髫不胜枚举B. 涉猎泯然刮目相待养贻之福C. 孀妻穷匮源头活水世外桃源D. 案牍鸿儒黔驴技穷血雨腥风2. 下面句子中有一项成语使用不当,令人啼笑皆非,请你找出来。

()(2分)A. 月亮虽说是地球的近邻,却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B. 诸如此类的例子,委实不胜枚举。

C. 所有这些,均属雅俗共赏的上乘之作。

D. 奥佛士坐在石头上,弹奏他的七弦琴,几只狮子卑躬屈膝地伏在他面前。

3. 下面句子划线词语有一项理解不准确,请你当一次“医生”,找出来。

(2分)()A. 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

(下意识地:指一种自觉的心理意识。

)B.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见异思迁: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C. 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走,却驾车往北走,这里比喻心理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

)D. 当我们睁大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

(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保持警惕,准备迎战。

)4. 从语言得体的角度看下面张贴的四则标语最合适的一则是()(2分)A. 火葬场:“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B. 医院住院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丁一汇:构建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

丁一汇:构建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

44|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1-02BUILD AN EARLY WARNING AND DEFENSE SYSTEM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无论从需求还是从实际条件上,中国都能够在构建全球或地区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上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是减少日益增加的气候风险威胁和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和积极行动,这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个具有高度共识且可实施的重大倡议和计划。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起的“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倡议,旨在加强最脆弱国家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气候复原力。

在前不久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COP25)上,联合|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个人简介丁一汇,2001年至今,担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世界气象组织杰出工作成就奖,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与和主持编写IPCC 第一、二、三、四、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是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有影响、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充分肯定了当时发起的建立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全球倡议。

在过去5年中,主要的优先目标是加强气候最脆弱国家(76个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气候适应行动。

这个倡议具有推广到全球所有国家实施的重大意义。

它包括建立重大气候灾害的预警系统和防御系统,前者是以目前正构建的无缝隙全球气候预测系统(从2周到百年时间尺度)为科学支撑,后者是以各国已有的气象灾害防御和预警系统为基础,逐步形成全球化的联防联控防灾减灾体系。

虽然上述目标和可行性是明确的,但由于资金、协调和合作机制以及科学认识问题等,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全球倡议的前景尚充满挑战和困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
佚名
【期刊名称】《沙漠与绿洲气象》
【年(卷),期】2009(3)3
【摘要】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山东。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79年10月先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工作和学习;10年后又访问了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执行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气象学报》主编,世界气象组织(WMO)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总页数】3页(P61-封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1
【相关文献】
1.探地球气候奥秘谋人类新时期"稻粮"——访著名气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 [J], 杨洁;苏丹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后果:阈值突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 [J], 王奉安
3.碳汇渔业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和实际意义碳汇渔业将成为新一轮渔业发展的驱动力——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 [J], 肖乐;刘禹

4.科学家的无奈与执着——丁一汇院士专访 [J], 张家惠;王杰婷;
5.如何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等大咖为广东支招 [J], 方琼玟;李易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瞬间sùn 啜泣duō 归省xǐnɡ 叱咤chàB.洗濯zhuó 蓦然mò 朔方shuò 妖娆ráoC.黄晕yùn 粼粼línɡ 冗杂rǒnɡ 窥伺ɡuīD.静谧bì 孕育rùn 行辈hánɡ 潮汛xù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头晕目眩齐心协力耀武扬威唯唯连声B.阴晴园缺语无论次隐姓埋名一代天骄C.多姿多彩眼花瞭乱无动于中变化无常D.随生附和不可思议左右逢圆一泻千里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赏读这篇美文,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

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适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C.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D.今年“六一”儿童节,初一年级的同学在学校举行的“告别童年”歌咏比赛中,个个龙腾虎跃。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些无视他人健康而吸烟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B.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状况一定会得到缓解。

C.有效调控食品安全,既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D.为防止汽车撞伤学生,校园内汽车行驶速度一律不得超过5公里/每小时。

5.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钢铁是怎杨炼成的》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既要控制,也要适应

既要控制,也要适应

既要控制,也要适应
丁一汇
【期刊名称】《科学世界》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地球的气候不断地在变化着,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表明,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在时间上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是快速的,其变化速度是空前的。

观测和理论研究也表明,二氧化碳与温度变化总是以响应-反馈循环的大致相同的趋势在演变,从而导致变幅显著的全球性气候变化。

因而二氧化碳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总页数】1页(P1-1)
【作者】丁一汇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海绵城市,从源头控制走向综合管理既要做好雨水花园等分散的“小海绵体”,也要建构山水林田湖等“大海绵体”
2.既要消除“怨气”也要增加“底气”
3.数学课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以"认识角"一课为例4.既要高性价比,也要个性化雷柏V500PRO机械键盘5.既要“公转”也要“自转”,紧扣大局提供坚强保障——专访眉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代理主任刘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季节气候预测的进展和前景

季节气候预测的进展和前景

季节气候预测的进展和前景
丁一汇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
【年(卷),期】2011(001)003
【摘要】对季节气候预测的进展进行了评述,主要集中在动力季节预测方面.全文共分四部分:(1)季节预报的科学基础;(2)动力( GCM)季节预报的进展;(3)东亚季节预报水平低的原因分析;(4)从国际气候预测未来发展规划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的前景.根据上述结果,最后提出了中国气象局季节预测发展的建议.
【总页数】14页(P14-27)
【作者】丁一汇
【作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际镍矿业进展及发展前景预测 [J], 曹异生
2.多组分注塑成型的最新技术进展及前景预测 [J], 冯刚;王华峰;张朝阁;江平
3.注塑成型可视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景预测 [J], 冯刚;林克伟;王华峰;张朝阁;孟爱英
4.地震预测——进展、困难与前景 [J], 陈运泰
5.水资源预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J], 刘志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详解今夏气候成因及特点2013-8-29 23:41 阅读(2) 转载自Chenzhs 赞评论转载(3)分享(1)复制地址举报更多已经是第一篇| 下一篇:感谢自己开通黄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详解今夏气候成因及特点今年夏季,在我国天气的“舞台”上,高温成了最吸引眼球的“主角”,持续近两个月的高温热浪使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饱受炙烤,多地旱情严峻、河道断流、水库干涸。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8月22日,全国有8105万亩耕地受旱,有664万人、220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当季节转换,南方高温逐渐退出公众视野之时,东北地区的汛情又让人捏了把汗。

嫩江、松花江和黑龙江干流水位持续超警戒水位,堤防长期高水位挡水,多地险情频发,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极端天气频发,印象中的“北旱南涝”气候格局也悄然发生了改变,人们不禁要问,今年的天气到底怎么了?带着这些疑问,本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的丁一汇研究员,详解为何今年夏天我国气候会如此异常。

极端高温来势汹汹令人措手不及今年7月1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出现了突破历史极值的极端高温热浪天气。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从全国范围看,本次高温热浪将持续到8月底,待季节转换之后才可能完全消退。

本次高温热浪过程呈现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极端性突出等特点。

据国家气候中心资料显示,7月1日至8月14日,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江南、江淮、江汉、黄淮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

其中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市)平均高温日数达28.8天,较常年平均(13.5天)多出一倍以上,平均最高气温达35.6℃,均为1951年以来最多(高)。

我国中东部地区有305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40℃,浙江新昌极端最高气温达44.1℃。

有477站次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为历史同期最多。

一时间,“中国好烤箱”遍布各地,“烧烤模式”也成为了公众对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最好注解。

在7月份,我国有100个观测站出现极端高温事件,其中39个观测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而在8月1日至17日期间,这一数字分别达到了428个和172个。

在7月,南方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偏高2℃至4℃,而8月1日至17日,南方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历史同期偏高达4℃至6℃。

“据气候资料显示,我国夏季气温自1997年以来处于暖周期,表现为气候向极端化发展,即冬季冷事件更多、更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更多、更强。

”丁一汇介绍道。

海温变化是极端高温的气候主因今夏高温如此之强,稍有气象学常识的人就会得出“由于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强并且位置偏西,导致副高控制范围内晴热少雨,进而形成南方高温天气”的结论。

“这种结论是天气学的解释,它只能说明短时间内高温天气的原因。

如果要深究为什么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强、范围广,就要考虑造成这种影响的天气系统持续的原因和气候背景。

”丁一汇稍作停顿,“如果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那为什么就在今年特别强呢?”其实这一切,可以从海温的变化说起,或者说,是从“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说起。

据观测资料显示,今年春节以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厄尔尼诺年衰减并向拉尼娜年过渡。

由于洋流的运动和偏东信风的作用,冷海水会向西扩散至西太平洋的东部地区。

当较冷的海水由东向西流至副高外围时,就会与副高东侧边缘的东北风相遇。

由于东风是偏冷且比较干燥的,这样就会使海洋表层海水被大量蒸发,进而使海温下降。

当海温降低后,海洋表层空气难以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对流受到抑制,这样大气的密度会持续增加,高气压则因此不断增强并在原地维持,不会远离中国大陆向东撤退。

另外由于前期春季和夏初印度洋一直维持暖水,这致使高层的高气压加强,并由该区盛行的西风向东输送,也有利于副高的加强西伸。

这样西太平洋副高的东侧不断补充加强,西侧又有印度洋高气压的不断并入,于是副高就被锁定在我国南方地区,并且强度不断增强。

再加上“海洋大陆(印尼)——南海”的暖海温使对流活动明显发展,也促使副高进一步加强北抬,因而呈现了稳定、持续且偏西、偏北的特点。

“只要热带太平洋至印度洋‘东冷西暖’的海温形势不变,副高就会维持下去。

所以海温的变化才是副高持续稳定的主因。

”丁一汇总结道。

但仅考虑海洋的影响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北半球异常大气环流的作用,副高的偏强也和北极涛动呈正相位有关。

由于北极地区通常受低气压系统支配,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冷空气被周围的高气压“困在”极地,难以向南扩展。

由于在副热带中纬度地区冷空气活动较弱,因而不容易促使副高减弱和东退。

“北极涛动处于正相位和赤道太平洋‘西暖东冷’叠加,都有利于副高稳定发展,这是导致今年夏季南方大范围高温热浪天气的主要原因,或特殊的原因。

”丁一汇补充道,“另外从气候背景来看,1997年之后的近15年来,我国也一直处于高温热浪的高发时期,这正好对应于拉尼娜冷水事件的多发期。

”在我国南方地区饱受“炙烤”的同时,其他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难以称得上“风调雨顺”。

7月以来,欧洲部分地区温度都超过了35℃,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明显偏高,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最高气温直逼40℃。

热浪还造成了部分地区的人员死亡。

很多人不禁要问,我国和欧洲地区出现的高温热浪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呢?“上面提到的北极涛动和赤道太平洋‘西暖东冷’,都是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形势和海温变化情况,显然这种大尺度的系统不会仅仅影响我国。

”丁一汇说道,“当我们从整个大气环流的角度看待高温区域的分布时,就能发现,不只我们一个国家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中国东部大范围地区出现高温热浪,那么一定与全球性的高温过程有关联。

”今年夏季,在中东到欧洲地区,在美国的西海岸等地,都出现了明显的高温天气,实际上,美洲、东亚、欧洲到中东这三个地区常常会同时出现高温热浪过程。

“这种现象被我们称为‘遥相关’,指的是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地气候异常之间的联系。

实际上反映了上游的异常天气可以通过高空强风速带(气象上称急流)传播到下游地区,相继出现一连串的天气现象和气候,因而中国的这次高温热浪是上面三个条件共同叠加和增强的结果,是一次比较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丁一汇解释道。

“北涝南旱”趋势言之过早根据近年来的观测记录,我国雨带北移的现象比较明显。

从2000年开始,主要的雨带就已经从华南和长江流域移到了淮河到黄河流域之间,有的年份可以到达华北,今年的雨带则到达了东北地区,所以在近十多年里,南涝北旱的格局确实正在逐渐发生改变。

但是回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国气候格局呈现出的实际上是“北方多雨、长江少雨、华南多雨”的形势。

目前雨带北移的现状只持续了十几年,而通常一个气候平均值要基于20年至30年的连续数据。

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证明这种趋势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所以还需要参考未来5年到10年的天气气候状况。

不过丁一汇也坦言,根据目前国际上和中国气象局气候模式预测,未来几年雨带偏北的可能性依旧比较大。

不过,虽然雨带北移现象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雨带主要还是集中在淮河和黄河流域,未来雨带能否继续北移,还需进一步的观察。

“所以,目前还不能说我国夏季进入‘北涝南旱’的阶段,但是雨带北移是近10多年来的明显趋势。

”丁一汇总结道。

雨带北移的利弊之辨据了解,目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西线即将完成,预计每年可以通过这两条线路调取150亿吨至200亿吨水到北方。

那么在雨带北移的气候背景下,南方是否还有充足的水分可以调往北方?“虽然近两年来有北方降水明显增加、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减少,但总体说来,并不会影响我国降水‘南多北少’分布的气候特点。

”丁一汇进一步解释道,“譬如长江流域年平均降水量达1100毫米以上,即使每年减少100毫米的降水,也仅占年平均降水量的9%左右。

而北方地区即使参考降雨较多年份,也只会在年平均降水量上基础上(600毫米左右)增加70毫米降水,即降雨量增加的幅度能达到12%以上。

但降水量的变化只是一个叠加在平均降水量上的变率,可以改善北方的供水状况,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和北方的气候格局。

南水北调后一个有利的条件是,能够有效减少北方地区地下水使用量,因此该工程的重大经济效应不会受到改变。

”既然雨带北移至一直“喊渴”的北方地区,那么是否这种变化带来的都是有利影响呢?丁一汇认为,由于雨带北移使北方暴雨风险显著增加,需“睁大眼睛”高度关注未来北方地区的防汛工作。

“如果真的出现‘南旱北涝’的气候格局,那么北方地区降水的气候背景就会发生改变,暴雨的重现期就会减少。

过去50年一遇的降水,未来可能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

”丁一汇强调道,“我国在50年代和70年代属于‘南旱北涝’的气候格局,那时北方夏季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场暴雨,而这种暴雨造成的洪水往往是持续和剧烈的。

譬如1963年8月海河特大洪水、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地区和1975年8月上旬河南地区由大范围暴雨引发的洪水。

可见在‘南旱北涝’的气候格局下,北方地区暴雨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会明显增加,防汛形势则会持续严峻。

”“去年‘7·21’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的极端降水事件应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气候格局调整的阶段,暴雨出现的频率可能比过去要有所增加。

至于会不会出现‘南旱北涝’,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信号,一个值得高度警惕的信号。

”丁一汇认为。

丁一汇院士解读史上最热之夏“拉尼娜”携手北极涛动共造南方最热之夏(来源:中国天气网)今夏的南方酷热难耐,多地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高温热浪的袭击。

8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了今夏高温的特点,认为如此强盛的高温正是“拉尼娜”和北极涛动“联手作恶”的结果。

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夏季主雨带也发生了明显的北移趋势,“南旱北涝”或将成为常态格局。

拼耐力、抢地盘、刷极值史上最强高温称霸南方持续时间长、高温日数多、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突出,丁一汇总结了今夏高温的特点。

自7月初开始,南方的高温就拉开了帷幕,一直持续至8月中旬仍未完全消退,高温时间持续了一个半月,耐力之久令人咋舌。

同时,高温日数也创下1951年以来最多,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8省(市)平均高温日数多达28.8天,较常年平均(13.5天)多出一倍还多。

高温还善于“抢地盘”,覆盖了江南、江淮、江汉、黄淮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影响范围之广同样历史罕见。

此外,高温还具有强度大、极端性突出的特点。

7月以来,南方8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5.6℃,为1951年以来最高;中东部地区有305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突破40℃,浙江新昌极端最高气温达44.1℃。

另有约500站次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为历史同期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