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章绪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绪论(教研版)

第1章  绪论(教研版)

第一章绪论重难点解析1. 在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人体的组成、常用术语;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

2. 细胞膜:光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也叫单位膜。

3. 主要细胞器的功能:见教材P9表1-1。

4.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于身体表面、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6. 各种被覆上皮的分部。

7.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三种纤维的特性。

8. 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部,骨骼肌的光镜电镜特点、分类和分布。

9. 神经元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突触的概念及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神经纤维的构造及分类,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解剖学姿势(1)1.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 上肢下垂B. 下肢并拢C. 手掌相前D. 足尖向前E.低头答案:E相同知识点:人体的轴和面(2-7)2.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A. 水平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D. 横切面E.纵切面答案:B3.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A. 垂直轴B. 水平轴C. 冠状轴D. 矢状轴E.前后轴答案:D4.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A. 正中矢状面B. 矢状面C. 水平面D. 冠状面E.额状面答案:D5. 冠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C6. 矢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B7. 横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A相同知识点:方位术语(8-14)8.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A. 体表B. 四肢的附着部C. 正中矢状切面D. 腹、背E.头答案:C9.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内、外B. 内侧、外侧C. 近侧、远侧D. 深、浅E.上、下答案:C10.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前后B. 内外C. 上下D. 浅深E.左右答案: D11.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A. 近侧和远侧B. 头侧和尾侧C. 内侧和外侧D. 内和外E.头和脚答案:B12.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正中矢壮面者为()A. 内B. 外C. 浅D. 内侧E. 外侧答案: D13.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躯干者为()A. 内侧B. 外侧C. 近侧D. 远侧E. 内答案: C14.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A. 上B. 下C. 近侧D. 远侧E. 内侧答案: A二 .填空题1. 常用的面有三种即()、()、()。

通信系统原理教程(第二版)(王兴亮)第1-3章章 (1)

通信系统原理教程(第二版)(王兴亮)第1-3章章 (1)

第1章 绪 论 图1-6 点对点的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模型
第1章 绪 论 2.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与频带传输系统相对应,我们把没有调制器/解调器的数字 通信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其模型如图1-7所示。
图1-7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模型
第1章 绪 论
3.
上面论述的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输出的信号均为数字基带 信号。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信号(如语音信号)为连续 变化的模拟信号,要实现模拟信号在数字系统中的传输,则必须 在发送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即进行A/D转换;在接收端需进行相 反的转换,即D/A转换。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通信系统模型 如图1-8所示。
第1 章
绪论 表 1-3 常用的调制方式
第1章 绪 论
1.2.3 通信的方式
1.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类
通常,如果通信仅在点对点之间进行或一点对多点之间进行, 那么,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不同,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 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
所谓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 式,如图1-1(a)所示。单工通信的例子很多,如广播、 遥控、 无线寻呼等。这里,信号(消息)只能从广播发射台、 遥控器和无 线寻呼中心分别传到收音机、 遥控对象和寻呼机上。
第1章 绪 论
图1-1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和时间划分的通信方式 (a) 单工方式; (b) 半双工方式; (c) 全双工方式
第1章 绪 论
2.
在数字通信中,按照数字信号排列的顺序不同, 可将通信 方式分为串序传输和并序传输。所谓串序传输,是指将代表信息 的数字信号序列按时间顺序一个接一个地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 式,如图1-2(a)所示;如果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序列分割成两 路或两路以上的数字信号序列同时在信道上传输, 则称为并序 传输, 如图1-2(b)所示。

第1章 绪论及文献基础知识

第1章 绪论及文献基础知识
目前最常用的语种就多达十几种。
(4)内容重复交叉
同一篇论文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文种同时发表,有的出 现在不同的刊物中,很多文献机构同时收藏文献内容完全相 同的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等各种版本的文献。
(5)出版分散
据统计,专业论文发表在本专业杂志上的仅占50%,另 外50%则分散在其他间接相关的杂志上。
– 5、按事物从产生、成长直至结束的发展过程 进行划分,可将信息分为预测性信息、动态性 信息、反馈信息
– 6、按动静状态划分,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 息
– 7、按传递的范围划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 机密信息
– 8、按信息反映的事物状态划分,则可将信息 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
– 9、按信息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 信息
三次文献系统性好、知识面广、参考价值较大,并有一 定的检索功能。
一般而言,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基础和素材;一次文 献是最经常使用的文献,是主要的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对 一次文献的简化和整理,是主要的检索工具;三次文献则是 对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的高度浓缩,是情报研究的成果。
3、按照文献出版的形式分,可以分为如下十类:
2、提供迅速准确的检索方法
当前的文献呈现以下趋势:
(1)数量庞大;
目前世界上每年10万多种期刊出版发行,100多万件专 利被批准并公布,1000多万篇论文发表,100多万种图书在 世界各地发行。
(2)类型复杂
除了我们熟知的图书、其刊、报纸以外,还有诸如像政 府出版物、会议论文等多种特种文献类型。
(3)文种多样
–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内涵: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 信息。
语法信息:由于主体具有观察力,能够感知事 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所获得 的信息。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绪论)【圣才出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绪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文代会(吉林大学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

1949年7月于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

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举郭沫若为主席。

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做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后,1950年3月出版了由大会宣传处汇编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2.《武训传》批判答:《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中国近代史上的真实人物——以行乞办学、让百姓读书的武训的经历,显示了中国电影自问世以来厚德载道、注重社会内涵的文化传统。

影片于1950年12月在全国上演,不久,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开展对这部电影的讨论,《人民日报》《文艺报》等相继发表文章批评这部电影;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从1951年11月起,全国文艺界进行了范围广泛、声势浩大的整风学习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文艺思想,各界纷纷批评影片宣扬了唯心主义、改良主义,歌颂了阶级投降和奴才思想。

对《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开了以政治运动对待思想批判、文艺争鸣的先例。

二、论述题1.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

(吉林大学2013年研)答:(1)作品简介《我们夫妇之间》主要描写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李克与工农出身的张同志,虽然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爱好有很大差异,但结婚后融洽而幸福,被当做“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的典型”;待到战争结束进入城市之后,思想感情裂痕出现并加深。

后来矛盾终获解决,夫妻之间的感情又回复如初。

(2)《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的原因①点破了建国初期人们思想意识上的矛盾点破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与普通劳动者以及代表普通劳动者的人民干部之间的思想意识矛盾。

第1章通信电子线路-绪论

第1章通信电子线路-绪论
0
tan =gm
Q iC

uBE
UBEQ
uBE
(b)
图1.2 直流跨导与交流跨导 (a)直流跨导示意图;(b)交流跨导示意图
第1章 绪论
其中包含有直流、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取其中
一个谐波分量的幅值Inm与输入电压幅值Uim相比,得到 的比值gcn就是第n次谐波的平均跨导。如二次谐波的平 均跨导为
第1章 绪论
iC
iC
iC Q
0
uBE
0
t
0 uBE
u i= U imcos t
t UBE Q
(a )
图1.1 非线性工作的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与静态工作点 和输入信号大小的关系
(a)静态工作点处于放大区; (b)静态工作点处于截止区
第1章 绪论
iC
iC
Q
0
uBE
0
t
0
uBE
u i= U im c o s t
第1章 绪论
第三,非线性电路较之线性电路要复杂,它所涉 及的知识面要广,因此要注意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 电子线路的研究,概括起来就是信号通过有源网络的 传输与变换。这样,在对非线性电路本身特性研究的 同时,必须对信号的流通、变换有正确的认识。要做 到这点,必须善于把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器 件、低频电子线路、噪声等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
第1章 绪论
工作频率不同,对有源器件电性能的要求、电子 线路的工艺结构都不尽相同。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 对有源器件的上限工作频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器件 本身的分布参量,如晶体管的极间电容、电极的引线 电感、载流子扩散漂移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都会逐渐 地明显起来,以至变成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第1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2章n

第一章绪论1-2章n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 样本(sample)(或叫个体individaul)
– 统计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要有代表性,能客 观的反映总体 – 随机原则
• 资料:在确定总体后,研究者则应对每个观察 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测量和观察,这种特征称 为变量。对变量的测量值称为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也称资料。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五、医药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
• 以正确的方式收集数据 • 描述数据的统计特征 • 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六、学习注意事项
• 了解基本概念、掌握理解基本原理,能够 正确运用理论知识逻辑推理。 • 对待公式态度:
– 不强调背公式,不要过分追究公式来源,掌握 公式应用范围应用条件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变异(variation)
–在同一个总体内,各个个体所表现出来的 参差不齐性。
•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总体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总体的数量 特征指标。 –统计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样本数量特征的 指标。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总体 数量平均水平 均数µ 均数µ 和集中趋势 变异大小和 离散程度 标准差σ 标准差σ
二、(样本)直方图(histogram) 、(样本) 样本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三、频数分布表的作用:
(1) 揭示资料的分布类型和分布特征 (2)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4) 样本容量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频率作 样本容量较大时,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前起落架 锁连杆安 装螺栓 (销子)意 外断裂。
高速公路直道与弯道的连接
路面的剪切破坏
2. 工程构件的刚度问题
Space Shuttle Discovery
3. 工程构件的稳定问题
3.本课程的任务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与构件的材料、 截面形状与尺寸、成本有关。 材料力学就是通过对构件承载能力的研究,找到构 件的截面尺寸、截面形状及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质与所受 载荷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节省的 前提下,为构件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截面尺寸、截 面形状。
2、均匀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各点处的 力学性质相同。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 质相同(不适合所有的材料)。
4. 小变形假设: 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量远 小于构件的尺寸。
材料力学研究的变形通常局限于小变形范围——小变形前提
小变形前提条件的作用:
1)小变形前提保证构件处于纯弹性变形范围
内力:外力作用引起构件内部附加的相互作用力。 内力的特点:
①连续分布于截面上各处; ②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求内力的方法 — — 截面法:用以显示和求解内力的方法,其步骤为:
F5 F1
F2
F4 F3
①截开:在待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将构件截分为两部分, 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分离体;
②代替: 用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分离体的作用; —— 通常为分布内力系
a
n
y
L c
nb
mm
P
mOm Mm Nm
P
x
解:1、沿m-m截面截开,取上半部分:
Y 0
Nm - P = 0 ∴ Nm = P
MO ( F ) 0 Pa Mm 0, Mm Pa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信息检索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信息检索技术(第二版)习题答案

《信息检索技术》(第二版)书后习题及参考答案(部分)第1章绪论【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文献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层次可将文献分为_________文献、__________文献、___________文献和___________文献。

2.追溯法是指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__________,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_________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情报来源的方法。

3.用规范化词语来表达文献信息__________的词汇叫主题词。

主题途径是按照文献信息的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利用能代表文献内容的主题词、关键词、叙词、并按字顺序列实现检索。

4.计算机信息检索过程实际上是将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匹配的过程。

5.无论是手工检索还是计算机检索,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地思考并通过实践逐步完善查找方法的过程。

检索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检索工具按信息加工的手段可以分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共分___________个基本部类,下分________个大类。

8.索引包括4个基本要素:索引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出处指引系统。

答案1.零次,一次,二次,三次2.参考文献,引文3.内容特征4.检索提问词,文献记录标引词5.分析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及检索式,进行检索,获取原文6.手工检索工具,机械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7.五,228.索引款目,编排方法二、判断题1.在检索信息时,使用逻辑符“AND”可以缩小收缩范围。

()2.逆查法是由近及远地查找,顺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3.按编制方法划分,信息检索工具可以分为:手工检索工具、机械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工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简述园林的概念及其内涵。

园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古典园林的狭义角度看,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遵循艺术规律,运用造园要素,从而构成一个文化美学意味浓、视觉景观美、物质功能全的游憩和居住环境。

从现代园林发展角度看,广义上的园林早已发展成为概念更为宽泛且深远的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不仅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等,还包括人类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的活动,集自然生态、风景与人文历史、科技艺术于一体,为人类社会提供自然生态的、文明的生存环境。

2.试述园林产生的背景及其性质功能。

(1)背景:园林的形成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

(2)性质:①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又分为私有属性和公有属性。

古代园林大多是供少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普通民众可享用的公共园林很少,因而具有私有性。

而近现代园林是为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而建设的公共场所,从而具有公有性。

②自然属性。

园林中浓郁的林冠、新鲜的花朵、明媚的水体、动人的鸣禽、俊秀的山石、优美的建筑及栩栩如生的雕像艺术等都是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艺术景观。

虽然各园的景观千差万别,但是都改变不了美的本质。

(3)功能:①狩猎②游玩③观赏④休憩⑤祭祀⑥集会、演说⑦文体娱乐⑧饮食3.简述园林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

(一)类型划分(1)按园林构园方式区分①规则式园林②自然式园林③混合式园林(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①皇家园林②寺观园林③私家(贵族)园林④陵寝(寝庙)园林⑤公共园林(3)按园林功能用途区分①综合性园林②专门性园林③专题园林④纪念性园林⑤自然保护区园林此外,园林类型还可以按国别划分,如中国园林、英国园林、法国园林、日本园林、印度园林等不胜枚举。

(二)园林的基本要素:(1)建筑(2)山石(3)水体(4)植物(5)动物4.世界园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世界园林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

第1章 绪论(2) 中国文字学简史

第1章  绪论(2) 中国文字学简史

著錄銅器及其銘文的專書: 有呂大臨《考古圖》、趙九成《續考古圖》、宋徽 宗勅撰的《博古圖》兼錄器形和銘文; 有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王俅《嘯堂 集古錄》、王厚之《鐘鼎款識》單錄銘文。 呂大臨《考古圖釋文》為最早的金文字典。
博古圖

北宋時發現戰國秦王 詛咒楚王的刻石,即 所謂詛楚文,對於秦 大篆研究頗有價值。
東漢 熹平石經
許慎《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研究、 解釋漢字的專著,其問世宣佈了漢語文字 學的建立,《說文解字敘》對漢字的起源、 發展、六書等漢字理論都有深入的研究, 奠定了傳統文字學的理論基礎。 劉熙《釋名》,從字音角度解釋字義,也 對後世的漢字研究產生了影響。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主要表現在字書的編纂上。 自三國至隋,所著字書將近百部,如: 按漢字形體編排的《字林》(晉· 呂忱)、 《玉篇》(梁· 顧野王), 按字音分韻編排的《聲類》(魏· 李登)、 《韻集》(晉· 呂靜), 識字課本《千字文》(梁· 周興嗣)。
在其他古代铭刻,诸如玺印、货币、石刻、 陶器文字方面,清代均有专门研究的著作 问 世, 吴 大 澂 《 说文古 籀补 》 、 初 尚 龄 《吉金所见录》、张廷济《清仪阁古印偶 存》、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桂馥 《缪篆分韵》等书反映了这些方面所获的 成绩。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发现。 王懿荣为认识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刘鹗《铁云藏龟》是首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契文举例》开研究甲骨文的风气。 孙诒让《名原》把金文、甲骨文、石鼓文和《说 文》中古文、籀文等古文字结合起来互相校勘, 这是用甲骨文考订金文的第一部著作。 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最早考定甲骨文的真 实出土地点为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即殷都故墟, 甲骨文是商王朝占卜的遗物,推进了甲骨文的 研究。

社会医学第5版思考题答案

社会医学第5版思考题答案

社会医学第5版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请举例列出十项具体的社会因素如人口、教育、社会阶层、文化,收入,宗教、生活方式、政策法规、地域、气候等。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医学要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居民的生命质量、人口素质、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作出社会医学“诊断”。

2)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医学运用多种手段,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状况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社会病因分析,为制定社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产后抑郁症。

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针对存在的社会医学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处方".包括卫生发展的重点、策略、政策、目标、指标,合理配置与使用卫生资源,保护人群健康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对策与措施。

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课件)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推动医学模式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指导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注重高危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注意:1)“高危人群(population at risk)”2)社会病,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等4.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课件)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5.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课件)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社会卫生策略主要是国家制订卫生措施,研究有效疫苗,推广广泛免疫接种计划,推行消、杀、灭等综合性卫生措施,使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章 绪论2

垃圾桶模式认为,具有三项特 征的组织,其决策常常决定于四股 力量 (streams)。这四股力量分別 是 问题(problems) 解决方案(solutions) 参与人员(participants) 决策的机会(opportunities)。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

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 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 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 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 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 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我国政策过程阶段
政策制定阶段 政策执行阶段 政策评估阶段 政策监控阶段 政策终结阶段
二、阶段途径的形成:
1、发源:政策科学的奠基者 拉斯韦尔
在《决策过程》一书中,将决策过程分为七 个阶段, 是政策科学中关于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的 起源。
拉斯韦尔 七阶段
情报 建议 规定 行使 应用 终结 评价
三、中断-平衡框架



由鲍姆加特纳和B.琼斯在1993年提 出 认为:美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以被 短期的重大政策变化所打断的长期渐 进变化作为特征。 当反对者设法形成新的“政策形象”, 并探索多方面政策发生的可能性时, 就会发生重大的政策变化
四、 辩护联盟框架(ACF)
萨 巴 蒂 尔 和 詹 金 斯 - 史 密 斯 在 1988 和 1993年提出 ACF框架由萨巴蒂尔花费多年发展的,始 于1981-9182在Bielefeld大学的学术研 讨

对布鲁尔和狄龙《政策分析的基础》 评价:

该书确立了政策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 理论基础;
对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政策过程的 阶段框架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7. 数据的逻辑结构 在任何具体问题中,数据对象中的数据元 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关 系。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从解决问题的需要 出发,对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的抽象描述。 它面向问题,在用户视图的层面上的,反 映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人们对某个 特定领域的认识。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计算机编程艺术》
1960年秋,他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攻 读博士。但是,高德纳仍一如既往地热 衷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研究,前后陆续 发表了3000页的程序设计草图,并且 发明了一种综合方法,用于分析或决定 结构翻译所需的文法规则。
1962年,美国Addison-Wesley出版 商建议他写一部关于编译器结构的书。 他接受了出版商的提议,并于这年夏天 开始动笔。谁知他这一写,竟写出了计 算机软件史上最重要的鼎力之作《计算 机编程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计算机编程艺术》 是一个详尽的算法实践和科学的概观, 被认为计算机学科中的最重要的参考书。 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在1995 年接受一次采访时说:“如果你认为你 是一名真正优秀的程序员,那么就去读 第一卷,并确信可以解决其中所有的问 题。”值得注意的是,盖茨本人读这本 书时用去了几个月的时间,同时进行了 难以置信的训练。盖茨还说:“如果你 能读懂整套书的话,请给我发一份你的 简历。”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数据结构课程是设计编译程序、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以及其他程序设计的重要基础。 1968年,高德纳(Donald E. Knuth, “高德纳”是他在1977年起的中文名)在对计 算机软件中的编译程序、属性文法和运算法则 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写作出版了经典的 《计算机编程艺术》的第一卷,提出了算法及 数据结构的概念。高德纳的《计算机编程艺术》 出版,立刻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经典之作, 该书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高纳德是计算机软件设计的重要奠基人。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四种基本数据存储方法: (1)顺序存储方法:是把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 素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中,由此得到的存 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最基 本的存储表示方法,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 组来实现。 (2)链式存储方法:对逻辑上相邻的数据元素 不要求其物理位置相邻,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通过 附设的指针字段来表示,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 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 中的指针类型来实现。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3 算法与算法分析 1. 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为某一个特定问题而制定的求解步 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有限的指令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 个或多个操作。一个算法应当具有下列重要特性: (1)输入。一个算法具有0个或多个输入。它们可以使用输 入语句、置初值语句或赋值语句在算法内给定。 (2)输出。一个算法应有一个或多个输出,输出的量是算 法计算的结果。 (3)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确切地、无歧义地定义。 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条执行路径,对于相同的输 入只能得出相同的输出。 (4)有穷性。一个算法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在执行有穷 步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可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5)有效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都必须是能够被人或机器 确切执行的基本指令,指令的执行结果和结果的数据类型是能 够预期的。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四种基本的数据逻辑结构: (1)集合结构。数据元素之间 未定义任何关系的松散集合。 (2)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 定义了次序关系的集合(全序集 合),描述的是1对1关系。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3)树形结构。数据元素之 间定义了层次关系的集合(偏序集 合),描述的是1对多关系。 (4)图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数据元素之间定义了网状关系的集 合,描述的是多对多关系。 数据逻辑结构就可分为线性结 构和非线性结构两类。集合结构、 树形结构和图状结构,统称为非线 性结构。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4. 数据项(Data Item):初等项和组合项 除了系统定义的基本类型的数据对象外,还可有计算机 用户自构建的复合的数据对象。它的数据元素可由若干个数 据项组成。 数据项,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初等项,初等项是数据 中具有独立含义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数据单位,它们不能 再被分割;另一类是组合项,它还可被分割为多个数据项。 譬如,大型超市的商品信息,就是一种自构建的复合的 数据对象。每一个数据元素(也称为“记录”),包括了商 品号、商品名、单位、数量、单价等数据项。 如商品号、商品名、单位等是初等项,它们是数据处理 时的最小单位,不能再被分割;如数量是组合项, 它还可被 分割为当前数量、最高库存量、临界数量等多个数据项。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5.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 数据结构,是某一数据对象以及该对象中所有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组成,记为 {D, R} 其中,D是某一数据对象,R是该对象中所有数据元 素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例如,在计算机处理中,复数可采用如下的数 据结构: Complex = {C, R} 其中,数据对象C:{(c1,c2)|c1和c2为实数};R是定义 在C上的一种关系,c1是复数的实部,c2是复数的虚 部,各数据元素(c1, c2)可在复平面上得到体现。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课程——“数 据结构”,专门研究: (1)对各种数据的抽象和归类,形成几 种最基本数据结构; (2)阐述这些数据结构的内在逻辑关系; (3)讨论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4)研究关于这些数据结构适用的各种 基本操作(如查找、插入、删除、修改等)的 算法。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8. 算法是数据结构的重要内容 算法,即数据的运算,是指定义在数据的 逻辑结构上的一组计算机操作的集合。例如, 对于各种数据逻辑结构进行检索(查找)、插 入、删除、定位、修改、排序等操作。 这些运算实际上是在逻辑结构上对数据所 施加的一系列操作。因此,它是一种抽象的表 述,并不依赖具体的计算机。 N. Wirth说:“程序设计=算法+数据结 构”。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a0 a1 ai 1
1.3 算法与算法分析
2 . 算法描述
算法的描述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自然语言方式、程 序语言方式、图形方式、表格方式等。 例 用自然语言描述插入排序算法 假设待排序的n个结点的序列为a0, a1, …, an-1,则 依次对i=1, 2, …, n-1分别执行插入步骤: 假设前 i 个结点a0, a1, …, ai-1已排序,有,将ai送t, 然后将t依次与ai-1,ai-2,…进行比较,将比t大的结点依 次右移一个位置,直到某个j(0≤j≤i-1)有aj≤t,则把t 送原来aj+1的位置;如果这样的aj不存在,那么 a0,a1,…,ai-1都右移一个位置,此时将t送原来a0的位置。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8. 物理结构(亦称存储结构) 计算机的主存储器的存储空间提供了一种具有 非负整数地址编码的且相邻的单元集合,其基本的存 储单元是字节。现需要研究如何将数据的逻辑关系影 射到计算机主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上。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也称为数据的物 理结构,是指数据应该怎样在计算机中存放。它面向 计算机,建立了由数据的逻辑结构到存储结构的一个 映射。 这个映射是在实现视图的层面上的,需要考虑 具体问题的响应速度、处理时间、修改时间、存储空 间和单位时间的处理量等要求。
1,2,}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2. 数据对象(Data Object) 根据程序的需要,将性质相同的数据归为一个 集合,称为数据对象。譬如,我们有整数数据对象、 字母字符数据对象等等。 显然,数据对象是数据的子集。 在计算机处理日常应用问题时,总是将数据按 其性质归类到某个数据对象的集合中。在数据对象中 所有的数据元素,都具有相同的性质。例如: 整数对象的集合N={…,-2,-1,0,+1,+2, … }; 英文字母对象集合A={‘a’、 ‘b’、 …、 ‘z’}。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高纳德在弹奏自制的管风琴
1968年,高德纳被斯坦福大学聘为计算 机学科的教授,年仅三十。 1974年,高德纳获得美国计算机学会 颁发的“图灵奖”,这奖项被看作是计算机 领域的诺贝尔奖。当然,高德纳还荣获了难 以计数的其他奖项和荣誉。 唐纳德是一个痴迷的开放软件的布道者 和提供者,他是无偿提供计算机软件方面的 知识最多的科学家之一。他说:“我谴责当 前在算法上谋求专利的倾向。事实上有许多 更好的挣钱的方法,而不是阻止其他人使用 计算和科学中某人的成果。” 至今,高德纳已经出版了17部书籍,发 表一百五十余篇论文。作为一名数学家,他 曾开创了几门新的课程。他在业余时间不仅 写小说,还是一个音乐家、作曲家、管风琴 设计师。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1. 数据(Data)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 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 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 譬如,整数、实数、字符串、以及表示声音、 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的二进制数,都可 成为信息的载体,因而可被用来作为数据。
数据结构
第1章 绪 论
1.1-1.2 数据结构的概念 3.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 组成数据对象集合的元素,称为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 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譬如, 一个整数数值是整数数据对象中的一个元素, 超市中某一种商品信息是超市商品数据对象的 一个元素。 数据对象,又称为记录(Record),结点 (Node)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