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2年高考人数减少之原因

合集下载

历年国考国税局面试真题及答案

历年国考国税局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6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国税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16年3月1日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国税第一题:漫画题图片描述:一个人腰部以下就像树根一样,伸着胳膊,他的手的方向有一个吊瓶。

取两个贴切的标题,并对其中一个结合社会现象阐述。

第二题:国家实行一带一路,小语种很需要,领导要你组织一个本单位的小语种建设方案,你怎么做?第三题:领导给你派工作,每次要求的完成时限很短,导致你不能按时完成,你很苦恼,怎么办?第四题:国税局某部建立一个税收资料室,很少有人去,利用率低,你是负责人,怎样提高服务和利用率,重点做哪些工作?2016年3月2日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国税第一题:某地交警部门在非机动车道设置人工护栏,由交警绿灯时手动打开,以防止行人及自行车、电动车闯红灯,你怎么看?第二题:材料:你是国税局工作人员,上班时遇见以下一些问题需要处理:(1)14点上级领导检查工作,由你负责接待;(2)14:30父母从老家来看你,你要去火车站接父母;(3)房东要你15点去续签合同,但你对合同有不满之处,需要与房东商议修改;(4)单位退休干部要15点来报销医保,需要你接待;(5)女友生病了,想让你下午请假陪她去医院。

请问:如果你是该工作人员,面对以上情况,你会如何安排?第三题:小张是行政服务人员,工作认真勤恳,有一次群众办理业务时没有按照要求填写单据,小张要求群众重新填写,群众认为小张故意刁难他,投诉了小张,小张为此情绪低落,作为小张的同事,你会怎么劝导他,请现场模拟。

第四题:你是办税大厅工作人员,单位在推广手机办税,但使用率很低,你要怎么提高移动办税平台使用率?3月3日国税系统统考面试真题第一题:请为下面这幅漫画拟定两个标题,并就其中一个结合社会现象做分析阐述。

第二题:你是国税系统工作人员,为了融洽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交流,单位拟开展“国税开放日”活动,请你设计三个有创意的活动主题,并就其中一个为例谈谈具体怎么组织。

第三题:单位要派一位业务骨干参加会计师事务所培训,为期半年,你符合条件,想争取这个机会,但你手头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处理。

各年高考人数

各年高考人数

各年高考人数一、引言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之一,决定着一生的发展方向。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学生参加高考,这其中的人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各年高考人数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高考的规模和趋势。

二、各年高考人数的变化趋势1. 2000年至2005年:迅猛增长的年代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这几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

这一时期的高考人数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

2000年的高考人数约为295万人,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506万人,增长了近71%。

2. 2006年至2010年:高考人数稳定增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高考人数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2006年的高考人数为558万人,到2010年达到了692万人,增长了约23%。

3. 2011年至2015年:高考人数的小幅下降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新常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有所提高,导致高考人数略有下降。

2011年的高考人数为685万人,到2015年降至663万人,减少了约3%。

4. 2016年至今:高考人数的波动增长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考人数的增长更具波动性。

2016年的高考人数为937万人,到2021年已经飙升至1100万人,增长了约17%。

三、各年高考人数变化的影响因素1. 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总量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是高考人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而适龄人口数量相对稳定,因此高考人数的波动也受到了人口因素的制约。

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高考人数的影响较为明显。

经济繁荣时期,家庭教育投入增加,更多的家庭具备条件供孩子参加高考,因此高考人数会相应增加。

相反,经济不景气时,一些家庭可能无法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从而导致高考人数的减少。

3. 教育政策和制度改革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改革也是高考人数变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高校历年毕业人数一览(1978——2012)

中国高校历年毕业人数一览(1978——2012)

中国高校历年毕业人数一览(1978—2012)网易:纳兰容若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8.8万人,在校生2391.3万人,毕业生624.7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61.0万人,在校生2120.3万人,毕业生673.6万人。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4.6万人,在校生2467.2万人,毕业生791.5万人。

全国初中招生1570.8万人,在校生4763.1万人,毕业生1660.8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1714.7万人,在校生9695.9万人,毕业生1641.6万人。

特殊教育招生6.6万人,在校生37.9万人,毕业生4.9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3685.8万人。

——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比上年增加39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比上年增加51所;成人高等学校353所,比上年减少12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比上年增加17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比上年增加34所。

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55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274个。

全国招收研究生56.02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增长4.09%。

其中,招收博士生6.56万人,招收硕士生49.46万人;在学研究生164.58万人,比上年增加10.74万人,增长6.98%。

其中,在学博士生27.13万人,在学硕士生137.46万人;毕业研究生43.00万人,比上年增加4.64万人,增长12.09%。

其中,毕业博士生5.03万人,毕业硕士生37.9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9.75万人,增长2.98%;在校生2308.51万人,比上年增加76.7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608.1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3万人,增长5.69%。

“十五”时期各类教育发展情况(2001—2005年)单位:万人“七五”时期(1986—1990年)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266.8万人,比“六五”时期增长73.8%。

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2011年,是中国高考制度遭遇现实压力的一年.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约933万,比2008年减少了近117万.在这一年里,江苏、山东等多个高考大省纷纷出现高考人数减少现象.多家教育机构今年发布的报告均称,全国高考生源下降的态势将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生源的持续减少使得众多举债办学的高校的债务问题愈加突出.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和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办学规模得到迅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从一方面来看,它表明我国高教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使更多的高中生能进入大学深造;另一方面,使高校取得了更大的效益.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的问题.高校扩招带来学校基本建设的迫切需求,在国家财政拨款不足以补充的情况下,学校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建设资金,“银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地推广,高校大量引进金融资金,由此带给自身巨额债务压力.在我国教育改革的筹划布局之初,如何进行高校的债务化解工作,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是摆在利益相关各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仅从财务管理角度和大家共同探讨债务化解之策.1高校资金状况据统计,高校银行贷款的用途主要是新校区建设,基本上都可以划归于项目贷款.一般来说有征迁贷款、教育用房贷款、学生公寓建设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贷款等.其中,新校区的建设首先涉及到的是征用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的拆迁问题.虽然教育用地的征用费与商业用地相比较低,但这方面的费用还是占据着新校区建设费用相当大的部分.其次,贷款资金一旦投入校区的项目建设,从流动资金到形成固定资产再到收回投资见效益,一般要3~5年的时间,甚至更长.众所周知,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学生缴纳的学费和住宿费.但是,扩招以后政府并没有对高校在基建方面增加投入资金,预算拨款只能保证教职员工和离退休人员的经费支出,以及少量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而学费的收费标准也没有提高,只是在连续几年的扩招中,学生数量激增,学费总收入也随之逐年增长,成为了学校的重要稳定收入来源,主要用于维持学校的日常运转开支.如上所述,对于归还银行贷款本息,仅仅指望这两项支柱性收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学校的一些其他收入,如高校的科研成果转让、产业收入、科技服务收入以及非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收入、附属单位上缴、企业和个人捐赠收入等,虽然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也为学校带来了资金的活力,能够为高校贷款的偿还起到补充作用.但是,如果盲目攀比上项目,借债无度,就极易导致学校财务状况恶化,影响广大教职工的当前利益.2高校贷款可能引发的风险2.1高校贷款少则千万元,多则上亿元,大量贷款超出了负担利息支付的能力,出现流动资金短缺,发生财务危机,导致发不出教工工资或不能维持日常开支,严重影响师生生活和学校正常运转.2.2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相对于一些企业而言,银行更愿意贷款给高校,因为高校有生源就有资金来源,在银行看来,这是一笔可持续的还贷资金.因此,一些银行在对高校的贷款审批过程中未严格按商业贷款条件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校贷款的随意性.一旦高校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将无法按期收回,造成大量的呆滞贷款.2.3在我国,高等学校虽然是一个法人实体和办浅析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李静(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财务科,山东荷泽274030)摘要:高校债务规模庞大,还贷压力已经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有效防范与化解债务,促进高校健康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是贷款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高校;贷款;风险化解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2-0081-02Vol.28No.2Feb.2012第28卷第2期(下)2012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81--学实体,但它是由国家举办、政府主管.从产权角度上说,高校的最大投资主体是政府,国家财政是高校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所有权归国家.近年来,由于主管部门管理的“缺位”,没有进行有效的经费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高校的贷款,随意融资的严重后果已经凸显.由于国家财政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部分风险最终将转嫁给国家财政.3贷款风险的防范化解3.1把握贷款规模和方向.本文前面提到过,高校贷款90%以上是用于新校区基本建设.但是,建设也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排序,举债有度,充分考虑每年的还款能力,坚持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切不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盲目与各方面条件较好的高校攀比.比如有的高校在安排预算时以保障人员基本支出为借口,不分青红皂白预留“校内津贴”,预算缺口再以学校发展为理由,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作建设资金.这样实际上是为消费型的项目买单.银行绝不是慈善机构,贷款资金不是无偿使用,还本付息是高校应尽的合同义务.如果高校债务负担过重而不能到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则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日常财务支付,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学校的稳定运转.所以说,贷款首先必须建立在对学校总体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建设项目要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经学校最高决策机构集体研究决定,首要选择有助于提升办学条件和综合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其次,筹措资金要坚持规模适度的原则.同时,还要坚持专项贷款专项使用的原则.对于项目资金要根据建设进度分步投入、单独核算,以保证贷款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项目建成后形成的新资产在将来能带来效益.3.2选择贷款银行.如何实现高校贷款资金的低成本、低风险、高报酬,银行的选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种类、期限、金额都相同的贷款,各家银行目前执行的贷款利率也是有所差别的;对于同一家银行来说,不同种类贷款的利率也有不小的差别.这就需要高校在贷款时关注不同银行、不同贷款方式之间的利率差价,结合高校自身需求,根据贷款成本和贷款条件,慎重选择贷款银行和贷款方式,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一些误区,直接影响了贷款的最优化目标.比如,在贷款方式上,一般都会根据项目周期的长短进行选择,而忽视了计息方式、货币时间价值、实际利率等等.其实,贷款过程中不仅要测算自有资金的还贷能力,有些细节方面也不能放弃.计息方式如果采用每年结息一次,和每年结息多次相比,显然高校负担的利息是不同的.结息次数越多,对高校越不利,因为高校丧失了这部分结息金额其他的投资机会.在贷款合同中,银行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往往会要求高校在银行的存款余额不能低于贷款的一定比例,这样一来,高校的实际使用贷款额就又少了一部分.3.3做好财务规划.负债后的高校应该更加重视财务预算的管理,对全校资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利息成本,化解潜在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这里主要是指利用财务指标对贷款风险做出分析、判断.对一些关键性的指标设置预警界限,一旦指标达到或超过限制,就需要对贷款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测定,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化解风险.通常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资产收入比率等.资产负债率指标主要衡量贷款金额占学校总资产的比例,这个指标超过一定比例(目前一般指50%),表示贷款数量过大,超出安全范围,应该适当缩减贷款.经费自给率指标代表的是学校的自筹经费能力,指标越大,说明自筹经费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说归还贷款越有保证.(2)建立审计监督制度.从贷款资金的前期论证到每一笔贷款的使用,都要确立专人进行监管.做到及时掌握资金动向,严防暗箱操作,随意浪费,对造成贷款资金损失或浪费的部门和个人从严查处.争取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3)建立债务偿还基金.此项措施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高校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在每年的收支安排上,预先提取适当的资金存入.好处在于既没有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又保证了到期能够按时还本付息.(4)优化债务结构.高校的财务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贷款规划也应该随之变化,在逐步调整中实现高校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高校可以通过长短期贷款转换、商业性贷款转政策性贷款、校区置换、政府出台的债务化解政策等积极筹划,使自筹资金和贷款资金、长期贷款和短期借款有机配合,力争高校债务结构趋于合理化.总之,达到学校滚动良性的发展目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债务化解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开拓新思路、研究新方法,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保证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参考文献:〔1〕霍彩珍.高校银行贷款的风险与防范.会计之友,2006.〔2〕卿文洁.高校贷款风险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6(1):121.〔3〕张松德.高校贷款风险与政府监控.事业财会,2004(03).〔4〕李爱国.高校贷款规模与还款能力测算.煤炭经济研究,2004(04).82 --。

浅析高考体制改革对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几点影响

浅析高考体制改革对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几点影响

浅析高考体制改革对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几点影响摘要:本文分析了伴随着近些年提出的素质教育而导致的高考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几点新变化,如参考人数的大幅下滑;录取分数线的下调;90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等。

这些为后续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生源带来了明显的改变,教师就需要适应以上变化从而进行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考体制改革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全国统一高考体制是当今人才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机制。

素质教育是近几年高考改革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是培养下一代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其内涵是学生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完善人格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就决定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未来将要教什么样的人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对其进行更高一级的教育问题。

1 高考体制改革的几点动向首先,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是建立在高考制度这一基础之上的,高考制度实行“一考定终身”的办法,这种只凭一次考试就决定是否上大学的办法是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

其次高考制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普通教育的目的变成了升学教育。

最后高考制度花费了国家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浪费了有限的教育经费。

鉴于以上几点国家有必要对高校的招生制度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

要彻底解决高校招生制度和高考制度的问题,必须更新长期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旧观念,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

随着高考改革的日益深入,现已出现几点变化:(1)高考的作用已经在日益淡化,高考已不完全是学生进入大学的唯一出路。

现在的各大高校以不再将高考成绩作为录取考生的唯一标准,而是作为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甚至有些名牌大学可以直接接收由中学校长推荐而无需高考的学生。

(2)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正在扩大,部分学校有了自主招生的名额和权力。

(3)逐步推行考生、学校双向选择的录取机制,在上学期间可以适度进行所学专业的二次调整。

2 高职高专类生源的变化高考体制的改变,导致生源发生了以下几点变化:(1)高考参考人数的大幅下滑。

民办高校危机状态管理浅析——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民办高校危机状态管理浅析——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Vol.28No.2Feb.2012第28卷第2期(下)2012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截至2009年6月,全国共有各类高等学校1983所,其中民办高校334所(具备颁发文凭资格的学校,不包括公有民办的独立学院322所),约占全体高校总数的17%.如果把各类民办高校都算上的话,大约有1000多所.在30多年的时间里,民办高校在夹缝中求生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了,并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回顾第一,复苏起步阶段(1978年———1991年,共13年时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起点,民办教育开始复苏起步发展,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的基本要求举办法律规定的各类学校.国家与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和舆论导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民办业余学校悄然兴起,但当时的办学都是以短训班、非学历为主.如现在发展得比较好的几所民办高校就是在那个阶段开始办学的:(1)广东白云学院,1989年开始办学,以培训摩托车、美容美发等技能为主.(2)西安翻译学院,1983年开始办学,以开办外语短训班开始,为参加高考的学生补习外语.(3)黄河科技学院,1984年创办,现在成为一所规模很大的本科院校.第二,探索求进阶段(1992年———1996年,共4年时间).以小平南巡讲话作为起点,民办的学历教育开始出现,民办高等非学历教育包括:自考、助考以及学历文凭考试迅速增长.如广州的南洋学院在那个阶段办自考班就如火如荼.肇庆的民办学校也悄然兴起,当时以培养幼儿教育人才为主的民办学校就有许多,如西江幼师、肇庆艺术职业学校、光明幼师、科技学校……第三,规范发展阶段(1997年———2003年,共6年时间).国务院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出台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强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办学者的热情得以发挥,民办教育进入了相对规范的发展时期.第四,依法提高阶段(2003年———2010年,共7年时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我国的民办教育开始进入了依法提高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了2005年,我国民办教育出现了新的变革趋势,民办本科院校数量迅速增加,2005年全国一下子就有15所民办高职升格为本科院校,广东就有两所:培正学院和白云学院.另一种现象就是万人民办大学增多,陕西省就有五、六所,规模的增大和质量的提高,使中国的民办教育进入一个大发展和重新洗牌阶段.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从复苏到现在经历了30多年,期间断断续续.真正发展应该是在1990年———2010年这10年间.目前,较大规模的,有影响力的民办高校都是在这10年间发展起来的.然而,过往的辉煌并不能掩饰日益加深的窘迫.由于教育政策和环境的限制,民办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作为独立法人的民办高校,发展空间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这种状况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状况极不相称.2004年,民办高等教育第一次出现了“倒春寒”的现象,当年民“民办高校危机状态管理”浅析———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韩治国(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526020)摘要:本文主要指出民办高校濒临危机的现实,并从学校内涵建设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关键词:民办高校;危机状态;管理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2-0168-03168--办高校报到率平均不到80%,个别学校不到50%,许多基础设施薄弱的民办高校面临着倒闭的命运.2008年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中国,让许多民办高校的资金链顿时紧绷了起来,再加上公办大学继续扩招,民办高校的处境更加困难.2009年,全国适龄高考生的数量进入了大幅下降的历史拐点,对形势变化估计严重不足、长期处于低层次办学状态、靠大量招收计划外学生维持生存的中国民办高校,2009年普遍出现了计划外招生人数较往年大幅下降40-50%的现象,纷纷陷入了生存的困境.这一年,仅招到8名学生的重庆北软教育集团软件工程学院申请破产;同年,号称能容纳6万学生的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唱起了“空城计”.2010年,那些处于低质量办学状态,靠虚假宣传和传销式招生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民办高校,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较2009年下降了约70万人,而普通高校却在2009年的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扩招了约30万人,同时高考复读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出国留学市场日益火爆,高中生在经济危机困境下对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前景预期比较悲观,出现大量放弃高考求学深造的现象.广东省有几所学校招生只有200———300人,维持艰难,面临倒闭,全国其它城市也出现类似现象.于是,许多民办高校确实感觉到了寒冬的来临.2民办高校危机解析人们普遍认为,“凡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而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均称之为高校危机”.简而言之,高校危机是指危及高校及其利益相关者生存与发展的突发性、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浙江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胡泽广认为,民办高校危机从来源上可分为内源型危机、外源型危机、混合型危机;从表现形式上可分外有形危机、无形危机;从危害程度上可分为轻度危机、中度危机、重度危机.民办高校的危机事件可从起因上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健康安全与生命安全危机事件;学校的信誉危机事件;学校持续发展危机;失序型危机.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认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民办高校的自我建设与完善;二是民办高校之间展开竞争;三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进行多方面综合较量.肇庆工商学院董事会高级顾问、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烈强教授提出“民办高校危机状态管理”,他认为造成“危机”的外部原因是:政府持续十年的教育大投入和自我造血能力的明显加强,本科院校的生源吸纳能力已极大提高;一大批挂靠在公立高校的民办独立学院将会在几年内走向独立建制,其招生的扩张欲望和能力无可置疑;高职招生制度或办法势必逐步放开,从“政府计划”转移到“学生自主”;由于计划生育的时段而带来的生源低潮已经来到;高教大众化已基本形成,发展本科成为必然,高职的招生比例和总量将逐步下降.内部原因表现在:办学条件不到位,难于按高等教育规律办事,毕业生质量低,社会认同度差,失去生源基础;治学不严,管理混乱、运行不规范,办学效果差,社会声誉不佳,失去社会支持;依靠什么样的人办学不清晰,办学方向和路径模糊或偏错;资本运营不得当,缺少办学经费,学校难于继存和发展.3民办高校危机管理应对民办高校出现危机的原因众多,但究其根本,还在于学校的自身建设,在于内涵建设,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1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政负责管理机制,整顿与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和用人制度严格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管理机制与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举办方与办学管理者之间合理配置权力、明确各自职责,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协调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提升民办高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有效地解决民办学校经营管理中的各种矛盾,规避办学风险,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更好地实现其办学宗旨.从学校内部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绝不要走公立学校行政管理的老路,要体现“民办”的特色,淡化行政化办学色彩,强化服务、协调和指导功能.特别是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能够独当一面,最好竞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不考虑关系与资历.3.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第一169--的观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等教学质量管理的各层次和各方面.民办高校,上至董事长、校(院)长,下至每一位教师和员工,都必须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和意识,时时为教学着想,处处为教学服务.各部门、各单位相互分工、互相协作,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理直气壮地、始终如一的高举质量的旗帜,这样才能让民办高校在社会的发展中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3.3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属于自己的师资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思路,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结构上,要专、兼职结合,比例应按学校实际情况和所处区域位置而异.专职教师比例应该占到80%以上,这样才能在教学上保证基本的平衡,满足教学运行与建设的需要.对于专职教师队伍的建立要舍得花本钱,超常规地引进高学历的师资.不可否认,目前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特别是引进高档次的教师,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不采取特事特办很难见效.要在引进教师中明确教师的年薪、住房、工作量、考核、奖励和科研经费配套等等,领导亲自主持和参与人才引进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在引进方面,要做到心要诚、责要明、惠要实.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因材施教和学风建设等方面,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使得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落到实处,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学校要注重专职教师的进修提高,逐步营造宽松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名师,使之成为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办学特色、擦亮学校品牌的中坚力量.3.4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2+1”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高职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的人才.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从整体方面而言,工学结合是从学习方式方面而言的,顶岗实习是从学生角度也是从学习的方式而言的.“2+1”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模式.要实现这样的改革,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在校内,建设具有现代企业先进水平的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3.5制定适宜民办高校发展的系列人事和财务政策,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强有力的保障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要做到降低成本、发掘潜能、促进创新、推进发展,就要有一个有效运行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机制.人事制度的改革首先从中层干部岗位的竞争上岗开始.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述职、面试答辩、民主评议、综合评价、公示和聘任等程序,顺利实行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教职工的聘任聘用制也要改革,通过双聘过程,让教职工感觉到压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同时要完善教职工工作责任事故处理办法,对中层干部、教学人员、教辅人员三类岗位提出明确的工作满意率的责任要求.民办高校财务制度改革首先必须建立财务预算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确保教学资金的到位.其次,就是保证教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教职工实行结构工资分配办法和岗位工资职级制度.教职工的工资由三部分组成,即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其中岗位工资按岗位职责细化为不同级别.另外,还要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防范财务风险.———————————————————参考文献:〔1〕胡泽广.民办高校危机管理探析.2007-8-11.〔2〕我国民办高校外部危机的应对机制与对策研究———基于危机管理的视角.百通论文网.〔3〕石中英.学校应当开展危机教育.教育研究与实践,2003(4).〔4〕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比较科学研究,2004(12).〔5〕吴心正.美国高校的安全立法和警察制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170 --。

2012年广东高考人数69.2万人 今年录取率将提高

2012年广东高考人数69.2万人 今年录取率将提高

2012年广东高考人数69.2万人今年录取率将提高南方网讯今日(7日),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正式开考,我省共有69.2万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

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透露,广东高考第一天情况顺利,目前暂未发现泄题事件,有关网上高考题目的预测并不真实。

广东报考人数较去年同比增5.8%今年我省高考考生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报考人数达69.2万人,比2011年增加3.8万多人,增长5.8%,其主要原因是粤东粤西18地的考生增加。

全省普通高考共设520多个考场、2.4万多间试室,共调派监考员、工作人员7万多人。

今年广东高考录取率将有所提高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透露,去年广东本科录取23万人,较前年增加了1万人,但由于广东本科院校的规模问题,从整个情况来看,今年广东本科招生指标较全国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不过黄友文提醒考生,由于广东专科招生指标的提高,今年高考的录取率较去年还会有所提高,也就是说考生上大学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黄友文还介绍,今年高考广东会对16个贫困县的考生进行加分。

21名特殊考生特殊安排今年,全省各级招生考试部门本着积极服务考生的原则,认真做好特殊考生的考试安排工作,确保每一位考生不因特殊情况而失去高考机会。

全省有4名考生有较严重的视力障碍,省教育考试院专门为其放大字号印制试卷;有7名考生由于存在听力障碍,省教育考试院准许其携带助听器进行考试;有10名考生由于患肺结核、肺炎以及考前运动身体受伤等原因,全省启用10间备用试室给考生单独考试。

严格监控确保考试公平为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和良好秩序,考试期间省教育考试院和省教育纪工委派出24个巡视组分赴全省各地检查、监督高考工作,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实施。

全省所有考场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并实现了省、市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了考试过程的实时网上远程监控。

为防止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今年我省继续在普通高考各试室使用金属探测仪对考试工作人员和考生进行检查。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辩证思考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辩证思考

中国⼈⼝⽼龄化问题的辩证思考2019-08-24摘要:本⽂探讨了中国⼈⼝⽼龄化问题带来的⼀系列相关社会问题,分析了⽼龄化带来的负⾯影响,并辩证地分析了解决中国⼈⼝⽼龄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a series of related social question which China aging of populations question brings, has analyze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which the aging brings, and analyzed dialectically has solved China aging of populations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measure.关键词:⽼龄化社会问题辩证key word: Aging society question dialectical基⾦项⽬: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课题。

项⽬编号:08SJD8400009根据第六次⼈⼝普查的数据,截⽌到2010年11⽉1⽇零时,全国60岁及以上⼈⼝为177648705⼈,占总⼈⼝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为118831709⼈,占8.87%。

⽐规模更让⼈吃惊的是速度。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相⽐,60岁及以上⼈⼝的⽐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重,从2000年~2009年,提⾼2.5个百分点⽤了9年,⽽从2009年到2010年提⾼0.76个百分点仅⽤了1年。

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占总⼈⼝的⽐重达到7%或60岁以上的⼈⼝⽐重达到10%,作为国家或地区进⼊⽼龄化社会的标准。

对⽐这⼀标准,中国早已成为⼀个真正的⽼龄化国家。

中国的⼈⼝⽼龄化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段时间⾥会成为我国必须⾯对的⼀个重要社会问题[1],它所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将对我国未来经济、⽂化建设产⽣较⼤影响。

201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全国就业形势分析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势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四、国家政策和措施 五、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一次性就业率一览表
2012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
(一)一次就业成为历史的遗迹,短期就 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流脉象 (二)就业全国化成为趋势 (三)报考“公务员”行情看涨 (四)报考研究生持续“高烧”
人生有三关:
一是事业关 二是爱情关 三是健康关 →一怕入错行 →二怕娶错妻嫁错郎 →三怕身心有大恙
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情况
1)日本:大学生求职平均要找16家企业。 2)加拿大:大学生要在实习中捕捉机会。 3)巴西:大学生习惯“先就业后择业”。 4)俄罗斯:30%大学生要改行,在本专业外 就业。 5)西班牙:大学生坦然做“蓝领”。 6)美国:大学生靠密集信息网找工作。




中国大学生就业在线: 南方人才网: 中国人才网: 前程无忧: 卓博人才网: 中华英才网: 俊才网: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总汇 /link/link.htm
1、摆正就业心态,合理安排求职时间和节奏。 2、把握求职的“黄金时期”。
校园招聘高峰为每年9—12月。不同行业背景的用人单位
招聘习惯、不同类别的就业项目开始时间均有不同,要善 于把握住求职的“黄金时期”。摆正就业心态,调整就业 期望值,既不要急于签约,也不要错失良机。
校园招聘会获得OFFER成功率时间节点
增长率
报录比例 3:1
3.3:1 3.0:1 3.5:1 3.2:1 3.6:1 2.9:1 2.9:1 3.2:1
考研升学、公务员招考和国家项目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年份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报名数(万) 104.2万 104万 80万 53.6万 36.5万 招考数 15526 13566 13977 12724 10282 报录比例 67:1 77:1 57:1 42:1 35:1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不平等现状及其对策摘要: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发展的标志,同样也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提高,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问题随之升温。

虽然现在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仍然谈不上是公平的。

本文就高等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等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和高等学校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随后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引发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分别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政策的偏斜和信息流通的不对等。

最后,从完善补偿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完善法律法规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措施以期解决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对高等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不平等;现象;原因;对策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各项政策的完善和落实,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公平逐渐成为社会焦点,成为受关注的重要话题和学术研究的热点。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体系顺应世界发展趋势迅速扩张,21世纪初以来,中国教育发展尤为迅速。

教育公平在社会中引起高度关注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教育本身就可以被视作促进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育是使个人在社会中获得更高的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我国高等教育受到教育分层化的影响,在教育公平上得到的结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高等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入学机会是获得高等教育的门票。

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选拔主要以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形式进行,从理论上来说该形式“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在这一过程的背后充斥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首先是地域差异。

多所重点知名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对不同地区考生的录取分数等条件是有不同要求的,录取的名额也各不相同。

例如位于北京的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招收的北京考生往往是最多的,并且是其他地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第二是家庭条件的差异。

拥有更多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庭的子女在进入重点高校的学生中占很大比例。

全国普通高考60年(1952-2012)及历年录取人数一览(史上最全)

全国普通高考60年(1952-2012)及历年录取人数一览(史上最全)

全国普通高考60年(1952-2012)及历年录取人数一览(史上最全)一、全国普通高考60年(1952-2012)历年录取人数一览1952年,报考人数:7.3万人,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 91(%)1953年,报考人数:9.0万人,高校招生数7.0万人,录取比例 77(%)1954年,报考人数:13.4万人,高校招生数9.38万人,录取比例 70(%)1955年,报考人数:17.7万人,高校招生数9.8万人,录取比例 60(%)1956年,报考人数:35.0万人,高校招生数18.5万人,录取比例 48(%)1957年,高中毕业生人数:19.4万人,高校招生数10.6万人,录取比例54.6(%),报考人数:25.2万人,录取比例 42 (%),1958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1.9万人,高校招生数26.5万人,录取比例121.0 (%)1959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0.0万人,高校招生数27.4万人,录取比例 91.3 (%),报考人数:33.3万人,录取比例 81(%),1960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9.0万人,高校招生数32.3万人,录取比例 111.4 (%)1961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7.9万人,高校招生数16.9万人,录取比例44.6(%),报考人数:21.4万人,录取比例 80(%),1962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4.1万人,高校招生数10.7万人,录取比例 24.3 (%)1963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3.3万人,高校招生数13.3万人,录取比例 30.7 (%),报考人数:53.1万人,录取比例 25 (%)1964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7万人,高校招生数14.7万人,录取比例 40.1 (%)。

报考人数:44.9万人,录取比例 34 (%)1965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0万人,高校招生数16.4万人,录取比例45.6(%)1966年至1969年,推迟高考,大专院校没有招生。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一)中国的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考点1】中国民族、政区与地形(2012江苏卷地理23-24)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

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减少;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2012上海卷地理(一)1、2)“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3.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A. 甲岛B. 乙岛C. 丙岛D. 丁岛【答案】A【解析】考查中国地理黄岩岛地理位置。

此题属于识记知识和热点问题,难度不大。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标示黄岩岛的是甲。

4.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南海问题。

该题组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我国的海洋主权、权益。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示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

宁夏 历年高考统计

宁夏 历年高考统计

宁夏历年高考统计宁夏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方。

宁夏高考的统计数据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情况,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

从2000年开始,宁夏高考的报名人数逐年递增。

2000年的报名人数为2.7万人,到2005年已经增长到5.2万人。

之后的几年,宁夏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10年达到了7.8万人。

但是在2011年至2013年之间,宁夏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所导致的。

从2013年开始,宁夏高考报名人数再次进入增长通道,2017年达到了9.4万人。

与报名人数相对应的是录取人数的变化。

宁夏高考的录取人数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从1.7万人增长到2.1万人。

之后的几年,录取人数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0年达到了2.9万人。

2011年至2013年之间,录取人数也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但从2013年开始再次出现上升趋势,2017年录取人数达到了3.2万人。

从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来看,宁夏高考的录取率逐年下降。

2000年至2003年期间,录取率保持在60%左右,但从2004年开始,录取率开始出现下滑,2017年录取率降至34%。

这表明宁夏高考的竞争日益激烈,考生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宁夏高考的平均分也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2000年至2010年期间,宁夏高考的平均分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从370分增长到430分。

但从2011年开始,平均分开始回落,2017年降至400分。

降低的平均分可能与近年来宁夏实施了新的高考改革政策有关,即增加了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的难度,提高了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除了平均分外,宁夏高考的满分人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2000年至2010年期间,宁夏高考的满分人数在4人左右波动,但从2011年开始,满分人数明显下降,2017年降至1人。

[讲解]北京历年高考人数及实际录取率

[讲解]北京历年高考人数及实际录取率

北京历年高考人数及实际录取率北京2011年高考录取率创新高达到86%000今年北京市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达到86%,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

000北京市已经连续五年高考生人数持续下降。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再次下降,参加统考的学生总人数为70857人。

去年,高考报名总数为80241人,其中参加高考统招的学生为74000人。

000随着高考人数的下降,北京市高招录取率也不断攀升。

北京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北京市高考录取率就已经达到84.6%,今年又提高了1.4%,达到86%。

同时,今年北京市本科录取率创下纪录,今年共录取考生39590人,录取率为55.87%,比去年提高1%。

去年本科的录取比例为54.9%。

000今年北京市的专科分数线,语数外三科总分仅为150分,而在这个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仅有500名。

今年北京市有7000人放弃专科录取,准备复读明年再考。

000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考生和家长的要求已经不仅是上大学,而是上“好大学”。

000昨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08年高招录取情况。

今年本市参加统考人数为103789人,实际录取78817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5.9%,超过去年两个百分点,为近5年最高。

市高招办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本市统考统招部分计划招生76768人,实际录取78817人,比计划增加2049人;高职单独考试招生部分计划招生5914人,实际录取5989人,比计划增加75人。

市高招办介绍,从录取结果看,考生志愿的总体分布比较均匀,能够满足大多数高校招生需求。

第一批次录取中,高分考生仍然集中在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香港地区的中文大学、城市大学以及外埠的复旦、浙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院校。

本科二批招生计划完成情况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个别生源较好的招生院校适当增加了招生计划。

本科三批录取中,财经类院校生源较好,北京周边省市的招生院校生源较好,少数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减少了招生计划。

今年本市首次在高招录取中试行本科批次二志愿平行,这项新的志愿填报方式增加了考生的志愿满足率,二志愿的录取率也较去年有了提高。

浅析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思路及效果——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浅析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思路及效果——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浅析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思路及效果
以广州 民航 职业技术 学院为例 吕有典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 东 广州 5 1 0 4 0 3 )
[ 内容提要] 伴 随着高考报名人数 的骤减 ,高职 院校招 生出现 了生源危机 ,高职 院校 生源的竞争 日趋激烈 。 在 这种情况下 ,高职 院校 的招生宣传工 作也越来越重要 。高职院校必须在 正确 的招生政策 的指引下 ,创新招生宣 传 工作策略 ,通过有 效的招生宣传思路 与方 式来突显办学特色 ,展示办学 实力 ,改变社会偏 见来谋求学校与教育
的可持续发展 。 [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7 4 2 7( 2 0 1 3 )1 0 . 0 0 1 7 . 0 2
用。 这 是因为高考会影 响者考生将来 的命 运,它是受关注程 度最高 的一项 统考 。 每年 的高考 期间,各高校 的招生宣传无 疑是最 受社 会关注的焦点 。招生宣传起 到架起 学校与考生 、 考生家长交 流的桥梁作用 , 在招 生过程 中不可或缺,此 时的 宣传效果也 是最 有效的 。 高校 的招 生宣传 有助于全面展示学 校形象 ,营造 学校 良好 口碑,打造学校声誉 。为了应对高职 生源危机 , 高职院校以及 高职教育 者本身需要从改变社会对 高职教育 的偏 见方面做 出更多 的努力 。 高职院校 自然而言也 需利用好宣传 阵地 来进行招生宣传 。 在招 生宣传 策略方面 ,目前 ,高校的招生宣传方式通常 是制作各类 招生宣传资料 向各 中学和重 点部 门发放: 利用 网 站及报社进行 宣传, 利用省 内外招生现场 咨询会宣传 。 然而, 根据不 少研 究者调查研究表 明, 网络 逐渐 成为 了考生获取高 考信息 的主 要途径 。 评 估机构麦可思公司第 1 1 0期研究报告 也指 出考 生 以及考生家长获取招 生信 息主要通过 网络渠道 。 在被调 查的 2 0 1 2届高考 生及家 长搜 集高考信息 的网络渠道 中, 最主要 的前 三位 依次是“ 大 学招 生网站 ” ( 高考生为 5 1 %, 家长 为 5 8 %) 、“ 门户 及综合类 网站 ”( 高考 生为 4 1 %,家长 为 5 5 %)和 “ 博 客、微 博、社交 网站 ”( 高考 生为 2 9 %,家 长为 2 4 %) 。家长通过 “ 大 学招生网站 ”和 “ 门户及综合类 网站 ” 搜集信息 的热情 更高,该 比例 比高考 生分别 高 7个和 1 4个 百分 点。大学要吸 引生源 ,最重要 的并且 能掌控 的即 为本校 招生 网站建设 。 在非 网络渠道 中, 调查研 究发现 , “ 高 中发放的招生宣传材料 ”( 高考生为 6 2 %,家长为 4 9 %)和 “ 向有 经验 的亲友等咨询 ”( 高考生为 4 5 %,家长为 5 4 %) 是除 网络渠道 以外 ,被 调查的 2 0 1 2届高考 生及家 长获取高 考 信息 的最主要两个 渠道 。 且高考生与家长相 比,前者更多 依赖 高中发放 的宣传 资料 ,后者则 更看重有 经验亲友 的宣 传 。【 】 除此 以外 ,根据麦可思公 司研 究, 通 过大学招生宣传片 来宣传 院校 是不错 的选择 , 因为宣传 片通 过镜头浓缩 了院校 的精华 ,能够较好地塑造一所 学校 的形象,让人一 目了然地 看到 院校文 化,向人 们传递多元信息 。但是 ,宣传片 的设计 和所传递 的信息需要颇费心思和下 功夫 去琢 磨,校史 、院校 领导机 构以及环境等冗余信息 的介 绍不 宜大花篇幅, 真正触 动 或吸引人 的地方在于学校感 动的瞬间和他人的评价 。

高考人数逐年下降

高考人数逐年下降

高考人数逐年下降
近年来,高考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首先,高考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逐渐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下降。

因此,高中毕业生数量也相应减少,自然导致了高考人数的下降。

其次,教育改革的推进也是高考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入学制度不断优化。

开展综合评价改革,取消对高考成绩的“绝对权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使得一些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寻求升学机会,而不必将所有希望寄托于高考。

此外,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也对高考人数产生了影响。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路径,而不再选择参加高考。

他们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院校招生考试,获得了更好的个人发展和就业机会。

最后,家庭观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考人数。

过去,高考被认为是实现个人和家庭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参加高考是升学的最佳选择。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不再过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高考人数逐年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口减少、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发展和家庭观念的变化等因素都对高考人数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然,高考在我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许多地区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高考的地位和作用也在逐渐演变。

2012湖南高考人数36.3万 4年减少17.1万

2012湖南高考人数36.3万 4年减少17.1万

2012湖南高考人数36.3万 4年减少17.1

本报讯(记者徐媛)今日,湖南36.3万考生迎战高考,这一数据相比去年下降1.5万人。

而与2008年高峰期53.4万考生相比,4年间萎缩了32%,一共减少17.1万人。

我省教育部门预计今后6至7年,湖南高考人数将下跌10多万人,预计到2014年到达“谷底”,到2019年恢复到现有状态。

与之相对,在高考人数连续下降的同时,高校的招生人数在连续上升,教育部公布消息称,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名,比去年减少2%;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

考生人数的下降由多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是适龄学生人数减少。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数量连续下降,10余年来已经下降了近1亿人。

出国留学人数增多等原因也分流了一部分生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几年我们国内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20万,接近30万,其中不少是我们的高中毕业生。

高考报考人数锐减,受冲击最为明显的就是占据招生计划“半边天”的高职高专院校。

据悉,2011年我省有7所高职院校到校率不到40%。

去年高考结束后,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象。

有专家甚至预测,未来十年间我国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

对此,专家认为,激烈的生源争夺将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2012年江苏省共有47.4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约2.5万人

2012年江苏省共有47.4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减少约2.5万人

备受关注的2012年⾼考将于6⽉7⽇—9⽇举⾏,届时苏州市31559名学⼦奋战考场。

与往年不同,今年所有考场都已安装好摄像头。

同时,考场制度也更严格。

25⽇,苏州市招委会成员会议召开,通报今年⾼考的各项组织和准备⼯作。

2012年江苏省共有47.4万⼈报名参加⾼考,⽐去年减少约2.5万⼈。

苏州市报名参加⾼考⼈数为31559⼈,⽐去年减少692⼈,约占全省总数的6.65%。

报考⽂科类11152⼈,占报名⼈数的35.34%,报考理科类17379⼈,占报名⼈数55.07%。

⽂理⽣源⽐例合理。

另有报考艺术类(含兼报⽣)2278⼈,报考体育类(含兼报⽣)262⼈,体育单招等报名⼈数488⼈。

⽬前,全市⾼考考点设置和考场编排等⼯作已经全部到位,全市共设有26个考点,1112个考场。

其中市区设有6个考点,分别为苏州⼗中、胥江实验中学、⽴达中学校、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新区⼀中和吴县中学,迎接考⽣6932⼈。

标准化考场建设是今年⾼考的新亮点,所有考⽣都将在安装有摄像头的标准化考场内参加考试。

据介绍,苏州市共有8个监控管理中⼼、70个考点、3290个考场的建设任务,⽬前1112个⾼考考场和所有监控管理中⼼已经建成,⾼考时即可顺利启⽤,可⽤信息化⼿段实现上巡查、视频指挥、考试业务管理、作弊防控、考⽣⾝份验证等功能。

另外,今年教育部对原《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了修改,加⼤了对考试违规⾏为的处罚⼒度。

如将“在考试过程中使⽤通讯设备的”调整为“在考试过程中,只要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设备的,⽆论是否使⽤,⼀律按作弊处理。

”也就是说,如果将⼿机带⼊考场,不管⽤不⽤,都是作弊。

还有对“雷同试卷”的认定,由“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科⽬同⼀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调整为“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不再仅限于“同⼀科⽬同⼀考场”。

⽬前,苏州市各项考前组织准备⼯作正有序开展,市保密局、公安局、环保局、住建局等招委会成员单位均制定了周密的保障⾼考的实施⽅案,并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或突发事件建⽴了应急预案机制。

“洋高考”火热大连高考人数5年下降9000人范文

“洋高考”火热大连高考人数5年下降9000人范文

“洋高考”火热大连高考人数5年下降9000人范文2012年新年刚过,大连24中学生龙子琦接到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她被剑桥大学正式录取为本科生。

近年,像龙子琦这样参加“洋高考”的大连中学生越来越多。

据大连市有关部门透露,2007年大连参加高考的人数为4.3万人,2011年为3.4万人,5年间少了9000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很多人转考国外大学。

大连高考人数5年下降9000人所谓“洋高考”,其实是国人对于国外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一种称谓。

记者了解到,国外高中生升入大学相比国内更容易,大学实行宽进严出政策。

以英国为例,每年有两次入学考试,分别在1月和6月,高中生只要报名,通过了考试,再经过面试,合格后就可以入学。

龙子琦其实只是通过“洋高考”到国外读大学的高中生之一。

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2007年我市参加高考的人数为4.3万人,2011年为3.4万人,5年间少了9000人,总体呈下降趋势。

教育专家分析,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上世纪90年代人口生育低谷、适龄生源逐年减少的影响外,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参加“洋高考”,放弃国内高考也是原因之一。

我市一位重点高中的班主任介绍,近几年,她所带的班级中,高一入学时班级有40多人,到了高三真正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足40人。

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中,最多的班级3年下来能减少10来人。

有的学校高三时人数比高一时少一成左右并不罕见。

这些没有参加国内高考的学生中,很多转而参加“洋高考”。

据一名高一学生小姚介绍,尽管开学才半个学期,他所在的班级已经有两名学生确定要出国,正在准备语言考试,其中一名同学已经完全放弃了目前的高一课程。

这股“留洋热”催生了高中“出国班”的出现。

去年中考期间,小姚的母亲就接到了“出国班”招生的宣传材料,据介绍,这个班级学生所学课程都与国外同步,侧重外语,基本上都是请外教授课,当然费用也相当高。

尽管这样,也并不是有钱就能进去,“出国班”对中考成绩要求很高,而且外语成绩必须突出,40多人的名额竞争相当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现状的深入分析摘要: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由527万人增长到了1050万人。

而就在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较去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3.8%。

我们有必要分析今年高考人数减少的原因,得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及用人制度改革必要性的结论。

关键词:高考 报名人数 减少 分析 对策引言:通过当今高考形势的分析,一方面,加强对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的关注,并使其正确认识到参加高考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使那些有能力,有条件参加高考的人,正确权衡参加高考的利与弊。

正文:一、 当今高考形势1、近7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如表1)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人数(万人)613 723 867 950 1010 1050 1020图表 1 近几年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就在2009年,这一平滑的曲线就突然出现了个拐点,把一直增长的苗头给降下来了。

2、09年的高考形势今年我国有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

而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在今年1020万高考报名考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750万。

这就意味着尚有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

各省的高考报名人数如图表2所示图表 2今年计划招生数为629万,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数比2008年增长4%。

在1020万名报考者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750万名,占73.5%。

平均录取率预计接近62%,比2008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是减少了,可是高考录取率却上升了。

报考人数的减少和录取比例的增加,使考生被录取机会比去年增大。

二、原因(一)、内在原因1.学生的对大学的满意度。

随着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越来越不乐观,高三学子对大学的满意指数越来越小。

在接受调查的86%的学子对大学的教育和作用表现不乐观。

他们将大学生的就业工资与低学历的工资进行对比后发现相差甚少,于是就产生了大学教育无什么作用的心理。

在斟酌之下,误以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大于读大学毕业的预期收益。

同时,他们认为,大学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难以付诸于实践的死的理论知识,将来在社会上很难应用到,而社会需要的有实践能力且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

甚至有的学子认为中国大部分大学就是应试教育的在某种形态下变相的延伸,只会埋没人才,所以进不进大学都无所谓,况且在社会中有的是实践机会,更容易成长。

2.学生对金融危机的忧虑。

将近接受45%的学子受到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影响。

他们将经济发展形势作为自己是否参加高考的一主要因素。

他们担心金融危机一直延续使大学毕业后就业时找不到工作,与其将来找不到工作还不如现在早点踏入社会积累经验。

3.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较弱。

随着基础教育过分的倾向于学生考试成绩,很少注重学生心理教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学校分优差班,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用于提高优等生的成绩,严重打击你了学生对自己的信心。

有的学生有高考的阴影,自暴自弃,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

日积月累的负面思想“节节开花“,肆无忌惮地侵蚀着学子的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最终沉沦,厌学情绪不断高涨。

4.学生的判断能力欠缺:基础教育的落后,固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眼光短浅难辨是非易受外界偏差思想的影响。

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只为读书而读书,很少去想着究竟为了什么去读书,在“读书无用论”面前显得很没有抵抗力!甚至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人士的影响,不了解其人真实面目就轻易相信一些极端思想。

同时,学生在网络方面判断能力差,有的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分不清学习究竟有什么用,只是被动地被网络游戏绊住手脚,或者沉迷于一些网络淫秽思想毒害!(二)、外在原因(1)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公平,凡不考的就不认真教,甚至不教,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教和学的重点放在解题上而不是放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上,用大量做题代替了学生的自学、思考和理解。

3.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而是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方法,结果是,学生遇到做过的题就会做,没有做过的“生题”即使是难度小的题也不会做,有时,由于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做过的题也错。

据统计,许多学生高考中丢分、在中等难度的题或简单题上,这在教育工作中是一种反常的现象。

4.高中三年应学的内容被挤到两年或更少的时间内学完。

因为赶进度,学生没有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东西真正学到手,形成夹生饭,然后用半年或多一点的时间复习备考,这时双围绕着题目转达,寄希望于押上考题。

有的学生根本就接受不了这种不切合实际赶进度没效益的教学,但是心里又紧张。

当自己落后时心里害怕却“手无缚鸡之力”,对自己缺乏信心。

5.不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学校只看成绩,过分地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不注重心理素质使得一些本来成绩中等或不理想的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或一些极端的行为。

甚至是一些成绩优良但心理素质较低的学生也很可能会因为一次考砸了而一蹶不振。

6不顾教学要秩序渐进的原则,不考虑学生的智力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高一起就按高中毕业时应达到的水平去要求学生,因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被动,甚至失去信心。

7按照可能考入大学的优秀学生的情况安排内容及进程,致使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丧失信心,中等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况。

对于优秀学生来主,由于布置作业太多,常常忙于做题而没有充分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一些问题,智力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2)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严重伤害了学生积极性,也是2009年高考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1、陈旧中国教育制度。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照搬了前苏联的国家主义教育模式----奉行极端的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唯理工科教育、唯智育至上,细化专业、学科,实行精英教育,以全部资源训练特殊专家,以举国力量把特定的技术搞上去;为此实行淘汰多数、层层选拔的应试教育,组织注入式、满堂灌、死记硬背的考试。

漠视人文教育以及人格的健全、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公民道德、公民权利义务、诚信守法等基本做人的教育,热衷于圣人道德说教、效忠的奴化教育,一味地宣扬空洞的理想、拔高的英雄和榜样。

教学、教材内容皆突出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官僚化、政治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照理说,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多元化要求相应的丰富多彩、鼓励创新、完善人格的素质教育,但是,匪夷所思的是,我们的教育仍然死守着国家主义的阵营,不肯顺应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越来越远离工人、农民、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

2.教育不公平也是中国教育的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人为地制造教育鸿沟,巨额投资重点学校、重点中学,甚至打造星级学校,使之成为权贵、富人子女入学的场所,成为政府财政的来源。

而上了好中学,往往就可以上好大学,中国的重点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主要是为强势群体服务的。

据杨东平教授领导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成果,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从1998年的18.5%下降到1999年的16.3%,清华从1998年的20.7%下降到2000年的17.6%。

对于热门专业,管理干部、技术阶层的子弟占57.3%,工人、农民、下岗人员的子弟仅占25.4%。

2003年北京某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农民子弟平均高于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38.8分,下岗人员子弟平均高于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35分。

现在,弱势群体的子女多进入非重点院校和无人愿意学的冷门专业学习。

中国教育起到了分离器的作用——以政府财力打造重点小学、中学、大学,供强势群体的子女进入学习,而弱势群体的子女大多无缘其中,社会分化将越来越严重。

无钱无权无关系的学子即使是人才也可能注定要与大学无缘,无奈之下只能放弃高考。

3 教育经费分配扶贫政策不到位。

一方面是政府财力的“锦上添花”与扶优倾斜政策,另一方面是中国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

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在5%甚至7%以上,而中国2001年为3.19%,2002年为3.41%,均未达到国家制定的在2000年达到4%的目标。

再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就更惨,瑞典为2000美元以上,美、日、德、法等在1000~1500美元,中国仅为9.4美元(据《南方周末》2003年新年特刊)。

中国的教育经费占世界1%,却要教育世界25%的学生。

钱少尚不足惜,可叹的是这一点钱还没有用在政府理应承担责任的义务教育上,而是大多用在了本应依赖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上,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生均公共教育经费之比为1:1:23,而美国为1:3:2。

大多数学生无法享受到国家教育经费的好处,而高额学费和学杂费压在身上让他们几近崩溃只能放弃高考。

4. 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域歧视。

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域歧视问题由来已久,广为诟病,不仅造成了区域不公平,而且明显违背宪法的教育平等条款,然而有关教育当局依然我行我素。

有的省市之间高考录取分数线甚至相差100分到200分。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能上重点大学的分数,在江西、山东、江苏、四川等省份连大专也不一定能上。

而国立大学是依靠全体人民纳税的政府财政建立和维持的,理应对全体人民平等开放。

以帮助落后地区培养人才为借口,实际上,一些官员搞分数线差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特权利益和他们自己的特殊利益。

还有,特招生、定向生政策成为腐败渊薮、广为人们质疑而不被废除,以及最近的“独立学院”和“名校办学校”政策允许降低分数线、乱收费,都成为维护私利、制造不公平的利器。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子的影响是决不可疏漏的。

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本文就列举以下家庭教育弊端。

(1)极力压榨型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

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

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学生不堪压力总会产生叛逆心理。

这样在学生的叛逆心理作用下学生会背着家长放弃高考甚至一些非常不合理的行为。

(2)原始放牧型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