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专题16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取和收集的规律,强调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此外,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制取和收集指定气体,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以及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
2.难点:如何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处理,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突破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制取和收集指定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要求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仪器,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2.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了解各种方法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2.使学生了解气体性质对气体收集方法的影响,如溶解性、密度、可否与水反应等,并能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提高气体收集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的兴趣。
2.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培养学生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设计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气体制备、收集和检验的原理及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探究性与创新性:本案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气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性与团队精神: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专题复习教案设计

化学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在制取气体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2)能正确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

(4)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拓展知识空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材分析]:本专题涉及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和选择依据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学生所掌握的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通过对比归类,教师讲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表现及获取成功的欲望。

同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创新、思考以新带旧、以旧促新知识的学、质、疑,再次激发兴趣。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原理和改进方法。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引课】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前面对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有关实验室制备和收集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归纳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两大重点: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看这个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环节一:【复习基础】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

环节二:【归纳整理】回忆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及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展示)课件学生通过做题,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

(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需具备下列要求:A、能随时添加液体的药品B、能随时添加液体药品,且能控制反应速度C、能控制气体的随时产生,随时停止根据以上实验室对固液常温制气体装置的要求,思考对常见发生装置的改进方法。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设计)
大屏幕出示有关气体用途的图片,引出课题
联想物质
通过图片联想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初中常见气体,引出本节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出示学习目标
读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问:还记得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吗?
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复习氧气、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根据给出的物质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写化学方程式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出反应原理
出示四位同学制取气体的图片,猜测他们制取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猜想
引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大屏幕出示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思考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了解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思路
出示常见发生装置
思考并回答这些装置的特点
了解创新装置的优缺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课题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情境
出示常见收集装置
思考并回答接口连接方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
出示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复习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回忆旧知
出示习题
做练习
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
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重要内容
填写导学案
小结
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出气体的净化、干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教案

人教版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专题十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复习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气;【复习重难点】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复习过程】一、制取常见气体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1、实验室制取气体2、工业制取气体二、气体的发生装置(一)固+固(加热)(图1):适用于制备气体:O2 (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注意事项:⑴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⑵铁夹应夹在距管口处(试管的中上部)、⑶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⑷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⑸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

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⑹用KMnO4制取O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1)不参加反应,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并不全部是加快;3)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4)关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是反应可不能发生,只是速率小一些;5)催化剂要纯净,以免影响其催化效果或引起事故。

(二)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适用于制CO2、H2、O2(用Na2O2和H2O、H2O2和MnO2制取O2也用此装置)⑴装置注意事项:1)瓶内气密性要好。

2)先放固体后加液体、3)加人酸的量要适当。

4)生成气体微溶或难溶于水。

5)在最右边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深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而无法使用。

6)图3中启普发生器:加入大小适宜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

假如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太快无法控制,造成容器内压力过大,导致酸液溢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竞赛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气体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Leabharlann 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教学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气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气体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开展小研究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气体时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尤其是对不同气体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条件的掌握。
2.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需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性质,灵活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也是教学的重点,这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课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气体知识,如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等。通过提问方式,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取方法?”、“气体收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引发学生对气体知识点的思考。接着,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应用实例,如气球、汽水等,让学生认识到气体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书中涉及到的气体,进行“制取与收集”方法的复习,在教材的使用上要跳出章节的限制,切实找到专题中重要知识点(各种气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连成串,形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引导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在知识点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并且问题要有情景、有启发、层次分明,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适时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过程与方法: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气体的制备,收集2、难点: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设计思路:本课意在通过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专题复习,让学生掌握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利用活动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发生装置的确定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装置示意图A B C D E适用范围反应物状态:固态反应条件:加热反应物状态: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常温装置C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装置D与装置C相比,其优点是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另外装置D中的分液漏斗在生活中也可用注射器代替装置E与装置C相比,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用示例实验室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⑴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氧气(不用E)二、收集装置的确定由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来决定注意:CO有毒,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方法: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若所收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其密度大于空气,反之亦然。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进一步理解气体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气体制取和收集的方法和原理,还通过示范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展示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3.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气体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团队的尊重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工意识。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4.通过对气体制备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在化学一轮复习中,系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展示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气体制备原理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制备过程,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理解不同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气体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气体的收集、纯化、干燥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氧气的制备: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并展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的制备: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如锌与稀硫酸反应,强调反应条件及注意事项。
3.二氧化碳的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
4.实验操作技能:讲解气体收集、纯化、干燥等实验操作方法,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的一般规律,如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专题16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教案1

【教案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专题16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教案1

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选择③或⑤。故
选 C。
【例 2】已知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试管收集氨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
[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选
B,由于氨气密度比空
气小,不能选 A 和 C,只能选 D。
气体收集装置
1.排空气集气法
所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
气大的气体,用向 __上 __排空气法 ( 如 O2、 CO2)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 __下 __排空气法 ( 如 H2) 。
2.排水集气法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 __排水法 __收集 ( 如 H2 、O2、 CO、 CH4 等 ) 。 CO2 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黑。②紫花变红 ( 合理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难度较小。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分析图中仪器可知缺少酒精灯;在实验时,由于试管中原先就有
空气,因此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不能收集,只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可以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4
△ 为 2KMnO4=====K2MnO4+ MnO2+ O2↑。 (2) ①已提供的药品中已有稀盐酸,再补充含碳酸钙的大理石或石灰石, 便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 C 中放有用蒸馏水润湿的紫花,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 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将观察到紫花变红的实验现象。
【例 3】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纸花、火柴、棉花及以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强化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进入本章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气体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欲望。然而,由于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多样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对不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2.根据课堂练习中的实验操作题,总结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实验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气体实验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气体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气体实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实验操作。
7.拓展延伸,提高素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气体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尊敬的教师,以下是根据您给出的题目“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所编写的教案。

请您参考:教案: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特性和分类;2. 掌握制备常见气体的方法;3. 掌握气体的收集技术;4. 学会简单的气体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气体的特性和分类;2.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收集实验。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气体的定义和特性,并举例说明气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老师讲解气体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例如压力、温度、体积等。

2. 老师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常见用途和制备方法。

三、实验演示(25分钟)1. 老师现场进行氧气的制备与收集实验,并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与老师进行实时讨论。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收集实验。

2.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五、实验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简要分析。

2.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3.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编写实验报告。

2. 老师预告下一节课内容,进行课后阅读推荐。

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3. 学生对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实验用具:气体收集装置、试管、烧杯等;2. 实验化学品:氢氧化钠、盐酸、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3. 课堂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气体的理论基础;2. 探究其他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3. 开展与气体有关的拓展实验,如气体的火焰现象等。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3)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学过程: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科学探究,二是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问题:现在同学们手上有很多实验装置,请选择合适的装置,组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一套完整装置。

活动:学生完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装置的拼接问题:1、你的一套装置用的是什么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请写出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什么?请写出3、实验室制取氢气该选用哪些装置呢?请选择拼接出,并说明选择发生装置的原理一、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A、制氧气: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B、制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2、发生装置。

A、决定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体加热①:固体+ 液体常温①:②:③: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多识一点:你知道一种叫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原理吗?它与上述的两种“固体+液体”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在哪儿?3、收集装置。

A、决定因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B、收集方法收集装置适用范围举例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H2排水法溶于水O2、H2特殊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排水法:直接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十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复习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气;
【复习重难点】
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
【复习过程】
气体发生装置
1.固体和固体药品反应加热型(固-固加热型):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
(1)试管口应稍向__下__倾斜。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将__导气管__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__酒精灯__。

(3)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__棉花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吹入导管,堵塞导管。

2.液体和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型(液-固不加热型):
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



装置一装置二
装置三装置四
装置特点安装
简单
便于添
加液体
可控制反
应速率
可随时控制
反应的发生
和停止
适用范围用于制
取少量
气体
用于平稳反
应并制取较
多气体
用于剧烈反应
并制取较多气

用于平稳反应并
持续时间较长地
制取气体
知识梳理
结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三的原因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非常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而分液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二,因其便于添加稀盐酸;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四,因其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

【注意事项】(1)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伸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以下。

(2)块状固体应大小适当,不能太小,防止反应剧烈不易控制。

气体收集装置
1.排空气集气法
所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
气大的气体,用向
__上__排空气法(如O2、CO2),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__下__排空气法(如H2)。

2.排水集气法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__排水法__收集(如H2、O2、CO、CH4等)。

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最佳收集时间:当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

3.检验与验满
(1)检验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检验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2)验满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验满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4.多功能瓶的使用
图示操作目的气体进出方向举例、说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
气体a进b出(长进短出)
收集CO2、O2(进入的
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下
方)
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
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
收集H2(进入的气体
聚集在集气瓶上方)
排水法收集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
收集H2、O2(进入的气
体聚集在集气瓶上
方,水从长导管被压
出)
洗气
a 进
b 出(长进短出)
浓硫酸吸收H 2O ,NaOH
溶液吸收CO 2
【例1】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②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制取气体中实验装置的选择,难度较小。

氯酸钾是固体物质,产生氧气时的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选择③或⑤。

故选C 。

【例2】已知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试管收集氨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选B ,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选A 和C ,只能选D 。

【例3】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纸花、火柴、棉花及以下仪器:
(1)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待气泡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

(见下图) ①请连接A 和B ,并将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②C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连续均匀地放出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①
画图要求:A 装置中用实线画液面;用虚线画液体;画气泡;画固体;液体不超过容
积的二分之一;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导管插过橡胶塞少许;橡胶塞部位不画导管;胶皮管要涂黑。

②紫花变红(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难度较小。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分析图中仪器可知缺少酒精灯;在实验时,由于试管中原先就有空气,因此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不能收集,只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可以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例精选
为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①已提供的药品中已有稀盐酸,再补充含碳酸钙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便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C 中放有用蒸馏水润湿的紫花,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将观察到紫花变红的实验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复习反思
复习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