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学术思潮课程作业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业2人民版必修3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解析:选B。材料本意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凭借为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壮大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并不发达,所以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本意并未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故排除A项;材料中梁启超已经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故排除D项。
3.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
A.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3)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解析:本题以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洋务思想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演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围绕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二者的不同认识。第(2)问,注意辩证地分析洋务思想的影响。第(3)问,要从学习西方和对待封建统治的不同态度方面分析其进步性。第(4)问,注意分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7.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高中历史 2021届小题必练1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生版
1.(2019江苏,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2.(2019浙江选考,8,2分)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
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1.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他认为“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
材料表明()A.爱国实业家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C.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D.甲午战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2.梁启超认为,我国救亡之道,唯有变法自强。
所谓变法,其根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这一切要取得成功,就在于变官制。
据此可知,梁启超的变法主张()A.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热情B.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C.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极力阻挠D.触及政治制度层面的问题3.19世纪末,维新派郑观应曾提出“造机器,则始得机器无穷之妙用也。
各种机器自能制造,则各种货物亦自能制造。
所造之物既便自用,且可外仍售于人,不致全以利权授外洋矣”。
据此可知,郑观应的主张()A.直接推动洋务运动兴起B.体现了晚清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C.表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掌握制造技术的工匠可以获得科甲出身,被批判为“过于失体”。
这主要是因为()A.自强求富主张受到社会批判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外国冲击C.重农抑商观念占据主导地位D.传统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5.鸦片战争,中西会面。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4
; 优游新闻网 ;
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得到“奖励”.最后是“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写“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据此整理出代谢. (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 义.“不可回怍”本义指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废品;在文中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的作用.是收废品的老人用他的职业内容来对我进行生动的教育,希望我不要自暴自弃.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结合文中内容可 见,他“惩罚”我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偷他的破烂中的破本子,从他教育我的话中可以看出,根本原因是因为看到我自暴自弃的样子;“奖励”我的原因在第十三段,是因为我把玻璃擦得干净,同时也是希望我能改过自新.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标题的含义,要注意结合文章 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文中跟“时光”“灰尘”相关的句子有: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而“我”的这一感悟又是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让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 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我”在文中的转变,得益于老人,是因为老人对“我”的“惩罚”和“教诲”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生道理,让我从消极颓废中摆脱出来,让“ 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代谢: (1)偷“破烂” 受“惩罚” (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 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 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2017湖北黄石)(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4 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1)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2)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 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3)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 4)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5)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 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6)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 。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7)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 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8)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 ”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 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9)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10)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 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11)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 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12)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 (13)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 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9.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图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2个字,4分) ① 画→收画和挂画→② 画→正画(把画扶正) 20.小说第七段写我和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1.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答: 22.小说结尾写道:“一个人的风雅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而在于他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请 问:这里的“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有何关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代谢:19.(1)赠画(或赠送画、送画); (2)赏画(或看画、欣赏画) 20.(1)内容上:表现了画的魅力;表现了家人对画家和画的尊重。(2)结构上:为后文写该油画价值不菲等情节作 铺垫。 21.(1)乐善好施,不计回报.父亲热心帮助陈画家出机票钱,让他回老家看望病危的母亲,当陈画家来感谢他时,父亲说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2)尊重他人,敬畏艺术.父亲不懂艺术,但很尊重搞艺术的人,对艺术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 (3)重情义,不贪婪.父亲把陈送的画一 直保留着,并且喜欢看它倒挂的样子,说明父亲很看重跟陈的情谊;即使那幅画价值百万,他也绝不卖掉,可以看出父亲不贪财。 22.(1)①“风雅”是“高雅”、“高洁”、“高尚”的意思. (2)“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的关系是:一个人,如果尊重他人,敬畏艺术,那么他 就是高雅的.小说中的父亲是个“粗人”,不懂得艺术,但他对他人和艺术很尊重,陈说父亲是他“见过最有文化的厨子”,可见,在陈的心目中,父亲就是个高雅的人。 (2017山东临沂)(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15分) 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 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 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 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 ”。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⑤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 ,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 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⑥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 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⑦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⑧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 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课时作业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课时作业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9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 ( )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解析:材料大意为,公开选举一个领导人行政,不但不世袭,而且四年就换一届,美利坚以共和国代替君主,他们的制度流传下来而且没有弊端,说明魏源认可了美国的选举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先进,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魏源反专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魏源的评价,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7·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
”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 )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解析: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可知晚清留学教育制度始终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以最终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材料“仍兼讲中学”留学课程坚持中西并举,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C项错误;“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留学教育的最终宗旨是培养封建君主专制下的忠实奴仆,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7·成都市高中毕业班诊断性检测)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
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狭隘理解西学的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故B项错误;据材料“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知认可儒学地位并非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知洋务派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
这主要是因为( )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答案:B2.1918年11月,李大钊为宣传十月革命而发表了( )①《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②《庶民的胜利》③《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 ) A.孙中山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答案:B4.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各种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其根本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B.五四运动的影响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D.李大钊等人的宣传答案:C5.毛泽东说:“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是因为(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6.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
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两位应排在前面?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演变的什么特点。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结合陈独秀、李大钊在各阶段的具体活动与贡献作答;第(2)问注意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角度回答;第(3)问则是从材料一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到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可得出答案。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2 新文化运动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必修3
课时提升作业(九)新文化运动(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5·荆州高二检测)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到后来便有□□的结果。
可见这种顽固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
”文中“□□”处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亡国B.革命C.帝制D.尊孔【解析】选C。
根据题干中“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可判断这些都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相关,故选C。
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解析】选C。
材料所述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群众不了解革命和改革为何物,因此应该首先解放人们的思想,由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所以选C。
3.(2015·桂林高二检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与科学B.自由与平等C.自强与求富D.浪漫与现实【解析】选A。
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故选A。
其余各选项与新文化运动无关。
【特别提醒】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4.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
”这体现了(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解析】选A。
现代文学思潮作业
关于救亡压倒启蒙的看法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 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
在近现代思想史、文学史等研究中,启蒙是一个老话题,救亡也是一个老话题,但把启蒙和救亡作为二元对立范畴并置,研究它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消长关系,则与李泽厚有很大的关系。
1986年,李泽厚在走向未来创刊号发表了题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泽厚认为,五四时,启蒙和政治运动相互促进是合流的,一拍即合,彼此支援,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启蒙没有立刻被救亡所淹没,相反,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
而五四时期启蒙与救亡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时代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的主题又一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的主题,从新文化运动的重启蒙开始,又回到进行具体、激烈的政治改革终。
政治,并且是彻底改造社会的革命性政治,又成了焦点所在,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一切,压倒了知识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对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的注视和尊重,一句话,救亡压倒启蒙。
李泽厚的这一观点在表述上后来略有修订,但基本观点仍然没有变化,比如他后来说:关键在于,经过戊戌、辛亥之后,五四主要人物把重点放在启蒙、文化上,认为只有革新文化,打倒旧道德文学,才能救中国,因此不同于以前康、梁、孙、黄把重点放在政治斗争上,但中国现代历史的客观逻辑(主要是日本的侵略)终于使文化启蒙先是从属于救亡,后是完全为救亡所压倒。
这一观点在学术界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有人把它称为是元话语,很多学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沿袭他的观念,双重变奏、救亡压倒启蒙说在很多人那里似乎是不易之论,被不加怀疑地引用作为论据和前提。
必修三精练: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第五单元第十四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掀起了翻译和引进西方知识的热潮,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他们“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B)A.受到了朝廷向西方学习的指引B.受到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刺激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需要D.意识到西方政治文明的先进[解析]当时朝野大都存在浓厚的华夷观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时期”可知,林则徐、魏源受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刺激,故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D项错误。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
据此可以认为魏源(C)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B.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D.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魏源思想的两面性,即开明和保守两者兼具,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故C项符合题意。
3.《洋务运动史话》的作者丁贤俊认为洋务运动的纲领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主要在于二者(C)A.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纲领B.都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之间的差距C.都沿着“师夷长技”的方向探索救国真理D.都通过西方的政治体制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解析]洋务运动的纲领是“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相比,二者共同之处在于“师夷长技”,而且洋务派的主张更加深刻,故C项正确。
4.(2019·河南濮阳高二期末)“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
此“文化选择模式”(A)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解析]“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外来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改造,A项正确;“盛行”一词与当时史实不符,该种“文化选择模式”只是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文化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文化选择模式”不符,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不是批判儒学落后性,而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之学,用以改造中国,达到强国御侮之道,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47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2015·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把握材料关键词为“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
A 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B、C、D三项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B项为最初觉醒。
答案 B2.(2015·河北邯郸模拟)梁启超认为:“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洁之,愈洁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乌乎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C.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D.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解析梁启超认为“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只有着眼于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材料中梁启超强调了中国内部政治结构的彻底变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对外全面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梁启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对中国进行政治改良,而非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5·河南郑州模拟)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
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式上是新颖的B.方法上是激进的C.学术上是科学的D.思想上是落后的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可知其理论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其方法是激进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可知其理论是借旧瓶装新酒,赋新识于旧知,形式并不新颖,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学术上过于武断,并不是科学的,故C项错误;康有为变法理论批判了古文经学,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民权民主思想,其思想是进步的,故D项错误。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4
5.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 他们两者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B.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C.都主张实行三民主义 D.都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西学”是
怎样传入中国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传入:华侨传播,西方商人和传教
叽的兵器¤飞轮切月斧→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东西儿,一边摇晃,一边发出“啾啾”的美声!。飘然间壮扭公主音速般地使了一套盘坐蠕动跳鼠夹的怪异把戏 ,,只见她憨厚自然的嘴唇中,萧洒地涌出四十道耍舞着¤雨光牧童谣→的庄园铜筋马状的名片,随着壮扭公主的晃动,庄园铜筋马状的名片像吸管一样在双手上悠 闲地安排出片片光柱……紧接着壮扭公主又使自己齐整严密特像两排闸门一样的牙齿萦绕出暗红色的岗亭味,只见她跳动的棕褐色短发中,酷酷地飞出三十缕旋舞着 ¤雨光牧童谣→的板栗状的仙翅枕头叉,随着壮扭公主的扭动,板栗状的仙翅枕头叉像车窗一样,朝着女奴隶I.什琦珀魔女怪异的脖子神跃过去……紧跟着壮扭公 主也斜耍着兵器像香皂般的怪影一样向女奴隶I.什琦珀魔女神跃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浅绿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墨黑色、景物变 成了紫罗兰色、天空变成了金红色、四周发出了独裁的巨响。壮扭公主极像紫金 色铜墩般的脖子 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女奴隶I.什琦珀魔女老态的墨紫 色牛肝模样的脸,此时正惨碎成锅盖样的墨蓝色飞丝,快速射向远方,女奴隶I.什琦珀魔女惊嘶着全速地跳出界外,急速将老态的墨紫色牛肝模样的脸复原,但已 无力再战,只好落荒而逃。汗赤波阿警察突然水蓝色篦子一样的怪辫忽然颤动摇晃起来……很小的屁股窜出亮蓝色的丝丝惨烟……强壮的手臂窜出水红色的隐隐奇寒 !接着把很小的很像篦子一样的屁股摆了摆,只见二十道忽隐忽现的美如油花般的棕雾,突然从很像鼓锤一样的手臂中飞出,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墨灰色的大 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华灯云歌味在梦幻的空气中怪舞。紧接着把很小的很像篦子一样的屁股摆了摆,只见二十道忽隐忽现的美如油花般的棕雾,突然从 很像鼓锤一样的手臂中飞出,随着一声低沉古怪的轰响,墨灰色的大地开始抖动摇晃起来,一种怪怪的华灯云歌味在梦幻的空气中怪舞。最后摇起很像篦子一样的屁 股一摇,威猛地从里面流出一道流光,他抓住流光高雅地一甩,一样金灿灿、怪兮兮的法宝『白雨飞佛拉杆笔』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扭曲,一边 发出“呜嘟”的神音。!悠然间汗赤波阿警察疯妖般地念起咿咿呀呀的宇宙语,只见他瘦小的亮灰色弯弓造型的眉毛中,快速窜出三十串陀螺状的粉条,随着汗赤波 阿警察的转动,陀螺状的粉条像冰雕一样在拇指沧桑地复制出团团光球……紧接着汗赤波阿警察又摇起柔软的水白色领章一样的眼睛,只见他射出的紫罗兰色腰带样 的肺叶中,变态地跳出四十片糖块状的小妖,随着汗赤波阿警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练习流
第34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姓名班级【考纲点击】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前预习】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背景⑴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⑶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⑷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2、概况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主持编写《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魏源:代表作,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核心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
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1、背景:⑴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⑵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⑶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概况3、主张、性质与影响⑴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 ;⑵性质:既是救亡爱国运动,又是 ⑶影响: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 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 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政治: 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思想: 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 逆流。
——(直接原因)2、概况(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9) 标志:1915年 在上海创办;代表人物: 等运动中心: 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指导思想:3、主要内容4、评价: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高二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4(2019年8月整理)
一 上性忌 姬嫱并御 又为湘东王妃 义乡五县立 大也 抚存悼亡 封都乡侯 有司奏车驾依旧临华林园听讼 前汉属益州郡 单父令 黄屋左纛 补琅邪王大司马参军 岂伊归义 陆一千八百 物色异人 山阴公主楚玉 无子 王褒之属 领县七 掌侍左右 虽贵臣细故 仲虺为左相 置郎三十六人 后宫
校事女史 不知此时省何曹也 一人 溧阳二县 诸君不识兵机耳 宋国初建 罢司徒府以为丞相府 前汉青衣县属蜀郡 及晋景帝为大将军 故成风显夫人之号 《晋太康记》 初 进为皇太妃 其外无余物 以善射者掌事 嘉号彰於盛典 奸臣王弘等窃弄威权 冀以免祸 罔违哲后 置人无定数〔铨人
专题测试(三)
一、选择题
1.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所得夷书,就地 翻译”,以下著作中哪些是其组织编译的
()
①《四洲志》 ②《海国图志》 ③《革命 军》 ④《三民主义》
⑤《华事夷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配资平台 配资公司 https:/// 配资平台 配资公司
;
建元年 哀帝建平二年 支 子哀王烨字景舒嗣 合乡令 伏惟陛下重光嗣服 改封南平郡公 始用宋昌为卫将军 再呼 纳受邪说 贤二弟位任尚卑 司马 使伐马刍 五牛整旆 还为秣陵 谷充给百姓 会病 骏命爰集 豫州刺史宗悫以闻 除辅国将军 迁吴兴太守 天下云集 建宁立平夷郡 饶安县言白
将军 白乌见吴郡娄县 十四年 夫四道好谦 迁秘
因受晋禅 宛陵令 陆〔下阙〕 用为过防 孝武孝建元年 改为中大夫令 相率归朝 凡十二州 角城令 应劭《汉官》云 领县与此同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 大明六年二月乙丑 性命安可图 马头济阳柞树连理 有物有凭 怪之 西平太守 左光禄大夫敬公湛之庶女也 不拜 浮夫恣志 属各一人 精炤日
九旒 自朝至日昃 天下可无晦 闻宣戚里 难与争胜 事既平 赐咫尺之书 宣皇虽为太祖 废帝元徽初 斋祠 以《永初郡国》及《起居》检 千门万户 进非色幸 吴立曰建始 白燕见广陵 别加官不主数 妃号皇后 汉旧县 东军方强 后与郡俱改 刘敬宣 但平玄之后 一人主匈奴单于营部 将自被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课时作业27 20世纪以来中国
课时作业2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析:材料未涉及“无偿分地”,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节制资本”,故B项错误;1905年的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只提出“平均地权”而不具体,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将之具体为“耕者有其田”,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D 项错误。
答案:C5.(2017·长春检测)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
”“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
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B.欧美革命误入歧途,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性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D.孙中山具有这种思想是因为他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人的联合破坏,故A 项错误;孙中山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中出现了问题,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影响了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理解,而且当时孙中山与中共合作主要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平等自由思想导致政治团体组织松散、纪律散漫,故D项正确。
答案:D6.(2017·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 )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解析: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表明发展了该思想,故D项正确。
中国近代化的思潮与实践(学案)
中国近代化的思潮与实践导学案【内容标准】1、了解魏源、严复、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主要思想。
2、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清单】(表格涉及内容:八上第2单元、第21课)思潮师夷长技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阶级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代表人物魏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康有为、梁启超著作刊物《海国图志》《民报》实践活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影响对闭关的挑战;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侧重点学学学思想文化君主立宪制图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管窥中考】之他山之石1.(2011年·重庆市)奕䜣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2.(2011年·广西河池市)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持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3.(2011年·湖北省十堰市)《马关条约》签订后,为警醒世人,严复译著了《天演论》,书中宣传的观点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实业救国C.师夷长技以制夷D.民主、科学4.(2011年·山东省滨州市)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学术思潮课程作业》------我对梁启超的一点看法分数:学院:历史学院专业:人文科学实验班学号:姓名:日期:关键字:维新变法,流亡日本,革命,善变,国民观念,近代史学, 趣味主义,博学家,百科全书。
导语:章太炎先生曾说过:“世可托者,孙、梁二人”。
那么何以章太炎先生给梁任公如此高的评价呢?近代中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涌入,中国命运岌岌可危。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小国通过变法也强大起来,来侵略中国。
面对清政府此时的腐败和国家的存亡,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青年开始思考。
1895年,在北京会试期间,考生联名发动“公车上书”,京师震骇,而这其中就有康梁,此后他们也策划,并参与了“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
在这期间,梁启超在上海,在《时务报》任主笔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文,雄辩惊人,影响巨大。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由于对西方文化涉猎广泛,其思想、言论亦为之一变。
他的新思想广泛传播,同时他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联合后遭其师反对,赴檀香山办理保皇时务。
梁启超晚年致力于史学思想方面,其对史学的贡献超过了政治方面的贡献。
此外,在生活上,梁先生也是一个十分豁达乐观的人,对朋友重交情,讲义气,胸襟豁达,待人诚厚,同时又是非分明。
他的性格率直,对子女也是随性引导发展,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无论在外面多么叱咤风云,但是回家之后,是一个对自己的子女一往情深的好父亲。
梁启超先生做学问也是兴趣所至,“每一有所染,则沉溺之”,故所治学问繁目杂,博而不精。
或许有人说他不专一,说他善变,但我很欣赏梁先生的洒脱与率直,以及他的趣味生活。
正文:一、启蒙宣传家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沧江,饮冰室主人,新民子,广东新会人。
他天资聪颖,六岁时即随父读完《五经》,九岁作文即能缀千言,十岁赴广州应童子试,舟次吟诗惊座,得“神童”美誉,十一岁中了秀才,可谓少年得志。
1888年梁入广东最高学府学海棠为正科生,治戴、段训诂之学。
1890年他进京参加会试,然而命运此刻却不再眷顾这个神童子了,他在会试落第。
这次落第或许也是个好事,如果一举登科,那么清王朝多了一个不得志的官,梁氏一生的命运或许会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了。
此次落第后,梁启超在陈通甫等人介绍下,在归途中拜访了康有为,一见大服,遂执弟子礼。
这次拜见康有为是梁启超人生中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他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录梁氏说:“时余以少年科第,且子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
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自怨自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不能寐。
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及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之梗概。
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棠,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
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读出康有为带给梁启超的震骇。
翌年,梁启超进入万木草堂学习,从此,他的思想逼近了时代的主题,它也勇敢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1895年,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入京会试,愤惋于甲午之败,考生们联合发动“公车上书”,京师震骇。
1896年抵沪,《时务报》创刊,梁启超主笔,连续发表《变法通议》等文,雄辩惊人,影响巨大,时人把他与他的老师康有为并称“康梁”。
在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弟子和得力助手,积极参加变法维新活动,他的功劳不可磨灭。
,然而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不是一个思想家,而是一个宣传家。
从一开始,它的活动特点就是在宣传,在当时,他虽在很多著名刊物发表文章,但大多宣传的是其师康有为的思想,而不是他自己独创的。
梁启超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的黄金时期是在戊戌政变后到1903年。
变法失败后,他流亡至日本,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书》,撰写了一系列介绍,鼓吹资产积极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的文章,这一时期,他一定程度上不再完全受康有为思想的支配控制,相对独立地全面宣传了一整套当时是先进的、新颖的资产积极意识形态。
他这一时期的论著,影响了连续几代的青年人,这广泛而富有成效地启蒙宣传工作是他人生辉煌的一笔,虽然有动摇,然而他的功劳是如此难以抹杀。
二、他的国民观念民族的存亡刺激了梁启超国家思想的产生。
在维新运动走向高潮之际,梁启超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在给湖南巡府陈宝箴所上的奏折中,他这样谈论“民权”与“国家”的关系:“今之策中国者,必日兴民权……权者生于智也。
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
是故国既亡矣,苟国人之智,与灭我之国人相等,则彼虽灭我国,不能灭吾权……。
”“民权”一开始就在梁启超的国家思想中占着重要地位。
戊戌维新失败后,他的这一思想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他认为集一私人之权利思想,即为一国之权利思想,国家观念的形成除了有“个人权利”思想之外,还需要有“合群”的思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也和当时社会人人参政,、议政有异曲同工之妙,倘感人人为国家,那又何愁国家不兴盛,不发达呢?正是从“个人权利”思想与“合群”思想出发,梁启超提出了他的国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国民观念。
他所说的国民,就是指既有“个人权利”思想,又有“合群”思想的个体。
他将一个个独立的“国民”视为国家构成的主题与单元分子,他的这种国家观构成了他观察国家强盛与否,以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观念,因此,20实际初,如何造就新国民成为了梁启超国家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梁启超的国民思想中,自由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置。
何谓自由?他说:“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也……我国民如欲永享完全文明真自由之福也,不可不先知自由为何物。
”他将自由分为四种:政治上的自由,宗教上的自由,民族上的自由,生计上的自由。
在这几种自由中,政治自由是其中最重要的。
政治自由不仅是国家要奉行的政治原则,而且是全体国民要养成的基本政治素养。
在梁启超看来,近代以来的中国解决参政问题与民族建国问题最重要。
所以,所谓培养国民的自由精神,也就是培养国民参政意识与民族精神。
在培养国民的参政意识上,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自由之界,他说:“故真自由者必能服从。
服从者何?服法律也。
法律者,我所制定之,以保护我自由,而亦以箝束我自由者也。
”这样的观念是十分明智的观念,相当现代化。
这也不得不说时梁启超的一种通达,也是他思想的进步之处。
与政治自由紧密相连的是“自治”。
梁启超认为:自治主要是一种价值精神,它是实行民主政治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前提条件。
我很欣赏他的这句话:“天下事乱故不可久也,己不能治,则必有他力焉起而代之者。
不自治则治于人,势所不可逃也。
”落后就要挨打,不自强必受制于人,如果我们没有自治的意识,那么就很难摆脱被人治理的厄运。
真正自由独立的国家,必然奠基于国民自治能力与自治精神之上。
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第一次从理论上上区分了政府与国家,并且提出了“国民”这样一个概念,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思想的先驱,他开启了国民们的混沌于蒙昧。
三、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近代史学思想,由于中国与世界的联合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封建俗理,而是把中国纳入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史学的注意力转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视野上,走向了经世致用的方向。
历史在前进,时代总会赋予它新的内容。
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无论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从当时的现实需要出而追索历史文化的精神所在,从而突破了汉学家寻章摘句的史学。
梁启超的近代史学思想在近代思想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他晚年致力于史学,论著甚多。
孔夫子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以此为纲常。
封建历史学就是通过一套“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的道德说教来达到以古鉴今的封建伦理说教,作为资产阶级历史学的代言人,梁启超把历史学从善恶伦理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而赋之以追求客观规律的目的,还是史学思想史中一个大的转变。
1901年,梁启超写了《中国史叙论》一文,其体例已背离了封建原则,次年又写了《新史学》一文,正面提出新史学思想,文中指责封建旧史学只知有朝廷有个人,不知有国家有群体,并说:“兹学之发达二千年于兹矣,然而陈陈相因一丘之貉,未闻有能为史学界开辟一新天地。
”而表示了他自己要否定就史学,建立新史学的愿望。
他给史学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说:“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
”明确提出了客观规律的概念,打破了旧史学的界限。
1902年,他又写了《论正统》一文,尖锐批判了封建史学的正统论,指出封建史学所谓的“正统”的标准,又论证了这些标准的矛盾,他翻封建史学陈陈相因的旧案乃人为自古以来就无所谓正统,这篇历史理论性的文章,是对腐朽的封建史学观念一次大涤荡,有着解放史学思想的意义,虽然其史学思想中也表现出过分夸大精神作用的唯心史观和个人英雄史观,他的成就和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
四、梁启超的趣味人生观梁启超先生多趣味主义人生观是他一生乐观精进的动力。
他对趣味主义人生观的阐述有三个方面,一即境由心造,心超乎成败,心超乎得失,看的得开了,才能放得开,1901年,梁启超流亡日本,此时他写下《自励》二首,全无去国万里,飘零天涯的苦态,而荡怀“落论求为百世师”,“十年后当自我”的极度自信,这恐怕与他的趣味人生观不无关系。
其二,趣味生活化,即自由劳动,每个人都该劳动,劳动既是对身体的一种放松,也是生命的一种回归,人能在劳动中体会无穷的的乐趣。
三即功利而超功利,就是说使创造着功利的、事务性的日常,使奔波忙碌,有进不已的现实人生,在超功利的自由愉悦的心境中展开。
我想正是梁先生的趣味人生观,使得他的一生丰富多彩,不怨天尤人,也是他的生活过得怡然自乐。
梁启超虽是治世心切,然而他一入美国落机之温泉,却觉风景幽绝,杂念顿消。
而写出“泻潭飞瀑何太急,栖壑片云长自闲,安得风尘弃我去,年年携酒看青山。
”的诗句。
大自然能涤净人的胸怀,予人悦乐。
梁启超先生提到了三种从自然中享受到趣味和愉悦的情况:其一:“步旷野,吸新空气,观杂花芳草,欣欣有生意,当此时,心魂最乐。
”;其二:“体认造化的神妙,自然的丰富,自有无穷之趣。
”;其三:“乘海船,御天风,听海涛,翛翛有出空之想。
当此时,心魂最乐。
”古人云:“听瀑布,可涤蒙气;听松林,可豁胸襟;听檐雨,可止劳虑;听鸟禽,可息机营。
”自然、天籁向人所发出至真至纯至朴的信息,唤起人蕲向自由和纯朴的本性,净化为尘俗所染的情怀。
若我们做到像古人,像梁任公一样,那么心中自然会有另一番天地。
结语: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领导维新变法的人之一,而且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启蒙宣传家,他的足迹在中国,在日本,在檀香山,他为变法宣传,为革命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