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
国医大师治疗皮肤病粉刺验案良方
粉刺粉刺又称“痤疮”、“面皰”或“青春痘”,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所引发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以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
多发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班秀文验案程某,女,31岁,已婚。
1991年11月22日诊。
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粉刺增多,尤以经行前期为甚,曾内服牛黄解毒丸、炎肿化毒片,外用按摩、倒膜等治疗无效,且日渐出现色斑沉着。
诊时面部粉刺此起彼伏,大者如豆,小者如粟,红褐相间,瘙痒,部分尚有黑色脓。
大便干红,带少色黄,能寐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证属阴虚血热,面部孙络闭阻。
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消疮。
方药如下:生地黄15g,丹参15g,凌霄花10g,当归身10g,赤芍药10g,白蒺藜10g,白茅根10g,红花3g,大枣6枚。
7剂。
日1剂,水煎服。
服药7剂后痤疮平伏,不再新发,唯遗色素沉着。
守方间用归芍地黄汤加白菊花、合欢花、夏枯草等滋养肝肾,祛斑荣颜。
继服10余剂后色斑消除,面部光洁红润,诸证俱瘥,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粉刺以青春期男女多见,多因心、肺、胃蕴热,上熏于颜面,血热郁滞而成。
本案为中年之妇,其病则与阴虚血热有关。
盖心主血,其华在面,肝藏血而内寄相火。
心肝二脏木火相生。
中年之妇操劳谋虑,房室产乳易耗血伤阴,肝阴亏损则相火内动,波及心火,君相火旺,怫郁于血分孙络之间,粉刺乃成。
班老治此,注重清内攘外、扶正祛邪,避免苦寒化燥伤阴,常用四物汤去川芎之辛燥,加丹参、凌霄花、红花治之。
其中生地黄、丹参、当归、赤芍药入心肝血分,滋阴补血、凉血化瘀;凌霄花善清冲任伏火,与红花合用,辛散温通、调燮冲任。
待粉刺平伏,以色黑或褐斑为主者,则注重“滋水清火”,以润除斑。
方中合欢花甘平,长于养血宁心,解郁安神,“令人欢乐无忧”;白菊花香气清雅,可升可降,久服利血气,养阴荣颜,“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本草纲目》)。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 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 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自创方剂28 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之一。
李氏最突出之处是擅长以重剂附子、乌头类峻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已有百余人。
毋庸讳言,目前急救一般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他任职灵石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由此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
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
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
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
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
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
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
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
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
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
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
见皮治皮,永无愈期。
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
中医辨证治疗肺风粉刺180例
中医辨证治疗肺风粉刺180例罗欣雨(哈尔滨市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粉刺是颜面、胸背等处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而得名,多发于青春期。
《诸病源候论》说:“面疙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疙,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
”近几年笔者以中药野菊花皮爽康治疗180例肺风粉刺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80 例中,男 100例,女80例;年龄最小者 14岁,最大者35岁,其中14岁一20岁80例,21一30岁90例,31-35岁10例;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1年;皮损发于颜面者150例,发于胸背者30例。
2 辨证治疗2.1 肺经风热共120例,表现为颜面潮红,粉刺掀热疼痛,或有脓疙,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以疏风宣肺清热为主,方用野菊花皮爽康。
每天涂抹患处4-6次,一周左右见效,坚持用药一个月恢复正常。
2.2 肠胃湿热共50例,皮疹红肿疼痛,伴有便秘尿赤,纳呆腹胀,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化湿通腑,方用金苦参白花蛇爽肤洗液,每天清洁皮肤后涂抹患处4-6次,一个月后逐渐消退。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丘疹脓疤结节全部消退,无新皮损出现,留有少许的色素沉着斑为痊愈。
丘疹脓疤囊性结节大部分消退或基本消退为有效。
治疗后皮损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肺经风热型120例,痊愈110例,有效10例;肠胃湿热型50例,痊愈41例,有效9例。
脾失健运型10例,痊愈6例,有效2例。
治愈时间为10一20d者125例,21一30d者45例,31一40d者10例。
4 病案举例李某,男,22岁,学生,2001年 4月 1日初诊。
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色丘疹,部分有黑痊粉刺,在某医院诊断为座疮,服用四环素等西药未见明显效果,皮损逐渐增多,继而向胸、背蔓延。
查颜面部、胸背部有弥漫性红色毛囊性.丘疹,部分黑头粉刺连接成片,可挤出乳白色粉质物,皮损以面部较多,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诊断为肺风粉刺,系肺经血热,风热内蕴,熏蒸蕴阻面部肌肤所致,治宜清热疏风宣肺,方用野菊花皮爽康,每天涂抹患处4-6次,用药药一个月后,大部分皮损消退,无新皮损出现。
名医皮肤病验方治验
一 剂 以巩 固疗 效 , 不 慎将 药 煎 糊 而未 能得 服 , 然 随 访 至今 已 8 年未 见复发 。 ( 收稿日 2l—l2) 期: OO一8 O
匡袈朕病验方 李 验
应城 市 中医 医院 ( 北 , 3 4 0 彭应 涛 湖 4 20 ) 指 导 彭慕 斌
QQ 生箜垒 塑
风止 痉之 品 , 疏方如下 : 下垂 效不 显 。后改 服刘 先生 方一 剂 即愈 , 欲再 取 本
柴胡 1g 白芍 1g枳壳 1g大 黄 6 , 2, 5, 5, g僵蚕 1g 5, 姜黄 lg蝉 蜕 lg 蚕砂 1g 钩藤 1g草 决 明 2g O, O, 2, 5, 0, 栀 子 1g 豆豉 1g甘 草 6。 回屏 山后 患 者 要求 先 2, 2, g
银 屑 病 、 疮 等 血 热 内 盛 、 液 亏损 之证 , 获 良 痤 阴 每
效。 赵 炳南全 虫方
诊。 已 诊为银屑病4 , 年 全身皮肤呈地 图状斑块, 上
覆 银 白鳞屑 , 以腰 背部 明显 。 患处 皮 色潮 红 , 尤 干
燥 脱屑 , 奇痒 , 问难 以入 睡 。曾在 专科 医院就诊 , 夜
疗 。又服 上 方 3 0荆 , 情 无反 复 , 病 遂停 药观 察 。 随
1g 炒槐 花 1g 威灵仙 6 , 2, 2, g 苦参 9 , g 白鲜皮 1g 黄 2,
柏 1g 2 。水 煎取 汁 内服 , 2日1 。 另外 , 晚 再 每 剂 每 以药渣 煮水 , 水 温不 烫后 泡手 1 分钟 。嘱饮 食 清 待 5 淡, 勿食 辛辣 , 日常 生活 中尽 量避免接 触肥皂 、 洁 清
久、 风毒 凝 聚之证 。 治 以祛 风 止痒 、 除湿 解毒 , 用 方
奚肇庆教授从肺论治验案3则
减, 成: 组 枸杞 子 1 , 地 黄 1 , 0g熟 2g 山茱 萸 肉 1 , 苓 、 苓 各 Og 猪 茯 1 , 兰 l , 泻 1 , 白皮 l , 牛膝 l , 仲 1 , 2g 泽 0g 泽 Og 桑 Og 怀 0g 杜 0g
茺 蔚 子 1 , 龙 1 , 叶 1 , 明 子 1 , 草 4g 炙 远 志 Og 地 0g 荷 0g 决 0g 甘 ,
路, 通过 补 血 、 血 活 血 , 热 凉 血促 使 气 血 流 通 , 种 致 病 因子 养 清 各
地 龙 1 , 叶 1 , 明子 1 , 仲 l , 草 3g 水 煎 服 , 0g 荷 0g 决 0g 杜 Og 甘 。
芦 根 1 , 梗 6 , 皮 6 , 草 4g 5 桔 g 橘 g 甘 g 。水 煎 服 , 日 2次 。二 诊 每 (00年 l 月 9日) 患者 称 佳 , 痒 耳 痒 已 消 , 嗽 不 著 , 颜 21 1 : 咽 咳 昨 面 、 部 、 胸 皮 疹 瘙 痒 , 为 油 菜 花 过 敏 所 致 , 便 尚调 , 质 颈 前 疑 纳 舌 红 , 前 薄 白根 黄 , 细 滑 。原 制 加 强 祛 风止 痒 之 品 。原 方 去 橘 苔 脉 皮 、 牛蒡 子 , 桑 白皮 1 , 炒 加 0g 白鲜 皮 l , 翘 1 , 0 连 g 2 当归 1 。 g 0g 水 煎 服 , 日 2次 。 三诊 (0 0年 1 月 2 日) 者 称 佳 , 面 、 每 21 1 0 患 颜
肺 气 失 于 肃 降 , 调 失 职 , 焦 失 司 , 致 津 液 不 能 宣 发 外 通 三 以 达 , 遏 水 阻 , 水 相 搏 , 滥 肌 肤 , 为 “ 水 ” 肺 气 以降 为 顺 。 风 风 泛 发 风 。 肺 对 全 身 之 气 血 津 液 及 三 焦 气化 活动 有 治 理 调 节作 用 。急 性 肾
朱祝生教授应用“治肺疗皮”之法辨治皮肤病经验举隅
名 经 志 医 }; ) 6 7 ,9 4+ 1 :9 . 19验 1 , 7(
[ ] 谢 世平 . 匮方应用及 研究 [ . 8 金 M] 郑州 : 河南科学 技术 出版
社 .9 4:2 . 19 27
[ ] 王锐 , 2 倪京满 , 马蓉 .中药半夏 挥发油成 分 的研究 [ ] 中国 J.
药 学 杂 志 ,9 5 3 8 :5 . 19 ,0( ) 47
[ ] 陈明 . 匮名医验案精选 [ . 9 金 M] 北京 : 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 ,
2 0 1: 03~3 4 0 0, 3 0 .
[ ] 刘守义 , 3 尤春来 , 王义明 . 半夏抗溃疡 的实 验研究 [ ] J .中药
例 1 女 ,4岁 , 1 患者 7天前 因汗 出着 风 , 遂颜 面及 四
[ ] 栗力 杰 .甘 草 的药理 研究 及 应用 [ ] 湖南 中 医药 导报 , 5 J.
1 9 ,2( ) 5 . 9 6 1 6 :2
朱 祝 生教 授 应用 “ 治肺 疗 皮 " 法 之 辨 治 皮 肤 病 经验 举 隅
赵大奎 指导教师 : 朱祝 生
( 阳中医学院, 贵 贵州贵 阳
想 不 到 的疗 效 。
肺消疹止痒 的效果 。本例 患 者 因汗出着 风 , 邪客 经 络 , 入 肺化热 , 肺主皮 毛 , 而发荨 麻 疹。朱 老认准 本病 为 风邪 入 肺, 故用宣肺消 疹汤 加 味宣肺 散 邪 , 风止 痒 。方 中生 石 祛
膏清肺热 , 连翘 疏风 清热 , 炙麻 黄发肺 邪 , 丹皮 清 热凉 血 ,
50 0 ) 5 0 2
内容提 要: 治肺疗 皮” 以“ 为基本 法则 , 观察 宣肺 消疹汤 、 杏仁 白藓皮饮 、 百部 止瘁 治疗荨麻 疹、 湿疹 、 屑病 等皮肤病 银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治疗皮肤病诊疗中的临床运用
同样也可致病 , 以“ 所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中医理论在临床 的
运 用 中非 常广 泛 和 实 用
面部 中央的持续 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 张 , 伴丘疹 、 脓疱 、 鼻
赘 为临 床 特 征 。肺 开 窍 于 鼻 , 阳 明 胃经 起 于 鼻 旁 , 胃热 足 肺 盛 上 蒸 , 红 斑 多 发 于 鼻 尖 或 两翼 , 之褪 色 ; 食不 节 , 故 压 饮 嗜 酒炙博 , 皆能 助 火 化 热 , 盛 津 伤 则 口干 、 热 口渴 ; 与 大 肠 相 肺
肃 降 , 合皮 毛 , 窍 于鼻 。肺 的宣 发 功 能 使水 谷 精 微 输 布 外 开
于皮毛, 滋养周身 的皮肤 、 毛发 、 肉; 肌 若肺气虚 , 或外邪入
侵, 由皮 毛 而犯 肺 , 发不 利 , 水 谷精 微 不 能 输 布 、 宣 使 营养 肌
肤, 则皮毛憔悴 、 枯槁。 肺经起于胸中 , 上行过胸 , 开窍于鼻 ;
大肠” 与大肠相表里这 是中医学 中一个重要的指导理论 , 市 本文作 者浅述 了这个理论在皮肤科 当中的临床运用 。中医理论有
很 多 可 以直 接 运 用 于 临 床 实践 , 只是 其 中的 一 个 , 而 其 中 关 于 阴 阳 五行 的规 律 则 可 以广 泛 运 用 到各 个 医学 学 科 之 中。 这 然
21 00年 9月上 第 2卷 第 1 7期
S p e e 01 Vo . e t mb r 2 0 1 2 No 1 .7
中 国 中 医药 咨 讯
J u n l f i aTr d t n I i e e Me i i f r to o r a n a i o a n s d cneI o ma in o Ch i Ch n
皮肤病从宣肺法论治一得
皮肤病从宣肺法论治一得
李古松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0(41)11
【摘要】宣肺,是指宣通肺气以达化湿之用的方法。
笔者将本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点滴经验,简介如下。
1 宣肺输精治银屑病程某,男,42岁。
禀素脾虚,罹患银屑病已半年余。
主诉:初秋外出,风雨交加,回归未数日,发现四肢散在性皮疹,色红、奇痒,搔之脱屑,随之有出血小点。
迭经治疗,未见改善。
近半月来,因食海鲜辛辣而加重,时有畏风恶寒感。
查视皮疹呈钱币状,边境清楚,大小分布亦不规则。
伴纳减、便清,舌质淡红、苔薄白根腻,脉儒数。
辨为风邪伤卫,致肺气失宣;淋雨湿渍。
【总页数】1页(P658-658)
【关键词】皮肤病;从肺论治;中医药治疗
【作者】李古松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10.5
【相关文献】
1.健脾宣肺法论治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果 [J], 卢海燕
2.朱云龙宣肺益肾化瘀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J], 何慧玲;孙昱
3.健脾宣肺法论治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果 [J], 卢海燕
4.宣肺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J], 张保信;杜锡贤
5.和解法论治皮肤病一得 [J], 张玉国;杨建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庆祥从肝脾论治炎症性皮肤病验案
2023年12月第42卷第12期山东中医杂志炎症性皮肤病是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的疾病,常表现为皮肤痛痒,出现风团、鳞屑、水疱、斑丘疹等。
人体各脏腑通过气血周流,经脉连缀,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故炎症性皮肤病虽发于肌腠,皆因内里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基于“肺主皮毛”理论,临床医家多从肺论治,然而,单纯从肺论治太单一,不足以根治炎症性皮肤病。
张庆祥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对炎症性皮肤病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张庆祥教授认为肝脾失调是炎症性皮肤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而肝脾两脏亦是调畅气机的核心脏腑,故常从肝脾两脏论治炎症性皮肤病。
张庆祥从肝脾论治炎症性皮肤病验案李晨,陆柯,褚翘指导:张庆祥(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摘要]炎症性皮肤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张庆祥教授认为炎症性皮肤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失调、气机失常,临床治疗强调调和肝脾,调畅气机,标本兼治。
方用柴平汤加减,具有疏肝健脾、调畅气机、清热祛湿之功,肝脾两脏功能健运,气机得以调畅,脏腑调和,从而皮肤病得愈。
[关键词]炎症性皮肤病;肝脾论治;张庆祥;柴平汤;调畅气机[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 (2023)12-1342-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3.12.018Experience by ZHANG Qingxiang in Treating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from Liver and SpleenLI Chen ,LU Ke ,CHU QiaoMentor :ZHANG Qingxia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is a common disease with frequent occurrence in clinic.ProfessorZHANG Qingxiang holds that the core disease mechanism of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is disorder of liver and spleen ,and disorder of qi movement.In clinical treatment ,harmonizing liver and spleen ,regulating qi movement ,and treating both branch and root causes.Chaiping Decoction (柴平汤)is often applied with modification.It has the functions of dredging liver and invigorating spleen ,regulating qi movement ,clearing heat and removing dampness ,and therefore it could invigorate the transporting function of liver and spleen ,regulate qi movement ,and harmonize zang -fu organs ,so as to cure skin diseases.Keywords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treatment from liver and spleen ;ZHANG Qingxiang ;Chaiping Decoc 鄄tion ;regulating qi movement[收稿日期]2023-03-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7741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004233);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编号:SDYKC18037)[作者简介]李晨(1998—),女,山东费县人,2021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象理论与临床研究;《内经》理论及中医思维方法研究。
从肺论治皮肤病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27期 临床医学·医药论坛 -139-从肺论治皮肤病The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 from the lung叶晟桢1陈明岭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27-0139-证型:GB【摘要】皮肤病,虽外发于人体表面,却与体内的诸多脏腑有着密切联系,《素问·痿论》云“肺主身之皮毛”,高度概括了肺与皮毛的关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有诸内必形于外的思想。
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加之临床经验,探讨从肺治疗皮肤病,为读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关键词】肺;皮肤病;中医【Abstract】Skin disease occurs on the surface of the human body,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viscera in the body. “The lung dominates the shin and fur of the whole body” highly general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skin and fur. It embodies the whole idea of TCM and the thought that there must be inside and outsid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of dermatosis from the lung, and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new way of treatment.【Keywords】Lung; Skin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27.0601肺与皮肤的关系1.1肺合皮毛《素问·痿论》载“肺主身之皮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肺生皮毛”,《素问·五脏生成篇》亦云“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体现了肺与皮毛的密切关系。
从“肺主皮毛”论清燥救肺汤治疗皮肤病
脉 ,脉气流经 ,经气 归于肺 ,肺朝百脉 ,输精 于皮 毛 ,毛脉 气养 阴 ,主治 温燥 伤肺重证 ,可见气 阴两伤者 。方 中重用
合精 ,行气 于府 。”《灵 枢 ·决气》云 :“上焦 开发 ,宣 五谷 霜桑 叶为君 ,取其 质轻寒润入肺 ,以清泄宣发肺 中燥热 。
味 ,熏肤 ,充身 ,泽 毛 ,若雾露之 溉 。”形 象地描述 了肺脏 石膏 辛甘大寒 ,善 于清气分 之热兼 生津 止渴 ,煅 用使其
季 某 ,男 ,42岁 。2016年 10月 22日初诊 :全身 皮肤 反复起 红斑 、鳞屑伴瘙 痒 7年余 ,加重 20天 。患者 7年前 无 明显诱 因下双下 肢皮肤开始 出现红斑 ,上覆少量 白色 鳞 屑 ,伴 有轻度 瘙痒感 。但未 予重视 ,之 后逐渐蔓延 至全 身 。曾至本地多 家医院就诊 ,诊 断为银屑病 ,予 以西药 口 服 及外 治 ,病 情 时有 好 转 ,但 常反 复 ,每 于秋 冬 季节 加 重 ,未 曾 口服过 中药 。近 20天 以来 ,病 情加重 ,来我科 就 诊 。刻下 :全 身散在 多发 斑块状 红斑 ,上 覆厚 白色鳞 屑 , 以腰背 部 和双 下肢 为甚 ,刮去 皮 损 表 面鳞 屑 可见 筛 状 出血点 。躯 干 、四肢 皮肤 干燥 粗糙 ,自觉 患处灼 热瘙 痒 。 伴 有 困倦 乏 力 、干 咳无 痰 、心 烦 口渴 、大 便 秘 结 。舌 质 红 、少 苔 ,脉细数 。西 医诊断 :寻 常型银 屑病 。中 医诊 断 : 白疙 。辨 证 属 温燥 伤肺 、气 阴两伤 证 。治 宜 清燥 润肺 止 痒 ,益 气 养 阴 生 津 。方 用 清 燥 救肺 汤 加 味 :生 石 膏 (先 煎 )、白 鲜 皮 、白蒺 藜 各 30g,人 参 、桑 叶 、枇 杷 叶 (包 煎 )、制 首乌 各 15g,阿胶 (烊 化 )、火 麻 仁 、苦杏 仁 、麦冬 各 10g,蝉 衣 6g,炙甘 草 5g。7剂 。二诊 :服上 方后 ,皮损 颜 色 呈淡 红 色 ,瘙 痒感 有 所 缓解 ,仍觉 口干 口渴 ,上方 加知 母 、天冬 各 10g。7剂 。三诊 :红斑 大部 分 开始 消退 , 皮损 明显 变薄 ,鳞屑 减少 ,偶 有 轻度瘙 痒 ,口中有 津液 , 纳食 可 ,夜 寐安 ,二便 调 。上方 继服 14剂 。临 床随访 3个 月 ,未 见 明 显 复 发 。
调肺理脾法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中医辨治
调肺理脾法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中医辨治皮肤疾患是脏腑阴阳与气血盛衰表现于外的证候,“有诸内,必形诸外”,治疗上必须重视对脏腑功能的辨证调护。
传统医学治疗损容性皮肤病,尤其是对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中收效显著。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审症求因、审因论治的基本原则,从肺脾论治,结合病案,探讨肺、脾二脏的生理特点及其与损容性皮肤病的联系和脏腑辨治。
标签:肺脾;颜面;皮肤病;脏腑辨证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及美容护肤品或药物的不当应用,颜面部皮肤疾病已经成为困扰人们尤其是女性患者的一大要素。
吾师从医30余载,尤擅治疗皮肤病,笔者在随师临诊过程中发现中医秉承治病求本之理念,从肺脾论治损容性皮肤疾患,常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其中医辨证施治体会总结如下。
1肺脾二脏与颜面皮肤疾病相关性《内经》有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宣卫气于脉外以御邪。
肺为华盖,居上焦,是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风邪所袭。
《素问·太阴阳明论》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卫固护功能正常则腠理密,拒邪气于外;肺气失宣则汗孔舒张,卫外不固,风热之邪首客肌表而致营卫失和。
此外肺主水液,为水上之源,亦可通调水道。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故肺气宣,水道通调则水液利,皮毛得以濡润、滋养;肺失宣肃,水道不调则腠理闭塞,水液失于输布不能外达皮毛而干燥、无汗,或饮邪内停而致皮肤水肿等。
综上可知肺脏的生理特点与颜面皮肤疾患的化生与发展联系紧密。
肺为主气之枢,司呼吸而摄清气,脾为生气之源,运谷气而生精微。
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位居中焦,化饮食水谷为精微之气。
脾宜升則健,水谷化生的精微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布散周身,肺脾升降出入,相辅相成。
从肺论治中医美容的运用和意义探讨
从肺论治中医美容的运用和意义探讨中医美容是一种借助中医理论和方法来改善和保养外貌的美容方式。
在中医美容中,肺脏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脏腑,对美容和皮肤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在中医美容中的运用和意义,并分析其有效性和局限性。
首先,中医将肺视为五脏之首,并与皮肤密切相关。
肺主肌肤,其功能主要是运输清气,滋养皮肤。
按照中医理论,肺与皮肤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肺主宣发,与皮毛有关。
如果肺气运行不畅,容易导致气血不足,影响皮肤的滋养和光泽。
其次,肺经经络分布于胸腹,胸腹部的肌肉和皮肤的紧致度和弹性与肺气充裕与否有关。
再次,肺开窍于鼻,鼻子与皮肤也有一定的关联。
如果肺气不畅,常会导致鼻塞、鼻炎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皮肤的状态。
根据五行学说,肺属金,而金有循环、润滑、凝而聚之特性。
肺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能力,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
如果肺气不足,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缺水等问题;而如果肺气亢盛,则可能导致皮肤过于湿润,易出现痰湿、油腻等问题。
基于以上理论,中医美容中的肺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调节肺气的运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新陈代谢。
其次,通过调整肺气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
此外,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肺气的状态,中医美容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中药内服等方法来调节肺脏的功能,改善皮肤的质量。
然而,中医美容中肺的运用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对于那些肺气亢盛、湿热痰浊等问题较多的人来说,可能需要针对性地调理肺气,以避免加重相关问题。
此外,中医美容的效果往往需要长期坚持和综合调理,对于那些寄望于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人来说,可能并不适合。
综上所述,肺在中医美容中的运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通过调理肺气,改善气血循环,保持皮肤的滋养和光泽。
然而,中医美容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有限,需要结合个人的体质和肺气的状态来进行综合调理。
此外,中医美容的效果需要长期坚持,不能立竿见影。
因此,在选择中医美容时,建议结合个人的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取得最佳效果。
从肺经风热辨治面游风经验举隅
从肺经风热辨治面游风经验举隅张鹏飞;丛琳;贾九丽;王晓晴;王丽芬【摘要】王丽芬副教授认为肺经风热为面游风的常见证型,治疗宜“疏风清热,宣肺达邪”,以桑菊饮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Professor Wang Lifen believes that wind -heat in lung meridian is a common syndrome,the treatment should be dis-persing wind,clearing away heat from lung,Sangju decoction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6(025)011【总页数】2页(P47-47,49)【关键词】面游风;脂溢性皮炎;桑菊饮;肺经风热【作者】张鹏飞;丛琳;贾九丽;王晓晴;王丽芬【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 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面游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脂溢性皮炎,临床多以风热血燥证和肠胃湿热证辨治[1]。
王丽芬老师临床从肺经风热辨治该病,运用辛凉轻剂“桑菊饮”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言:“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一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为常见;二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热邪致病亦多发于人体上部,尤以头面部多见,而且表现出“阳胜则热”的征象。
王丽芬老师认为面游风好发于人体的头面部,故与风邪外袭关系密切,在面游风的致病因素中除风邪这一致病先导外,常常热邪与之相合,因此才会在头面部出现红斑等热邪侵袭的征象。
从肺论治中医美容的运用和意义探讨
从肺论治中医美容的运用和意义探讨中医美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形神美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而绝大部分损容性疾病都是皮肤病,而各种美容保健的目的又大多是针对皮肤外在美观的,故中医美容以皮肤美容为主。
本文试从肺与皮肤的关系,阐述从肺论治在中医美容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
1中医美容从肺论治的理论基础“肺合皮毛”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美容在古医籍中已有记载,秦汉三国时期的生活美容技艺中,用于美容香身的药物如白芷、石菖蒲等均归肺经,宋金元时期,“肺合皮毛”理论与中医美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把“肺与大肠相表里”也纳入“肺合皮毛”理论的范畴。
随着医学的发展其理论也进一步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肺主皮毛:《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指出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毛发等组织,是一身之表,也是中医美容的重要作用对象,有分泌汗液、润泽皮肤和抵御外邪等作用。
《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皮毛的这些功能的发挥要靠肺不断输送精微物质以营养之,亦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成为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
由于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布散津液,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
1.2肺主呼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气通于肺”,肺主呼吸之气,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之气不断得到交换,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主呼吸,对皮肤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皮肤之汗孔有散气以调呼吸的作用,故又称为“气门”。
而肺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阖,并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
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
失宣降、 湿热浸淫之 面部湿疹 , 用宣肺清热利 湿汤治疗 。从 肺 论治面部皮肤病, 疗效满意 。现举 4则医案 , 供参考。
1 痤 疮 案
宋某 , , 1 , 2 0 男 2 岁 于 0 9年 9月 3日初诊 。主诉 及 现病
口干 , 便秘 ; 舌质 红 , 苔黄 , 滑数 。西 医诊 断 : 脉 酒渣 鼻。中 医
月2 4日)上方 又用 1 , 疱及 丘疹消 失 , 肿 明显 回缩 , : 4剂 脓 囊
形螨感 染等有关 。中医病 因病机 为肺 胃积热 上蒸 , 复感 风邪 , 血瘀凝结 而成 , 或嗜酒之人 , 酒气熏 蒸 , 复感 风邪 , 阻肌肤所 交
致 。治 宜清肺 胃之蕴热 , 化痰 散结消疹 。方 中桑 白皮 、 杷 叶 枇
化痰散结 , 解毒消肿 ; 陈皮燥湿化痰 ; 丹参活血化瘀 ; 花粉清 天
雄激 素 、 脂分泌增 多 , 皮 毛囊 口上皮 角化亢 进 , 疮丙酸杆 菌 痤 感染及遗传等 因素有关 。中医病 因病机 多为素 体 阳热 偏盛 , 肺经蕴热 , 外感 风邪 , 熏蒸 面部 ; 过食辛辣及 肥甘厚味 , 助湿 化 热, 湿热互结 , 上蒸于 面 ; 胃积 热 , 湿生 痰 , 肺 化 痰湿凝 结 。本
经风热 、 痰湿蕴结之面部皮炎 , 用清肺化痰消疹汤治疗 ; 证属肺
2 酒 渣鼻案
陈某 , ,6岁 , 2 0 年 1 月 1 男 2 于 09 O 9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 史: 2年前鼻部 潮红 , 未重 视 , 久之 , 部起 丘疹 , 细血 管 扩 鼻 毛
张, 曾用防风通圣丸及外涂药膏缓解 , 近期加重 , 中医诊 治 。 求 现症 : 鼻部及面颊皮 肤潮 红 , 在丘疹 、 疱 , 散 脓 毛细 血管 扩张 ,
从肺论治皮肤病
从肺论治皮肤病导读:皮肤病多种多样,治疗颇为棘手,跟着傅魁选先生学习从“肺”论治试试,或许有不一样的体会哦!作为人体中最大器官的皮肤,其病种之多,病机之复杂,一向为中医外科所注重。
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通过许多临床资料证实,从肺辨治皮肤病,其临床效果是显著的。
皮肤与肺的联系肺主宣发,外合皮毛,通过肺的宣发,气、血、津、精输布全身,以温润肌腠皮肤。
《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肺的主要功能就是主一身之气,肺通过宣调气机从而外合皮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肺主皮毛”之说。
肺主呼吸,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以调节呼吸的作用。
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称汗孔为“气门”,后世医家唐容川也指出皮毛有“宣肺气”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分泌、排泄、渗透和吸收、感觉和反应、代谢和皮色变化等主要功能。
这些功能无一不与肺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肺气宣调,皮肤得不到充养,保护功能就下降;在调节体温过程中,过多的热主要由呼吸器官(由肺所主)散出,同时也由体表(也由肺所主)发散;另外,当肺气虚弱时,皮肤就感到发冷,不耐寒凉;在分泌和排泄过程中,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直接受到肺的“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及肺肾气化作用的影响,皮肤可以吸收少量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这与肺主呼吸是紧密相关的;皮肤毛囊的开阖受着肺气宣调的控制,是整个机体中的一部分,它直接参与了机体的新陈代谢的全过程,以维持机体内外相对的阴阳平衡;精、神、气、血、津液是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皮肤中的精气充盈,则感觉才能灵敏,气血旺盛,皮色才能正常。
同时,上述皮肤的各项功能,都必须依靠生命物质的不断供给,而肺正是机体内脏向皮肤输送这些物质的主要枢纽。
《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灵枢·本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皮肤病论治
皮肤病论治皮肤病医案之一1.痤疮外搽方:白芷十五克白敛二十克白矾十五克仙鹤草十五克甘草十克75%酒精四百毫升泡两天后外用。
2.婴儿湿疹,母婴同服,处方:黄连十克黄柏十克大黄十克金银花二十克菊花十五克蒲公英三十克砂仁十克板蓝根三十克甘草六克徐长卿三十克龙衣十克地丁三十克。
尿素软膏红霉素软膏外用一号各一支外用。
另用五倍子十五克苦参二十克土茯苓三十克徐长卿地肤子各二十克水煎外洗局部。
3.寻常型天疱疮,使用雷公藤以及强的松。
处方:当归二十克金银花三十克白花蛇舌草甘草六克薏仁三十克赤小豆三十克山药三十克滑石三十克野菊花十克黄柏十克土茯苓三十克草河车二十克茯苓二十克茅根三十克萆薢十五克。
另用复方黄柏洗剂(黄柏连翘金银花纱布湿敷)黄芪太子参黄柏徐长卿泽泻可选用。
复方黄柏洗剂一瓶地塞米松一支开塞露一支混合外搽患处。
4.脂溢性皮炎方(痤疮)当归二十克山楂二十克薏仁三十克金银花三十克六月雪二十克川贝十克蒲公英三十克地丁三十克野菊花三十克百部十五克白花蛇舌草三十克甘草十克生地二十克,纳差可加陈皮厚朴。
5.全身皮疹,丘疹瘙痒,舌质红舌苔薄白,处方:白芍三十克徐长卿二十克金银花三十克白花蛇舌草三十克威灵仙二十克白吉利三十克地肤子三十克珍珠母三十克苦参三十克生石膏三十克茅根三十克生地三十克苍耳子十克地丁二十克薏仁二十克甘草十克。
6.全身红斑丘疹,伴有脱皮瘙痒,舌质暗舌苔薄白,处方:当归二十克土茯苓三十克白花蛇舌草三十克凌霄花十五克生石膏三十克虎杖二十克甘草十克黄芪三十克茜草三十克丹参三十克知母十二克金银花三十克水牛角十克。
凌霄花活血化瘀,凉血祛风。
7.银屑病,双下肢,处方:当归二十克茅根三十克金银花炭三十克生地炭三十克薏仁三十克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三十克羚羊角粉二诊生石膏三十克虎杖十五克炒栀子十五克紫草三十克甘草十克。
尿素软膏红霉素软膏各一支外用。
二诊,无不适反应加牛膝丹参。
三诊,有所好转,处方:当归二十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磁石各三十克凌霄花十五克土茯苓三十克紫草三十克茜草二十克丹参三十克虎杖二十克徐长卿三十克鳖甲十二克牡蛎三十克甘草十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验案作者:周宝宽周探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02期关键词:从肺论治;痤疮;酒渣鼻;面部皮炎;面部湿疹中图分类号:R24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2-0032-02肺实者,宜疏邪祛痰利气。
偏于寒者宜温宣,偏于热者宜清肃。
肺虚者,应辨其阴虚、气虚而培补之。
阴虚者,滋阴养肺;气虚者,补益肺气;气阴并虚者,治当兼顾。
本文所述之面部皮肤病证多为肺经风热,肺失宣降,湿热浸淫,痰湿蕴结。
治宜疏风清肺,化湿祛痰。
所用中药以泻肺、清肺、清热解毒、利湿化痰为主,常用桑白皮、枇杷叶、黄芩、金银花、陈皮、桔梗、猫爪草、茯苓等。
证属肺经风热、痰湿蕴结之痤疮,用清肺疏风化痰汤治疗;证属肺胃积热之酒渣鼻,用清肺泻火汤治疗;证属肺经风热、痰湿蕴结之面部皮炎,用清肺化痰消疹汤治疗;证属肺失宣降、湿热浸淫之面部湿疹,用宣肺清热利湿汤治疗。
从肺论治面部皮肤病,疗效满意。
现举4则医案,供参考。
1痤疮案宋某,男,21岁,于2009年9月3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面部起粉刺、囊肿3年。
3年前,面部起白头粉刺,时轻时重,未引起重视,久之,发展为脓疱及囊肿,内服外涂多种中西药物,无明显疗效,来中医门诊求治。
现症:丘疹色红,微痒,散在脓疱及囊肿,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痤疮。
中医诊断:肺风粉刺。
辨证:肺经风热,痰湿蕴结。
治法:清肺疏风,渗湿化痰。
方药:清肺疏风化痰汤。
药用:桑白皮10 g,炙枇杷叶10 g,黄芩10 g,牛蒡子1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猫爪草10 g,陈皮10 g,茯苓10 g,北沙参10 g,炙甘草10 g。
水煎服,早晚各1次。
第三遍煎液局部湿敷。
二诊(2009年9月10日):上方用7剂,已无新生丘疹,脓疱渐消,二便通畅。
守方继服。
外用药同前。
三诊(2009年9月24日):上方又用14剂,脓疱及丘疹消失,囊肿明显回缩,二便通畅。
上方去黄芩、牛蒡子、连翘,加桂枝3 g,又服14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
现代医学认为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多为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外感风邪,熏蒸面部;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于面;肺胃积热,化湿生痰,痰湿凝结。
本案为素体肺经蕴热,复感风邪,加之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熏蒸面部所致。
治宜清肺疏风,渗湿化痰。
方中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之湿热;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陈皮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炙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桑白皮、枇杷叶、黄芩、牛蒡子、北沙参均直接作用于肺,或清,或宣,或养,而其他几味药通过疏散风热、化痰、渗湿,也起间接作用。
2酒渣鼻案陈某,男,26岁,于2009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2年前鼻部潮红,未重视,久之,鼻部起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曾用防风通圣丸及外涂药膏缓解,近期加重,求中医诊治。
现症:鼻部及面颊皮肤潮红,散在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口干,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酒渣鼻。
中医诊断:酒渣鼻。
辨证:肺胃积热。
治法:清肺胃之蕴热。
方药:自拟清肺泻火汤。
药用:桑白皮10 g,炙枇杷叶10 g,黄芩10 g,黄连5 g,猫爪草10 g,陈皮10 g,丹参10 g,天花粉10 g,麦冬10 g,炙甘草10 g。
水煎服,早晚各1次。
第三遍煎液局部湿敷。
二诊(2009年10月26日):上方用7剂,潮红消失,丘疹回缩,二便通调。
守方继服。
三诊(2009年11月9日):上方又用14剂,丘疹、脓疱消失,毛细血管扩张减轻。
上方去黄连,加白术10 g,茯苓10 g,又服14剂,诸症悉除。
按:酒渣鼻是一种发生于鼻、面中部,以红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
现代医学认为与精神因素、颜面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蠕形螨感染等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为肺胃积热上蒸,复感风邪,血瘀凝结而成,或嗜酒之人,酒气熏蒸,复感风邪,交阻肌肤所致。
治宜清肺胃之蕴热,化痰散结消疹。
方中桑白皮、枇杷叶清肺化痰;黄芩清肺胃湿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陈皮燥湿化痰;丹参活血化瘀;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本案既属从肺论治,又应用了八法中的消法、清法、补法等。
祛痰、化瘀、解毒、养阴生津,痰瘀毒并治,消、清、补并用。
3面部脂溢性皮炎案周某,男,31岁,于2009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头面部起淡红色斑片、其上覆有油腻性鳞屑及痂皮、瘙痒2年。
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脂溢性皮炎,局部外涂2%酮康唑及5%硫磺软膏缓解,停药后复发,皮损加重,面积扩大,求中医诊治。
现症:头、面、眉、耳均可见暗红色斑片,覆以鳞屑,头皮痂皮较重,瘙痒,咳嗽痰多,纳呆,便溏;舌红,苔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脂溢性皮炎。
中医诊断:面游风。
辨证:肺经风热,痰湿蕴结。
治法:疏风清肺,祛痰化湿。
方药:自拟清肺化痰消疹汤。
药用:桑白皮15 g,炙枇杷叶10 g,黄芩10 g,川贝母5 g(研末服),前胡10 g,桔梗10 g,砂仁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白鲜皮10 g,刺蒺藜10 g,炙甘草10 g。
水煎服,早晚各1次。
第三遍煎液局部外洗,每日2次。
二诊(2009年9月22日):上方用7剂,鳞屑消退,结痂脱落,瘙痒明显减轻,二便通畅。
守方继服。
三诊(2009年10月13日):上方又用21剂,痒止,疹消,咳止。
上方去黄芩、川贝母,又服7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头、面、眉、耳等处皮脂分泌活跃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暗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上覆以鳞屑或痂皮为特征。
中医病因病机为素体湿热内蕴,感受风邪;或平素血燥之体,复感风热之邪,血虚生风,风热燥邪蕴阻肌肤;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脾失健运,化湿生热,湿热蕴阻肌肤。
本案为素体湿热内蕴,风邪袭肺,肺失宣降,痰湿蕴阻肌肤。
治宜疏风清肺,祛痰化湿,消疹止痒。
方中桑白皮、炙枇杷叶泻肺平喘,清肺止咳,利水消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肺、胃、大肠之湿热;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白鲜皮、刺蒺藜疏风止痒;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本案既要疏风清肺,又要化痰祛湿。
化痰既要消除已生之痰,又要杜绝生痰之源,本案所用化痰之品既直接作用于肺化痰,又通过清热、燥湿、降气而化痰,而祛湿主要通过健脾,且湿祛有助痰消,绝痰湿产生之源。
4面部湿疹案钱某,女,29岁,于2009年10月8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面部起丘疹、渗出、瘙痒1年。
经某医院诊断为湿疹,口服西替利嗪片及外涂炉甘石洗剂,有所缓解,近2周因外感风邪及过食辛辣而加重,现求中医治疗。
现症:面部散在丘疹、脓疱,颊部尤重,已出现糜烂,渗出,瘙痒,咳痰,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
辨证:湿热浸淫,肺失宣降。
治法:清热利湿,宣肺化痰,消疹止痒。
方药:自拟宣肺清热利湿汤。
药用:黄芩10 g,前胡10 g,桔梗10 g,川贝母5 g(研末服),桑叶10 g,石膏20 g(包煎),知母10 g,蝉蜕10 g,防风10 g,荆芥10 g,白鲜皮10 g,苦参10 g,车前子30 g,(包煎),泽泻30 g,苍术10 g,炙甘草10 g。
水煎服,早晚各1次。
第三遍煎液局部冷敷。
二诊(2009年10月15日):上方用7剂,渗出止,痒减轻,热退,二便通调。
上方去石膏、苦参,继续口服及外敷。
三诊(2009年10月29日):上方又用14剂,丘疹大部分消退,瘙痒及咳痰止,二便通调。
守方又服7剂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多为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所致。
本案为饮食失节,过食辛辣厚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感风热之邪,肺失宣降,风湿热侵淫肌肤。
治宜清热利湿,宣肺化痰,消疹止痒。
方中黄芩清肺、胃、大肠湿热;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桔梗宣肺,祛痰,利咽;川贝母清肺化痰,润肺止咳;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润燥;蝉蜕、防风、荆芥祛风解毒,透疹,利咽;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祛风解毒;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祛痰;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苍术燥湿健脾,祛风解毒;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
本案虽湿热较重,但仍以从肺论治为主,黄芩、前胡、桔梗、川贝母、桑叶、知母、石膏等主入肺经,清肺、宣肺、化痰,化痰有助于热退湿去;蝉蜕、防风、荆芥疏风、清热;白鲜皮、苦参、苍术燥湿;车前子、泽泻给湿热以出路。
(收稿日期:201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