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图版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及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报纸文章、网络资料等,用于案例分析。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河流或湖泊,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掌握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和湖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3.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洞庭湖湿地保护等。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河流和湖泊资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中图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河流和湖泊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河流和湖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软件展示中国河流和湖泊的空间分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答案: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解决措施可以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和监管,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practices,加强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3-中图版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划分等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说出黄河的各河段主要忧患问题,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对黄河的学习,认识到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说出黄河的各河段主要水文特征,并探究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举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课外延伸】
思考:如何宣传“保护母亲河行动”,扩大影响范围,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忧患
治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3中图版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教学目标1.通过识记黄河的源流概况等基本特征,了解黄河的贡献和存在的“隐患”,理解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2.通过阅读黄河水系图,理解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河流水系图等说明河流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了解黄河,了解我国的壮丽山河,进一步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并且通过学习对黄河的综合治理和利用,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新设计1.形式新颖,趣味性强。

借助于当前学生关注度较高的《版跑吧,兄弟》节目形式,通过学生“撕名牌”的形式选择小组任务并完成,增强趣味性;2.小组合作,共同协作。

将半节课要掌握的黄河源流概况等基本情况,以解密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3.情感深化,总结提升。

整节课通过了解黄河的概况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通过朗诵的形式加以提升和强化。

3学情分析从知识层面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黄河河流概况、水文特征以及河流给沿岸人民带来的利益、危害和治理开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和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一些水文特征;从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来看,在学习了长江一节内容之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河流的学习方法;从学生兴趣点和心理特点出发,本节课以活动的形式引入,整节课基本以学生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增强趣味性。

4重点难点重点:黄河的河流概况和基本水文特征;难点: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教师活动:邀请7班同学集体参加《奔跑吧,7班》活动;争夺“黄河之星”称号。

学生活动:分组,选出组长。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借用学生喜爱的热门节目的形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黄河的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黄河基本概况第一关:解密黄河教师活动:通过“撕名牌”游戏给每组分配任务,任务卡中分别是数字、词语、诗句等关键词。

请各小组解开本组所分配的任务中的关键词或数字等所描述的信息。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内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长度、所经省区等概况。

2.了解长江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3.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长江的学习,能够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和积极参与长江利与害的课堂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对待河流,使其变害为利,进而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1)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师讲解、读图归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长江之歌》。

歌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里指的是长江的什么?(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说起长江,我们的内心总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它和黄河一样重要。

今天我们就怀揣这份自豪,一起走近长江,感受一下它的气概吧!二、新课学习1.长江概况(1)源头、省区、归宿源头: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流经的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区。

入海口:东海。

拓展延伸: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通天河)的主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

它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

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

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

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公里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

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上源——沱沱河。

(2)长度:全长6300余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

拓展延伸:世界上长度排名前10的河流。

初一地理上册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 中图版

初一地理上册 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 中图版

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B ) A.洞庭湖 B.鄱阳湖 C.洪泽湖
D.太湖
3.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分布的地形区是( C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4.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D )
A.长江
B.黄河
C.额尔齐斯河
D.塔里木河
5.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D )
A.黑龙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4.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A.长江
B.黄河
C.额尔齐斯河
D.塔里木河
5.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额尔齐斯河
1.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流域属于( A ) A.太平洋流域 B.北冰洋流域 C.印度洋流域 D. 大西洋流域
河流 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
雅鲁藏布江
黑龙江
辽河 黄
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湖泊
高效记忆
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等) 外流区:把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 内流河:把不能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内流区:把供给内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内流 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 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 鄱阳湖、洞庭湖、太
巩固训练
1、关于河流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某一河流的流域不包括其支流的流域 B、河流的流域范围是人为 划定的 C、河流的流域范围与它周围的地形没关系 D、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中图版
2.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进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测试、实践活动表现、小组合作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成以下作业:
1. 请绘制一幅中国河流分布图,标注出主要河流的名称和流向。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河流和湖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 请举例说明河流和湖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请谈谈你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看法。
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我们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批改,以检
1. 实践活动的设计: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2 中图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依据中图版教材设计的示范课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展开,意在让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河流的地理特征,分析不同河流流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并认识湖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地理实际,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案设计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3 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案设计

主要河流和湖泊【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

2.知道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以及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的河、湖,能够在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以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难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自主学习、资料分析、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社会与水息息相关。

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都是在河流的滋润下形成的。

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景象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哪些河流和湖泊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学习(一)水系和流域读图“水系和流域图”,思考:什么是河流?什么是水系?什么是流域?什么是分水岭?教师:河流像树叶上的叶脉,干流像主脉,大大小小的支流像侧脉。

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水系。

每条河流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相邻水系或流域之间的高地称为分水岭。

(二)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1.河流活动:读“中国水系图”,描绘出长江、黄河。

找到黑龙江、珠江和雅鲁藏布江。

你还对哪些河流感兴趣?河流众多: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

(1)外流河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

如:长江、黄河等。

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

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能力目标: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教学准备:景观图片、挂图等教学过程: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某某湖等的景象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讲授新课:板书:一、水系和流域提问:什么叫水系?回答:河流就像树叶上的叶脉,干流像主脉,大大小小的支流像侧脉。

干支流共同组成了一条河流的水系。

提问:什么叫流域?回答: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板书:二、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1.主要的河流读图:同学们讲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请同学们看《中国的水系》图,查找某某、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澜沧江、怒江等注入印度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读图:再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塔里木河没有注入大洋)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最终未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转折过渡:那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读图:在《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上找出外流区和内流区启发提问: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读图:让学生对照《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和《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够阅读和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难点: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地图、图片和实例;2.教学地图:准备相关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3.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说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5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讲解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地图,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河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主要湖泊。

教材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具体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能够通过地图和图片,识别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难点:对于河流和湖泊的形成、演变和保护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作用。

2.运用地图和图片,直观地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图片,包括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的主要图片。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的主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演变和保护,并进行相关的练习题目。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作用。

1.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1.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教学难点: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教学准备:学案。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中国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设问导读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

内流区和外流区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流河________咸水湖:____五大淡水湖: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我检测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

1、一月份0℃等温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秦3、京杭大运河全长____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四、巩固练习1、____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____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下列是我国主要的河流,把其代号填入相应处: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E、塔里木河F、京杭运河①我国最长的外流河____②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③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____④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____⑤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____⑥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____⑦我国冰期最长的河流____⑧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____五、拓展延伸读我国水系分布图,写出我国主要的河、湖名称:河流:①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湖泊: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教学反思:。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本节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等方法,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在河流和湖泊研究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演示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展示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安装并调试好地理信息技术软件。

3.准备实地考察所需工具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和湖泊,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演变过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的河流概述:介绍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河流。

2.中国的湖泊概述:介绍中国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湖泊。

3.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介绍河流和湖泊对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了解程度不一,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实例较为熟悉,但对整体情况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并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河流和湖泊,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等资料。

2.准备典型案例,如长江、黄河、洞庭湖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河流和湖泊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黄河、洞庭湖等典型案例,让学生观察这些河流和湖泊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图版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能力目标: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

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1.众多的河湖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

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2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案2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内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概况。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理解黄河的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了解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积极参与关于黄河利和害之间的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黄河的治理,认识到黄河有利也有害,要正确对待才能变害为利,进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措施。

2.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归纳。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诗句“君不见()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问()内应填什么?(黄河)诗句中的“海”指的是什么海?(渤海)播放视频:《黄河景观》,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看到这么美的诗句和壮观的场面,你是不是对黄河更感兴趣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溯古追今,领略下黄河的风采吧!二、新课学习1.黄河概况(1)源地、省区、归宿活动:读图I“黄河流域图”。

黄河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流入的海洋:渤海。

助记:黄河源流概况。

青藏高原黄河源,源出巴颜喀拉山。

出山向东入青川,北上甘宁内蒙转。

南下晋陕折豫鲁,东去注入渤海中。

(2)长度:全长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拓展延伸: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黄河虽然长度比珠江长,流域面积比珠江大,但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量小;而珠江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珠江的年平均径流量远大于黄河,所以黄河只能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3)上、中、下游分界处上、中游分界处: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下游分界处: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

活动:①在图I中找到河口、桃花峪,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

②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汉字,想一想,像哪个字?(几)(4)水能资源丰富区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形成了龙羊峡、刘家峡等许多峡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

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1.众多的河湖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

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

第三,本节活动式课文的设计力图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图像知识,通过中国政区图的阅读,为学习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地形知识,了解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决定了大江东去的趋势。

(3)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气候知识,了解我国从北到南雨季的长短决定了河流汛期长短的规律。

(4)通过对图2.29中黄河花园口站与西江梧州站的流量年内变化的比较,了解不同河流的汛期长短对灌溉、航运、发电量及洪涝灾害的影响。

第四,教材还穿插了京杭运河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介绍它沟通五大水系、航运价值以及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功能。

本部分教材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体现在对地图及图表信息的认定、提取、加工及分析的过程之中。

2.黄河的治理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

第一,虽然本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在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上,但从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考虑,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黄河为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带来的灾难,极具震撼力,这在教材的分析中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在:(1)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龙羊峡图;(2)黄河水资源的灌溉作用──宁夏平原图;(3)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黄河起源地──黄河源头图;(4)流域内所蕴藏的旅游资源──壶口瀑布图。

上述内容的呈现又是建立在知识(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资源利用类型)、能力(获取图例信息)和价值观念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教材的另一个亮点是对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呈现方式。

教材没有直接在正文里描述,而是在地图上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为下面的教材展开留下了一个伏笔。

其目的是暗示教材不过分强化地理界线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一基础知识将在后面黄河中下游的环境问题及治理部分得到巩固练习,这样就使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层面,上升到在应用过程中巩固提高的应用能力层面。

第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

关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读图2.2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可知,由河口至孟津的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与年平均输沙量都比上下游河段大,并由此引出成因的思考。

(2)关于成因,教材简明地介绍了中游干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本区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因素。

(3)为了给师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教材没有就地形、气候及植被等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地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迁移已有知识与能力,自主展开学习过程。

有关下游产生的环境问题,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与活动性课文结合,以及因果推理递进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平原区的地形对河道宽度、河道坡度、河流流速的影响。

(2)受地形影响,泥沙在下游沉积并逐步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

(3)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

(4)暴雨来临,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危险。

(5)历史上的黄河水患灾害。

(6)由图2.34中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等信息,也可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

此外,基于复习巩固和内容拓展的考虑,教材还提供了图2.35,全面地展示了黄河整个流域的环境问题──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

第三,关于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的治理,教材首先提出了形成原因的划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其次以黄河断流为例,提出了治理方案。

并以此诱发学生探讨治理黄河流域其他环境问题的动机,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部分教材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3.长江的开发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

第一,教材结合图2.36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2.37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及图2.39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

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灾害的问题。

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这样导入新课,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众多的河湖】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

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并完成活动题1。

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通过完成活动题3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加以了解。

解答此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

在此基础上,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黄河的治理】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

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

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第二步,结合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

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