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甲午中日战争》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示图片、史料等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吸取教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问题探究法3. 史料分析法4. 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邓世昌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英雄是谁吗?他是在什么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从而引出课题——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 战争背景(7 分钟)展示 19 世纪末日本、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逐渐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在清朝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

2. 战争经过(10 分钟)结合地图,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重点介绍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马关条约》(8 分钟)展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 战争失败原因(5 分钟)引导学生从清政府、日本、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甲午中日战争》是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学生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抗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史料,自主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战争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图片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战争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合作完成相关练习。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students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r’s impact.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练习,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强调《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4、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1.阅读教材p16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阅读教材p16-17页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3.《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三、教师精讲点拨:(一)、黄海大战:1.根据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的经过、黄海大战的结果、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

2.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精简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精简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反思一: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本课《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

本课第一目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重点谈战争的影响。

第二目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概况,重点讲述《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本课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

在教学过程中,从目前钓鱼岛问题引发的中日争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文。

再通过设置材料和图表分析中日两国不同表现,层层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而且通过分析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日两国表现的不同,为中国战败做铺垫。

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简要讲解战争的过程,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增强时代责任感,反对军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方失败的材料,让学生归纳出中国失败的原因;;显示《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各条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体会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嘴脸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得无厌。

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以后的课程做铺垫。

学习义和团运动,理解特定时代里反抗斗争的需要,领会反侵略斗争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增强爱国意识;但也体现了旧式阶级的局限性,为分析失败原因做埋伏,并通过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对比,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课堂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准备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

究其根源是什么?2.讲授新课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所?quot;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精选8篇)《甲午中日战争》篇1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升华一、黄海海战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在占领了朝鲜以后日本把它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后的中国,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突已是在所难免。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侵华蓄谋已久19世纪50年代,日本与中国相似,也遭遇西方的冲击。

日本却在炮声的震撼下由震恐而惊醒,由惊醒而自强,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

日本于1876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开埠通商、派驻领事等特权。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日本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后起的东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脚印,汹汹破门而来。

与俄国一样,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

(2)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3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5月31日,起义军攻占全罗道首府全州。

朝鲜国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镇压(当时清朝和李氏朝鲜有“宗藩”关系)。

正在处心积虑寻找挑起战争时机的日本,也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

7月23日凌晨,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发动政变,派兵攻占朝鲜王宫,扶植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

两天后,大院君“邀请”日军驱逐在牙山的中国驻军,战争已是一触即发了。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深化升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称霸世界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蓄谋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并未使列强感到满足,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更助长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导致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不料这一军事秘密事先已被日本从美国人那儿得知。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相关推荐《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精选6篇)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篇1一节好的历史课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爱听。

我们如果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课堂将会是多么的朝气蓬勃,历史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的教育。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说难又易,难的是教学方法难以突破,易指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所以我就整合了多个版本教材的特点,把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签定做为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尤其在引导学生分析研判邓世昌时,从他的责任感中体会爱国情感,从他的人格尊严感悟到国家精神,以小见大。

课堂在创设历史情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状态精神饱满。

1.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我将新教育理念渗透其中,如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条约内容,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标对比《南京条约》,让学生自己分析,在分析的过程在,让学生深刻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的严重危害,这样的一些分析,能培养学从多角度考虑和思考问题。

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是层层深入。

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

2.充分利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

《马关条约》的教学,我打破了传统模式,对教材中《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尊严,通过让学生感悟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要积聚仇恨,而是自我反思和警示,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在课堂中,我也分明感觉到学生的回答是自己内心流淌出来的,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着课本读。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我们都知道,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

这么多年过去,对于甲午战争我们不能忘怀。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能力目标:讲一讲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培养复述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的性质,邓世昌他们是民族英雄;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出示刘公岛甲午海战馆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上面的雕像是谁?甲午海战馆和邓世昌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甲午中日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新授:第一篇:阴云密布-------战争背景教师出示背景资料,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他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教师:日本发动战争已经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894年是旧历的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篇:战火硝烟--------战争经过教师:请同学阅读课本P16---17页文字,了解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的经历几次重大战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教师:在黄海战役过程中有一位典型的英雄人物,是谁?学生:邓世昌教师:谁能给大家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学生讲述教师:讲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

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以邓世昌为首的广大官兵英勇抵抗、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精神之所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

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

它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一部分。

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标志着中日两国开始走向两个极端。

从此日本更加强大,中国更加衰落。

四、学情分析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五、导入新课:放映《甲午风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悬念:甲午中日战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场战争经过又怎样?这场战争给近代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六、学习新课1、战争起因:掠夺资源占领市场。

(师生对话解决,1894年,因为按照干支记年为甲午年。

具体的时间是1894,被称为日出之国的日本,就地理位置而言,怎样?学生答:岛国。

师:资源如何丰富还是贫乏?为何征服中国?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掠夺资源占领市场。

)2、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

(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

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导学]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反思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反思

《中日甲午战争》教学反思
在准备《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上课方式,对`教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课件做了多次修改。

其间遇到一些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如何使用当前教材的问题。

我最后采取了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我感觉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体现了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在要求
一.成功之处
1.整个课堂内容充实,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得到了拓展,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2. 这节课充分注重了让学生参与,注重了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得到体现。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学生们参与程度高,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学习角度上,共同审视和研究这一课上所出现的问题。

4、学生们课前准备充分,查找资料丰富,并能对资料加以辨析、认识。

5、课件的制作及使用非常成功,成为了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时间、内容掌握得也很好,没有纷繁复杂的感觉,没有眼花缭乱的感觉,感觉基本的教学内容变得无限扩张。

整堂课的时间把握上游刃有余,与课件的详略得当有很大的关系。

二.值得注意的地方
1、知识的拓展。

课堂上应该把清朝的开设工厂和现在的招商引资相
比较。

2、教师的课前准备还应更充分些,应该在每段视频前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生的广泛参与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课上,学生发言人数与人次存在重叠,意味着主动发言人数少,只有十几人,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考虑采取分片承包的方式,直接指定由哪些同学进行陈述性发言,大家轮流发言,使每一个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1894年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清政府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本课是学生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知识的延伸,也是对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

教材从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战争、和平、国家利益等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细节,以及《马关条约》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马关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战争过程、战争图片、条约内容等课件,方便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和条约。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3.视频:准备战争相关的视频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场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抗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景,导入新课。

2.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前的历史背景,分析战争原因。

3.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利用多媒体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

(2)讲述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如邓世昌、丁汝昌等民族英雄。

4.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5.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7.作业布置(1)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注重挖掘英勇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1.讲解战争原因时,要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背景。

2.在讲述战争过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

3.在分析战争影响时,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讲解原因时:“同学们,你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吗?”讲解过程时:“现在我们来到了甲午海战,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重点是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优点:采用观看电影片段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战争场面,突显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在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时,插入生动的故事情节(比如,李鸿章被日本愤青击中一枪,从而使赔款减少了一亿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记忆力。

不足:老师在讲述时语言不够流畅,以后应加以锤炼。

时间分配不太合理,有些头重脚轻,在备课上还要下功夫。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杨顺国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思路: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感知历史,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同时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讲述法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流程】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问:这里的“夏日”象征着哪个国家?富饶的台湾又是怎样被它割占的呢?我们今天就通过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来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

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光绪皇帝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doc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doc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课堂构思:本课教学既让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因此,对于战争爆发的背景,要引导学生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心展开讲述,把握知识整体结构。

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宏观地把握其过程。

对于《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指导学生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来学习。

教学过程:[教师提问]1、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什么条约?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那一次战争?3、在近代俄国共割占我国东北西北多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记载着多少残酷的事实,让我们来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回顾那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为什么将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板书)[多媒体显示].日本的大陆政策[教师提问]上面这部分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材料说明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和中国,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教师提问]清政府一直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为什么敢于公开向中国发起挑战?[学生回答](1)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①从义和团揭贴中反映其兴起的原因:“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佛忘祖先。

天无雨,地焦干,都是鬼子止住天。

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升黄表,敬香烟,请出各洞众神仙......根本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

(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兴起于山东(清政府态度派袁世凯剿杀)——转移到直隶——进入京津地区(“扶清灭洋”口号和清政府“招抚”政策)——抗击八国联军——失败(1900年8月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根本原因:同太平天国运动一样,义和团运动受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影响。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

④义和团运动的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腐朽的清政府的灭亡;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力量。

2、《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主要内容及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首先,条约规定的赔款本息合计9.8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其次,帝国主义从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了中国,使清朝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及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

2.掌握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

3.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甲午战争的原因和主要战役。

三、教学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沙盘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好奇心。

2.知识讲授(20分钟)通过讲解PPT,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原因和主要战役。

并向学生解释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15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给学生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甲午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4.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班级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通过展示,让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影响的小论文,要求结构清晰,论述有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的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分配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在知识讲授环节中,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展示交流环节中,可以设立一些规则和指标,评选出最佳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课后作业方面,可以设计一些扩展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甲午战争的影响。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甲午战争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设计合理,活动有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设计】_《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_《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从侵华过程看,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列强侵华战争的分水岭,列强对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看,危机也是转机,由这场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此后,一个新的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始了。

因此本课在教材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学习甲午战争并从中吸取教训,增强爱国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本课史实脉络清晰,学习难度不大。

但是对于“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理解方面,初二的学生有些难度。

教师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对比,突破难点,让学生能容易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视频和战争示意图直观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3.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材料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4.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让学生小组探究,使学生学会预习新课,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团队协作的喜悦之情;2、教学设计成旅游方式,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学习。

3、通过学生阅读和填写相关表格以及课本中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通过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黄海海战官兵的爱国和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5、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的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过程、结果。

知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

它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一部分。

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标志着中日两国开始走向两个极端。

从此日本更加强大,中国更加衰落。

四、学情分析
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采取情境烘托、设疑讨论、分组导学等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圆满完成导学任务。

五、导入新课:
放映《甲午风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悬念:甲午中日战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场战争经过又怎样?这场战争给近代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六、学习新课
1、战争起因:掠夺资源占领市场。

(师生对话解决,1894年,因为按照干支记年为甲午年。

具体的时间是1894,被称为日出之国的日本,就地理位置而言,怎样?学生答:岛国。

师:资源如何丰富还是贫乏?为何征服中国?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掠夺资源占领市场。


2、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陆)、黄海战役(海)、辽东战役(陆)、威海战役(海)。

(1)、平壤战役: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守定局、再图进取”的命令,贻误了战机,使日军占领了平壤。

(2)、黄海战役: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

但当时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海内,不许巡海迎敌,使得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3)、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4)、威海战役: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四场战役互有胜负之外,其余均失败。

3、战争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日本的军事武器比中国更先进。

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

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的落后是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
4、威海战役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这是战争的结局。

5、了解《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哪些严重的危害?(了解《马关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7、小组讨论,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 提出为何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④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8、战争影响:战争的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学生讨论1、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刺激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实例有(启发学生17页的小字说明刘永福黑旗军抗日,全国人民的谴责、、、)3、日本在战争中得到丰厚的利益,迅速走向军国主义,远东战争策源地逐渐形成。

9、战争启示:(1)落后要挨打。

要自强自立。

(2)主张和平。

教师总结:战争与和平,征服与反抗,不但是亚洲,整个世界就是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迈着前进的脚步,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在这种碰撞和交融中不断的积淀,,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仇恨,而是以史为鉴,自我反思,交流发展。

世界发展需要和平,和平发展是,让我们拥抱和平。

教学反思
1、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在教学时,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和教育学生一方面要铭记历史,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和平和发展,加强和包括日本在内的邻国间的联系和合作、交流,以促进各自国家的繁荣昌盛。

3、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学设计作用还是明显的,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但在讲《马关条约》的影响时还没能很好的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相结合。

4、以后备课还要加强书本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使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教案设计能让学生完整的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与《南京条约》的内容比较,学生掌握历史对比评价的方法。

从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条约的内容的认识。

6、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训练量少了,同时在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这方面的引导不够深入。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