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合集下载

《2024年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范文

《2024年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范文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圈的规划与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基于时空间行为的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生活圈的规划策略,旨在为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圈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

因此,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居民的时空间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生活圈的运行规律,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时空间行为理论与城市生活圈规划时空间行为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理论。

在城市生活圈规划中,时空间行为理论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居民的出行行为、活动规律、时空分布等,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生活圈的需求和特点,为规划提供依据。

四、北京市时空间行为分析4.1 数据来源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来源,包括GPS轨迹数据、问卷调查、社交媒体数据等。

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如时空可视化、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对北京市居民的时空间行为进行分析。

4.2 居民出行行为分析通过对居民出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

早晚高峰时段,居民出行主要集中在工作、学习和购物等方面。

在非高峰时段,居民的出行行为更加多样化,涉及休闲、娱乐、旅游等方面。

4.3 城市生活圈特点分析根据时空间行为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北京市城市生活圈的特点。

如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多样化、城市边缘区的居住功能突出、城市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等。

这些特点为城市生活圈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策略5.1 优化交通网络根据居民出行行为的时空分布特征,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如加强城市核心区的交通疏导,完善城市边缘区的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性等。

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估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估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关于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实践,
体 现 了 从 过 往 依 据 住 房、人 口 规 模 进 行 配 置 向 综 合 考
虑 居 民 出 行 的 时 空 状 态 进 行 配 置 转 变,但 在 实 践 中 面
临社区生活圈的理念难以转化成指导规划落地的实际
方 法 [2] 。
1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评估体系构建
城市建筑
城乡规划·设计 2020 年 2 月第 17 卷总第 346 期
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
布局合理性评估研究
——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
梁伟研,姜洪庆,彭雄亮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
摘要 :社区生活圈日益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以教育、医疗、养老
assessment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 multi-source data; community life circl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layout rationality
划管理单元优化组合,在划分社区生活圈时,应结合社区
福利、文化体育、社区服务、便民商业 6 类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施的覆盖水平,开展社区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
施布局合理性的评估研究,并提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的行动计划,建立动态的社区空间影响评估体系,提出老年人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指引等设施优化策略。
关键词 :多源数据 ;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 ;布局合理性

基于LCZ_的人本视角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与优化

基于LCZ_的人本视角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与优化

基于LCZ的人本视角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与优化李昕 林昕 刘凌云*(广州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下,基于人本视角对街道三维空间形态进行系统化研究与设计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

文章以广州市大源村为例,引入局部气候分区(LCZ)框架,标准化划分大源村的街区空间形态类型,结合街景图像数据量化分析大源村LCZ 2和LCZ 3街区类型的街道空间品质现状,从自然环境舒适性、人工环境舒适性和出行环境安全性方面提出街道空间品质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街道空间的分类整治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LCZ;人本视角;三维空间形态;街道空间;街景图像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936(2023)07-0058-04DOI:10.19301/ki.zncs.2023.07.019Measurement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street space quality based on LCZ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LI Xin LIN Xin LIU Ling-yunAbstract: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emphasizing people-oriented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form of streets from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takes Dayuan Village, Gu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Local Climate Zoning (LCZ) framework, standardizes the division of the spatial form types of the blocks in Dayuan Village,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reet spatial quality of LCZ 2 and LCZ 3 block types in Dayuan Village based on street scene image data. 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comfort,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mfort, and travel environment safety, it propos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street spatial qualit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urban street space.Key words:LCZ; humanistic perspective; three-dimensional morphology; street space; street view image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有力切入点[1]。

《2024年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范文

《2024年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范文

《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圈的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市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北京市及其他城市的规划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二、时空间行为理论及其在城市生活圈规划中的应用时空间行为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时空维度上的活动行为模式及其规律性。

在城市化背景下,这一理论为城市生活圈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时空间行为研究主要包括居民活动的时间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

时间规律揭示了人们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活动特征,而空间分布规律则反映了居民在不同地域的居住、消费、通勤等行为的分布特征。

因此,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城市生活圈。

三、北京市时空间行为现状分析3.1 时间规律:北京作为大型都市,具有显著的“职住分离”现象。

一天之中,人们在早上从周边区域向中心城市活动集中,傍晚则出现明显的反高峰回流。

此外,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的居民在时间规律上存在差异。

3.2 空间分布规律:北京市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

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及郊区,商业区则集中在中心城区及部分副中心区域。

此外,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四、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北京市生活圈规划策略4.1 优化居住区布局:根据居民的通勤需求和居住偏好,合理规划居住区的布局和规模,以实现职住平衡。

4.2 强化中心城区功能:中心城区应承担更多的商业、文化、教育等功能,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同时减轻周边区域的压力。

4.3 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4 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群,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五、结论通过对北京市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时空间行为理论在城市生活圈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决策树算法详解及应用场景分析

决策树算法详解及应用场景分析

决策树算法详解及应用场景分析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如何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各个领域所面临的难题。

此时,决策树算法应运而生。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结构来进行分类和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决策树算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等内容。

一、决策树算法原理决策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其中每个内部结点表示一个测试属性,每个分支表示这个属性的一个可能的值,每个叶子结点表示一个类或类分布。

该树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子集,以递归的方式进行分类,同时每次对数据集进行划分的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分类的正误差。

具体步骤如下:1. 从根节点开始,选择一个最优的属性进行测试,将数据集按照该属性的不同取值分成若干个子集。

2. 对于每个子集,重复1过程,直到子集内的数据可以被完美分类或无法继续划分为止,此时生成一个叶子结点,并标记其所属类别。

3. 对新的未知数据进行预测。

将该数据从根节点开始,依次通过测试,遇到叶子结点即为其预测值。

二、决策树算法优缺点(一)优点1. 可以处理各种数据类型,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

2. 可以自动处理数据缺失的情况,并且不会影响算法的效果。

3. 生成的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在界面上。

4. 对于相对于训练数据的规模而言,决策树生成的速度比较快。

(二)缺点1. 决策树容易出现过拟合的情况,从而导致对新数据的泛化能力不足。

2. 在处理高维度的数据时,效果不如其他算法,容易出现“维数灾难”现象。

3. 在处理连续值型数据时容易出现过于复杂的波浪形状,从而导致难以解释和理解。

三、决策树算法应用场景1. 监督学习场景下的分类问题。

例如:银行可以使用决策树算法将客户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以更好地进行信贷授信。

2. 监督学习场景下的回归问题。

例如:金融业可以使用决策树算法预测股票的价格波动情况。

3. 特征选择。

决策树具有自动选择重要特征的能力,可以用于特征选择、数据降维等方面的应用。

提升整体区域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策略,实现跨区共享高品质生活——

提升整体区域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策略,实现跨区共享高品质生活——

【居住环境】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5月提升整体区域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策略,实现跨区共享高品质生活——以中山市西北组团为例徐远琪(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290)摘要:随着城镇发展,基本城市公服配套已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跨区域共享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未来城市居民生活配套发展的趋势。

因此,文章以中山市西北部组团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例,从区域组团式层面探讨区域共享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问题与策略。

关键词: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共建;高品质设施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5-0024-012017年,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增强,推动珠三角进一步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格局。

中山市作为重点对接广州、佛山、江门,由于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城镇化质量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城镇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及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因此,组团管委会决定成立启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工作。

1 规划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中山市层面看,为破解中山面对的“四个难以为继”问题,中山市组团发展战略要求西北部组团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实行“一团一策”,要求对组团内部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2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供给问题经调研研究及资料收集,中山市西北部组团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问题主要集中在:(1)设施规模不足,与现阶段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设施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以基本生活服务型为主,难以满足西北组团现状发展的需求。

(2)各镇传统的粗放用地模式导致土地用地效率低下,现面临增量建设用地缺乏情况,从而导致各镇缺少用地指标来落实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与公共交通设施结合不足,各镇医疗、文化等设施与公交站点、轨道站点间通勤不便,以小汽车出行为主,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不足。

基于决策树法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基于决策树法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况 选 择 以下 l 9项 指 标 ( 据 源 于 《 国 统 计 年 鉴 数 中
20》: 0 3 )
xG / x 教 育 经 费/ 1 DP 人 2 人 恩格 尔 系数
平 均预 期寿命 X 拥 有 医生数 / 。 万人 x 家用 汽车/ 6 百
户 X 公共 绿 地 面 积/ x 人 空 调拥 有 量/ 户 X 百 。可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1 2期
甘肃科技
Ga s ce c n c n l g n u S in e a d Te h o o y
V0 . 2 N o 2 Z2 .1
20 年 1 月 06 2
De . 2 0 c 06
基于决策树法 的我国城镇居 民生活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关键 词 : 数据挖 掘 ; 决策树 ; 生活质 量
中图分 类号 :5 6 F 0
l 决 策树 原 理
决策 树作 为数据 挖 掘技术 中 的最 为重 要的分类 方法 之一 , 原理 如 下 : 1 给 出一 棵 空 决 策树 和训 其 ()
练样 本 属性 表 ; 2 若 训 练 样 本 集 T 中所 有样本 都 () 属于 同一类 , 生成 叶子 结点并 终止 学 习算法 , 则 否则 根据 某种策 略 从 训 练 样 本 属 性 表 中选 择 属 性 A 作 为测 试属性 , 并生 成测 试 结点 A; A 的特 征 为 v , 若 v , , 则 根 据 A 的 特征 不 同 , T划 分为 n个 … v, 将 子集 T , , , ( ) 训 练 样 本 v , … , 属 T。 … T; 3 从 v , v 性 表 中删 除属 性 A; 步 骤 ( ) 直 到生 成 一棵 决 策 转 2, 树。

多时代建筑风貌保护利用——广州市番禺区先锋社区微改造

多时代建筑风貌保护利用——广州市番禺区先锋社区微改造

近世代数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群的定义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必要的?A. 封闭性B. 单位元存在性C. 逆元存在性D. 交换律2. 对于一个环,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必须有加法单位元B. 必须有乘法单位元C. 必须满足交换律D. 必须满足分配律3.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域的特征?A. 域中的每个元素都有逆元素B. 域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加法逆元素C. 域中的乘法是交换的D. 域中的乘法是结合的4. 如果一个群G的所有元素的阶都是有限的,那么G被称为:A. 阿贝尔群B. 循环群C. 有限群D. 正规子群5. 以下哪个选项是群的同态映射?A. 恒等映射B. 逆映射C. 任意映射D. 单位元映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一个群G的拉格朗日定理指出,如果H是G的一个子群,那么|H|整除______。

2. 环R中的元素a被称为______,如果对于R中的每个元素b,都有ab=ba。

3. 一个环R被称为______,如果它的乘法满足交换律。

4. 一个环R的雅可比恒等式是a^2(b+c)=ab^2+ac^2,这表明R是一个______。

5. 一个群G的正规子群N,如果它满足G/N是一个阿贝尔群,那么N 被称为G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什么是群的同构,并给出一个例子。

2. 描述环的整环和域的区别。

四、证明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证明:如果一个群G的阶是素数p,那么G是循环群。

2. 证明:如果一个环R有单位元且每个非零元素都是可逆的,那么R是一个域。

五、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群G={1, a, b, c},其中a^2=b^2=c^2=1,且ab=c,ba=c。

确定G是否为阿贝尔群,并找出所有可能的群结构。

2. 考虑环Z_6,其中Z_6是由模6的整数组成的环。

证明Z_6不是域,并找出它的所有单位元素。

注意:请根据所学知识,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岭南乡村新型生活圈规划探索——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岭南乡村新型生活圈规划探索——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supporting rural public services and rural planning in Lingnan area. Key words rural living circl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daily activities; Lingnan area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统筹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十四五”规划时期,国家提出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 目标,要求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 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大都市外围乡村地区随着城 市发展需求与资源外溢,人口特征持续变化、交通区位不 断提升、产业发展持续升级、多元群体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城乡要素交流日益充分,乡村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出行 方式、活动范围、产业发展等方面已经发生转变。但目前, 乡村公共服务配置仍然存在公共服务资源投放机制与乡村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不匹配、既有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与乡 村产业经济发展趋势不匹配、设施资源空间组织模式与集 约节约土地要求不匹配等问题,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 与其他地区相比,岭南乡村具有独特性,需要寻求在地化 的乡村生活圈构建策略,急需构建适应新时期岭南乡村多 元群体与乡村发展需求的社区生活圈服务体系。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我国既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采取“县 / 区—镇街— 乡村 / 社区”自上而下的配置模式,按照“千人指标”的 方式进行配建。但这类配置模式忽略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 情况、村民日常活动等要素影响,容易造成供需不匹配、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钟梦琪(1996-),女,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战略、乡村规划。 作者单位:1.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 广州市资源规划和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3. 广东省城市感知与监测预警企业重点实验室

面向规划实施的社区15_min生活圈评估与划定

面向规划实施的社区15_min生活圈评估与划定

社区生活圈从居民的行为特征出发,能够反映居民生活空间单元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在精准化配置公共资源、应对社会异质化需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1-2]。

国内不少城市开展了基于社区生活圈理念的社区现状评估和相关规划,但对于如何实现社区生活圈在空间上的落位实施,促进社区生活圈理念与现有规划体系的结合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尝试基于“中心地”理论划定适用于规划与管理的15min 生活圈空间范围,为有效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参考。

1社区生活圈研究现状“生活圈”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指特定范围内的日常生产、生活等活动在地理平面上的分布,国内学者分别从活动的频率、设施的配置和距离或者人群特征建立了不同的分类体系[3-5]。

目前社区生活圈的研究尚没有统一的范式[6-9],在社区生活圈的定量评估和准确划分方面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研究思路2.1总体研究技术路线从社区生活圈的本质出发,以城市居住用地作为表征居民社区生活需求的出发点,以POI 设施作为社区生活设施的供给点,通过GIS 服务区分区评估社区生活设施的可达性[10](POI 数据和路网数据来源于高德导航地图。

)首先按照经常性的原则删除所涉及的综合医院、大型超市等设施,根据2018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关于15min 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建立POI 数据小类与配套设施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共分为13个小类(表1)。

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居住地块的社区配套设施服务水平评估。

首先以POI 数据为依据,建立与居住区规范当中设施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以居住地块为评估对象,将居住地块的重心位置为出发点,通过网络分析求得到达收稿日期:2020-08-28。

面向规划实施的社区15min 生活圈评估与划定王均瑶1,常守志2(1.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6;2.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察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摘要:运用POI 数据和导航路网数据,从社区生活圈的本质出发,评估了长春市各居住用地的15min 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

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研究——以南宁市中心城区为例

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研究——以南宁市中心城区为例

作者简介杨 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cn 辛 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博士研究生欧阳宏南宁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规划师,硕士0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及中国城乡社会的流动性和多元化程度不断加强,以小区为单元、根据千人指标来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区理论开始受到挑战。

源自日本的“社区生活圈”概念,把居民的生活需求、设施配套和社区治理相联系,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和规划实践领域的广泛关注。

自《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Community Life Circle Based on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ofNanning Central City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研究*——以南宁市中心城区为例杨 辰 辛 蕾 欧阳宏 梁立东 朱敏吉 YANG Chen, XIN Lei, OUYANG Hong, LIANG Lidong, ZHU Minji社区生活圈已成为当前“以人为本”理念下城市更新实施和评价的重要工具。

然而传统的社区生活圈规划主要基于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和可达性等空间绩效评价方法,较少关注居民的实际生活体验和需求。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根据客观评价(设施服务水平)和主观评价(居民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强相关、中等相关、弱相关和不相关4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设施的相关性特征及潜在影响因素,结合典型社区生活圈实地调研,提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优化策略,以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

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引言社区规划是指通过对社区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策略,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而生活圈理论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区规划方法,它以个体的生活圈为核心,通过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提供多样化的社区设施,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研究,分析其原理和实践案例,并探讨其在未来社区规划中的应用前景。

一、生活圈理论的原理生活圈理论源于人类地理学,它认为人类的生活活动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这个范围被称为生活圈。

生活圈包括了人们的居住区、工作区、商业区、教育区等,它们相互交织、互为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系统。

生活圈理论认为,人们的生活圈对于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社区规划应该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打造一个便利、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

二、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实践案例1. 基础设施建设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强调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例如,在社区规划中合理布局公共交通站点,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出行。

此外,社区规划还应该考虑到居民的就业需求,合理规划办公区域和工业区域,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居民的通勤压力。

2. 公共服务设施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

例如,在社区规划中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设施,使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

此外,社区规划还应该注重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养老和娱乐设施。

3. 环境保护与绿化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还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绿化。

社区规划应该合理布局绿地和公园,提供休闲和健身的场所,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此外,社区规划还应该注重节能减排,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的应用前景基于生活圈理论的社区规划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更新的广州实践及优化策略研究

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更新的广州实践及优化策略研究

可持续社区更新 | 17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Regeneration of Villag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mmunities in Guangzhou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更新的广州实践及优化策略研究*陈 伟 李裕梨 袁奇峰 占 玮 CHEN Wei, LI Yuli, YUAN Qifeng, ZHAN Wei珠江三角洲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但是依靠土地出租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回归”“工业上楼”是其在存量更新时代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然而,目前村镇工业集聚型产业社区面临总量大、效能低、开发难、成本高的多重困境,如何激发更新的“升级动力”并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成为迫切问题。

以广州村镇工业集聚型社区为例,总结微改造、全面改造、整村改造3种类型的特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共赢、平衡”的核心策略与转型升级路径。

Villag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for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urbaniz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extensive growth model, which heavily relies on land leasing, is unsustainable. In the era of stock regeneration, the concepts of "return of manufacturing" and "vertical industrialization" play crucial roles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vertheless, villag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mmunities are currently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challenges, including large total volume, low efficiency, difficult development, and high cost. It is imperativ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stimulate the motivation for upgrading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ultimately achieving "industry-city integra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villag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ommunities in Guangzhou,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micro-renovation, comprehensive renovation, and whole-village renovation. Through meticulous analysis, this study proposes targeted core strategies and transformational upgrade pathways center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win-win, and balance".城市更新;产业社区;都市制造业;工业上楼;优化策略urban regeneration; industrial community; urban manufacturing; vertical industrializ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文章编号 1673-8985 (2024)01-0017-09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1982/j.supr.20240103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作者简介陈 伟广州航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李裕梨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域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硕士袁奇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占 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发展愿景。

社区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测量与绩效改进——一项基于系统评价结果的案例研究

社区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测量与绩效改进——一项基于系统评价结果的案例研究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namely "content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rust and legitimacy" "public value
preference and expression" and "efficiency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paper proposes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对于社区环境治理绩效改进来说,亦是如此。“公共价 值”语境下,社区环境治理绩效的改进建立在公共价值的基 础上,对社区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的测量,有助于找到环境 绩效改进的突破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 W 市林科院社区 的一项案例研究,探索社区场域中公共价值的测量问题,希 望结论能为打开社区环境治理绩效改进的“黑箱”有所帮助。 研究过程中,本文借助 Faulkner 与 Kaufman 有关公共价值测 量的系统评价结果作为理论分析框架,为了使公共价值理论 在中国情境下更好地发挥价值,将分析框架进行本土化重 构,以此测量 W 市林科院社区环境治理绩效并提出绩效改 进路径。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社区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测量与绩效改进
要 要要一项基于系统评价结果的案例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Public Value Measurement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研究》范文

《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研究》范文

《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波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准确、科学的房地产估价不仅对投资者、开发商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政策制定者、消费者及相关利益方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房地产估价模型往往忽略了城市生活圈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估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房地产的价值。

二、城市生活圈的概念及特点城市生活圈是指以某一中心区域为起点,通过交通、商业、文化等纽带连接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生活服务功能的区域。

其特点包括:空间范围广泛、功能多样、交通便利、生活服务设施完善等。

城市生活圈的形成与发展对房地产价值具有重要影响,如位置优势、生活便利性、周边设施等。

三、传统房地产估价模型的局限性传统的房地产估价模型主要关注房屋本身的特点,如面积、结构、装修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

然而,这些模型往往忽略了城市生活圈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导致估价结果与实际市场价值存在一定偏差。

此外,传统模型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城市生活圈环境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四、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构建为了弥补传统模型的不足,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

该模型将城市生活圈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包括地理位置、交通便捷性、周边设施、环境质量等。

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更准确地反映房地产的价值。

五、模型应用及实证分析本研究以某城市为例,应用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房屋信息、周边设施、交通状况、环境质量等。

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最后,将估价结果与实际市场价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城市生活圈的房地产估价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房地产的价值。

与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了更多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因素,提高了估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基于位置服务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位置服务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位置服务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杨辰;辛蕾;马东波;贾姗姗;陈晨【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52)2【摘要】生活圈的边界划定是社区生活圈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现有的划定方法有基于行政边界或控规单元、依据设施服务半径及可达性、居民日常活动行为三种方式,其中基于居民日常活动是最接近社区生活圈本意的测度方法。

但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主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成本高且样本有限,难以描述社区大多数居民的活动规律,更缺乏对大范围不同类型社区生活圈的全貌认识。

以成都市为例,基于大样本的手机位置服务数据(LBS),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Infomap)对中心城区(549 km^(2))的社区生活圈进行测度,通过识别其规模和边界特征,进一步探讨空间要素对社区生活圈边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通过选取恰当的单元精度和距离约束d值,可以获得较好的网络聚类结果(接近15 min生活圈的实际规模);基于LBS数据划分的社区生活圈面积规模差异较大,但大多数的规模处于1~5km^(2)之间;三类代表性空间要素中,路网密度与社区生活圈面积规模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区位和商业兴趣点(POI)密度与社区生活圈规模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社区生活圈的人口密度与三类空间要素存在强相关。

基于手机LBS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可以加深对社区生活圈现象的理解,并为社区生活圈规划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总页数】9页(P232-240)【作者】杨辰;辛蕾;马东波;贾姗姗;陈晨【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2【相关文献】1.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2.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社区生活圈划定方法研究——以中山市为例3.基于手机信令与电子地图POI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以武汉市为例4.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于城镇不同年龄层次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5.基于POI数据的社区生活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测度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城市住区社群性的规划思考——以广州黄埔区长岭居地区规划实践为例

基于城市住区社群性的规划思考——以广州黄埔区长岭居地区规划实践为例

基于城市住区社群性的规划思考——以广州黄埔区①长岭居地区规划实践为例董华文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住区规模急剧增长,伴随着物质性空间的虚高繁荣的同时,是其内在品质的建设不足,例如住区认同与归属感缺失、住区活力不足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城市住区社群性内涵的思辨,分析当前住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对新形势下住区的内涵做出补充,即城市住区应包含物质性与社群性的双重属性,这两者的协同构建有利于趋近住区的理想范式——有意义(价值)的人类聚居地。

同时,结合了广州长岭居地区的规划实践作为实证研究,以期对住区规划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住区,社群性,长岭居地区,规划实践1.引言近十多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经历快速扩张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城镇住宅建设量增加,从过去的住房短缺转变为巨大的存量剩余②。

伴随城市住区急剧物质性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住区认同与归属感缺失、住区活力不足等问题。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强调将城市社会性要素(城市发展历史文脉、地域性特色等)与目前规划实际相结合。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该意见也明确指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存在盲目追求建设规模而忽视城市内在品质建设等问题。

以上均反映了当前“繁荣”的城市建设进程中所面临内在的复杂问题,即全面拉开住区建设规模框架之后,如何考量、平衡住区的空间建造及其内在品质建设。

基于此,本文也试图通过对城市住区社群性的思辨,审视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住区在空间建造及其内在品质建设的整体塑造情况,并结合笔者经历的实际规划项目做问题导向型探讨,以期对住区规划有所助益。

2.现代城市住区2.1对现行规范标准指导下住区建设的反思现行相关规范③对于城市住区的把控侧重于物质性要素的界定。

便民生活圈试点评估方案

便民生活圈试点评估方案

便民生活圈试点评估方案便民生活圈是指以居民为中心,围绕其生活需求为导向,提供便利服务的生活圈。

为了评估便民生活圈试点的效果和可行性,需要进行系统的方案评估。

以下是一个关于便民生活圈试点评估方案的建议,包括背景介绍、目标设定、评估指标、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内容。

一、背景介绍二、目标设定根据便民生活圈试点的背景和要求,确定评估的主要目标。

例如:1.评估便民生活圈试点的效果和可行性,包括居民的满意度、服务质量、服务范围等指标。

2.分析便民生活圈试点对社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等影响。

3.发现便民生活圈试点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三、评估指标确定用于评估便民生活圈试点效果的指标。

可以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例如:1.客观指标:居民满意度调查、服务覆盖率、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质量评估等。

2.主观指标:居民对服务的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感受、意见反馈等。

四、数据采集方法根据评估指标,设计数据采集方法。

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例如:1.问卷调查:设计针对居民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服务满意度、服务质量等内容。

2.访谈:选择便民生活圈试点的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试点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3.观察:观察便民生活圈试点的运行情况,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等方面。

五、数据分析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

1.统计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满意度指数、服务覆盖率等指标。

2.质性分析:对访谈和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和建议。

六、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呈现,可以采用报告形式,展示评估的过程和结果。

报告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介绍:对评估的背景和目标进行介绍。

2.评估方法:详细描述用于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3.数据分析: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包括统计数据和质性分析。

4.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萧敬豪,周岱霖,胡嘉佩[摘 要]文章以POI数据为基础,运用决策树原理创新地构建了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

同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案例中,明确了其所在地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和与现状地铁站距离是决定社区生活圈发展条件的关键因子,并识别出急需开展控规修编的地区。

文章通过创新生活圈测度和评价方法,为特大城市科学指导控规编制、优化控规编制手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生活圈;测度和评价;决策树;广州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3-0091-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萧敬豪,周岱霖,胡嘉佩.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以广州市番禹区为例[J].规划师,2018(3):91-96.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munity Life-Cycle Based On Decision Tree Theory: PanyuDistrict Of Guangzhou/Xiao Jinghao, Zhou Dailin, Hu Jiapei[Abstract]The paper propose an innovative approach in community life circl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with decision makingtree theory and POI data, and practices the method in Panyu district case. Development intensity,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anceto metro stations are identified as critical parameters. Areas with urgent need for planning is recognize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rational plan compilation.[Key words] Community life-cycl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Decision tree, Guangzhou city0引言社区生活圈作为居民完成日常生活行为的最小空间单元,受居民日常行为习惯、周边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的影响显著。

目前传统的生活圈测度和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居民日常活动行为调查、居住小区周边物质环境调查两类,不但存在着数据成本高、获取途径窄的困难,而且前者易受周边建设情况及个人行为习惯的干扰。

此外,已有的社区生活圈测度和评价多以现状评价为主,缺少基于现状社区生活圈特征、规律对未来规划提出指导的研究。

近年来,空间大数据的涌现与应用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日渐成熟,为对规划进行评估与预测提供了更科学的方式。

本文提出一种普适性的社区生活圈评价方法,即以POI数据为基础对现状社区生活圈进行评价,利用决策树方法提取生活圈特征参照因子,参照相似关系明确未来社区生活圈发展目标,最终通过目标比对选出需开展规划评估或修编的地区,在现状评价与规划应用之间搭建一条技术桥梁。

1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评述(1)基于居民日常活动行为调查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GPS调查和手机移动信令分析等手段对居民日常路径进行分析,把握其日常生活轨迹变化,从而识别其社区生活圈范围。

例如,孙德芳等人基于居民意愿调查,提出了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四级体系,按照[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20160701029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2016-K2-003)萧敬豪,硕士,规划师,工程师,现任职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周岱霖,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部副总工程师。

胡嘉佩,硕士,规划师,助理工程师,现任职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不同等级服务半径划分了县域生活圈;申悦等人基于GPS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北京市100位郊区居民位置数据,对其一周时空间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工作日与休息日居民的行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孙道胜等人基于GPS数据和活动日志数据,运用Alpha-shape 方法,选择了18个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的实证测度。

(2)基于居住小区物质环境评价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居住小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情况进行空间统计,从而对社区生活圈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例如,熊薇等人基于电子地图及实地探勘,以南京市20个居住小区为样本,通过层次分析构建各类设施的评价权重,对小区20分钟步行范围内设施的完备性(有/无)进行评分;崔真真等人基于电子地图,利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的设施POI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构建各类设施的评价权重,按照城市1 km网格、居住小区500 m范围对设施密度进行评价。

然而,上述两类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首先在数据来源方面,居民出行数据调查所需时间成本较高,即使是手机信令的行为调查方法,在获取途径上仍存在较多困难;其次在结果的可靠性方面,基于居民活动行为的调查,有可能受到部分居民的行为习惯影响,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最后在结果应用方面,现有方法避免不了“就现状谈现状”的问题,对评价结果如何指导社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尚未有深入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借助获取途径相对容易、数据范围大、数据类型覆盖面广的电子地图POI数据,描述不同居住小区的生活圈服务半径,并引入决策树的原理方法,归纳影响生活圈服务半径的关键因子,重新审视生活圈与城市土地使用、空间组织之间的关系。

同时,本文尝试将研究结果进一步落实到控规当中,基于生活圈发展目标,识别出急需开展控规修编的地区,为提高控规编制的科学性提供更多途径。

2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评价思路2.1基于POI数据的现状社区生活圈服务水平评价基于社区生活圈中日常活动的基础性和频繁程度,个体一般会选择距离最近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活动。

因此,从一个居住地出发,到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最短距离,可以认为是模拟现状出行轨迹,即现状社区生活圈的空间范围。

电子地图POI是一种包含设施类型、名称和地址等信息的设施空间点数据,具有更新速度快、位置精度高、信息准确性好和数据获取方便等优点。

因此,研究利用居住小区物质环境调查方法,以POI数据为基础,测算每个居住小区满足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最小公约距离,以此作为评价现状生活圈服务水平的定量指标。

首先,基于居民使用频次、设施布点数量,对电子地图POI的各类设施进行筛选与分类,筛选出符合居民日常行为的设施类型,通过网络爬虫、数据清洗和空间校准等数据处理方法,构建地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点空间数据库。

其次,利用缓冲区分析、空间统计等方法,测度每个居住地到每一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近距离,再通过比对各类设施,将各类设施最近距离的最大值作为现状社区生活圈的服务半径,即满足“某类设施最小、各类设施最大”的空间距离(图1)。

为便于分类讨论,按照值的大小对社区生活圈进行分类,其中小于1 000 m,属于步行15分钟范围内,划分为I类社区生活圈;为1 000~2 000 m,属于15~30分钟步行范围,划分为II类社区生活圈;大于2 000 m,在30分钟步行范围以外,划分为III类社区生活圈。

计算公式如下:(1)(2)(3)其中,表示第个居住小区到第类第个设施的空间距离;表示第个居住小区到第大类设施的最小距离;表示第个居住小区的生活圈范围,即其到各类设施最小距离的最大值。

图1 社区生活圈测度示意图图2 特征参照因子提取示意图2.2基于决策树方法的特征参照因子提取决策树是一种根据原数据中的目标变量和预测变量的特征,以树型结构表示分类或决策集合,产生并识别决策规则,预测新数据的方法。

常用的决策算法包括ID3、CART和C5.0等,其中决策树C5.0核心概念是信息熵,即以信息增益率为基础确定最佳分组变量和最佳分割点,从而发现规则。

研究采用决策树C5.0算法和SPSS Modeler软件,以社区生活圈类型为目标变量,以居住区的人口分布、建设情况和交通条件为评估因子对预测变量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在保证决策树模型正确性不下降的情况下,对其预测变量进行筛选,明确特征参照因子(图2)。

2.3相似关系参照下的社区生活圈发展目标确定考虑到控规是目前落实公共社区配套的核心规划途径,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特征参照因子的决策树规则,对规划进行预测,确定相似关系参照下的社区生活圈规划目标(图3)。

此外,研究以控规的空间单元为单位,对现状、规划中的Ⅰ、Ⅱ、Ⅲ类社区生活圈覆盖人口占比进行比较,识别其中发生剧烈变化的地区,明确需要开展控规评估的范围。

3广州市番禺区的实践探索3.1研究范围研究范围为广州市番禺区,总面积约为510 km2,2015年常住人口为154.4万。

番禺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区内人口西密东疏,番禺大道以西地区人口密度为4 600人/平方公里,番禺大道以东地区人口密度为2 100人/平方公里。

番禺区形成了以市桥为中心、沿市莲路向东、沿市广路向北的“T”字形发展轴,轴向串联着沙湾、钟村、大石、洛溪、石基和石楼等人口集中地区,其他地区(除大学城外)多为零散村庄和生态保护区,人口较稀疏。

3.2数据来源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POI数据、现状建设数据、人口统计数据及控规数据。

其中,POI数据来自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地铁站等,通过高德地图开放平台获取;现状建设数据来自于广州市2015年电子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街镇人均居住面积、各居委会、村委会的常住人口等人口统计数据均来自于《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控规数据主要是控规导则数据。

3.3现状评价3.3.1现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布点分类研究按照经常性、清晰性和全面性原则对高德地图开放平台上的22大类、261小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类型进行筛选:①经常性,应当包括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②清晰性,即具有类别描述清晰、指向明确的公共服务设施;③全面性,能够广泛地囊括某种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上述原则,研究筛选出10大类、24小类公共服务设施,通过网络爬虫、坐标转换等方法,整理形成15 279个POI数据(表1)。

此外,研究以安居客网站居住小区POI数据为基础,统计出研究范围内共有2 365个居住区,将其作为居民日常出行的出发点测度社区生活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