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在肝病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疗法 (2)

穴位注射疗法 (2)

效应机制
➢ 1. 放大作用: ➢ 很多实验表明,穴位对药物有放大作用。
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穴位注射产生的药效, 要强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射;或 者达到同样药效时,穴位注射的剂量要小。
➢ 2. 三重作用: ➢ (1)即时效应,在进针数分钟及数小时内产生。多为针刺和
药物注入对局部刺激而引起;(2)慢效应,可在治疗数小时 至1 d内出现,与药物在穴区进行生物化学作用有关;(3) 后作用,是在前两个治疗效应基础上调动和恢复患者自身 的调节功能而实现。这种初期为机械刺激效应,通过经穴 的传导得到即刻效应,中期为药物化学效应及后期的后作 用效应,则使经穴与药物的综合作用得到发挥。这就必然 使穴注后疗效的有效期得到延长,使疾病在这个较长的治 疗过程中得到更彻底的治疗。穴位注射时药效的发生与持 续,有经穴功能的参与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经穴和药 物的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趋病性、速效性及延长性 等特殊功能,促成了穴注的高效和速效,在穴位注射治疗 机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也许有一天,穴位注射可以成为中医在临床中重 新获得主导地位的有效手段。
作用
➢ (1) 止痛作用
➢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证实,穴位注 射与针刺一样,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 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 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 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 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 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
上工治疗三份病 七份调养为长寿 下工治疗七份病 三份自愈看运气
➢ 穴位注射疗法数十年来被临床广泛采用, 所用药物亦多变化,把中西药物中适用肌 肉注射的大部分注射液,也扩充进去,如 当归、丹参、葛根素、黄耆、红花、板蓝 根、鱼腥草、柴胡、威灵仙、徐长卿、夏 天无、肿节风、丁公藤等,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129*基金项目:1.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8180419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GZY-KJS-2020-07)作者简介:范宇翔(1995.10-),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通信作者:裴丽霞(1982.08-),女,博士,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抗肿瘤临床及疗效机制,邮箱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范宇翔1,2.裴丽霞1,2△(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综述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文献,为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干预治疗临床疾病的应用作进一步参考。

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关于自体血穴位注射在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及综述。

自体血穴位注射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

自体血穴位注射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自体血;穴位注射;临床应用;治疗.【中图分类号】R74.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129-04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起源于中医针灸治疗学,是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应用于穴位注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通过穴位的刺激和对自体血的吸收可产生持久的刺激效果,并以此达到治疗的作用。

随着对自体血穴位注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加深,发现自体血穴位注射在临床上的应用愈加广泛,并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产生非常明显的疗效,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哮喘[2]、过敏性鼻炎[3]等;皮肤系统疾病的痤疮[4]、湿疹[5]、荨麻疹[6]、银屑病[7]等。

现将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1.1 COPD彭静等[8]选取“背三针(肺俞、大杼、风门)”和定喘为主穴,脾虚加脾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痰多加丰隆,每次治疗抽取患者2 mL 静脉血注入到选取好的两组穴位中,每星期治疗2次,两组一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后发现,通过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和机体免疫力。

针灸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针灸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针灸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李瑞玲;李一婧;童秋喻;陆欣玲【摘要】针灸作为我国传统临床诊疗方法,在现代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方面也在不断增加、扩展,很多研究成果也已引起世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针刺中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针灸在脑卒中、尿失禁、不孕不育及青光眼中的治疗进展,以及针刺麻醉等方面进行梳理,希望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针灸治疗.【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12【总页数】4页(P134-137)【关键词】针灸;功能磁共振技术;针刺麻醉;不孕不育;尿失禁;青光眼【作者】李瑞玲;李一婧;童秋喻;陆欣玲【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上海2013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上海201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83针灸作为我国流传至今的临床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被接受、推广、应用。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卫生资源,正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在不断加大针灸临床研究的投入,以期在以后的医学发展中,针灸可以发挥某一方面的推动作用。

随着临床实践以及应用的扩展,针灸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很多研究成果也引起世界的重视。

同时世界各国也在不断关注针灸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

本文就针灸临床治疗的6个病症进行评述:1 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在针刺中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针灸现代研究成果表明[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对针感和针刺效应有很大影响。

特定穴位与脑皮层相应代表区相关性的理论已得到普遍证实。

fMRI技术在针刺研究领域中通过成像系统采集图像获得激活脑区功能成像图,同时实施监测脑成像技术将大脑活动和特定的任务或感觉过程联系起来,是目前研究认知科学的最佳工具。

而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无创、即时、无辐射、空间分辨力高、功能与形态同时成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穴位刺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中。

近五年穴位注射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临床运用进展

近五年穴位注射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临床运用进展

近五年穴位注射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临床运用进展摘要】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穴位注射法对人体九大系统的部分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目前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周围性神经痛、偏头痛、眩晕等。

笔者以“穴位注射”“水针”及神经系统病名为主题或题名或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分析总结穴位注射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的临床运用及其常用穴位、药物、操作方法等。

【关键词】穴位注射;水针;偏头痛;脑卒中后遗症;眩晕【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02-02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依据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在穴位内注入药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1]。

穴位注射法对人体九大系统的部分疾病均有治疗作用,且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周围性神经痛、偏头痛、眩晕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多种术后呕吐、呃逆、胃炎等;运动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等。

笔者检索近5年穴位注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报道,选取万方、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以“穴位注射”“水针”及神经系统病名为主题或题名或关键词检索,筛选出穴位注射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报道文章。

分析总结穴位注射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上的常用穴位、药物及操作方法,现综述如下。

1.偏头痛偏头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以一侧或双侧反复发作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偏头痛的穴位注射治疗中,头部穴位,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等穴位为研究者们所亲睐。

利多卡因,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2等为常用注射药物。

韦云泽等[2]治疗42例偏头痛患者,取双侧阳陵泉穴,各注射当归注射夜2ml,两天1次,1个疗程10次,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三天,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2.9%。

赵海峰等[3]选取利多卡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紧张型偏头痛患者,穴位取痛侧头维、合谷、内关、阿是穴。

八髎穴位注射课件

八髎穴位注射课件
八髎穴位注射课件
目 录
• 八髎穴位注射简介 • 八髎穴位注射的理论基础 • 八髎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 八髎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 八髎穴位注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八髎穴位注射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01
八髎穴位注射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八髎穴位注射是一种将药物直接 注射到特定穴位的治疗方法,通 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照实验设计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比较八 髎穴位注射与其他疗法的疗效 差异,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长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疗 效的持久性,以及是否存在复 发或副作用。
综合评估
综合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 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估
八髎穴位注射的有效性。
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不良反应类型
在八髎穴位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 红肿、过敏反应等。
特殊疾病的治 疗
神经系统疾病
如帕金森病、癫痫等,八髎穴位注射可调节神经 功能,缓解症状。
内分泌系统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通过八髎穴位注 射可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病情。
免疫系统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八髎穴 位注射可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联合治疗与辅助治疗
联合治疗
八髎穴位注射可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联合应用,提高治疗 效果。
预防措施
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选择适当的药物、控制注射深度和速度、 对过敏体质患者进行特殊处理等,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处理方法
如发生不良反应,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停药、局 部冷敷、抗过敏治疗等。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安全。

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进展

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 , 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 , 使 淋 巴组 织致敏 , 配合抗体 、 巨噬细胞来 破坏 、 分解、 液化羊肠 线 , 使 之
分解为多肽 、 氨 基 酸 等 。羊 肠 线 在 体 内 软 化 、 分解 、 液化 吸收 ,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 留针和埋 针的基 础上形成 与发展 的 ,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可 以 通 过 保 留 长 时 间 的 针 感 来 保 持 针 灸的持续作用 , 加 强 治 疗 效 果 。 陈 利 国 等 … 发 现 留 针 可 以使
针感加强 , 尚能 催 气 、 候气 , 从 传 统 中 医角 度 来 看 , 埋 线 疗 法 的 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协 调脏腑 、 疏通经 络 、 调 和气血 、 补 虚 泻 实 几 个 方 面 。 布 的 尔 坡 等 认 为 , 穴 位 埋 线 将 穴 位 封 闭 效 应、 针 刺效 应 、 刺血效应 、 穴位 处机 体 组 织 损 伤 的后 作 用 效 应 、 留针 及 埋 针 效 应 、 组 织 疗 法 效 应 等 多种 效 应 融 为 一 体 , 同 时 发 挥作用 , 形成一种复杂的 、 持 久 而 柔 和 的 非 特 异 性 刺 激 。 这 说 明 穴位 埋 线 是一 种 复 合 性 的治 疗 方 法 , 除 了腧 穴 本 身 的 功 能 外, 还 有 其 他 特 有 的 优 势 。首 先 , 随着时间 的变化 , 穴 位 埋 线 对 人体 的刺 激 强 度 是 从 强 到弱 的 , 顺 应 人 体 的 生 理病 理 变 化 , 初期 刺 激强 , 可以克服脏腑 阴 阳的偏亢部 分 , 后期 刺激 弱, 又
整 个操 作 过 程包 括 了 穴 位 封 闭 疗 法 、 针刺疗 法 、 刺血 疗法 、 割

穴位注射的选择题题库

穴位注射的选择题题库

穴位注射的选择题题库摘要:1.穴位注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领域3.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和禁忌4.穴位注射的常用药物和配方5.穴位注射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6.穴位注射的实践技巧和操作方法7.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8.穴位注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9.穴位注射的培训和人才培养10.穴位注射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正文:一、穴位注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穴位注射,顾名思义,是一种将药物注射到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它结合了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药物制剂技术,通过注射药物刺激穴位,激发经络系统,从而达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领域穴位注射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

它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三、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在进行穴位注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选用合适的药物,避免过敏反应;注射剂量要适宜,避免过量;注射部位要准确,避免误伤。

同时,穴位注射有一些禁忌症,如局部皮肤破损、感染、瘢痕体质等。

四、穴位注射的常用药物和配方穴位注射常用的药物有生理盐水、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中药提取物等。

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和配方。

五、穴位注射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穴位注射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穴位注射的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药物过敏、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开展穴位注射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获益与风险。

六、穴位注射的实践技巧和操作方法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包括:消毒、选择穴位、注射药物。

穴位注射的实践技巧有:进针要快、注射速度要慢、注射剂量要适宜、拔针时要迅速等。

七、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包括: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禁忌症包括:局部皮肤破损、感染、瘢痕体质、过敏体质等。

中医医院肝病科等6个科室建设

中医医院肝病科等6个科室建设

中医医院肝病科等6个科室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目录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2)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9)中医医院感染科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18)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26)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36)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44)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治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那么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肝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治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肝病科建设与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肝病科治理者加强肝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治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治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肝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治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肝病科应在肝病差不多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肝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进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治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肝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肝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治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肝病科按收治病种可分为传染性肝病和非传染性肝病,以传染性肝病为收治病种的肝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的相关要求。

以非传染性肝病为收治病种的肝病科的建设与治理参照本指南执行。

【二】差不多条件第七条中医院肝病专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肝病科疾病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八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可开设专病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肝病科应开设病房,具备提供肝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
• 1.针刺作用:针刺的治疗作用是复杂的,大致可 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镇痛、对机体各系统功能 的调整和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 • (1)镇痛作用 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已为国内外医学界 所公认。目前,医学界将镇痛方法分为3大类,即 药物镇痛、脑内刺激镇痛和针刺镇痛。3类镇痛方 法均可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针刺镇痛则以其安 全简便,不会破坏机体的组织,也不致引起机体 其他功能的紊乱而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针刺麻醉 就是在针刺具有良好镇痛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经络的实质与原理
一般人均很自然地把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联 , 但在解剖学上未能得到充分支持。“循经感传” 速度比神经传导要慢很多。——长期在组织解 剖学层面上寻找经络物质基础的工作都以失败 告终! • 许多学者转入到生化方面的研究. 其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是:p物质,细胞外基质,钙离 子富集等。 • 有人试用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揭析经络本质 • ——提出了各种假说 •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3. 药理作用:具有该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 活血祛瘀法的药理作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已基本证 实的主要有:最主要的作用是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 如调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 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等作用,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 尤其是解除了微循环的障碍,从而恢复或改善了病 变组织、器官等的血液供应,使这些组织和器官的 功能得以恢复。几乎所有的活血祛瘀药都有这方面 的作用。其他的作用如:镇痛,抗感染,抗炎,解 热,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 和吸收,抑制体内变异细胞的生长,抑制变态反应, 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联系内外, •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 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 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 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 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 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 联系起来。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PPT课件
选取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 月。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恢复正常工作 和生活。
病例三:偏头痛的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长期患有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 生活。
治疗方法
选取太阳、率谷、风池等穴位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2个 月。
虽然穴位注射疗法使用的 药物多为局部用药,但仍 有可能产生过敏反应,需 要密切观察。
与其他疗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虽然使用药物,但 药物剂量较小,且直接作用于病 变部位,相比口服或注射药物治
疗副作用更小。
与针灸比较
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和穴 位刺激的优点,能够更快地发挥治 疗效果,且作用更为持久。
不孕不育
穴位注射疗法在辅助治疗不孕不育方 面有一定疗效,通过调节内分泌和生 殖系统功能,促进受孕。
儿科疾病的治疗
小儿腹泻
穴位注射疗法可用于治疗小儿腹泻,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
穴位注射疗法有助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营养 吸收。
04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疗法对外科软组织损伤具有显著疗效,如肌肉拉伤、肩周炎等,通过 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促进软组织修复。
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注射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妇科疾病的治疗
痛经
针对痛经等妇科疾病,穴位注射疗法 能够调节子宫收缩,缓解疼痛,改善 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穴位注射--针灸学ppt

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
02
常用器具
穴位注射一般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包括5号、6号、7号针头,注射器容量为1-5ml。
常用药品
一般采用水溶性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药物。
常用器具和药品
操作步骤准备器具和药品:检查注射器是否完好,确认针头型号和药品类型。选取穴位:根据病情需要,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注射。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进针:用已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穴位,深度根据穴位位置和患者体质而定。注射: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药液注入穴位。拔针:注射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压迫穴位,防止出血。
孕妇
对于孕妇的常见疾病,如妊娠呕吐、胎位不正等,可以采取穴位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穴位的选取和操作方式,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可以通过穴位注射来改善身体状况,但需要注意药物的选取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的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处理
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穴位注射的研究和发展
05
穴位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穴位注射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穴位注射的常用药物
临床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进展
要点三
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反射、免疫调节、内分泌调节等方面。
要点一
要点二
穴位注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
03
治疗原则
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疗法》课件

《穴位注射疗法》课件
骨折与关节脱位
穴位注射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外 科疾病,有助于促进愈合,减轻疼 痛。
妇儿科疾病的治疗
月经不调
穴位注射治疗月经不调、 痛经等疾病,能够调节内 分泌,缓解症状。
小儿疳积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疳积、 消化不良等疾病,能够促 进消化,改善营养状况。
小儿脑瘫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等 疾病,能够改善神经功能 ,促进康复。
历史
穴位注射疗法源于中国古代的针灸疗 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 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理与特点
原理
穴位注射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调节 人体内部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药 物注入穴位后,可以发挥药物的直接作用,进一步增强治疗 效果。
特点
穴位注射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特点, 尤其适用于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此外,穴位注射 疗法还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穴位注射疗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有 助于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案。
国际推广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穴位注射疗法将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 的推广和应用,为全球患者带来福音。
THANKS
消化系统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胃炎、 胃溃疡、腹泻等疾病,有 助于调节胃肠功能,缓解 症状。
心血管系统
穴位注射治疗高血压、冠 心病等疾病,能够调节血 压,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疾病的治疗
软组织损伤
穴位注射治疗肌肉、韧带等软组 织损伤,能够缓解疼痛,促进康
复。
颈肩腰腿痛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 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引起的疼痛,能 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

穴位注射疗法介绍



穴位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


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 御病邪,反应病候。 穴位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双向调整作 用,药物对穴位的持久作用。 药物的效能作用较其它作用给药具有用药量小,药物可经经 络直达病所,药物吸收快,作用佳的优势。现代动物实验研 究表明,穴位治疗尤其是部分穴位注射用药几乎与静脉途径 给药见效速度、效果一致,是一种极好的给药途径。

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注射液,西药 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射,蜂毒注射等;注射时有 用单纯一种药液,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者;用 药剂量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ml,多者可达每穴 4ml。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腧穴,所注药物通过腧穴,经络 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 原则。
穴位注射疗法操作方法


在操作中不可刻意强调施用手法,以免造成局部组织附近神 经,血管,肌腱等的损伤。严格消毒,针下要避开大的神经、 血管,针头刺入穴内后,应回抽无血后方可将药液均匀、缓 慢注入穴内。 注药时不可过快、过猛。如为自血注射,则应做到动作迅速、 准确,以免血液在针管内凝固。如为蜂毒等易致过敏反应的 药物,则应先进行皮试,无过敏反应者方可进行穴注。
穴位注射疗法的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发挥经络腧 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治疗的操作较单纯针刺较为复杂,除与针刺相同者外,还必 须熟练掌握穴位局部解剖、药物的适应症、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知 识。 适应病症广泛,凡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神经针灸各科疾病均可用本 法治疗,疗效较佳。穴位给药用药量小,可取的与大剂量肌肉注射或 口服给药相同或更好的疗效,又可减少用药量。 由于用药量较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为降低,因而安全性较强。 药物作用与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滞留时间较长,使药 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 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 时间。 补内服药物之不足,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 宜。

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个案护理

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个案护理

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个案护理【摘要】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一种起源于肝脏的恶性上皮细胞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死亡率较高。

中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占世界肝癌总发病率的43%。

中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这种疾病,约占世界肝癌死亡病例的40%。

由于我国大多数肝癌患者并发慢性肝炎和肝硬化(85%),长期慢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代偿能力差,可切除率仅为10%~37%。

因此需要提高原发性肝癌护理的重视度,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个案护理;护理效果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所发生的癌肿。

本病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仅次子胃癌、食管癌.居第三位.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约II万人,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l。

手术治疗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

随着放射学的快速发展,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且不愿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小于3cm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效果已得到认可。

它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虽然手术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手术治疗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和预防并发症是配合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

只有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才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

1、国外研究综述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约占肝癌总数的70%~90%。

El-Serag HB[1](2019)提出原发性肝癌的高发与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丙肝)感染有关,约占肝癌患者的32%。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才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护理期间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恶心、呕吐患者饭前应给予口腔护理,以促进食欲。

进食少者可给予静脉补液,盛要时给予自蛋白等。

中医治疗肝病进展

中医治疗肝病进展

中医治疗肝病进展汇报人:2023-12-12•中医对肝病的认识•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研究目录•中医治疗肝病的优势与挑战•参考文献01中医对肝病的认识A BC D感染中医认为肝病的发生与感染有关,如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导致肝脏受损和炎症。

情志内伤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发展为肝病。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不良饮食习惯,可损伤肝脏,引起肝病。

药物不当长期使用药物不当或滥用药物,可能损害肝脏功能,导致肝病发生。

湿热蕴结中医认为湿热之邪是导致肝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湿热蕴结肝胆,导致胆汁分泌失常,出现黄疸、胁痛等症状。

肝气郁结情志内伤可引起肝气郁结,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胁痛、胸闷等症状。

瘀血阻络肝病日久,瘀血阻络,导致肝脏质地变硬、疼痛等症状。

脾肾亏虚肝病影响到脾肾两脏,导致脾肾亏虚,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以黄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

急性肝炎肝脏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发热、消瘦等症状。

肝癌病情迁延不愈的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病程长、死亡率高的肝炎,可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

重型肝炎肝脏质地变硬、变形,导致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如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肝硬化020103040502中医治疗肝病的方法汤药根据个体差异,医生会开具不同的汤药方剂,以调节患者的体质和症状。

中成药针对不同的肝病类型,有各种中成药可供选择,如水飞蓟宾胶囊、益肝灵胶囊等。

草药使用天然的草药,如甘草、茵陈、黄芪等,具有保肝、去毒、调节免疫等作用。

常规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目的。

电针利用微电流刺激穴位,增强针灸效果,促进肝病的恢复。

穴位注射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特定的穴位,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

通过按摩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年第7卷第11期Vol.7,No.11,2021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高冬华1,王贵婷1,张鑫辉1,田婉琴1,唐玲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北京,100072;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摘要: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缓解疼痛、调节情绪、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总结了耳穴贴压、穴位注射、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胰腺癌;疼痛;耳穴贴压;艾灸中图分类号:R 4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709-1961(2021)11-0035-04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techniques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GAO Donghua 1,WANG Guiting 1,ZHANG Xinhui 1,TIAN Wanqin 1,Tang Ling 2(1.West Branch of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2;2.Department of Nursing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ABSTRACT :Pancreatic cancer is a kind of digestive tract tumor ,with a high degree of malig⁃nancy.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mainly abdominal discomfort and dull pain ,often accompa⁃nied by loss of appetite ,loss of body shape and obstructive jaundice.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the quality of life ,work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are seriously affected.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ology ,and its prospects in alleviating pa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technology ;pancreatic cancer ;pain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pressing therapy ;moxibustion 胰腺癌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种,其恶性程度高,病死率与发病率相近,一般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不易察觉,确诊时大多数处于疾病的晚期[1]。

穴位注射的临床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的临床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射液穴位注射 ,疗效与注射剂量呈正 比。
物注射于穴位旁或其 上方 2  ̄3 m m 处 ,则 上述现 象就不 会发生 ,表明穴位对药物效应 的形 成具有 独立重 要 的影
响。周爱玲等口 对大 鼠以庆大霉 素穴 位注射 足三里 ,舌
下静 脉注射 等不 同途径 ,观测 大 鼠血 、肠 、 胃中 NO S 、 NO含量 ,结 果 发现 足 三里 组 >静 脉 注射 组 >对 照组 。
研 究 和探 索 经 络 、 腧 穴 的 功 能 提 供 新 的 途 径 。 关键 词 :穴 位 注 射 ;水 针 ;作 用 机 制 ;效 应 d o i : 1 0 . 3 9பைடு நூலகம்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1 8 . 1 1 8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一 1 8 — 0 1 6 0 - 0 2
1 穴 位 注 射 的 效应 特 性
1 . 1 药物特异性作用 蔡雪芬等 观察黄芪注射 液穴位 注射对慢性 盆腔炎大 鼠模 型 的治 疗作用 ,选用关 元 、足 三里 ,予黄芪注射 液及生 理盐水进行 穴位注射 ,结 果黄 芪注射液 穴位 注射组疗 效优 于生理盐 水组 。汪 帼斌等[ 2 ] 对佐剂性 关节炎 大 鼠穴位 注射等量 不同 的四种药物 ,取 大 鼠右后肢足三里 、昆仑 、双侧 肾俞 ,结果 四种 药物均 有镇痛作用 ,其 中蜂 毒注射 液和 当归 注射液在提 高痛 阈 方面优于丹参 注射液及 正清风痛 宁。说 明不 同的药物注 射于相 同穴位 ,药效 反应不 同。谭志 明[ 3 发现 给予相 同 条件 的强直性脊 柱炎患者 一定剂量 范围 内的复方丹参 注

近三年穴位注射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三年穴位注射的临床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8), 13236-1324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81849近三年穴位注射的临床研究进展万 颖1,高 杰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一科,黑龙江 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7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8日摘 要穴位注射是中医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集针刺、药物、经络三者作用于一体,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穴位注射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神经性疾病如耳鸣、面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骨科疾病如腰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病等;周围血管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等;对缓解各种疼痛,治疗呕吐也有较好效果。

本文对近三年国内穴位注射疗法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穴位注射疗法的认知,有助于穴位注射疗法的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穴位注射,研究进展,临床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Past Three YearsYing Wan 1, Jie Gao 2*1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Department 1,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Received: Jul. 18th , 2023; accepted: Aug. 11th , 2023; published: Aug. 18th , 2023AbstractAcupoint injection is a treat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dern medicine. It is integrated with acupuncture, drugs, and meridians, and is widely *通讯作者。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1中医病名
肝癌在中医里没有具体病名,属于中医学的“积聚”“臓 胀”“肥气” “胁痛”“癥瘾”“痞气”等范畴。《灵枢•五变》 首曰:“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成。”《难经•五十六难》中“肝 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诸病源候论》对癥瘾积聚进行 了详细分辨,“盘牢不移者,是癥也……瘟者,假也,谓虚假 可动也”。《济生方》中详细记载“肥气之状。在左胁下,大 如覆杯,肥大而似有头足,是为肝积”,与现代医学中的肝癌 有很大程度的相似。现代医家在总结经典基础上将其总体归 属于"积聚”范畴。
(PLC)患者治疗,发现其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 功能,调节机体血清相关因子。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华永庆等〔28] 观察茵陈蒿汤细胞膜固相化色谱法特异性结合成分对肿瘤细 胞的影响,发现茵陈蒿汤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份。李木 松等〔29]研究加味茵陈蒿汤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发现加味茵陈蒿汤可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其作 用机制可能通过活化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 赵锦燕等卩°]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对肝癌细胞BEL-7402/5-FU的 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古人在治疗肝癌,认识到肝气郁结所
【收稿日期】2021-03-08 【作者简介】龚纯(1993-),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87 -
瘀毒结聚,气血渐伤,瘀毒流注,其关键为湿热瘀毒结聚, 肝脾气血两伤。李春辉⑷老中医认为肝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正气亏虚、脏腑阴阳失调是肝癌发病的根本原因,瘀毒内盛 是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情志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章查阅近10年中西医治疗肝癌的文献,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以期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