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推荐K12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散步教案苏教版

推荐K12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散步教案苏教版

第20课 *散步教学目标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仔细揣摩一些语句展示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露出浓重的“爱”,整体感悟课文。

(重点)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难点)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

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

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

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二、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 分岐.(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lín)(2)理解词义①信服:相信并佩服。

②各得其所: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③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

重庆人。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三、整体感知1.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散步的人物有:母亲、我、妻子、儿子(2)散步的地点是:田野(3)散步的季节是:初春(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3.根据以上要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4.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渗透着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奇特生活和抱负人格的追求。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亮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动身,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爽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育学生阅读古文的力气,品尝文章的秀丽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宠爱。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根本内容,背诵确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存、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尝和审美情趣”等要求,依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看解释后积存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把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解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到达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构造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养成宠爱大自然,宠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安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存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忱,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

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局部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局部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2)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陋室铭》;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课文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迁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陋室铭”,提问:“陋室”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以“铭”来命名这篇文章?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障碍;(3)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4. 欣赏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培养审美情趣;(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陋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我们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陋室铭》;2.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其中的句子进行一次作文练笔;3. 收集其他有关刘禹锡的作品,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其创作风格。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散步》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散步》导学案苏教版




《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像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核心。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委屈儿子,走大路。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即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钦州市九中(沙埠中学)陆贞烨一、教材内容分析《散步》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需1课时完成。

本文体裁属于现代散文,以记叙为主,中心事件即标题“散步”。

虽然散步是一件生活中极为平常的小事,作者莫怀戚却有一双慧眼,从平凡小事中挖掘出它的深意,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这个传统美德,也渗透着中年人对家庭的沉重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因而学习这篇散文对学生思想教育意义深重。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1、理解内容,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使命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浓浓亲情。

(重点)3、比较阅读,提升能力。

(难点)三、学情分析现代散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尤其是以表现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与感情的文章。

本文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又朴实真挚,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问题关键在于教者如何发掘学生本身的潜能,让他们“想表达,敢表达,会表达,善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生动的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本节课教学思路设计为:导入课题,明确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美文再读,品味语言——质疑交流,体会主旨——课堂小结,领悟写法——比较阅读,提升能力——结束语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时间约3分钟)展示没有标题的家人散步图师:同学们,请给这幅图添加一个标题,以表明你的欣赏感受。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由此导入课题)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老师也有自己的答案——散步。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学习作家莫怀戚的一篇同名美文,去感受作者一家人在散步中体现的相亲相爱的浓浓亲情。

学习1.理解内容,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使命感。

2023年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2023年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2023年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教学目标】1.能留意生活,细致观看,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2.学会取舍,能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依据中心表达需要细心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3.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到处皆语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语文与生活亲密相关的。

我们的写作素材许多就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因此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二、自主阅读自读《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一文,勾画要点。

1.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欢乐和宝藏。

2.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的生活,写作当然要伏在桌子上,写作材料却不能够单单从伏在桌子上取得。

4.从生活中获得的写作素材,必需依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细心提取。

5.学会从搜集到的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把那些真实新奇、生动典型、有乐观意义的材料写入文章。

三、怎样从生活动身,查找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

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

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生活的精彩与平凡并陈,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

(一)生活鲜活,写点真实素材。

作文是对熟悉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因此作文的材料要真实牢靠,真人真事,合理合情。

我们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识的那些真实可信的题材,不要忽视身边的事情,学会挖掘身边的题材,懂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受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只要我们细细感受生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写起,这些“小花”肯定会使我们的文章布满浓浓的人情味。

如一位同学写道:“那一次,我不幸因小腿骨折住进了医院,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不能动弹,爸妈不在身边时,我常偷偷流泪,是护士李阿姨带着一脸阳光般绚烂的微笑走进了我的世界,以后的日子像流水般欢快的流过,在李阿姨绚烂的微笑里,我遗忘了病痛,只记得那个夏季布满了绚烂的阳光。

说课稿模板6篇

说课稿模板6篇

说课稿模板6篇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的《芙蕖》(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芙蕖》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专题荷中的一篇课文,__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

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

第二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体会__的立意特点,对课文主要内容能初步成诵。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是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是在分析__立意中升华教学主体的认识二、说学生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

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三、教法、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准备采用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说学法__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小品文,通过对芙蕖的分项说明,告诉人们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说明种植之利,并借此表达作者对芙蕖的眷恋。

学习这篇__,首先要做好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文中不少句子对仗工整、用字精当,建议背诵默写;其次,要分析、了解__写作内容和写作特点,__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以芙蕖的“可人”为线索按照芙蕖的生长时序,由“荷钱出水”起,至“霜中败叶”止,由芙蕖可供观赏的外在美,写到芙蕖可备实用的内在美,使芙蕖“形、神、灵”三者的美浑然一体。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人生体验《散步》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小街中学责任教师杨海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

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二学生的特点,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①、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①、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②、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诵读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5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石榴》教案15 苏教版

《石榴》教学设计《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秀散文。

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练诵读全文的根底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石榴的形象(特征),领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在指导学生熟练朗读全文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的根本内容。

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领会作者所托之志,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语句的兴趣和习惯。

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认识石榴吗?吃过吗?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形、色、味)?大屏幕展示石榴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

2、教师补充石榴的有关知识。

(课件展示)石榴又名安石榴、假设榴等。

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果在秋季成熟。

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

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

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

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假设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欣赏。

(二)作者简介郭沫假设.(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 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检查预习1 .词汇积累(结合注释,明确一些词语的音或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弱冠之年 B.冠军 C.冠冕堂皇 D.冠心病答案:C解析:分析:C项“冠”读guān,其他都读guàn。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余之.从师也B.戴朱缨宝饰之.帽C.岂他人之.过哉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答案:A解析:分析:A项“之”为主谓之间,助词,无意。

其余三项均为助词“的”。

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答案:D解析:分析: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而不是求学之“精”。

故答案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 第25课《有的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 第25课《有的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有的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下面诗句朗读音节划分正确的是( )A.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B.他的/下场/可以/看到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D.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答案:C解析:分析:A项应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B项应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D项应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划分。

2.对下面诗句中加点部分的含义说明正确的是(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A."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相同。

B."多数人"与下面的"群众"意义不同,"多数人"是"他"服务的对象,"抬举"他的人是他死后的"多数人"。

C.A和B都是正确的,因为"多数人"是不分时间界线的。

D.以上都不正确,"多数人"在意义上与"群众"有相同的部分,但不能完全等同答案:D解析:分析:“多数人”包含的范围广,不仅指群众。

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对下面诗句中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组是( )A.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反语)B.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对比)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夸张)D.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对比、比喻)答案:C解析:分析:C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反复的理解。

4.诗第三节中"不朽"的引号在句里起什么作用()A.表示假设和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和引用C.表示反语和否定D.表示着重和强调答案:C解析:分析: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引号表示反语和讽刺。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黧.(lí)黑寒噤.(jìn) 迂.(yū)回挟.(xié)而不服B.砾.(lì)石霎.(shà)时虔.(qián)诚汩.(gǔ)汩如泉C.摄.(niē) 制翌.(yì)日陡峭.(qiào) 安营扎.(zhá)寨D.诅咒.(zhòu) 出轧.(yà) 腈.(qīng) 纶拾.级而上(shí)答案:B(解析:A项“噤”应读作“jìn”C项“摄.”应读作“shè”;“扎”应读作“zhā”D项“扎”应读作“zhā”;“腈”应读作“jīng”;“拾”应读“shè”)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俯瞰帐蓬草坝子轻歌漫舞B.炫晕焦炙大冰凌前呼后涌C.刹那颠簸羊皮袍风云变换D.蜿蜓雾霭黧黑色川流不息答案:D(A项“蓬”应写作“篷”;“漫”应写作“曼”。

B项“炫”应写作“眩”;“涌”应写作“拥”。

C项“换”应写作“幻”)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A.随心所欲B.漫不经心C.肆无忌惮D.心无旁骛)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 )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A.跌跌撞撞B.熙熙攘攘C.推推搡搡D.络绎不绝),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⑶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A.压迫B.挤压C.排挤D.压制)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 )⑷.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A.耸立B.挺立C.屹立D.矗立)在蓝天下面。

( )答案:⑴B ⑵C ⑶A ⑷D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怒不可遏晶莹连绵漫不经心折返迂回B.巍峨壮观秋高气爽精雕细刻哀哀打漩C.名副其实气势磅礴蜂窝杂陈川流不息D.阳光明媚琼瑶仙境名扬世界亭台楼阁答案:C(A项“怒不可遏”“漫不经心”是偏正短语,“晶莹连绵”“折返迂回”是并列短语;B 项前三项是并列短语,而“哀哀打漩”是偏正短语;C项全是主谓短语;D项“阳光明媚”是主谓短语,“琼瑶仙境”是偏正短语“名扬世界”是动宾短语,“亭台楼阁”是并列短语。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

⽆忧考为⼤家整理的苏教版⼋年级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教案的⽂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第五单元主题是“⼈与环境”。

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类善待野⽣动植物,善待⼤⾃然,善待⼈类⾃⾝的⽣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共鸣,有很⼤难度,因为学⽣的认知能⼒和⽔平还不能达到这样⾼的⼀个层⾯。

从⼏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随笔、散⽂、记叙⽂、⽂⾔⽂(议论⽂),体裁多样化。

虽说潮流对⽂体要求⽆须过⾼,甚⾄不作要求,但对⽂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了解⼀些,这有助于学⽣对⽂本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段。

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引导学⽣与⽂本间的对话,引导学⽣⾃⼰感悟,引导学⽣畅谈感受。

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多与⼤⾃然来⼏次亲密接触,让学⽣能有亲⾝的体验和感受,能产⽣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认识到⼈与⾃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对⾃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教学⽬标:1、能通畅地阅读课⽂,利⽤图书馆、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本的理解。

2、体会⽂章流露出的作者对⾃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与⾃然的关系,认识到⼈与⾃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热爱⾃然,关⼼⾃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和修改常⽤的、⽤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提⾼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与⾃然” 设计⽅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探究,表达⾃⼰的态度,呼吁⼈类对⾃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苏州园林》 3课时《都市精灵》 1课时《幽径悲剧》 1课时《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诵读欣赏(单元⾃荐美⽂交流) 《城市听鸟》 1课时《治⽔必躬亲》 1课时写作 2课时修改⽂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单元学习⼩结 1课时⼆⼗⼀苏州园林叶圣陶⼀、教学⽬标:1学习本⽂围绕中⼼,从整体到局部多⽅⾯说明事物的⽅法在整体把握全⽂的基础上,体会⽂章的结构美。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2、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

3、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4、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苏州园林》2课时《都市精灵》2课时《幽径悲剧》2课时《明天不封阳台》1课时《治水必躬亲》1课时写作2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视听活动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初中二年级语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导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明确任务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3布置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文,确定一个研究小专题讨论、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负责人并进行初步的分工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布置学生确定单元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第三块:学习评价: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出示评价内容:1、你能说出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了吗?3、本节课你有多少收获?自我反馈2小结、评价自我小结第2、3课时《苏州园林》学习目标: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杨柳教学设计杨柳教学重点: 1、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2、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教学进程:一、自由描述各人眼中的杨柳。

二、介绍《杨柳枝词》(白居易)和《咏柳》(贺知章)。

三、范读或由学生朗读《杨柳》全文。

四、仔细阅读节选部分,讨论: 1、本文的柳与前人的柳有什么不同。

2、本文“美”在何处。

明确: A、美在作者的独具慧眼。

选段从“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的原因说起,突出杨柳“下垂”的姿态,接着用对比手法提出问题并加以回答,然后用画龙点睛之笔点出自己的感悟所在。

B、美在歌颂了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五、探讨:我们从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中受到哪些启迪?六、布置作业:写一写你心目中的杨柳(尽可能运用象征手法)[附] 《杨柳》全文杨柳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缘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亮的时代特点。

《陋室铭》轻松爽朗,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乐趣。

《爱莲说》描画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关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专门大的关心,同时关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专门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爱好,把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颂扬简单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

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亮,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明白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把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明白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判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专门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成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散步》说课稿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散步》说课稿 苏教版

《散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

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为: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二、教学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刚从下面农村学校升入初中,比较腼腆,不太容易在课堂上积极主动。

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

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词二首满江红苏教版88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词二首满江红苏教版88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 题名!
19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 途的担心和忧虑。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
20
你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再读课文,体会词人的感情。
喜悦激动: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激烈,奋发。
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
庸俗之辈。
襟谁识我?
没有出路。
茫茫人世。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磨难
音?青衫湿。
指因悲伤泪下而衣襟沾湿。
译文: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 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激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 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 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 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 我的衣襟。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 题名!
26
随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有人说秋瑾和李清照有很多相似之处。请 同学们找一些你学会的李清照的诗词,说说 这两个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细读感知
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上片: 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 题名!
15
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 (1)“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2019年7月24日
遇上你是我们的缘分,祝你学习进步,金榜 题名!
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一组探讨生命意义,抒写人生体验的文章,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也有很强的文学性。

在前面几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去体验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饱含作者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蕴浓浓的亲情,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强烈的抒情意味;《送东阳马生序》展示的是作者对少年时期艰苦求学历程的回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的诗;《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创作的一首具有哲理意味的诗。

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因此,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受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学生在理解本单元含蓄的抒写人生体验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2、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

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

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

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

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6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2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1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专题叶(1课时)五、单元教学过程第1课时错过(刘心武)(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2、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疏通文意。

审视自己生活中的“错过”的经历,反思自己对其的态度。

课堂学习:第一块:唤醒记忆,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导入:“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同学们,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有过“错过”的体验吗?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长故事。

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相互交流。

2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

面对这种种“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也来看看作家刘心武是如何对待“错过”的。

听,思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对待“错过”的态度是什么?依据文中12、13段回答:一是习惯,二是品味。

反思第二块:联系旧知,理清结构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课文共15段,作者是怎样安排结构,向我们阐述如何对待“错过”的?讨论,交流:首先讲了什么是“错过”,其次讲了为什么会有“错过”,最后讲了怎样对待“错过”。

2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据此,本文可如何划分结构?思考,交流:一(1、2)、二(3—6)、三(7—15)3 介绍杂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

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以作为议论文学习。

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听教师介绍,回答:议论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4 指导学生完成板书完成板书,体会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5 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找出例段。

独立思考后回答(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

)反思第三块:重点研读,品味哲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研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

独立研读文本2 巡视,或参与某组。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3 师生重点研析: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可提示:“错过”能不能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

“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学生讨论,或结合教师的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相互交流,归纳总结。

4 14段的比喻讲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错过;“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根本的追求。

5 提出诵读要求:熟读第14段,把握文章主题。

学生反复诵读第14段,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反思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经历,并进行“错过”与“过错”之比较。

第2课时错过(刘心武)(二)学习目标:1、联系自身“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2、通过诵读,品味、积累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回忆错过经历,比较“错过”与“过错”。

课堂学习:第一块:语文活动——真情告白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听,回忆。

2 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写作3 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

(“错过”≠“过错”:错过并不意味着过错。

)(失=得:“错过往往意味着另一种得”)交流并相互评价反思第二块:语文积累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尝试背诵出来。

自由朗读,背诵2 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

师生分享,适度评价。

反思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第3课时散步(莫怀戚)学习目标:1、通过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

2、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3、通过对亲情的感悟,从而能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珍惜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准备几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品读研析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导入:茶余饭后,闲暇之余,一家人相互携手到户外,信步于林阴下、花园中,是多么温馨快乐的事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莫怀戚这家人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浓浓亲情。

想象思考2 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

(注意:概括内容要有人物、事物、主旨。

)几名学生朗读,其余认真听读,并加以概括。

3 听,适度评价。

•写一家四口人散步的故事,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

•写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表现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4 一家人,三代人,互敬互爱,儿子孝顺母亲,母亲疼爱孙子,整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选择最能体现亲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读文、批注。

5 听,适度评价。

成果展示。

反思第二块:真情采访,情感熏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情境设置:模拟湖南电视台的栏目《真情情满天下》;主题:《爱的港湾》;采访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角色分配:两位学生模拟节目主持人,四位学生模拟这一家四口,人物角色都应通过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其余同学也可参与提问,但要求提出的问题应以课文为依据。

明确要求,分工协作。

2 组织协调,欣赏,倾听。

(纷纷发问)对母亲:您最后为何又改了主意了呢?对妻子:作为妻子,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对儿子:今天你的奶奶让了你,你的妈妈背了你,明天你将怎样对待他们呢?……3 适度引导,小结。

交流,感悟。

反思第三块:体验拓展,感悟亲情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爱幼篇:“爱孩子,就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了。

”大家一定耳闻或目睹过爱幼的亲情故事,说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相互交流、分享。

2 敬老篇:“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献出一切,甚至是生命,我们做独生子女的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倾听,诉说。

3 现实篇:配乐朗诵——《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呢?诚挚表达自己的谢意。

4 播放音乐《常回家看看》,师总结: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

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在《常回家看看》的音乐声中,感触心灵的震撼。

反思课后学习:以《我爱我家》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4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学习目标: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知识,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课前准备:1、翻检工具书,梳理本文生字词的读音,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堂学习:第一块:诵读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板书课文标题) 感悟、思考2 同桌互读课文,明确生字词读音,并试着合理划分长句的朗读节奏。

互读、标注3 师生交流字音及朗读节奏推荐代表朗读4 组织朗读,巡视评价采用同桌读,前后四人学习小组读,男女生分读等形式。

反思第二块:疏通文意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 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

自主翻译2 组织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合作互助3 组织全班交流疑难,共同整理。

成果共享反思课后学习:1、熟读并试着背诵课文。

2、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勤学的名言和勤学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