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1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中铁上海局)

合集下载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第一篇隧道基本情况…………………………………….2-4第二篇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5-15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第一篇隧道基本情况一、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久永线DK28+866至DK30+039里程段佛顶竹隧道;DK30+786至DK31+374里程段核桃田隧道。

二、佛顶竹隧道工程概况佛顶竹隧道位于贵阳市域铁路久永线四工区,隧道起讫里程为DK28+866~DK30+039,隧道全长1173米,为铁路单线隧道。

其中,DK29+120~DK29+277、DK29+688~DK29+732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余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

全隧采用复合式衬砌。

围岩级别主要为Ⅳ和Ⅴ级,支护形式有φ108长管棚、φ42超前小导管、I22a格栅格栅等。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台阶式洞门。

隧道围岩情况总体情况条件差,Ⅴ级围岩分布总长度为722m,占隧道总长的61%;Ⅳ级围岩分布总长度为300m,占隧道总长的25%。

具体的围岩分布情况见下表。

佛顶竹隧道围岩级别分布表三、核桃田隧道工程概况隧道在DK30+786~DK30+800为24‰的下坡,DK30+800~DK31+374为20.8‰的下坡,全隧除DK30+882.34~DK31+374段位于半径R=800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为20000m。

全隧围岩级别主要为Ⅳ和Ⅴ级,隧道围岩情况总体情况条件较差,Ⅴ级围岩分布总长度为438m,占隧道总长的74%;Ⅳ级围岩分布总长度为150m,占隧道总长的26%,采用复合式衬砌。

具体的围岩分布情况见下表。

核桃田隧道围岩级别分布表三、编制原则依据设计图纸、《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久永遂参(10)03、新建铁路久长至永温线站前综合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

现场作业队依据贵建指【2010】189号文组织及过程控制,采取架子队管理模式。

隧道监控测量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X试验段隧道工程编号:11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 XXX审核: XXX批准: XXX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5.监控量测实施 (2)6.劳动组织 (11)7.设备机具配置 (11)8.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1)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XXXXXX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施工。

2.作业准备2.1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

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同时还应考虑量测方法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2.2 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来选用,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

2.3 现场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3.技术要求3.1 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3.2 监控量测应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3.3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案。

3.4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核制度,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3.5 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尽量减少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提高测量精度。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埋设监控量测点→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满足施工建议监测总结结束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5.监控量测实施5.1 断面及测点布设原则5.1.1 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断面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Ⅴ 5Ⅳ20备注:①Ⅳ级围岩,在不良地质地段(主要指水平层软质岩等)监测断面应适当加密。

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隧道工程长大隧道测量施工。

2.作业准备2.1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和专业测量人员学习、培训。

确保长大隧道科学、顺利的贯通。

2.2外业技术准备熟悉图纸与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操作。

使用检定合格期内的仪器。

3.技术要求3.1控制前提条件对所交接的控制网进行复核测量。

复核无误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控制。

有误:换人、换方式复核,确定后,予以上报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复核后,证实,再进行向上一级单位汇报。

3.2技术标准(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控制方法与顺序4.1控制测量方法测量工作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成立测量组,测量实行三级测量复核制,由公司精测队、分公司精测队、项目部测量组形成三级测量组织,保证了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作业过程中严格按规范与施测方案的要求执行,使整体质量等级争取创优,项目部测量组受总工程师领导,负责整个现场控制测量工作指导,具体施工测量由各作业队测量负责。

4.2控制顺序洞外由公司及分公司精测队控制整个标段控制网并对工点控制点进行布设,项目部测量负责对工点控制点进行加密并对如何引控制点进行交底,作业队负责作业队测量日常工作,负责对结构物尺寸进行复核控制并负责对桩点进行保护。

洞内平面控制导线的布设采用分级布设的方法:先布设精度较低、边长较短(边长一般为25~50m )的施工导线;当隧道开挖到一定距离后,布设边长为50~100m 的基本导线;随着隧道的开挖延伸,布设边长较长的主要导线,三种导线的点位可以重合,在施工导线的基础上布设长边主要导线,长边主要导线的边长在直线段不短300m ,曲线段不短于200m (边长亦可根据测量设计确定)。

隧道主要导线采用双导线布设形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每个环由4~6条边构成。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熟悉设计文件对监控量测的相关要求。

2.1.2熟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业主下发有关监控量测的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

2.1.3完成三级技术交底,即项目总工程师对项目部各部室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主管人员对作业队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业队技术负责人对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加监控量测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2.2.1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2.2.2建立监控量测组织机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及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建立测量控制网,布置监控量测点。

配置监控量测使用的仪器、反射片、手电、冲击钻等。

配置专用量测软件,APP终端采集设备平板电脑等。

3.技术要求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纳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隧道每个断面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埋设断面测点→采集数据→数据分析→信息反馈指导施工→检验验收。

4.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见图1、图2。

图1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图2监控量测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配置足够的监控量测仪器。

测量仪器必须是鉴定合格,精度满足要求的产品。

如全站仪、水准仪、平板电脑等。

5.1.2监控量测管理人员均经过监控量测业务培训学习,熟悉规范及测量仪器操作。

5.1.2隧道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对接工作准备⑴配置充足的APP终端采集设备(平板或手机)、PC机。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样本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样本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样本1 适用范围适应于监控量测施工。

2 作业准备(1)熟悉图纸及围岩等级、支护形式。

(2)熟练掌握全站仪测量仪器,测量基准点及监控量测点的埋设。

(3)熟悉掌握监控量测系统数据测量、上传及回归分析等功能。

3 技术要求(1)指导隧道施工,保证隧道施工过程安全,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安全事故,尤其要杜绝施作初期支护后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关门”事故。

(2)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对工程周边施工环境造成较大干预与影响。

(3)验证支护结构施做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下一步施工方法提供依据,为优化和变更设计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4)通过开展监控量测与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提高现场监控量测管理水平。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工艺流程图图1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流程图4.2 主要施工工序说明(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确定管段内隧道监控量测布置点位;(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按规定要求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及原始数据的上网传输;(5)监控资料的分析及信息反馈,总结采取工程措施效果。

(6)提交监控量测成果(平台完成)。

5 施工要求5.1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

测点坐标采用绝对坐标记录。

2、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要求,应减少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验分析。

3、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4、监控量测应作为施工组织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安全施工、质量控制及时提供围岩稳定性和支护、衬砌可靠性的信息,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法提供参考。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设计。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XXXXXXX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本次作业指导书修订主要依据:⑴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⑵《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⑷隧道施工图;⑸隧道标准化施工工艺经验。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XXXXX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

2监控量测目的为及时了解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为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为设计和施工决策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编制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工作应按监控量测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及时量测和反馈,为施工提供有关围岩稳定性、支护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围岩级别及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改变的信息和依据。

3监控量测内容⑴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围岩条件、周边环境、隧道埋深、断面尺寸、开挖方法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XXXXXX项目经理部第二作业队⑵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监控量测项目、人员组织、元器件及设备、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信息反馈及对策、数据记录格式等。

⑶监控量测工作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施工工序管理,现场成立监控量测小组。

⑷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为满足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①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 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3 净空变化收敛仪、全站仪4 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②选测项目包括下列内容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1 围岩压力压力盒2 钢架内力钢筋计、应变计3 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应变计4 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5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压力盒6 锚杆轴力钢筋计7 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8 隧底隆起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9 爆破振动振动传感器、记录仪10 孔隙水压力水压计11 水量三角堰、流量计12 纵向位移多点位移计、全站仪⑸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进行物理力学试XXXXXX项目经理部第二作业队验。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内容,应将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作为隧道施工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地下工程的受力特点及其复杂性,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所得到的信息,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调整施工方法、改变支护设计参数、调整预留变形量等修正设计提供原始依据,同时将量测等到的结果迅速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

一、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1、监测内容根据隧道围岩地质情况和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北衙隧道确定的量测内容见下表。

监测内容汇总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目的1 地表下沉DS32型水准仪、塔尺掌握隧道施工时地表沉降的规律2 隧道拱顶下沉DS32型水准仪,钢挂尺、塔尺了解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变位规律3 隧道水平收敛数显式收敛仪(SGS-1收敛仪)4 支护状态观测每次开挖后对开挖面进行观测,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对已施工的区段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发现结构开裂、突出等异常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了解隧道支护结构及围岩地稳定情况2、测点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沿隧道纵向在拱顶及内轨顶布设测点,单线测点间距:V 级围岩5-10米,Ⅳ级围岩10-30米,Ⅲ级围岩30-50米;双线或三线大跨测点间距:按单线围岩级别降一级处理。

预埋环采用ф22钢筋(或购买膨胀螺栓),长30cm ,制环材料采用Ф6钢筋,将环焊接在ф22钢筋尾端。

按照围岩级别以相应的间距埋设预埋环,打30cm 深风钻孔,用水泥将直杆部分埋入孔中,环外露即可。

拱顶点应布置在隧道中线上。

拱顶点、水平收敛点布设在同一里程断面上。

①全断面开挖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轨顶标高处。

示意图如下:预埋环埋设示意图Ф6,环内径≤15ф22螺纹钢轨顶标高隧道中线ф22螺纹钢预埋环制作示意图1 测点布置示意图②台阶法开挖水平收敛点高度布设在上半断面拱脚标高上1m 处。

新建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34页)附全套表格

新建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34页)附全套表格

新建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2012-8-10监控量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稳定状态,以及周边环境动态进行经常性观察和量测的工作。

一、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1、监控量测目的⑴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⑵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⑶研究监测工程状况的累计记录,积累量测数据,有助于修正工程设计,并通过观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⑷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⑸隧洞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及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通过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⑹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

⑺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2、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主要内容⑴监控量测项目;⑵人员组织、元器件及设备;⑶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流程;⑷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⑸数据记录格式;⑹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⑺信息反馈及对策等。

监控量测管理工作流程图3、监控量测项目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

选测项目应根据隧道建设规模、围岩的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选测项目4、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浅埋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注:Ho为隧道埋深; 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测点布置示意图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⑴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⑵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果园屯隧道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1 目的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执行测量复核制,使测量过程快速、结果精确无误;保证隧道按规定精度贯通,各种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侵入隧道限界。

2 编制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TB10417-2003)《工程量测规范》(GB50026-2007);《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果园屯隧道相关设计说明》3 适用范围适用于果园屯隧道控制测量。

4作业内容(1)控制测量:洞外控制测量、洞内控制测量。

(2)施工测量:洞口边仰坡开挖放样测量、洞口大管棚导向管的定位放线测量、隧道开挖轮廓线放线及超欠挖检测测量、拱架架立安装放样测量、隧底及仰拱开挖放线测量、仰拱填充及边基放线测量、二衬模板台车定位测量、沟槽施工放样测量、隧道横断面净空检查测量、(3)贯通测量(4)竣工测量5隧道测量的准备工作5.1收集资料(1)隧道所在地区地形图和线路平面图、设计院提交控制测量桩点数据。

以上数据供洞外加密选点及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复测用。

(2)隧道线路平面要素表和隧道洞身纵断面图,依据隧道线路平纵要素分别计算出线路逐桩坐标及设计高程值。

(3)施工组织设计的贯通面里程及洞口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4)施工相关图纸及隧道施工技术交底。

5.2测量作业人员配置依据本项目工作任务,项目成立一个测量队,设测量队长1名,测量员3名,共同完成测量工作。

5.3主要测量仪器配备主要测量仪器设备清单5.4测量仪器鉴定全站仪、水平仪、钢卷尺一年鉴定一次。

进行控制测量作业前测量设备还应按要求进行必要的自检。

6、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1)测量作业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一个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好坏,因此,测量员之间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2)测量员必须具有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细的工作作风。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量测作业。

2. 作业准备监测点的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

具体按表1进行。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3. 技术要求3.1 量测频率注:1.当按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2.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对于断层影响带、大变形地段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3.2 量测方法及仪器选择3.2.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拍摄地质数码照片。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不间断的观察。

3.2.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1)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及变质情况,填充物的性状,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2)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3)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和水质等;(4)是否有地板隆起现象。

3.2.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1)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2)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3)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4)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1)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2)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3)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崩落、侧墙内移等。

洞内观察必须反映在量测报表中,与相应的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整理。

3.3 净空变化量测用于量测开挖后隧道净空变化情况。

仪器采用弹簧式JSS30/10型伸缩式数显收敛计。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2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2

贵州省余安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中国中铁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望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二零一四年一月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范围我1分部项目部所属管段的六座双线隧道,为(平洞隧道左、右洞,坝康隧道左、右洞,里开隧道左、右洞,按高隧道左、右洞,平卜隧道左右、洞,油迈隧道左、右洞)。

监控量测的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衬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2编制依据①、《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②、望谟至安龙段第1、2、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纸第三分册。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指南。

④、现行公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⑤、承包合同、投标文件。

⑤、《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3、监控量测项目及相应设备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量测项目1必测项目(1)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时必须进行必测项目的量测,必测项目见表。

(2)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在不受到爆破影响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在每次开挖后12h 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 ,并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选测项目测点埋设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应能真实的反应围岩、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

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 ,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

监控量测工作程序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

2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面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综合选择选测项目。

铁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铁路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标段站前工程双线单洞隧道喷射混凝土的施工。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⑴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设计。

该设计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织等。

⑵根据监控量测设计及测试精度选用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量测仪器。

⑶施工前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2.2 材料准备监控量测所用材料应满足设计及验标要求,并与选用的量测设备配套。

2.3 机具准备隧道单口施工,监控量测设备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量测设计及测试精度等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2.4 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

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

根据施工图设计和图纸设计的要求,隧道监控量测将选择以下项目进行: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选测项目3.1 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

当围岩石质较好、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但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绘出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观察内容包括:新开挖出的裸岩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围岩变形等。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与剥离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初期支护质量情况。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工艺作业指导书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工艺作业指导书

- 171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工艺作业指导书2.14.1 工艺概述 隧道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施工测量过程中应执行测量复核制,使测量过程快速、结果精确无误;保证隧道按规定精度贯通,各种建筑物空间位置及尺寸符 合设计要求,不得侵入隧道限界。

2.14.2 作业内容1.控制测量:洞外控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2.施工测量:洞口边仰坡开挖放线测量、洞口大管棚导向管的定位放线测量、隧道开挖轮 廓线放线及超欠挖检测测量、拱架架立安装放线测量、隧底及仰拱开挖放线测量、仰拱填充及边 基放线测量、二衬模板台车定位测量、沟槽施工放线测量、竖井井身开挖测量、隧道横断面净空 检查测量、无碴轨道施工测量3.贯通测量 4.竣工测量2.14.3 质量控制及检验技术要求1.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差 隧道相向两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限差应符合表 2.14.3-1 的规定:表 2.14.3-1 贯通误差的限差(mm )两开挖洞口间长度(km )<4~<8~<110~<13 13~<17 17~<20横向贯通限差 10150200345高程贯通限差52.隧道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mm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影响值应符合表 2.14.3-2 的规定:表 2.14.3-2 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mm )测量部位横向中误差高程中误差相邻两开挖洞口间长度(km ) <4~<8~<110~<113~<17 17~<2洞外34691150 1洞内 46812012001洞外、洞内总影响57100 150 2250 2注:本表不适用于利用竖井贯通的隧道。

3.各级控制测量布网要求(1)依据铁路工程测量指南时速 200~250 公里有砟轨道平面控制网参见表 2.14.3-3。

表 2.14.3-3 时速 200~250 有砟轨道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表控制网级别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点间距 备注 C GC 级 ≥1000m ≤4km 一对点CP II G D 级 600~800m导线 四等 400~600m C PI 导线 五等150~200m(2)依据高速铁路测量指南,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平面控制网参见表 2.14.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隧道工程测量作业。

2.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2.1.1阅读设计图纸,复核隧道中心里程、标高及结构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1.2计算主线及轮廓线坐标,并由各分部技术负责人独立校核签字。

计算人与复核人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坐标计算和复核。

2.1.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

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2.1.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2.2 外业技术准备2.2.1 根据规范要求,对设计单位交接的控制网点进行现场检查其安全性及稳固性,并对CPI、CPII及高程控制网点成果进行复测确认,复测成果及时上报监理及业主单位进行复核审批。

2.1.2 已有控制点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应重新布设控制,已有的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放样需要时应根据现有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2.1.3 配置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仪器设备精度必须满足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监控量测精度要求,保证仪器设备经过国家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2.1.4 隧道工程开工前,应根据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需要,在CPI、CPII及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同级扩展加密测量工作,建立洞外测量控制网。

2.1.5施工图纸资料及线路设计参数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检查计算,准备实施测量工作。

3 技术要求3.1 内业资料要求3.1.1 首先必须对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对线性要素、中桩坐标复核,对全线标高根据图纸提供的要素进行复核,作好会审记录,对错误或疑问及时联系设计院明确。

3.1.2 加强对图纸的管理,对于设计变更部分,在原图用红笔标注,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图纸应标明有效或无效。

3.1.3 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做到两人独立计算复核,必要时经过第三者计算复核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核。

3.1.4 测量记录本,根据实际情况,按分项工程或里程分册使用,标明放样检查内容、仪器、放样基准点、读数记录及施测人员。

3.1.5 报验资料及时,并标明放样控制点与放样构造物的坐标、标高关系。

3.1.6 每次检查前,预备检查资料,每分部、分项工程完成检查后,进行资料整理,归档管理。

3.2 测量外业要求3.2.1 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标识保存完好,使用前应检查仪器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并不定期对仪器进行自检。

3.2.2 考虑隧道施工的危险系数,测量作业方法要简捷高效,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2.3 测量设站点必须经检查无破坏现象,保证测量仪器架设稳固、对中整平无误,后视完成后至少检查一个控制点;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对后视方位及检查点再次检查,确认无误。

3.2.4 加强控制点的保护,所有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使用后恢复原来的保护状态;请现场人员注意保护测量点位,做到不碾压,不覆盖,不碰撞,不移动,不破坏。

3.2.5 测量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仪器架设好后,观测人员必须保证仪器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不得因为其它原因擅自离开仪器。

3.2.6 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并适时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检查。

3.2.7 测量观测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测量、记录培训,持证上岗,进入现场要带齐安全保护用品,并严格遵循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4 施工测量工作流程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程序及流程如图1所示。

5 隧道测量要求5.1 控制网复测要求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的要求,铁路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应加强CPI、CPII和水准点控制网的复测维护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维护。

本标段CPI控制点精度及等级对应《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中的二等GPS测量,CPII控制点精度精度等级对应为三等GPS测量,控制网复测采用与原测相同网型、相同精度进行测量,具体接桩要求如表1所示。

TB 10601-2009)的要求。

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复测成果应进行测段间复测与原测高差的比较,水准测量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的因瓦条码水准尺、标准尺垫、扶尺架等,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仪器自动记录观测数据和进行测站数据检核。

观测方法为往返观测,测站观测顺序如下:①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②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并与相邻CPI、CPII点进行了联测,保证此次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等水准复测限差要求表2所示。

图1 施工测量工作流程图计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重复基线较差及独立闭合环闭合差统计表;2) GPS 约束平差和无约束平差最弱边方位角中误差和边长中误差统计。

3) 水准测量测段间往返测较差、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每公里高差偶然中误差统计。

控制网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的对比分析: 1) 平面控制网复测与原测坐标成果较差;2) 复测与原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相对精度比较; 3) 相邻水准点复测与原测高差较差。

5.2.1 导线、三角形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5.2.2 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5.2.3 每个洞口的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并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水准点不少于2个。

5.2.4 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短于500m 。

5.2.5 GPS 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形网不宜大于15°。

5.2.6 GPS 网的加密测量每个连续观测时段不少于1小时,采样间隔设置为15秒。

5.2.7 洞外导线加密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测量的方法及精度应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的要求。

5.2.8 洞外控制测量外业测量后应采用严密平差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每个加密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除此以外还应计算平差后的坐标中误差及向洞内传递方向的联系边的方位角中误差。

5.3 隧道贯通误差的估算 5.3.1 隧道贯通误差的规定隧道两向开挖洞口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横向和高程贯通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5.3.2 贯通误差的估算在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应估算隧道的贯通误差(1) GPS 控制测量所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按照下式计算:F y x F F yx M ασασασ2sin sin cos 22222∆∆++=∆∆式中:σΔx 、σΔy 、σΔx Δy —由进、出口推算至贯通点的x 、y 坐标差的方差和协方差;αF —贯通面方位角。

(2) 洞内导线控制测量22yly m m M +=β上式中m y β及m yl 按下式计算:2xy R m m ∑"=ρββ 2ylyl d lm m ∑=式中: m y β—测角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mm )。

m yl —测边误差影响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mm )。

m β—控制网设计的测角中误差(″)。

R x —控制网各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m )。

m l/l —控制网设计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d y —控制网各边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度(m )。

(3) 洞内、外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的联合影响用下式计算M =综合在进行贯通误差估计时,洞内、外贯通误差以及综合误差不得超过表6.1中的规定。

(4) 高程控制测量产生的高程贯通误差按下式估算L m M h ∆∆=式中:m Δ—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 ); L —洞外或洞内高程路线长度(km )。

洞内、外高程控制测量对高程贯通误差的影响的估算值均不得超过表5中的规定。

5.4 洞内控制测量5.4.1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控制测量的方法进行,洞内控制导线应从测量设计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洞外平面控制网宜以边连接。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测量精度满足设计的洞内高程测量精度。

(2)洞内导线控制测量精度应符合表5规定行测设。

(3)洞内导线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线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确定。

2)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点间视线应旁离洞内设施0.2m以上。

3)洞内导线应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环由4~6条边构成,以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4)洞内平面导线测量应符合如下要求1)导线测量前,应对原控制点进行检测,检测较差应满足下式限差的规定:f限=式中:m1、m2—分别为原测、检测的测边或测角中误差当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采用原测成果;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应分析超限原因。

确因点位位移,应逐级检测至稳定控制点。

2)洞口第一站角度测量工作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

3)洞内测量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20分钟左右,让仪器与洞内温度基本一致。

4)洞内导线测量时,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使空气澄清以后,能见度恢复时进行,根据导线等级要求及测量仪器精度等级确定测回数。

5)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

6)完成规定测回数一半后,仪器和反射镜均应转动180°重新对中整平,再观测剩余测回数。

7)导线边长测量时,反射镜应有适度照明且确保仪器镜头表面和反射镜面无水雾。

(5)洞内导线控制网平差导线网平差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测洞内导线测量的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应采用测量设计时确定的进洞联系边测量成果。

2)洞内导线引伸测量的起算坐标和方位角应采用经检测合格的前一期洞内导线测量成果。

3)洞内导线平差应采用严密平差。

5.4.2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1)洞内高程测量的精度洞内高程测量的精度应满足表6的要求。

1)隧道贯通之前,洞内水准路线属于水准支线,故需进行往返多次观测进行检核。

2)洞内应隔200米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以便检核,为了施工便利,应在导坑内拱部边墙至少100米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

3)洞内高程点必须定期复测,测设新的水准点前注意检查相邻测段高差,测段高差的检验限差应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中表4.2.1的规定。

(3)洞内控制点的埋设及保护洞内控制点由于受到施工和运输干扰不易保存,容易被破坏或移动,在埋设洞内控制点时,标石顶面应比洞内地面低20~30cm,上面架设坚固护盖,然后填平地面,注意保护护盖不要和标石顶点接触,以免遭到机械或车辆的破坏。

在施工中,测量员应告知施工员控制点埋设的具体位置,并叮嘱其在施工中注意保护。

5.5 隧道施工测量5.5.1 隧道中线放样在放样洞内中线时,可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在洞内控制点架设仪器,利用线路参数计算所得的中线坐标进行放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