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3)意蕴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
• 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学 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关系 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 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
•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相生:水——木——火——土——金 相克:金——木——土——水——火
• (2)《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 的关系。
②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 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文化性格。 如古代一些名将名 相。
宋明理学在元明清 七百年里都是官方 的哲学,对中国乃 至东南亚产生深远 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境界
各种于此 种现各图 现象种说 象。预明 。两测易
相。经 结能中 合用的 可于八 能解卦 解释能 释各用
• (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 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 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 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 想家看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 《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
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
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
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
陆九渊
“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
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
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 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 宰,故而庄子要化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

电视剧专题第3讲 崇高范畴

电视剧专题第3讲  崇高范畴
第三讲 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
一、关于美的基本范畴
• “美、崇高、丑、悲剧、喜剧” ——黑格尔
• “气、韵、神、味、境”——中国美学范畴
真与善的和谐统一!
一、纵向超越:经典崇高的神圣价值诉求
1、建立在神的本体意义上的神圣价值内涵
“神是宇宙的创造者,这就是崇高本身最纯粹的表现”。 ——黑格尔《美学》
2、建立在人的本体意义上的神圣价值内涵
“真正的崇高只能在评判者心里寻找,不是在自然对象里。” -------康德 《判断力批判》
二、横向超越:世俗社会中的价值认同符号
1、电视剧主题从神本意义的探寻被编码为世俗世界的意 义象征——民族/国家、家等; 2、表现方式中庄重的宏大叙事被编码为平实、轻巧的小型叙事

电视剧《白鹿原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英雄人物形 象带给观众的将是强烈的生命激情、爱国情怀、英雄主义,他 们鼓舞着后人,成为我们奋斗与进步的精神力量。

——歌德
凡是能够以某种方式激发我们痛苦和危险观念的东西, 那些 以某种表现令人恐惧的, 或者与恐怖事物相关的, 或者以类似恐
怖的方式发挥作用的事物, 都是崇高感的来源;崇高来源于心灵所
能感受到的最强烈情感。 ——英国哲学家伯克
三、崇高主体的价值显现
1、价值认同的逻辑——情感
2、从审美求真到审美求实
四、中国电视剧中崇高范畴的主题
1、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
2、家:伦理的共同体
3、英雄:共同体中的理想认同符号
五、中国电视剧如何表现英雄崇高?
1、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塑造圆形人物、彰显民族精神
“ 让雕塑活起来”,让伟大人物走下神坛, 真实、生动、自然地生活和穿行在每一段历 史篇章中,贴近人民,融入生活。”

意蕴的表达——精选推荐

意蕴的表达——精选推荐

意蕴的表达诗艺杂谈——在北京、⼴安等地及上海格律诗词社的讲课稿第三讲伦炳宣第三讲 意蕴的表达所谓意蕴,就是诗词全篇中所蕴含的中⼼议题,所反映的中⼼思想。

⽽意蕴的表达则要通过多种⼿法才能实现,其中最重要的⼀条就是⽴意。

我们每创作⼀⾸诗词,都要经过选材、构思、确定主题,这个过程是⽴意的过程。

⽴意的关键在选材,只有在掌握⼤量翔实的素材的基础上,才可以选择意象,创造意境。

现在写诗词的⼈为数不少,但精品寥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去认真观察⽣活,忙活在应时、应景、应酬上。

把眼睛死死地盯在节⽇、纪念⽇、活动⽇,逢此必写,唯恐错过时机;再就是记录⾃⼰的⼀般⾏动,似流⽔账,为了涉猎创作素材,把所到之处统统作诗以记之;还有的忙于来往唱和应答,诗写的不少,尽是⼀些赞美、奉迎、客套之词。

这样的题材不是不可以写,问题是这样的作品往往难以出彩。

其实,我们⽣活在这⼤千世界⾥,⽆时⽆刻不在接触⼈和事,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亮点,是是⾮⾮,好好⽍⽍,⼤有诗意在⾥头。

湖南有⼀个叫伍锡学的,就是因为经常写作反映⾝边⽣活⼩事,⽽得到诗词界认可并倍受推崇。

现抄录⼀⾸和⼤家⼀同欣赏。

⽔调歌头 ▪ 问路(伍锡学)“六⼀”闲⽆事,拄仗数芙蓉。

那边少妇问路,纤⼿搭凉棚。

五岁姑娘⼩跑,到我跟前询问:“何处少年宫?”往北见⾼阁,门⼝塑雷锋。

两娘⼥,⼿牵⼿,过桥东。

忽然孩⼦回⾸,归返步匆匆。

“今⽇请您原谅,阿母刚才训我,忘了谢公公。

”⾏个鞠躬礼,相对笑融融。

这⾸词所写的是⼀则⼩故事,说的是“六⼀”⼉童节那天,⼀位⽼⼈正拄着拐杖在观赏池中的荷花,⼀位少妇带着五岁的⼩⼥孩前往少年宫,途中迷失⽅向,让⼥⼉跑到⽼⼈跟前问路,⼩⼥孩问了路返回来,和妈妈⼿拉⼿按⽼⼈所指的⽅向过了桥东。

由于问路时往返匆忙,没有向⽼⼈道谢,因此受到妈妈的责问,便⼜回头跑过来向⽼⼈赔礼。

作品语⾔朴实,情节细腻,⼀波三折,揭⽰了⼈物的⼼灵美和⼈际关系的和谐,确实感⼈肺腑。

我在编辑《诗词百家》时,还见到和这篇相类似的词《⽔调歌头·援⽔》(周治平作),读起来让⼈感动:联产包⼲后,耕种⾃由权。

第三讲 大众文化与传播

第三讲 大众文化与传播
优:民主性 劣:随意性和流动易 变 即时交流 无法储存
文字传播的优劣:
优: 稳定性、规范性、计划 性和自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阔了人的视野 强化了社会的整体性 传播距离更远 便于文化传承 摆脱了方言所造成的文化隔 阂,扩大了文化交往的范围
(二)印刷文化
——内容与环境分离 ——精神文化产品得以大量复制
——提高了民众分享信息的可能性
第三讲 传播技术的文化意蕴
解决什么问题?
一、复制技术:文化神秘感的消解 二、广播电视技术:重新部落化
三、网络文化:第二媒介时代 四、媒介即信息:传播文化的社会学认知
五次传播文化革命
口语文化 文字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 网络文化
一、复制技术: 文化神秘感的消解
(一)从口语到文字
口语传播的优劣:
——使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 ——使普通平民有可能参政议政 ——威胁到封建统治和传统权威
二、 广播电视技术: 重新部落化
(一)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地球村”
部落化——非部落化—— 重新部落化
冷媒介和热媒介
(二)电子文化时代
电报—通讯社—电话—语言广播—电影 (“视觉暂留”机能 )
2、传播媒介是文化传送的工具 3、传播是社会文化仪式和文化的 生存与再生
(三)悲观论调
苏格拉底对文字的质疑 对照相术的质疑 英国议会对电话的质疑
(四)乐观论调
马克思主义——生产工具是划分 各种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
新闻文体与传播形态的历史变革
客观报道 解释性报道
个人“DV”
互联网发展
图1 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 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

美学第三讲:意象的分析

美学第三讲:意象的分析

我们怎么会爱上这样一块石头?
西方文化中 的月亮: 女神? 邪恶的象征? 生命的象征?
“这个仲夏的 月亮到底是什 么?难道整个 世界都疯了 吗?” ——疯狂的月 亮
爱神的 诞生— —珍珠 女神— —月亮 的眼泪
中国的月亮:团圆,思念,爱情……
丰子恺: 江楼赏月 图
时暂 恨 南恨 ?满 君 北君 还 却 东不 亏 似 西似 吕, 江 ,江 本待 楼 只楼 中得 月 有月 ,圆 , 相, 采圆 暂 随南 桑是 满 无北 子几 还 别东 亏 离西 , ,
生活世界:有意义的世界
孤月中夜家 月山。孤家 将不忧明望 谁改虞我秋 更,欢山月 相古乐上, 待人皆。不 ?望占海及 尽有人秋 今,皆山 皎人月言望 然在本生。 ,。无海山 《不心东中 山知同,万 月万不山境 行世同人长 》今。自寂 夜自谓寥 时从出, ,有山夜
——
意象世界中的超越与复归
蒙克:
《尖叫》
美学第三讲:意象的分析
一、什么是意象? 1、它是个感性世界,诉诸人的感性直观。 2、它是个充满情感性质的感性世界,可以称为 “意蕴世界” 3、意蕴世界之中,揭示了世界的意义,显现了 人和万物一体的原初世界,让人得以窥见命运的真谛。 二、意象世界有什么意义? 1、在意象世界之中,世界呈现出其所是。“如所 存而显之。” 2、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3、真善美的统一。
本节思考题: 1、如果说美和真、和善同为一体,为 何药家鑫这个熟习音乐,应该深诣音乐 之美的人会毫不留情地捅下致命的八刀? 2、你有没有感受到过深切的在世孤独 感?如有,你认为应该如何排遣?
本节课到此为止, :月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夜就不能寐。 ——文同,《新晴山月》 中秋共把斗香烧,姊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 还度彩云桥。 ——周宗泰,《烧斗香》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第三讲 教材分析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第三讲 教材分析技能
《九寨沟》的形象层可表述为九寨沟是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意 境;其意蕴层可表述为作者真爱的情感。由此,本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可表述为: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尤其是从第三自然段 的真美、第四自然段的真趣中,把握所透射出的真爱的情感。
③细读全文,研究语境,通过分析、比较,明 确课文内容的特点,尤其是“这一篇”课文的 独特之处
③分散的内容化零为整,即把知识点归属到一 定类别之中,有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④纷繁复杂的内容化整为零,突出主干,削枝 去叶。
总之,不必追求知识的完整性,重在强化言语 训练的有效性。
(3)教学内容结构化
将加工过的教学内容,围绕利于课堂的教与学 系统规划。
①课堂是有明显结构的,提炼出教学主线,架
想与说
结合上次训练的体验和已有经验的积累和整理出的 “我是如何备课的?”提纲,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 和处理教材的。
读与评
自读教材P13-14于永正老师和青年语文教师谈了自 己备教材的经验。评价其合理性体现在哪里,为什 么?
讲与议
一、教材分析的意涵 (一)概念(重点) 中观和微观视角审查中的语文教材分析,即先
《水上飞机》课后要求学生用“究竟”造句。“究竟” 有两个义项:一作“明白”、“结果”讲;二作“追 问”讲。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小海鸥想,啥样的船我 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它决心去看 个究竟。
于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①先读书上原句,再换 词(可以换个“明白”),接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遇 到过的需“看个究竟”的事,最后分别把“看”改成 “问”、“探”,说说生活中遇到的需要“问个究 竟”、“探个究竟”的事。
②出示下面一句话——早晨,小强怎么也找不到红领 巾了,他自言自语地说:“红领巾究竟放到哪里去 了?”先让学生谈谈这句话中的“究竟”作什么讲 (可以换“到底”),再仿照句子说话。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第三讲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第三讲

3.“现实性”问题和“生存”概念。
(1)祁克果认为,哲学应当用来解答个体生存的 意义问题,如死亡的意义、个体的不朽以及婚姻 的意义等。 (2)思辨哲学的“客观真理体系”只代表着“知 性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个体生存的本 真意义,即“伦理的-宗教的”意义,“伦理的宗教的”知识是“本质的知识”与生存有着内在 的关联。
2.“生存”指人的实在存在及其方式:“生存本 身,也就是去生存,是一场斗争,它既充满悲情 同时又显得很滑稽。说它充满悲情是因为这斗争 是无止境的,它冲着无限而去,且不会终结,而 这一点正是最高程度的情致。说它滑稽则是因为 这斗争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矛盾。”
“什么是生存?生存就是无限与有限、永 恒与瞬间所孕育的孩子,因此它是持续不 断地斗争着的。这一点正是苏格拉底的意 思:爱就是持续不断地斗争着的,也就是 说,那个正在思想着的主体是生存着的。 可是那些体系哲学家们和客观思想家们已 经停止为人而变成了思辨,思辨的家园在 于纯粹存在。”
(4)如何通达真理:人类只有调动其主体或者“ 心性”的全部激情来与这种“真理”建立起一种 动态的关系,从而使个体永远地走在通往“真理 ”的路途上,去不断地接近真理。 (5)接近真理是个没有确定保证的冒险:“没有 冒险也就没有信仰。信仰就是个体心性的无限的 激情与客观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2.著作(三个主要阶段)
(1)假名写作时期(1843-1846):《非此即彼》、18 则《启示性训导文》(真名)、《恐惧与战栗》等。
(2)“基督教时期”(1847-1851):《爱的作为》、 《不同情境下的启示性训导文》、《基督教训导文》、《 致死之疾病》、《基督教的训练》。 (3)与国教会论战时期(1854-1855):以真名在《瞬 间》等报刊上发表系列言辞犀利的短文,并出版小册子, 公开向丹麦新教路量未发表的日记 、笔记、写作提纲等总计多达75本笔记本。 (5)祁克果不是专业的哲学家,是个自由撰稿人 且自费出版作品,他在写作时向来无视学术规范 ,其表达思想的方式亦呈现出非体系化的、非学 院式的甚至反学院式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第三讲测验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第三讲测验答案

第三单元的测验完美的教师”。

这意味着教师要:得分/总分•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B.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C.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A.行动的重要性• B.教育的重要性• C.耕种的重要性• D.劳动的重要性• A.陶行知• B.苏霍姆林斯基• C.叶圣陶• D.杜威得分/总分• A.礼貌待人• B.团结协作• C.爱岗敬业• D.以身作则•正确答案C5单选(1分)吃橘子时,岚岚说:“老师,你给我剥皮”,王老师大声说:“咱们来帮小橘子脱衣服吧,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小朋友们争着说:“好,我来!”大家争相动手起来。

岚岚在模仿中学会了剥橘子皮。

王老师的行为体现在善于( )。

得分/总分• A.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物质环境• B.培养幼儿的初步生活自理适应力• C.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力• D.综合组织各领域教学内容•正确答案B• A.不断加强专业成长,进行教育研究• B.从“敬业”走向“乐业”,学习享受教育• C.用积极的心态认识、理解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D.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 A.认同教师职业的劳动方式和道德规范要求• B.不接受教师职业的困难和艰难• A.对教师生活进行理性审视和分析• B.观察身边的榜样教师• C.自身认同是他人培训出来的。

• D.研究自身,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需要• A.缺乏教师认同和职业兴趣• B.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0.33/1.00• C.对工作有事业心与上进心• D.有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 A.对• B.错正确答案A第三单元的测验• A.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性教学•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D.以理论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性教学• A.劳动的重要性• B.行动的重要性• C.耕种的重要性• D.教育的重要性• A.杜威• B.陶行知• C.叶圣陶• D.苏霍姆林斯基• A.调动幼儿的主动性• B.尊重幼儿人格• C.为幼儿提供适合教育• D.让幼儿主动选择课程•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A.自身认同是他人培训出来的。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 模仿再现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三讲  模仿再现

布洛克对模仿的质疑
1.重要的不是题材,而是某一特定绘画中处理题材的方式(风格、传统); 2.艺术不等于从一扇透明窗子看到的外部世界的景象,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类
观看世界的方式(是无数方式中的一种); 3.艺术品不仅仅是把物体呈现出来,而是对它的一种“评论”; 4.我们对艺术品的反应不等于我们对艺术品所描绘的事物的反应,它有自己
13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第封二面讲 第封三底讲 第目四录讲页 第过五渡讲页 第标六题讲栏
德谟克利特: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 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 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柏拉图: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 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你就会马上造出太阳,星辰,大地,
10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第封二面讲 第封三底讲 第目四录讲页 第过五渡讲页 第标六题讲栏
模仿与再现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从审美的客观层面来看,模仿或再现体现了一种相似或对应关系。 2 其次,从审美艺术的主体来看,模仿文本的形成缘于主体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反
映,缘于主体对外部世界的读解。
第一讲 第封二面讲 第封三底讲 第目四录讲页 第过五渡讲页 第标六题讲栏
5 哈利威尔论“模仿”
“模仿”一词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视觉上相似(包括形象化的艺术作 品);第二,行为上仿效\模仿;第三,扮演,包括戏剧演出;第四,作为有意义或表现 符合。
6 第三讲 模仿/再现
第一讲 第封二面讲 第封三底讲 第目四录讲页 第过五渡讲页 第标六题讲栏
2 塔塔尔凯维奇
塔塔尔凯维奇看来,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典时 期中,模仿这个概念主要在四种意义上被人们所使 用:礼拜式的模仿(表现)、德谟克利特式的模仿 (自然作用的模仿)、柏拉图式的模仿(自然的临 摹)和亚里士多德式的模仿(以自然为基础的艺术 品的自由创作)。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

影视鉴赏课堂笔记第一讲影视艺术的文化品性一、 “追求永恒”与“影视艺术”的诞生1、 电影的诞生电影的生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开始做第一次 公开售票公映。

一一电影的生日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工厂大门》、《婴儿的早餐》、《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电 影短片。

2、 物理技术的角度历程(1)17世纪,牛顿发现视觉滞留现象 诡盘 (2)1878年,[美]幕布里奇,24幅连拍画面 (3)1891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 (4)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放映机器,并公开商业放映 3、 文化心理动因(1)源动力:人类超越时间有限性,对生命永恒的不懈追求 (2)是人对自身能力有限性的一种幻想性超脱一一白日梦 (3)是现代人对原始仪式文化的一种浪漫回望 (4)是对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分析与疗教 (5) 是“看自己”“看别人”的一种心理满足一一窥视欲《黄土地》蓬勃的生命激情与活力,象征中华民族的觉醒。

元电影:希区柯克的《后窗》:塑诰了被“钉”在轮椅上的记者杰克,逼.真模仿了观众 的视角4、 第七艺术电影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包括绘画与雕塑)、建筑、舞蹈等六种艺术共同组成 了人类的艺术殿堂,成为“第七艺术”。

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预示着“影像成为自来水笔”的时代到来了。

二、 电影的艺术定位1、艺术形象的存在形式时空综合艺术:戏剧、电影 空间艺术:绘画、建筑、雕塑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2、艺术感知方式视听综合的想象艺术:影视、戏剧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雕塑想象艺术:文学{{3、艺术存在形态动静结合艺术:影视〈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1三、电影艺术的文化品性一一影像文化崛起卢米埃尔兄弟发起影像(类像、事像)的艺术革命卓别林《城市之光》“看”电影而非“听”电影1、“文化”的三层次(从硬到软,金字塔型结构物质n精神n生活电影冲击着人类的生活、思维、观感方式:电影利用和满足观众额欲望,制约和影响观众思想《三峡好人》电影通过它造就的明星,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2、电影艺术的文化品性(1)娱乐功能突出,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宠儿《武林外传》娱乐的本质是明星与大众间的合谋(2)商业文化与艺术标准的夹缝中求生存电影涵盖的可观赏元素:感官愉悦(《真实的谎言》《喋血双雄》一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一一情感共鸣(《龙猫》天真无邪的童心,美丽宁静的大自然)一一哲理思考(《鸟人》追求自由、反对战争)一一核心审美(《辛德勒的名单》鉴赏视角多样,审美的、明智的、情感的)“认识你自己”与“国族认同”的合一,电影史与民族文化形象史和心灵成长史的合一,电影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表象”,是“大众的梦”和“大众情人”中国电影的美学追求:重意境而轻叙事、含蕴、空灵,讲求神韵主题发挥:重视人伦关系的表现李安《卧虎藏龙》西方审美情趣与东方美学风格的成功结合《花木兰》民族文化的交融与阐释(3)民族文化特性与世界文化共性的平衡传统美学精神之现代转化:中国电影的写意性(4)意识形态策略的运用体现:社会性与时代性成功的主流电影能够传达某些特有的国家意识形态神话《巴顿将军》国家意识形态策略“讲述神话的时代”与“神话讲述的时代”如80、90年代的中国现实与宫廷片间有趣的错位关系,成功反映了影视艺术有效地参与了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建构《幸福时光》《没事偷着乐》《生死抉择》让观众象征性的进入社会秩序谢晋《芙蓉镇》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5)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推动了电影的发展思想意蕴、艺术表现、艺术技巧、表演风格的创新第二讲影视艺术语言的自觉原始人的诗歌:“杭育派”摄像机是自来水笔时代一、电影艺术的语言要素摄影机(镜头)、影像、声音、剪辑1、技术角度活动照相术3成熟无声片3有声片《瑞典皇后》葛丽泰•嘉宝黑白3彩色3三维动画《艺术家》声音元素在影视艺术中的出现《僵尸新娘》逐格拍摄动画《人工智能》高科技的想象艺术角度:电影艺术语言的发展与成熟法: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照相术法:梅里爱:戏剧化电影,乐队指挥的机位美:鲍特、格里菲斯:有意识并熟练使用“蒙太奇”前苏联:普多夫金、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化一个人的乐队法:巴赞:“长镜头”理论最后一分钟营救格里菲斯平行蒙太奇的经典代表一、摄影机(镜头):作为人的眼睛一一摄影机的运动角度与距离技术上讲是一个光学部件:由透镜系统组合而成,在物理学上叫做透镜,俗称镜头摄影艺术上讲:指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影机每拍一次所提取的一段连续画面摄影机的表意修辞功能:摄影机的位置决定了“看什么”和“怎么看”电影眼睛派:狄加•维尔托夫1、摄影机的运动_一制诰画面二维度的幻觉(1)运动镜头:摄影机的位置和隹距变化而诰成画面空间关系和空间内容发生变化《钢的琴》:水平运动有意违反常规却由此体现出统一风格(2)静止镜头:摄影机的位置和焦距均不改变拍摄下来的镜头和画面,给人以稳定、凝重、均衡、沉闷乃至压抑之感《悲情城市》侯孝贤中国人的机位东方视点静止镜头的东方意蕴(3)摄影机运动的分类A、椎:摄影机镜头向被摄对象推进的运动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突出强调;表现人物内心感受《追捕》快速的推镜头《致命的诱惑》推镜头:电影的注目礼B、拉:摄影机远离被摄对象的运动表现在空间中远离,思想上的突破,孤独感,无能为力感和死亡感作为结论《摩登时代》交待人物所处的环境,有时会制造喜剧或反讽效果《乱世佳人》拉升镜头是意义的弥散C、摇:摇动摄影机而拍摄成的镜头介绍环境、表现人物运动、代表人物内心感受《伊凡的童年》爱情的眩晕D^:摄影机跟随表现主体的运动所作的横向平移或向下移动,类似于鬼视点,易于暴露摄像机的存在《闪灵》移动摄影造成的鬼视角E^:摄影机上升的运动F、降:摄影机下降的运动(4)摄影机运动的修辞表意功能A、决定抒情效果:运动速度的快与慢,运动方式是否流畅、圆润、顺滑(慢镜头是时间对立空间的相对扩大)《大话西游》摄影机的运动与抒情《有话好好说》手提摄影机的使用B、表达价值意义:运动形态的同步与非同步《音乐之声》歌舞片,与叙事常规,摄影机先在的认同人物或立场摄影机的角度:摄影机与被摄对象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叫做镜头角度(1)平视:从人眼的角度拍摄对象,与对象处于平等的关系(2)仰视:摄影机低于拍摄对象的视角(3)俯视:摄影机高于被拍摄对象的拍摄视角(4)鸟瞰:在极高的俯视角度拍摄是俯视的一种(5)倾斜:故意不把拍摄对象放在水平位置,是非常规视角《公民凯恩》仰拍与俯拍的表意功能《走出非洲》生命体验与生活记忆《关于莉莉周围的一切》少女情怀青春躁动与非常规角度(6)摄影机角度的修辞表意功能传达心理感受、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刻画人物角度中“上,,与“下,,的关系:上比下传达出更有力度,更具正面价值的涵义《秦颂》上升与下降的表意功能3、景别:摄影机与对象的距离:在影视的拍摄中,由于被摄对象与摄影机的距离不同就会造成画面的景别(1)远景:广阔的场面,画面中若有人也只占非常小的比例,视野开阔,景深悠远“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全景:成年人的全身,取人物全身及其周围环景,诱导观众思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小景别,大景象)(4)近景:成年人腰以上,近于对人物的衣着、仪表和容貌的肖像描写(5)特写、大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脸部,或被摄主体的细部(6)景别的表意功能:小景别,大影像小景别比大景别表达更正面,更强有力的意义内涵《公民凯恩》全景镜头的表意作用(远景交代环境,双人中景交代人物关系,对切镜头特写人物)《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英雄、青春、成长、激情、懵懂、阳光、黑色、幽默、乌托邦)英雄的乌托邦1、英雄一一叙事核心革命风雷激荡,毛主席是那个时代的英雄A、对美人(哪怕只是视觉上的)占有B、对束缚的挣脱C、对成人世界的颠覆和侵犯:(对尊严的侵犯一爬出教堂的英雄)(镜中的英雄形象)镜中镇东单、镇西单镇炮局的“英雄”(充斥着英雄梦,却相继被打破)2、暴力“英雄”一一小坏蛋在马小军眼里,父亲是英雄,刘忆苦、小坏蛋是英雄,毛主席是英雄,而自己也时时刻刻的做着英雄梦,在他人面前逞英雄)3、性逞英雄却总是被打破,寄希望于画中人一一米兰的拯救,希望得到米兰的肯定,做美人面前的英雄绝望的时刻一一舞曲中米兰优雅起舞,美的让所有人窒息最动情的呼喊一一雨中呼喊彻底透支马小军的勇气对理想的彻底放弃一一强奸米兰不成,英雄梦彻底破灭优美的起跳与丑陋的坠落,或许这就是生活叙事的迷宫一一交叉小说的范围宏大的革命叙事与私密的个人(民间)叙事(历史是什么)•傻子作为更神秘的叙事者、智者(古伦木)•宏大革命的时代与小孩子的幻想•卢沟桥青年械斗(代表中国最巨大的疼痛的场所成为孩子争斗的场所)•老莫餐厅与小坏蛋(中苏交好的见证却成为孩子无聊相聚场所)•革命话语与民间立场•政治与禁忌(性是那个时代的禁忌)•边缘化的革命叙事(马小军姥爷的去世)阳光灿烂的光彩世界1、声音:气壮山河、昂扬激越的革命曲子与优美舒缓的音乐预示着沉睡的爱情的觉醒,这种觉醒伴随着澎湃的激情,是内心情感的强烈波动2、阳光灿烂的光放处理阳光总是那么灿烂,我们的少年总是汗流泱背,他们没有寂寞,没有压抑,没有哀怨和孤独人物用光:“画中人”米兰,柔和光晕,宛如仙境色彩变化:前后比照,童年阳光灿烂的彩色到成人世界的黑白,是一种隐喻,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电影结局成黑白,昔日的古伦木消失了)故事转换与摄影机的拍摄造成咫尺天涯之感3、剪辑向大师库布里克的致敬声音对位的运用:《国际歌》4、摄影机(镜头)的运用“三视线合一”视线一:导演视线,导演在床下模仿马小军的视线看米兰视线二:马小军视线,马小军通过导演视线在床下看米兰视线三:观众视线,观众通过马小军的视线看米兰可贵的是在本段落中,三个视线是合一的•用仰角镜头拍米兰的原因(1)动作夸张摄影机的低角度使米兰动作更加夸张(2)形体变形:摄影机的异常角度使米兰腿变得粗壮,这与一个美女形象格格不入(3)少年看世界:片面性•推镜头:传达人物内心感受5、镜子意象镜中世界跟现实世界完全对立,它是非物质的、虚幻的、不可触摸的,然而这个世界又显得那么真实,让你忍不住触摸,尤其当你面对镜子中的“我”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作为感觉器官,看得见大千世界却唯独看不见自己,而当我们面对镜子时,我们看到了自己。

第四板块 现代诗歌阅读 第三讲 赏析形象和意象(解析版)

第四板块  现代诗歌阅读  第三讲   赏析形象和意象(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现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三讲赏析形象和意象【知识精讲】现代诗歌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而叙事诗是不适合用来设题考查的,所以试卷上用来考查的现代诗歌多是抒情诗。

抒情诗是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而思想感情除了直抒胸臆之外,必须借助形象、意象来表达,所以阅读现代诗歌首先要赏析形象和意象。

本突破点就是指导考生判断诗歌所运用的形象和意象,把握它们所承载的内涵和情感。

1.方法梳理摘取,恰当筛选;前后勾连,准确理解。

诗歌的形象和意象,散落在诗句之中。

赏析时,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一梳理诗中展示形象和意象的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前后的内容来分析,从而准确理解形象和意象的内涵。

2.步骤第一步:先整体阅读一遍,领悟大致意思。

第二步:分析选定的词语,揣摩概括形象和意象的特征、意义。

第三步:分条陈述答案。

3.答题规范这样的题型,一是考查我们对诗歌形象和意象的理解领悟,二是考查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把答案分解为“点”,清晰表述,分项列出。

(1)概括形象(意象)的基本特征。

(2)适当描绘其特点,如果是意象,则要扣住“象”的特征,合理联想,并加以描绘,挖掘意义。

(3)归纳意义(作者感情、价值追求等)。

【对点精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守望王家新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对此无话可说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现在它来了。

它说来就来了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时刻!守望者我们能否靠捶打岩石来承担命运?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阴沉沉地来了。

没有别的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你只能眼看着花园,在另一个世界的反光中变暗,更暗一动不动,守望者!把你的生命放在这里让亲人们远走他乡让闪电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花园会亮起来的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和“花园”意蕴深刻,“花园”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雷雨”给“花园”带来黑暗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25
15
音响的特殊表现:《翠堤春晓》音响转化
2013-7-25
16
音响的特殊表现: 《城市之光》 声音变异
2013-7-25
17
音响的特殊表现:《雁南飞》音响强化 主观音响
2013-7-25
18
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具备与“电影”相关的特性: ◆ 内容确定、具体 ◆ 音乐对画面的从属性 ◆ 时间的间断性等 电影音乐的类型及作用: 主题音乐 抒情小品 描绘性音乐 剧作元素
2013-7-25 19
《泰坦尼克号》 主题音乐 1
2013-7-25
20
《泰坦尼克号 》 主题音乐 2
2013-7-25
21
《泰坦尼克号》 主题音乐 3
2013-7-25
22
四、意蕴与风格
风格:艺术形式上的特征与艺术家个性的强调
1、电影的风格化与非风格化 2、电影的文学化风格表述:
诗电影风格 散文电影风格 戏剧性电影风格 纪实主义电影风格
电影的声画结合:声画同步、声画异步(声画 对位、声画对立)、静默
电影声音的类型:人声、音响、音乐
2013-7-25 11
《偷自行车的人》 声画对位
2013-7-25
12
《 阳光灿烂的日子 》 声画对位(画外音)
2013-7-25
13
《阳光灿烂的日子》
声画对立
2013-7-25
14
《生之欲》 静默
3、细节与特写
2013-7-25 4
光影
光线对于电影画面造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光线形态及光与影之间的明暗间隔处理来完成。 涉及光线、光影、影调三个概念。
2013-7-25
5
表现性用光:一种主观的、有寓意的光线处 《东邪西毒》
2013-7-25
6
表现性用光《红高粱 》
2013-7-25
7
色 彩:
第三节 意蕴:简明--模糊
一、抒情、写意、渲染 二、象征与内涵
三、意蕴的营造
四、意蕴与风格
2013-7-25
1
一、抒情、写意、渲染
文学的情感、内涵(人性底蕴、文化内涵、意 识形态)是想象性与感受性的,电影不能用画面造 型手段直接图解 文学可以感性、理性交融 电影用感性表达理性,用物质性表达精神性
2
2013-7-25 24
戏剧性电影风格
特点: 情节集中、故事性强 注重塑造主要人物 戏剧冲突尖锐 多用蒙太奇手法
2013-7-25
25
纪实主义风格 特点: 结构松散、自然 情境安排生活化 演员表演本色、质朴 侧重镜头内部处理,多用长镜头
2013-7-25
26
二、象征与内涵
“形象系统”是植入影片中的一个意象范畴, 连贯而又变化地在声画中反复出现,产生强大的能 量,作为一种潜在的交流能增加情感与意蕴的深刻 性、复杂性。
2013-7-25
3
三、意蕴的营造
1、声光色的的渲染
光影:表现性用光 色彩:和谐、对比、变异 声音:音响、音乐
2、空镜头
交待性空镜头、想象性空镜头 抒情性空镜头、象征性空镜头
2013-7-25 23
诗电影风格 散文电影风格 这两类电影皆重视作者主体意识(主观感受、情 绪、意念、理想)的传达;情节淡化,结构零散化、 板块化; 区别在于:诗电影主要通过象征、隐喻、梦幻、 想象等手法来达到作者主体意识的外化与传达,更 具抒情性;散文电影表达作者主体意识时主要通过 细节的积累。
电影色彩的运动感: “彩色片之所以能够存在,从艺术上看,仅仅在
于动的色彩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013-7-25
8
《菊豆 》 色彩运动与内涵
2013-7-25
9
《滚滚红尘》 色彩变异2013-7-25来自10电影的声音
电影声音的美学功能:增强生活现实感;视听融 合,强化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扩大电影空间,增加环 境的纵深感与质地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