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国外机构及著名学者的介绍 ppt课件
法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 谢和耐(Jacques Gernet),法国20世纪下半叶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
社会学家、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他专事 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是法国汉学界的头面人物,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 人物。
➢ 20世纪法国汉学的扛鼎人物沙碗(edouard Chavannes)、伯希和 (Paul Pel-liot)、马伯乐(Henri Maspero)、葛兰言(Marcel Granet)、戴密微(Paul Demieville)、苏远鸣(Michel Soymie)、 谢和耐(Jacques Ger-net)、汪德迈(Leon Vandermeersch)等都曾
法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法国学者对中国国耶稣会士抵达中国,他们中有4人是巴黎皇家科 学院的通讯院士,肩负着向科学院提供有关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医药学、 矿物学、动植物、气象、地理以及工艺技术诸方面信息的使命。
➢ 白晋(Joachim Bouvet)关于《易经》数理结构的发现 ➢ 巴多明(Dominiques Parrenin)关于中医药知识的介绍 ➢ 汤执中(Piere Noel Le Cheron.d’Incarville)、殷弘绪(Fran
英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 在英国,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学者还有白馥兰(F.Bray)她曾把 《齐民要术》译成英文,而且还协助李约瑟编写了《中国科 学技术史》第四卷的农学部分。
➢ 此外,史蒂芬森(F.R.Stephenson)主要研究中国天文学 史。近年来,英国学者还陆续推出一些与中国科学史有关 的著作。
美国的中国科学史学研究
➢ 主要研究机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 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
世界史中的东亚文化和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0 9材料物性多重尺度模拟和计算 国际研讨会
由计算 材料 学学会组织 , 华大学 主办 的“09 清 20 年材料物性 多重尺度模 拟和计算 国际研讨会 ( t fnaSm ou I e i gly ps m o n mao i n
题, 大致可 以分为 5个方面 : ①能源材料 的性质及其设计 ; ②纳米尺度 的化学催 化 ; 纳米 颗粒和纳米尺度 下的新 物理 ; ③ ④新材
料的物理性质计算; ⑤计算材料新方法。 通过本次研讨会, 不仅针对材料计算最新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更重要的是吸引 了一大批学生对从事计算材料科学的兴趣。与会学者讨论热烈 , 特别是学生提问不仅踊跃而且水平也非常高, 给国内外代表留
学术研讨会 , 通过对东亚文化交 流史 的回顾 和探讨 , 尝试对上述问题作 出回答 。
20 年 6 l 1 09 月 8 9日,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 院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 日本文部科 学省特定 研究领域 “ 东亚的海域交
流与 日本传统文化 的形成 ” 三方合作举办 的“ 世界史中的东亚文 化和历史研究 ” 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 召开 。来 自复旦大学 、 南
下 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会议后两天为计算方法讲 习班 , 实际参加 的学员大大超过预计人数 , 达到 10 0 余人 。讲 习班 介绍 了密度泛 函的基本理论及 其应用举例和第一原理 的动力学 M n ao otC r 模拟 , e l 通过具体实例 , 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 。
( 昊健, 清华大学,004 108)
世 界史 中的 东亚 文 化 和历 史 研 究 学 术研 讨 会
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新视野
本次会议分五个主题单元来进行。
一、东亚视野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思想史
过去,日本学者注重从东亚或亚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历史,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尝试把中国研究放在东亚的视野中加以考察。这一研究路径扩大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值得继续加以深入拓展。另一方面,了解日本学者关怀东亚或亚洲问题背后的问题意识,如何确立中国学者自己的思考,也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问题。为此,三位学者与其他与会学者分享了他们的新近研究成果。
张佳(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彰善瘅恶,树之风声:明代前期基层教化系统中的申明亭和旌善亭》,提供了儒家道德理想通过制度由精英层面渗入民众日常生活的例证。申明亭和旌善亭,是明初建立的基层教化系统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它们在明代前期曾经遍布乡都,发挥着宣达政令、彰善惩恶、淳化风俗的功能。作者结合明代方志与政书材料,追溯申明亭和旌善亭的兴废历程,分析其社会职能,并对包括申明亭、旌善亭在内的基层教化系统的兴废及其与明代世风嬗变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李国彤(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分校历史系)的《梁启超“殖民论”的再思》以梁启超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为主要文本,辅之以清代康雍乾时期福建理学家对东南沿海海禁的讨论,在儒家的“天下”观念和西方“帝国主义”的框架中,分析了新史氏所抒发的“海事思想”、“殖民事业”和“国际竞争”等“三种感情”。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在《“前近代”、“亚洲出发思考”与“作为方法的中国”——有关沟口雄三与日本的中国学研究的一些想法》一文中,着重考察了沟口雄三经常使用的三个观念——“前近代”、“亚洲”和“作为方法的中国”,揭示了这些观念对中国史研究的意义,同时提醒其他学者,沟口雄三的问题意识、论述基础和预期理想都是日本的,都是为了日本的中国学。
王昌伟(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从认识心到道德心:曾巩的心性论及其在明代的回响》讨论了曾巩及其在明代的仰慕者对文、道关系的论述。曾巩对文道合一的追求,是为了解决北宋古文运动内部一些悬而未决的争论,但与理学家不同的是,他认为,单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实现理想社会,政治力量的介入是必需的。曾巩对政治权力的依赖,使他的学术在理学盛行的年代一直处于边缘的位置,但在十六世纪,却有一批士人对曾巩从“心”的角度论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虽然曾巩和他的明代仰慕者实际上是从不同的层面论述文与道的关系,但两者都是为了建立理想的社会寻找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与原则。随着晚明社会对个性张扬和审美趣味特立独行的重视,曾巩很快又被边缘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专业概况及申请指南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专业概况及申请指南学校名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所在位置:美国,Box 430 Princeton, NJ 08542 41-53创建时间:1746QS排名:9USNEWS排名:1学费:37000录取率:0.078留学美国,东亚研究专业开设的学校可能并不是很多,下面86店铺为大家推荐东亚研究专业的佼佼者: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开设了有关亚洲文化相关的两个专业:* East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Ph.D)* East Asian Studies (A.B. / Ph.D)普林斯顿大学院校详细信息1. 东亚艺术与考古学,该专业普林斯顿大学仅提供PHD学位。
专业的授课是由东亚研究与艺术与考古学系共同开设的,致力于研究中国或日本的艺术与考古学。
这个 program的目的在于利用艺术与博物馆training的历史把中日文化融合起来。
该program比较强调发展学生做创造性研究的能力。
申请中国艺术与考古学的同学需要在古汉语和标准现代汉语方面有比较好的运用能力,也得具有一定的日语阅读的能力。
如果申请的是日本艺术与考古学,则需要出示古日语和/或者kanbun的语言测试成绩,根据具体申请的专业和研究方向而定,还要掌握现代日语,还有中文和European Language的阅读能力。
2. 东亚研究East Asian Studies。
这个program给希望进行海外学习、或者继续研究的硕士以及本科生提供经费,同时它也提供给专业是传统学科的本科生学习东亚语言与文化的证书课程。
在East Asian Studies 这个program的专业链接上,官方指出该program是一个校内相关院系和东亚研究的umbrella organization 联盟组织。
它的members来自各个院系,例如人类学,艺术与考古学,比较文学,东亚研究,经济学,历史,政治,宗教,社会学,甚至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历史系简介
复旦大学历史系简介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复旦大学历史系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学科获得A+。
学系简介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蔡尚思、杨宽、耿淡如、田汝康、金冲及等长期在该系任教。
现有博士生导师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
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
该系为国内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近年来,该系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80余部,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史学理论与中外史学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领域颇有学术建树。
近年来,该系教师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80余部,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史学理论与中外史学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领域颇有学术建树。
该系始终以教学与科研并重,强调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加强专业基本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潜能。
通过四年学习,学生素质普遍有较大提高,适应能力强,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本科专业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
该系始终以教学与科研并重,强调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加强专业基本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潜能。
通过四年学习,学生素质普遍有较大提高,适应能力强,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史学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广博的中外历史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专业史学工作者,以及能在党政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能阅读中国古籍,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
钱文忠
《文中有话》栏目每天两个话题,钱文忠教授将对新近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热点文化现象发表评论。他将 以脱口秀的形式,从人文视角出发,对这些事件、现象进行特别观察、文化解析和独到评论。栏目追求独特的个 性,充分展示评论员的知识、语言和观点的魅力,力求事实清楚、表达准确、评论精到,彰显理性客观、独立多 元的文化价值观。同时,栏目紧跟时代脉搏,力求电视特色,达到好听好看的效果。艺术人文频道的《文中有话》 栏目就是用自己的评论语言说出这样价值判断,作出自己的文化解读。
对此,钱文忠如实告诉**:“1984年,季先生决定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继1960年之后,第二次招收梵文 巴利文专业的本科生,我和他老人家的通信,大概使老人家确信,在这个年头,还是有孩子愿意学梵文的。这应 该起了点很微小的作用。在高考前,北大的招生老师就奉季先生之命,到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找我谈过。 我的那个班级后来一共招了8个人,到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还以此为专业。”
感谢观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 Wezler教授、著名 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学家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
1996年,受人引荐,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 。
兼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 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纂委员会委员。
钱文忠
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
01 人物经历
历史研究网站汇编
历史学研究参考网站1、史学研究网:/主要进行史学理论、史学史、海外中国学史方面的研究。
着重发布这一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前沿学术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
转载以往曾经发表过的有学术留存价值的史学信息和论文。
2、中国史学网:/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历史学爱好者,以促进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为主,兼顾历史学研究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同时促进国内历史学界与境外和国际历史学界的网上学术交流。
3、中国读史网:/index.asp主要栏目有政坛风云、战火烽烟、文章中心、思想探微、史学论丛、国际纵横等栏目。
4、象牙塔:/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陈爽博士的个人主页,有个人的研究成果及相关链接,其“国史论坛”颇有特色。
5、史学评论网:/cgi- ... n&userid=147978一个以促进中国史学评论发展、加强史学交流为主旨的史学类个人网站。
开设的栏目有:学术评论、史学评论、史书评论、史家研究、史学理论、学术史研究、研究综述、史学争鸣、史学讯息、文史博览、新书简介、池豫文集等。
6、历史风云网:/Index.html各个专题收集有思想文化科技、历史的奥秘、中外通史、历史故事、历史文化遗产等历史知识,而战争专题史、民主专题史、社会经济生活等栏目则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性和专题性,并且收有中学历史的教材教参电子版以供下载。
7、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系陈德正教授受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之托主持的非经营性网站,旨在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的有关国内外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信息,主要受众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历史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世界古代史学的业余爱好者和研究者。
8、铜雀-中国历史网:/有中国通史、中国历代帝王、中国各朝疆域、中国历代名人等栏目,尤其是民族边疆史内容最佳,界面精美,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9、血铸中华:/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社科院主办。
栏目有民族英烈、人民的反抗、不平等条约、历史资料、历史照片、历史遗迹、历史研究,侵华战事、忏悔录、海外评述等。
拨开历史迷雾——王重民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渊源始末
2021.1总第133期K 家圖書語学珂拨开历史迷雾——王重民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渊源始末**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王重民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9BTQ054)研究成果之一。
①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发展简史参见:何义壮.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与葛思德文库//周欣平.西学东渐:北美著名东亚图书馆1868—2008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119-132.DOI :10. 13666/j. cnki. jnlc. 2021. 0112凌一鸣姚伯岳摘要1945—1947年间,文献学家王重民受时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孙念礼之邀到馆进行古籍审查工作,并完成了该馆历史上第一部中文善本书录。
但由于相关史料的匮乏,此事始末 一直模糊不清。
通过整理该校所藏王重民书录手稿与近七十通相关信札等档案资料,可以厘清双方合 作的流程、经过、方式以及成果。
参考文献29关键词王重民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葛思德东方图书馆善本书录Clearing Historical Dense Fog Up------Origi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Wang Zhongmin and the East Asia Library of Prince ton UniversityLing Yiming Yao BoyueAbstract: During 1945 to 1947, Wang Zhongmin, a philologist wor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vited byNancy Lee Swann, the curator of the Gset Oriental Library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o examine the rare books in the library, and completed the first catalogue of Chinese rare books in the history of the library. However, dueto the lack of relevant historic materials,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is matter has always been unclear. By sor ting out Wang Zhongmin' s manuscripts and about 70 letters between Wang Zhongmin and Nancy Lee Swann stored in Princeton University, we can clear up the process, course, mode and achievements of cooperation be tween these two sides. 29 refs.Keywords: Wang Zhongmin; East Asia Library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Gest Oriental Library; Catalogue ofRare Book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有逾5000种1911年以前的中文古籍,不仅数量上在北美堪称大宗,而且在内容上也极具特色,因此得到了世界 汉学界的高度重视。
东洋学文献类目
东洋学文献类目
东洋学文献类目是指关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的研究、讨论和文献资料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可以将东洋学文献分为以下几类:
1. 语言学与文献语言研究:包括汉语、日语、韩语等东亚地区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和文献语言的分析。
2. 历史学与史料研究:关于东亚地区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发展的研究和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3. 哲学与宗教研究:研究东亚地区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家、宗教领袖的文献。
4. 社会学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研究东亚地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文地理等相关问题的文献。
5. 文学与文化研究:研究东亚地区文学作品、文化现象和文学、文化理论的文献。
6. 艺术史与美学研究:研究东亚地区艺术作品、艺术史和美学理论的文献。
7. 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于东亚地区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文献。
8. 经济学与经济史研究:关于东亚地区经济现象、经济理论和
经济史的研究与文献。
9. 法学与政治学研究:研究东亚地区法律体系、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的文献。
10. 科学与技术研究:关于东亚地区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理论和科技政策的研究与文献。
以上仅是东洋学文献类目的一些基本分类,实际上东洋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还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领域和问题进行更加细分的分类。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2012夏季研修班6月27日宗教史课程主持人:刘震(复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14:00—17:00: 太史文(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教授)敦煌文献与中国佛教史Primary Sources (PDF 1)The seminar will focus on the close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wo liturgical texts contained among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A modern edition of the two texts is provided in the PDF file titled Primary Texts. The first text is Stein manuscript 1441 verso (S. 1441 v), titled患文弟四, on pp. 52-53 of Dunhuang yuanwen ji敦煌願文集. The second text is Stein 5561, no. 3, titled僧患文, on p. 692 of Dunhuang yuanwen ji.Selected Secondary Sources (PDF’s in bold)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mStrickmann, Michel. “India in the Chinese Looking-Glass.” In The Silk Route and the Diamond Path, edited by Deborah Klimburg-Salter, pp. 53-63. Los Angeles: UCLA Arts Council, 1982.Zürcher, Erik. “Perspectives o n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m.”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2 (1982): 161–76.Dunhuang studiesFujieda Akira藤枝晃. Moji no bunka shi文字の文化史. Tokyo: Iwanami Shoten, 1971.------. “Une reconstruction de la …bibliothèque‟ de Touen-houang.” Journal Asiatique 269, nos. 1-2 (1981): 65-68------. “The Tunhuang Manuscripts: A General Description,” Zinbun 9 (1966): 1-32, 10 (1969):17-39.Ji Xianlin季羡林, ed. Dunhuangxue dacidian敦煌學大辭典. Shanghai: Shanghai cishu chubanshe, 1998. Rong, Xinjiang榮新江. “The Nature of the Dunhuang Library Cave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ealing,” trans.by Valerie Hansen. Cahiers d’Extreme-Asie 11 (1999-2000): 247-75.------. Dunhuangxue shiba jiang敦煌学十八讲. Beijing: Beijing daxue chubanshe, 2001. Chs. 9-12. ------. Guiyijunshi yanjiu: Tang song shidai Dunhuang lishi kaosuo歸義軍史研究: 唐宋時代敦煌歷史考索.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1996.Buddhism at DunhuangChikusa Masaaki 竺沙雅章. “Tonkō no sōkan seido敦煌の僧官制度," Tōhō gakuhō東方學報31(March 1961):117-98.Fang Guangchang 方廣錩. Dunhaungxue fojiaoxue luncong敦煌學佛教學論叢, 2 vols. Hong Kong: Zhongguo fojiao wenhua chuban youxian gongsi, 1998.------ 方广錩. Fojiao dazangjing shi: ba-shi shijii 佛敎大藏经史: 八--十世纪. Beijing: Zhongguo shehui kexue chubanshe, 1991. Revised, second ed. published as Zhongguo xieben dazangjing shi yanjiu中國寫本大藏經研究. 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2006.Gernet, Jacques. Buddhism in Chinese Society: 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Fifth to the Tenth Centuries.Translated by Franciscus Verelle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Hao Chunwen 郝春文. “The Social Life of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in Dunhuang during the late Tang, Five Dynasties, and Early Song.”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23, no. 2 (2010):------. Tanghouqi Wudai Songchu Dunhuang sengni de shehui shenghuo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Tang yanjiu jijinhui congshu 唐硏究基金会丛书. Beijing: Zhongguo shehui kexue chubanshe, 1998.------. Zhonggu shiqi sheyi yanjiu 中古時期社邑研究. Xianggang Dunhuang Tulufan yanjiu zhongxin congkan 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 11. Taipei: Xinwenfeng chuban youxian gongsi, 2006.Yu Xin余欣. Shendao renxin: Tang Song zhi ji Dunhuang minsheng zongjiao shehuishi yanjiu神道人心: 唐宋之際敦煌民生宗教社會史研究. Beijing: Zhonghua shuju, 2006.Zhanru 湛如. Dunhuang fojiao lüyi zhidu yanjiu敦煌佛教侓儀制度研究. Beijing: Zhonghua shuju, 2003.Indigenous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Buswell, Robert E., Jr., ed. Chinese Buddhist Apocryph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Makita Tairyō牧田諦亮. Gikyō kenkyū疑經研究.Kyoto: Kyōto Daigaku Jinbun Kagaku Kenkyūjo, 1976. Teiser, Stephen F.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ory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Kuroda Institute, 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8.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LiturgiesHao, Chunwen 郝春文. “Guanyu Dunhuang xieben zhaiwen de jige wenti 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 Shoudu shif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no.2 (1966): 64-71.Huang Zheng 黃徵, and Wu Wei 吳偉. Dunhuang yuanwen ji敦煌願文集. Changsha: Yuelu shushe, 1995.Abbreviated as DYJ.Teiser, Stephen F. 太史文. “試論齋文的表演性.” 敦煌吐魯番研究》10 (2007) : 295-308.------. “Ornamenting the Departed: Notes o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Buddhist Ritual Texts.” Asia Major,third series, 22, part 1 (2009): 201-37.Wang Juan 王娟. Dunhuang lichanwen yanjiu敦煌禮懺文研究. Taipei: Fagu wenhua shiye gongsi, 1998. Wang Sanqing 王三慶. Dunhuang fojiao zhaiyuan wenben yanjiu敦煌佛教齋願文本研究. Taipei: Xinwenfeng, 2009.Zhao Daying 趙大瑩. “Dunhuang jiwen ji qi xian gguan wenti yanjiu: yi P. 3214 he P. 4043 liangjian wenshu wei zhongxin 敦煌祭文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以P. 3214 合P. 4043 兩件文書為中心.”Dunhuang Tulufan yanjiu敦煌吐魯番研究11 (2008): 297-334.Dunhuang manuscripts in ShanghaiShanghai tushuguan 上海圖書館,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上海古籍出版社, eds. Shanghai tushuguan cang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 4 vols.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jicheng 敦煌吐魯番文獻集成. 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1999.Shanghai guji chubanshe 上海古籍出版社, Shanghai bowuguan 上海博物館, eds. Shanghai bowuguan cang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 2 vols.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jicheng 敦煌吐魯番文獻集成. 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1993.。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第四届“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夏季研修班20XX年6月20日至6月29日(共10天)为促进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领域的中外学生交流与培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在复旦大学(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合作开设第四届“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夏季研修班。
一、招收对象1、欧美各大学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领域博士候选人15人(申报者的中文要求:听、说熟练);2、上海市各高校人文学科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15人;3、日本、韩国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领域博士候选人5人(申报者的中文要求:听、说熟练);二、日程安排上课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801室6月20日(周五)报到,外国学生入住宾馆(复旦附近)16:00—17:30 中外学生见面会、介绍复旦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料库6月21日(周六)文化史与艺术史主持人:邓菲(复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上午:大木康(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明末清初文人冒襄及其周边下午:李仲谋(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中国陶瓷晚上:课程讨论6月22日(周日)参观考察6月23日(周一)区域史与全球史主持人:段志强(复旦文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上午:艾尔曼(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Evidential Learning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y 乾嘉时代中国、日本和朝鲜的考证学下午:王国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教授、所长)China in Regional and Global History from Early Modern to Modern Times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晚上:课程讨论6月24日(周二)参观考察6月25日(周三)宗教史与思想史主持人:朱溢(复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上午:杨志刚(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明清时期的孔庙文化与儒教信俗下午:麦谷邦夫(京都大学荣誉教授)隋唐道教思想史晚上:课程讨论6月26日(周四)参观考察6月27日(周五)上午:分组讨论下午:结业典礼6月28日(周六)自由活动6月29日(周日)退房、结束研修班三、费用学生自己负责:往返上海的机票费及机场到复旦大学的交通费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负责:1、日程中安排的参观考察费用2、外国学生在上海的住宿费3、所有学生在上海的餐费四、学分和证书参加研修班的复旦学生修满课时,可得一个学分;结业时,将向全体学员发放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
一、建构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一)追求具有道德或法律权威的权力中国①对外关系理论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周代,乃至更远。
然而,作为统一王朝构建国际关系体系的实践,则应始于秦汉。
秦朝匆匆灭亡,汉初则因社会凋敝而力不从心,所以,汉武帝时代是国际关系体系成型的重要时期。
这个国际关系体系,目标在于建立中国王朝的中心领导地位,确定周边各国同中国的尊卑秩序,以及各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礼仪规范。
其理想目标是建立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君臣关系,不但在国际政治上获得最高的权威,而且获得伦理道德上的巨大支持,成为国际正义的象征。
这是把国内政治体制运用于国际关系之上。
然而,国际政治同国内政治有着很大的差别,只要不是征服兼并敌国,就不可能像统治臣民一般统治别国。
如果说国内政治的指向是权力的集中,那么,国际政治的指向正好相反,是权力的分散。
而且,处于国家权力统治下的社会,可以建立起一种伦理道德规范。
然而,在没有统一权力中心的国际社会,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难以建立统一的价值和道德体系。
因此,国际关系表现得更加现实,更加凸显出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面对众多国家之间的现实利益关系,要建立某种形式的权力中心,首先要有强大的实力;其次要致力建立国际道德和价值准则,它不像国内道德那样繁复而富于理想主义的感召,必须简洁明快,让不同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韩昇*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藏日本古代文书与日本‘唐风文化’研究”、上海市哲社规划办“东亚古代汉文文献与东亚世界研究”、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日本、朝鲜古代基本史籍的校勘与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韩昇,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33)。
①本文在论述古代对外关系时所使用的“中国”,指的是古代统一的中原王朝。
在中国形成过程中,许多民族被吸纳进来,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出现了周边民族由外而内的变化。
情报导向:满铁调查部与日本中国学孙雁
情报导向:满铁调查部与日本中国学孙雁发布时间:2021-11-19T02:39:59.065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1月上作者:孙雁[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综合国力及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各国的中国研究中心也逐渐从汉学这一传统历史文化向当代中国和现实中国转变。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孙雁吉林长春 13003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综合国力及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各国的中国研究中心也逐渐从汉学这一传统历史文化向当代中国和现实中国转变。
但梳理各国中国研究的学术脉络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几个主要国家的中国研究都经历了这一转变,此前学界一直都认为以费正清为首的美国中国学是国外中国学转向的开始。
但仔细梳理发现,这一转变是复线的,并不是美国学的独创,日本对中国的研究(调查)似乎更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脉,另一脉是内压研究(中国边疆研究)。
这些研究都和传统汉学有着显著区别,但对此后海外中国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一、满铁调查部的建立1904年日俄战争后,中国东北被日本占领,根据《朴茨茅斯和约》规定,原来由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段转让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
1906年,为了管理铁路,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发布第142号救令,公布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成立之件》,11月26日在东京正式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07年4月,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业,以经办铁路、开发煤矿、移民及发展畜牧业等为其经营方针。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停止运营。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从1906年到1945年,满铁在中国从事侵略活动长达40年之久。
从表面上看,满铁是一个经营铁路的公司,但是,它还负有对中国物产、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以及为日本政府相关政策提供政治、经济、社会等情报的特殊机构。
为此,满铁专门成立了多门类的调查机关,组建了以日本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组成的数量庞大且精明强干的调查队伍,有系统、有规划地调查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
东洋学文献类目
东洋学文献类目东洋学是一门研究东亚地区的文化、历史、语言、哲学等方面的学科。
在学术研究中,人们通过阅读和分析东洋学文献来了解和理解东亚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东洋学文献的分类和种类,并探讨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东洋学文献可分为多个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文献、哲学文献、文学文献、语言文献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东亚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哲学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演变等内容,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
历史文献是东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类别之一。
通过研读历史文献,人们可以了解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录了中国自古至今的历史变迁,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哲学文献是东洋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别。
通过阅读东亚哲学文献,人们可以了解东亚地区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深入探讨东方哲学的独特性。
例如《易经》、《论语》等中国古代哲学文献,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对于研究中国哲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学文献是记录东亚文化艺术作品的重要类别。
不论是中国的古文诗词、日本的和歌、韩国的民间故事,还是其他东亚国家的文学作品,都是研究东洋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研读这些文献,人们可以了解并欣赏东亚人民的文化艺术创作,体验东亚地区特有的审美情趣。
语言文献是研究东亚地区语言演变和语言关系的重要资源。
东洋学中的语言文献包括词典、语法书、语言学论文等。
通过研读这些文献,人们可以了解和比较不同东亚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音特点,揭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推测语言的演变过程。
东洋学文献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东亚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个地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其次,通过阅读东洋学文献,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和共性,促进文化交流和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2012夏季研修班6月27日宗教史课程主持人:刘震(复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14:00—17:00: 太史文(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教授)敦煌文献与中国佛教史Primary Sources (PDF 1)The seminar will focus on the close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wo liturgical texts contained among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A modern edition of the two texts is provided in the PDF file titled Primary Texts. The first text is Stein manuscript 1441 verso (S. 1441 v), titled患文弟四, on pp. 52-53 of Dunhuang yuanwen ji敦煌願文集. The second text is Stein 5561, no. 3, titled僧患文, on p. 692 of Dunhuang yuanwen ji.Selected Secondary Sources (PDF’s in bold)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mStrickmann, Michel. “India in the Chinese Looking-Glass.” In The Silk Route and the Diamond Path, edited by Deborah Klimburg-Salter, pp. 53-63. Los Angeles: UCLA Arts Council, 1982.Zürcher, Erik. “Perspectives o n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m.”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2 (1982): 161–76.Dunhuang studiesFujieda Akira藤枝晃. Moji no bunka shi文字の文化史. Tokyo: Iwanami Shoten, 1971.------. “Une reconstruction de la …bibliothèque‟ de Touen-houang.” Journal Asiatique 269, nos. 1-2 (1981): 65-68------. “The Tunhuang Manuscripts: A General Description,” Zinbun 9 (1966): 1-32, 10 (1969):17-39.Ji Xianlin季羡林, ed. Dunhuangxue dacidian敦煌學大辭典. Shanghai: Shanghai cishu chubanshe, 1998. Rong, Xinjiang榮新江. “The Nature of the Dunhuang Library Cave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ealing,” trans.by Valerie Hansen. Cahiers d’Extreme-Asie 11 (1999-2000): 247-75.------. Dunhuangxue shiba jiang敦煌学十八讲. Beijing: Beijing daxue chubanshe, 2001. Chs. 9-12. ------. Guiyijunshi yanjiu: Tang song shidai Dunhuang lishi kaosuo歸義軍史研究: 唐宋時代敦煌歷史考索.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1996.Buddhism at DunhuangChikusa Masaaki 竺沙雅章. “Tonkō no sōkan seido敦煌の僧官制度," Tōhō gakuhō東方學報31(March 1961):117-98.Fang Guangchang 方廣錩. Dunhaungxue fojiaoxue luncong敦煌學佛教學論叢, 2 vols. Hong Kong: Zhongguo fojiao wenhua chuban youxian gongsi, 1998.------ 方广錩. Fojiao dazangjing shi: ba-shi shijii 佛敎大藏经史: 八--十世纪. Beijing: Zhongguo shehui kexue chubanshe, 1991. Revised, second ed. published as Zhongguo xieben dazangjing shi yanjiu中國寫本大藏經研究. 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2006.Gernet, Jacques. Buddhism in Chinese Society: 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Fifth to the Tenth Centuries.Translated by Franciscus Verelle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Hao Chunwen 郝春文. “The Social Life of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in Dunhuang during the late Tang, Five Dynasties, and Early Song.” Asia Major third series, 23, no. 2 (2010):------. Tanghouqi Wudai Songchu Dunhuang sengni de shehui shenghuo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 Tang yanjiu jijinhui congshu 唐硏究基金会丛书. Beijing: Zhongguo shehui kexue chubanshe, 1998.------. Zhonggu shiqi sheyi yanjiu 中古時期社邑研究. Xianggang Dunhuang Tulufan yanjiu zhongxin congkan 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 11. Taipei: Xinwenfeng chuban youxian gongsi, 2006.Yu Xin余欣. Shendao renxin: Tang Song zhi ji Dunhuang minsheng zongjiao shehuishi yanjiu神道人心: 唐宋之際敦煌民生宗教社會史研究. Beijing: Zhonghua shuju, 2006.Zhanru 湛如. Dunhuang fojiao lüyi zhidu yanjiu敦煌佛教侓儀制度研究. Beijing: Zhonghua shuju, 2003.Indigenous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Buswell, Robert E., Jr., ed. Chinese Buddhist Apocryph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Makita Tairyō牧田諦亮. Gikyō kenkyū疑經研究.Kyoto: Kyōto Daigaku Jinbun Kagaku Kenkyūjo, 1976. Teiser, Stephen F.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ory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Kuroda Institute, 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8.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4.LiturgiesHao, Chunwen 郝春文. “Guanyu Dunhuang xieben zhaiwen de jige wenti 关于敦煌写本斋文的几个问题.” Shoudu shif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no.2 (1966): 64-71.Huang Zheng 黃徵, and Wu Wei 吳偉. Dunhuang yuanwen ji敦煌願文集. Changsha: Yuelu shushe, 1995.Abbreviated as DYJ.Teiser, Stephen F. 太史文. “試論齋文的表演性.” 敦煌吐魯番研究》10 (2007) : 295-308.------. “Ornamenting the Departed: Notes o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Buddhist Ritual Texts.” Asia Major,third series, 22, part 1 (2009): 201-37.Wang Juan 王娟. Dunhuang lichanwen yanjiu敦煌禮懺文研究. Taipei: Fagu wenhua shiye gongsi, 1998. Wang Sanqing 王三慶. Dunhuang fojiao zhaiyuan wenben yanjiu敦煌佛教齋願文本研究. Taipei: Xinwenfeng, 2009.Zhao Daying 趙大瑩. “Dunhuang jiwen ji qi xian gguan wenti yanjiu: yi P. 3214 he P. 4043 liangjian wenshu wei zhongxin 敦煌祭文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以P. 3214 合P. 4043 兩件文書為中心.”Dunhuang Tulufan yanjiu敦煌吐魯番研究11 (2008): 297-334.Dunhuang manuscripts in ShanghaiShanghai tushuguan 上海圖書館,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上海古籍出版社, eds. Shanghai tushuguan cang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上海圖書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 4 vols.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jicheng 敦煌吐魯番文獻集成. 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1999.Shanghai guji chubanshe 上海古籍出版社, Shanghai bowuguan 上海博物館, eds. Shanghai bowuguan cang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 2 vols. Dunhuang Tulufan wenxian jicheng 敦煌吐魯番文獻集成. Shanghai: Shanghai guji chubanshe,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