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新

合集下载

法学界权威人物

法学界权威人物

法学界权威人物中国当前的法律权威和领导者?法学理论张文显朱苏力何维方葛弘毅舒沈国英宗灵孙笑侠卓袁泽李步云刘左祥傅子堂孙国华辛春莹郭道辉郝铁川卢世伦史泰丰王成光朱京文李林李龙刘汉谢晖法律史曾张宪义金范吴陈数何华勤陈盛清范忠信元秋吴悠杨建英一凡杨永华于荣根韩延龙怀肖丰霍存福刘海年倪正茂高亨浦建朱勇宪法和行政法周业忠、徐崇德、韩大元、胡建淼、胡金光、蒋碧欣、蒋明安、罗浩才、马怀德、陈云生、方世荣、张庆福、张书一、莫、蒲增元、童志伟、、王、、肖、杨海坤、袁书鸿、张广波、朱伟、刑法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张明楷陈明华陈兴良曹子丹楚胡爱芝古贺小荣炳松梁华仁罗大华欧阳涛区新九阮七林苏晖俞康叔华张志辉周道銮卢建平王佐甫何鹏姜伟孙乾民商法江平、梁辉兴、吴汉东、王立明、孙显忠、王卫国、、郑、、、、刘春田、、史少霞、史玉卓、秦有图、顾红云、郭明瑞、龙逸飞、吴焕宁、夏银兰、许、杨大为、、杨振山、马俊举、沈、吴昌珍、范健、尹田诉讼法江陈为广众徐景春范崇义龙宗智陈瑞华陈卫东边陈建林桂明谷董培荆韩朝刘家星沈大明宋英辉谭氏桂堂威建天平安王建王建王建王建王建汪建成王亚信杨荣信张卫平周国军左卫民谭兵李浩昌义严段崔民经济法杨子欣、李昌齐、刘龙恒、刘文华、齐多军、邵建东、史济春、杰夫、张守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韩德培、曾、梁、余劲松、陈安、董立坤、龚仁人、王春、李双元、刘南来、饶格培周仲海军事法丛文生,顾德新,李昂图,张世纪初的中国法学家学派(1)所谓的红色学派法学家是一群在学术上已有建树的法学家,他们的学术理论受到高度评价他们可以在30多岁时成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北京大学的吴,武汉大学的等。

(2)所谓黄学派法学家是指能够把法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改革建议,从而有效地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法学家。

他们善于联系实际,运用法律原则批判现实,关注民生,倡导改革。

他们不仅著作丰富,而且分量很重。

在他们的代表作品中,他们经常用黄金语言表达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主张。

关于设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的通知

关于设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的通知

广源发〔2016〕10号
关于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切实落实公司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公司研究决定,特成立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监科。

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季强
副组长:刘晋桥
成员:罗兴义、石善栋、门洪利、刘世成、王健、张有来顾德新、杨爱学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日
广源发〔2016〕11号
关于对各岗位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培训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等通知要求,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系列工作,结合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科将于9月12日对公司有关部门、各车间相关人员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培训,结合培训内容各单位负责人再对各自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资料交至安监科。

特此通知。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日主题词:风险隐患排查培训通知
- 3 -。

齐驱中的崎岖:摇滚乐与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比较

齐驱中的崎岖:摇滚乐与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比较

齐驱中的崎岖:摇滚乐与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比较作者:陈志奎来源:《上海艺术评论》2019年第03期半个多世纪以来,摇滚乐以其独特的表现魅力成为重要的音乐样式和文化实体。

而当代艺术作为一个专属名词,趋向于一种特指和类型学的概念,已是共识。

巧合的是,无论发展脉络还是内涵属性,摇滚乐与当代艺术惊人的合拍。

它们的变数、气节和命运,它们的使命、纠结和痛点,几乎无异。

在平行世界中,二者惺惺相惜,同频同质。

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就有首叫做《Rock&Roll》的歌曲,但当时作为一种音乐风格的摇滚乐还没有诞生。

当代艺术的祖师爷——也可以称作历史前卫主义——达达艺术和超现实艺术,已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招魂。

1955年,音乐家比尔·哈利录制的《整日摇滚》被公认为摇滚乐起源。

早期的摇滚乐吸收了布鲁斯、乡村、福音和民间音乐等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尽管当代艺术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当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和波普艺术的亲缘性已毋庸置疑。

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在他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中运用了拼贴并置的手法,缔造了崭新的体验。

很明显,相较于之前的艺术样式,摇滚乐与当代艺术开发出了新的艺术语言。

50年代成为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从另一角度看,二者也是通俗文化、消费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某种分泌物。

上世纪60年代,新的英雄崛起。

站在历史维度看,巨星对事物的推广刷新,意义非凡,他们不但是关键角色,甚至能起到定义行业的作用。

披头士和滚石一时双星闪耀,当代艺术的两位祖师爷——安迪·沃霍尔和约瑟夫·博伊斯,如日中天。

巧合的是,他们都是欧美组合。

而且,摇滚乐与当代艺术同时祭出了重磅级作品。

1965年,保罗·麦卡特尼发表了《昨天》,约瑟夫·博伊斯完成了《如何向一只兔子解释艺术》,它们将各自领域的艺术语言继续进行了开拓。

在迷离璀璨的60年代,无论是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还是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他们的作品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社会性与人文关怀意识。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
察组, 另选择 7 5 例健康 志愿者 为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组 , 比较两组 的认知功能 。结果 : 观察 组汉密尔顿抑郁 量表评 分为轻 度及无 的患者 比例 为 4 5 . 3 %, 改良
N o r r i s 量表评分为健康的患者比例为 6 8 . O %, 均 明显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 : 4 6 . 4 4, 2 5 . 3 9; P< 0 . O 1 ) 。结论 : 运动神经 元病患者
程 中累及其他区域进而 出现认知功能 障碍 。此外 , 运 动神 经系统受损与认知功能受损并非呈 正相关 。近些年 来 , 一 些 研究者 经过不懈努力证 实额 颞叶 痴呆 与运动 神经元 病性 痴 呆有 密切的病理学联系 。本实验结果 充分说 明, 运动神 经元
病 患 者 确 实 存 在 着 一 定 程 度 的认 知 功 能 障 碍 , 评 价 此 类 患 者 的认知功能 , 及 时 发 现认 知 功 能 障 碍 并 给 予 治 疗 干 预 能 够 显
功 能 损 害程 度 的 不 同 而 变 化 。 有 关 研 究 认 为 , 运 动神经元病 的患 者 可 能 不仅 仅 是 大 脑 运 动 区域 的病 变 , 有 可能在病变过
1 . 1 临床 资料
选择 2 0 1 1年 3月 ~ 2 0 1 2年 9月 在我 院治
疗 的运动神 经元 病患者 7 5例为 观察组 , 另选择 7 5例健康 志
开始确认 , 尚不能确定运动神经元病并 发认知 功能障碍 的发 生率 。现将运动 神经元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经能够证实该病 与 自身免疫 、 氧化应 激 、 遗传 、 神经 营养 因子
等多 因素有关 , 有些 学者还 认 为本病 与兴奋 性毒 性 、 轴 索及 细胞骨架 异 常运输 、 环境 等因 素有关 。在此 类 疾病 的 治疗 上, 采用神 经干 细胞移植 、 生 长激 素 、 血浆 置换 、 清 除 自由基 等多种方案 。多年临床观察均证实 , 大多数运动神 经元病患 者有着程度 不同的认 知功能障碍 , 这 种认知功 能障碍具有皮 质下损 害及皮质 损害 的特性 , 同时 , 随着 患者受 教育及 延髓

85新潮

85新潮

1985年前后,上山下乡回城的知青一代在思想解放、伤痕文艺、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反思等方面已经结束。后面的新一代人主要出生于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他们试图在西方的现代哲学和先锋派艺术的学习背景下,真正将中国的思想和文艺提升到现代派的世界水平。新一代人迅速占据各大出版社和媒体,出版翻译介绍各种西方现代派哲学和文艺,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加入国际版权条约,学术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很随便,短短数年间就在社会上出现了现代派出版热,这个气候影响了年轻一代艺术家。
参与过’85新潮的一些中坚力量或者积极分子有不少已经成为现在的社会主流,’89大展组委会中担任联络的范迪安已是中国美术馆馆长,负责宣传的费大为现在是尤伦斯美术馆馆长,在1980年代中期以“父亲”出名的罗中立已是重庆市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院院长,1980年代末还在各地流浪的王广义已是艺术明星和千万级富翁。一些重要的批评家像栗宪庭已被江湖尊为教父。
’评价:
85新潮是由当时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命名的,这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现在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像罗中立、王广义等都是在这几年间脱颖而出的。严格地说,’85新潮并非一个艺术流派,主要是一场艺术运动。这个运动实际上也是1980年代精英文化运动的社会大潮的一个支流。
前几天在798工厂尤伦斯美术馆的’85新潮展览的开幕式,是一个只有达官贵人、中外资本家和艺术名流入场的新贵聚会,正式叫法是“VIP酒会”。而18年前曾使一代青年热血沸腾不顾一切的新潮作品则像文物一样被安上了玻璃罩子,供中外新贵把玩。’85美术新潮走到这一步,实际上是真正收场并神话终结的标志。按照法国哲学家布尔迪厄的象征资本理论,一代人通过反叛获得代表一个时代文化姿态的资格,成为那一代人的形象符号,这就是象征资本。象征资本到竞价转卖的资本市场,就能出售变成现金。确信无疑的是,今天,’85新潮已成为一个金字招牌,具有市场交换价值。

重复语言模式的构成

重复语言模式的构成

浅谈重复语言模式的构成摘要:艺术的创造需要建立在一种语言方法的基础之上。

这不光是对艺术家而言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方法论,对某个艺术风格来说也需要有一种语言方法来构成独特且区别于其他艺术的语言特征,犹如品牌一样,需要自己独有的精神理想和品质标榜的符号。

本文对大量中西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从艺术语言构成方法的角度去阐述“重复”是如何进行艺术作品建构,同时又是如何传达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内心情感。

关键词:艺术作品;重复语言;建构;方法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28-0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会问起,品牌很重要吗?在我看来,品牌其实不是一种奢华的形象标签,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理想的象征和独特品质的标志。

正如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冥思苦想、探求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

“重复”是艺术作品在被创作时不可忽视的方法论之一,也因利用“重复”语言方法诞生出不同话语空间环境的优秀作品。

在字典里是这样对“重复”进行描述的:重复即相同的东西或是事情又一次的出现。

在艺术创作中,一般要注意重复这一创作手段的运用。

许多艺术家可能会偶然地用量、过程、系列等方法重复的方法去进行艺术创作。

这里所说的重复,是指艺术作品中的创作方法的重复,它是为了贯连作品的脉络,加重意境的深度,渲染气氛,突出主题,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运用的创作方法之一。

谈及法国艺术家阿尔曼,国内外读者都并不陌生。

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方法即收集、堆砌现场物品,加上标题。

在阿尔曼的作品中,他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废弃物,通过同一物品的庞大数量并赋予收集物一个讽刺式的标题来改变其本来的含义。

阿尔曼的作品所追求的就是完全的“重复”。

他创作的作品以量来实现现实,通过对日常可见的物体重复堆积,消逝其本身在人们印象中所熟知的影子,实现重复的积累物体达到其量的质变,创造物体新的语境和价值。

“重复”是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话语空间的语言手段,通过重复一种或是一类符号元素来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学练三个一”视角下发展体能练习的优化策略——以水平二(三年级)《篮球原地运球技术方法》一课为例

“学练三个一”视角下发展体能练习的优化策略——以水平二(三年级)《篮球原地运球技术方法》一课为例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OF HEALTH体育教学健康体能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不断下降。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虽然通过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与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现象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文件密集出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而在最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将体能练习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可想而知,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体能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我国现行课程标准设计要求而研制的符合浙江省实际情况的地方实施方案,《纲要》提出的“学练三个一”,即一项身体练习、一个以此为基础的组合练习、一个以此为基础的游戏或比赛,对浙江省体育健康课程改革及体能发展的强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在“学练三个一”视角下,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趣和有效地发展体能,让学生乐于动起来,并且享受体育运动,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通过水平二(三年级)《篮球原地运球技术方法》一课为例,阐述在“学练三个一”视角下体能练习方法设计原则和体能练习优化策略。

一、体能练习方法设计原则(一)目的性练习方法设计是带有目的的,一节课技术才是主线,练习方法的设计不能脱离技术,游戏是为技术服务的,游戏是形,技术是神,两者相辅相成,做到形神合一,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发展体能。

(二)针对性练习方法的对象是学生,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如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水平、体能储备水平等,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学生的练习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能练习的兴趣,提升体能发展的效果。

(三)安全性安全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没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练习方法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如练习场地是否安全、设计难度是否超出学生能力、动作是否符合力学和运动学原理等,教师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预设,以确保安全。

有故事的“公寓艺术”展

有故事的“公寓艺术”展

有故事的“公寓艺术”展2019-08-21还原前卫艺术的⽣态环境,不但有利于更好地解读作品,还能展⽰出当年的精神⾯貌和思想潮流。

2008年9⽉末的⼀天,张伟特意穿了⼀件崭新的正装,把“客⼈”迎进略显陈旧的“客厅”,“炉⽕”正旺,旁边⼀个破落的画夹⾥,横七竖⼋放着⼀堆油画笔和颜料。

张伟安排“客⼈”坐在已经失去弹⼒的⽼沙发上,⾃⼰搬来⼀张藤椅,思绪慢慢回到28年前那些青春激荡的夜晚。

这是在⽔⽊空间展出的“公寓艺术”展览现场,“公寓”1:1原样复制了艺术家张伟和李珊当年在北京新街⼝的单元房,约三四⼗平⽶,摆满墙壁的抽象画,就是当时艺术家们办的“展览”。

秦⽟芬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下班之后骑40分钟⾃⾏车直奔新街⼝的情景。

公寓位于5楼,是周迈由、彭刚、冯国栋、李珊、马可鲁、秦⽟芬、朱⾦⽯、王鲁炎等⼆三⼗个愣头青艺术家的根据地。

秦⽟芬回忆说,当时不允许艺术家办展,只能⾃⼰动⼿,把张伟家的客厅当成美术馆。

当时为了装裱,曾把墙壁粘满报纸,烧着⽔让蒸汽充满房间,以保持湿度;筹备⼯作经常搞到凌晨4点,楼下的邻居⽼是拿着⽊棍捅。

展览总监戢⼤卫介绍,“我们展览的不光是那个时期艺术家的作品,还挖掘思想和故事,还原旧貌,绘制85新潮之前的在野艺术图景”。

除了风格各异的油画,⽼物件和旧房⼦也成了艺术品之⼀。

艺术家的根据地⼏乎每幅画后⾯都有⼀个让⼈难忘的故事。

周迈由的《卖⽔者》已经残缺不全,它第⼀次向公众展出是在30年前,他把画直接挂在西单邮局和民主墙旁的铁栅栏上。

画作表现了回城知识青年⽣活没有着落,靠在路边卖茶⽔维持⽣计的境况,正值⼤量知识青年返京,迅即引发强烈反响。

那时,中国在野的抽象艺术经历了从社会到家庭的艰难“逃避”。

“艺术疯⼦”彭刚与诗⼈北岛曾在1973年年初的寒风⾥,迎着路⼈异样的眼神,⽆⽐兴奋地宣告中国艺术的“先锋派”诞⽣,他们掏出⾝上仅有的5分钱,买了个带着冰茬的冻柿⼦进⾏仪式般的庆贺。

后来政府发动“反精神污染”,抵制西⽅思想的侵蚀,不被理解的抽象艺术失去公共空间,退回家中,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楼还不多,艺术家⼤都居住在平房和⼤院⾥。

尤洋:艺术中诞生的个体性

尤洋:艺术中诞生的个体性

尤洋:艺术中诞生的个体性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中,启蒙运动的到来使得无论艺术家还是普通知识分子开始思索人作为个体的重要性。

按照法国评论家托多洛夫的说法,“个体性正是从艺术中诞生”,从而让人类文明演变为现代性的征兆。

诚然,在现代社会,观众对于艺术的兴趣,大多数也出于艺术本身所流淌的人文关怀的血液,而不再是因为艺术为某些意识形态或者权利宣传的服务性质所打动。

当现代人从个体行为中找到了自信和快感,伴生的自大会让创作者希望自身成为某种权威或者标准的制定者,此刻人文主义也就或多或少演变为了人类中心主义。

随后创作者如何能够警惕或者摆脱个体创作中的思维惯性(往往也是局限性)和方式惯性呢?既然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和设计品或者其它文化产品在功能上有本质的不同,但艺术如何能够保证自身活力,在古典美学建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对于艺术的当下和未来而言:现代艺术在个体美中诞生,但是否存在着在个体主义中枯竭的风险,在个体中死亡?这个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通过一些艺术家自我组织性的工作正在进行实践。

我们从今年的展览项目中感受到,愈多的年轻一代艺术家开始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创作。

一方面出于上述内因,也出于应对行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关于外力,比如会陷入为展览而去创作具备明显作品特征的“作品”,比如会陷入到某种艺术成功学的圈套。

自2005年以来,画廊机制的飞速发展使得行业结构并不平衡,相对于上一代艺术家,年轻人虽然不用再为寻求艺术的合法化和商业环境而挣扎,但市场需求的压力使得艺术家不得不正视自身创作在此之下的变形,于是艺术家尝试打破个体创作方式,以小组名义经过讨论呈现出对于个体匿名的方案。

比如活跃在北京的GUEST 小组,参与的几位艺术家从个体创作角度而言均是行业中引人瞩目的新生力量,但在小组的项目中我们很难察觉到其中的视觉信息来自于具体哪位艺术家的风格。

还有集体创作不多但热衷组织集体讨论的阿掉队小组,他们在UCCA的现场项目邀请观众讨论形而上和现实性的论题,集体参与行为表演等一系列的互动。

浅析艺术创作中繁复手工过程的精神性体验

浅析艺术创作中繁复手工过程的精神性体验

浅析艺术创作中繁复手工过程的精神性体验作者:郑冬梅吴建清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年第10期摘要:在艺术创作中通过手工制作来物化艺术家心中的艺术形象,是许多艺术家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较于把手工简单理解成艺术创作的制作过程,本文更加强调手工的本质以及繁复手工过程中的精神性体验,通过对繁复手工本质的界定,结合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的分析,从时间性、物性、过程性、个人私密性这四个方面论述繁复手工过程的精神性体验的特性。

关键词:繁复;手工过程;时间性;物性一、手工概念阐述一提及手工经常会被指认成一种生产方式,而往往忽略了手工的本质,即人由对材料的直接触感而带来的精神性体验。

而繁复手工,既是手工生产特征,也可以衍生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

通过这种创作方法,实现艺术家与材料的接触,从而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性。

把艺术制作过程不再看成是艺术品完成的一个步骤,而变成艺术创作的意图和理念。

享受过程,享受繁复手工过程带来的体验。

繁复手工过程是一种带有时间性质的称谓。

繁复手工是手工生产的特点,但是这里的繁复手工更多地讲求手工的时间性质以及手工繁复所带来的自身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大抵呈现抽象、单调、繁复的共性,其绘制方法与过程一般是选择一种基本的母题,或某种抽象的图式,或某种符号,做其无尽地延伸或单维的增量。

二、繁复手工过程的特性在艺术创作中强调繁复手工过程的艺术作品往往有着以下几类特征。

(一)时间性对时间的探索是一个哲学命题,亚里士多德把时间理解为运动计数,康德把时间作为纯直观的形式,海德格尔则把存在的意思定为时间性。

相较于这些深奥的理论,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则显得通俗含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国的古人认为时间是流动的,时间没有终点,时间就是对时间本身的消耗,在循环往复中体现着时间。

而这些恰恰就是人体验时间自身的感受。

(二)物性庄子的“齐物论”中,就认为世界万物价值齐一。

此时的物性不是物理学解释的物体的物理性质,宇宙与自然规律的合理的存在和发展才是物,物是一种规律,物性就是一种对待物的态度,这也是中国的传统自然观。

专访冰逸:艺术圈至情至性的奇女子(下)

专访冰逸:艺术圈至情至性的奇女子(下)

专访冰逸:艺术圈至情至性的奇女子(下)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艺术家冰逸冰逸的家一隅说起冰逸,艺术圈很多人都是“未见其人,只闻其声”,而今冰逸接过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前馆长沈其斌的大旗,成为美术馆的新任美女掌门人。

此前不久,冰逸的大型个展《风的形状》在德国柏林中区艺术区内的圣约翰福音大教堂拉开序幕,以宣纸燃烧后的灰烬撒泼于百余米的长卷上,演绎山川河流中的历史和当下所遭遇的社会文化冲突。

作品创作于富春江上的严子坞。

环绕整个村庄,由山脚盘旋蜿蜒至山顶,完整覆盖了山侧。

冰逸个展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呼应,因为在富春江上创作而成,观者又取名为《新富春山居图》。

冰逸,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在美国从事文化战略研究和博物馆学的教学,同时还坚持进行艺术创作。

这样一个“热烈、温婉、才情并茂、声色俱佳”的女艺术家,她身上既有西方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一面,又有东方古代文人的气息与情调,她对艺术的自信建立在对东西方文化的通吃、圆熟、互文之上。

用作家胡赳赳的话说,冰逸的画,让你看到发呆、看到目瞪口呆、看到瞠目结舌、看到无法定论、看到想躲想闪、看到无话可说、看到赶紧转动脑筋思索要说什么话、看到如坠云雾、看到多义与不解。

一、谁带你上了艺术这条“贼船”是很关键的雅昌艺术网:您正式开始创作是什么时候?冰逸:07年。

雅昌艺术网:博士毕业之后。

冰逸:对,我05年,我记得很清楚,这事可好玩了,05年我是夏天毕业,我当时帮高名潞老师,我是他的助手,我就帮他做一个展览,10月3号完成的展览,当时特别高兴,也为高名潞老师高兴,自己也高兴,然后我做了一个手术,就是激光手术,因为我之前大近视,10月4号之后我做了一个手术,之后就觉得我可以画画了,因为我终于看见了。

出来之后我觉得我真的看见了,我真的可以看这个世界了,我可以去画画了,所以06年就开始探索一些创造,当时对我因为比较大的两个人一个是王鲁炎,一个是朱金石。

应该说我是因朱金石,确切地说我是因为顾德新和王鲁炎的作品走上了现代艺术研究领域,我第一次看到当代艺术就是看到的王鲁炎的《行走的人》和顾德新的《捏肉的手》,当时黄笃给我看了一个图片,我太感动了,这是2000年,之前哪儿知道中国有什么当代艺术,我看到他们俩的图片,就毅然决然抛弃了以前所有的研究方向,决定要为当代艺术做点儿贡献,就开始研究,这是一个。

黄永砯,黄药师和他的桃花岛

黄永砯,黄药师和他的桃花岛

黄永砯,黄药师和他的桃花岛作者:小虎J.C LAU来源:《艺术与设计》2015年第10期年过花甲的黄永砯个子不高、十分清瘦,且目光慧黠。

他一向不喜欢被采访,更不喜欢媒体把他拍摄成当下最为流行的高大上艺术家范儿。

这个老头儿固执地坚持着自己对于所有事物的理解,从不妥协。

想采访黄永砯是一件十分有难度的事情,他不会按部就班的被媒体摆弄,更不会照本宣科的阐释作品。

如果谁能成功采访到黄永砅,甚至都快成为艺术媒体比拼实力的标准。

幸好《艺术与设计》有“卧底”在美术馆,开始去展厅跟着他布展,看着他亲自上阵安装作品,跟着他去吃饭,与他聊起一些有意思的饮食话题,聊起彼此的猫……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与那些醉心于名利场的艺术家相比,黄永砯显得似乎有些与这个群体格格不入,他更像是艺术圈的“黄药师”,不怒而威。

黄药师,又名“黄老邪”,是金庸笔下“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的人物,是“桃花岛”的岛主,亦是桃花岛派武学创始人。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是他一生武功的写照,武功造诣非凡,已臻化境,为金庸小说中武功绝顶的高手之一。

黄药师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

个性离经叛道,狂傲不羁。

性情孤僻,行动怪异,身形飘忽,有如鬼魅。

如果按照武侠小说的定位,黄永砅绝对算得上是怪侠。

他不喜欢推杯换盏,不喜欢解读自己,不喜欢按牌理出牌,只喜欢在“桃花岛”上与自己交锋。

楔子1986年,32岁的黄永砯与朋友创立“厦门达达”艺术小组,该时期他创作了著名行为艺术有“洗衣机作品”和“带四个轮子的大转盘”。

艺术家邱志杰曾不止一次表示过黄永砯和“厦门达达”对自己的影响有多重要,黄永砯的影响力以及艺术主张可见一斑。

1989年,“大地魔术师”(Les Magiciens de la terre)在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举办,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展览。

顾德新与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行政处罚二审行政判决书

顾德新与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行政处罚二审行政判决书

顾德新与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行政处罚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23【案件字号】(2020)苏06行终51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郭德萍仇秀珍张祺炜【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顾德新;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当事人】顾德新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当事人-个人】顾德新【当事人-公司】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顾德新【被告】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本院观点】根据一审法院所作判决及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本案的争议焦点是:1.崇川公安分局是否具有对本案的管辖权;2.崇川公安分局认定顾德新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有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量罚是否适当。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合法违法警告罚款行政拘留行政赔偿拘留经常居住地证据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本院予以确认。

另查明,因南通市撤销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原港闸公安分局的职权现由崇川公安分局行使。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一审法院所作判决及双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本案的争议焦点是:1.崇川公安分局是否具有对本案的管辖权;2.崇川公安分局认定顾德新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有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量罚是否适当。

关于崇川公安分局是否具有对本案的管辖权的问题。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

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

崇川公安分局系顾德新居住地的公安机关,且崇川公安分局受理案件时,顾德新已返回南通,故崇川公安分局对顾德新的行为行使管辖权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依法具有作出治安处罚的法定职责。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第四款规定,移交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在移交前应当及时收集证据,并配合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12 号12 人:外交公寓三年展”展评

“12 号12 人:外交公寓三年展”展评

“12 号12 人:外交公寓三年展”展评作者:张晓彤来源:《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编者按:外交公寓12 号空间成立三周年特别项目“12 号12 人:外交公寓三年展”于近日开幕。

在此次展览不设展览主题、空间,不抉择作品与呈现方式,且不预设交流导向与预期的状态下,展览将要发生的一切不受空间既有经验干预,按照自身的逻辑延展。

在这样的前提下,且看12 位艺术家如何自主选择、调整展览空间和作品。

2018 年12 月7 日至2019 年2 月17 日,在北京市朝阳区秀水街1 号建国门外外交公寓4 号门12 号楼8 层082 号的一间130 平方米的空间内(以下称为外交公寓12 号空间),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12 号12 人:外交公寓三年展”。

顾名思义,此次展览是外交公寓12 号空间成立三周年之际,聚集了12 位艺术家作品的一次展览。

对于没有去过的我来说,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私信邀约的参观方式,居住公寓的展示和呈现,再加上一群彼此熟络的业内故人。

这次跨年度的展览不同于以前我们常见的展览形式,它的性质既不是个展,也不能概括为群展,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集合性个展”再合适不过。

此次展览展示了三年来曾在12 号空间进行过个展的12 位艺术家的14 件作品。

12 位个展艺术家分别是(以展览时间排序)冯国东、张伟、王鲁炎、王友身、顾德新、李永斌、倪海峰、朱加、赵亮、颜磊、刘展、杨振中,12 位艺术家分别占据过道、客厅、厨房、书房等空间进行布局,并且为了更好地呈现展览效果,经过了艺术家们的多次更换作品和改变展位,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场景。

这次“外交公寓三年展”,不设展览主题、空间,不抉择作品与呈现方式,且不预设交流导向与预期的状态,展览将要发生的一切不受空间既有经验干预,它将按照自身的逻辑延展开来,不是简单地对过往12 位艺术家个人展览的梳理,而是试验性地拓展空间另一种展览思维模式与呈现方法论,为艺术家的创作与呈现提供新的可能。

韩国举办第四届“光州艺术双年展2002”

韩国举办第四届“光州艺术双年展2002”

作者: 李光军 彭薇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第四届韩国“光州艺术双年展2002”于3月29日拉开序幕。

此届艺术展以“暂
停”为总主题,旨在针对当代美术的世界化状况进行批判性反思与突破性转换。

同时,关注作为举办地的光州所具有的文化艺术的各种可能性;亚洲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往;诸种另类艺术工作及艺术家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往。

整个艺术双年展以4个展示方案为主,其第一个展示方案主题为“暂停”。

展示地点在光州艺术双年展第1至第4展厅。

策展人为成完庆(光州艺术双年展2002年艺术总导演)、查尔斯·约塞(瑞典玛尔摩现代美术中心总监、候翰如(前上海双年展艺术导演)。

参展作者共231名。

这个主题名为“暂停”的展览旨在强调全球各地区文化对全球化的强烈反映,以及对美术与社会之间的的另类关系提供给观众新的参与方式。

它主要是由亚洲和欧洲的另类艺术团体创作的,这些作品主要是通过建筑与造型形式对主题进行不同解释的多种大帐篷以及个别作家的作品来构成。

中国艺术家尹秀珍、顾德新、宋东、张培力、杨诘苍、耿建翌获邀参加了这一展示。

第二个展示方案主题为:“那儿:离散之大地”。

地点在光州艺术双年展展馆第五展示厅,展览策划人为闵英顺(美国加州大学欧巴茵校园美术学院教授)。

参展作者为24名在海外的...。

电能计量误差计算(之一)

电能计量误差计算(之一)

电能计量误差计算(之一)
顾德新;张淑君
【期刊名称】《农村电气化》
【年(卷),期】1989()1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电能;计量;误差
【作者】顾德新;张淑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933.4
【相关文献】
1.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误差和影响误差因素 [J], 史卫华
2.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计算及减少综合误差的方法 [J], 贾斌
3.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误差和影响误差因素 [J], 刘波
4.浅谈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计算及减少综合误差方法 [J], 吴宗兵;夏方;吴岚
5.试析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误差和影响误差的因素 [J], 赵子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德新顾德新是中国当代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装置艺术家之一。

作为中国早期概念主义艺术团体新刻度小组和触觉艺术小组的重要成员,他也是当代西方接纳东方的第一个国际展览大地顾德新是中国当代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装置艺术家之一。

作为中国早期概念主义艺术团体“新刻度小组”和“触觉艺术小组”的重要成员,他也是当代西方接纳东方的第一个国际展览“大地魔术师”的中国参展艺术家之一。

1962 出生于北京,他的艺术以极为纯粹的方式集中体现了对物质属性及属性关系的实验态度,这些实验成果构成了中国观念主义艺术史的重要一环。

他非常注重社会角色、权力、艺术家、艺术品、观众和公共机构等问题,常以最直抒其意、简单明了的方式直面社会,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社会本身的深层问题。

无论是所触及问题的广泛性和深度,还是艺术传达中对媒材的调动、空间的驾驭、环境的敏锐把握,都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屈指可数。

第一届艺术设计大奖赛候选人。

艺术评论无业的艺术家文/蒋亦朋显然,必须摆脱符号、形象,或是文字的逻辑,来观看和理解顾德新的艺术。

他从艺之初是在1970年代末,各种西方文艺思潮蜂拥而至的年代。

他自学画画,从文艺复兴到印象派,从格里柯到毕加索,走马灯似的一一影响过他。

那时北京城里兴起了形形色色的少年文艺江湖,各片儿都出了小有名气的小画家或小诗人,相互走动、慕名切磋是江湖上的风气。

顾德新就因为“乱画”且“画得好”,在和平里一带颇为出名。

有人给他找过一些老师,包括邻居家画画儿的、被打成右派的美院老师,甚至经历过延安时期的某画院副院长,却无一能够胜任其师。

他总是上了一节课就拒绝再去——对他来说,那样画画儿没意思。

他还考过一次中央美院,交上作品,却连准考证都没拿到。

我们无从得知他交了怎样的作品,但在当时的美术院校,美术史只教到印象派,“乱画”的他被拒之门外是在情理之中的。

后来,他庆幸自己没有进美院,没有因此而浪费四年时间。

那其间,他自己在家画了一批“小画儿”——一些长了很多乳房的童话般的异形人,评论家侯瀚如后来对此有过题为“超越性爱”的解读。

他年轻时与活跃在北京的非官方画家群体——星星画派、无名画派都有过接触。

在名躁一时的“星星画展”中,独独王克平的作品让他觉得有意思。

王作品中的力量、手法的单纯,以及他鲜明的观点和态度,都让他十分认同。

这样的认同感,后来在1985年劳森伯格著名的中国之旅中,甚至挽救了他。

此前的一两年,他其实陷进了成日喝酒、无所事事的迷茫状态中。

好在有了那次与劳森伯格的谈话,具体谈了什么他已不记得,艺术和人生都有。

他发现,原来艺术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我想他的意思是,艺术家可以不只是一意孤行的自我主义者。

他尤其认同那种宽容的气度,那种智慧的、有力量的艺术语言——这些,日后都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了他自己身上。

1980年代中期——很可能更早,顾德新已经不满足于平面绘画的创作了,他需要一种更直观、有力、可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方式,从而不需要任何转换,即可到达内心。

很快,他成为中国最早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装置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之一。

和“85新潮”的许多还没有摆脱来源于绘画或雕塑的形象因素的“装置”作品相比,他早早地、似乎是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材料”的秘诀。

他使用塑料、生肉、水果之类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却起到了“触目惊心”的效果。

材料的日常性,保证了他对材料的熟悉程度,譬如关于变质、变形、气味、颜色、时间等性质。

为了熟悉塑料——这种色彩缤纷、易于造型的当时所谓的“新兴材料”,他甚至去塑胶厂当了几年工人。

装置作品直接通过材料产生了意义。

于是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只看见活生生的寻常“材料”,亦或“存在”本身。

80年代末起,他频繁地参加各种国际大展。

我们发现他拥有了把握空间的惊人能力。

而迄今为止,我想他最令人心悸的现场作品(site-specific work)发生在2007年,上海,外滩边,一座庄严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内。

起初,放眼望去,什么也没有。

蓦然发现,地板倾斜了25度角,诱惑着你向前走,一直走,向前,你将毫不费力地走出窗外,坠入虚空中。

于是你止住脚步,脚下是广场,拉伸式厕所,阴井盖——弯腰低头,可隐隐见到血红色,其上漂浮着一层令人恶心的蛆虫。

另一侧的高大中庭里,有一个闪烁着美丽光芒的蓝色的湖,它居然也是倾斜的。

走近才能看见,那蓝色硅胶凝固的湖面上密密麻麻散落的全是死苍蝇,光芒正来自它们的透明翅翼。

我知道一个红极一时的金融机构曾在那里夜宴,他们觉得坐在倾斜的地板上很有趣,一边欣赏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天际线,一边享受空运来的生蚝。

席间没有一个人发现他们就坐在数以万计的死苍蝇旁边。

我想顾德新是在试图让我们进入某种真实的情境。

突然间,周遭的一切变得极其陌生,危险,可疑。

你猝不及防地撞见残酷无情的真相,个体存在的虚无和荒谬,生命的脆弱,深刻的不可救药的孤独。

可蓦然回首间,那一切却又几乎是辉煌而壮观、平静而美丽的。

一个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形容那种感觉:“你仿佛进入了一个电影的慢镜头”。

现实突然缓慢下来,变成了超现实,它令人难以置信地,一格一格地爬过,仿佛与你无关,而你实实在在地身在其中。

从这个慢镜头里爬出的人,从此不再一样了。

我更愿意认为,顾德新为我们凝固的,是一个“严重的时刻”(里尔克语)。

那当然不是一个特定的有所指、可触摸的时刻,而是一个泄露了生命的秘密的时刻。

关于他所俘获的这种罕见的时刻,他通常表现出手到擒来的轻松的样子。

但我相信,他曾经在幽暗中经历过漫长、孤独乃至痛苦的思考。

之后,出于某种视觉方面的天才,他选择使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语言还原心想,绝不多话。

他做到了最大程度地缩短感官到内心的距离,达到所谓的“触目惊心”。

譬如一块鲜艳的生肉,他把它放在手指中不断地捏,甚至成年累月的捏,最终让它变成一块硬邦邦的散发着臭味的肉干,其过程被隆重地请入镶有卷曲花纹的金色画框中。

譬如一根不锈钢旗杆,他把它拉长至25米,横亘在展厅中央,任凭孩子们在其上翻滚打闹。

他还做了不少线条简单的小人儿的动画,五岁的孩童看了也会咯咯直笑,而目睹过历史的车轮隆隆碾过的人们,则感到心纠。

他拥有一种冷静的疯狂,其间我们看见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权力的角斗,在和平状态中蠢蠢欲动的战争,在战争状态中被践踏的平等与自由。

而这一回,很可能,起初,你又是什么都没看到。

关于顾德新,我们还知道,自1962年出生以来,他一直住在中国北京,和平里。

过去二十年间,他接到过无数国际重要艺术机构和展事的邀请,包括若干出国定居的邀请,但他从不打算离开自己的出生地。

他认为他只有在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才能真正地,更深地了解“这里”,而且,他永远需要了解“这里”更多。

这不曾变过。

他从前是个酒徒,有一次醉倒在马路边不省人事,现在他滴酒不沾。

他1988年结婚,他和太太每天自己买菜烧饭。

当不少人期待他成为我们时代的最后一个大师时,他俨然不承认自己是艺术家,他在签证登记表上写下“无业”二字。

亦朋2009年2月------关于顾德新-------文/翁菱@东方视觉时间:2009年2月24日下午地点: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严肃地跟踪顾德新的艺术创作?翁:最早看过他在“89现代艺术大展”的作品,已相当成熟了;90年代国内外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都有他的身影。

但1996年至2000年,我和一些观念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仅仅是基于我对艺术创新本身的兴趣,有点盲目,其实当时并不真正理解顾德新的工作。

这和整个80甚至90年代,人们对观念艺术的陌生疏离也有关系。

那时,我更多地把他当作生活中的朋友,更多理解的是他做人的原则和生活中的细节。

2000年之后,我才开始深入地理解他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是的。

我们工作上的首次合作是在2004年外滩三号沪申画廊的首展“超越界限”上。

紧接着5月又举办了“对话… …——顾德新、王功新、张培力联展”。

随后我们合作了两次个展,分别是“顾德新2005.03.05”和“顾德新2007.4.14”。

2007年底,我正在紧张筹备前门23号·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期间,受邀策划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的中国特别大展,我也选择了顾德新的作品参加。

可以说,顾德新是我近年合作次数最多的一位艺术家。

2. 你如何理解他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翁:顾德新的作品真正传达了当代艺术最本质的力量。

他敢于以最直抒胸意、简单明了的方式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内里最本质的问题。

在与他的几次合作之后,特别是2005年、2007年的两次个展中,我尤其深刻地体会到顾德新在空间把握方面无人能及的天赋。

3. 能详细谈谈你们历年的合作吗?翁:第一次是在2004年沪申画廊开幕首展“超越界限”上。

“超越界限”并非清谈空议,它是我在事业上延续至今的思路。

其一,如何超越艺术自身的惯用媒材以及思考边界的局限;其二,如何搭建艺术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平台。

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当代创作的状况,让关注各种形态和主题的艺术家所代表的学术性得以充分体现。

换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呈现当代艺术的丰富性,使艺术家开放思想,交流创新。

当时有像张晓刚那样探讨我们曾经经历的历史与生活的;也有周春芽、刘炜这样在当代语境中关照传统的;有像徐冰研究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流的……而顾德新则是“直面社会现实的艺术家”的代表。

第二次合作是在题为“对话……”的联展上。

顾德新的作品以一种朴素、轻松的方式,在地面列阵铺开一万多辆烧陶玩具车:军车、坦克、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看似儿童嬉闹的玩具,却是国家机器权力掌控的象征。

4.他的作品都和空间有密切的关系。

翁:是的。

2005年,我邀请顾德新做个展。

我觉得他当时已经有意采用后来2007年个展方案的一些元素,但可能担心我这边的困难,犹豫不决。

而我的想法其实始终未变:我支持他的所有决定。

在全面考量了沪申画廊当时的场地条件后,他拿出了一个由冷冻猪脑、苹果、香蕉、小卡通、雕塑底座、红色画框及“捏肉”等元素组成的展览,其中旗杆是首次出现在他作品中的元素。

所有观展的人都特别震撼,仿佛见到了什么奇观。

很多小孩子跑去玩苹果,有人捡香蕉吃,有人索性爬到旗杆上… …参观的人“忙忙碌碌”,不觉间也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随着展期的推进,部分作品如苹果和香蕉开始腐烂发臭,引发了外滩三号里高档餐厅们的公愤,这是始料未及的。

5.你觉得误解也是一种交流吗?翁:前年,上海艺博会门前,推土机从十几吨苹果中碾过的户外装置作品,让有的观众很气愤。

但无论如何,顾德新的思考是严肃和认真的。

他从艺术家的角度,警示我们人的问题、人的过程、社会的问题和社会的过程。

面对艺术创作和艺术表达,他不妥协,有选择。

他有明朗坚定的意识形态和人生立场,实在难得。

今天,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度仍然不够。

以当代艺术作为媒材来思考、反思社会的方式,依然不尽能为大众所接受。

但我相信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需要我们面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