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金融支持问题
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金融支持问题与对策农村金融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也将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就从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金融在支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促进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金融;现代农业;发展。
1 前言。
金融对于农业的支持作用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现代经济来说,金融是核心,而对于现代农业来说,金融是其创新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速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不能忽视金融对其的支持作用。
2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1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呈递减趋势,无法满足需求。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不管是合作性金融、国有商业性金融,还是政策性金融,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与支撑。
然而随着《商业银行法》的出台和国有银行改制,改变了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其目标转变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样的经营目标下,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撤销合并县及县以下的经营网点,四大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转移经营阵地后,农村所剩的金融机构也仅仅是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自身条件的限制,在金融支农上总是处于有心无力的状态。
市场化改革使得资金不断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农村金融长期处于空缺地位。
由此也导致近年来金融对于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疲弱,农村金融发展的停滞不前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迅猛增加形成了巨大矛盾。
此外,除了金融机构数量上的减少,金融机构的服务体系也存在较大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已形成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内的金融体系,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政策性金融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较为欠缺,商业性金融层次不够丰富,合作金融还需在规范中探索有效发展的途径。
特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不足,竞争仍不够充分,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2. 2 金融产品创新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变化。
浅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对策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金融支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难点分析1. 乡村金融需求巨大,但是金融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
2. 乡村金融市场缺少竞争,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 乡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不完备现象,导致乡村居民难以获得对自己的利益最有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4. 金融机构对乡村市场的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技能,也缺乏与乡村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5. 土地抵押难度大,土地权属不清晰,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要求。
二、对策分析1.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乡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通过金融政策、资金扶持等手段,支持乡村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便利性。
2. 坚持市场化原则,鼓励竞争,促进乡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金融需求。
3. 改善金融市场信息状况,加强对乡村居民的金融教育和宣传,提高他们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建立完整的信息共享机制,让各类信息更加透明。
4. 增强金融机构对乡村市场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了解乡村居民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5. 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土地权属证明,简化土地信息查询和审批流程,提高土地抵押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完善的风险控制手段。
三、结论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政府有责任加大对乡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时金融机构也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服务,以满足乡村居民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思考及建议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思考及建议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失等问题。
然而,乡村振兴需要资金和金融支持,特别是在农村金融领域,目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探讨当前乡村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当前乡村金融存在的问题1. 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较少,且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外部资金需求,农村金融市场需扩大,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和发展。
2. 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除规模问题外,还存在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很多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专业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
3. 缺乏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机制传统的金融机制多采用以贷款为主的方式,缺乏以资本为纽带的更多投资机制。
这导致了传统农业生产中投资、发展机制单一化,难以支持更多的发展类型和更多的开放形式。
二、建议1. 建立符合农村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和发展需求,提供符合不同农业、乡村发展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针对乡村旅游和乡村垃圾处理等新兴产业,金融机构需要提供灵活的融资方案和专业的咨询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2.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在满足资金需求的同时,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
例如,建立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防止借款人恶意逃废债,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
3. 完善农村投资机制,推广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在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金融机构还需要完善农村投资机制,推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例如,采用股份制和合作社制等多种形式,将资金和农民合理地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投资回报率,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强金融机构的人才培养为了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应该注重培养农村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角色不容忽视。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探析
一
、
研 究 背 景
得活跃起来 。农 民的消 费也呈现 出多元化趋势 ,从而 出现 了
我 国农 业仍然是国 民经济 中的战 略性产 业 ,具有稳定 民 较大金额的资金需 求 ,同时 ,农村第二 、第三产业也快速发 心 、安定国家的重要意义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展 ,也催生 了农村创新性 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 ,社会主义新 不断深化 ,城乡二元化结构 问题 日益 突出 ,尤其是处于劣势 农村建设也让农村 的商 品流通 、农村水利 、住房改造等需要 的农村金融发展更是遭遇 了体制 障碍 以及传统观念的负面影 大量资金的支持 。但 是 ,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 ,农村金 融服
对整个农村经济发 展提 供金融支持 。甚至在农村金融领 域中 中存在 的问题 。正如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 没有从根本上 算是生力军 的农村 信用社 ,其本身又存在着机制不 完善 ,风 得到改变 ,因此 ,相应的信用体系也存在着 城乡差异性 ,主 险责任感不强 的问题 ,甚至有些农村信用社还 出现 了亏损状 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发展 中的信用和信用供给 长期处于量小零 散的状态 ,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缺失 ,同时又影响到了金融资 况。 ( 二 )农村金融服 务体 系现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蔓延 源在农村的合理配置 。这是 因为农村信 用体系建设滞后 ,农 到了农村地 区 ,很 多农户都逐步脱离 了原 先的农作 方式 ,转 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 的时候 ,根 本就 没有以往信用情况或
响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与 困难 。因此 ,我国十七届三 中 务体系仍然较为落后 ,乡镇 上拥有的金融网点少 的可怜 ,~・
全 会明确提出了要尽快统筹发展 城乡经济 ,尤其要建立现代 些 中西部地 区的乡镇上几 乎没有一家 金融机构 或金融 网点 ,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难题和解决策略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难题和解决策略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粮食需求不断上升,农业行业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也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农业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资金不足问题由于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投入,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民借贷普遍持谨慎态度,这导致了一些潜在优质项目无法得到合理的资本支持。
1. 引入新型金融模式通过引入新型金融模式如互联网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等,能够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灵活的借贷渠道。
这些金融模式能够依靠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和快速审批,帮助解决资金压力。
2. 政府补贴政策政府可以制定更为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农民可以获得种植补贴、设备补贴和技术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从而减轻经济压力。
三、科技创新滞后问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化要求,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并积极推广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如智能物联网、精准施肥、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 加强与高校合作政府应鼓励大学与农民合作,开展实地研究和试验。
学校可以向农民输送新型科研成果,并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相互合作将加速科技创新在农业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四、市场需求不稳定问题农产品产销对接困难,导致了一些农民无法稳定获得合理收益。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给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1. 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建立透明的溯源系统对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信任以及提高产品溯源能力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溯源标准,并通过物流管理和数据追溯等方式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采取相关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1. 融资难题农村大多数居民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然而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财务状况不明、缺乏抵押品等原因,很难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融资支持。
这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限,农民的生产意愿受到影响。
2. 金融知识匮乏相比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要低很多,很多农村居民甚至都不了解金融工具的基本使用。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金融市场上难以参与,也增加了金融诈骗的风险。
3. 金融服务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覆盖率相对较低,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金融机构营业点。
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金融的便利。
4. 风险防范不足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较弱,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善,经常发生一些金融诈骗和金融乱象,给农村居民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心理困扰。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策1.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增加服务点、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金融宣传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 增加贷款偏好度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贷款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3. 完善金融法规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金融法规,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杜绝金融乱象的发生,确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4. 加强金融宣传教育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对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市场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管理能力,避免出现金融诈骗等问题。
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也更加注重经济的绿色增长。
普洱市作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发展绿色经济资源禀赋最好、比较优势最明显的地区之一,更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率先探索绿色发展的成功典范。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大做强金融业则是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本文以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例,对金融支持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金融支持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此助推普洱在绿色发展中快速崛起,从而为云南、全国乃至周边国家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成功经验和典型示范。
一、金融支持普洱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及成效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普洱绿色经济强市战略的实施,特别是2012年普洱市正式启动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普洱经济社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全市金融系统顺势而为,科学战略布局,迅速跟进融入,在增强自身实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策应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助推普洱加快崛起。
截至2012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6.4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新增贷款50.7亿元,同比多增7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59.2亿元,同比多发放78.8亿元。
其中,绿色产业贷款余额131.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0.4%;全年累计发放绿色产业贷款89.4亿元,占各项贷款累放数的34.5%,有力地支持了普洱绿色经济的发展。
(一)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迅速,绿色农业品牌逐步树立普洱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6.7%,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3%,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生态、绿色的特色农业,是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实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李晓琳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12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在实地考察烟台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对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工作经验,提出解决的措施,为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战胜利完成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四五”时期的总抓手。
而“三农”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的实施,农村新业态、新环境的出现,对金融支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依赖程度日益增强。
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核心作用,打通堵点,全面提升金融支农能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烟台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一)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仍然严重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处于发展时期,资金缺口较大,但由于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低,抗御风险能力弱,有效抵押资产少等特点,授信不达标无法取得信贷资金。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气候环境影响很大,极端天气会对农业生产经营带来极大损失,加大其违约风险,导致贷款无法偿还。
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成本或者不提供资金。
所以农户贷款难,融资成本高,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支农激励政策不到位由于农业资金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人口居住分散,单产单户较多,贷款金额相对偏小,金融运营成本高,需要有足够的财税优惠政策等相应激励机制,否则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难以向乡镇及以下地区倾斜。
1.不能有效分担农村信贷风险商业性担保门槛较高、风险补偿机制缺失,为了控制贷款风险,财政注资的担保机构和民营融资担保公司未深入到农村乡镇地区,造成许多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也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型。
然而,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土地资源过度利用问题土地资源一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但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只要土地还有剩余的产出,他们就会不断地种植同一种农作物,而忽略了土壤的更新和改良。
因此,有必要加强土地管理,不断改良土壤,让其达到生产的最佳状态。
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采取轮作和休耕等方式,缓解土地资源过度利用问题,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农产品质量问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更高的品质保障,可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为了许多农民和企业家的烦恼。
这是因为传统农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法相对简单,难以达到现代农产品绿色、有机、健康的标准。
因此,政府需要倡导农民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另外,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力度,对假冒伪劣、有害物质、添加剂超标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这样才能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健康和良好口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现代化农业的资金问题现代化农业的转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传统农业的收入相对较低,许多农民无力进行现代化建设。
这也成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政策制定者可以探索新的农业金融模式,如农村信用社、农业保险等,并给出合适的政策扶持,鼓励银行和投资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的融资活动。
另外,也可重视贫困地区的公共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收益,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农村人才的缺乏问题现代化农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可传统农业中农民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存在人才短缺问题。
如何吸引更多有技术才能和创造力的人才参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培育和支持具有现代农业技术和经验的专业人才。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策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传统农业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土地资源有限、农民收入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要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
传统农业往往以小规模耕种为主,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整合、流转和集约利用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依赖于科技的支撑,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加强农业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传统农业往往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检测。
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供安全的农产品给消费者。
第四,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传统农业往往以散户经营为主,生产方式单一,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政府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经营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电力、通讯等条件,吸引和扶持农村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第五,要加强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
传统农业往往面临天气灾害、病虫害等风险,农民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政府可以推广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灾害风险保障和补偿。
加强农业金融支持,提供低利贷款、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监管、产业化发展和金融支持,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业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然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也面临着一系列难点,例如信贷风险、金融服务难度、信息不对称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对策进行浅析。
一、信贷风险难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之一是信贷风险。
乡村地区相比城市具有风险高、信誉低的特点,使得乡村企业和个人更难获得银行信贷。
此外,乡村地区的风险防范机制也相对较弱,容易出现不良贷款和诈骗风险。
针对这一难点,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增加对乡村地区的信贷投放以及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对乡村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贷款服务,从而降低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乡村地区可通过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信用水平,增强信誉度,减少信贷风险。
二、金融服务难度难点乡村地区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但金融服务难度大。
传统金融服务触角不够长,服务渠道不够广,金融机构和人员相对匮乏,导致乡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应对这一难点,应首先推进金融科技在乡村地区的应用,提高金融服务普及率。
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对乡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投入,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
三、信息不对称难点乡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社会信息相对不对称,金融交易的信息透明度要低得多。
这使得金融机构更难以掌握乡村地区的商业机会和风险状况,导致乡村金融市场的开展相对缓慢。
为解决这一难点,乡村金融市场需要加强信息共享。
金融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与评估机制,通过信息公开透明化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各类金融服务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但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拓展服务渠道、加强信息共享等措施来解决。
金融机构和乡村地区要秉持共赢的理念,保持密切合作,为乡村振兴打好经济金融基础,推动乡村发展与城市进步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现代化建设。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策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现代农业具有高效、可持续、环保等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和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政策、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可操作、可行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市场和环境四个方面来探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一、政策方面1.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资,提供更多的以扶持中小农户为主的资金。
加强农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为农民减少风险,净化农业信用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2.优惠贷款政策:政府可以给予现代农业信用保证,为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大对农业企业的优惠贷款政策,提高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3.政府补贴政策:政府可以针对现代农业的技术研发、设备购置、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补贴。
4.扶持政策: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
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管理和市场策略等方面,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
二、技术方面1.科技支撑:现代农业需要有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投入,对具有科技含量和实用性的技术进行扶持。
建立起适合各地区的新型科技支撑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2.现代化农业设施:完善现代化农业设施,包括温室大棚、节水灌溉设备、智能化种植设备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3.多样化种植:推广多样化、高附加值、品牌化的农作物种植模式,适应市场需求,降低农民的风险。
4.生态养殖:推广现代化生态养殖方式,建立高标准、大规模、强产业化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三、市场方面1. 拓宽市场:进一步扩大对现代化农业生产产品的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立体产业链。
2. 品质保证:提高产品品质,做好品牌建设,深入开展“放心菜”、“放心肉”等宣传活动,树立可信度,提高品牌信誉度和竞争力。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报告
【报告名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报告一、引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金融机构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详细分析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支持措施、成效和遇到的问题,为未来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二、当前形势和挑战1. 农村金融需求: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农业生产、农民创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2. 金融服务滞后:一些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设施不完善,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民难以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
3. 风险防控难度:农村经济的特点和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难度,包括贷款风险、还款能力等方面的风险。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1. 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金融机构推出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农业信贷、小微企业贷款等,满足了不同农户和企业的融资需求。
2. 加强金融服务网络建设:金融机构积极扩大在乡村地区的网点布局,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让农民和农村企业能够更方便地享受金融服务。
3. 引入科技创新:金融科技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包括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4. 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村贷款风险的防控和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农户和企业的信用评估,降低风险并保护金融机构的利益。
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议1.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研发适应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如农村电商融资产品、农业保险等,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 加大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3. 引入新技术推动金融创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效率化水平。
4. 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与农业、农村发展部门的合作,深化金融和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重点推进的战略之一,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需要通过一系列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
1. 资金来源不足
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忽视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需求。
2. 金融服务覆盖面窄
农村地区相对落后,金融服务机构较少,银行网点不足,致使农民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更是面临着金融服务覆盖面窄的问题。
3. 风险控制难度大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较低,同时受自然环境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给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2.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鼓励设立农村金融合作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
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技术改造,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便利性,推动农村金融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可及性。
4.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降低金融业务风险,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
5. 提升金融服务品质
加强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金融服务品质,为农村客户提供更专业、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农业金融政策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和建议
农业金融政策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和建议标题:农业金融政策:探索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导语: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计来源,其发展对于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然而,农业金融政策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深入分析农业金融政策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以期改善其效果,从而促进全面农村发展。
一、缺乏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1. 农村金融市场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金融产品的供给。
这限制了农民在金融市场中的选择和操作空间。
2. 农业金融服务缺乏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由于缺乏完善的金融信息和专业知识,农民往往无法获取适合自身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农村借贷市场存在问题1. 银行借贷标准过于严格,导致农民难以获得贷款。
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和信用记录,因此很难满足传统的贷款要求。
2. 高利率和高风险使得农民借贷的成本较高,而且债务风险高。
存在高利率和不合理的财务制约,使得农民不愿承担借贷风险。
三、金融扶贫政策存在局限1. 政府扶贫资金过于倚重于直接财政补贴,缺乏可持续性。
这种补贴模式依赖于政府赋予的资金,长期无法解决农民的基本经济问题。
2. 社保政策与金融扶贫政策不协调。
由于缺乏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即使农民获得贷款支持,一旦发生意外,仍然容易陷入贫困。
四、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仍不健全1. 农业保险覆盖面狭窄。
当前农业保险覆盖率较低,很多地区和农民仍处于未保险状态,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农业疫病,损失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偿。
2. 农民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教育水平低,农民无法科学规避和抵御风险,导致经济效益大幅波动。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农业金融政策的不足之处,为了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1.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推出农业信贷、农业保险与农业投资结合的金融产品。
2. 培育专业化的农业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个性化的金融咨询和培训,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产品。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策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业正在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农民培训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政府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农业补贴政策,加大对现代农业的金融支持,以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科技创新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开展农业科技研究,推动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民培训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使农民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共同投资现代农业设施,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广,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扶持力度,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创新
科学技 术推 广 、 村生 态及 环保建 服务 功能 , 农 这是 现代农 业经 济发展
因此 , 笔者认 为 当前应充分 发挥 农 设 、 民工 的培 训等均 需要 大量资 的必 然要 求 也 是 深 化农 村 金融 体 农 村 金 融支持 农 业 经 济发 展 的重 要 金 , 此 只 有 农 村 金 融 形 成 多 元 制改 革 的内在要 求 。其 次 , 因 现代农 作 用 , 出农 村 金 融 服 务 功 能创 突
村 金 融 机构 和 部 门 理所 当然 地 也 农村 经济发展 和农业 现代化 。
足 、 能健全 、 功 服务完 善 、 行安全 运
应 把 工 作重 心 和 服 务重 点 放 到农
( ) 村 金 融 要 在 现代 农 业 的农 村金 融服 务体 系 , 疑会对 中 三 农 无
村 , 多地 关注农 村 , 心农 民 , 更 关 支 经 济 发挥 重 要 作 用 。农 村 金 融 是 国农 业 现代 化 的 转 型成 功 产 生 重
最艰 巨的任务 在农村 , 有农村 的 同时 引导金融 资源 向农村 配置 , 没 填 程必 须 要 强 化农 村 金 融 的服 务 功 现代化 就没有 国家 的现代 化 , 没有 补 农村 金融服 务空 白, 活农村 金 能 , 新 农村 金 融 服务 体 系 , 宽 激 创 放 农 民的 小康 就 没 有 全 国人 民 的小 融 服务 的竞争 机制 , 善农 村金 融 农 村金 融准人 政策 , 快建立 商业 改 加 康 。毫无 疑 问 , 为农 村经 济发展 提 服 务 , 增加 农 民 收入 , 高农 业 经 性 金 融 、 作 性 金 融 、 策性 金 融 提 合 政 促 建 供 主要 资金 支 持 和 金 融服 务 的 农 济 发展水 平和农 民生 活水平 , 进 及 民 间 金 融 相 结 合 , 立 资 本 充
浅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可以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着许多难点和困难,需要我们去认真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
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1.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难点之一。
农村居民相对集中,信息传递相对滞后,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信息获取也相对困难,无法充分了解农户的真实需求和风险状况。
这就导致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时,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难度。
2. 资金流通不畅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相对薄弱,资金流通不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资金畅通问题成为困扰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3. 风险偏好较低传统的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城市地区的大型项目,这导致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在融资需求时面临较大的困难。
4. 金融产品不匹配乡村振兴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匹配,针对性不强,影响了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持力度。
5. 缺乏专业人才乡村振兴需要有专业的金融人才来支持,而这方面的人才在农村地区相对稀缺,这导致了乡村振兴中金融支持的专业性不足。
1. 加强信息共享加强金融机构与农村居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 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设金融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和规范,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能力,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制定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政策力度,制定相应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风险偏好。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强力推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必须借助金融力量,为乡村建设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然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还存在一些问题:1. 银行对农村贷款的过于谨慎。
由于农村地区贷款信贷环境较为复杂,许多银行对农村贷款的申请过于谨慎,在审批过程中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经营条件、还款能力等因素过于苛刻,导致了许多农村居民难以申请到贷款。
这些情况对于农村企业、农民等方面的融资需求都造成了影响,直接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2. 地方政府债务过重。
多年来,地方政府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债务,对于地方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让金融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难题。
3. 金融支持缺乏差异化。
目前,金融市场中缺乏针对农村经济的差异化金融产品,这使得乡村发展的创新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例如,目前还没有面向农村市场而设计的金融服务流程,这乘坐许多农村居民使用金融服务的难度加大,无法真正形成对于农村经济的支持。
4. 金融资金流向存在问题。
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资金的流向也存在问题。
一些金融支持政策不够精准,难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真正具体的支持,部分资金被用于不符合乡村经济发展规律的项目,致使土地、水利等方面的项目发展缓慢。
5. 金融机构人才缺失。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的金融人才,能够帮助农村企业、农民等生产经营的活动。
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样的人才却比较稀缺,大多数已经被吸纳到其他地区和行业,乡村金融机构人才缺失也制约了乡村振兴进程。
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定期开展相关工作,在执行力度、政策明确性度等方面不断提升。
同时,需要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支持乡村发展,助力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0的耕作方式悄然改变,特色农业、创汇农业、高效农业、订单农业和贸工农一体农业走上农业的前台,提升了农业经济的品位。
但最近我们在对农村经济金融的调查中感到,农村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运行与现代农业运作尚有一定差距,本文就此进行分析研究。
一随着农业工业化的逐步推进,我国农业过去那种生产什么就买什么的耕作习惯正向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方向发展,因此农业规模生产、反季节生产、集团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成为现代农业的特点。
由于农业生产结构性的变化,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农村金融服务还未跟上已经发生变化的农业经济。
1、县市信贷紧缩与现代农业资金需求扩大不相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资金需求量成倍增长,远远超出农民自有资金用于农业生产的承受能力。
调查显示,承包荒山、果园、小型水库和现代化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的资金投入一般在20万元左右,其他大规模种养业首期投资也在万元以上。
但近几年,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从紧信贷政策,大幅上收信贷权限,客观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是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审批权限小。
如一些地方农业银行县市支行单笔贷款审批额度为10万元,10万元以上需报市分行甚至省分行审批;基层农村信用社自主审批权限也限制在单笔1万元以内。
二是农村新增贷款规模小。
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重点向大中城市转移,县市农业地区信贷投放规模逐年萎缩,且萎缩幅度还比较大;农村信用社的投放重点多集中在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资金满足程度偏低。
三是过严责任追究制度。
目前金融机构对新增贷款普遍要求包贷、包收、包赔,贷款意味着风险。
信贷人员为了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对有些市场前景看好、有效益但又没有十分把握的农业贷款项目一般不愿发放贷款,畏贷、惜贷心理严重。
奉新县的猕猴桃,万载县的百合,属于朝阳产业,但农户获得的贷款量较小,极大地影响猕猴桃和百合产业的发展,挫伤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积极性。
2、农业贷款投向与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相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优化产品品质,发展多种经营,深化农产品加工,构建一个产供销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体系。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加大对新兴种养业、高效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甚至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然而从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流向看,与此并不相吻合,支农贷款仍主要集中于田间生产。
调查的奉新县农村信用社2000年累放农业贷款6300万元,其中田间生产557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3万元,占比为88.4%,而养殖业等多种经营为665万元,比上年减少106万元,占比仅10.5%,其它各种农产品深加工、新兴种植业如花卉、猕猴桃等只获少量贷款支持,相关基础设施贷款则几乎为空白。
贷款投向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呈现反差有较深刻原因。
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认为现代农业虽能带来较大收益,但市场风险大,难以把握,不如传统农业收益稳定;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实力弱,可用资金贫乏,加之缺乏有效资金调剂机制,难以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资金量,严重影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3、严格的贷款抵押要求与农户可用抵押物缺乏不相配调查表明,农户/贷款难0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其主要原因是:作为服务/三农0的主力军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540(2001)07-0026-0003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王琼丁朝志周秋平(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江西宜春336000))))农村金融机构为了防范贷款风险,信用贷款一般只限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贷款,对农户所需的其它贷款,一律需要办理抵押手续。
农户由于家居农村,可抵押物较少,即使有房屋,也由于房屋坐落农村,不符合金融机构抵押要求。
因此,农民倘若进行其他种植业或加工业的生产,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调查的奉新县一苗木农户培植的苗木供不应求,急需资金扩大生产,苦于没有相应的抵押品,不能得到信贷资金有效支持,生产仅局限于简单再生产维持状态。
据对5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有近40%的农户反映发展多种经营主要障碍之一是/贷款难0。
多数农户只能依靠自我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生产。
4、农业贷款利率偏高与农业产业利润率偏低不相配利息是对利润的分割,为保持农业这个第一大产业发展后劲,利率与利润率必须保持一个相对合理比例。
但近几年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这种比例失调。
一是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自1998年以来,随着农副产品供过于求及内需不足,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下滑,粮食由1998年136元/百公斤,降至1999年102元/百公斤,再降至2000年72元/百公斤,与1998年相比,降幅为47.1%。
生猪、蔬菜等下降幅度亦均在30)45%之间。
据调查,2000年农民田间收益率(不算人工费)仅在2%左右,一些种养业甚至是全行业亏损;二是农业贷款利率居高不下。
调查表明,农村金融机构在制订对农业贷款利率时普遍用足优惠政策,利率上浮幅度一般为40) 50%,年利率达8.7%左右,大大高于社会平均贷款利率,也高于大部分种养业收益率,挫伤了农民贷款积极性,削弱了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热情。
5、农业资金来源单一与农业生产多元化资金需求不相配根据国外成功经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体系中既有风险投资亦有一般逐利性资金,既有间接融资亦有直接融资,既有有偿资金亦有国家无偿贴补,以满足结构调整中不同层次需要。
然而,目前我国支农资金来源主要是金融部门信贷资金,其它融资渠道几乎没有。
金融部门中又集中于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
特别是基层乡镇,发放农户的贷款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略有少量介入)。
2000年宜春市18.7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中农村信用社为11.9亿元,占比63.6%,农业银行6.8亿元,占比36.4%。
而其它3家金融机构都未发放农业贷款。
一旦乡镇农村信用社受贷款质量、存贷比例的影响,无法满足农户的农业生产贷款需求,农户难以寻找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而且由于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导致缺少竞争,贷款过程中不规范现象增多,加大农民资金成本,既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适应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是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趋势。
因此,农村金融部门要从这个大局出发,把握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牢固树立支农思想,使金融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配合,甚至有些金融服务项目可以超前于农业发展。
1、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信贷投入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支持,但事实上从紧的信贷管理制度已成为制约金融支持的首要因素。
因此要加大投入,金融部门必须从根本上改革当前信贷管理体制。
首先,要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放宽基层金融机构审批限额,基层金融机构单笔审批限额应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确定。
最低限额农行不宜低于30万元,农村信用社不宜低于10万元;其次,要合理确定农业信贷规模。
信贷规模应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不能因资金不足而影响结构调整。
农村信用社必须确保65%以上新增贷款投入农业,农业银行该比例亦不应低于10%,保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需要;三要改进责任追究制度。
取消终身负责制,对于确因市场风险而无人为失误造成放贷失败的不应追究信贷责任,同时将权、责、利紧密挂钩,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信贷人员放贷积极性。
2、完善贷款方式,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对于农户缺少抵押品,难以获得贷款支持的现状,金融机构必须完善贷款方式,降低贷款门槛。
一要扩大信用放款范围。
对于田间贷款及小额信贷应以信用放款为主,对一些农业大户在产品有销路、还款有保证情况下亦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
金融机构应建立农户信用档案,根据历史记录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据此为每户农户确定信用放款额度,在额度范围内随要随放,无需抵押担保;二要积极推广农户联保制度。
对于风险较大的大额农户贷款,金融机构可要求农户自行组成农户联保小组按/互助联保,风险共担0的原则分散风险,同时满足农户对大额贷款的需求;三要努力创新,开展多种担保方式。
金融机(上接第64页)与集团领导层是一种完全的委托关系,即所有权的委托关系,而集团与企业间则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完全按事业部制管理模式运行。
采取这一方式构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仅花费的社会成本较低,简单易行,更为重要的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彻底解决了经济改革中的难题:(1)最终形成了政企分离的格局,使政府真正从两种截然不同且有矛盾的身份冲突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这为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经济改革中市场分割、地方保护、国有资产流失等国民关心和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2)为理论界长期争论关于国企所有权者/缺位0的问题划上圆满的句号。
因为设想中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就在企业组织当中,它只代表产权所有者而不是双重身份,它与西方现在制度下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政企分而不离0的困扰,产权代表的职责既简单又明了,他不再是/国家人0,目标只会有一个:即保值增值。
能保值增值就干,不能就走人,不受行政制度的庇护,没有级别的保留。
作为每个层次的管理者必须明白,竞争是残酷的,保值增值是刚性约束,它是试金石和分水岭。
(3)彻底解除了国企的保护层,它与其它性质企业一样,只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市场竞争中政府不需再考虑对哪一类企业实行保护或限制了,政府只需依据法律法规,按市场规则进行市场监督,公平把握不再是困难的事,这将为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打开最为关键的一扇大门。
(4)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望得到彻底改观,因为投资主体是各企业集团及企业,不再是各级政府,而各集团考虑投资的依据是能否赚钱,而不是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位次及政府长官的升迁,这不仅彻底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投资体制问题,也为地区经济平衡以及最终建立畅通无阻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了关键的条件。
w构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以适应农户实际情况。
如开展互保、土地经营权抵押、动产质押、粮油销售还款委托书等方式,提高农民获贷能力。
3、降低农业贷款利率水平,适当让利于广大农民虽然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但国家已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如支农再贷款的低利率政策,因此无论从支农角度还是经营角度考虑,农业贷款利率都必须下调且有相应空间。
首先,人行在制订利率政策时应对农村信用社农户纯农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予以明确,农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基准利率40%,对于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农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得超过20%;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应摆正位置,以支农为己任,合理确定各项农业贷款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