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霉素致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

合集下载

夫妻双方及新生儿同患潜伏梅毒报道

夫妻双方及新生儿同患潜伏梅毒报道
2006年7月第3卷第20期
·个案报道·
克林霉素致剥脱性皮炎1例
王青闵素梅(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湖北黄石,435002)
【关键词】克林霉素;剥脱性皮炎
1病例 患者,男,7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气10年,加重4
天”人院。既往有冠心病,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过敏史。人院 时T:37.8℃,P:108次/min,R:22次/rain,Bp:1501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 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罗音,HR:108 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 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人院后胸片示:①慢性支 气管炎并左下肺部感染。②肺气肿。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动 过速。②肢体导联低电压。血常规示:WBC:1.0×109/L,NEU: 91.4%,LYM:5.3%,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均正常。 给予盐酸克林霉素1.29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 注,及对症治疗,5天后,患者全身皮肤潮红、干燥,在手足及 四肢关节面出现皲裂,大面积脱皮。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 断为克林霉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立即停止应用克林霉素, 并给予糖皮质激素、补充多种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3天后,全身皮肤潮红,干燥症状好 转,手足及四肢关节面皲裂、大面积脱皮得到控制。 2讨论
甘露饮原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药物组成:生地、 熟地、茵陈、黄芩、枳壳、枇杷叶、石斛、炙甘草、天冬、寸冬各 等份。《普济本事方》中又多肉桂、茯苓、犀角三味而增加利 尿、凉心泻肝之效。本例所用甘露饮即《普济本事方》中记载。
上2例风湿性心脏病均用古方不做加减.只是药量稍 变,确有立竿见影之效,足见祖国医学组方严谨、用药精当。 甘露饮为胃中湿热上蒸、口臭喉疮、齿根室露、及吐衄齿龈 出血而设,用在风心病之心衰大咯血是因其孤阳浮越,心在

1例利福平过敏至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1例利福平过敏至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患 者好 转 出 院 。 关键词 : 过敏; 剥 脱 性 皮 炎: 护 理
过 敏性剥脱 性皮 炎是一种起病急, 病情 凶险, 情况复杂的疾病, 全
身症状明显, 容易并发全身多个器官 的功能损 伤, 容易并发感染, 出血 等多种并发症 , 因此护理难度大 _ 我院于 2 0 1 1 年 1 1 月 5日收治一名 因服用利福平 至全身剥脱性皮炎 的男性患 者, 通过精心 治疗和护理 ,
4术 后 回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察各项生命 体征 , 患者在手 术状态 下可 现应激性 高血糖 , 因此 术
中检测血糖 1 次, h , 共检测血糖 2 次, 均未 升高。术 中输 同型红细胞 悬液 2 u , 无输血反应 。手术完成后用温盐水拭 去患者皮肤残 留的消 毒 液和血迹, 帮助患 者穿 好衣裤和盖好被单, 在送患者 回监 护室 的时 候 注意保 护手 术切 口及 各种 引流管 , 与监 护室护士交 接术中物品。 3 . 2 洗手护 士术 中护理 患者在硬 腰联合麻 醉下行 左股骨粗 隆间 骨 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患者取右侧卧位 , 无 菌敷 料贴封 闭肛 门 , 术 区 常规消毒铺 巾贴手术 巾; 取左髋 关节后外 侧切 口, 长约 1 4 e m, 依次切 开 皮肤 、 皮下组织 、 沿切 口方向切开筋膜层 , 沿 臀大肌方 向钝性分离 臀 大肌肌 肉全 层 , 切 断股方肌 及外旋 肌群止点 , 沿关 节囊外 面钝性 剥离 , 牵开两侧肌层 , 显露 关节囊 , 然后 ” + ” 字形 切开关节囊 , 向两侧 翻开 , 术中见左股骨粗隆 间粉 碎性骨折 , 左股骨 头环形骨折 , 切 除后 侧部分关节囊 ,用取头器取 m股骨头 ,用摆锯 自股骨距 离上方 l e m 处 与股 骨颈垂直方 向锯开 , 用扩髓 器依次扩大股 骨髓腔至适 合 , 冲 洗髓腔后 , 注入骨水泥 , 选合 适的人 1 I 股骨柄插入 股骨髓腔 内 , 保持 人T股 骨头柄的横径与股骨 颈一致 , 并锤紧 。根据 测量股骨头 的直 径选用 合适 的双极人 T股 骨头装 入 , 复位 髋关节 , 见 双下肢基本 等 长, 各方 向活动髋关节 , 活动 正常无脱位” I 。洗手护 士与巡 回护 士清 点器械 无误 , 冲洗 止血后 , 放置 负压引流 管接袋 , 逐层缝 合切 口, 外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药疹1例及剥脱性皮炎1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药疹1例及剥脱性皮炎1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药疹1例及剥脱性皮炎1例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13岁,因发热伴颌下淋巴结肿大3天来本院就诊。

查血液WBC17.9×109/L,临床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

来院后做青霉素皮试(-),给予NS150ml+PG 480万单位,NS150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g静滴。

患者在静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约5min后,自觉针尖处瘙痒,见4~5个红色小丘疹,当是就考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过敏,随给予停药,并给予NS150ml+10%葡萄粮酸钙10ml+VC2.0g静滴,后未述任何不适,嘱其回家多饮水。

于第二天患者出现全身散在的红色丘疹伴瘙痒,以头面部和颈部尤甚,遂给予口服扑尔敏4mg,静滴NS150ml+地塞米松5mg+10%葡萄糖酸钙10ml,并给予美能以增强机体的抗免疫能力。

于第3天皮疹减少,瘙痒减轻,第7天皮疹就消失。

病例2:患者,女,42岁,因咳嗽伴憋5天来院就诊,临床诊断为“肺内感染”,来院后做青霉素皮试(-),给予NS250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0g和左氧氟沙星0.4g静滴,滴完后未述任何不适,夜间休息时感觉背部瘙痒,未见皮疹。

第二停用阿莫西林拉维酸钾(患者即往用过氧氟沙星),因患者来院时无不适症状,未用抗过敏药物。

第三天患者背部出现大片状丘疹伴水泡,当时就考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引起的迟发性过敏,随转人上级医院救治,于15三后痊愈出院。

2、讨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具有广谱抑酶的作用,合用可提高阿莫西林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

对于产酶金黄色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脆弱拟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临床主要用于敏感引起的下列感染:①上呼吸道感染;②下呼吸道感染;③泌尿道系统感染;④皮肤和软组织感染;⑤其他感染:如中耳炎、骨髓炎、败血症和手术后感染。

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对药物的耐药增强,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正好提高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近1年来阿莫西森克拉维酸钾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屡见不鲜,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有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者应慎用,在静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并要有相应的救治措施。

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参考模板

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参考模板

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关键词:克林霉素又称为氯洁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去羟基衍生物。

其抗菌原理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似,通过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链的延长及细菌蛋白质合成,对葡萄球菌、各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梭状杆菌等厌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1]。

随着克林霉素应用的不断增多,近年来关于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也日益增多,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已报道的临床不良反应涉及心血管系统、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肝脏与泌尿系统等[2]。

为提醒广大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克林霉素的适应证,加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监护,2006 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了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2009卫生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3]。

笔者查阅了国内近10年来有关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克林霉素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1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国内报道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4%,但在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2%[4]。

陈富超等人共收集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报道98例,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

报道显示: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为19月—85岁,平均40.74岁,其中18—50岁的占59.19%,小于18岁的占9.18%,大于50岁的患者占31.63%;给药途径方面,发生不良反应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静脉用药(84.69%)、口服用药(14.29%)、肌肉用药(1.02%)[5]。

不良反应涉及较多的系统有皮肤及附件损害、肝肾功能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过敏性休克、药物热及消化系统反应等[6]。

1.2 克林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1.2.1皮肤及附件损害调查显示约有10%左右的患者使用克林霉素治疗后出现皮疹[7]。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克林霉素在临床上运用还是挺多的,那你知道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皮疹,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可引起二重感染,伪膜性结肠炎. 也可有呼吸困难,嘴唇肿胀,鼻腔肿胀,流泪和过敏反应.有报告,本品引起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率是最高的,可能超过2%。

约10%用克林霉素治疗的人出现皮疹,其它如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可逆性血清谷草氨基转移酶及血清谷丙氨基转移酶升高、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其它过敏反应等偶可见。

1.局部反应: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偶可见出现疼痛,硬结及无菌性脓肿。

长期静脉滴注应注意静脉炎的出现。

2.胃肠道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

1-2%的病人可出现伪膜性肠炎。

3.过敏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药物性皮疹,偶见剥脱性皮炎。

4.对造血系统基本无毒性反应,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一般轻微为一过性。

5.可发生一过性碱性磷酸酶、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及黄疸、肾功能异常。

克林霉素的禁忌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有交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有过敏史者禁用。

克林霉素的注意事项1.和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交叉过敏反应,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

2.与氨苄青霉素、苯妥英钠、巴比妥盐酸盐、氨茶碱、葡萄糖酸钙及硫酸镁可产生配伍禁忌,与红霉素呈拮抗作用,不宜合用。

3.肝、肾功能损害者、胃肠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抗生素相关肠炎的患者要慎用。

4.使用本品时,应注意可能发生伪膜性肠炎,如出现伪膜性肠炎,先进行补充水、电解质、蛋白质;然后给甲硝唑口服,250~500mg,一日3次,无效时再选用万古霉素口服0.125~0.5g,每日4次进行治疗。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目前尚无详细原研究资料,尚不能作出明确的判定。

因此,孕妇使用本品应注意利弊。

2.曾有报导口服克林霉素0.15g,静脉滴注克林霉素磷酸酯0.6g 时,乳汁中出现的药量范围为0.7-3.8mcg/ml,因为克林霉素有可能在新生儿中引起不良反应,哺乳期妇女必须停止使用本品。

近期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现状

近期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现状

克林霉素 (l dm c ) cn a yi 为林可 霉素 的衍 生物 。 i n 其抗 菌 活性 较 林 可 霉 素 强 4~8 。 自1 7 年 在 我 倍 90 国上市 , 由于其抗菌谱广 , 剂型多样 , 使用方便 , 且无 需做过敏试验 , 因而临床应用较多 , 以基层医院偏 尤 多, 在临床 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故发生的药品不 良 反 应 ( D 报 道 亦 较 多 。现 在 已 经形 成 共 识 : 果 A R) 如 过量使用 、 超范围使用 、 输液不规范 、 在没有正确权 衡利弊的情况下使用 , 克林霉素对患者仍然是一个 巨大 的威 胁u 。本 文通过 检索 分析最 近 五年 的文 献 。以期对克林霉素 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 促进 临床
用药 安全 。 1 资料 来 源
57 % 。 .0
个案报道 中, 过敏性反应列为首位 , 2 5 占3 . %, 7
是 克林霉 素 不 良反 应多 发症 状 , 同消 化 系统症 状 、 连
皮肤症状都应重点监测 。国家药 品不 良反应监、 中 ? 贝 0
心病例报告数据库通报 , 全身性损害 主要表现为过 敏性休克 、 过敏样反应 、 高热 、 寒战等 。泌尿系统损
共检索出克林霉素不 良反应相关病例 5 9 , 1 例 其 中个案报道 24 , 9 例 医疗单位分析报道 5 例 , 2 综述报 道 18 , 6 例 其他 5 ; 例 相关病例报道时间起止为 19 ~ 94 20年 。 08 按 照我 国药 品不 良反 应监 测 中心 制定 的药 物不
良反应 判 断标准 。克林 霉 素不 良反 应共 17 , 4 例 男女 比例 为 6 :1 年 龄 9 8 岁 , 68, -1 口服 静 注 比例 l : 1 79。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张洁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300060)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

提示临床在用该药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谨慎联合用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克林霉素(clindamycin)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为氯取代的抗生素,抗菌机理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通过与细菌核糖核蛋白体50s亚单位的结合,抑制了肽链的延长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清除细菌表面A蛋白和绒毛状外衣,使其易被吞噬和杀灭,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的作用[1]。

常用于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对厌氧菌中的拟杆菌属、梭状杆菌属也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临床上因其使用方便,无需皮试等优点而广泛应用。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伪膜性肠炎(PMC)。

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关于克林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归纳。

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口服、肌注均可发生。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PMC)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约2%-20%。

张续进[2]等分析18例口服克林霉素胶囊造成食管粘膜损伤的患者,均出现胸骨后疼痛,1~2天出现症状16例(88.9%)。

其中15例做胃镜检查,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损伤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剥脱。

均有食管损伤,损伤多发生在中至下段(占83.4%),以片状、围管状为主(占88.9%)。

无1例胃粘膜损伤,可能是因为胃腔较大、胃液较多,药物进入胃后很快被稀释,局部药物浓度不高,未造成胃粘膜损伤。

药物在食管内滞留还与服药方式有关。

临床上使用克林霉素宜多用水冲服,至少达15mL,以减少药物滞留。

我院29例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29例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积 极 的 治 疗 措 施 。 一 般 0 6g 林 霉 素 应 加 入 不 少 于 1 0mL . 克 0
11 一 般 资料 .
2 9例 报 告 共 涉 及 全 院 8个 科 室 , 中 男 性 其
患者 9例 , 性 患 者 2 女 O例 , 龄 最 大 7 年 2岁 , 龄 最 小 2 年 0岁 ,
文 章 编 号 :0 420 (0 9 0 -1 30 10 —4 7 2 0 )20 5—1
克 林 霉 素 是 氯 离 子 取 代林 可 霉 素 分 子 中第 7位 的 羟 基 而 得 到 的 半 合 成 衍 生 物 , 抗 菌 作 用 与 临 床 疗 效 均 优 于 林 可 霉 其 素 。由 于 克 林 霉 素 既 能 治 疗 需 氧 菌 感 染 , 能 治 疗 厌 氧 菌 引 又 起的多种感染 , 而且 不 用 做 皮 肤 试 验 , 以 得 到 医 护 人 员 的 青 所 睐 。 但 随 着 其 在 临 床 应 用 日益 增 多 , 关 不 良反 应 的 报 道 亦 有 不 断 增 加 。笔 者 对 20 0 7年 1月 一0 8年 1 我 院 自发 呈 报 20 O月 的 2 克 林 霉 素 致 不 良反 应 报 告 进 行 总 结 、 析 , 就 如 何 9例 分 并 降低 其 药 品不 良反 应 ( R) 发 生 提 出 相 应 措 施 。 AD 的
素 , 减 少其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 以 关 键 词 : 林 霉 素 ; 品 不 良反 应 ; 理 用 药 克 药 合 中 图分 类 号 : 9 9 3 R 6 . 文献标识码 : A
系抑菌药 , 但在高浓度时 , 对某些细菌也具有杀 菌作用 ] 。
从 我 院上 报 的数 据 可 知 , 林 霉 素 的 不 良 反 应 程 度 大 多 克 较 轻 , 受 性 较 好 , 产 生 严 重 后 果 。在 2 耐 未 9例 不 良反 应 病 例 中 , 及 胃肠 道 系 统 1 涉 5例 , 胃肠 道 反 应 较 多 , 般 腹 泻 , 炎 一 肠 和假 膜 性 肠 炎 可 发 生 在 用 药初 期 , 可发 生 在 停 药 数 周 , 以 也 所 用 药 期 间需 密 切 注 意 大 便 次数 , 出现 排 便 次 数 增 多 , 注 意 如 应 假 膜 性 肠 炎 的 可 能 , 及 时 停 药 并 作 适 当 处 理 。 轻 症 患 者 停 需 药后 即可能恢复 , 等 至重症 患者 需补 充水 、 中 电解 质 等 [ ; 2 克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与分析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与分析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总结与分析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让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笔者总结了抗菌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标签: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些不良反应影响了治疗效果,有些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患者死亡。

为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让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笔者总结了抗菌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身体对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不正常反应,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能引起变态反应,其临床表现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再生障碍性贫血、剥脱性皮炎等。

1.1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其发生率为4~15/10万,病死率约为5%~10%。

链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等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阻塞、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过敏反应等。

重症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故须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皮下注射0.5%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可重复应用。

还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吸氧等急救措施。

1.2药物热多数药热发生在用药后1w,热型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可同时伴有皮疹。

应用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及两性霉素B后均可发生。

药物热的主要特点是:①用药后感染得到控制,但体温反而上升,退热药常无作用;②体温虽高,但一般情况良好;③伴有皮疹或嗜酸粒性细胞增多;④停用抗菌药物后体温可于1~2d内迅速下降。

1.3皮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皮疹,但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氨苄西林等引起者多见。

皮疹可为荨麻疹、斑丘疹、猩红热样或湿疹样皮疹,严重者可表现为出血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

初次用药者可在用药后7~10d出现,再次接触者则可于数小时至1~2d内发生,停药后多于1~3d内消退。

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种类

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种类

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种类
*导读:卡马西平可引起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截至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共有卡马西平所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52例,其中重症多形红斑39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8例,剥脱性皮炎5例,并有1例死亡。

……
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种类繁多,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菌药物最为常见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甲硝唑、利福平、利福喷汀、异烟肼、乙胺丁醇及磺胺类等均可引起。

2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氯丙嗪、氯氮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盐酸吡硫醇等也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氯丙嗪所致剥脱性皮炎死亡率较高,有报道氯丙嗪引起10例剥脱性皮炎,其中6例因继发感染伴心肺功能损害而致死。

苯巴比妥所致剥脱性皮炎可于用药后数小时内发生,症状多较严重,其中全身性剥脱性皮炎的死亡率高达37%。

卡马西平可引起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截至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共有卡马西平所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52例,其中重症多形红斑39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8例,剥脱性皮炎5例,并有1例死亡。

3循环系统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卡托普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胺碘酮等,激素类药物泼尼松、
氢化可的松,抗肿瘤药氟尿嘧啶、羟基脲、秋水仙碱,生物制剂麻疹疫苗、破伤风抗毒素、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解热镇痛药水杨酸钠、保泰松、萘普胜、双氯芬酸等均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其他如感冒通、雷尼替丁、鲨肝醇等也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报道。

克林霉素致急性获得性血管性水肿1例

克林霉素致急性获得性血管性水肿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 岁,士官,因“阴茎水肿伴瘙痒 5 小时” 就诊。患者 10 小时前自觉发热伴头晕、乏力,在当地 卫生机构就诊,予以“安痛定注射液”2ml 及“克林霉 素磷酸酯注射液”各 2ml 肌注、“扑热息痛片”1 片 口 服,5 小时后自觉阴茎局部胀痛,轻度瘙痒,后胀痛逐 渐加重,水肿明显,转体系医院会诊。患者既往体健、 一般情况可,军队计划免疫。既往应用“安痛定注射 液 ”和“ 扑 热 息 痛 片 ”无 类 似 情 况 发 生 。 查 体 :体 温 : 37.8℃,脉搏:84 次 /min, 呼 吸:20 次 /min, 血压: 132/88 mmHg,心肺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专科情况: 阴茎中下 2/3 段弥漫性水肿,胀痛明显,偶有瘙痒;局 部无破溃及糜烂,龟头未受累(图 1)。辅助检查:血细 胞分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 尿便常规及肝功、血生化正常范围。胸部平片未见异 常。结合上级医院会诊结果、用药史及临床表现,考虑 “急性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治疗上予以停用克林霉素 磷酸酯注射液;予以氯雷他定分散片(商品名:雷宁) 10mg 口服 1/d;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 0.5g 静滴 1/d; 维生素 C 注射液 3g 静脉续滴 1/d;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ml 静脉续滴 1/d;三味清热止痒洗剂(商品名:白云 山)外用 2/d。3 天后皮疹消退(图 2),1 周后复查血常 规恢复正常。随访 7 月无复发,后部队换防失联。 2 讨论
克林霉素致急性获得性血管性水肿 1 例
尚 进 1,2袁 程 琦 2袁 陶延成 2袁 王 贺 1袁 李宏彬 2袁 冉茂棋 2袁 马 伟 2袁 文 彬 2
(1.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部第二分部第二零一医院烧伤皮肤口腔科病区,辽宁 辽阳 111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五五五五部队卫生队, 辽宁 鞍山 114200) 中图分类号院 R758.25 文献标志码院 月 doi院 10.3969/j.issn.1002-1310.2018.02.079

静脉滴注林可霉素致剥脱性皮炎1例

静脉滴注林可霉素致剥脱性皮炎1例
细胞
3 6 0
注: A: 变性 、 坏 死或 机化 绒 毛和脱 膜组 织。B陈 旧性 血块 , 炎性
异 常团块 内可探及点状血 流信号 , 局部 肌层血流信 号稍丰 富 , 团块 内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 勒为低 阻型血流信 号 , 其R I < 0 . 6 。 特异性 为 9 7 . 5 %, 其 中有 2例残 留组织未 检 出血 流信号 , 考虑 时间太长绒毛组织坏死机化无血供 。因此对于药物流产 、 人工
医 学杂 志 , 2 0 0 8, l O ( 1 0 ): 6 9 1— 6 9 2 .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3— 2 1 )

药 物 不 良反 应

静 脉滴 注林 可 霉 素致 剥脱 性皮 炎 1 例
申晋斌
【 关键词 】 林可霉素 ; 过敏反应 ; 剥脱性皮炎药疹 【 中图分类号 】 R 7 5 8 . 2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2 9 6 ( 2 0 1 4 ) 0 1 A一 0 1 0 3 — 0 1
2 0 1 4年 1月 第 7卷 第 1 A期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 J a n u a r y 2 0 1 4, V . ! .

1 03 ・
表 1 宫 内膜厚度 >1 1 m m 3 6例患者经腹超声及阴道彩色 多普勒超声 与病 理结果 的比较 ( 例)
因是药物流产 、 人工流产不全时残 留绒毛 、 脱膜粘连 , 影响子宫 收缩 , 出血时间长 , 易诱发贫血 , 子宫 内感染 、 粘连 , 附件炎从 而 继发不孕或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因此 当宫 内有残 留时, 及 时尽早清官是主要治疗方法 , 此时超声 检查是 医师 的首 选… 。

1例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的护理

1例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的护理
疗 后 患 者 体温 降 至 3. , 患者 发热 仍 反 复 , 温 波 动 在4 . 8℃ 但 O 体 0 ℃ 0
清楚 , 全身 水疱 明显 吸 收并 结 痂 , 见 新 发水 疱 , 未 可进 食 , 腹 胀 , 无 大小 便 正 常 ; O , 者 病 情稳 定 , 身 皮肤 破 损 处 痂皮 基 本脱 第2 天 患 全 落 , 下床 活动 。 院5 d , 皮肤破 损处 结痂 、 可 住 3后 全身 脱落 , 好 , 精神 生 命 体 征正 常 , 准确 , 物清楚 , 正 常 , 理出院 。 应答 视 饮食 予办
正常 ; 1天 , 第 1 患者 可 以张 口说 话 , 睑无 水肿 , 自 睁眼 , 物 眼 能 行 视
患者 , 3岁 , 发热4 , 男,5 因“ d 全身皮疹 1 入院。 家属代诉患者
4 前 出现 发热 , 波 动在 “9 ~00 在 当地 医 院以 “ 呼吸 道 d 体温 3. 4. 0 ℃” 上 感染” 治疗 , 林 可 霉 素 、 毒 唑 、 予 病 甲硝 唑 、 塞 米 松 等 处 理 , 治 地 经
赵 子 粼 罗 霞 黄 丽 萍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 , 是药物通过注射 、 内服 、 吸入等途径进
入 人 体后 引起 的皮 肤粘 膜 反 应 【 重 型 药疹 包 括 全 身 剥 脱性 皮 炎 l 】 。 型 、 疱 性 表皮 松 解 型 、 型 多形 性 红斑 型 , 表 现 为病 情 急 、 大 重 其 病
势 凶, 易出现 严重并发症 , 极 其发病 率低 , 但病死率 高 , 可高达
5 % ̄ 重 症多 形性 红 斑 型药 疹 , J表 现 为严 重 的 大疱 形 多 形红 0 1 。 临未 斑 , 有 严 重 的 全身 性 反 应 , 畏 寒 、 伴 如 高热 、 毒 血 症 等 , 有 眼 、 脓 并 口、 殖 器粘 膜 损 害 。 未用 激 素 以 前 , 亡 率 高 达 3%[ 提 高对 生 在 死 0 3 1 。 重 症 药 疹 的认 识 、 行 必 要 的 心 理 护理 、 物护 理 及预 防 感 染对 进 药 降 低死 亡 率起 着 重要 的 作用 。 院 于2 1年 3 2 日收 治 1 重症 本 0 月 6 1 例

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

药品名称:林可霉素Lincomycin药品分类:抗生素类→酰胺醇类和其他皮肤用药→抗生素类药物→林可霉素类药品别名:洁霉素、丽可胜、林肯霉素、Albiotic、Cillimicina、Lincocin、Lincolcina、Lincomixzo、Lincomycinum药品剂型:1.片剂:0.25g,0.5g;2.胶囊:0.25g,0.5g;3.注射剂:0.3g(1ml),0.6g(2ml),3g(10ml)。

4.滴眼剂:3%。

药理作用:林可霉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林可胺类(lincosamides)碱性抗生素。

林可霉素为抑菌药,但在高浓度下,对高度敏感细菌也具有杀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

林可霉素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拟杆菌属、梭杆菌、丙酸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多数消化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以及某些放线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本药对粪链球菌、某些梭状芽胞杆菌、奴卡菌、酵母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支原体、真菌和病毒无效。

葡萄球菌对本品可缓慢产生耐药性。

对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品显示交叉耐药性。

药动学:林可霉素口服可从胃肠道吸收,不被胃酸灭活。

空腹口服后约20%~30%被吸收。

口服后2~4h,血药浓度达峰值。

肌注后0.5h,血药浓度达峰值。

药物吸收后除脑脊液外,可广泛而迅速分布于各体液和组织(包括骨组织)中,尤以肾、胆汁和尿液中浓度较高,乳汁中也有一定浓度。

本药可迅速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在胎儿血中的浓度可达母体血药浓度的25%;注射给药后在眼中也可达有效抑菌浓度。

本药蛋白结合率为77%~82%。

半衰期为4~6h,肝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延长至9h;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延长至10~20h。

药物主要在肝脏中代谢,某些代谢物具有抗菌活性,儿童的代谢率较成人高。

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

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
与 慢性健 康状 况 I A A H I 评 分 - 4 。 予 机械 到患者停 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的第二天即出现剥 I P C El) ( - 分 给 - 3 通 气 、 压 药 物 等抢 救 治 疗 措施 , 用 哌 拉 西 林钠 三唑 脱性 皮 炎 的症状 , 合药 品 一不 良反 应 出现 的 时间先 后 升 应 符 巴坦 钠 ( 1次 4 , l 小 时 1次 )奥 硝 唑 抗 感 染 治 顺序 ,而青霉素类药物是导致剥脱性皮炎的常见药物 , . 每 2 、
脱性皮炎”7 2 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 。 月 4日 氢化可的松每 应, 但导致剥脱性皮炎临床较少见。 本例患者因合并疾病
日 30 g 连 用 3日 , 续 改 为 每 日 20 , 用 3日, 0m , 后 0mg 连
较多 , 掩盖了部分症状 , 且由于患者神志不清 , 无法叙述
每 日10 g连用 3日。 0m , 同时应用其他治疗如 胃肠外营养 病情 等原因 , 疾病初期未引起足够重视 , 但因后期处理 支持 、 防治感染等。 患者剥脱性皮炎症状好转后 , 改为强 得当 , 患者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提示临床使用青霉素类药 的松每 日2m 5 g口服 , 并逐渐缓慢减量。 月 1 停用激 物时 , 注意其 可致 剥脱 性皮 炎这 一罕见 的不 良反 应 , 9 4日 应 且 素 ,月 2 9 6日患者皮疹完全消退 , 查胸部 C 复 T正常 出院 。 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的症状可在停药后出现。 一旦出现
哌拉 西林 钠三 唑 巴坦钠 为半 合成广 谱青 霉素 与 口一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广谱抗生素 , 具有抗菌
耳后 、 、 、 踝 肘 腕等关节皮肤皱褶处有糜烂 、 组织液渗出。 谱 广 , 菌活 性 强的特 点 , 临床 应 用广 泛 。 不 良反应 抗 在 其

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

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

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目的:了解林可霉素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及危害,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对林可霉素多种不良反应分析。

结果:林可霉素可引起过敏、胃肠道、哮喘、肝肾损害、白细胞减少等。

结论:林可霉素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林可霉素(又称洁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的作用,并具有渗透进入骨组织的特点,广泛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尤其适合金葡菌性骨髓炎和青霉素无效或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

随着林可霉素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就此作一讨论,为临床用药时以供参考1、过敏反应一般患者对林可霉素有很好耐受,很少有过敏现象发生,但仍应警惕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1.1过敏性休克林可霉素作用与红霉素相似,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般不做过敏试验。

但治疗量肌肉注射林可霉素,对于无其他药物过敏史者[1]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2],均可能过敏性休克。

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口舌麻木、四肢发凉、面色苍白或皮肤超乎等,须立即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肌注非那根,并用10%或50%葡萄糖液加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林可霉素出现的上述反应提示为速发型过敏反应。

林可霉素作为一种抗原注入机体产生特异抗体,细胞组织有抗体吸附,使机体处于敏感状态。

当另可霉素再次注入式出现抗原抗体反应,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压下降,组织灌注量不足,产生过敏性休克。

所以,林可霉素的应用虽然安全,但在临床使用中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1.2过敏性哮喘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静滴林可霉素可致过敏性哮喘,患者突感心慌、胸闷、气促、口唇紫绀、出冷汗、双肺闻及广泛哮鸣音,必须立刻停止输液,给氧、抗过敏药物。

1.3皮肤黏膜变态反应可见皮肤潮红、荨麻疹,并有报道林可霉素致剥脱性皮炎。

偶见阴道黏膜炎。

2、胃肠道反应林可霉素对软组织感染、五官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症治疗的应用广泛,同时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屡有发生,国内报道,应用林可霉素后刺激消化道腹泻的高达20%。

ifn-γ释放试验在药疹诊断中的意义

ifn-γ释放试验在药疹诊断中的意义
2.试验组10名病例当中,根据可疑致敏药物的不同共进行了13种可疑药 物试验,其中阳性9例,阳性率为69.2%,阴性4例,与对照组(阳性 率11.1%)相比,P值(o.05,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90%和66.7%。
结论 本试验的结果阳性率、敏感性均高于以往报道的其他药疹体外试
验,提示IFN.Y释放试验对于明确药疹的诊断及探讨致敏药物有着重要的
意义。
关键词 药疹IFN—Y释放试验

ABSTRACT
Study on the diagnostic role of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test
in 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
Drug eruption is one of the most familiar dermatosis.Now the clinic diagnosis depends on:eruption,taken drugs within delitescence.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s undifferential.Skin tests,include patch,prickand etc,carry an overall sensitivity of about 70%,but possibly dangerous to bodies.In vitro tests,includes Lymphocyte
centrifuged in 2500rpm for 25min at 50C.The supemmants were collected and stored in一70。C until the ELISA for human IFN-v in the supematants was performed.

林可霉素引起的输液反应

林可霉素引起的输液反应

林可霉素引起的输液反应林可霉素,又称为洁霉素,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种碱性抗生素,临床上使用更多的是对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等引起的感染,其作用机理是林可霉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 亚基,进而阻止敏感菌肽链的继续延长,从而达到抑制敏感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目的[1]? 输液反应包括寒战发冷?高温发热?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等症状,而林可霉素在输液过程中则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律紊乱?再生障碍性贫血?视觉损害?伪膜性肠炎,严重者可引起休克[2]? 自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化后,林可霉素被大量应用于医学治疗上,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林可霉素使用的增多,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也随之增多?此次研究采集了我院在2012年3月一2013年12月期间应用林可霉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共61 0例,选取其中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使用林可霉素的临床反应进行了探讨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的610 例使用林可霉素的患者均是我院于2012年3月一2013年12月期间接收的,其中男性患者337 例,占55.24%,女性患者273 例,占44.75%;全部患者年龄在6〜75岁,平均年龄为(21.56 ± 13.34 ),其中男性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8 岁,年龄最大的为75 岁,女性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 6 岁,年龄最大的为73 岁?因感染使用林可霉素的患者378 例,占61.96%,因感染且对青霉素过敏而使用林可霉素的患者232例,38.03%?对林可霉素无不良反应的患者489 例,占80.16%,使用林可霉素后引起不良反应的121 例,占19.83%?1.2 治疗方法在全部使用林可霉素后引起不良反应的121 例患者中选取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蛋白尿患者,各 1 例进行报道?1.2.1 林可霉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患者,男性,16 岁,过往身体较为健康,无过敏史和结肠炎病史,入院原因,牙疼发热,体温38°,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 加林可霉素 1.8g 等药物进行治疗,8 小时后,患者皮肤感觉瘙痒?发热,随后出现红色丘疹,致使全身浮肿,发病较急,神志清醒?精神不佳,体温38.4 °,心率116次/min,呼吸27 次/min ,血压11/9 kPa? 采取措施,吸氧,对症下药给予药物处理?红肿情况持续 2 天,第 3 天逐年消肿,全身有皮屑脱落,皮炎情况持续 1 周?1.2.2 林可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女性,47 岁,过往身体较为健康,无过敏史和结肠炎病史,入院原因,鼻塞?咳嗽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体温37.3°,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150ml加林可霉素0.6g等药物进行治疗,静滴30ml 时,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脸色发白?嘴唇青紫?四肢发冷等过敏症状,心率120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13/8 kPa? 采取措施,立即停止输液,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1 小时内情况好转,留院观察半个月?1.2.3 林可霉素引起的蛋白尿患者,男性,49 岁,过往身体较为健康,无结肠炎病史,对青霉素过敏?入院原因,扁桃体肿大,体温37.8°,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 加1.8g 林可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7 天后检查心肺正常,血象较高,并伴有蛋白尿?采取措施,立即停用林可霉素,换其他抗生素, 3 天后情况好转便可出院?1.3 统计学处理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 进行相关检验,以0.05 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可霉素致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
摘要】 1例56岁女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双眼白内障(近熟期)入院治疗,在血糖控制平稳下行左眼白内障超乳化吸附+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一天给予林可霉素1.2g 静滴预防感染,术后第二天,患者全身皮肤发红,颈、后背两侧、乳下、手、足、会阴等部位出现水泡,表皮脱落,会阴处最重。

停用林可霉素注射液,给予地塞米松 5mg 静推,NS 250ml+葡萄糖酸钙20ml+VC 3.0 静滴 qd,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静滴qd 地氯雷他定片 5mg 口服 qd,西替利嗪10mg 口服 qd对症治疗,2天后患者全身表皮出现脱落有渗出,1周后症状渐渐好转。

【关键词】林可霉素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患者,女,5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双眼视物模糊2年于2010年5月7日入院。

患者5年前因口干,多饮、多食、消瘦,查空腹血糖17mmol/L,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消渴丸4-6粒,tid ,二甲双胍 2粒,tid ,经常有心悸、出汗、乏力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缓解。

2年前改口服格列奇特 2粒 tid,二甲双胍2粒,tid,近期查口服血糖8.83-11.6mmol/L,Tc6.42mol/L,TG 2.13mol/L,近2年渐渐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力渐下降,以左眼为甚,拟2型糖尿病,双眼白内障收住,病程中无手足麻木,饮食睡眠可,其哥哥和妹妹均患糖尿病,否认其他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

入院后5月8日空腹血糖9.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9.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 m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B超提示:双眼晶状体及玻璃体浑浊。

入院后给予积极控制血糖,予以RI 早6u、中4u 皖6u ih AC30分,NPH 6u ih 10pm,血糖控制平稳,5月13日早餐前血糖6.0 mmol/L,当日下午6pm行左眼白内障超乳化吸附+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术后予以0.9%NS 250ml+林可霉素注射液1.2g 静滴 qd 地塞米松5mg iv qd 等抗炎治疗,5月14日早晨患者突然发现全身皮肤红斑、颈、后背两侧、乳下、手、足、会阴等部位出现水泡,表皮脱落,会阴处最重。

再次询问病史,自诉其过敏性体质,既往有“磺胺类药物” 过敏史,考虑为林可霉素引起的药疹,停用林可霉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 静推,NS 250ml+VC3.0+葡萄糖酸钙20mg 静滴 qd,地氯雷他定分散片 5mg 口服qd,西替利嗪 10mg 口服qd,并给予NS500ml+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静滴 qd ,炉甘石洗剂100ml+利凡诺100mg 涂患处,湿润烧伤膏涂患处等对症处理。

查肝功能、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4天后病情渐渐好转,红肿渐渐消退,10天后水泡渐渐吸收,表皮全部脱落,颈、后背两侧、乳下、手、足、会阴出现广泛鳞片状脱头屑,会阴部明显,5月25日患者痊愈后出院,依据临床表现考虑为林可霉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出院1月后门诊随访,患者未诉不适。

讨论
林可霉素与红霉素抗菌谱相似,主要是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某些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常用于对青霉素无效或过敏者,且不必做皮试、使用方便等优点。

该药口服可引起胃肠道反应,静脉用药速度过快可引起昏厥,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不可直接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时,每0.6-1g林可霉素需用100ml以上输液稀释,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1]。

林可霉素具有肌内注射无痛,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的特点,临床使用比较普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剥脱性皮炎等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值得关注。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药物性皮炎,轻者全身皮肤呈弥漫潮红、浸润、肿胀,
表面附有片状鳞屑或大量细薄糠枇状鳞屑,重者发病急,全身皮肤骤然弥漫潮红、浸润、肿胀明显,渗液大量脱屑,手足脱屑较厚呈手套或袜状脱落,严重时口腔
红肿,唇及口角脱屑干裂,并出现结膜炎、角膜溃疡、会阴等粘膜出糜烂[1]。

1.剥脱性皮炎发病机制本例林可霉素致剥脱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笔者认为主要
与下列因素有关
1.1迟发型超敏反应林可霉素(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使淋巴细胞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药物时,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如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转移
因子、淋巴毒素等,引起巨噬细胞激活、溶酶体酶释放,使靶细胞破坏、淋巴细
胞增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产生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性炎性反应。

由于细胞的激活、增殖及聚集需较长时间,所以此类反应多发生于用药24 h
以后,一般持续2~3周;
1.2抗原抗体反应林可霉素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完
全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再次给药时, 抗原与体内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 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若突出表现在皮肤上,即产生皮疹,继而发展为剥脱性皮炎,此类变态反应多发生在连续用药后引起的剥脱性皮炎。

1.3类过敏反应药物在敏感机体内可使组胺等炎性介质从嗜碱粒细胞和肥大
细胞内外移,或使血小板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直接诱发红斑和风团的形成及炎
性渗出,进而演变成剥脱性皮炎;类过敏反应并无免疫系统的参与,即使首次应
用药物也可发生临床反应,如使用单剂甲硝唑、链霉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

2.剥脱性皮炎的治疗预防药源性剥脱性皮炎,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详细询问过敏史,注意同类和具有相似结构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对于有药物过
敏史、高敏体质患者,应特别谨慎。

重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一旦发生,立
即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其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2]。


情较轻者可口服维生素C、泼尼松、抗组胺药或将部分药物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对伴有高热、毒血症或明显肝、肾、心、造血系统损害者,应尽早用地塞米松10~20 mg和维生素C 3 g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选用合适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此外,还可采取保肝、中药治疗。

激素是剥脱性皮炎治疗的必要措施,但激素应
有合适的用法用量。

在皮炎发展期应大剂量突击应用,以迅速控制皮炎发展,而
在皮炎中后期盲目使用激素,忽视抗感染治疗及局部护理,易致继感染甚至死亡。

由此病例提醒临床医师,在使用林可霉素注射液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加强药物
使用期间的监测,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剥脱性皮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因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4.
[2] 王成珍.静脉滴注新克君致剥脱性皮炎的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53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