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主流中发现中国美学
中国美学发展历史
中国美学发展历史中国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时期: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就已经开始萌芽。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等物品明显体现了当时人类的审美观念。
进入奴隶制时代,美学思想逐渐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儒家、墨家等学派的美学观念。
2. 古典美学发展时期:先秦时期,尤其是老子和孔子等人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汉代时期,儒家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孔子、孟子为代表。
同时,道家美学也逐渐成熟,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这个时期,中国美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强调道德、伦理、意境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玄学兴起,对中国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的传入也对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时,美学思想逐渐多元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如王羲之、谢灵运等。
4. 唐代时期:唐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繁荣时期,美学思想更加丰富。
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此时,美学观念逐渐世俗化,注重生活美学和艺术美学的融合。
5. 宋代时期:宋代美学继续发展,注重理性和感性的一致性。
理学兴起,对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诗词、绘画、书法等领域的美学观念也更加成熟。
6. 元代时期:元代美学受到佛教、道教和理学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特点。
此时,戏曲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美学观念开始关注世俗生活。
7.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美学观念日益普及,文艺创作达到了高峰。
小说、戏曲、诗词等艺术形式的美学观念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艺理论家。
8. 近代时期:近代美学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变革。
学者们开始尝试将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探索新的美学观念。
9. 现代时期:20 世纪以来,中国美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美学体系。
美学观念逐渐关注人性、民族性、时代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美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变、融合、创新的过程。
在每个时期,美学观念都受到了哲学、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体系。
对于中国青年亚文化中风格之争的社会学分析再议“非主流”文化及“杀马特”文化
对于中国青年亚文化中风格之争的社会学分析再议“非主流”文化及“杀马特”文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深入探讨中国青年亚文化中的风格之争,特别是对“非主流”文化和“杀马特”文化进行再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青年亚文化在中国的崛起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这些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青年群体的审美趣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风貌。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非主流”文化和“杀马特”文化如何在中国青年中形成、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概述“非主流”文化和“杀马特”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通过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历史回顾,揭示它们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和社会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这些文化现象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它们如何与主流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本文还将对“非主流”文化和“杀马特”文化中的风格之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逻辑。
本文将提出对于青年亚文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于引导青年文化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青年亚文化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非主流”文化和“杀马特”文化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亚文化风格,在近年来尤其受到了社会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非主流”文化的探讨多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化特征、传播方式以及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多数研究认为,“非主流”文化作为一种反叛主流文化的青年亚文化,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表达方式体现了青少年对于个性、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同时,网络媒体的兴起为“非主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使得这一文化现象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并影响了广泛的青少年群体。
也有研究指出,“非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度商业化、审美同质化等问题,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审美对高校美学教学的启示
网络审美对高校美学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对比,阐述了网络审美和传统审美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探讨了在网络审美的影响下,高校美学教学所受到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审美高校美学教学挑战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13-01在当今的时代,网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不仅能够及时迅速的传播信息,而且其数字媒介的技术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它给社会的审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在一定程度颠覆了传统的审美。
而高校的美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不仅普及给学生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审美品位及审美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高校美学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了解并研究网络审美,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促进美学教学的发展。
1 网络审美对传统审美的挑战1.1审美媒介的技术复合化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媒介主要起到存储和传播审美符号的作用,它是审美感的起点,是一种传播的载体,传统时代的审美媒介是各种各样的,有印刷、口头的、文字的等等,然而网络时代的审美媒介则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
传统的媒介是一种单项的传播功能,但是,网络时代所采用的电子媒介则是起到一种综合的作用,使得在审美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都更为方便,弥补了传统时代审美媒介的一些不足之处。
网络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结合在一起,以便人们欣赏,除此之外,网络媒介方便存储以及存储的这一优点,给审美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促进了传播的速度。
因为网络审美传播媒介是有着坚实的技术力量的支撑,它的传播及时性以及其传播的范围的广泛性,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地域性和保守性,推动了美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度。
1.2审美范式的大众世俗化审美范式主要是审美活动的体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了文人审美,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审美范式约定俗成的以文人审美为主导,更多的是一种意境和韵味的追求。
浅析非主流文化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关键 词]非 主流 文 化;设计
形成 了一股强大的 力量 , 他们不再跟随父母欣赏那些 在社会上主流人群对于非主流文化的看法 ,大多的 众 , 态度是嗤之以 鼻的。 一谈到非主流 , 很多人都会皱着眉头 多愁善感的流行歌曲。 这时 , 他们正好在这些音乐中找到 说, 非主流就是 9 后 , 主流就是个性的宣泄 , 0 非 火星文字 了自己的声音。这些风格的音乐简单、 力、 白, 有 直 特别
设 计源于生 活 , 必然会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 主 非
服饰 。 在这里 , 色彩和 图案的组合差异体现 _非主流人群 通的英文短语再 加上泛滥成灾的特殊符号的 “ r 火星文” 的
的社会文化状态 , 表达 l r 他们的审美划断和价值标准 :个 文字 , 与众不同、 型怪异的服装 , 造 其最终想表现的展示 性 代替模 防,情趣 代替乏味 。3 音乐 , ”. 他们喜欢听劲爆 、 其 内在的 个性 , 表现 自己独 一无二的想法 。 先锋 、 风等风格的音 乐, 拉 少年时 由于生活条 件优越 , 同
张 扬 个性 方 面 做足 r 章 。 符 号 学 的 角 度 看 , 星 文所 性 也就 是 没 个性 , 文 从 火 个性 不 是 外表 。 对 于 这 段 话 的 我们 不 ”
体现出的, 是青年人对图像表 达的回归。 火星文有其独特 去 评论是 否说 准确说 出何谓非 主流 ,这段话 中所说的个 的符号系统 , 它流行干青年群体之间 , 进而成为非主流文 性 , 自己的思维方式 , 正反映 出非 主流文化 内在的重要表 化的标志之 。. 2 服饰 , 主流 人群追求与众不 同, 非 打扮 现 形态 , 非主流文 化很多外在的表现 形态其 产生的内因 , 入时 、 造型夸张 , 在生活 中喜欢穿颜色鲜艳 、 图像怪异的 如空洞 的文 字武装和 照片、 大量的错字别字 、 穿插语法不
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论文
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论文当代设计思潮与中国传统美学论文关键词:当代设计,中国传统美学,设计思潮摘要:当代设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种思潮共生共存,但蕴涵其中的一些共同元素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不谋而合,这种文化和美学上的共鸣是出于巧合还是一种东西方民族差异和民族认同的表现?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
现代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迅速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进人高度成熟的阶段。
”为适应新的国际化贸易的需求,设计以一种统一、简洁、理性的国际主义风格风行全球。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设计的程式化和单调,千人一面的作品比比皆是,这是商业高度繁荣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由于个人出发点和认识角度、思维方式的不同,当代设计师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从对现代主义的形式批判出发形成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思潮;为现代主义设计注入个人表现和象征因素的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重新研究和发展;各国和各地区从自身文化的本体立场出发重新提倡设计的民族化发展;出于人类全局和整体考虑的生态设计和女性设计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蕴涵在这风格万千的设计中的同一性因素时会发现:所谓的最前卫的、现代的设计风潮和理念之于中国人是那样的亲切和贴近,支撑和左右其表象的深层美学理念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竟然不谋而合!这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是一场意外的偶遇还是必然的邂逅?一、和谐的生态美学思想。
道家美学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天人合一”。
庄子讲“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一”,以老庄为首的古代先哲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纯自然的状态是人类的理想状态”,人是整个宏观宇宙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道家对规律和目的、必然和自由相互规律的理解,透射出朴素的美学锋芒。
儒家美学则由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出发构建自己的生态美学体系,从而演绎出魏晋人物品评中以自然作为最高的评价标准,如中国山水画中“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园林造景中借景的“收四时之烂漫”等。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
中国传统美学是指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独特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的美学思想体系。
以下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特征:
1. 天人合一: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自然视为审美的源泉和对象。
在艺术创作中,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2. 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营造的一种富有诗意和情感的境界。
意境强调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想象力,创造出超越具体形象的审美空间。
3. 比德说:中国传统美学重视道德与审美的紧密联系,将道德观念融入到审美过程中。
在艺术作品中,常常通过对人物、事物的描绘,传递出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
4. 阴阳相生:中国传统美学体现了阴阳相生的哲学观念,即认为宇宙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在艺术创作中,强调阴阳的平衡与和谐,以达到审美的最佳效果。
5. 形神兼备:形神兼备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艺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高度的统一。
艺术家不仅要注重外在形式的表现,更要通过形式传达出内在的精神和情感。
6. 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强调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动感,它要求作品具有生动的气韵和流畅的韵律。
在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气韵生动体现为线条的流畅和节奏感。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对中国艺术、文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美学审美主义经历的四个阶段-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国美学审美主义经历的四个阶段-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中国现代美学审美主义伴随中国社会变革和主流美学形态转换, 先后发展出无功利审美主义、心理自足审美主义、个体感性审美主义和生命本体审美主义四种历时性形态, 各形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较强的针对性。
无功利审美主义是为对抗中国实用主义文化观和人生观而引入的;心理自足审美主义是借鉴西方心理学美学成果建立起来的;个体感性审美主义则是为纠正客观派、实践派美学的偏颇而提出的;生命本体审美主义则是对实践论美学的超越与反拨。
四种形态的审美主义共时上与主流美学交织互补, 历时上具有清晰的发展线索, 构成中国现代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梳理美学审美主义思想, 有助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规律, 展望当代中国美学发展未来。
关键词:审美主义; 无功利; 心理自足; 个体感性; 生命本体;Abstract:Aestheticism in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diachronically develops into four forms along w ith Chinese social change and mainstream aesthetics, namely disinterestedness, psychological self-sufficiency, individual perceptual and life ontology, display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times and strong relevance. Aesthetic disinterestedness is introduced to combat China pragmatism culture view and the view of life; psychological self-sufficiency aestheticism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chievements of w estern psychological aestheticism; individual perceptual aestheticism is proposed to correct the prejudice of social school and objective aesthetic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life ontology aestheticism is the refut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doctrine of practice aesthetics. These four forms of aestheticism synchronically mingled w ith the mainstream aesthetics either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w hile diachronically presented a distinct history of development, w hich constitutes an integral part of modern China aesthetics. An overall analysis on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ism ideology w ill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and look ahead a bright futur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Keyword:aestheticism; disinterestedness; psychologicalself-sufficiency; individual perceptual; life ontology;20世纪中国有两种类型审美主义, 一是文艺审美主义, 另一个是美学审美主义。
当代中国审美的四种形态汇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当代中国审美的四种形态汇总-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当代中国审美形态是指今天在中国本土流行的审美形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中华民族传统的独有的审美形态;第二,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第三,中西相通的传统审美形态;第四,正在生成的审美形态.这些形态文化的和美学的现实意义,都需要我们认真梳理,以便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一、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一)种类1.中和.这一源自儒家处世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审美形态,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由数百名表演者举着和字的招牌,随着鼓点做出的和字操,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和作为汉字,以方块的结构对称的组合,使得中和的概念得到形象、生动的图解.放眼看去,和谐不仅在故宫建筑那秩序井然,对称和谐的风格中可以看到,而且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建设中亦可见到;不论是皇家宫殿还是皇家园林,不论是四合民宅还是州府衙门,不论是荒城古堡还是古村遗镇,都体现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和谐对称思想,在直观的形象上体现了中和的审美形态.这种建筑复古的潮流,实质上也是当代中国审美心理中中和这一传统审美形态的折射.由于中和分为外在的中和和内心的中和两种情况,而且内外一致,互为表里,因此,客体表现情感,情感投射到客体,就是理所当然的.外在中和以建筑、园林为主,而内在的中和却以延续了几千年的温柔敦厚的诗风和戏剧的大团圆结局为标志,都强调事物的和谐对称,情感的节制适中,以达到外在和谐与内心和谐的统一.当代审美趋于多样化,但保持中和,避免褊狭和刺激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因而,不仅在建筑上,而且在流行的山水写意、工笔花鸟、行楷草书以及古诗词的唱和中,在棋道、茶道中,尤其是在民俗主导的节庆活动中,中和都是当代富有生命力的审美形态.2.气韵.这一源自中国气的思想的审美形态,在当代的小说、舞蹈、书画、影视创作以及气功实践中仍在广泛流行.金庸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中,那些绝世的武功,大都离不开真气的功用,如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就凭着内功运气将封死的石门击碎;黄老邪吹起悠扬的笛声,却致落英缤纷,桃林挪移;各位绝世高人,都凭着内功发出的气韵而毙敌于无形,真可谓黯然销魂.当代电影《英雄》中,在秦军万箭穿屋之际,书馆的老先生仍在教授剑字的写法,室外是为师生抵挡箭镞的英雄豪杰,他们运气舞剑,击落万千乱镞,腾跃起舞,剑气倒逼千军万马;剑字之舞是一种气韵生动的武侠大写意.至今在进行中国书画创作时,提笔运气仍是一个基本的技法,无论是如椽巨笔,还是方寸狼毫,都是在气的推动下的落笔之作.不论是行楷还是草书,也不论是山水写意还是工笔写意,都讲究气的运行和气的节律历历如在目前.不仅书画作品要求气韵生动,而且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也要求有韵味、有生气、有气势,达到栩栩如生、生动别致的审美效果,从而显现出气韵作为传统审美形态,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和文艺创作中仍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3.神妙.这一源自中国古代大道哲学的名词,是对构成世界、构成大道的阴阳变化莫测的属性的揭示.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形态,神妙具有极强的统摄力和非常广泛的表现区域.从哲学到功夫;从艺术到技术;从精神到物体;从想象到创造;从过程到效果,都具有神不可测、妙不可言的审美效应.可以用来形容功夫表演的神功盖世,书画作品的神品、妙品,艺术魅力的妙不可言,文学创作的神来之笔,指挥艺术的用兵如神,科技创造的鬼斧神工,国家形象的神州大地,等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神妙这一审美形态,是基督世界、神佛世界、仙怪世界之外的侠客世界中神妙奇迹的集大成者,是侠又超侠的精神盛宴,充分体现了凡人的超乎想象的神奇魅力.由于人对于自身本质力量的延伸具有无限的期待,因而,神妙作为审美形态,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都会是充满魅力的审美形态.4.意境.这一在表现形态上体现为情景交融,在结构上具有道家的有无虚实统一、佛家的空寂与灵有辩证的最高审美形态,其结构决定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妙不可言的审美效果.在当代艺术如诗歌、绘画、园林艺术中意境仍然存在,而且是品评诗歌、绘画和园林艺术的最高标准.但当代艺术意境的最大特征在于已经得到了科技的武装,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而有了更为广泛的表现空间.王扶林编导的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不仅音乐、歌曲和画面富有意境,而且达到了意境中的空灵.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我的父亲和母亲》中,初恋的母亲在山间小道上的等待、追赶、盼望,李安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中那些密林深处的打斗,都具有很强的意境感.更值得注意的是,意境已经在大型节庆广场艺术和旅游实景艺术中再现.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国画卷轴,印象西湖、印象漓江、印象云南等,都借助于高科技的声光电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虚实统一、耐人回味的审美效果.另外,意境的实体景观化,有着与美国利用虚实真幻结合原理打造的全球影城娱乐和迪斯尼世界不同的审美效果.不同处就在于中国的实景艺术,是一种观的艺术,注重的是调动观众的想象,是对想象力的扩充.而美国的3D互动节目,是一种动的艺术,注重的是观众由惊悚引起的刺激,谈不上想象的发挥,因为都是一个个紧逼的冒险,有时令人窒息.当侏罗纪公园里的冒险河上张开大口的恐龙向人袭来时,还来不及恐惧,就已经随着船体掉进了几十米深的水道深渊;坠落的瞬间,五脏六腑都仿佛被整体掏空拽出,无疑是对想象空间的无情的切割.意境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独有的审美形态,在现代审美文化背景中边界似乎更加清晰了.5.飘逸.作为一种风貌或风姿,飘逸在功夫影视艺术和敦煌飞天造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如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竹梢上的打斗, 《英雄》中水面上的较量,褒衣博带的当代飞天舞台形象,城市雕塑飞天形象,室内装潢飞天形象等,表现出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轻灵潇洒之美.尤其是基于飘逸这一审美形态的飞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艺术形象,也不仅仅是中国电视艺术最高成就奖的标志,而且还是中华腾飞的飞天之梦的象征符号.中国之有飞天,就如美、德、俄诸国之有飞鹰的国徽,早已不是地上爬行的长虫,而是飞龙在天的同义.我们所说的飞天梦,已经落实到了人造地球卫星、神舟飞船,登月摘星正在变成现实.古代中国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敦煌莫高窟中就有了中国人改造古希腊古罗马的安琪儿、印度的神鸟、中亚细亚的羽人而形成的褒衣博带、满壁风动式的这个飞天.中国的飞天舞剧不仅在国内成为国家永久性保留剧目,而且在全球演出,誉满天下.一个修长、苗条、轻灵、风动的飞天,不仅是中国道家逍遥思想、隐逸生活、潇洒行为和理想身形的表现,而且还是中国人现代梦想的图腾.6.阴柔与阳刚.源自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阴阳互生并存观念,自古至今一直被视为一体双面的风格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写真.按照道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阴柔与阳刚合而分之,分而合之的整体存在,是事物存在的理想状态.因此,中国传统并不认同一悲到底,一刚到底的直线的一去不复返的思维方式,而是承认事物在对立面中的转化生成,认可对立因素的此消彼长,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因此,尽管中国古代诗词流派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历代诗家往往能够在突出某一种风格的同时做到两种风格兼济.如李白、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这种刚柔相济的审美形态特征在当代得到了延展.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界一反时期样板戏高大全的绝对阳刚和缺乏人之常情,更加注重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和英雄人物性格的两面性.英雄既能顶天立地,又具儿女情长,少不了谈情说爱,风花雪月,从而赢得了观众和读者.中国文学终于走向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是跟阴柔与阳刚的传统审美形态得到恢复有着直接的关联.人性具有根本性,大于阶级性、政党性、民族性,是阴阳两面的有机统一.虽然表现在具体的个体身上,有时阳重阴轻,有时阴盛阳衰,但阴柔与阳刚的一体和合却是构成人性的基本前提.当代中国大阅兵中既有男性的雄伟、壮美,又有女兵的飒爽英姿,刚柔兼济,相得益彰,是壮美与优美的辩证,体现了阴柔与阳刚的统一.7.清丑.在庄子的着作中有大量的对于外表奇丑却有大德大能的男子的描述,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清丑这一审美形态.这一审美形态在道教传说和民间故事、风俗中广泛流传.如八仙的故事和人物画像、达摩的故事和画像、隋唐英雄的故事和画像,天王、门神的画像等,虽然有着凶煞的外貌,但因其内在的美德和镇邪降魔的功能而受到百姓的喜爱.清丑形象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不仅张果老出行倒骑毛驴极具喜剧效果,而且相对于钟馗的凶煞,《钟馗嫁妹》的画像却充满了谐趣.由于民俗是最难被强力改造和被外来文化所同化的,因而,清丑这种来自民间信仰和民间风俗的审美形态,就不仅是当代流行的审美形态,而且还已成为牢固的民间审美理念,成为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的形象标识.事实上,中国的这种建立在民间信仰和民俗传统基础上的清丑,是不同于西方文艺中所表现的丑陋形象的,如夸西莫多、欧米埃尔和恶之花等.这些都是凡俗中的丑陋,清丑却表现了传奇人物的非凡功德和形象力量,具有象征的意义和理想的寄托,而西方的丑陋形象却只有对比的意义.以上几类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历经千百年的检验和筛选流传了下来,而曾与它们相伴而生的更多的审美形态如《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画品》中的许多范畴却被历史所遗忘,早已遁出了人们的视野.除了其概念级差等级较低而没有统摄性外,还因其词汇语感也与今人的欣赏习惯不大合拍,很少被使用.而以上所列审美形态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发展的前景依然乐观.原因就不仅在于其符合今人的欣赏习惯,具有概念的统摄性和流行的久长性,更在于这些审美形态已经深入到了国民的审美心理中,成为民族审美观念的深层积淀,还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二)特点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传承性.中国古代的审美形态在当代依然具有生命力,依然为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这就是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得到传承的见证.中国古代审美形态的当代流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体性,即从古到今的连续性,今人对古人的传承,是传统的现代生成和发展的根本所在.2.技术性.中国古代审美形态流传至今,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具有现代色彩.色彩之一就是技术包装.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在当代影视艺术、舞台艺术、大型实景艺术、广场艺术中,大多借助于影视技术、声光电能技术、3D技术和复制技术,使其内涵得以更广泛的展现,具有了为古代审美形态所不具有的现代性特征,表现出技术在审美活动中的助推功能和润滑功能.3.图像性.当代是一个图像增殖时代,视觉冲击已成为审美事实的构成要素.在古代只是作为诗歌想象中的意境,现在都可以变成图像,甚至成为影像.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艺术,如《印象漓江》、《印象西湖》等,将在古代只是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诗歌意境,变成了可视的艺术图像.4.展演性.古代审美形态在古代作为一种审美风格、人生样态和人生境界,广泛地存在于艺术、人生、自然以及三者的结合之中,呈自然状态,并没有刻意的展现.而如今,古代审美形态往往在活动、体育活动、商业活动中得到了图像包装,成为广场艺术、实景艺术而被充分展演.如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就是很好的例证.5.实用性.古代审美形态在古代具有自然存在的特点,因而具有超功利的属性,具有审美的纯粹性.而当代利用高科技充分展演的古代审美形态,其目的在于经济效益和外交上的获利,因而其实用功利色彩更浓,形式大于内容,视觉冲击力和炫酷特点对审美的表面无功利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不仅是艺术中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问题,而且更能说明中国审美形态发展的稳态性特征.文化的稳态性是一种文化的本体性存在的重要依据.如果缺乏这种稳态性,任何文化都无法确立自己的本体地位,将在诸多文化的碰撞中失去自我.以上中华传统审美形态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其稳态性特征正好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本体性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一)种类1.悲剧.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悲剧起源于西方,中国古代没有悲剧.对此,鲁迅就曾有过结论.中国有苦戏而无悲剧,表现在大团圆的结局与毁灭的结局的根本不同.但随着话剧的引进,产生了悲剧这一审美形态,最典型的莫过于写于上世纪30年代并获得巨大演出成功的《雷雨》.曹禺的《雷雨》以一种三一律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封建买办大家庭的悲剧.建国后,由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压制,拖曳光明的尾巴又具有回归传统大团圆的审美倾向.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于无声处》则是新时期的悲剧.但中国的悲剧只是西方悲剧剧种的移植,是西方审美形态的中国本土化.2.荒诞.属于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的审美形态,建立在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荒诞剧的基础上.荒诞剧也称反戏剧、反传统戏剧派.其艺术手法荒诞、夸张,多用梦魇和地狱特征的场景,人物奇形怪状,语无伦次,本能冲动.法国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犀牛》,贝格特的《等待戈多》都是代表作.荒诞剧起始于上世纪法国的荒诞戏.荒诞剧在上世纪90年代被移植到了中国.川剧作家魏明伦导演的《潘金莲》被视为中国的荒诞剧代表.荒诞作为起始于西方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的种类紧密相连.而中国古代则有荒诞意识而无荒诞艺术.中国禅宗的空手把犁头,步行骑水牛.船在桥上走,人流水不流,王维的《袁安卧雪图》中的雪中芭蕉等所表现的反常合道都具有强烈的荒诞意识.但要把这种只在少数禅宗公案中流行的怪诞之语视为纯粹的审美形态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它缺乏审美形态的普遍性特征.但荒诞作为西方审美形态,已经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3.崇高.中国古代有阳刚、壮美、豪放等审美形态,与西方的崇高有相近的含义.但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中国的这类表现壮美的审美形态缺乏西方的崇高中所具有的惨厉与冲突,因而不能被称之为崇高.就我所了解,中西方在面对人与人的冲突时的崇高具有一种共通性,都赞美和崇尚英雄.但在面对与自然冲突时,西方表现得特别强烈,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而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冲突更多地被对天地大美的赞赏所掩盖.建国以后尤其是50年代的中国小说、战争小说具有西方式崇高的特点,表现了主人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小说《黑海潮》、电影《唐山大地震》等,可以说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惨烈空前.可以预期,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渴望,表现人与自然冲突的崇高,将会有更大的表现空间.(二)特点在当代中国,已被本土化且在流行的西方审美形态,具有以下特点:1.西方血统.来自于西方艺术体裁和种类,如悲剧、荒诞都是西方的剧种,是西方血统.崇高也来自于西方,最早与文体风格相关,后来才与大自然的巨大压力相联系.因此可以说,即使是中国移植了西方的悲剧、荒诞和崇高,但其根源或原始还在于西方,受到西方文艺体裁和种类的制约.这也就是文艺的形式对文艺的内容的制约性.2.中国精神.即借用西方的体裁和种类来反映中国的现实,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中国人的精神.因此,西方的形式受到了中国的内容和精神的制约,如崇高.中国的《红岩》表现的是视死如归,绝不苟合,不搞fine play.按照西方的好玩规则,在战争中不得已时的投降,做俘虏,都是战争游戏中的必然环节,并不是可耻之举.而在中国的《红岩》中,则表现了宁死不屈、宁死不降的大无畏精神和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可歌可泣.这一点甚至与中国古代的战争小说或小说中所表现的变通意识也完全不同.虽然在《三国演义》中,突出了关云长的宁死不降,而在《水浒传》中,并不十分强调宁死不屈. 《水浒传》的英雄白日鼠白胜就是因为扛不住打而招供的.打虎英雄武松面对蒋门神、张监军的酷刑只好求饶棒下留命,从而换来了大闹飞云浦的复仇.这被称为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而在西方正统崇高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小说,则突出了人不与敌人妥协的决绝精神.再如荒诞,西方的荒诞戏只是反戏剧,而中国的荒诞戏则是反常合道.让安娜卡列尼娜与潘金莲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人物同台对话,就是一种中国式的热闹和荒诞.3.融合性.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中国近代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单向影响,中西审美精神有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如当代中国文艺中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在德国的《贞德》、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艺作品中找到根源,表现出中西审美形态的融合性特征.当代中国审美形态中的西方血统流行,一是表现出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的单向影响,二是展现了脱胎于文艺体裁和文艺种类的西方审美形态在与中国本土的审美实践相结合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这一规律的制约的现实.其结果只能是导致西方审美形态的形式化与中国审美内容的实质化的结合.三、中西共通的审美形态(一)种类1.优美.这是中西方共通的审美形态.尽管中西方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有所不同,但对于小巧、光洁、柔美、可爱的欣赏,构成了中西优美审美形态的共性.在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审美趣味的趋同,首先就表现在对优美的兴趣的大体一致上.世界性的选美,旅游景观的星级标准就是这种趋同性的说明.2.壮美.中西方都有对于壮美的兴趣和欣赏.高山大海、长空万里、大漠戈壁等是人们欣赏的壮丽景观,巨人、伟人、伟业,也是人们赞美的对象.世界各国在将大与小、强与弱、壮与秀进行对比以显示不同种类的审美形态的同时,往往以称大为荣,以称小为耻.尤其是在国与国之间,各国竞相称大,如大英帝国、大韩、大日本帝国等.而对敌对国则竞相称对方为小,如小日本、日本鬼子等,就都显示了世界各国对于壮美这种审美形态的认同.3.滑稽.滑稽是中西都有的审美形态.西方的滑稽来自于喜剧,中国的滑稽来自于模仿和取乐.优孟衣冠中的优孟就是中国先秦时代的滑稽艺术家,汉代的东方朔也是此类不依托于艺术体裁和种类而在生活中制造滑稽和娱乐效果的天才.当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的滑稽往往对中国人没有触动,中国的滑稽对西方人来说也难以理解,但对滑稽这种审美形态却有着共识.4.幽默.幽默有时也与滑稽相关,但幽默不需要借助表演,而是更多地借助语言而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幽默由于跟讽刺相关,表现出巧智和批判,但最终审美效果是引起忍俊不禁的笑,一种审美愉悦.幽默又分冷幽默和热幽默,热幽默表现为温馨赞美,冷幽默表现为冷嘲热讽或幸灾乐祸的黑色幽默.但由幽默所引起的开心的笑则是中西方所共同欣赏的.(二)特点1.普遍性.中西方共通的审美形态表现了人类某种共同的审美趣味或审美标准,体现了美的,因而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基于共同的人性.2.愉悦性.优美、壮美、滑稽、幽默这些中西方共通的审美形态,其共同的功能在于愉悦性.不同于悲剧的压抑和悲壮,不同于文艺与现实的悖谬,也不同于崇高的惨厉和冲突这些审美的逆向价值或逆倾向,它们更多地表现出审美的正向价值或顺倾向.3.大众性.文艺为绝大多数观众和读者所喜闻乐见是世俗生活的基本特征.而审美形态的大众性则表现为以优美和壮美取悦视觉,以滑稽和幽默取悦心意.但正是这一媚俗的大众性,决定了中西相通审美形态作为文化连接地或融合区的功能,使得中西文化在俗众认可、俗众愉悦的前提下展开交流和对话.如果取消了这一大众性,也许中西的科技交流、知识交流仍会进行,但文艺和审美的交融将会受到影响.总之,普遍性、大众性、愉悦性是构成中西相通审美形态普适性的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同时具有消极与积极的意义.四、正在生成的中国审美形态(一)种类当代审美形态除了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延续和西方审美形态的本土化之外,还在不断生成新的审美形态.1.戏仿.按杰姆逊的说法,戏仿是滑稽地模拟原作独特风格以。
浅析非主流元素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自我 的时 尚的另类流行风 事实上 , 很多 9 O后 确实不清楚非主流 到底 是什 这些 另类的思维方式正好在美术字体设计 中可 以合理运用 ,启发和培养 学 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比如 早●吓浔 瑞哒 o e 、 v 、 6这一组名字, 就考虑到了 么, 只是跟风一样杂耍着 自己的青春。
没有成为主流 以前, 我们应该合理 的运用 非主流 元素 , 正确 引导年 轻的一代 也可能有人正过着虚幻 的人 生, 这些并不影 响非主流中的主 但 走 向成熟 。仔细看非主流 的行为 , 我们其 实很惊 讶: 能够真正 成为非主流一 音 乐多一 点; 流, 只要我们 的教育 也来 关注孩子 们的生活与喜好 , 时适当的引导 , 适 我们 员的, 一般都具有不随波逐流、 勇于挑战 、 立思维和继续创造 的精神 , 以 独 所
的, 该严厉制止。 应 其 次 , 片 。 片 设 计 是属 于 设计 应 用 单 元 , 穿 于所 有 美 术课 程 。 图 图 贯 从
二、 非主 流 元 素 的精 华 与 糟 粕
非 主 流 是 极 少数 人 的主 流 , 往 往越 是稀 少 的 东 西 , 让 人感 到 珍贵 和 但 越
三、 非主 流 元 素 的合 理 利 用
任 何 非 主 流 现象 , 随 的 人 多 了 , 也 即 将 成 为 主 流 。 此 , 非 主 流 还 追 那 因 在
点 线 面相 结 合 的 原 理 , 没 有 意 义 的 字 显 然 是 没有 生命 的 。 但
总之 , 非主流元 素只要稍加引导, 就有他积极 的一面, 我们完全 可以巧 妙地运用于教书教材中去 。他们 中可能 是有 一些人 喜欢劲爆 、 先锋、 拉风的
并非所有非主流人员都是所谓的“ 脑残” 。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诸多方面,如书法、绘画、音乐、戏剧、建筑等等。
在现代设计美学中,中国传统美学对其产生了诸多影响,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审美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等,这些思想强调了“自然之美”和“内心之美”的融合,更注重人文因素的体现。
现代设计注重的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个性化表达以及体现人文关怀,这些观念都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第二,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形式与技巧产生了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很多造型图案,如云、水、山、花、鸟等都被现代设计师所借鉴,这种“中国元素”已经成为了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形式。
同时,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技巧如对称、平衡、比例、空间感等也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丰富了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
第三,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的色彩运用产生了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色彩观念与现代设计一致,注重色彩的和谐、明快、鲜艳、自然等特点,同时也注重色彩的对比、层次和节奏。
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如黄、红、绿等富有活力和文化内涵的色彩,被广泛应用于设计中。
第四,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产生了影响。
现代设计师从中国传统美学中寻找灵感,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这种寻找灵感的方式可以使得现代设计更加富有深度和文化底蕴,从而更能体现设计的多重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美学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现代设计师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思想和技巧,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设计,使得它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现代中国美学
现代中国美学
现代中国美学是指 20 世纪以来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它是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美学的思想和方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而形成的。
现代中国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美学
思想的传入,中国开始了对美学的研究和探索。
20 世纪 30-40 年代,
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著作,如朱光潜的《谈美》、宗白华
的《美学散步》等。
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学研究受到了政治运动的
影响,出现了一些具有政治倾向的美学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美学研究逐渐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创
新意义的美学理论,如李泽厚的“实践美学”、王朝闻的“审美关系论”等。
现代中国美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实践、生活和文化的美学意义,
注重美学与人生、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强调美学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同时,现代中国美学也吸收了西方美学的思想和方法,注重美学
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现代中国美学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美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与现代呈现作文800字
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与现代呈现作文800字The Unique Aesthetic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Contemporary Presentation中华文化是一种深厚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它以其丰富的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的独特性源于其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种独特美学在当代得到了新的呈现,并取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Chinese culture is a profound and distinctive cultural tradition that is renowned for its rich aesthetic values. The uniqueness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rt stems from its distinct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nature, humanity, and the universe. This unique aesthetics has been given a new presentation in contemporary times and has achieved global influence.中华文化的美学在艺术创作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传统中国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追求着柔美、含蓄和与自然相一致的气质。
无论是山水画中精心描绘的山川河流,还是曲江舞台上展现出来的优雅身姿,都表达着一种平衡与谐和之美。
这种审美观念也影响到了当代艺术创作,在现代绘画、音乐等领域仍能看到传统中华文化的影子。
Firstly,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culture are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artistic creations. Traditional forms of Chinese art such as painting, music, and dance pursue qualities of softness, understatement,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Whether it is the carefully depicted mountains, rivers, and streams in landscape paintings or the graceful movements showcased on the stage of Qujiang Dance Drama, they all express a sense of beauty through balance and harmony. This aesthetic concept continues to influence contemporary artistic creations as well, with tra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till present in modern painting, music, and more.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
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中国美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中国美学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以及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以下是三种中国美学的具体内容:一、儒家美学儒家美学是中国美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美学的核心是“仁爱”、“礼制”和“中和之美”。
儒家美学认为,美是一种道德品质的表现,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情感体验。
在儒家美学中,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它是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
同时,儒家美学也强调“中和之美”,认为它是审美境界的最高标准。
儒家美学对于艺术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儒家美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是实现“仁爱”和“中和之美”的手段。
儒家美学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认为艺术应该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儒家美学对于艺术的要求是高度的伦理性和社会性。
二、道家美学道家美学是中国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美学的核心是“无为而治”、“自然”和“虚实相生”。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共处,认为美的本质在于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道家美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方式,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平衡的手段。
道家美学强调艺术的自由性和创造性,认为艺术应该能够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道家美学对于艺术的要求是高度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三、佛教禅宗美学佛教禅宗美学是中国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是佛教禅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禅宗美学的核心是“禅定”、“般若”和“空”。
佛教禅宗美学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在佛教禅宗美学中,艺术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是实现内心平静的手段。
佛教禅宗美学强调艺术的修行作用,认为艺术应该能够帮助人们修行成佛。
因此,佛教禅宗美学对于艺术的要求是高度的修行作用和宗教性。
山东省青岛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高二语文 2021.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北大博雅人文论坛演讲时说道:“中国文学自发端以来,直至今日,已经竖起了一座宏伟壮丽的丰碑,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
”他指出:“中国文学的影响已经遍及全人类文明,成就是如此显著可见。
”他认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学正是如此跨越了国界,成为全球流动、扩散的文化洋流中的重要一支,影响西方渐进的趋势,对世界文学做出了贡献。
往远处说,20世纪初象征主义文学的分支意象派诗歌,就是从唐诗得到灵感而命名的。
意象派从《易经》《庄子》《诗经》《离骚》《文心雕龙》《诗品》及唐宋诗词汲取营养,融合主观情意于客观事物之中,影响及于俄、英,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卡尔·夏皮罗、约翰·马尔科姆等意象玄学派和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等深度意象派诗人。
近一点的,则是屡获大奖的哈金,作为一个在中国受教育、去美国以第二语言写作的诗人与小说家,他在诗集《词海》、小说《等待》中的“中式色彩英语”,反而成就了一种“陌生化”的美学风格。
1958年,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去希腊旅游时,联想起在东京买到的一架中国明代漆屏风,创作出小说《四漆屏》,成为他后来《狄仁杰断案全集》系列小说的开始。
美国华裔作家的作品在表现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中,则更为突出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幽微渊薮。
汤亭亭的《女勇士》重写了花木兰的故事,任碧莲的《地道美国人》、《俏太太》等作品,书写中国移民在美国文化中的震惊效应和认同的转变,更具家庭、身份、代际和种族的现实色彩。
可见,中国文学在文化、民俗、宗教和风物方面影响深远。
价值观层面的辐射,思想与精神的熏染,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古典文学经典里的那些体现情义、禅道和中和之美方面的内容。
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与现代呈现作文800字
我国文化以其真正酷酷的风格而闻名,这种风格来自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
不仅涉及书法,绘画,陶瓷等令人惊叹的艺术,还涉及他们哲学,文学,表演艺术中的深刻思想和故事。
譬如,我国的书法不仅仅是写作,它就像一种展现我国人民的性格和精神的美丽艺术。
而我国传统绘画则完全是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看起来完全平和。
所有这些酷酷的东西都是以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为基础的,这些思想都是关于平衡的,有良好的道德的。
在今日的快节奏世界中,我国文化的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诱惑,不断对艺术表现和创造力施以咒语。
从古代的艺术形式到尖端的诠释,中华文化的辉煌是重塑和想象的甘蓝镜。
我国现代艺术家、作家和表演者首先跳进其遗产的宝藏中,以我国电影人为例,将老派故事与高科技电影巫术混为一谈,那些华人时装设计师呢?他们将我国传统摩托和工艺品扔进时装搅拌机,服务于新颖的老式技术和设计,这些技术和设计正在翻头和制造波浪。
这就像一个文化复兴,但有一个现代的曲折!
我国文化的审美价值反映了文化本身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流传了广泛的艺术,哲学,文学传统,不断激励和影响现代世界。
通过理解和欣赏我国文化的独特美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人民的价值观,信仰和愿望,丰富我们自己的艺术和文化经验。
向前迈进,必须按照党提出的政策和方针,维护和弘扬我国文化的审美价值,确保子孙后代有机会拥抱和受到这一丰富而持久的遗产的启发。
消费社会中的审美泛化问题与美学策略
消费社会中的审美泛化问题与美学策略消费社会中的审美泛化问题与美学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消费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审美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消费社会中,审美泛化问题愈发凸显,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的美学体验和审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将着重探讨消费社会中的审美泛化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美学策略。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审美泛化。
审美泛化是指过分扩大化的美学审美观念和标准的现象。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泛化问题表现为一种不断推崇和追求当下流行审美标准的现象,人们的审美观念被商业和媒体塑造,渐渐变得趋同化,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审美体验。
审美泛化问题的产生与消费社会密不可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不断渗透到文化领域,商业利益已经渗透到了审美活动之中。
广告、电视剧、电影等媒体逐渐成为推动审美泛化的重要因素。
商业和媒体塑造了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通过大量宣传和营销手段,使得人们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审美标准,形成了审美泛化现象。
审美泛化给我们的审美体验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首先,审美泛化导致了审美经验的流失。
在推崇当下流行审美标准的情况下,人们的审美观念趋于一致化,失去了多样性和个性化。
这使得人们的审美经验变得越来越相似,审美体验显得单一和平庸。
其次,审美泛化也使得一些非主流或较为独特的审美表达难以被接受和认可。
因为审美泛化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偏向某种共同的标准,一些与之不同的审美表达常常被边缘化或排斥。
为了应对消费社会中的审美泛化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美学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审美视野,不断探寻和寻找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多样化的审美表达。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审美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和认可他人的独特审美观念,不去过分追求所谓的主流审美标准。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美学社群和进行艺术教育来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和表达能力。
外国人眼里的东方美学_范文模板及概述
外国人眼里的东方美学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东方美学作为一个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关注和兴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方文化逐渐展现出其独特魅力,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显著影响力。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外国人眼里的东方美学,深入剖析东方美学在传统元素诠释和与西方文化碰撞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加深我们对于东方美学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录安排,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组织方式。
接下来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外国人眼里的东方美学,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将围绕东方美学中传统元素展开论述,包括笔墨艺术、园林建筑和和风服饰等内容。
第四部分将讨论东方审美理念与西方文化碰撞的问题,包括艺术创作形式、跨文化交流中的问题以及东方美学在外国流行文化中的体现。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外国人眼里的东方美学进行思考和总结,并提出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发展的意义与建议,同时也探讨后续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外国人眼里的东方美学,并从不同角度解读其特点和意义。
通过对传统元素和西方文化碰撞等关键内容的剖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东方美学价值与在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
最终,本文旨在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外国人眼里的东方美学2.1 东方美学的定义和特点东方美学是指亚洲国家的传统艺术与审美观念,其特点在于注重内涵、平衡、自然和谐以及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东方美学强调无形中所蕴含的意境、氛围和情感,追求一种超越感官直觉的审美体验。
2.2 外国人对东方美学的观望和理解外国人对东方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它。
一些外国人将其视为神秘而深邃的艺术形式,而另一些则将其视为一个独特而富有历史背景的文化体系。
非主流动画名词解释
非主流动画名词解释所谓的非主流动画是指在形式上具有非主流倾向,在内容上强调文化品位,不迎合大众的流行时尚和口味,带有明显的小众艺术和个性化追求的动画作品。
所以我们可以从字面上了解到,非主流动画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与主流背道而驰的,这种观点也只是代表了很少一部分人的看法,因为非主流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名词,凡事都有两面性,那么非主流就是一把双刃剑。
非主流动画虽然有不被主流接受的一面,但是他们却代表着青春、活力、反叛、创新等正面因素。
在人物的服装和造型设计上,其中必然要表现出时尚和另类,要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风格,这样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让观众乐于接受。
但这并不是说这类作品的人物造型一定怪异离奇,这也要取决于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对生活有足够的热爱,才能表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
除此之外,非主流动画还常常会借助环境道具和布景来烘托气氛,让整部动画更加充满感染力。
另外,在音乐方面,我认为非主流动画的音乐应该富有节奏感和时代特征,与情节和画面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相互辉映的效果。
而在色彩方面,要鲜艳夺目,能够抓住人的视线,而且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非主流动画既不同于一般的动画片,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动画,它更加注重的是艺术本身的东西,尽量不被商业操纵。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非主流动画往往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并努力实现动画制作技术与艺术创意的完美融合。
对于角色形象,则一反传统二维手绘的平面造型,采用了3D动画手段;在场景设计上,则打破了电影固有的规律,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随时变换场景;对于故事的结构,更是一改传统的叙事模式,大胆创新,打破时间、空间界限,采用分镜头拍摄和多线索并行的方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动画片的可观性和趣味性。
非主流动画的精髓应该是将美学、哲学等各种文化思潮进行综合运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非主流动画是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一种非常态的生活,并提倡人们勇于去追寻自己的个性。
不难发现,非主流动画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所以一直都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它 们 和非 主 流 美 学 的 区别 在 于 是 否 能 够 使 中 国
民族 的 审美 经 验 获 得 真 实 的 再 现 。实 际 上正 如 我 多
次强 调 的 , 于 以西 方 主 流 文 化 叙 事 为 深 层 话 语 结 由 构. 这些 在 帅 年 代 以来 声 名 显赫 的 美 学 语 境 , 在 越 正
德 国 哲学 为 基础 的积 淀 论 美学 , 以西 方 现 代 哲 学 为 基
础 的 后实 践 美学 等 , 们 虽然 与认 识 论 美学 这 一 出一 个 “ 的 界 限 ” 后 , 硬 之 才能 使这 个处 于 边 缘 地 带 的 话 语 空 间 澄 明 出 来 。这 种 划
关键 词 :非主 流 轰学 ; 午后 意识 形 态 ; “ 中国话 语 中图分 类号 : 8 . 130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6—4 m (0 20 一0 0 10 7 2 0 ) [ 0 5一o 4
提 出这 个 话题 本 身 , 包 含 着 对 当 代 中 国 主 流 美 就
根 据 我对 这 个问题 的看 法 , 国主 流 美 学 有 两 种 中
和表 达 因此 , 有首 先 完 成 了对 这 两 种 主 流 美 学 形 只 态 的 学 术梳 理 , 可能 在 逻 辑上 为 中国 非 流 美 学 的 才 出场 提 供 真 正的 话 语 空 间 。在 这 一意 义上 , 国非 主 中 流美 学 , 不仅 与思 辩 型 的 西 方 古 典 美 学 、 以语 言 分 与 析 和 存 在 主 义 为理 论 基 础 的现 代 西 方 美 学 有 着 质 的
就 其 内在 规 定 性 而 言 , 它是 一 种 以 汉语 言 为表 述媒 介 , m诗 性 智 慧为 审 美认 如 图式 , 中 国民 族 的 以
生命 自由活 动 为研 究时 象 的 美 学叙 事方 式
晕提供 了现 妾 的蒂件
2 纪末 意识 形 态 的 “ 0世 午后 化 ” 为探 索 中国非 主 流 美 ,
在 非 主 流 中 发 现 中 国 美 学
刘 士 林
( 南京 师 范 大 学 文学 院 , 苏 南京 2 0 9 ) 江 107
摘 要 :中国 非主 流 美 学 , 思辩 型 的西 方 古典 美 学 、 以语 言分 析 和 存在 主 义 为理 论 基 础 的 与 与
现 代 西方 蔓学 、 在 这 些 西方 主 流 叙 事 影 响 下孽 生 的各 种 “ 学 为体 ” 中 国 美 学研 究 截 然 不 同 与 西 的
学 的 巨大 失 望 , 而 , 有 在 充 分论 证 了 什 么 是 中 国 然 只 非 £流美 学 , 及为 什 么可 以在 非 主 流 中 发现 美学 之 以 后 才 能使 这 种 失望 超 越它 的感 性 品质 并 获 得 坚 实 的 逻 辑 基础 : 什 么是 非 主 流美 学 ? 从 逻 辑 分 析 上 讲 , 有 在 它 只
界实 际 上 又是 十 分 困难 的 = 不 仅 非 主 流 美 学 由 F受
美 学 话语 形 态积 怨甚 深 , 但本 身 也 绝 不是 什 么 非 主流 美 学 也可 以说 , 管 它 们在 民族 一国 家 意识 形 态 中 尽
带 有 一 定 的边缘 性 , 在 百 年 中 国美 学 学 术 史 上 却 是 但 大 权 在握 的 另 一 个 中心 。我 把 它 们 称 之 为 反 主 流 美
主 要特 征 :-- 中国 现代 民族 一国家 意 识 形 态 为理 ( ) 论基 础 的情 感 再 现 原 则 。 在 这 个 层 面 上 所 有 与 政 治
收 稿 日期 :0 1—1 20 0—1 7
作 者简 介 : 刘士林 ( 96一 ) 男 , 16 , 河北 曲 阳人 , 南京 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教 授 , 士 , 事 美 学等 研 究 博 从
来 越 严 重地 异 化 和扭 曲 着 中 国本 土 审 美 经 验 的 再 现
年 河 东 、 年河 西 的 价 值 变 迁 , 且 大 多 数 主 流 美 学 十 而 理论 也 都 经历 过 从 中 心 到 边 缘 或 从 边 缘 到 中 心 的 话 语 沧桑 但 是 从 学 术史 的特 定 视 角 , 可 以相 当 清 晰 仍 地 勾 勒 出 中国主 流美 学 的逻 辑 构架
主 I 语 的压 抑 与 异化 而呈 现 出 相 当的 模 糊 性 , 赢话 即便 是 主流 美学 自身 . 于 一 直 挣 扎 在 加 世 纪 剧 烈 震 荡 由
的 意识 形态 语 境 中 , 也始 终 处 于 一 种 不 断 的 变 化 与重 建 之 中 不仅 在 一种 主流 美 学 流 派 内部 , 以 发 生 十 可
维普资讯
A 2年 2月  ̄0 J
第 2 3卷 第 1 期
湛 江 师范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Z- ̄ JAN NO I N I G RMAL C k OLL  ̄ E F .
Fe b., 0 2 20
V0 . 3 N0. 12 1
意 识 形态 密切 相 关 的 美 学 研 究 都 在 主 流 美 学 的 阵 营
中 , 中最 典 型 的 当然 是 认识 论 美 学 【 二 以西 方 现 其 =)
代 主 流文 化 叙 事 为 深 层 话 语 结 构 的 各 种 中 国 现 代 美
学 元 叙事 如 以 西方 心理 学 为 基 础 的 心 理学 美 学 , 以
维普资讯
6
湛 江 师范 学 院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 哲
第 2 3卷
恒 别 , 且也 与 在 这些 西 方 主 流 叙 事 影 响 下 孽 生 的各 而
流美 学 才得 以 有 效 地 避 开 主流 文化 叙 事 的控 制 和 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