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一、近现代中国画艺术(一)海上画派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繁荣,在此云集的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但居主流地位的则是“海派”群体。

“海派”画家善于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绘民间奇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物是“海上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后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颐、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1、任颐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陈洪绶,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晚年吸收华喦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他的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他的代表作品有《蕉荫纳凉图》、《酸寒尉像》、《紫藤翠鸟图》等。

他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结合,雅俗共赏反映了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2、吴昌硕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他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牡丹、松树、荷花、水仙等。

他的作品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接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

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中国美术史资料全国考研必备.doc

中国美术史资料全国考研必备.doc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前言一、什么是美术?美术有哪些种类?(一)什么是美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艺术”这个专门名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s”,由此演变成现代英语中的“art”,原意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制衣、栽培、医术等。

今天,英语中的“art”一词仍然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要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

在很多西方著作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作者所说的“art”其实仅仅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术的一部分:绘画。

而他们的“the fine arts”(我们直接译作“美术”),也仍然是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

当时蔡元培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还包括了诗歌和音乐。

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分离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学科,它包罗了美术、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电影等,也包括服饰、园林等很大的范围。

“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部分。

一种精神产品,“美术”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意义、语言艺术的文学,具有造型性(形象)、可视性(视觉)、静态性(瞬间)、物质性(材料)的一种空间(二或三维)艺术。

名词概念:1.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反映。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辑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辑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辑录1 太平天国曾设立绘制壁画、刺绣的锦绣衙、镌刻木石的镌刻衙以及管理工匠集体生产的诸匠营和百工衙等专门机构。

2 已知太平天国著名画迹有位于南京堂子街表现太平军江防实力的防江望楼图。

3 目前所知太平天国壁画绘制者中富有代表性的两位是虞蟾和陈崇光。

4 属于“海派”形成期的名家“三熊”、“二任”是指张熊、朱熊、任熊、任薰。

5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代表作《寒酸尉》的主人公是吴昌硕。

6 被视为“海派”巨擎的画家是任伯年和吴昌硕。

7 康有为倡言变法中国画的著名论断出自其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

8 没骨花鸟画中撞水、撞粉法的自觉及成熟最早体现在居廉和居巢的作品中。

9 岭南三杰是指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10 创办《真相画报》、春睡画院的著名画家是高剑父。

11 岭南三杰留日学习所受影响主要源于以竹内栖凤为代表的关西京都系画家。

12 发起组织“寒之友社”的岭南巾帼英豪是何香凝。

13 属于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画家有黄少强、方人定、杨善深、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

14 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会长金城去世后分裂为由金开藩主持的湖社和周肇祥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两会分别出版的刊物是《湖社月刊》和《艺林月刊》。

15 由金城等人发起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16 1914年,在金城的具体倡议和落实下,成立了展示、研究古代名人书画的古物陈列所。

17 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描绘翎毛走兽而驰名天津画坛的著名画家是刘奎龄。

18 促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陈师曾,在其著名文章《文人画的价值》中归结构成文人画的四要素为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19 齐白石在五出五归后创作的山水画代表作是《借山图卷》和《石门二十四景》。

20 “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这是齐白石对自己晚年变法的记叙。

21 建国以来,由国家政府直接授予“人民艺术家”和“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的著名画家是齐白石、黄宾虹。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doc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doc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一)G分享中西绘画比较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

古人认为,白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

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木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

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克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

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

由于没有象西方绘画中光影、质感、透视的约束,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

所谓“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

”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阴睛、雨雪。

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

它有明暗、有表情、有灵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

这种神奇这种中国哲学文化所独特的眼光和心灵,你是无法在西方风景绘画中看到的。

为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再现自然,西方绘画努力发明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尤其在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表现突出。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兴趣自古希腊起由来已久。

古希腊人钟情于人体的表现,他们对于人体结构的精通、体积空间的塑造,完全在于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各门科学意识的渗透。

在健康美丽的人体艺术表现中,饱含着人类的生命力, 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而这种题材在古代中国画中绝对少有O此中反映着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人体与着衣人物画从文艺复兴之时起迅猛发展,除因人文主义精神对人自身价值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模特。

若无模特,西方人物绘画单凭记忆想象,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模特儿为画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创作灵感和依据。

但光有模特还不够。

中国美术史全面复习

中国美术史全面复习

1.原始是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绘画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2.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3.艺术起源说有以下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以及“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4.仰韶文化彩陶的早、中、晚期分别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类型为代表。

5.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马家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舞蹈纹彩陶盆等。

6.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正是原始时代“击石拊石,为兽率舞”的形象反映。

7.彩陶纹饰的描绘手法有三种类型: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8.如果说彩陶是以其造型和纹饰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质地精美和丰富的造型取胜。

9.黑、光、薄、棱、鼻是黑陶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

10.原始黑陶以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类型为代表。

11.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辽宁省阜新查海七八千年前原始村落遗址中的一批玉器。

12.我国重要的岩画有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

13.迄今已发现的我国绘画最早的实物资料是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时期居址的地画。

14.希腊雕塑是在肯定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青铜礼器是在极端地贬抑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的。

15.河南安阳武官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标志着我国公元前14世纪前后对于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16.青铜礼器在各种场合使用,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17.青铜的造型具有端庄凝重、纹饰富丽而怪异的特色。

18.三代青铜器的纹样装饰,常常采用三层重叠的组织原则。

19.商代古城湖北盘龙城殿堂遗址中宫殿建筑前堂后室的布局,奠定了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宫殿建筑前朝后寝的基本结构。

20.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21.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

22.汉代的美术创作队伍由宫廷画家、民间画工、文人画家三个方面构成。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精品课件
高剑父作品
精品课件
高奇峰作品
精品课件
陈树人作品
精品课件
雕塑艺术的新变
• 宋代以后,随着城市市民社会的发展,作 为造型艺术的雕塑逐渐走向世俗化,写实 性进一步增强。明清时期大型雕塑不如秦 汉唐宋兴盛。泥彩塑及小型雕塑开始兴起。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筇竹寺彩塑
精品课件
天津“泥人张”彩塑
• 泥人张彩塑,是指天津艺人张明山 (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 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于 19世纪中叶创造的彩绘泥塑艺术品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 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 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 、《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 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 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 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 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 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 盛誉。
精品课件
天津“泥人张”彩塑作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上海月份牌画欣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马星驰作品
精品课件
•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江 苏无锡荡口,出生杭州;中国著名 漫画家,1938年到达延安,华君 武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 画时事漫画;1940年4月加入中国 共产党;1949年12月华君武历任 《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 文学》美术顾问
《中国美术史》
中国近现代美术
精品课件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一、绘画 上海画派与岭南画派 二、雕塑 宗教彩塑的世俗化,民间玩赏性雕塑 三、美术出版物 石印画报、月份牌画、讽刺漫画 四、新式美术教育 五、近现代画家及名作 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董希文、罗中立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岭南画派的艺术特点: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 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 法,以求其真。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中国
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 伦,字剑父,后以字行。早年师事居廉。1903 年赴澳门求学。1906年游学日本,毕业于东京 美术院。1908年归国,主持广东同盟会,广州 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 后,从事美术
赵之谦和吴昌
硕都是将书法入画 的佼佼者,共同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传 统绘画的诗书画印 四位一体的特色。
虚谷俗姓朱,初任清军参将
与太平军作战,后出家。但他 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 锡僧寺”,惟以书画自娱。早 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 鱼著名。
任熊(1823-1857)
浙江萧山人,字渭长,一字 湘浦,号不舍。寓居苏州、 上海以卖画为生。
《中外美术史》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美术
秦 皇








一Leabharlann 【重点内容】一、绘画: 上海画派与岭南画派 二、雕塑: 宗教彩塑的世俗化;民间玩赏性雕塑 三、美术出版物: 石印画报、月份牌画、讽刺漫画 四、新式美术教育
“海派”
海派画家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 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2.作品属于 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 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3.画家籍贯 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 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 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 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
任熊是绘画全才,山水、 人物等无一不能,尤擅长人 物,堪与陈洪绶并驾。任熊、 任薰、任颐,时称“三任”, 合任预称“四任”。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一、专业术语1.原始思维2.陶器3.彩陶在打磨过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赫石和氧化锰作成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赫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

是制陶工艺中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4.史官文化5.青铜礼器6.饕餮纹7.模铸法8.失蜡浇铸法9.错金银工艺10.青铜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11.帛画12画像13.画像砖14.俑15.以形写神16.迁想妙得17.六法18.卧游19.石窟20.曹衣出水曹仲达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这一风格实际上是吸取了印度芨多朝造像的特点,而使人耳目一新。

在遗存的艺术作品中,尤其是雕塑品中时时可以见到“曹衣出水”的生动形象。

概括了佛教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1.吴带当风 22.青绿山水23.泼墨破墨24.皴法25.六要 26.唐三彩27.昭陵六骏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青和什伐赤。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早年被盗往国外。

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其中,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丘行恭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千余年前的雕刻家能够如此明确的意识到浮雕创作的这一基本特征,是令人惊叹的。

28徐黄异体29.院体 30.三远法 31.士夫画(文人画)32.禅画33.逸笔草草34.浅绛山水35.书画合一36.四君子37.古意38.浙派 39.吴门画派 40.南北宗论 41.扬州八怪 42.海上画派43.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

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1.太平天国时期设立了专门机构来绘制壁画、刺绣、镌刻木石和管理工匠集体生产等。

2.太平天国著名画迹之一是南京堂子街的防江望楼图,展现了太平军的江防实力。

3.太平天国时期富有代表性的两位壁画绘制者是___和___。

4.“海派”名家“三熊”、“二任”是指___、___、任熊和___。

5.___的代表作《寒酸尉》中的主人公是___。

6.___和___被视为“海派”巨擎。

7.___在《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中倡言变法中国画。

8.没骨花鸟画中撞水、撞粉法的自觉及成熟最早体现在___和居巢的作品中。

9.___指的是高剑父、___和___。

10.高剑父是创办《真相画报》和___的著名画家。

11.岭南三杰留日研究所受影响主要源于以___为代表的关西京都系画家。

12.“___”的发起组织者是岭南巾帼英豪___。

13.___、___定、___、___、___和___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画家。

14.___在金城去世后分裂为___和中国画学研究会,分别出版的刊物是《湖社月刊》和《艺林月刊》。

15.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16.1914年,展示、研究古代名人书画的古物陈列所在金城的倡议和落实下成立。

17.___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描绘翎毛走兽而驰名天津画坛。

18.___曾促成___衰年变法,他在《文人画的价值》中归结构成文人画的四要素为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

19.___五出五归后创作的山水画代表作是《借山图卷》和《石门二十四景》。

20.___对自己晚年变法的记叙是:“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

21.___和___是建国以来被___直接授予“人民艺术家”和“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的著名画家。

22.___的山水画风格有“白宾虹”和“黑宾虹”两种类型,后者的基本视觉特点是黑、密、厚、重,这与他灵活运用自身对笔墨技法的总结五笔七墨有关。

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

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

中国美术史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美术史概述1.早期的原始美术:原始社会的岩画、陶器图案等2.奠基阶段的美术:商、西周、东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等3.神秘主义阶段的美术:战国、秦、汉时期的帛画、石刻、彩塑等二、中古中国美术史概述1.隋唐时期的美术:壁画艺术、唐三彩、花鸟画等2.宋代的美术:人物画、山水画、字画等3.元代的美术:水墨画、漆器、葡萄花纹等三、近现代中国美术史概述1.明清时期的美术:明朝的高仿古代作品、清朝的宫廷艺术等3.现代的美术:五四新文化运动、艺术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化大革命后的美术发展等四、重要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1.院体画派:又称“南画”,代表画家有郑板桥、黄宾虹等2.八大山人及“石涧派”:代表画家有八大山人、齐白石等3.江南画派:代表画家有石涛、文征明等4.上海画派:代表画家有吴作人、陈逸飞等5.新文化运动中的艺术家:刘海粟、徐悲鸿等6.文化大革命后的艺术家:呼吸艺术家组织、薛培养等五、重要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品1.敦煌莫高窟壁画2.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3.明代的《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等4.清代的《鹤山虎丘图》、《梅花图》等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作品:《茅盾》、《敖鲁古雅》等六、中国美术史的影响和发展趋势1.中国传统美术对现代美术的影响2.全球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3.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和趋势七、中国美术史的价值和意义1.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2.探索中国艺术发展的规律3.促进中西方艺术的对话与交流以上是中国美术史的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中国美术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流派、艺术家以及重要作品和影响力。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更加系统地把握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提升对中国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中美史——中国美术史 复习资料已整理

中美史——中国美术史 复习资料已整理

中国美术史原始时期一.新石器时代玉文化1)分布广泛。

由北向南,红山文化、齐家文化、山东龙山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

2)品种繁多。

玉璜、玉璧、玉环、玉琮、玉钺、玉管、玉珠和玉簪等。

3)非生产工具,而为礼器。

宗教,权利与财富的象征;以玉温润比德。

玉器在中国宗教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与审美价值。

二.岩画1)岩画是远古先民使用石器在石质坚硬、石面平滑的岩面研磨、敲凿而成的早期绘画。

2)分布广泛。

内蒙古草原的岩石、黄河以北的阴山山脉、贺兰山山脉等。

3)内容。

祭祀、战争、狩猎、畜牧、人(兽)面像、舞蹈、植物和天象等。

反映当时人生活状态。

[4)非单纯审美,融合原始信仰,作画认真虔诚。

][艺术风格:独特,豪放粗犷,感染力强。

动物凿刻手法简练,形象完整,风格古朴。

擅长动态和神态的刻画。

]夏商周时期(先秦时代)三.青铜文化1)概论(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二者的集中体现就是青铜器,所以三代之时,集绘画、雕刻、金属冶炼为一体的青铜艺术成为美术最辉煌的代表。

(2)分类。

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实用器四大类。

礼器是代表社会等级的器物。

“藏礼于器”(3)制作工艺。

模铸法,失蜡浇铸法,错金银工艺。

2)分类礼乐器,“钟鸣鼎食”礼器:炊煮器,鼎、鬲、甗(音演)等器种食器,簋、盂、豆等品种酒器,觚、爵、觯、斝、罍、尊、卣、壶、觥、瓿、方彝等品种;水器,盘、匜、鉴等器种乐器:铃、铙、鼓、钟、镈(音博,古代乐器,即大钟)等3)纹饰:兽面纹,鸟,木,乳钉,几何纹和云霄纹。

流行饕餮纹(或称兽面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

4)器物造型[形制与器形的演变]商特点1)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铸造工具、武器和大量青铜礼乐器2) 造型庄重,纹饰较简洁疏朗。

前期1)特点: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2)举例: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钉纹方鼎(代表作);河南郑州二里岗,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鼎、簋、觚、盉、钺后期1)特点:(1)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达到鼎盛。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任颐作品
《华祝三多图》以2860万成交
《花鸟四屏》任薰作品《钟馗》《花卉屏风十二 扇》 屏风 以三 千六百九十六万 成交
“两高一陈”
高剑父(1879 ~1951), 中国 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 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仑,字剑父, 后以字行。1879 年10月12日生于广 东省番禺县,1951 年6月22日卒于 澳门。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 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 高剑父擅画花鸟、山水、走兽、 亦作人物画,兼长书法。他在中国 画传统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 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 染,具有南方特色。
天津“泥人张”彩塑作品
上海月份牌画欣赏
马星驰作品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江 苏无锡荡口,出生杭州;中国著名 漫画家,1938年到达延安,华君武 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 时事漫画;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1949年12月华君武历任 《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 文学》美术顾问
张大千作品
《泼彩朱荷》以两千零二十二万港币成交
张大千作品《爱痕湖》 以一亿零八十万元人民 币成交
董希文作品
《开国大典》
罗中立作品
《父亲》创作于 1980年的特大肖 像油画,高2.22 米,宽1.55米。 1980年12月20日, 第二届全国青年 美展一举获得金 奖。随后这幅画 被中国美术馆以 400元的价格购 入并收藏
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 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 美术学院,现任四川美术学 院院长
齐白石的虾
虾的精神状态,虾 的有弹力的透明 体,虾在水中浮 游的动势。把艺 术造型的 “形”“质”“ 动”三个要素完 满的表现出来, 这样丰富的内容, 齐白石先生用的 是及简练的笔墨, 不能多一笔,也 不能少一笔,一 笔一笔可以数得 出来。——叶浅 予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器艺术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绘艺术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XX花山岩画、将军崖等(三)原始雕塑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

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一)先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最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最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蒋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李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赵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张,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上海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张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张“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秦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扬州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李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选择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祭侄文稿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展子虔:游春图荆浩:匡庐图关仝(tong)::关山行旅图董源:夏山图卷、潇湘图卷(南唐)P184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崔白:双喜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唐:采薇图梁楷:六祖斫竹图范宽:溪山行旅途图郭溪:早春图米芾:蜀素帖苏轼:枯木怪石图龚开:中山出游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倪瓒:六君子图陈淳:荷石图徐渭:墨葡萄图(大泼墨,花鸟)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四王: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僧:弘仁、八大山人、石清(石涛)、髡残海上三任:任颐(伯年)、任能、任黛二、名词解释:吴带当风: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

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曹的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

”青绿山水:是指以工笔重彩形式来描绘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

从隋代展子虔等人就已经采用这种形式,而唐代李思训则被认为是这一风格的主要奠基人。

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前者钩而不皴,以赋色为主;后者在水墨皴染基础上再赋色,色调清丽明亮。

皴法:中国画技法术语,主要用于山水画的表现。

在勾线的同时,运用墨色的变化来表达物像的质感、肌理、阴阳背向等,对于山水树石的造型有决定性的作用。

唐五代以来,皴法成为各地山水画家因地制宜表现自然景象的基本程式。

院体:指以宋代画院为代表的绘画风格。

其样式特点一般是工细严谨、讲究法度。

这种法度体现在设色和水墨形式上,有精细不苟的程式。

形似:这是宋徽宗赵佶(ji)对其“画学”机构提出的审美标准之一,要求皇家画院的画家在绘画表现中有准确的造型能力,能够使所画符合对象的自然特征。

在捉形的过程中,也注意传达对象的内在精神。

古意:元代初期开始在画坛上流行的审美倾向,主张摆脱近世(指南宋院体)画的作风,追求晋唐的艺术境界。

美术考点:近现代美术史

美术考点:近现代美术史

美术考点:近现代美术史近现代美术史1.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王府的防江望楼图是太平天国时期新发展的壁画题材。

2.任伯年和吴昌硕是著名海派大家,吴昌硕也是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任伯年作《寒酸尉》的主人公即吴昌硕。

3.康有为倡言变法中国画的著名论断出自其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他力倡碑学的书法论著是《广艺舟双楫》。

4.岭南三杰是指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其中高剑父创办有《真相画报》、春睡画院,陈树人和何香凝发起组织有“寒之友社”。

5.中国画学研究会在金城去世后分裂为由金开藩主持的湖社和周肇祥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6.促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陈师曾在近代以维护文人画传统著名,其基本观点全面反映在他的著名文章《文人画之价值》中。

7.上世纪30年代受天津《大公报》之聘、赴农村写生的中国画画家是赵望云。

8.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是留法归国的油画家常书鸿。

9.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1932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准草书社的核心人物。

10.19世纪广东著名的外销画画家是英国人钱纳利和他的中国学生关乔昌。

11.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的机构是上海的土山湾画馆。

12.中国最早设立图画手工科的学堂是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其监督是李瑞清。

13.蔡元培的美育主张集中反映在其论文《以美育代宗教》中,其观点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

14.在《新青年》杂志以《美术革命》为题发表意见的作者是吕澂和陈独秀。

15.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是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即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初名国立艺术院,创建于1928年,是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其首任校长是林风眠。

16.1929年,在首次全国美展出版的《美展》特刊上,徐悲鸿、徐志摩等人就如何看待西方现代艺术发生争鸣。

17.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艺术潮流的社团是决澜社,其核心人物是庞薰琹和倪贻德。

18.徐悲鸿以历史典故为表现题材的大幅创作有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徯我后。

中国近代美术史资料

中国近代美术史资料

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 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 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 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 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 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国家 2.封建的中国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 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 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 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 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 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 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 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25、觉澜社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

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

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

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皇帝的传统审美趣味和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西画技法相结合,试图将中国传统的视觉习惯和笔墨与西洋的写实法相结合,这种趣味可以说是乾隆趣味,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宫廷趣味。

31、美术革命答: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独秀等为代表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美术革命,其主是摒弃明清以来,以四王为代表的文人画传统,取欧西写形之精,以补我国之短。

代表艺术家有海粟、林风眠、徐悲鸿等。

32、海上画派答:“海上画派”是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活跃于的一群画家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其特点为以画新事物、画现代人的生活为一种时尚,形成了一种平民艺术的倾向。

艺术家多为市民画家,代表人物有任伯年、钱慧安等。

三、简答:33、简答八十年代中国美术的特点?答:从1976年到1980年,是在引导下,中国人民拨乱反正的时期。

反思是这个时期意识形态的特点,这体现在美术上,就是所谓的“伤痕美术”。

这个名词得自于1978年青年作家卢新华的作品《伤痕》。

代表作品有罗中立的《父亲》、友萍和天祥的《英特纳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而进入80年代后,得益于前面的反思和批判,思想解放得以继续,中国的思想界顿时活跃起来,美术创作也步入多元并存的时代。

这体现在美术上就是美术创作渐渐走出了现实主义单一化的瓶颈,向现实主义开放体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恢复,人的个性得到尊重,美术创作也得到空前的自由。

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上,如采用新的材料,运用新技术,打破统一、均质的时空,使用综合手段,强化自我表现和个性等。

代表作品有:丹青的《组画》、王公懿的《秋瑾》、阿不都克里木校长的《哈密麦西来甫舞》。

34、简答清代书法和篆刻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答:在君主专制独裁之下,民族的一体化,学术文化的集大成、思想文化的多元与变革是清代,特别是18世纪中国文化三个最显著的趋势。

清代书法和篆刻的辉煌成就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酝酿而成的。

就书法而论,如果说唐代则重楷书,宋代则重行书,明代则重草书,那么清代则侧重篆隶。

如果说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那么清代则尚趣。

如果说宋元明盛行贴学,那么清代则碑学兴起,开创一代书风,而且清人长于榜书和巨幅则也属前无古人。

就篆刻而论,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震之后得到更大发展,与当时的碑学相辅相成,出现了“西冷八家”为代表的浙派和以程邃为首的徽派。

35、简答传统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答:早在20世纪初,在留学生掀起的西方化过程中,在一片批孔和反封建反传统文化的呼声中,也出现一股文化守成思潮的强劲涌动,其代表人物有辜鸿铭、梁漱溟等。

在引进的西方式现代美术学校如雨后春笋涌现的同时,致力于研究和弘扬传统书画的团体也迅速增加,这为传统派以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总的趋势来看,西学东渐导致国学日益淹没并受到批判和冷遇,因此这也使得一些国学家反思,从而使国学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一线生机,并走上一条较为理性的道路。

这种思潮一直蔓延到建国后,而坚持这条道路的艺术流派就被称为传统派。

其艺术特征有以下二点:其一是借鉴传统绘画的写实性,提倡用宋代的线描取代素描作为素描的基础,把大写意笔墨技巧吸收到人物画中,极大的丰富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力。

其代表画家是天寿等。

其二是山水、花鸟的涵出现了一些变革,山水花鸟不再重复以前的隐逸题材,引用的诗词为题更成为一种时尚,传统的象征寓意手法得到运用。

其代表画家有可染等。

36、简答中西融合派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的发展?答:康、梁认为中国的近乎科学逼真的宋代绘画没有得到延续、发展,那种写实的理论和界画的精确性多被后人轻视,特别是文人画兴起后,艺术的随意性得到提倡,而科学的精神则被贬为匠气,艺术和科学相分离。

因此,他们主弘扬宋代的写实精神,推崇郎世宁中西合璧式的绘画,以西方的写实态度,科学精神改造中国绘画。

这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响应,并逐渐形成一股新的艺术力量,这就是中西融合派,而于此相对的则是传统派。

那么中西融合派最杰出的代表莫非是徐悲鸿了。

例如他就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并在借鉴了传统的“六法”之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新七法”,即: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或姿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和传神阿堵。

这个主在其作品《泰戈尔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建国后,徐的主得到党的肯定,并且这种主和联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道路相同,因此,中西融合派很快变成了“官方正统”,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艺术家们创作了一批很有价值的作品。

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黎冰鸿的《起义》、罗工柳的《在井冈山》、侯一民的《少奇和安源矿工》等。

四、论述:37、论述新艺术史强调艺术品本身的研究观念?答:就艺术史的探究而言,即可以着眼于艺术的部问题,也可以着眼于艺术的外部问题。

部问题着重是讨论艺术的形式、风格、技法、技巧、审美情趣以及评价,所关心的是艺术在的规律。

外部问题着重讨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如艺术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文化之间的联系,所关心的是艺术外部的影响。

瑞士艺术学家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一块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在这里石头的运动就受重力的支配,重力决定着石头运动的总趋势,而具体的坡度、障碍物则决定石头的方向。

那么在这里,重力就好比是部因素,而具体的坡度、障碍物好比就是外部因素。

”而在西方,艺术史学中有艺术史和艺术的历史两个不同的学派,前者着重于艺术的部因素,着重研究艺术的部问题。

而后者着眼于艺术的外部因素,偏重于研究艺术的外部问题。

但是,近年来又流行一种新艺术史,它更强调回到艺术品本身,把艺术看作是一个整体,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因素,看它们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并深入到艺术图像涵义的各个层面上,试图对作品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举个例子,我之前赏析过莫奈的《和服夫人》,那么按照新艺术史的观点,首先我是立足于这幅作品的本身,分析其中的构图、色彩、人物及物体造型、刻画、技法、材质感、形式感等。

然后第二步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幅画为什么会被画家创作出来。

最后是总结之前的各种因素,最后得出我自己的观点。

这其实是前期两个观点的综合,而这种观点的闪亮之处是它抓住了重点,即艺术品本身,这其实就是抓住了艺术的在规律,然后在引申到艺术的外延,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这种做就弥补了前面两个观点孤立的地方,使得观点更加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