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亲水性有机溶剂:MeOH、EtOH、Me2CO等
亲脂性有机溶剂:CHCl3、Et2O、Ben、Et2OAc
水(H2O) 甲醇(MeOH)
常用溶剂极性
乙醇(EtOH)
极性大
丙酮(Me2CO) 正丁醇(n-BuOH)
乙酸乙酯(EtOAc) 乙醚(Et2O) 氯仿(CHCl3 ) 苯(C6H6)
四氯化碳(CCl4) 正己烷≈石油醚(Pet.et)
乳化层分离出,长时 间放置
加热破坏乳化层 用滤纸自然过滤
逆流分溶法(CCD)
液滴逆流色谱(DCCC) 液滴逆流色谱
沉淀法
有效成分 + 沉淀剂
杂质
有效成分 杂质溶解 杂质 有效成分溶解
水/醇法(除去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沉淀剂:乙醇 醇/水法(除去树脂、叶绿素水不溶性杂质)
醇/醚法(沉淀皂苷成分与脂溶性杂质分离)
100 >β>10 则10~12次分离
β≤2
100次以上分离
β≈1
KA≈ KB,两者性质及其相近无法分离
分离因子β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萃取条件选择:
在一定温度下,两种溶液 不互溶,振摇分层 若所要成分为亲水性物质
水 弱亲水性有机溶剂
若所要成分为脂溶性物质
水 有机溶剂:氯仿、乙醚
乳化现象处理方法:
N + OH OMe
MeO MeO
OMe
N OMe OMe
小檗碱
延胡索乙素
HO
O
OH OH
OH OH
(+)表儿茶素
极性分类
中性成分
强心苷、皂苷 (甾体)
酸性成分 黄酮、蒽醌、香豆素、 有机酸、鞣质
碱性成分 生物碱

中药化学第02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6学时中资201103修订

中药化学第02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6学时中资201103修订
乙酸乙酯( EtOAc )
乙醚( Et2O ) 氯仿( CHCl3 )
苯(C6H6) 四氯化碳( CCl4 )
正己烷、石油醚



┊ ┊ ┊ ┊ ┊
极 性 递 减
┊对 ┊称
┊性 ┊增 ┊┊ 加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
药 学

院 潘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 溶剂提取法---(2)化学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② 煎煮法:将中药粗粉用水加热煮沸,保持一定时间,成分即可浸出。 此法提取效率高,但遇热破坏成分要注意。且含多糖多的成分过滤困 难。
广
西

水或有机溶剂



药 学 院


冷浸法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 溶剂提取法
(5)溶剂提取的方法分类:
③ 渗泸法: 持续保持高的浓度差, 提取效率高
细胞外低浓度
应选择适宜温度。
中 医


③ 提取时间:一般提取时间长提出量大。但被提成分在细胞 药
潘 为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 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7.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a)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的羧酸。构成蛋白质的多为 α-氨基酸。为亲水性。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
b) 蛋白质、多肽:为20多种α-氨基酸通过肽键首尾相连
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在5×103以下称为多肽 ,而介于5×103~1×107之间称为蛋白质。蛋白质在
广 西



细胞内

高浓度

中药化学课件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药化学课件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分配系数(K)差异
*
溶解度差异
溶解度差异 溶剂沉淀法 水提醇沉法(水/醇法) 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醇提水沉法(醇/水法) 除去树脂、叶绿素等脂溶性杂质 醇/醚(丙酮)法 皂苷的纯化(除去脂溶性杂质) 酸/碱法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碱/酸法 酸性成分(如苷元)的分离纯化 试剂沉淀法 钙、钡、铅盐沉淀法 酸性成分的分离 生物碱沉淀试剂沉淀法 生物碱的分离纯化 结晶及重结晶 化合物的进一步精制
*
三、结构研究
结晶均匀、一致。 熔点明确、敏锐(0.5~1.0℃) TLC (PPC):三种以上不同展开剂展开,
化合物纯度的判定方法
1
均呈现单一斑点。
HPLC、GC也可以用于化合物纯度的判断。
2
*
(二)四大光谱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紫外 — 可见光谱(UV -VIS)—— 共轭体系特征 分子中电子跃迁(从基态至激发态)。
超速离心法 (溶质在超速离心作用下沉降性的差别)
蛋白质的脱盐精制
蛋白、多糖的分离及
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
大分子化合物精制分离 同上
分子大小差别
离解程度不同
离子交换树脂法 氨基酸、生物碱、
有机酸的分离
阳离子交换树脂
阴离子交换树脂
01
03
02
04
*
常用色谱分离方法介绍 :
吸附色谱 吸附剂 分离原理 吸附规律 应 用 硅胶 吸附原理 弱酸性、极性吸附剂 广泛(酸、碱及 化合物极性越大、 中性成分均可) 吸附能力强(难洗脱) 溶剂极性越小,吸附力越强 氧化铝 吸附原理 碱性、极性吸附剂 碱性、中性成分 吸附规律同上 (酸性成分与铝络合) 活性炭 吸附原理 非极性吸附剂 从稀水溶液中富集微量物质 吸附规律与上相反 脱色(脂溶性色素)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一)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 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来提取。
作用原理
浸润、渗透
溶解
扩散、置换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1.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要点:相似相溶原则 ➢常用溶剂分类: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 ➢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 醚>氯仿>苯>石油醚
• 菌类多糖多具有抗肿瘤活性,例香姑多糖、灵芝 多糖
• 动物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甲壳素等。
二、 苷类化合物
(一)苷类的含义
苷类又称甙类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 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联接而 成的化合物。
苷元:非糖的部分,常见的有黄 R 酮,蒽醌等。 X 苷原子: C 、O、N、S
苷键: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化学键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2. 提取方法 ➢ 煎煮法 ➢ 浸渍法 ➢ 渗漉法 ➢ 回流提取法 ➢ 连续回流提取法
比较: 1)溶剂用量 回 流法>连续回流法 2)提取时间:连 续回流法>回流法 3)提取效率: 连续回流法>回流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 溶于水的成分。常用于挥发油的提取。
➢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成分。 ➢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注: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1. 糖类 2. 苷类 3. 醌类 4. 香豆素类 5. 黄酮类 6. 萜类和挥发油
7. 生物碱 8. 甾体类化合物 9. 三萜类化合物 10. 鞣质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

中药化学第二章

中药化学第二章

2.水溶性色素:主要为醌类及黄酮类成分。此类成分多与糖成苷,故溶于水、甲醇、乙 醇,不溶或难溶于CHCl3.Et2O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七)鞣质 为一类复杂的可与蛋白质形成水不溶性沉淀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又称单宁或鞣 酸。植物界分布广泛,一般为无定形粉末(极少结晶),可溶水、EtOH、Me2CO、 Et2O-EtOH、EtOAc,不溶于乙醚,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可与蛋白质、重金属盐、 多种生物碱盐、钙盐等生成水不溶性沉淀。 鞣质有一定的收敛、抑菌、止血、止泻作用,但除提取制革用或某种抑菌用鞣质外, 多作无效成分除去(加明胶,氨水调pH值,聚酰胺吸附等)。 (八)生物碱 为一类生物体(早期主要指植物)存在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多为结晶,多具碱性,多 能与酸成盐。游离生物碱多不溶或难溶于水,溶于EtOH、Me2CO、Et2O、CHCl3、苯等有机 溶剂。生物碱盐多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Et2O、CHCl3、苯等有机溶剂。多具有较强的生
现也被称为桂皮酸途径(cinnamic acid phthway),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 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由这一途径衍化生成,如。
(四)
氨基酸途径(amino acid pathway)
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
(五)复合途径
许多二次代谢产物由上述生物合成的复合途径生成。如查耳酮类、二氢黄酮类化合 物的A环和B环分别由乙酸-丙二酸途径和莽草酸途径生成。某些萜类生物碱则来自甲戊二 羟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复合途径。
二、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据有关文献统计,地球上发现的植物有27万种,从中分离出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近10 万个(包括部分合成衍生物),植化学家们在对这些浩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测 定和分类时发现,同科属的植物往往含有相同或相近结构的化合物,而同种结构类型化 合物的基本碳架中则存在着相同结构单位,例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OO
(2)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7-羟基) 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前者称为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整理课件
40
异戊烯基6位取代
HO
OO
伞形花内酯
异戊烯基8位取代
HO
OO
HO O
OO
补骨脂内酯
O
OO
线型:补骨脂内酯型
6,7-呋喃骈香豆素型
成苷——水溶性增大 挥发性:多数不挥发,少数有升华性质 旋光性:大多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
整理课件
50
O Me
MeO
MeO
MeO
MeO
MeO
MeO
O Me
五味子甲素 (+ )-d e o x y s c h iz a n d rin
C H2O H
C H2O H
O Me O Me
叶下珠脂素 ph yllan th in
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是挥发 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多以醇、酮、内酯 或苷、或生物碱的形式存在,是萜类化合物中数目、 骨架结构类型最多的一类。
分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倍半萜等
整理课件
63
1. 无环倍半萜
CH 3
CH 3
CH 3
H 3C
CH 2 OH
金合欢醇 farnesol
整理课件
3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途径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
途径
整理课件
4
(一)生物碱(alkaloids)
是生物界除生物体必须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 酸、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之外的一类含氮的 碱性有机化合物,能与酸结合生成盐。

中药化学PPT课件 中药化学绪论和方法

中药化学PPT课件 中药化学绪论和方法
渗漉装置
3、煎煮法:简便易行,提出杂质多。 不能用于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成分提取。 4、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较高,快速。 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提取。 5、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效率最高,最节 省溶剂。 不能用于热不稳定性成分的提取。
连续提取装置
五、影响因素:
溶剂性质; 操作方式(方法); 温度; 时间; 药材粉碎度; 其他因素。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分离的方法
一、结晶和重结晶法 二、沉淀法
结晶和重结晶法
•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溶剂中的
溶解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方法。
• 用于较纯粗品的精制
• 重结晶溶剂的选择:对欲纯化成分的冷时
溶解度小,热时溶解度大,而对杂质冷热都溶或 冷热都不溶;与欲纯化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沸 点适中;安全价廉易得。
中药化学
Chemistry of Chinese Medicine

是什么?

学什么?
为什么学?

怎么学?

做过什么?
将做什么?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
人。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 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 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 向世界指明方向。
2--The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3---Chem.Pharm.Bull. 4—Tetrahedron
5---Tetrahedron Letters 6---Planta Medica
温热性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
附子 吴茱萸 细辛 蜀椒 高良姜 丁香
有效成分(类型)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2)提取温度:煮沸1小时左右,2-3次 (3)优点: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 (4)提取时应避免使用铁器
4、回流提取法
(1)适用范围:有效成分对热稳定,易溶于 低沸点有机溶剂的天然药材
(2)优点:提取效率高 (3)缺点:溶剂消耗量大,对热不稳定的药
材不适用
5、连续回流提取法
(1)用少量溶剂进行连续循环回流提取,充 分将有效成分浸出;
二、水蒸气蒸馏法
(1)基本原理: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成 分共存时,其总的蒸气压升高,但沸点降 低(低于水的沸点),使有效成分在较低 的温度下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2)适用范围:具有挥发性,沸点高能随水 蒸气馏出而不被破坏,不溶或难溶于水, 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如挥发油、麻黄碱、丹皮酚等。
2、渗漉法(动态浸提方法)
(1)适用范围:遇热不稳定的成分或含大量 多糖类药材的提取
(2)提取温度:常温 (3)提取时间:较长 (4)优点:保持较好的浓度差,提取效率高 (5)缺点:操作不方便,提取溶剂用量大,
时间长。 (6)连续渗漉装置
3、煎煮法
(1)适用范围: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不易被 水、热破坏的天然药材,不宜用于含挥发 性成分、遇热不稳定及含多糖类的药材
2、基本原理(渗透扩散原理)
粉碎后的药材,加入适宜的溶剂 → 溶 剂渗透、进入药材,溶解可溶性成分 → 药 材细胞内外,可溶性成分形成浓度差,产 生渗透压 → 扩散 → 再不断地渗透、扩散 → 最终达到动态平衡
3、影响因素
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1)溶剂的选择:相似相溶的原理,根据溶剂
的极性,被提取成分及共存的其他成分的性质来 决定,同时兼顾考虑溶剂是否使用安全、易得、 价廉、浓缩方便等问题;

(整理)中药化学重点.

(整理)中药化学重点.

中药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的概念: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化学成分。

具体地说,中药化学主要是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的来源:中药除少数品种为人工制品外,大都是来自于植物、动物、矿物的非人工制品,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中药有效成分: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治疗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中药无效成分:不具有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的化学成分。

3、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1、糖: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2、苷:苷又称为甙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3、氮苷:糖上的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接而成的苷称为氮苷。

4、碳苷:一类糖基的端基碳原子与苷元碳原子直接相连接而成的苷类化合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1、醌类化合物可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

2、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酸碱性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故具有一定的酸性。

β–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α–羟基醌类化合物的酸性(2)颜色反应主要基于其氧化还原性质以及分子中的酚羟基性质。

3、3、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1)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的分离根据其极性的差别,故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苷类在氯仿中不溶而游离(2)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pH梯度萃取法、色谱法(3)蒽醌苷类的分离方法:溶剂法、色谱法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1、概念: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是一类广泛在在于中药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幻灯片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幻灯片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幻灯片
优选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 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
苷类
糖及糖的 衍生物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中药 化学 成分 类型
萜类和 挥发油
苷元
生物碱
醌类 苯丙素类 黄酮类 甾体类
鞣质
三萜类
(一)糖类 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及其衍生物。
注:单糖、低聚糖易溶于水,难溶于醇。多糖大多不溶于水,更难 溶于醇。
有机溶剂分为三类: 亲脂性有机溶剂 亲水性有机溶剂

与溶剂的结构有关,常 见溶剂极性强弱顺序: (P21):
石油醚、四氯化碳、 苯、氯仿、乙醚、 乙酸乙酯、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 水
问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那这三种类型试剂分别能提取什么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溶剂法
Step 1
石油醚或汽油 油脂、蜡、叶绿 素、挥发油、游 离甾体及三萜
❖ 提取速度快、时间短、收率高
❖ 应用示例:鼻炎片中木兰脂素的含量测定
❖ 中国药典2005,一部
❖ 取本品10片,除去包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1g,精密 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 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50W,频率25kHz)30分钟,放冷 ,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 密量取续滤液5ml,加在已经处理的中性氧化铝柱(100~ 200目,2g,内径10mm,湿法装柱,用甲醇预洗)上,用 甲醇适量洗脱,收集洗脱液至10ml量瓶中,收集近10ml, 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升华法
注:溶剂提取法包括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一)溶剂提取法
掌握三个方面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