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十年体育课程初探
体育活动课教学初探
随着多媒 体技术 的普及 , 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进
行辅助课堂教学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有了较大的收效 。
但事 物总有 两面性 , 用之得 当则锦 上添花 , 用之 不当则可能 越俎代庖 , 出现败笔。 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课时 , 哪些环 节需要利用多媒体辅助 , 哪些环节不需要 , 都应该在课前 备
一
教学中以小集体活动为主 , 用点拨式 教学方法 , 采 集中
讲解少 , 范讲解集 中在小组和学生个体 身上 。由于学生活 示 动增 多, 教学讲解减少 , 各校普遍运用教学卡片 , 以增加师生 问沟通和交流 。 每一个单元教学鼓励和倡导教师以游戏和 比 赛引路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将学生逐渐引入情境之 中。 建立 了活动课 的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 对课程的评价 , 包 括学 生学 习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 、 课程建设评 价三个部分。 学 生的学 习评价 , 要淡化评价 的甄别 、 选拔功能 , 而强化激励和 发展的功能 , 力求改 变过于注重终 结性评价 , 而忽视过 程评
又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2 () 知识与运动技能 。 体育与健康
知 识 和运 动 技 能 达 到 的水 平 及 运 用 情况 。()学 习 态度 与行 3
为, 对待学习与练 习的态度以及 在学 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
表现。
( 上接 第 10页) 2 学生 自行进行检查 , 从而达到检测训练 的 目 的。在讲评测练试卷时 , 教师还可以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将 学生 的错 误之处 、语言表述不正确 的地方展现 出来 加以剖 析。还 可以利 用幻 灯片上的 电子笔 , 重点 、 对 出错点 进行标
1 . 学习评价的 目的。f 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与表现 , 1 ) 以
实施新课标高中体育教学初探 - 潮州金山中学
实施新课标高中体育教学初探潮州市金山中学陈志江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划时代的变革。
新课标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学习领域、水平目标、教师角色地位、学生学习评价、教学评价等等方面,可以说都是全新的教学体系。
如何尽快地转变观念,尽快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天责。
为此,笔者根据我校高中体育课循环教学、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等情况,对新课标教学进行了比较有计划的探索。
一、研究任务1、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
2、研究新课标教学高中学段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年级学生培养其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做法。
3、研究新课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二、研究对象及时间研究对象为我校2003年9月入学的高一级学生(笔者任教的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39人(其中男生175人,女生164人)。
研究时间为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为三个学年度时间。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学习新课标文件和其他教学文献。
2、测试和数理统计法。
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每学年定于4、5月份进行,然后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研究对象《体育与健康》三个学年度发展的对照法。
四、制订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方案的进程认真地实施(见表一)。
(表一)实验阶段教学方案五、研究结果通过三个学年的实验研究,新课标教学对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其结果可见(表二)和(表三)。
(表二)男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发展情况统计表从(表二)中可以看到,男生在三个学年中的9项身体指标,高二学年比高一学年,全部指标都达到非常显著性提高,面高三学年比高二学年,在体重、台阶指数和50米跑上达到显著性变化,胸围、坐位体前屈、肺活量和立跳远项目都达到非常显著性提高。
(表三)女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发展情况统计表从(表三)可以看到,女生在形态上变化不大,这与高中学段女学生在身体形态上发育已基本完成的特点有关,而在其他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指标上都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提高。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初探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初探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摘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等,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育成绩的原则,并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2011级新生进行新标准评价的探索。
实验表明,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更能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不断提高体育差生的体质水平;有助于发挥“双主”作用,特别是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我锻炼意识;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教学手段;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一、前言半个世纪以来,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可谓众说纷纭,给人们留下最深刻最突出的印象莫过于竞技运动成绩了。
过去往往把获取运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的评价观念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还有教育自身导向的原因。
这些传统的评价观念和思维定势,多年来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它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提出,更多的人对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倍加关注。
传统的体育课评价,从评价方法上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由于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脱离,评价结果无法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极大的挫伤。
学生由于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即使平时不努力,考核时也能轻松拿到好成绩。
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无论怎样努力,仍不能取得好成绩,甚至达标都有一定困难。
对基础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伤害。
从目前各高校的课程评价内容反映出,只重视知识、技术、技能的单纯性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体育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我们必须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和体育氛围,因此改革传统的体育课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 Microsoft Word 文档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王华倬(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摘要:以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主要历史发展线索,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过程,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体育课程的特点,总结了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历史经验,旨在为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体育课程;近现代;发展演变;历史经验自清朝政府1903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规定在各级学校开设体操科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已经走过整整100年的发展历程。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今天,系统回顾和探讨我国近现代100多年来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总结其历史经验教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学制、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主要历史发展线索(研究对象实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体育课程的特点,总结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规律性经验,从而为今天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1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产生与发展(1840-1949)1.1清朝末期的体育课程(1840-1911)1.1.1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1840-1902)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在我国的教会学校、洋务学堂、变革的书院,以及资产阶级兴办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西方近代体操课程。
正是这些学校所开设的体操成为我国近代体育课程的渊源,也为癸卯学制体操课程的正式设立,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这时的体操课程是作为西学课程开设的,其内容主要是德、日的兵式体操、普通体操和一些运动性游戏,对外国(欧美、日本)的模仿也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共17页
6
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 学体育教学大纲》。
特点: 1)强调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保卫者为目的。确定了体育教学的三个基本 任务;
2)中小学教材分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
3)规定了体育课考核项目和标准, 并要求建 立体育课考核制度。
9
1992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体育教学大纲》, 它是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的主要标志。
解析:
1)这套大纲沿用了体育教学“一个 目的,三 项基本任务”的提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小学阶段要“为提高全 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强调要培养“社会 主义的建设者”;
2)大纲提出并采用了“综合分类”方法;
1
1956 年颁布新中国第一套体育教学大纲。
特点:
1)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 务,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 卫者;
2)小学体育教材分为基本体操与游戏两大 类;
3)结合“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规定了相 应的教学考核标准,以五分制作为体育课成绩考 核的评价方法;
4)受苏联体育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影响,未 能体现出我国体育课程教材的特点。
7
2、新中国第二代体育课程( 1985—2019) 。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时期的体育课程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义务教育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相继颁布或批准了6 个中小学 大纲, 即1987 年《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1992 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体育教 学大纲》、九十年代初的三套( 含上海、浙江两 套地方性大纲)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2019 年《 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反思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反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重点回顾这一演变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变化进行反思。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新中国的起步阶段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门学科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了肯定和强调。
建国初期,中小学体育课程主要以开展操练和校本活动为主,缺少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方法。
当时的课程标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身体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然而,由于缺乏体育教学专业人才和教学资源的匮乏,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整体较低。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改革。
1988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强调育人为本,提出立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标准的推出,使得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逐渐走上了科学与规范的道路。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潜力。
1999年,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
实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要求。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质、技能和意志品质的全面发展。
此外,课程标准还试图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与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通过综合考核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能力,促进全面人才培养。
然而,在课程的演变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过多、过高,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较大的压力。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限制了一些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其次,行政化的评价制度和升学的压力导致了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忽视。
学生的升学压力往往使得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功课,而忽略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新中国体育课程指导性文件的历史沿革研究
中国公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自古以来一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 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夏商周时期起源,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 发展和转变,中国公文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和制度体系,成为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公文的历史沿革进行初步探索, 以期读者能够了解中国公文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各个时期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关于小学、中学、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进一步 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级学校纷纷开展课外体育活 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使得我国体育教育事业逐 渐走向正轨。
四、发展阶段:1986-2000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开始快速发展。这一阶段,指导性文件在原 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1987年,《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 “要积极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随后,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于1993年出台,强调了学校体育工作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与实施方法,新中国7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 成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
历史经验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育观 念落后是其中之一。一些学校和家长仍然认为体育课程不重要,把体育与智育 对立起来。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丰富教学内容。除了传统体育项目外,引入更多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 教学内容。例如:拓展训练、户外运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
新中国7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既包含了成功的方面,也包含了不 足的方面。在取得显著成果的我们仍需不断努力,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调整 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等。未来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身 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浅析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浅析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变革,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育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和个性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政策法规和现状三个方面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浅析。
一、历史演变我国的体育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体育活动和武术训练。
古代的中国人注重身体锻炼,将体育视为健康和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
在近代,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种种原因,我国的体育教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重视体育教育,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
从那时起,我国的体育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大量的学校体育设施被兴建,体育课程也被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
大量的专业体育教练员和教师也被培养出来,为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二、政策法规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支持。
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条例》,为中小学的体育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该法规规定了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并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该法规还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定、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的体育教育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2001年,我国出台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要开设体育课程,保障学生的体育权益。
2010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减轻方案》,规定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减少学生学业负担。
这些法规的出台为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三、现状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呼声的不断提高,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
越来越多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游泳、田径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学校还不断加强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测定,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初探
680) 2 4 0
要 : 育 与 健 康 课 程教 育 的核 心 是 树 立 。 康 第一 ” 体 健 的指 导 思 想 , 重 创 新 精 神 的培 养 和 身 体 素 质 的全 面 提 高 。 我 们 不 能 注
简 单 认 定 体育 与健 康 教 育 就 是 灵 活多 样 的 发 展 身 体 素 质 , 回 到 “ 质 中 心 论 ” 老 路上 去 , 我 们 可 以通 过 对 教 材 的 重 新 整 合 , 再 体 的 故 精 练 目标 , 化 过 程 , 导 学 生 主动 体 验 、 动 运 动 , 到课 程 的宗 旨“ 康 第 一 技 能 , 可 以套 用 老 方 法 简 单 不 地 把 “ 育 ” 换 成 “ 育 与 健 康 ” 就 完 事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体 课 体 课
不 仅 要 依 据《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标 准 》 应 的 水 平 目标 做 好 文 体 相
4 4 ・ 4
・
内江 师 范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NEUI ANG N0RM AL U NI VERs TY l
第 2 卷 4
( 0 9 20)
中学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改革 初 探
刘 文 刚
( 溪 县 职 业 高级 中 学 , 四 川 苍 溪 苍
章 , 择 教 材 内 容 、 织 教 学 形 式 , 之 适 应 学 生 、 应 于 社 选 组 使 适
会 发 展 的 大 形 势 。 同时 在 教 学 中 要 留有 时 间 让 学 生 在 教 学
一
纵 观 目前 中小 学 体 育 现 状 , 者 感 到 学 校 体 育 教 育 改 革 仅 仅 笔
是 一 个 开头 , 正 面 临 着 一 场 痛苦 的抉 择 。 它
跳绳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价值初探
跳绳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价值初探
跳绳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运动价值,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跳绳运动的历史渊源、对身体的益处和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初探跳绳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价值。
一、跳绳运动的历史渊源
跳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用植物的根部和动物的肠子编织成绳子,进行跳绳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跳绳运动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一项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中国,跳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人在河北地区的年货集市上跳绳的记载。
如今,跳绳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跳绳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跳绳运动是一项全面的有氧运动,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增强他们的耐力和灵活性。
跳绳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水平,有助于减肥和塑造身材。
跳绳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改善他们的神经系统功能。
跳绳运动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跳绳运动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对身体的益处外,跳绳运动还可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跳绳需要孩子们有一定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只有有毅力的孩子才能坚持不懈地练习跳绳,才能取得进步。
跳绳是一项团体活动,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当孩子们在跳绳时,需要保持良好的节奏感和节制力,这对他们的音乐感和节拍感也有所促进。
可以说跳绳是一项对儿童综合素质影响较为全面的运动项目。
体育教学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初探
体育教学新课程下的学生观初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正逐渐演变成为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再是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有一项专门针对“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90%的学生说:喜欢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创新型、关心学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把握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做一名让学生承认、喜欢、热爱的老师和朋友,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关爱。
热爱学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起码的要求。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学生在中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师爱能营造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和感激,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导向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敞开胸怀“爱”学生,这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首备条件。
我所任教班级中的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活泼好动,不注意课堂纪律,在一次体育课中,由于没有掌握动作要领,导致他的脚踝受伤。
我没有训斥他,而是快步跑到他的面前,问明了伤情,主动帮助他脱掉鞋子、袜子,认真的为他做起了按摩,由于我太投入的为他按摩,以至于没有看到孩子的表情。
等我抬起头,问他还疼不疼的时候,我看到孩子哭了。
我问他,是不是还疼,要是不行就去医院。
孩子激动地说:“老师,谢谢您!”听到孩子的这句话,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自从那次以后,这个学生每次上体育课都积极帮忙拿器械,主动关心帮助其他学生,改变了以前“傻调皮”的毛病。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
3、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 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四、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各级教 育部门加强了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和管理,确保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 实。其次,加强了学校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了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实 施能力。此外,还积极开展了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优化工作同时还 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此外还需要 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监督与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从而为提 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观看
五、评价
首先,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课程、拓展课 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 己的课程学习。
其次,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加强课程内容与学 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提升。 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 质的发展。
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课程设置的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的 教学方法仍然过于传统,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考核评价方面,仍 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初探
分, 是全面贯彻 教学方针不可缺 少的重要 功 的喜悦 、进步的满 足和胜利的欢愉 , 这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重要 途径。 新 提供稳 固的基础。
力的思想 ,才能在 以后 的学 习工作 中取
得优 异的成绩 。
( 四) 精讲 活练原则
什 么是精 讲7 精讲不 是单纯 的少讲 。
性, 体 现学生主体 创 新 的精神 , 应 成 为体
育教师新 的教 学观 。 这要 求体 育教 师在新 的教 学理念指 导下 , 通过教 师有意识 的对
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 的传达 。 改 变教 学组
养成一种经常锻炼 的好 习惯 , 对 发、 增强体 质 , 都
设者和接班人 。” 与 以往 的提法 明显不同
素质是学 习工作 的本钱。 中学生的身体素 核心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 改
质和运动 能力正在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 是
发展提 高的黄金时期 。因而 , 上好初 中体 育课 , 对 中学 生进 行体 育教 育 , 激励 学生
在新课 标背 景下 ,发展 学生 的主体
技能 、 发展 能力 、 培 养情 感体 验 为 目的的
现成的陈述性知 识或程式 化的练 习题 , 而 是面对具有一定 挑战性 的问题和任务 , 他 们需要通过 自主的 、 多样化 的探究活动来
也不是精 讲。精讲是在 课堂上 不讲不 行 ,
西或通过 自学和 思考能够 明白的东 西 , 教
生命在于运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完 成动作过程 中所表现 出的力量 、速 度 、 耐
力、 灵敏 与灵韧等 机能 能力 , 良好 的 身体
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精神 是素 质教 育 的
革全面 推进 素质教 育 的决定 》 中指 出“ 实 施素 质教育 ,就是 全 面贯 彻党 的教育 方 针, 以提 高 国民素质 为根 本 宗 旨, 以培 养 学生 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 , 造就 “ 有理想 、 有道 德 、 有文化 、 有纪律 ” 的, 德、 智、 体、 美等全 面发展 的社会 主义 事业建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
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近现代的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是一个关键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旨在为今后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近代体育课程的引进与初步发展近代体育课程的引进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当时,一批海外留学生带回了西方先进的体育知识与理念,对中国体育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后,一些学校开始开设体操、游泳、篮球等体育课程,但规模较小、内容单一。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面推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和体育发展措施。
特别是1951年成立的中央体育委员会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体育教育的普及。
新中国提出了“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法规,推动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推进。
在这一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着重培养体质、健康、协调性和团队精神。
学生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开展体育活动,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中断与重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剧烈动荡。
体育教育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小学体育课程几乎中断。
但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政府意识到了体育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积极推进体育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四、改革开放与体育教育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被认为过于单一和功利化,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推行了体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加入了一些新的体育项目,注重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强调“健身与娱乐,健身与竞技的结合”。
五、创新与改进:今日体育课程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体育课程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政府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师资得到了提升。
此外,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被纳入中小学体育教育,丰富了学生的选择和体验。
“新概念”体育教学初探
2 以体能增强为主的 ,称积累型 ; . 3 以兴趣 和小组合作活动为主的 ,称 自主型 ;‘ .
4 以 白行创 编活 动为 主的 ,称探究型 : . 5 以获 得生存 自救技能为 主的 ,称生活型 ; . 6 以游戏开发 、变数为主 的,称活动型 。 .
识 ,积 累运动的兴趣和体验。
主课时 每每也惯 用 “ 大锅 熬”的办法 ,无论鲜鱼活 虾还是萝 卜 莲藕 ,都用一个教学模式 “ ”,严重破 熬 坏 了教学本应该具有的针对性 、灵活性 和创造性 。 怎样解 决这个矛盾呢 ? 我想 ,应 该建立新 的教学 法 概念 —— “ 学类 型 ” 。 即根 据运 动 能 力 的需 教
具体环 节可能 会呈现 交错 、并 行 、覆盖 等复杂 的状
况。
积累 ,是对体验 的补充 。其特点是缓而细 ,精而
微 ,细嚼慢 咽 ,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
二、建立 “ 教学板块”的概念
运动技能运用和发展 获得体能 的时期 ,同时也是对此 项 目产生运动感情和兴趣的重要阶段 。因此 ,教师必 须安排一定量 的比赛 、活动 ,让学 生通过实战来加深
创造 ,随机组合 ,避免前些年某些大单元教学模式的
究 ,到生 活和活 动 ,有 一个从低 到 高 ,从课 堂 到生 活 ,从技术到能力 ,从个人到合作 ,从萌芽状到意识 和兴趣 的逐渐发展的基本走向 ,这一基本走 向之 中的
用技能成功 、快乐的体验 ,以带动学 习运 动技 能的兴
趣 。当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运动技 能的教 和学都 是 枯燥 的 ,开始 练习 时 比较机 械 ,教师 必须通 过优 美 、准 确的示 范给学 生学 习的激情 ,伴 之积 极 的鼓 励 ,让 学生获得足够 的信心 ,使学习继续下去。
新课程中体育教育评价初探
通过教育评价 , 学生懂得为什么学 , 使 学什么和怎样学 ,
起到左右学生学 习方 向的功 能。通过评 价 , 使学 生获得某种 精神 上的满 足 , 动学生学 与练 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调 特别是 对一 些“ 生 ” 当他们 的“ 差 , 闪光 点” 到肯定 时 , 得 能激 发他们
因, 而提 高教 育教 学质量 。本文从体育教 育评价 着手 , 从 探讨新课程的教育评价体 系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 关键词】 新课程 ; 育教 育; 体 评价
1 评 价
在许多人的头脑 中,一提到评价 。总是主观地测验 、 考 试 . 是对评价 的定义完全没有搞 清。所谓评价 , 这 是判断某一 事物 能否满 足人的需要 的特殊 的认识 活动 , 而测验 、 考试只
习、 完成学习 的对象。
德, 心理素质 , 炼能力等指标 是难 以量化 的, 锻 如忽视这些难 以量化 的指标 的教育评价则是不全面 的, 乏科学 的。因此 , 缺 单 靠定性化、数量化方法无法认 清评价对象 的本质 特征 . 必 须把定量和定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 23 自我评价 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的原则 .3 .
弊病。2 世纪所需 的是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 1 通过体 育教育不仅发展身体 , 增强 体质 , 还要培养健 全的人格 。 良好 的心理 品质 。而这些人文 因素不像体育课的密度 , 运动负荷 ,
掌 握动作 的数量 和完成 动作 的质量 等容易量 化 ,像 思想 品
持教 学平衡 。 丰富课 堂教学 , 提高教学效率 。 传统 的教育评价 模式忽视 了学生 丰富的思想 和情感 。而把他们 当成接受 学
近2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回顾与反思
近20年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回顾与反思回顾近20年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目标的转变是改革的核心。
过去,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魄、提高体育技能。
但是,在改革的推动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全面发展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
因此,近年来不仅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如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改革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变化上。
以往,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球类运动等。
但是,在改革的影响下,课程内容逐渐丰富,包括了各种体育项目以及现代运动和健身方式。
此外,还引入了兴趣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改革还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上。
过去,体育课程主要以传统的示范教学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因此,体育课程教学也逐渐引入了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如运动记录、视频分析等。
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虽然近20年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由于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体育课程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
其次,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师资水平存在差异。
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较高,但是一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体育课程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存在分离情况,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学校应该提高体育课程的地位,将其与其他学科平等对待。
其次,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加强他们的培训和研讨,增加他们的专业素养。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加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在课余时间给予学生更多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 3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标 准 》 主 动性 ,挖 掘潜 能 , 大效 益 。教材体 系 小学 以活动 技能 为主 分类 , 中综合分 类 , 初 与之前的教 学大纲 比较
稿 ),03年高 中 《 》20 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 准 》 订版 ) 》正 式颁 布 , 以下 简 称 《 育 与健 体 突出健 康 的理念 ,强调 了尊 重教 师和 学生 康 教 学大 纲 》 ,并 决定 2 0 年 9 1日起 01 月
性, 使课 程 有助 于 激 发学 生 的 运 动兴 趣 ,
时 , 占 1. 3%。注 重提 高学 生体 育 、 65 %~ 3 健 康意 识 , 培养 能力 , 调动 学生 的 自 性 、 觉
色的课 程定 义和 不 同的观点 ,有 的将课 程 定义 为处方 性 的、描述 性 的或者 是两者 的 结合 。19 年 , 贝 斯特 对 课 程 所 作 的 局 95
不 同 的解 释 。 ”现 在 我 们 可 以看 到 形形 色
能在身 体 、运动认 知 、运动 技 能、情感 与
社 会方 面和 谐发 展 的、有计 划 、有组织 的
活动 。 ”
生知识 的 比重 ,小学 一至 六年 级每周 1 课 时 ,占 3 %;初 中一二年 级每 周 0 ~1 3 . 课 5
宁波
35 1:2 浙 江 省宁波 市北 仑区梅 山中学 ,浙江 182 .
宁波
3 51 ) 182
中 图分 类 号 :G 0. 87 0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7 — 5X (0 1 1 18 0 64 11 2 1)0— 2— 3
1 课程 的起源及隐喻
课 程 ( ur uu crcl i m) 起 源 于 拉 丁 语 ,
18 2
钐 21年 1 总第1 期 o1 月 7
体 育 教 育
d i 03 6/i n1 7 -5 x 0 1 1 6 o: 9 s 6 41 l . 1. 8 1 9 js 2 O 0
中国近十年体育课程初探
李 红 张 文 超
,
‘
( . 江 省宁波 市大 榭 中学 ,浙 江 1浙
20 年 1 00 2月 新 修订 的 《 年义 务教 九
学生掌 握基 本 的运 动技 能 ,养成 坚持锻 炼
2 体 育 课 程 的 定 义
对体育 课程 的认 识有许 多观 点 。有 的
身体 的 良好 习惯 。此后 , 国掀起 了 以“ 全 健
康 第一 ” 指导 思想 的体育课 程 改革浪 潮 。 育 全 日制 小学 体育 与健康 教学 大纲 ( 为 试用
它 是 作为 古 法 语 动 词 c r r 被 引入 到 英 “ 育课 程 是在 学 校 指 导下 ,为 了使学 生 卫生 ,理论 与实 践结 合大 大加 强了体 育卫 ur e e 体
语 中的,大 致 的意思 是指过 程 。这个 词 的 意思逐 步发 展成 为意指 学 习的过 程 。 奥 利 瓦 指 出 :“ur u m 这 个 词 不 crcl i u 确定度 本质 导致 多年 以来 出现 了许许 多多
并 以发展学 生体 能 ,增 进学 生身 心健康 为 与健 康 )课 程 标准 中,将 体 育 ( 健康 ) 与
主 的特 殊课 程 ” 。在新 颁 布 的体 育 ( 育 对 教学 内容 的选 择 ,注 重教 学评 价 的多样 在 全 国正式 实施 。这 套 大纲 和 以往相 比, 体
对 体育 课 程进行 了较 大 的改革 。这次 大 的 课程 界 定 为:“ 门 以身 体练 习 为 主要 手 养 成坚 持体 育锻 炼 的习惯 ,形成 勇敢顽 强 改革 ,是一 项 巨大 的工程 ,当然 也需 要进 一 段 ,以增进 中小 学生健 康为 主要 目的地 必 和 坚忍 不拔 的意志 品质 , 促进 学生在 身体 、 行 大规 模 的 、较 长 时间 的研究 和实验 ,而
2 0 年 ,教育 部颁布 了 《 日制 义务 修 订版 ) 九年义 务 教育全 日制 初 中体育 01 全 》《 认为 ,体育 课程 是一 门学科 课程 ,如邹 继 教育普 通高 级 中小学体 育 (~ 1 6年级 )体 与 健康 教 学 大 纲 ( 用 修 订 版 ) 全 日 试 》《 豪等认 为 ,体育课 程 是 “ 了实 现学校 的 为 育 与 健 康 ( ~ 2 级 )课 程 标 准 ( 验 制 高级 中学体育 与健 康教 学大 纲 ( 用修 7 1年 实 试 教育 目标 ,配合德 、智 、体 、美全 面教 育 ,
课 程 是指 为实现 学校 体育 目标而 规定 的体 及 其 主 要 特 点 :( )基 本 特 点。 从 培 养 1 育 内容 及其 结构 ,程 度 和进 程 。 ”有 的认 2 世 纪 人 才 需 要 出发 ,全 面 贯彻 教 育 方 1 为体 育课 程 是一 种活 动 ,如毛 振 明指 出 : 针 ,体 现全 面 的教学 目标 体系 强调体 育与
领域 是 母 语 、数 学 、科 学 、历 史 、外语 。 和 人 民服务 的基本 前提 ,是 中华 民族 旺盛
当然体 育课 程 的定义 也有很 多不 同的观 点 和看法 。
一
生命力 的体 现 。学校教 育要 树立 “ 健康 第
”的指 导 思想 ,切 实加强 体 纲 的 主 要特 点
尽 可 能按不 同 的年龄特 点 、需要 安排 知识 19 月 1 96 3日发 布 的 《 中共 中 央 国务 与实践 教材 。( )主 要特 点 。体 育与 健康 2
院关于 深化 教育 改革 ,全面 推进 素质 教育 教 育 结合 ,重视提 高 学生 体质 ,小学 按活
的决定 》指 出 ,健 康体 魄是 青少年 为祖 国 动 能力 分类 ,初 中按 综合 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