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中“人之德”对“道之德”的模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4卷 第 9期
Vo 1 . 3 4 No . 9
长 春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S e p . 2 0 1 5
法 。以神学 思想 理解 的话 , 将“ 道” 视 为具 有 人 格 化 的神 , 那么其“ 德” 就是 “ 道” 对 待 万 物 的 态度 和表 现 。在 以万物 属性 而存 在 的含义 上 , 可 以理 解成 “ 道” 即是 “ 德” 。
( 二) “ 人之德” —— “ 惟 道是 从 ”
德” 有着相应的反映 , 这种 反 映就是一 种模仿 。这种模 仿具 体表 现在 “ 人 之德” 对“ 道之 德” 的“ 无
为” 方法 、 心态上 的模仿 , 以及对“ 道之德 ” 的“ 若水” 的模仿 。
[ 关键词 ] 老子思想 ; “ 道之德 ” ; “ 人 之德 ” ; 模仿 [ 中图分类号 ] B 2 2 3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7 6 0 2 ( 2 0 1 5 ) 0 9— 0 0 3 1 — 0 3
上的“ 道” , 向下延伸到物质界 ; 进而落实下去 , 充分作用于人生。这种“ 道” 便可称为“ 德” 。因而“ 道” 和“ 德”
的关 系是 一而 二 、 二而 一的 。
从老子在《 道德经》 中对“ 道” 与“ 德” 关系的描述 中, 可 以看 出以“ 道” 为主体 的“ 德” 实际上就是 “ 道” 的 体现和作用 , 是“ 道” 形而下的形态。“ 道” 存在于万物之中, 与万物一体 , 成为它们的一种属性 , 这种属性便可 称为“ 德” 。所谓“ 道之德” , 是一种把客观上的“ 道” 与融于万物的等 同于“ 德” 的“ 道” 分离开来 以便讲述的说
[ 收稿 日期 ] 2 0 1 5—0 3— 2 8
[ 作者简 介] 刘捷 ( 1 9 8 9一 ) , 女,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 安徽大学哲学 系硕士研 究生 , 从 事伦理学研究 。
・
31 ・
万物 所做 的 , 也 可 以是 “ 道” 对万 物 的态 度 。而 人 作 为万 物 之一 , 同样 应 有其 “ 德” 。“ 人 之德 ” 实 际上 来 源 于 “ 道 之德 ” 。老 子认 为“ 孔 德之 容 , 惟 道是从 。 ” ¨ ‘ 道” 是 无形 的 , 但 是其 能 通 过作 用 于物 的层 面而 有所 体 现 和 表达 , 这就 是 “ 德” 。对 于人来 说 , 形而上 的“ 道” 具 体到人 生层 面 的体 现 , 就是 “ 人之德” 。 因此 , 只有 睢道
是从 ” , 才 能体 现 出“ 人之 德 ” 。
不论 是 以“ 道” 为主体 的“ 德” , 还 是 以人 为 主体 的“ 德” , 都与“ 道” 本 身有关 。“ 道” 体现 于物 质层 面 , 便是 这 二者 的“ 德” 。不 同 的是 , “ 道 之德 ” 更加 宏 观 , 包 容性 更 广 ; 而“ 人 之德 ” 更 具指 向性 , 直 接 指 导人 的行 为态 度 。人对 于 “ 道” 的效 法是 层递式 的 : “ 人法 地 , 地 法天 , 天法 道 , 道法 自然 。 ” Ⅲ 】 _ l 从 这种 “ 人” 到“ 道” 的效 法 关
“ 德” 。
( 一) “ 道 之德 ” —— “ 道” 即是“ 德” “ 道之 德 ” 是 老子 “ 德” 思想 中 以“ 道” 为主体 的部 分 。根据 老子 的描 述 , “ 德” 与“ 道” 之 间有 时候是 一 种 互 相 转化 甚 至等 同 的关 系 。“ 道” 集三 种 含义 于一 体 。一 是实 存 意 义 的 “ 道” ; 二是 规 律 性 的“ 道” ; 三 是 生 活 准 则 的“ 道” , 这部 分 的“ 道” 是形 而下 的经验 界 的 , 并 且是 能让人 真 切感受 和运 用 到生 活 中的 内容 。而 作 为形 而
“ 人之 德 ” 是 老子 关 于“ 德” 的 思想 中 以人 为主 体 的部 分 。人是 自然 的 一部 分 , 是“ 道” 的派 生 物 。 “ 人 之
德” 便是人所应该具有 的态度或者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 是老子对人应有素质所提 出的要求 , 也是对人 的生
活 行 为所进 行 的直接 指导 。“ 道” 生 成万 物 , 而万物 也 因其而 发 展 。“ 道” 有其“ 德” , 这种“ 德” 可 以是 “ 道” 为
“ 德” 字 最早 出现 于 甲骨 卜 辞中, 为“ 行走” 之 意 。 随着 历 史 的不 断演 进 , “ 德” 的含 义 不 断 被扩 充 。到 了
春秋 战 国时期 , 以老 子 为代 表 的道 家和 以孔子 为代 表 的儒 家都非 常频 繁地 提到 过“ 德” 。孔 子 之 “ 德” , 其 含 义 大致 可 以分为 祭祀 行为 、 顺应 天道 、 人 伦 道德 以及 人 的优 良品性 等 等 。较 之 于儒 家 , 道家关于“ 德” 的含 义 更
加统一。老子的“ 德” 有着主体上的区别 , 分为以“ 道” 为主体的“ 德” 和以人为主体的“ 德” 。
一
、
“ 道 之德” 与“ 人 之德 ”
在老 子关 于 “ 德” 的思想 当 中 , 以“ 道” 为 主体 的“ 德” , 即为 “ 道” 对 待万 事万 物 的态度 和行 为 , 具有“ 清静” 和“ 无 为” 等 特 征 。老 子 劝 告 人 们 应 该 以 “ 道” 为师 , 学 习其 德 性 。而 这 个 学 习 的 过 程 就 是 以人 为 主 体 的
老子思想 中“ 人之德 " 对“ 道之德 " 的模仿
刘 捷
( 安徽 大 学 哲 学 系 ,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9 )
[ 摘 要] 老子思想 中“ 德” 的概念有两种 : 以“ 道” 为主体 的“ 德” 和 以“ 人” 为 主体 的“ 德” 。“ 道” 作
为万物之源 , 其通过物质层面所表现 出来 的就 是 “ 德” 。“ 人” 是 万物 之一 , “ 人 之德 ” 必 然对 “ 道 之
Vo 1 . 3 4 No . 9
长 春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S e p . 2 0 1 5
法 。以神学 思想 理解 的话 , 将“ 道” 视 为具 有 人 格 化 的神 , 那么其“ 德” 就是 “ 道” 对 待 万 物 的 态度 和表 现 。在 以万物 属性 而存 在 的含义 上 , 可 以理 解成 “ 道” 即是 “ 德” 。
( 二) “ 人之德” —— “ 惟 道是 从 ”
德” 有着相应的反映 , 这种 反 映就是一 种模仿 。这种模 仿具 体表 现在 “ 人 之德” 对“ 道之 德” 的“ 无
为” 方法 、 心态上 的模仿 , 以及对“ 道之德 ” 的“ 若水” 的模仿 。
[ 关键词 ] 老子思想 ; “ 道之德 ” ; “ 人 之德 ” ; 模仿 [ 中图分类号 ] B 2 2 3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7 6 0 2 ( 2 0 1 5 ) 0 9— 0 0 3 1 — 0 3
上的“ 道” , 向下延伸到物质界 ; 进而落实下去 , 充分作用于人生。这种“ 道” 便可称为“ 德” 。因而“ 道” 和“ 德”
的关 系是 一而 二 、 二而 一的 。
从老子在《 道德经》 中对“ 道” 与“ 德” 关系的描述 中, 可 以看 出以“ 道” 为主体 的“ 德” 实际上就是 “ 道” 的 体现和作用 , 是“ 道” 形而下的形态。“ 道” 存在于万物之中, 与万物一体 , 成为它们的一种属性 , 这种属性便可 称为“ 德” 。所谓“ 道之德” , 是一种把客观上的“ 道” 与融于万物的等 同于“ 德” 的“ 道” 分离开来 以便讲述的说
[ 收稿 日期 ] 2 0 1 5—0 3— 2 8
[ 作者简 介] 刘捷 ( 1 9 8 9一 ) , 女,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 安徽大学哲学 系硕士研 究生 , 从 事伦理学研究 。
・
31 ・
万物 所做 的 , 也 可 以是 “ 道” 对万 物 的态 度 。而 人 作 为万 物 之一 , 同样 应 有其 “ 德” 。“ 人 之德 ” 实 际上 来 源 于 “ 道 之德 ” 。老 子认 为“ 孔 德之 容 , 惟 道是从 。 ” ¨ ‘ 道” 是 无形 的 , 但 是其 能 通 过作 用 于物 的层 面而 有所 体 现 和 表达 , 这就 是 “ 德” 。对 于人来 说 , 形而上 的“ 道” 具 体到人 生层 面 的体 现 , 就是 “ 人之德” 。 因此 , 只有 睢道
是从 ” , 才 能体 现 出“ 人之 德 ” 。
不论 是 以“ 道” 为主体 的“ 德” , 还 是 以人 为 主体 的“ 德” , 都与“ 道” 本 身有关 。“ 道” 体现 于物 质层 面 , 便是 这 二者 的“ 德” 。不 同 的是 , “ 道 之德 ” 更加 宏 观 , 包 容性 更 广 ; 而“ 人 之德 ” 更 具指 向性 , 直 接 指 导人 的行 为态 度 。人对 于 “ 道” 的效 法是 层递式 的 : “ 人法 地 , 地 法天 , 天法 道 , 道法 自然 。 ” Ⅲ 】 _ l 从 这种 “ 人” 到“ 道” 的效 法 关
“ 德” 。
( 一) “ 道 之德 ” —— “ 道” 即是“ 德” “ 道之 德 ” 是 老子 “ 德” 思想 中 以“ 道” 为主体 的部 分 。根据 老子 的描 述 , “ 德” 与“ 道” 之 间有 时候是 一 种 互 相 转化 甚 至等 同 的关 系 。“ 道” 集三 种 含义 于一 体 。一 是实 存 意 义 的 “ 道” ; 二是 规 律 性 的“ 道” ; 三 是 生 活 准 则 的“ 道” , 这部 分 的“ 道” 是形 而下 的经验 界 的 , 并 且是 能让人 真 切感受 和运 用 到生 活 中的 内容 。而 作 为形 而
“ 人之 德 ” 是 老子 关 于“ 德” 的 思想 中 以人 为主 体 的部 分 。人是 自然 的 一部 分 , 是“ 道” 的派 生 物 。 “ 人 之
德” 便是人所应该具有 的态度或者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 是老子对人应有素质所提 出的要求 , 也是对人 的生
活 行 为所进 行 的直接 指导 。“ 道” 生 成万 物 , 而万物 也 因其而 发 展 。“ 道” 有其“ 德” , 这种“ 德” 可 以是 “ 道” 为
“ 德” 字 最早 出现 于 甲骨 卜 辞中, 为“ 行走” 之 意 。 随着 历 史 的不 断演 进 , “ 德” 的含 义 不 断 被扩 充 。到 了
春秋 战 国时期 , 以老 子 为代 表 的道 家和 以孔子 为代 表 的儒 家都非 常频 繁地 提到 过“ 德” 。孔 子 之 “ 德” , 其 含 义 大致 可 以分为 祭祀 行为 、 顺应 天道 、 人 伦 道德 以及 人 的优 良品性 等 等 。较 之 于儒 家 , 道家关于“ 德” 的含 义 更
加统一。老子的“ 德” 有着主体上的区别 , 分为以“ 道” 为主体的“ 德” 和以人为主体的“ 德” 。
一
、
“ 道 之德” 与“ 人 之德 ”
在老 子关 于 “ 德” 的思想 当 中 , 以“ 道” 为 主体 的“ 德” , 即为 “ 道” 对 待万 事万 物 的态度 和行 为 , 具有“ 清静” 和“ 无 为” 等 特 征 。老 子 劝 告 人 们 应 该 以 “ 道” 为师 , 学 习其 德 性 。而 这 个 学 习 的 过 程 就 是 以人 为 主 体 的
老子思想 中“ 人之德 " 对“ 道之德 " 的模仿
刘 捷
( 安徽 大 学 哲 学 系 ,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9 )
[ 摘 要] 老子思想 中“ 德” 的概念有两种 : 以“ 道” 为主体 的“ 德” 和 以“ 人” 为 主体 的“ 德” 。“ 道” 作
为万物之源 , 其通过物质层面所表现 出来 的就 是 “ 德” 。“ 人” 是 万物 之一 , “ 人 之德 ” 必 然对 “ 道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