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汇总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农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非官方、个人整理、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上)
• 1、农产品供给: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 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 2、农产品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 化,即农产品需求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 3、农产品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 化,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 4、农产品物流: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 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 • 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 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其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 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流通是不同的农产品物 流也不等于农产品储运 • 5、外向型农业: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生产、加工、销售 的全过程都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标准进行,把农业生产纳入到国际经济轨道之中。
填空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现代农业生产力组织和研究农业中的生产关系。 2、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有完全无、完全有或无限、单一、富有、缺乏(省略弹性) 3、农产品市场体系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机制、市场组织和市场类型要素构成。 4、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生产为主、与社会化生产相联系、 以现代农业科学为支撑。 5、日本农协的组织特点广泛性、兼容性、系统性、全面性、非盈利性、民主性、依附性 6、日本农协的主要职能有生产指导、农产品销售、集中采购生产生活资料、信用合作、金 融服务、社会服务、权益保障。 7、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是发挥协作优势、优化要素组合、提高竞争能力、减轻自然风险、 提高管理水平。 8、WTO的原则:无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贸易自由化、市场准入、 互惠、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公正、平等处理贸易争端。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概要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概要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概要题型:名词解释、单选、简答、计算、论述一、名词解释1.农业生产函数:在一定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农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定量的资源在两种产品间的不同分配组合的曲线。

3.边际替换率:资源投入总量一定时,一种产品的增加量与另一种产品的相应减少量之间的比率。

4.规模经济:随着基本经营单位经营规模的变化,其经济效益亦发生变化的经济现象。

5.技术创新: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

6.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渠道,在社会经济系统中进行传播、适应的过程。

7.扩散度=实际扩散规模/应扩散规模*100% 横向扩散速度=扩散度增量/时间增量=每单位时间扩散度8.农业推广:狭义的农业推广仅指技术的推广;广义的农业推广强调“教育过程”,引导农民提升知识水平和决策能力;9.现代农业推广【】: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去改善生活10.比较分析法:将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加以整理,根据可比性原则,运用各种技术经济效果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平行、分组、动态、比较利益)11.因素分析法(1)连环替代法:在多因素分析中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而逐个分析其中每因素变动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2)指数加权法:利用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指数变动关系,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12.综合评分法:对评价农业技术方案或农业技术系统的各个评价指标用一个具体的分值进行量化,然后根据分值的大小对技术方案或技术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二、其它题目1.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1)农业生产周期性;(2)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3)反映的是既定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产出关系;(4)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5)变量具有纯质性;2.一元回归方程的建立求解(计算)3.CD函数模型意义:弹性分析、边际值分析、测定科技进步率。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农业现代化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

(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2.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专业化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活动、经济活动。

3、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

5、技术进步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

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6、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7、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

10、领会: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系统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数量性(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和活劳动消耗(指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且活劳动只能消耗,不能占用。

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1)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公民经济的基础,在公民经济中据有重要地位。

表此刻两个方面,其一,农业是供应人类生计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其二,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公民经济其余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在不一样的期间,农业也有不一样的地位。

其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表现为农业支持公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根源始累积主要来自农业节余的转移,并且为工业品提供市场。

农业对公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既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对国家工业化的支持也切合农业自己发展的需要。

其二,跟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业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渐达成了为国家工业化供应资本累积的重担,非农业完好弄够依靠自己的累积获取更快的发展。

而农业因为自己的原由贸易条件不停恶化,比较优势逐渐丧失,比较利益愈来愈小,市场自己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保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正,就有必需对农业推行保护性政策。

( 2)农业的作用: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此刻四方面的贡献:产品贡献,因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其一,产品贡献。

农业的产品贡献表此刻食品贡献和对国家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原料贡献。

农业部门所生产的农产品对于国内平定和促进有关家产、加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增添公民生产总值和推动公民经济增添也拥有重要作用。

其二,因素贡献。

农业对公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因素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业部门的发展。

农业部门所供应的生产因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其三,市场贡献。

农业对公民经济发展的市场贡献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农民作为买者,对工业品的花费扩大了其市场,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又会刺激工业和其余非农家产的扩充。

第二,农民作为卖者,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把粮食以及其余农产品销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生产者和花费者。

跟着农业生产水平易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销售规模愈来愈大。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内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

“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

“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

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

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 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 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 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我国学者创立)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苏联引进方法)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停滞阶段:20世纪70年代(文革)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全国科学大会)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78年又被列入《1978~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节技术的含义与分类1、技术是人类智力的结晶。

2、技术的作用: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了解放;二是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以较少的劳动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

此外,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3、狭义的技术主要指硬件技术;广义技术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第三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技术经济学就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的科学。

第四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和研究内容(见16页)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1、经济效果是对某一技术措施在经济上合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反映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关系。

2、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所得-所费)这也可称为经济效益,可用相对值和绝对值表示。

3、经济效果具有两重性:其自然属性是从生产力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的比较,是不同社会的共性;其社会属性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反映经济效果的质的规定性,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特殊性。

4、经济效果的特点:综合性、相关性持续性、极限性、不稳定性、多样性。

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是农业投入于产出的比较,即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采用某项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6、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技术效果的大小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技术经济效果则是采用农业技术所得所费比较; 技术经济效果以技术效果为基础,它的大小受节约规律的制约 ;二者可能表现为同步性,也可能表现为矛盾性。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活动、经济活动。

3、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

5、技术进步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

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6、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7、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

10、领会: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系统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数量性(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和活劳动消耗(指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且活劳动只能消耗,不能占用。

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

(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2.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专业化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完整版)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完整版)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技术技术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技能和工具设备的总称。

2.经济指劳动节约、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二、问答题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技术、经济、定量。

2.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答:在社会发展中,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1) 技术对经济的作用①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②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

③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

④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 经济对技术的影响①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有哪些?答:(1)综合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

(2)计量性。

用数量关系反映农业技术经济的现象和规律。

(3)比较性。

比较的观点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工作的始终。

(4)预见性。

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先的分析和评价(5)实用性。

(6)时空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农业技术经济具有很强的时空性。

4.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概括为: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分析、评价、论证和优选等方式研究生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学科性质:(1)研究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为目的,寻求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2)寻求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3)解决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矛盾的科学(4)解决农业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矛盾的科学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原理一、名词解释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功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生的物质成果。

农业技术经济学补充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补充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大纲(注:括号里面的字代表题型,例:单代表单选题,单计代表单选计算题;红色字体为关键字,看练习册看试卷,有用。

)第一章:P5,技术的四大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远属性和中介属性。

P8,技术进步的概念(背)是指新技术成果从研究创造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应用和广泛推广的过程,从而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P11,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判)P15,技术、经济、计量构成课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

P19,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P19,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内容。

有4个。

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多)。

第二章:P29,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应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多)P32,经济效益临界含义(名)就是在分析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有没有效益,以及取得效益的临界值P41,什么是资源的流失性?是以农机具的功能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

P44,资源报酬递减形态(单)是指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增加时,总产品是不断增加的,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减少。

P44,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

资源报酬一开始是递增形态,在生产资源投入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形态第三章:P49-50,确定课题选项应注意的原则,1·选择农业生产中带有关键性的技术项目2·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要量大的项目3·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4·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5·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

(简)P61-62,综合评价的一般标准,1·技术先进性2·经济合理性3·生产可行性(多)第四章:P68,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1·科学,实用2·系统,全面3·简便,易行(多)P72,看衡量指标,如果不清楚可以看翻页的结构图。

《农业技术经济学》整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整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1、技术技术是人类经验和科学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和能量传递物质变换和能量传递活动的手段或媒介,是科学和生产联系的纽带。

联系的纽带。

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的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的生产技能与技巧生产技能与技巧,在农业生产中称为农艺;,在农业生产中称为农艺;广义的技术是指凝结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中的广义的技术是指凝结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中的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以及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以及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技能和技巧技能和技巧。

2、经济经济是指节约、节省。

经济的经济是指节约、节省。

经济的本质本质是技术应用的经济有效性。

可表述为在同等是技术应用的经济有效性。

可表述为在同等劳动消耗劳动消耗下,由于技术的应用能取得尽可能多的能取得尽可能多的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或在取得同等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物质产品、有用效果、使用价值条件下,由于技术的应用能节约劳动消耗,减少生产费用。

术的应用能节约劳动消耗,减少生产费用。

3、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1) 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技术与经济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物质生产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2)2) 从生产的角度看,技术是从生产的角度看,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现实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是改造自然、变革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手段和方法;3)3) 经济是节约、节省,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是节约、节省,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经济目标和满足一定的和满足一定的需要需要,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而任何技术的社会实践都必须消耗技术的社会实践都必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人力、物力、财力,要讲求节约。

,要讲求节约。

4、技术进步的含义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在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进化与革命。

5、技术进步的分类(1)按技术进步的)按技术进步的本质变化本质变化分类:①技术革命;②技术进化;分类:①技术革命;②技术进化;(2)按技术)按技术创新动力源泉创新动力源泉分类①内生性技术进步;②外生性技术进步;分类①内生性技术进步;②外生性技术进步; (3)按技术进步)按技术进步是否体现是否体现分类①体现型技术进步;②非体现型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含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含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什么?A.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B. 农业技术的经济效应C. 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D. 农业技术的政策和管理答案:B2. 农业技术经济学中的“技术”指的是什么?A. 农业生产中的所有技术B. 农业生产中的先进技术C. 农业生产中的传统技术D. 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答案:A3.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A. 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B. 农业技术的生产效率C. 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D. 农业技术的市场需求答案:A4. 农业技术经济学中的“经济效应”是指什么?A. 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B. 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C. 农业技术对农民生活的影响D. 农业技术对农村社会的影响答案:B5.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B.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C. 经济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D. 技术推广和政策分析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农业技术的经济效应,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的政策和管理等。

3. 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农业技术的经济效应。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 假设某农民种植小麦,使用传统技术时,每亩产量为300公斤,成本为500元。

现在引入了一种新技术,每亩产量提高到400公斤,成本为700元。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及其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量经济学科。

第二章经济效果论◆经济效果: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生产资源:按服务能力,生产资源可分为贮藏的生产资源(种子)和流动性生产资源(土地,劳动)◆有用效果:人们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全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如产量、产值、净收入、利润等等。

◆劳动消耗:产品生产过程总实际消耗的劳动量,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如成本指标,它包括物质费用、人工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等。

◆劳动占用: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化劳动量,包括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如种子,化肥等流动资产占用。

第四章边际分析理论◆边际分析: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用增量的比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就是边际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增加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作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平均产量: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边际产量: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生产弹性系数:是指产品数量变动率(Δy/y)与资源数量变动率(Δx/x)之间的比率,用EPC或者EP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EP=产品数量变动率/资源数量变动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边际平衡原理:在一项生产中,能取的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投入水平,不是得到最大总产品的水平,也不是能得到最大边际产量的水平,而是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能得到补偿水平,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稍大于边际成本)的水平。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总体回顾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总体回顾



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和一般方法
2017/10/19
5
第四章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作用及设置原则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构成 土地生产率指标组、劳动生产率指标组、 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和基本建设投资效果指 标组
2017/10/19
6
第五章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
2017/10/19
11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经济评价


农业科技成果的概念和分类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条件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地位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概念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数据的取值
2017/10/19 12


2017/10/19
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简答题

生产函数的三阶段
农业生产函数特点 选择生产函数形式时通常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规模经济与比例报酬的区别

2017/10/19
20
简答题




农业技术贸易的特征 技术商品寿命各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农业技术商品的特点 农业技术贸易的基本形式 影响农业技术价格的因素
2017/10/19
26
复习和应试方法


态度 紧贴教材,大纲 看书为主,做题为辅 全面复习,抓住重点,吃透要点
2017/10/19
27
祝大家考出个好成绩
2017/10/19
28
2017/10/19 17


简答题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材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材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一、概念1、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你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2、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3、投资估算:对新建项目或技术改造所需要的投资总额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过程。

4、资金筹措: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和法定程序,从不同的资金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全过程。

5、总成本费用:指项目在一定期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所有成本和费用。

6、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生产规模范为内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成本。

7、变动成本:是指产品成本费用中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费用。

8、折旧:工业项目投入运营之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和贬值,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区,这种随着这固定资产磨损发生的价值转移称为固定资产折旧。

9、摊销:与固定资产类似,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通常也有一定的有效服务期,它们的价值要在服务期内逐步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区,以逐年摊销的形式体现出来。

10、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派和再分派的一种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1、净钞票流量:它是同一时点的钞票流入量与钞票流出量的差额。

用Ft表达即Ft=Ci-Co12、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超过金额的部分。

利息=到期应付(收)款总金额-原借入(贷出)款总金额13、利率: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之比。

利率(i)=单位时间内利息(I)/本金(P)*100%14、名义利率:已知实际计息周期利率,按照单利的形式计算出的年利率。

15、实际利率:已知实际计息周期利率,按照复利的形式计算出的年利率。

16、资金等值: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后,不同时点上数额不等的资金在一定利率条件下具有相等的价值。

17、投资回收期:以项目净钞票流入回收所有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且从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

18、净现值:方案在寿命期内各年的净钞票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到期初时的钞票之和。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农业技术应用和经济效益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农业技术、农业资源和农业市场等方面。

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技术经济学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复习知识。

一、农业技术的成本与收益农业技术是对农业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农业技术应该以成本与收益为导向。

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收益则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农业技术的成本与收益要素包括改进生产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等。

二、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资源在进行农业技术的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包括农业土地、水资源、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业生产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影响到农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一个农田的产量和收益等方面。

三、农业技术与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不定,也是影响农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前提下,农业技术应该寻求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方案。

这就要求我们懂得农产品市场的趋势和需求,以便制定正确的农产品生产策略,而这些策略需要围绕农业技术的应用来展开。

四、农业技术与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品质不仅关系到农民卖出的价格,还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

因此农业技术的应用必须统筹各方面,不能只注意产量与收益。

我们应该始终将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利用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环节,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对农业生产效益有很大影响的学科。

我们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农业技术方案。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从而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满足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一)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一)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一)考试题型:单选题20 分(20 道)、多选题10 分(5 道)、判断改错18 分(9 道)、名词解释12 分(4 道)、简答题10 分(2 道)、计算题30 分(3 道)试题结构:试题难易程度比例是,较易的占30%,一般的占40%,较难的占30%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1:农业技术经济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科。

(判断)知识点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和经济活动两个方面。

(多选)知识点3: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也可说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劳动者的创造活动);若经济技术保持稳定,则增加物质要素的投入最终会导致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判断)知识点4: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进程(判断、选择)注意年份区分!第一阶段:1959—1965 年,是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的阶段;第二阶段:1965—1977 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第三阶段:1978 年后,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技术的含义与分类知识点1:狭义的技术和广义的技术(选择、名词)狭义的技术:一般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

广义的技术:一般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主体、客体和中介)。

知识点2: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选择、判断)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指原来意义中的工具、机械和设备装置等,即硬件;而且指运用硬件方法的软件。

特别地,现在的技术、软件已经物质化。

知识点3:技术的属性(单、多选择)技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自然属性主要指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额外的,技术的组成要素是自然因素,运作方式遵循自然规律,其运作结果也是一种自然结果。

社会属性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要,具有目的性。

技术的目的性的社会的,技术是人类创造的,为人类所服务的活动,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动,具有社会属性。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4.蛛网理论(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 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1.★刘易斯模式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第九章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②社会持续性③生态持续性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能会考大题: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选择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活动,目的是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二是经济活动,目的是使农业生产活动如何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3.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5.四种基本技术主要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

6.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9.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10.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的角度,分为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

1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1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等。

1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的范围(单选题)。

P1914.狭义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含义:分为理论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15.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如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

P20二、名词解释1.技术:广义技术泛指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现代技术的概念现代技术概念已经延伸到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技术的结果不仅成为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劳动的工具,而且成为人类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手段;2)在技术原理活动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增加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3)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包括原来意义中的工具,而且包括运用硬件的软件。

2.简述技术进步的的作用1)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2)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3)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3.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哪些特殊矛盾1)研究揭示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与矛盾;2)研究揭示技术措施、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3)研究揭示生产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与矛盾;4)研究揭示及时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3)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填空、选择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从质的规定来说,则是用于农业技术带来的成果,其内容包括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优于评价的内容、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和相对技术经济效果。

4.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不稳定性。

5.经济临界点标志着经济效益发展变化的极限,是在经济上引起质变的地方,也称盈亏点或转折点。

6.农业生产资源就是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和人力因素的总称。

7.单项资源报酬形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资源报酬固定形态、资源报酬递增形态和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8.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判断改错)。

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关心目前的技术经济效益,又要着眼于长远的技术经济效益(判断)。

P2810.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

P2911.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

P36倒数第4自然段12.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13.物质资源(判断改错)。

P40第1和第2自然段14.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P41第2自然段15.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二、名词解释1.经济效果: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2.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包括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两层含义。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三、简答题1.经济效果的具体内容是1)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支付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的评价;2)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以及替代稀缺资源的考察;3)在分析微观和宏观经济效果时,特别着重于投入和产出最佳比值的研究。

2.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关系1)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一致性;2)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a)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b)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c)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

3.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1)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消耗的增加量;2)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消耗;3)在劳动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4)在劳动成果增加的同时,劳动消耗量减少,经济效果可以明显提高;5)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劳动成果减少量小于劳动消耗的减少量。

4.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1)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2)资源的储藏性和流失性;3)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4)资源的再生性和相对性5.什么是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其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结合图2—3(简答题)。

P44倒数第4-2行)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源报酬一开始是递增形态,在生产资源投入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形态的规律。

其原因是:1)农业生产力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值的要素的水平决定,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并不知道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否合理,可能会造成盲目投入,那么,某种要素的过剩投入将会出现报酬递减;2)农作物、畜禽以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半程序一、填空、选择1.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制定研究计划、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

2.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确定课题项目、拟定课题研究提纲、明确资料来源、确定课题项目的研究方法。

3.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有调查法和实验法。

4.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实地调查、通讯调查和报表调查。

实地调查按调查的广度可分为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5.抽样调查即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或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

抽样调查又可分为随即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

6.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很广,一般研究分析下列技术经济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经济论证、推行新技术措施的实验、技术性实验的经济分析等。

7.总量指标是说明研究对象所达到的规模和总量水平,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

平均数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8.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依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标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总评价。

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进行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9.农业技术方案评价的标准: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

10.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通常按所用的计量方法分为常规分析法和现代分析法两大类11.农业技术方案的优选程序中包括横向水平分析和全面评价两个重要环节。

12.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整理主要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应用分组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综合。

13.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

P5014.在确定课题项目时,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单选题)。

P50二、名词解析1.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依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标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总评价。

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进行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简答题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注意哪些原则1)选择农业生产中带关键性的技术项目;2)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大的项目;3)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4)选择难以相当的项目;5)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

2. 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1)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2)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3)研究对象的及时效果方面的资料;4)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

3. 农业技术最优方案的实施程序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程序;2)要经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3)要不断检验和修正农业技术方案。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一、填空、选择、判断1.用于计算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数量指标,即成为评价指标。

2.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是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三类。

4.生产资金包括资金消耗和资金占有率两个方面。

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可分为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和生态效果分析指标三类。

(必须懂得区分三种指标)6.追加回收投资期指标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

7.土地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