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线索黄列学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知识框架】
革命先行
者孙中山
【重点梳理】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知识延伸】
三民主义的三大主张。

三民主义完整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视为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属民权主义内容;“平均地权”则被认为是民生主义的实现方式。

民族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民权主
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拥有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八上历史第三课知识框架

八上历史第三课知识框架

八上历史第三课知识框架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八上历史第三课的知识框架:八上历史第三课知识框架一、课程主题鸦片战争二、重要人物1. 林则徐- 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虎门销烟,彰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 他曾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 道光帝- 清朝的皇帝,在鸦片战争期间态度摇摆不定。

三、背景1.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

- 反问一句,英国为啥这么着急?还不是工业发展太快,国内市场不够用啦!2. 中国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就像一个封闭的小城堡,自己能生产,不想和外面交流。

3. 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谋取暴利。

四、过程1. 虎门销烟- 1839 年6 月3 日至25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 那场面,真是壮观又解气!难道我们能容忍鸦片毒害国人吗?2. 英国发动战争- 1840 年6 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这英国也太霸道了,说打就打!3. 战争的发展- 英军沿海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天津白河口。

- 咱们的海防就这么容易被突破吗?4. 清政府求和- 1842 年8 月,清政府被迫求和。

五、结果1. 签订《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赔款2100 万银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这可真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啊!2.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影响1. 政治方面-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 难道我们能甘心国家变成这样吗?2. 经济方面-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就好像原本平静的湖水被搅乱了,再也回不到从前。

3. 思想方面-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变革,向西方学习。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一、辛亥革命(1911年)1. 革命背景。

- 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 革命组织的建立:-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2. 革命过程。

-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起义第一枪,随后其他起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武昌城,并成立湖北军政府。

因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场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 全国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3. 中华民国成立。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4. 辛亥革命的意义。

-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 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与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社会风俗上: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 袁世凯独裁统治。

-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破坏责任内阁制:1912年,宋教仁等组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宋教仁希望通过国会选举来组阁限制袁世凯权力。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这就是“宋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3部分专题线索归类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速记手册 第3部分专题线索归类

入宛平城搜索, 遭到中国守军的 严词拒绝。日军
组织正面战场, 进行抵抗
日军全面发动侵 华战争,中国全 民族抗战的开始
炮轰我军防地,
中国守军奋起反
击。
线索二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抗争阶层
要点
概况
封建地主阶级
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
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
自 1840 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
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
第 4 页 共 13 页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 鸦片战争。 2.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侵略者两次在北京城作威作福相
八上历史专题线索归类
专题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线索一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1.列强的侵略战争
战争 名称
起止 时间
发动 国家
暴行或者 签
订的条约
影响
教训
1840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
鸦片 战争
— 1842
英国
《南京条 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封建经济开始解 约》 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

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0 年
英法 1860 年火 中国赔款割地、增开通商口岸,中国半殖民地 落后就
联军 烧圆明园
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要挨打,
提高综
1894
合国力,
甲午中 — 日战争 189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的概况:,北京大学等校领导下,在北京举行示威游行,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之后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月4日中心地点:前期-北京、后期-上海主力:前期-学生、后期-工人;口号:外争主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结果: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在中国共产国际帮助下,在建立了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不久,北京、武汉、长沙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日本和法国的留学生的先进分子也组成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早期组织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1:北伐战争1、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建立者: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必背知识点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 孙中山简介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 《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 早期革命活动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遭拒,遂走上革命道路。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3. 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被捕牺牲。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 同盟会成立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时间地点: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 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辛亥革命1. 起义背景与过程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昌城,随后汉口、汉阳也被占领,武汉三镇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2.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四、中华民国的创建1.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成立临时参议院,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单元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单元知识框架

1. 秦国的兴起:公元前475年,秦国的霸主秦穆公正式建立了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2. 秦国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时代的开始。

3. 统一战争的胜利因素:1) 秦国的地理优势:秦国地势南北绵延,东西纵深,资源丰富,促进了国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发展。

2) 秦国的政治优势:秦国实行了集权制度,加强了统治,强化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第二部分:秦朝的政治制度1. 列国制度的废除:秦始皇废除了封建的列国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 郡县制度的建立:秦朝实行了郡县制度,设置郡县官吏,对各地的行政、财政、军事进行了统一管理。

1. 货币制度的统一: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

2. 道路交通的建设:秦始皇修筑了连接南北的巨型运河——秦岭连锁,加强了国家的经济交流和交通运输。

第四部分:秦朝的文化1. 统一文字的推广: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小篆,大大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统一。

2. 中央官学的设立:秦始皇在咸阳设立了太学,推广法家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

第五部分:秦朝的法律1. 法家思想的实行:秦朝采纳法家思想,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2. 法律典籍的整理:秦朝废除了各国的异文,统一了法律典籍,实现了法律的一元化。

结语:秦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统一战争的胜利因素、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以及法律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影响深远,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六部分:秦朝的建设成就1. 城市建设: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修筑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和城墙,为国家的防御和行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水利工程:秦朝进行了重要的水利工程建设,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包括灌溉工程和水利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七部分:秦朝的对外政策1. 属国体制:秦朝以霸道政策对待战胜的国家,实行了属国体制,对被征服的国家实行了割据和奴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主要包括《历史》上册和《思想品德》上册两部分内容。

在《历史》上册中,主要探讨的是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交流与传播、以及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等内容。

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书的整理与开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汉代文化的繁荣和典籍的整理与安排。

主要知识点包括:1. 汉代文化的繁荣:汉武帝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外交的发展。

2. 典籍的整理与安排:大成至正经和《太平御览》的整理与编写。

第二单元:古代典籍的交流与传播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典籍的交流与传播,以及典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主要知识点包括:1. 典籍的交流与传播:古代典籍通过官方的汇编、传抄以及民间的流传而实现交流与传播。

2. 典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典籍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指导思想、教育人民、促进文化传承等作用。

第三单元:古代社会的变革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

主要知识点包括:1.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统治者之间的争斗和战乱导致了社会和政治的不断变革。

2. 经济变革与社会动荡: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经济落后和社会动荡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3. 文化的变革: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主要体现在佛教的传播、文人的活动以及文字的繁荣。

第四单元:古代史书的研究与写作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史书的研究和写作方法。

主要知识点包括:1. 史书的来源与分类:史书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按照体裁可以分为编年体史书、通史和专门史书等。

2. 史书研究的重要方法:史书研究需要通过文字研究、史迹研究、考古发掘等多种方法进行。

3. 史学思想与历史观:史学思想和历史观对于史书的研究和写作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归纳。

这些知识点主要涉及了古代典籍的整理、交流与传播,以及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变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6课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
1.背景:《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公车上书”
概况: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北京发起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上书未上达光绪帝。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
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领域
内容
意义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军事强大
——戊戌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客观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②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6.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八上历史线索

八上历史线索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单元(1—5课)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近代第一个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英国第1课鸦片战争(1840.6—1842.8)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近代史从1840年——1949年)⑹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⑺“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历史教训。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856.10—1860.10)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⑶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及数目:俄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⑷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割地最多的条约。

⑸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的领导人:洪秀全;抗击洋枪队的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洋枪队的领队是:华尔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甲午中日战争中,主要的战役有: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英雄:邓世昌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威海卫战役⑶《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895年)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线索范文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线索范文

中国近代史(1840————1949)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概况:1.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4.知识线索: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各阶级、阶层的反抗斗争和近代化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开端1.背景:①国际局势:中:封建制度衰落外: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英成为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掠夺原料(根本原因)②鸦片输入危害: 白银外流, 加剧中国贫弱.③禁烟运动代表:林则徐(道光年间)——民族英雄(直接原因)措施: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勒索赔款恶例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列强经济侵略,门户洞开(闭关政策被打破)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此款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3.影响: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历史转折点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领域变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②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2、沙俄获益最多:150多万km2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4、影响: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收复新疆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加剧,造成边疆危机阿古柏入侵新疆,建伪政权,英俄支持沙俄侵占伊犁地区2.经过: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塞防、海防并重)19世纪70年代中期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又收复伊犁3.结果:收复新疆,粉碎英俄分裂新疆的阴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附:新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西汉: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初二历史上册12课到24课的线索要点

初二历史上册12课到24课的线索要点

初二历史上册12课到24课的线索要点12课新文化运动(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口号旗帜:“民主”和“科学”又称德先生和赛先生;主要阵地: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2)代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李大钊(3)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4)评价:积极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13课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3)发展:时间:6月初,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4)结果: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5)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地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⑹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爱国。

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基础)见课本P67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李大钊,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中共诞生的标志:“一大”召开: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主要包括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在第一单元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的原因是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向中国走私鸦片则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然而,这次禁烟运动也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本或咨询历史教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安庆、
绍兴
起义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广西
起义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黄花
岗起

(1)经过: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知识延伸】
关于孙中山和武昌起义关系的问题。
孙中山对武昌起义起着领导和指导作用,原因在于“孙中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的领导,但是起义的人们仍然把他当作革命的领袖,用他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和组织群众”,而且孙中山通过同盟会领导起义,孙中山的思想,同盟会的纲领、方略对武昌起义都起着指导作用。
(2)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意义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9课 辛亥革命
【知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
醴起

(1)经过: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_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_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图

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_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图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希望大家喜欢。

八上历史知识点框架鉴赏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1.开始时间:1915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猜你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材知识点分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材知识点分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教材知识点分类八上历史教材知识点分类课别Ⅰ类知识点Ⅱ类知识点Ⅲ类知识点第1课鸦片战争1.鸦片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2.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及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3.鸦片战争的过程。

(1841年,清军强占香港岛。

)4.鸦片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及他们反侵略斗争的精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中英《虎门条约》、中英法《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及列强取得的特权。

神。

(关天培、陈化成)5.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3.《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时间、地点、人物、建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2.永安封王——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初步建立。

3.定都天京。

4.《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目的、评价。

5.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1.永安封王概况。

2.洪秀全创教。

3.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

4.《资政新篇》的主张、结果及其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洪秀全的早期传教活动。

3.太平天国北上的战斗情况。

4.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战况。

5.天京事变概况。

6.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

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太平天国运动的地位及评价第4课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口号。

2.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的地位、作1.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的其他内容。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西北新疆危机。

2.东南海疆危机。

用、局限性。

4.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5.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6.清政府建立台湾行省。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1.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2.黄海海战,邓世昌以身殉国。

3.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知识分类】部编版历史八上教材知识点分类

【知识分类】部编版历史八上教材知识点分类
3.聂士成壮烈殉国。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孙中山创建兴中会的时间、地点及宗旨。
3.孙中山建立同盟会的时间、地点。
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总理、机关报。
5.同盟会的性质及成立的意义。
6.孙中山把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7.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1.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4.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战况。
5.天京事变概况。
6.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
第4课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口号。
2.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洋务运动的地位、作用、局限性。
1.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的其他内容。
3.左宗棠收复新疆。
4.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5.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56年——1860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火烧圆明园。
3.沙俄的侵略罪行——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1.《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武昌起义的经过。
4.辛亥革命名称的由来。
1.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概况。
2.武昌起义的筹备。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
2.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人物、性质、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线索黄列学.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线索黄列学.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概况:1.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4.知识线索: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各阶级、阶层的反抗斗争第一学习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开端1.背景:①国际局势:中:封建制度衰落外: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英成为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掠夺原料(根本原因)②鸦片输入危害: 白银外流, 加剧中国贫弱.③禁烟运动代表:林则徐(道光年间)——民族英雄(直接原因)措施: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勒索赔款恶例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列强经济侵略,门户洞开(闭关政策被打破)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此款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3.影响: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历史转折点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领域变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②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2、沙俄获益最多:150多万km2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4、影响: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收复新疆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加剧,造成边疆危机阿古柏入侵新疆,建伪政权,英俄支持沙俄侵占伊犁地区2.经过: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塞防、海防并重)19世纪70年代中期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又收复伊犁3.结果:收复新疆,粉碎英俄分裂新疆的阴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明治维新—日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侵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支持侵华2.经过: 1894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黄海大战:邓世昌旅顺陷落: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1895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②赔款白银二亿两——增加人民负担,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便利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侵略加剧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概况:1.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4.知识线索: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各阶级、阶层的反抗斗争近代化第一学习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开端1.背景:①国际局势:中:封建制度衰落外: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英成为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掠夺原料(根本原因)②鸦片输入危害: 白银外流, 加剧中国贫弱.③禁烟运动代表:林则徐(道光年间)——民族英雄(直接原因)措施: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勒索赔款恶例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列强经济侵略,门户洞开(闭关政策被打破)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此款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3.影响: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历史转折点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领域变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②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2、沙俄获益最多:150多万km2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4、影响: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收复新疆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加剧,造成边疆危机阿古柏入侵新疆,建伪政权,英俄支持沙俄侵占伊犁地区2.经过: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塞防、海防并重)19世纪70年代中期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又收复伊犁3.结果:收复新疆,粉碎英俄分裂新疆的阴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明治维新—日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扩张—侵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支持侵华2.经过: 1894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黄海大战:邓世昌旅顺陷落: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3.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1895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②赔款白银二亿两——增加人民负担,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便利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侵略加剧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

2.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加重了人民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④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

洋务运动————器物之变(技术之变)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制度之变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思想之变一、经济上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外: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内:太平天国运动——阶级矛盾激化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内容:(1)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派留学生(詹天佑)(2)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海军5.结果:失败。

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6.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主观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客观结果:①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②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因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为西方政治民主思想传播提供了条件。

为近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8.失败原因:国外: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国内: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②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阻挠、破坏二.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1.背景①社会条件: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严复、康有为、梁启超2.兴起:标志:公车上书 1895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刊物:《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国闻报》(严复天津)团体:强学会——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3.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光绪帝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4.目的(核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治)5.结果:失败戊戌政变1898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变法维新流血牺牲第一人)6.影响: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失败了。

7.失败原因:外因:封建势力强大内因: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只改良,不革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军队,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关键时刻轻信袁世凯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2.兴起:标志: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 1894年檀香山)政党:同盟会 1905 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军事:发动反清武装起义3.爆发:武昌起义 1911.10.10——辛亥革命爆发4.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民国纪年)清朝灭亡:1912.2.12. 宣统帝退位6.结局: 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北洋军阀统治),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失败原因: 外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绞杀)内因: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脱离群众7.意义:①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②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三.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1.背景:辛亥革命后,民族危机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兴起:《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3.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4. 内容: 前期:四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四反对(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进攻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反封建旧文化)后期: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代表: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5.评价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共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四、五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和中共创立1、五四运动:1919年(1)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开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发展:6月3日上海工人(5)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7)意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创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党的创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宣告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董必武、李达济南:王尽美、邓恩铭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 1924——19271、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 为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2、1926年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粤汉铁路上的贺胜桥,汀泗桥)成果:沉重打击北洋军阀经过:1926年,北伐军登上武昌城楼,吴佩孚主力基本被消灭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形势:出师不到半年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广州——→武汉3、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蒋介石(412)汪精卫(715)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三、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间:1927年4月蒋介石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2、中共的探索斗争(1)革命道路探索的史实: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向农村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2)探索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