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方博对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4 42.9 43.8 2 6 45.5 47.8 2
3 40.0 31.2 3 40.0 21.8
格,发抢段的使用率为 30.4%,在正常范
6 1 2 33.3 21.4 3 0 100 21.4 6 2 53.3 57.2
围之内。综合这 6 局比赛,在发抢段,马 合计 19 12 61.3 30.4 19 17 52.8 35.3 19 16 54.3 34.3
根据表 1 的评分标准,从表 2 可知, 马龙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 54.3%,属于良 好偏优秀,使用率为 34.3%,低于正常范 围。综合这 6 局比赛,相持段,马龙在 第 1、第 3 局比赛中得分率比较高,但是 这 2 局的使用率都低于正常范围,不是稳 定得分机会。反而第六局有着较高的使用 率,为其拿下比赛奠定了基础。通过统计 发现,马龙在主动相持阶段得分能力较 好,得分为为 14 分,丢分仅为 3 分,尤 其主动相持阶段的侧身和正手位,分别得 分为 6 分和 5 分,而且都没有失分。
网、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资源和乒乓球技 5.3% 的使用率。通过统计发现马龙在
术相关的书籍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1.2.2 三段统计法 通过观看马龙和方
根据表 1 的评分标准,从表 2 可知, 接发球抢攻和接发球后抢攻环节得分比较
博世乒赛男单决赛视频,运用“三段统计
第 53 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技战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中国期刊
发抢段,马龙的发球和发球抢攻环节得分 能力比较强,在这场比赛中,马龙发球直 接得分为 8 分,失分为 2 分,发球抢攻得
有在第二局的得分率是 20.0%,其他局比 赛都在良好以上,第 1、第 3、第 6 局都 远 远 高 于 优 秀 标 准, 尤 其 第 一 局, 还 有
对乒乓球运动员方博在53届苏州世乒赛中发球轮的技战术分析
竞技与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方博在53届苏州世乒赛中发球轮的技战术分析文/朱超摘要:通过分析与研究发现,方博在这三场比赛中充分发挥了“黑马”本色,发球轮也是他主要得分手段。
为探明方博在第53届世乒赛男单自八强后的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特征,为各乒乓球队的日后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第53届世乒赛男单4∕1决赛方博对许昕,半决赛对张继科,决赛对马龙的三场比赛的发球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方博;发球轮;技战术;统计和分析方博是右手横板弧圈结合快攻打法,2009年升入国家一队,是历史上首位世青赛独揽四金的男选手。
2015年,在第53 届苏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方博爆冷连续战胜了许昕、张继科,成功进入决赛与马龙会师。
方博在决赛中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力拼马龙,上演了许多精彩的瞬间,26 个回合的拿分球更是人们闲暇时讨论的热门话题。
虽然在最后方博以 2:4 的成绩负于马龙,但是方博在本届世乒赛上的表现绝对可圈可点,在对阵马龙时的表现也是精彩的。
所以,本文将方博在第53届世乒赛男子中对阵马龙、张继科、许昕时发球轮的技战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方博发球轮的技战术特点及优势和不足,力图为方博技战术的提升做一点数据上的铺垫。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方博在苏州世乒赛中发球轮进行技战术统计。
(二)研究方法1.录像观察法通过观看方博在第53届苏州世乒赛中的三场比赛录像,分别对阵许昕、张继科和马龙。
观察并统计方博对阵这三人时,发球环节的得分率、失分率。
2.数据统计法按三段统计法,将方博的比赛录像通过对发球抢攻段技术、发球效果、发球抢攻效果、相持段技术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一)方博发球技术分析发球技术是一场比赛中唯一不受对手限制的技术,同时也是布置战术意图的直接体现。
三场比赛中方博共发165个球,其中直接发球得分有15分,发球失分有3个。
方博的发球技术变化比较多,对发球的控制能力和变化能力优秀。
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
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刘杰;赵军南【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评估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张继科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张继科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总结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先进特征,为张继科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完善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4页(P75-77,112)【关键词】乒乓球;世乒赛;单打;技战术【作者】刘杰;赵军南【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46当今乒坛竞争最激烈、对抗性最强、最富观赏性的项目当属男子单打比赛,男子单打的技战术发展也引领着未来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鹿特丹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可谓是当今乒坛两大主流技术流派的对决——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vs直拍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直拍横打技术。
对于我国传统的直拍快攻型打法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乒乓球工作者感兴趣的领域,而直拍横打技术的诞生更使得以王皓为代表的直拍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直拍横打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作为欧洲乃至世界最主流打法的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研究却并不多见。
因此,本研究以新科世界冠军、国家队主教练刘国梁口中的“藏獒”——张继科为研究对象,对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张继科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张继科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总结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先进特征,为张继科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完善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提供依据。
以第51届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的技战术打法为研究对象。
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作者:胡海涛施之皓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摘要通过对2013年法国巴黎世乒赛男子单打半决赛、决赛录像的观察与统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半决赛、决赛中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研究发现:张继科在发抢段与接抢段优势较大,使用率较高,是比赛胜利的关键,相持段得分率低,使用率偏低,但相持段的反拉表现出色,是赢得比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张继科乒乓球技战术特点一、研究对象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技战术。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评估法。
三、结果与分析(一)运用三段分析法对张继科半决赛的技战术分析1.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发抢段分析张继科在半决赛中以4∶0战胜了我国选手许昕,决赛中以4∶2战胜了队友王皓,最终获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
以下将张继科的这两场比赛分别进行三段技战术的统计。
在对许昕的半决赛中,张继科的发抢段得分率较高,得分率为77.78%,都超过了70%得分率的优秀标准,且发抢的平均使用率也较高,说明张继科的发球抢攻在对许昕的比赛中有压倒性的优势。
2.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接发抢段分析在对许昕的半决赛中,张继科的接发抢段也明显占优。
通过录像观察主要是许昕的发球相比较速度旋转都不是特别厉害,张继科往往利用他比较成熟的反手拧拉技术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威胁,从而在比赛中由被动转主动占据优势。
3.张继科半决赛对许昕相持段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张继科在半决赛对许昕的比赛中相持段得分率较高,为51.72%。
结合比赛录像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许昕对张继科的拉球力量大和旋转强不适应所致。
从对许昕的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继科连续拉冲下旋球的能力较强。
(二)运用三段分析法对张继科对王皓决赛的技战术分析1.张继科对王皓决赛发抢段分析张继科的发抢段得分率都较高,尤其是在对王皓和许昕的比赛中接抢段的得分率分别为73.52%和77.78%,都超过了70%得分率的优秀标准,且发抢的平均使用率也较高,说明张继科的发球抢攻在比赛中有较大优势。
张继科打乒乓球的技巧方法
张继科打乒乓球的技巧方法导语:在2016年里约奥约会中,张继科以沉睡的藏獒称号风靡全球,那么,作为球迷们如何学习张继科乒乓求的球技呢?请阅读下文的相关内容。
一、天生的身体素质,出色的腿部力量张继科,中国男乒主力队员,他充满个性众人总是用“藏獒”与“血性”去形容他,他拥有令对手举牌的冲劲,创造了收获大满贯的个人最快纪录(445天)成为中国男乒历史上继刘国梁和孔令辉之后第三位大满贯选手,经过在国际赛场的多年拼杀,获得过国际乒坛超高的人气。
天生的身体素质,出色的腿部力量张继科在相持阶段中,无论正反手的单项连续进攻,还是正反手之间衔接转换进攻,都能够保证超高的击球力量,着都与他出色的身体素质分不开。
张继科的身体素质在中国男队,乃至整个国际乒坛也是数一数二的。
他拥有强壮的大腿肌肉,蹬地力量非常足,大腿肌肉厚实却不缺乏灵敏性。
在比赛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远距离的迅速移动,还能够保证身体不会因此失去重心,上肢也可以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通常都能打出高质量的回球,时而还会打出一些使观众惊叹的“超级球”。
正是由于张继科拥有超强的腿部力量,使得他在比赛中常常可以做到在由于判断失误而造成身体失位、失去重心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打出超高质量的大力回球。
张继科还拥有超强的爆发力,国家队体能教练曾经在报道中提到:“张继科的爆发力很强,肌肉类型是爆发力型,腿部力量出众,这样一来击球和腿部力量以及跑动都比一般人强,这是天生的素质。
并且张继科在比赛中,进入相持阶段时,也可以经常打出突然的加力球,让对手措手不及造成失误。
1.超强的身体素质力量发挥最大化张继科的身体素质在世界乒坛数一数二,超强的身体素质使他在比赛中游刃有余,并能够频频打出“超级球”。
身体素质出色也表现在力量方面,张继科的爆发力惊人,常常给对手重重一击。
2.逆旋转发球旋转质量强张继科的逆旋转发球时他的招牌技术之一,他的逆旋转发球质量极高,旋转可强可弱,落点十分精准。
张继科是正反手两边都可以上手的全面型选手,因此对他而言,逆旋转发球可以多为自己创造一些进攻机会。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方博与马龙在2015年世乒赛技战术分析
15《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2月乒乓球在我国是群众基础最广泛的运动之一,也是奥运会的夺金热门项目。
继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又迎来新塑料球的改革,由于器材和规则的一系列变化,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选择也产生着细微的变化。
本文将重点总结方博的正手进攻特点,分析该类打法的技术变革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为我国横板两面弧圈打法的乒乓球技战术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教练员的训练与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乒乓球运动员方博技战术特征。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关于乒乓球技战术的论文、书籍、专著、报刊文献等资料,之后对收集的文献加以分析、整理,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1.2.2录像观察法。
观看2015年苏州世乒赛中方博在前八强中对弗兰兹卡的比赛,对他的技战术进行分析。
1.2.3一般统计法。
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所得数据,以场为单位用得分率和使用率的形式进行整理。
利用三段统计技术统计法对张继科的三场比赛进行统计,获取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2结果与分析2.1方博对马龙的技战术分析2.1.1发球抢攻段。
从表1可以看出,方博的发球抢攻段使用率为25.7%,得分率为53.6%,都处于勉强及格的状态。
再结合录像观察,方博本场比赛在发球阶段很多时候都直接被马龙抢攻了,导致比赛的主动权丧失。
而得分率较高,还得归功于高质量的抢攻能让方博得分。
在与马龙的对决中可以看出他的发球方面还存在缺陷,容易让水平高的对手直接抢攻,以至于被动。
2.1.2接发球抢攻段。
从表1可以看出,方博在接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达到了40.6%,使用率也达到29.4%,可以看出他在接马龙发球时,还是有着良好的抢攻意识的。
毕竟马龙的综合实力要高于他,若在接发球时仅仅局限于不失误,恐怕等马龙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方博与马龙在2015年世乒赛技战术分析林俊磊 曹 骏(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48)摘 要:为研究方博在苏州世乒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本文对方博在苏州世乒赛上技战术打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乒乓球运动员们展示实力和技巧的最高舞台之一。
而男单决赛更是吸引了全球无数乒乓球爱好者的目光。
本文将对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探讨选手们在比赛中的策略和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比赛的双方选手。
这场决赛中,中国选手马龙对阵日本选手水谷隼。
马龙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他的实力无可置疑。
而水谷隼则是日本乒乓球队的代表,他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技巧和速度。
两位选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也为比赛增添了一份悬念。
在比赛开始之前,马龙和水谷隼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马龙以他出色的攻击能力而闻名,他的快速反击和强力的正手击球是他最大的武器。
而水谷隼则以他的防守和变化球著称,他善于利用对手的力量来进行反击,并且擅长制造对手失误。
比赛开始后,马龙立即展现出了他的攻击性。
他利用自己的强力正手击球,不断给水谷隼施加压力。
马龙的发球也非常出色,他通过变化球和角度的变化,让水谷隼难以应对。
水谷隼则采取了更为保守的策略,他在比赛中更多地选择了防守和反击。
他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和速度,不断回球并寻找机会进行反击。
随着比赛的进行,马龙逐渐掌握了比赛的节奏。
他通过变化球和快速反击,不断迫使水谷隼犯错。
马龙的攻击性打法让水谷隼无法轻松应对,他在比赛中频繁出现失误。
然而,水谷隼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坚持自己的防守和反击策略,并且逐渐找到了一些有效的进攻方式。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水谷隼展现出了他的顽强意志和技巧。
他通过变化球和角度的变化,成功地打乱了马龙的节奏。
水谷隼的反击越来越准确,给马龙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然而,马龙并没有被动应对,他调整了自己的战术,并且加大了攻击力度。
最终,马龙以3比1的比分战胜了水谷隼,夺得了本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通过对这场比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选手们在技战术上的差异和策略的演变。
马龙凭借出色的攻击能力和变化球技巧,成功地压制了水谷隼的防守。
对我国横拍运动员张继科比赛中的技战术分析
对我国横拍运动员张继科比赛中的技战术分析作者:谢锋华屈子路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8期谢锋华屈子路(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开始在欧亚蓬勃开展起来,随着新规则的更改和器材的改进,乒乓球运动技术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竞技体育胜负争夺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方法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战术情况,获悉比赛技术运用就成为体育科研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乒乓球张继科技战术分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93-01张继科技术比较全面,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打法,打法凶悍,技术较强,被视作是中国乒乓球未来的新星。
张继科的反手侧拧技术可以说是张继科的制胜法宝,虽然近年来很多选手都纷纷采用这项技术,但张继科将这项技术发挥至极致。
张继科的正手速度与力量并不是最大的,他的主要优点在于相持中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力量、速度以及旋转的变化上。
1 结果与分析1.1 张继科对王浩技战术分析比赛结果:4:2(12-10,11-7,6-11,9-11,11-5,14-12)张继科在发抢段的得分33,失分13,得分率率为(71%)为优秀上线,使用率为(38%)达到优秀上线标准。
通过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张继科在发抢环节上做的非常严谨,给对手制造相应的麻烦,让对手出现了很多的漏洞,使自己可以找到机会主动抢攻,主动抢攻杀伤力大,成功率高。
张继科的发球主要是以正手的侧上、侧下逆旋球的短球为主,配合使用正手的侧下旋追身长球。
张继科在接抢段的得分13,失分16,得分率为(45%)达到良好,使用率为(25%)刚刚达到及格。
通过数据可以分说明张继科在接抢段表现的积极主动,而且把握机会的能力强。
张继科在接抢段多以反手的拧拉斜、直线,摆短以及直接反手起板拉对手的反手位为主要得分手段,辅助着侧身拉斜、直线,侧身正手挑、搓斜线也均有得分。
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方博在2015年苏州世乒赛的技战术分析
10《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1年02月1研究目的和意义乒乓球比赛的实质就是进攻与防守的转换与对抗,而攻防对抗的核心是提高击球的质量;比赛中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在熟练掌握各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主动的进攻与防守,则会把握好比赛的节奏。
比赛中战术组合内容的体现,反映着乒乓球比赛中战术运用的基本模式,而这种战术组合运用的基本模式是比赛获胜的基本保证;并且为进一步发现战术组合模式运用的基本规律提供可能,为乒乓球战术理论建设以及战术训练内容安排更加符合竞技实际情况提供帮助。
乒乓球技术的五要素指:球的弧线、旋转、速度、力量、落点。
其中球的旋转、速度是球运动的实质,而弧线、落点则是球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力量则是引起球运动的根本原因。
当在侧身攻后将球攻到对方正手位或反手位时(以右手执拍为例,下同)。
每一板的击球都包含着进攻与防守的双重意义[1]。
也就是说,乒乓球赢分不仅靠命中而且靠对方失误,进攻与防守都可以直接得分或造成对方失误而得分。
进攻与防守的核心在于提高击球质量。
任何一板球在运行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进攻与防守的斗争就是双方运动员运用五大要素能力的斗争。
若讨论到进攻与防守的战术问题,方博则采用正手强力的进攻尽力取代防守,因为在最后几轮遇到的都是比自己实力强大的对手,放手用正手的搏杀这种高质量回球,给对手带来压制,使对手不能很好地采用防守反击来限制自己。
在比赛中得分效果好使用频率高的战术组合模式,往往决定着一场比赛的胜负[2]。
这种对比赛胜负具有明显决定性作用的战术组合模式就是比赛战术的制胜模式。
制胜模式中我们常把各种战术要素(战术组合)有机整合起来,根据对手情况,实现比赛中战术实施效益的最大化。
而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进攻技术的威力大,且防守愈加困难,进攻技术成为赢得比赛的必要手段[3]。
在发球段与接发球段都以控制住对手为主,然后寻找机会主导进攻,而在相持段则以压制弱侧辅以全台调动,掌控好比赛节奏,把握进攻的主动权。
第53届世乒赛冠军马龙技战术的三段分析
第53届世乒赛冠军马龙技战术的三段分析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三段指标评估法、单项优劣势技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马龙为对象,观察他在决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并作出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5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最终在中国运动员马龙和方博之间展开,马龙凭借全面的技术优势以4:2战胜方博。
本场比赛中双方的多板相持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届世乒赛的激烈,在新塑料球实施后的大赛中表现出了乒乓球技战术的新特点,更进一步地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向前推动来一步。
因此,本研究主要对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整场比赛竞技状态表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归纳、总结当前乒乓球技战术表现的新特点、新趋势,以期为我国乒乓球技战术训练和优秀运动员打法类型的借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乒乓球;技战术;竞技表现1马龙与樊振东第一局比赛分析从表一可知,马龙进去比赛的状态很快,这与训练有直接的关系,马龙与樊振东在以往交手多次,已经非常熟悉对方的打法与技术。
但整体发现,马龙还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一三板、二四板的发抢与接抢以零失误结束,展现了真正的基本功。
2马龙与樊振东第二局比赛分析在第二局中,樊振东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对马龙的反手拧拉与正手的侧拉做出了判断,逐渐进去了状态,发抢时与马龙相当与持平。
比赛中,教练一直提醒马龙提高接抢与回合的板数,所以接下来的回合一直占据上风,表现出最强水平的技术。
但是马龙这局相持段使用率为14.2%,评估指标不及格,存在着回合的差距,击球落点单一,下旋球与上旋球结合较少,但是最终还是以11-7拿下了第二局。
3马龙与樊振东第三局比赛分析短暂的暂停之后,进去了双方熟悉的第三局,对于双方的技战术与打法风格都比较熟悉,所以这局马龙11-8艰难拿下比赛。
从表格可以看出,马龙在发抢段得分率为71.4%,评估指数为优秀,但是在接抢段中,樊振东又较强的落点与力量,使马龙的接抢段十分难受,导致得分率为42.9%,相持段中双方实力差距不大,远台进攻马龙不敌樊振东,力量薄弱是他的弱点,反手拧拉台内短球落点不刁钻。
第5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解析及技战术发展最新动态研究
0Sport年 月第 期20169145第5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解析及技战术发展最新动态研究张赛强,刘丰德(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马龙和方博的竞技表现进行统计分析、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新塑料球实施后乒乓球技、战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结果认为,“变化能力”在高水平比赛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持段依然是比赛争夺的焦点;专项体能在比赛中的作用愈加显现。
关键词:乒乓球;技战术;竞技表现;动态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6)09-010-03投稿日期:2016-07-15作者简介:张赛强(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15年5月3日,第5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在中国运动员马龙和方博之间展开,最终马龙凭借全面的技术优势以4:2战胜方博。
世乒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各国运动员都对其非常重视,本场比赛中双方的多板相持情况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届世乒赛的激烈,代表世界男子最高技战术水平的他们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表现,也在新塑料球实施后的大赛中表现出了乒乓球技战术的新特点,更进一步地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向前推动来一步。
因此,本研究主要对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整场比赛竞技状态表现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归纳、总结当前乒乓球技战术表现的新特点、新趋势,以期为我国乒乓球技战术训练和优秀运动员打法类型的借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第53届世乒赛中马龙与方博的竞技状态表现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通过CNKI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准确把握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研究现状。
1.2.2 录像观察法 对第5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的比赛录像反复观看,设计分析思路,确定观察指标。
1.2.3 数理统计法 主要采用三段指标评估法,对2名运动员的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统计,然后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运动员在各阶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总体竞技状态表现。
乒乓球世锦赛中技战术探讨
乒乓球世锦赛中技战术探讨概要:张继科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后起新星,技术基础较好,随着大赛经验不断增多,稳定的心态也伴随着成长不断的成熟,希望他在各种大赛中进一步不断的磨练自己,使自己得到更大的进步。
在接张继科发球时回球的落点及旋转上掌握都是比较好的,而且娴熟的防守技术让张继科发球抢攻的使用率下降。
在横板运动员的技战术要求中都是力争在“前三板”中分出胜负或占据主动进入相持段,而张继科在与王励勤交手在第二局中发抢段的失利,使这场比赛前三板得分率并不算很高。
1接发球抢攻段张继科在接发球抢攻段的使用率并不高但是得分率较高,无论是正手位的抢攻、抢拉,还是反手位的拧拉球,比赛中使用的频率都是比较高的。
在与朝鲜选手李哲国比赛中,由于对手对张继科技术的不太了解和难以适应旋转,几乎造成了比赛中态势呈现一边倒的现象。
当前我国横拍选手与亚洲直拍弧圈对阵时,技术上更有全面性。
比赛中张继科接发球通常用摆短控制对方或是反手的拧拉技术占据主动,对于出台球一般采用正手抢拉或是抢冲以及反手的抢拉。
但是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张继科的接发球抢攻率虽然很高,但是得分率却是偏低。
主要是由于张继科与王励勤之间的技术特点还是有一些相近,积极主动的控制回球落点以及发球中短球的运用。
在与王励勤比赛的第二局中,王励勤以11:7胜出,在这一局中王励勤抓住张继科急于反手的拉、挑的情况,而发正手位的短球,造成张继科回球失误。
所以在与王励勤这种世界高手比赛时应注意攻防的结合,不能急于一板或两板抢拉或抢冲得分,而应在接发球时多一些变化,摆短的同时可以穿插劈长等。
2、张继科—李哲国、波尔对阵时相持球阶段的技术分析张继科对阵李哲国、波尔的相持阶段中,张继科都在数据上确立了很大的优势,这因为对手在发抢、接抢中不适应张继科的拧拉挑打技术有关,使得张继科进入相持后首先获得了主动张继科在相持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随着比赛的进行,对方逐渐适应了张继科的打法,把球带入相持阶段比较多,但张继科的相持能力以及反手的反拉能力在这两场中表现比较强势,尤其是对波尔这场,第三第四局中打到三板以后的相持阶段几乎让波尔没有任何招架之力,这是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方博对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方博对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周星栋;曾橙橙;王洋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5(000)026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半决赛中方博和张继科的技战术经行了分析.了解他们各自在比赛中的技术、战术和心理上的特点,总结影响这场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张继科在这场比赛中在技战术和心理方面没有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导致整场比赛都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而方博则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主动,很好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技战术特点.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周星栋;曾橙橙;王洋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6
【相关文献】
1.第52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决赛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J], 付海燕;贾俊杰
2.第53届世乒赛方博与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J], 贾佳
3.2013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J], 郭凯;张旭;
4.2013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J], 郭凯;张旭
5.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J], 樊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53届世乒赛方博与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2016年(第6卷)第20期体育大视野在苏州第53届世乒赛的男单半决赛中,结果可以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张继科居然以1比4败在了方博。
相比方博,张继科更早就崭露头角,作为我国男乒的主力队员,在2012年就已赢得了大满贯,而方博获得成就较晚,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是于2015年国际乒联团体世界杯赛。
从两者的履历经验来看,2人的世界排名在苏州世乒赛之前相差较远,达到10名以上,张继科在实力和经验方面明显更具优势,所以,其此次的战绩值得大家深究。
为了能对方博和张继科在该场比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参考,该文对该场比赛中两者的技战术及心理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同时对他们运用的各种技术在发抢段、接抢段及相持段等3个阶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进行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该文以方博与张继科在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中使用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1.1.1 张继科成绩张继科成绩见表1所示。
1.1.2 方博成绩方博成成绩见表2所示。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为了达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掌握并加以借鉴的目的,应①作者简介:贾佳(1983,3—),男,汉,河南郑州人,本科,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乒乓球技战术分析。
DOI:10.16655/ki.2095-2813.2016.20.135第53届世乒赛方博与张继科技战术分析①贾佳(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乒乓球队 广东广州 510100)摘 要:该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查看法、三段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方博和张继科在比赛时的各种特点如技术、战术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该比赛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方博在该场比赛发抢段表现极其优异,具有强烈的抢攻意识,相持段积极主动性非常强,回球路线多变,因此,技战术特点能够处于主动位置将其充分发挥出来;而张继科比赛中被方博压着打,回球方面受影响,失误较多,也因多场比赛体力不佳,旧伤复发,缺少主动积极性,没有及时对该比赛中的技战术和心理方面做出分析和调整,导致在比赛全程中都没有调整好状态而处于被动劣势位置。
第53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龙(vs 方博)技战
术数据分析
场 比 赛 接 发 球 抢 攻 得 分 10 个 球,
由表 1 可以看出,马龙在发球 抢攻段得分率处于良好水平,使用 率略低。主要因为双方运动员技术 都比较全面,方博的接发球抢攻意 识对发球抢攻造成一定的限制。同 时马龙正反手技术比较均衡,相持 技术是其优势技术。由于此次比赛 采用塑料球,相对于旧的赛璐珞球 来说弹性高、旋转与速度慢,因此 直接发球抢攻得分难度增加,比赛 更多地拖入了相持阶段。虽然最后 一局马龙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不高, 但是在接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高得 分率使得他能在第 6 局快速拿下 比赛。
2.2 方博(vs 马龙)技战 术数据分析
从表 2 来看,方博的发球抢攻 段的得分率处于不及格状态,使用 率也偏低。方博的技术特点就是正
达到了 9 分。这说明首先方博发球 质量并不是很高,因此容易被对手 直接上手得分。其次方博在发球完 与下一板发球抢攻的衔接中存在问 题,特别是侧身的意图太过明显, 而马龙对方博的球路风格很熟悉, 因此往往能抓住机会打乱方博发球 抢攻的意图。
36 运 动 训 练 2016年4月刊(总第 36 期)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36-03
第 53 届世乒赛男单决赛技战术分析
朱晓睿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 53 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马 龙和方博的技战术特征。
失 误 2 个 球, 马 龙 台 内 球 的 反 手 拧拉技术是其接发球抢攻的主要手 段,其反手拧拉的球质量高,落点 刁钻,速度旋转变化较多,从而打 乱对方接球的节奏。但是在第 2 局 的比赛中,马龙接发球多次失误, 导致输掉第 2 局比赛,说明马龙在 应对方博的逆旋转发球时,采用控 制技术效果并不理想,很容易导致 直接失误或者陷入被动被方博抢攻 丢分。但是在后来的比赛中,马龙 通过接发球抢攻,特别是反手拧拉 从而占据了主动。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张继科的技战术对比分析
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张继科的技战术对比分析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张继科在比赛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马龙发球基本以反手斜线和中路直线为主,张继科发球则以反手斜线和反手直线为主,马龙的发球要比张继科更加稳定,张继科的发球反手直线失分率较高; 马龙在发球轮第三板的进攻多数以正反手的进攻为主,但是其得分效果相对较差,张继科在正手拉/攻以及反手拉/攻方面的使用率方面与马龙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其拧/弹的使用率要远远的高于马龙;马龙在发球轮第五板进攻之前的衔接做的不是特别好,偶尔使用的拧/弹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进攻效果,张继科拧/弹技术的稳定性要弱于其在第三板的稳定性; 马龙在接发球轮第二板的技术使用以拧/弹和正手拉/攻为主,侧身拉/攻技术和台内挑打技术稳定性稍弱,张继科拧/弹技术的使用率与要远远高于马龙; 马龙和张继科在接发球轮第四板的技术和战术使用都是以正手拉/攻为主,张继科稳定性较差;在接发球轮第六板和第八板的相关技术使用中,马龙和张继科都是以正手拉/攻作为其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来使用。
通过对马龙和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对我国青少年右手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提出了意见。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80-01张继科和马龙,两个人都是横拍直打的代表性人物。
马龙的技战术水平非常全面,在比赛过程中特点非常明显,拥有强大的正手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同时反手技术也没有明显的漏洞,除此之外,经过世界大赛的历练之后,马龙在比赛中能够表现出稳定的心里和强大的应变能力,其全面的打法、稳定的心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难逢敌手;张继科也是一位技战术特点非常突出和明显的优秀运动员,凭借其独特的“拧”技术,在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的排名中占有了非常靠前的位置,其在比赛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进攻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与别的运动员相比,张继科拥有非常强大的反手进攻和防守能力,但是其正手稳定性却相对较差,在比赛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自己心情影响。
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徐阳;徐亚清
【期刊名称】《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年(卷),期】2012(028)004
【摘要】张继科在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了他职业生涯中的首个世乒赛的单打冠军,对张继科在半决赛和决赛中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找出其在技战术上的优势和不足,为张继科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徐阳;徐亚清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6
【相关文献】
1.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半决赛决赛王皓技战术分析 [J], 郭清林
2.对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王皓的技战术分析 [J], 韩冬
3.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 [J], 刘杰;赵军南
4.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王皓技战术分析 [J], 庞赓;王海燕
5.第五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张继科逆旋发球的分析研究 [J], 陈炳洪;龚文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
第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
刘杰;赵军南
【期刊名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2)00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乒乓球三段评估法、数理统计法,对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张继科的技战术运用特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张继科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总结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先进特征,为张继科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完善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75-77,112)
【作者】刘杰;赵军南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6
【相关文献】
1.第52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决赛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J], 付海燕;贾俊杰
2.第53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方博对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J], 周星栋;曾橙橙;王洋
3.2013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J], 郭凯;张旭;
4.2013年世乒赛男单决赛张继科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J], 郭凯;张旭
5.第52届世乒赛张继科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 [J], 樊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