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年级 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教案

合集下载

11.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

11.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

11.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絮絮叨叨满是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2.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沟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2. 倾听、表达、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3. 心理素质的提升与积极心态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实践絮絮叨叨满是情,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倾听、表达、沟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的美好。

2. 新课导入:讲解絮絮叨叨满是情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就是关心他人的点点滴滴。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倾听、表达、沟通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絮絮叨叨满是情,以及如何倾听、表达、沟通。

5. 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实践倾听、表达、沟通的技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爱他人、倾听、表达、沟通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11.絮絮叨叨满是情2. 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倾听、表达、沟通的感悟。

2. 让学生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絮絮叨叨满是情。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感悟和困惑。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絮絮叨叨满是情。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关爱他人、倾听、表达、沟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导学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六年级《心理健康与社会生活》第十一课,学生主要学习了解什么是情感沟通,学习情感沟通的目的与方式,提高情感沟通的能力。

本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情感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情感沟通技巧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处于发育和成长期,情感敏感度高,他们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大量涉及情感的沟通交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情感沟通技巧,并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但在实际中,过度的情感表达往往能够给人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困扰,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正确地进行情感沟通,以达成良好的效果。

三、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情感沟通的定义和意义。

•学习情感沟通的原则和要点。

•掌握情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分类情感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会运用情感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能够听取他人情感,并进行积极的回应和反馈。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情感的能力,关心他人。

•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管理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情感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情感分类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安排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情感沟通的定义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情感沟通的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情感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部分:情感沟通的定义和意义在情感沟通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利用问题探究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情感沟通,问题有以下几个:•你们平时时常和朋友们交谈,有没有遇到他们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不一样的情况?•你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没有想过这个话题:我可能会误解你,你也可能会误解我?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情感沟通是两个人之间进行交流、分享和理解情感的过程,正确的情感沟通能够加强双方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情感的理解和共情能力。

六年级 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六年级 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六年级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
【主题说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了强烈的追求自主的欲望。

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难点: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
2、PPT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在家录制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2、白纸、红纸、记号笔。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2、家长和孩子看完信后的感受。

3、亲子关系是否有所改善
【练习题】
1、父母为什么会对你唠叨?
2、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有哪些应对方法?。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单元第11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单元第11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单元第11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单元第11课《絮絮叨叨满是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情绪调适。

本节课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絮絮叨叨满是情,要正确认识父母的唠叨,要正确对待,做好情绪调适,承载着实现第三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絮絮叨叨满是情》是第三单元第11课。

教材先以“观察岛”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认识父母的唠叨。

接下来安排了两个活动:“唠叨那些事”和“时空穿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父母的唠叨充满爱,要正确认识;然后安排了“分享屋”让学生掌握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最后“拓展园”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和父母沟通,减少唠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到父母的唠叨是浓浓的关爱,唠叨是温暖的呵护,唠叨是母爱的重叠,唠叨是亲情的附加。

2.能做到正确面对父母的唠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感悟到父母的唠叨满是情,正确面对唠叨。

2.难点:正确面对唠叨。

四、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的唠叨,他们不能理解这种唠叨充满了爱,也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唠叨,甚至与父母发生冲突。

本节课要让学生能从心里认识到絮絮叨叨满是情,要正确对待唠叨,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五、说教学方法:游戏活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说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科件、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察岛导入1.师出示教材情景图片,生认真阅读。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导言:心理健康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积极心态、良好情感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围绕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十一课的主题展开,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掌握“絮絮叨叨满是情”的概念和相应技巧。

一、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提醒我们不要絮絮叨叨,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我们更具体地描述和表达。

那么,什么是絮絮叨叨呢?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需要有絮絮叨叨的方式?二、什么是絮絮叨叨絮絮叨叨是指说话或表达时,使用大量的文字和细节,使得对方可能感到烦躁或缺乏耐心。

但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絮絮叨叨的表达方式,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想法、感受或需求。

三、为什么有时候需要絮絮叨叨1. 表达更准确:有时候,我们的感受或需求非常复杂,简单的表达无法完全传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絮絮叨叨的方式,我们可以更详细地解释,让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2. 寻求支持和理解:有时候,我们的需求或烦恼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絮絮叨叨可以帮助他人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情况,进而更一致地提供帮助或理解。

3. 锻炼表达能力:用絮絮叨叨的方式表达,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在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四、絮絮叨叨的表达技巧1. 有条理:尽管我们要絮絮叨叨,但也要注意让自己的表达有条理,避免跑题或过于冗长。

可以将要表达的事情先用关键词列出来,然后按顺序来详细描述。

2. 表达感受:絮絮叨叨的过程中,不仅要描述事情的细节,还要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能让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内心的需求。

3. 注意语气:絮絮叨叨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避免过于嘈杂或抱怨。

要保持积极、友善的心态,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善意。

4. 倾听对方:絮絮叨叨的过程中,也要倾听对方的反馈和意见。

11.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

11.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

11.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六年级-鄂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感恩亲情。

2. 培养学生主动关爱家人,积极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对自己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珍惜和感恩亲情。

2. 家人间的沟通:教育学生主动关爱家人,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 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亲情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感恩亲情;培养学生主动关爱家人,积极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亲情的价值,从而学会珍惜和感恩;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关爱家人,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亲情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亲情对自己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珍惜和感恩亲情。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家人间沟通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主动关爱家人,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关爱家人,积极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板书设计1. 亲情的重要性2. 家人间的沟通3. 心理素质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制定一个与家人沟通交流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第一节课:导入时间:5分钟活动:问候、自我介绍、引入主题步骤:1. 询问学生今天的情况,进行简短的问候。

2. 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我的名字是xx。

3.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絮絮叨叨满是情”,请大家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今天要学些什么呢?4. 提醒学生要做好听讲的准备。

第二节课:导入主题时间:10分钟活动:观看视频步骤:1. 向学生介绍今天要观看的视频。

2. 播放视频。

3. 观看完毕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视频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嘴巴千万不要闲,说话要有分寸”。

4. 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经常满口胡言,是否需要控制自己的说话。

第三节课:情感倾诉时间:15分钟活动: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步骤:1. 简单介绍情感倾诉的重要性。

2.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3. 鼓励每个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互相倾听和支持。

4. 小组讨论完毕后,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节课:语言沟通时间:20分钟活动:语言游戏步骤:1. 介绍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沟通的方法。

2. 分小组进行语言游戏,比如:“密语游戏”,让学生用低声小声的方式和伙伴进行交流。

3. 游戏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语言沟通技巧。

第五节课:议论文写作时间:30分钟活动:学生写议论文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嘴巴千万不要闲,说话要有分寸”的意义,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讨论。

2. 介绍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向学生展示一些书写标准。

3.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该如何控制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4. 老师巡视学生的写作过程,指导学生需要注意的写作要点和格式。

第六节课:总结时间:10分钟活动:回顾教学内容步骤:1. 让学生回答今天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11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11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11絮絮叨叨满是情 | 鄂科版教学目标1.意识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学会通过写日记、谈心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并给予关心和支持。

4.练习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如倾诉、放松、自我安慰等。

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意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PowerPoint教学课件2.活动策划表3.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打招呼,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老师提问:“你们今天心情如何?”,“今天有什么让你们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了吗?”。

•老师让学生自由分享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

二、讲授重点(15分钟)1. 养成良好的情感表达习惯•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什么是情感表达,为什么情感表达是重要的。

•老师结合PPT讲解情感表达的几种方式,包括书写日记、倾听和交流、通过艺术、音乐等方式表达情感。

•老师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感受情感表达的乐趣。

2. 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老师用生动的例子,讲述倾听和理解他人情感的重要性。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角色扮演情感交流,锻炼学生倾听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老师鼓励学生在背景噪音、人多的情况下提高听取他人的能力,例如老师在教室窗外放置设备播放噪音,要求学生在噪音中还要听取对方的言语。

三、巩固(20分钟)1. 真实的情感表达•老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通过书写日记、谈心等方式表达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将日记分享给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 关心并支持他人•老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如何正确地关心和支持他人。

•老师通过情感倾诉、放松、自我安慰等方式,锻炼学生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

四、拓展(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复盘课堂,学生分享学到了什么,感受如何。

•老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教学设计六年级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主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了强烈的追求自主的欲望。

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难点: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2、PPT课。

学生准备:1、学生在家录制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2、白纸、红纸、记号笔。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去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1、教师做一个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 2、学生们畅所欲言,敞开心扉谈论父母平时喜欢唠叨的那些事。

3、师生一起观看视频(本班学生事先在家录制好的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4、根据视频和观察岛中的图片,教师提问: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不复习;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服饰方面:要名牌服装,打扮超前,不符合学生身份。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小学心理健康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以及情绪管理能力。

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我们需要在校园中加强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下面,我将就如何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细致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们需要学会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或活动,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学习情感的表达方式。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情绪管理的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困难和挫折,并保持积极的心态。

其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组织社交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们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友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此外,学校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学会倾听、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以更加友善和和谐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除了情绪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之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关注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们自主地思考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成就,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自我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目标设定和规划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最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也需要与家庭密切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的形式,与家长一起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加强亲子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1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1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1絮絮叨叨满是情 | 鄂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提升他们与父母交流的技巧,增进家庭和谐。

具体目标包括: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关爱。

培养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态度和习惯。

提高学生解决亲子沟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有效沟通的技巧:讨论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如何倾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亲子冲突的策略:分析亲子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冲突,探讨解决这些冲突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主动性和技巧,增强家庭关系的和谐。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接纳父母的观点,以及如何在沟通中保持冷静和理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亲子沟通案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亲子沟通的短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和有效沟通的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沟通技巧。

4. 案例分析:分析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5.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亲子沟通的场景,加深对沟通技巧的理解。

板书设计主题: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案-11絮絮叨叨满是情副亲子沟通的艺术核心内容:亲子沟通的意义、有效沟通的技巧、解决亲子冲突的策略作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亲子沟通的日记,记录一次与父母的沟通经历,并反思沟通的效果。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沟通技巧上的提升。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亲子沟通中的表现,以及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和尊重父母,提升与父母的沟通能力,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细节:亲子沟通的技巧一、倾听的技巧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倾听父母的意见和感受。

这包括:全神贯注:在父母说话时,学生应全身心投入,避免分心或打断。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絮絮叨叨满是情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絮絮叨叨满是情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絮絮叨叨满是情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因此,制定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满足任务名称要求的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调节和积极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挫折和困难,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情绪,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掌握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活动等。

3.培养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学会正面应对困难和挫折。

4.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情绪认知1.1 情绪的基本概念活动: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表情,让学生描述表情所代表的情绪,并进行简单的情绪分类。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并且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的内心体验。

1.2 情绪的表达方式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出不同的情绪,并尝试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提升交流能力。

2.情绪调节2.1 深呼吸放松法活动:通过专注的游戏或者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深呼吸放松法。

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如何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和压力,提升情绪稳定性。

2.2 积极体验活动活动:组织一次户外趣味运动活动,让学生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

通过运动,学生能够释放压力,恢复精力,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积极思维训练3.1 情绪日记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情绪日记,记录自己当天的情绪变化和对情绪的思考。

引导学生在情绪日记中寻找积极的事物和情绪转变的原因,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11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11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设计-11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絮絮叨叨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3. 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减少不必要的絮絮叨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自我认知和同理心。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絮絮叨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尊重他人,善于倾听。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认识絮絮叨叨1. 学生了解絮絮叨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学生探讨絮絮叨叨背后的情感需求。

第二部分:情感需求的表达1. 学生学习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表达情感需求。

第三部分:有效沟通技巧1. 学生学习倾听、回应和表达意见的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有效沟通的方法。

第四部分: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絮絮叨叨1. 学生分析人际关系中絮絮叨叨的典型案例。

2. 学生探讨如何应对和解决絮絮叨叨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絮絮叨叨背后的情感需求。

2. 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2. 学生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絮絮叨叨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角色扮演道具3. 小组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 教师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入絮絮叨叨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絮絮叨叨的理解和感受。

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絮絮叨叨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学生探讨絮絮叨叨背后的情感需求。

活动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絮絮叨叨的场景。

2. 学生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情感需求的认识。

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情感需求的识别和表达方法。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表达情感需求。

活动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表达情感需求的方法。

(通用版)六年级心理健康全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鄂教版(最新整理)

(通用版)六年级心理健康全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鄂教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主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了强烈的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难点: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2、PPT课件.学生准备:1、学生在家录制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2、白纸、红纸、记号笔。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2、家长和孩子看完信后的感受。

3、亲子关系是否有所改善【练习题】1、父母为什么会对你唠叨?2、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有哪些应对方法?【教学参考素材】盘点父母喜欢唠叨的十大原因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长唠叨多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唠叨是一种关心,也是父母“爱之切,恨之深”的表现,如果没有爱的关系,绝少出现唠叨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许多喜欢唠叨的人,很少能主动发现自己是唠叨的人!不仅如此,很可能还感觉自己说的不多。

所以,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就没有改变的可能。

想验证自己是否是一个唠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简单,去买一个录音笔或摄像机,让孩子或其他家人偷录,自己找时间听听或看看,立马就能得到答案。

11A 絮絮叨叨满是情 教案

11A 絮絮叨叨满是情 教案

絮絮叨叨满是情【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唠叨的原因。

2、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让学生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做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

而生活中,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有很多是四个长辈守着一个孩子,长辈们喜欢过度关心孩子,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训孩子。

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

孩子不爱听,发脾气,因而影响家庭的关系,甚至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很重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难点:体会父母唠叨声里包含的情感,并能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故事、录音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唱激情,引出“唠叨”:1、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欢快的歌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出示歌曲《妈妈之歌》)2、师提问:从这首歌中,你听出了什么?请人说。

3、师小结:是啊,这些歌词,我们多们熟悉呀!它唱出了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父母的唠叨。

这就叫做絮絮叨叨。

板书:絮絮叨叨。

二、寻根求源,话说“唠叨”:1、你们的父母唠叨吗?你喜欢他们的唠叨吗?我们现在来做个现场小调查。

出示课件,请生相应举手。

2、师:看来,爱唠叨是父母的通病。

大家都不喜欢听唠叨。

你的父母经常唠叨什么?3、他们唠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4、可是,父母的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引起他们的唠叨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请人全班交流。

5、师:从你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引起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下面这几种情况(大屏展示):指名学生朗读。

6、同学们,你们知道那唠叨的背后又藏有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家长的真情告白吧!(播放录音)师:听了这2位家长的真情诉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情感的基本定义和表达方式。

2.学习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表达。

3.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情感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卡片或图片,描述不同情感的场景。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并讨论一下什么是情感,以及人们如何表达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

Step 2: 情感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情感的场景,并提问让学生猜测并描述这些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声音变化等。

Step 3: 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10分钟)教师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例如:情感表达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帮助解决问题、减轻压力等。

Step 4: 情感表达的练习 (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卡片或图片,描述一个情感的场景。

学生需要通过表演、绘画等方式,将这个情感表达出来。

然后,小组成员互相猜测对方的情感,并给予肯定性回应和建设性建议。

Step 5: 总结和展望 (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他人的情感表达,并写下观察到的情感和对应的表达方式。

下节课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11、絮絮叨叨满是情.docx

11、絮絮叨叨满是情.docx

11、絮絮叨叨满是情教学内容:絮絮叨叨满是情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絮叨。

2、明白父母的絮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对待絮叨的好办法。

教学重难点: 明白父母的絮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收集同学之间探讨你是怎样对待父母的絮叨的。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絮叨。

二、说说自己1、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

(我今年… … )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 (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絮叨1、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絮叨吗?学生讨论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絮叨呢?(指名发言)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

4、讨论:小亮为什么会烦恼呢?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什么情况下絮叨?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举手发言) 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分两步进行:①个别发言;②小组交流。

教师的评价则可以说:“真有意思” “挺特别的” “我十分同情你”“他们这样说可以理解”等。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听到长辈絮叨你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听着父母反反复复地说着同一个内容,大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是比较正常的,可以理解。

四、爸爸妈妈的话五、消除烦恼1、讨论:絮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充分举手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

)(1)安静聆听法;(2)转移注意力法;(3)换位思考法;(4)解释沟通法。

2、看小品表演《亮亮在家二》亮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讨论: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絮叨的?(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

)六、帮帮你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父母长辈的絮叨,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通过讨论来解决。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课程目标1.了解并了解情感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掌握发泄情感的方法;3.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4.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意识;5.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情感调控能力。

课程材料1.课本和教师PPT;2.讲解情感的知识和理论;3.在课堂进行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活动;4.工具:讲台,音响设备,贴纸,纸和笔。

课程安排1.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故事为开头,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表达和管理的重要性;2.传递知识:讲解情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情感的分析和表达方法,掌握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3.情感表达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和交流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4.总结提高:回顾全课的知识内容与活动形式,分享经验和感受,促进个人情感认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和活动:1.准备情境引入的故事;2.制作教学PPT并配有声音、图片、动画等;3.准备大量标签或贴纸,在纸上印上各种情绪的表情,如开心、困惑、惊讶、生气等;4.确认小组活动的组合方式和相关的讨论问题,调整好课堂时间分配。

授课方法1.听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体验情感交流的过程;2.个人表达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个人表达中得到情感解放和交流渠道,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互助;3.多媒体展示和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交流和管理的奥秘;4.围绕活动目标进行调整和应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程内容正式授课1. 情感故事引入:举例介绍一位年轻人经历的一系列变故,包括开心、失落、难过和困惑等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常见的情感变化,了解这些情感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 情感知识讲解:讲解情感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如何分析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感等,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调控的方法。

3. 情感表达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或活动中,尝试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如肢体语言、语言表达和书写等,让学生体验情感表达和交流的快乐。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 鄂科版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鄂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絮絮叨叨的背后,其实是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2.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学会正确面对父母的絮叨,并从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减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絮叨的原因,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2.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父母的絮叨,保持积极的心态。

3. 指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絮叨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面对父母的絮叨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絮叨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絮叨的背后是关心和爱护。

2. 讲解:详细讲解父母絮叨的原因,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面对父母的絮叨,保持积极的心态。

4. 沟通技巧讲解:教授学生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面对父母絮叨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如何与父母沟通的经验。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理解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六年级全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絮叨的日记,记录自己面对父母絮叨时的感受和思考。

2. 让学生与父母进行一次沟通,尝试用所学的沟通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与父母沟通,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主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了强烈的追求自主的欲望。

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

3、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难点: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小调查:平时父母喜欢唠叨吗?他们经常唠叨哪些方面的事?2、PPT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在家录制有关父母唠叨的视频。

2、白纸、红纸、记号笔。

【教学设计】【活动反馈】1、学生是否掌握了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

2、家长和孩子看完信后的感受。

3、亲子关系是否有所改善【练习题】1、父母为什么会对你唠叨?2、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有哪些应对方法?【教学参考素材】盘点父母喜欢唠叨的十大原因在教育孩子上,如果家长唠叨多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唠叨是一种关心,也是父母“爱之切,恨之深”的表现,如果没有爱的关系,绝少出现唠叨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许多喜欢唠叨的人,很少能主动发现自己是唠叨的人!不仅如此,很可能还感觉自己说的不多。

所以,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就没有改变的可能。

想验证自己是否是一个唠叨的人,方法上也很简单,去买一个录音笔或摄像机,让孩子或其他家人偷录,自己找时间听听或看看,立马就能得到答案。

既然唠叨那么招人反感,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唠叨?第一,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地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第二,过度关爱,和孩子的生长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哪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

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

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第三,家长缺乏安全感,或是一个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必然较低,他们为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借助品牌物质和炫耀孩子,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许。

于是,这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难于完成时,就开始无休止的评论、比较,甚至是抱怨、诉苦,以期孩子能够“达标”。

第四,父母会唠叨,重要原因之一是亲子关系不佳。

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

所以,与其说那么多“心里话”孩子不听,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自己是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第五,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越来越多。

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限,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

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第六,唠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惯性思维,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每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总是按照成人的处事原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完全忽视孩子的发展特点。

所以,只看结果的做法,不仅会用自己的话打断孩子的话,还认为孩子是“狡辩”。

这直接导致父母失去信任,并使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严重的会自我封闭,不再和家长说任何事情!第七,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强。

不能否认,很多父母也真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时间、金钱和精力上。

但父母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听自己的“话”,如果孩子幼小没有反抗力量而不吭声,父母就感觉自己没有威望,于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

当面对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时,孩子的对立就让家长不停“诉苦”,变成了一个“怨妇”!第八,父母的唠叨,往往是家长有过高的期望。

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期望考入名校,并作为教育“成功”标志。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骤去做,父母就忽视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过督促来促进孩子。

其实,这种无情和过度强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第九,父母的唠叨,往往出于家长对孩子什么都想了解。

现在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于是事无巨细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

如果孩子不愿说,父母就会不停的唠叨追问。

可问题是,幼小的孩子难于记住当天所发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后的孩子,假设没有良好亲子关系,他们甚至连露脸的事都不愿说。

第十,唠叨的出现,是交谈双方的兴趣点不一致。

不少家长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比如关注孩子的成绩、人品、健康等,而这些对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使亲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语言。

所以,家长经常会插孩子的话,孩子由于思维被打断很难恢复,交谈直接变成了父母的唠叨。

其实,父母的唠叨都是一种负面情绪,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

从理论上说,适度的焦虑是比较好的现象,促使人们改变。

只是当父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变得唠叨时,要想一想弱小的孩子,他们是否能承受你的负面情绪宣泄?所以,父母要尽可能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负面情绪已经累积时,就不要再絮叨了,因为此时你说的话,孩子已经听不进去了。

十二招让父母变得不再唠叨第一招,父母要尊重、认同、接纳孩子,然后在真诚和热情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孩子。

其实,这已不单是解决唠叨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儿童教育的核心。

比如,如果父母能接纳孩子,哪怕是孩子不足的地方,就不会采取打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样,能积极关注孩子的父母,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在事情发生以前,就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第二招,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唠叨的“天敌”。

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说明当交流双方有良好的关系,再多的话也不会感觉啰嗦。

所以,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就算父母属于多话的人,在孩子出现问题后无比的“碎道”,由于所说的话都是尊重孩子的,孩子也不会感觉到难听和反感,就愿意听家长唠叨了。

第三招,父母要善于放稳心态,在生活中自己要学会减压。

唠叨的根源是在于父母的焦虑,虽然适度的焦虑对人是有好处的,但不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得志,转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终归是孩子,要允许他们犯错和给予改过的机会,过高的期望与浮燥的情绪都不足取。

另外,情绪轻松的父母,会使孩子降低“防御”心理,显得比较听话。

第四招,父母要注意说话语调,要低声和悦地说,不要带有抱怨情绪。

孩子判断父母的情绪,除了看表情和神态以外,主要靠说话的语调。

当孩子接收到悦耳的话语,先感受到的是舒服,他们不会先采取“自我保护”的方式,就算家长话多孩子也不会感觉唠叨,也能按照家长所说的去做。

所以,对孩子使用亲切的语言,远比采取命令、喝斥要好。

第五招,对认字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留字条。

如果家长事无巨细,都对孩子反复强调和叮嘱,不仅使孩子听到后面就忘记前面,同时也因为话太多都没有讲到点子上,孩子也不知道到底那个是重点,结果会适得其反。

所以,对一些孩子真不容易记住的事情,与其不停地用嘴说,还不如动用“烂笔头”,给孩子写一个备忘的纸条,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第六招,父母要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别没事找事地找孩子说话。

对于孩子学习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学会思考,以及做事认真和耐心。

可实际情况是,许多父母借着“关心”孩子,不停地对孩子问寒问暖,这就等于不断打扰孩子的注意力或影响思考。

所以,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不能因为过分关注分数,就不停地唠叨让孩子倍感压力。

第七招,当父母发现自己唠叨,可以强制自己采取分时说话方法。

也就是说,当自己有情绪而不停地说,容易变成情绪发泄,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家长就暗中计时,说到1分钟就不再说了,把其他要说的话“咽”下去,告诉孩子他们现在有说话的权利,这不仅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也给孩子留下辩解的时间。

如果孩子不说,那也一定要等超过自己说的时间后,才能接着说。

第八招,父母要抛弃想当然的思维模式,学会倾听。

人的交流都是一个说一个听,两个都说是吵架,两个都不说是顶牛。

让孩子多说一点,家长必然要少说,这不仅对判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了解真实想法大有帮助,也对最后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

所以,家长要静下心来,让孩子把话说完,有不同的意见也不要着急打断和进行指责。

第九招,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回应。

唠叨,从形式上看,正是因为对方没有回应,说话人为了避免过早结束而不得已采取的方法。

所以,家长从孩子婴幼儿阶段,对他们的要求要有及时的响应,并根据要求是否合理进行说明。

这样示范以后,孩子自然知道,父母说对时就要明确表示认可,对父母不正确的要明确表示不同意,并说明理由。

父母得到回应,也就不会再唠叨了。

第十招,父母说话前,最好先打好腹稿,每次只重点说一个问题。

唠叨在表现上就是说车轱辘话,这就是其思维混乱、没有重点。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分不清轻重缓急,还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所以,父母不要指望孩子能一次改掉多个问题,他们每次能保证一个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同时,孩子在行动上自然会有轻重缓急。

第十一招,父母要学会放权,敢于放手,孩子的问题没有那么可怕的。

父母的唠叨,虽然说是畸形的“爱”,但出发点也是希望孩子好的。

如果父母从小敢于撒手,孩子早一点摔跤、犯错误就比他们长大以后再出类似情况要好。

当孩子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以后,也许家长就会发现,孩子根本就不给你唠叨的机会了,因为他们已经学会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了。

第十二招,父母要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他们无法按照成人的对话方式进行交谈。

若父母经常说一些孩子听不懂的词语或句式,那你的真实意图很可能被孩子误解,这直接导致问题不能解决。

比如,父母带有强烈假设性的提问,会使孩子感到被审问,哪怕没有几句话,孩子依然感到父母在唠叨和不信任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