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教案--5.1.4 等式与方程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等式与方程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等式与方程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总复习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
2.学会编写等式,解方程
3.掌握不等式的用法
教学重点
1.等式的编写
2.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1.解一元一次方程
2.应用不等式
教学步骤
第一步:知识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回顾上学期学习的知识点
第二步:基础梳理(15分钟)
1.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
2.让学生自己编写等式、方程进行练习
第三步:解方程(20分钟)
1.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通过实例演练加深学生对解法的理解
第四步:不等式的应用(20分钟)
1.讲解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例题展示不等式的应用
第五步:综合应用(20分钟)
1.提供综合性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分组竞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2.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等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同时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比如在练习环节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难度,提高教学的效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数与代数》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数与代数》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数与代数》︳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数与代数》,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

教学内容包括:1. 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虚数等;2. 代数表达:代数式、等式、不等式、方程、函数等;3.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4. 代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数的分类和性质;2. 学会使用代数表达式表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和代数运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2. 代数表达式的建立和运用;3. 数的运算和代数运算规律的掌握;4.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等。

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与代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通过例子和练习巩固知识;3. 练习:进行数的运算和代数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4. 应用:将数与代数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数与代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数与代数》;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的运算和代数运算能力;3. 应用题: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将数与代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式与方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等式与方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等式与方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含义和性质,掌握两边同乘、同除等操作规律。

2.掌握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3.理解方程的含义、性质和分类;能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决简单问题。

4.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等式的含义和性质,两边同乘、同除等操作规律的掌握。

2.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及其应用。

3.方程的含义、性质和分类,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与解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引入等式概念,例如“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用符号‘=’表示。

”2.介绍等号的作用,即表示两边的数值相等。

3.学生自主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可以对等式两边进行相同的变形,结果依然相等等。

4.给出一些等式,让学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化简、简化等式。

2. 等式的运用1.引入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概念,例如“两个数的和等于另一个数”可以表示成“a + b = c”。

2.引导学生通过等式解决问题,例如“有6个桔子,要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个?”可以表示成“6 ÷ 3 = ?”。

3.在课堂上设置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列等式解决问题。

3. 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引入方程的概念,例如“含有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不大于一的式子叫做方程”。

2.介绍方程的基本性质,例如方程的一个真实解同时是方程的一个真实解,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结果仍是一个等式等。

3.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方程,如一元方程、二元方程等。

4. 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与解法1.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如“方程的未知数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为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如“问题中含有未知数和已知数”,“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等。

3.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将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将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一个相同的数”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第一课时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数列的规律,找出下一项的值;
2.能够利用数列的规律求和。

教学重难点
1.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2.数列求和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老师准备一些水果,将水果按一定次序进行摆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水果的个数;
2.引出数列的概念及数列中每个数的意义。

学习与练习(3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数列练习(P1-P2);
2.师生共同探讨每一道题的解决方法,并给出正确答案;
3.老师解释数列的概念、公式和常用方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并理解。

拓展(10分钟)
1.老师出示一些数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求出下一项的值;
2.学生自己创造数列并求出相应的和。

实践(15分钟)
1.学生分为小组,互相出题并交换做题方法及答案;
2.每个小组选出一道题目展示给全班。

总结(5分钟)
1.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及方法;
2.在黑板上或纸上列出每种数列的解决方法和特点。

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作业(P3-P4);
2.利用所学的知识,创造出自己的数列及求和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针对数与代数的知识,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解决难点问题。

通过干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透彻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利用课内所学知识,完成了课外数列的创造和求解。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技能,提高了课程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数的运算--等式与方程(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数的运算--等式与方程(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数的运算–等式与方程(教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等式的概念。

2.能够利用等式解决问题。

3.掌握方程的定义。

4.能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学重点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三、教学难点1.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理解和解决含有第二个未知数的方程。

四、教学准备1.教案和课程材料。

2.教师所需的展示工具。

五、教学过程A. 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引入:请同学们通过例子了解等式的概念及其性质(例如3 + 4 = 7,3 +4和7相等,7 - 4和3相等)。

2.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数学课本上的例题,解决其中关于数值和变量的等式练习。

B. 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1.引入:请同学们通过例子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意义。

2.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数学课本上的例题,解决其中含有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

C. 解决实际问题1.引入:请同学们通过实例了解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练习:请同学们结合数学课本和实际问题,解决其中调查和分析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例子和课本练习,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同学们理解数的运算中的等式和方程的概念以及其解决方法。

在练习环节中,同学们表现良好,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正确理解和解决涉及数值和变量的问题。

但在含有第二个未知数的方程解决过程中,部分同学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课余练习来提升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更多地引进综合实践活动,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20春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说课稿--5.1.1 数的认识(一)-(附答案)

20春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说课稿--5.1.1  数的认识(一)-(附答案)

5.1.1 数的认识(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数的认识》是北师大六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

《数的认识》是六年级总复习的第一个课时,也是整个总复习的起始。

教材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各种数,并且运用图等方式来构建知识网络。

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特点,我确定的二、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熟练掌握数的改写的方法,会正确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一个较大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能正确比较整数、分数、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通过对数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

四、教法、学法说教法: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我在复习过程中,为学生勾勒一个完整的“数”的网络,渗透总复习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复习中构建一个有序的复习思维框架。

说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尝试建立“建构知识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

既“复习数的产生,揭示课题——回顾整理,开展活动——内化反思,构建网络——练习巩固,发展数感”,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4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4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4 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等式与方程部分。

我们将通过探究和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性质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等式与方程,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思考。

2. 讲解:我会通过讲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等式的性质。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方程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解题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等式是一个数学表达式,其中两个表达式的值相等,用等号“=”连接。

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

例如,2 + 3 = 5 是一个等式,也是一个方程,其中未知数是“5”。

2. 请解释等式的性质,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等式的性质是指在等式的两边同时进行相同的操作,等式的值不变。

例如,如果有一个等式 2 + 3 = 5,那么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得到 1 = 3,这个等式仍然成立。

答案: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 x = 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等式与方程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等式与方程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等式与方程复习|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等式与方程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等式与方程部分。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性质以及解法。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包括等式与方程的定义、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及其关系;2. 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引入:a. 复习等式与方程的定义;b. 提问学生: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 回顾等式的性质:a. 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如加减乘除等操作对等式的影响;b. 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3. 讲解方程的解法:a. 引导学生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b. 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4. 实践练习:a.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要求解方程;b.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题目,老师巡回指导;c.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

b. 强调解方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式:定义:两个表达式用等号连接性质:加减乘除等操作不改变等式的真假方程: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法:代入法、消元法等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五个等式与方程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例如:2 + 3 = 5;x + 2 = 72. 解下列方程:a. 2x 5 = 11b. 3(x 4) + 7 = 23答案:a. x = 8b. x = 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们对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数与代数》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数与代数》  ︳西师大版

《数与代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准确、熟练进行简便计算;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4、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5、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导入1、说说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指的是什么?2、这四则运算之间有什么关联?①( )是特殊的加法,)是特殊的减法。

②()是同级运算,其()是()的逆运算;()是同级其中()是()的逆运算。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复习“数与代数”的内容:简便计算说到简便计算,同学们应该想到简便计算的公式有哪些?谁来说说?公式很多,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这节课我们来分类整理一下。

二、整理和复习(一)、加法和乘法教师:因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所以它们的运算定律也有相似点:出示:对比练习:18+45+55+172 20×25×5×40教师:乘法是特殊的加法,因此乘法的运算定律相对于加法也有不同点:(出示)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练习:38×75—38×55 4×32+17×3 2(二)、减法和除法教师:因为除法是特殊的减法,所以它们的运算性质也有相似点:出示:①性质1:a-b-c = a-(b+c) a÷b÷c=a÷(bc)②性质2:a-b-c = a-c-b a÷b÷c= a÷c÷ b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围绕等式与方程进行复习。

内容包括: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了解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能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

2. 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3.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讲解:详细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讲解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等式与方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提高题: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等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等式与方程的理解,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对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部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可能还存在不够深入和详细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等式与方程-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等式与方程-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等式与方程》是本册教材总复习内容,包括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本课时内容为第1课时内容,包括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等式、等式的性质、方程及解方程。

数学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等式和方程,数量关系式与方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在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已达到理解巩固与熟练运用知识的目的,能够用“方程”的思想、“代数”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深度发展。

复习目标:1、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2、进一步理解字母与含有字母的式子、数量关系与方程、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复习重点:1、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1、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解方程的方法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复习流程:一、激趣导入。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算式是:1×3,摆,2个三角形用6根小棒,算式是:2×3,像这样,摆10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的算式是:10×3,从摆10个三角形开始,也用这样的算式来表示摆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比一比,谁写的多?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你已经写的算式和还没有写的算式都包括进来?a×3,真是个有魔力的算式,这个有魔力的、含有字母的式子就是“等式与方程”单元里的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等式与方程”。

板书:“等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二、知识梳理1、课前同学们已经对“等式与方程”进行了的整理,谁来说说看?2、自主整理。

小组内先议一议。

合作交流整理成知识网络图。

3、集中交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重点回顾数与代数、等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理解数的概念、性质、运算规律,以及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解法等。

通过复习,旨在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对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运用解方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解方程。

2. 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准确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学练习册3. 黑板和粉笔4. 学生学习用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回顾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知识讲解:讲解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展示数学知识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2. 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3. 解方程的方法4. 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业设计1. 完成数学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数与代数、等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旨在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们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理解和掌握上的障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等式与方程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等式与方程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等式与方程复习|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的一部分,主要围绕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性质及解法进行复习。

内容包括:1.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减同一数(量),等式仍成立;等式两边乘除同一非零数(量),等式仍成立。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次的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主要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最高次数都为一次的方程组。

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一元一次方程,并熟练掌握其解法。

3. 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2.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步骤掌握。

3.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及答案。

3. 学生练习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

2. 新授:讲解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分享解题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题技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1. 等式的性质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解法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与解法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等式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 挑战练习:研究更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或多元方程组。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等式与方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工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总复习等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总复习等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式与方程”的认知结构,提高系统整理复习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方法,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

3.使学生通过复习明确“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和复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式与方程”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和学生课前复习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示课题启发谈话,自我质疑,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梳理知识,沟通联系1. 展示学生的整理和复习成果,微课引导学生体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设计意图:培养自主整理复习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根据同学们的整理和复习,对“式与方程”进行归纳整理(设计意图:能让学生清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

)3.围绕以下三方面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提出研究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1)用字母表示数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④用字母来表示计算方法汇报、小结。

⑤实际运用考考你?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下面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你们能说说它们表示的意义吗?9a表示 58b表示58-a表示 9a+58b表示追问:如果a=45,b=6,那么,你们能算出9a+58b等于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

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练习中提升知识。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数学教案目录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3.教具准备4.教学策略5.教学过程6.总结归纳7.作业布置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这个章节的知识点、规律和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探索和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1.理解数学中的代数概念。

2.掌握代数式的构造和整理方法。

3.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

3. 教具准备1.五格笔记本2.计算器3.黑板、白板4. 教学策略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适当调整难度和节奏。

2.鼓励学生发问,加强交流和互动,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把握本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数与式教学目的•理解数学中的代数概念。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

•能够用代数式来描述数学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什么是代数概念?•什么是代数式?•代数式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引入: 师生对话,师生互动。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代数概念吗?–学生:不知道。

–老师:那么我们为什么在数学中需要代数概念?–学生:不知道。

–老师: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正在数一盘水果,有3个苹果,2个香蕉和4个梨,如果用什么方法来描述这些水果呢?–学生:用算数方法?–老师:对的,那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我们有7个黄色方块,10个红色方块和2个蓝色方块,这时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些颜色方块?–学生:。

–老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代数概念了。

2.正文:1.什么是代数概念?•代数概念就是用字母代替一些数的操作方法。

•用代数概念可以描述一些规律性的操作方法。

2.什么是代数式?•代数式就是用代数概念和数字符号表示的式子。

•代数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常见的代数式有:a+b、3a-2b、ax、a²等。

3.代数式在数学中的应用。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1.4 等式与方程》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5.1.4  等式与方程》教案

5.1.4 等式与方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例3,教材第77页课堂活动及教材第77~78页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提示:这部分主要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简易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

通过“议一议”对方程概念、等式性质整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回忆和思考,并结合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巩固。

包括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及其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1:涉及到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通过本例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有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首先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例题中的两个问题,最后让学生开展交流。

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计算法则,以及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字相乘的书写形式等。

例2是复习解方程,可以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后交流解法。

在交流时,重点强化如何根据方程的特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3是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交流时应重点强化学生对找等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

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交流,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的优越性,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能熟练地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数量关系收集卡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方程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说一说你对方程的知识都有哪些了解?你认为自己对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预设(生:解方程,大部分学生回答)是吗?我要出一道题考考大家。

2020—2021年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等式与方程精品教学设计.doc

2020—2021年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等式与方程精品教学设计.doc

小学六年级下册等式与方程的复习复习目标1,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2,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复习重点:解方程的方法和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流程:-导入希望小学距离乡政府X千米,距离县城2X+4千米,现有教师42人,其中男教师X人,女教师27人。

共有小学六个年级,每个年级a个班,共计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X+30人。

1、看了学校的介绍,你发现了那些信息?2、这些数据,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吗?揭示课题:围绕“用字母表示数”进行“等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回忆:想想你学过那些“等式与方程”的知识?小结: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方程、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2、举例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a、表示数;b、表示数量关系;c、表示计算公式。

谁能说说a b ×c d =acbd 表示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计算法则等,哪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4、练习:书上76页例1.5、复习方程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下面再来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

a、什么是方程?b.判断 下面那些式子是方程X-0.25=4 4x =30% 30a+50b 7X-6>36 1÷8=0.125 4+0.7Y=102 32a+21a=42 C 、在解方程时,我们要注意那些呢?(演示)6、复习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堆棋子有黑白两种颜色,其中黑子占 ,取走14枚白子后,黑子占 这堆棋子原来有多少枚?a,设那个量为未知数?b 、等量关系?c 、解方程、d 、检验、e 答7、巩固练习三、复习小结。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总复习-数与代数 第4课时 等式与方程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课件-第五单元  总复习-数与代数 第4课时 等式与方程

么刘老师这次旅游需要的钱数为:
416×2+4×80+6×20+600=1872(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6/17
探究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说一说解的过程。
3X+6=7
3X+6=7,先 应······
2X÷5-1.5=1.5
2X÷5-1.5=1.5, 可以先将方程两
边同 时······
416×2+4a+6b+60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6/17
探究新知
刘老师今年暑假准备去北京旅游,费用支出 预计如下表。
火车票(元/张) 住宿费(元/天) 伙食费(元/天) 其他开支(元)
416
a
b
600
(2)自己确定住宿及伙食标准,算出刘老师这 次旅游一共需要多少元。
如果定每天住宿费80元,每天伙食费20元,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6/17
探究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说一说解的过程。
解: 3X+6=7
3X=1
3X÷3=1 ÷3
X=
1 3
乘法分配律。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同一个不为0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2020/6/17
探究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说一说解的过程。
解: 2X÷5-1.5=1.5
探究新知
上海至济南高速铁路长912km。一列 高速列车从上海开往济南,每时行 xkm,3小时后离济南还有72km。
(1)根据题意你能找出哪些等量关系?
已知的路程+未行 的路程=……
总路程-已行的路程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等式与方程西师大版

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掌握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进一步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等式与方程的有关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关于等式与方程的哪些知识?二、复习等式与方程1、什么是等式?2、2、方程什么是方程?3、等式与方程有哪些区别与联系?4、判断,是不是方程,并说出理由三、复习解方程1、等式的性质是什么?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6=7 2÷=四、复习用方程解决问题1、上海至济南高速铁路长912km。

一列高速列车从上海开往济南,每时行m,3时后离济南还有72km。

(1)根据题意你能找出哪些等量关系?已走的路程未走的路程= 总路程总路程- 已走的路程= 未走的路程总路程- 未走的路程= 已走的路程(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选一个方程解出来。

2、濮阳市油田六小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绘画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倍,参加绘画小组的男生、女生各多少人?(1)说出等量关系: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体绘画小组人数全体绘画小组人数-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体绘画小组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2)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对应的方程,选一个方程解出来。

3、归纳一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4、完成数学书78页第5题、6题、7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五、全课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4 等式与方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7页例1、例2、例3,教材第77页课堂活动及教材第77~78页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提示:这部分主要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简易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决问题。

通过“议一议”对方程概念、等式性质整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回忆和思考,并结合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巩固。

包括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及其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1:涉及到用字母表示数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通过本例题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有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首先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例题中的两个问题,最后让学生开展交流。

可以通过一定的练习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计算法则,以及字母与字母、字母与数字相乘的书写形式等。

例2是复习解方程,可以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后交流解法。

在交流时,重点强化如何根据方程的特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3是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复习。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交流时应重点强化学生对找等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

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交流,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的优越性,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能熟练地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数量关系收集卡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方程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说一说你对方程的知识都有哪些了解?你认为自己对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预设(生:解方程,大部分学生回答)是吗?我要出一道题考考大家。

(师板书:3x+7=22)【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既包含运用等式性质一又包含运用等式性质二解方程的题目,为下面复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解,解方程,检验等数学概念进行铺垫,这样既给学生设置复习坡度,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概念,与此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概念背后的知识。

】(二)知识梳理1.教学议一议(1)你能举出一些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例子吗?(2)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4)你对等式的性质有哪些了解?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一件商品单价a元,买4件这样的商品一共需要4a 元 S=vt S=πr²……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①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相等的数或式子,两边依然相等。

若a=b那么有a+c=b+c②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相等的非零的数或式子,两边依然相等。

若a=b那么有a·c=b·c 或a÷c=b÷c (a、b≠0 或 a=b ,c≠0)2.教学例1(1)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2)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例1第(1)小题。

(3)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他这次北京之行的伙食费为:6b元。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给予鼓励性表扬,同时提问: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预设:生1: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者记作“·”。

生2: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一般数字写在前面,字母写在后面,中间的乘号省略不写。

(4)学生独立完成例1第(2)小题.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抽调学生板演。

这次旅游一共需要的钱数:(416×2+4a+6b+600)=(832+4a+6b+600)元教师强调指出:在一个含有字母表示数的式子里有加减关系时,如果式子后面带单位,要不这个式子用括号括起来。

3.教学例2(1) 出示例2。

(2)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指名演板,全班交流。

小组展示:3x+6=7 2x ÷5-1.5=1.5 解:3x+6-6=7-6 解: 2x ÷5-1.5+1.5=1.5+1.5 3x = 1 2x ÷5=3 3x ÷3 = 1÷3 2x =15x=31x=7.5 4.教学例3 出示例3,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从题目中获取相关信息。

问:根据题意你能说出哪些相等关系? 预设:生1:已行的路程+未行的路程=总路程生2:总路程-已行的路程=未行的路程生3:路程=时间×速度问:你能根据上面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指名演板,全班交流。

3x+72=912x=280说一说: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思考后回答。

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①审题②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式③设未知数④列出方程⑤计算并检验【设计意图: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因此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这样处理降低了难度,突破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瓶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1)小题的字母表示数,这里首先要设出一个适当的未知数,然后在用字母表示出码数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1.填一填。

(1)妈妈给明明a 元,明明买了m 个笔记本,还剩b 元,每个笔记本( ) 元。

(2)一块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 120平方米,长x 米,宽 ( )米。

(3)三年级植树68棵,六年级比三年级多植x 棵,那么68+x 表示 ( )。

2.解方程:x -0.75=1.25 25 x +12 x =8.1 4+0.7x =1023.六年级三个班共有51人,一班的人数是二班的43,三班的人数是二班的54,六年级二班有多少人?答案:1.(1)(a-b)÷m (2)120÷x (3)六年级植树的棵数2.x =1 x =9 x =1403.解:设六年级二班有x 人 x+43x+54x=51 x=20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等式与方程的复习,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和不足,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收获与不足,可以使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等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1.判断题。

(对的在括里面打“√”,错的在括号里面打“×”)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 (2)x=9是方程。

( ) (3)方程一定是等式。

( ) (4)a 是自然数则2a+1一定是奇数。

( )2.解方程x ÷5=18 3x+32x=11 x+ 60﹪x = 323.解决问题。

水果商店原来有水果1500千克,其中苹果占总数的25%后来又购进一些苹果,这时苹果占水果总数的40%,后来又购进多少千克苹果?答案:1.(1)×(2)√ (3)√(4)×2. x=90 x=3 x = 203.解:设后来又进了x千克苹果(1500+x)×(1-40%)=1500×(1-25%) x=375◆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等式→等式的性质:①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相等的数或式子,两边依然相等。

②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相等的非零的数或式子,两边依然相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教学资料包(一)教学精彩片段等式与方程(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例1等。

1.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的复习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多方便。

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书写?如a乘2.5可以怎样写?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你可以怎样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数字与字母相乘,可以省略乘号,但数字必须写在前面,如a×2.5可以这样写:2.5a。

学生:字母与字母相乘,可以省略乘号,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h。

2.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情景(教师口述):暑假快到了,辛苦了一学期的刘老师准备利用假期到北京去旅游。

刘老师预计去北京有以下几方面的费用开支(出示下表):教师:据刘老师调查,他去北京的火车票是每张416元,其他开支包括在北京的交通、购物等费用,预计600元(随着教师的口述,一并在上表中出示这两个数据)。

其他的开支,刘老师还没有确定,你能用字母表示吗?随着学生说,教师在上表中分别出示a,b。

于是上表变成教师:如果刘老师在北京游览4天,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其中天数不一定是4天,只要恰当即可)学生:刘老师在北京游览4天的住宿费要多少?学生:刘老师在北京游览4天的伙食费要多少?学生:刘老师在北京游览4天,他这次北京之行的全部费用是多少?学生独立解决第三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再交流。

学生可能这样说:刘老师北京之行的费用就是要把火车费、住宿费、伙食费和其他开支加起来,乘火车的费用是416×2=832元,住宿费是4a元,伙食费是6b元(含在火车上2天),所以北京之行的总费用应是:832+4a+6b+600。

教师:式子中的a,b可以代表多少呢?学生:a,b是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

教师:可以代表任何数,真的随便哪个数都可以吗?学生:不对,a,b在这里是代表刘老师每天在北京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因此它代表的数要符合实际。

教师:你们认为a,b在这里应是多少合适呢?请根据你的理解和对北京生活的了解,给刘老师确定一个标准,并算出刘老师北京之行究竟需要多少钱。

并说说你这样确定的理由。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可能出现:学生:北京的生活很高,但考虑到刘老师的经济不太宽余,标准不能定得太高,所以,我给刘老师的住宿费确定的标准是每天80元,生活费平均每天定为4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