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_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高一物理纸带问题分析知识讲解
高一物理纸带问题分析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 =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点诠释:1. 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221x x x -=,332x x x -=,445x x x -=,554x x x -=.4. 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②根据x 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 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及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 ,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 .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 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 ,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 ,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 =-,()2252()/3a s s T =-,()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粤教版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复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 ①加速度不变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相等时间内速度 变化量相等)③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方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方向。
二、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同理可得第二个 T 内纸带位移
s2=(v0+aT
)T+1aT 2
2,…
第 n 个 T 内纸带位移 sn=[v0+(n-1)aT]T+12aT2, 则相邻相等时间内物体位移差
Δs=s2-s1=s3-s2=…=sn-sn-1=aT2
二、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如果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 a 恒定,则Δs 为一恒量.这一 结论反过来也成立,即如果所打纸带在任意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位 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飞机的离舰速度是( C )
A.40m/s B.45m/s C.50m/s D.55m/s
解:前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12 2a1x1
代入数据解得 v1 30 2m / s
后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
v12
2a2 x2
代入数据解得 v2 50m / s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
3.(多选)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
加速度大小为2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
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ACD )
A.1 s B.3 s C.4 s D.5+ 41 s 2
解:当物体的位移为
4m
时,根据
x=v0t+12at2
“纸带”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带”问题做 出 比较 全 面 的分析 。
1 利用纸 带判 断物体 的 运动 状 态 ( ) 据匀 速直 线 运 动 的特点 : 用z—v , 1根 利 t 若 纸带上 各任 意 连 续 相邻 的 时 间 间 隔 内位 移 相
法 , 次 求 出 纸 带 上 的 瞬 时 速 度 , 、 、 依 、: 仉、
阐述理 由。
间图像 , 并求 出小 车的 加速度 。
图 2
D
图
0 O 0
4
O O
0
3
分析 本 题是 典 型 的依 据 打 点 纸 带 , 加 求 速度 的问题 , 上述 公式 可解 。 依
解 析 V B一 —' - O 一 0 7 m/ , X ̄ -— ( . A I  ̄ 7 s
6 0 c , . 5 m 工∞ 1 .1 m , 3 8c z∞ = 2 . c , ∞ = 1 40 m
定值 , A 即 x— a 则 可 以判 断该 物体 做匀 变速 T, 直线 运动 , 因此也 可 以根据 此 公式 来计 算 物体 的
加速度 。
3 . 0 m, 07c
.
厶 』
X OD - X OB -
: —
— _
厶 』
—
一
:
/ 0 m , S, . . 88
,
V D
X OE - C  ̄ - Z  ̄
:
——
—
—
一 = 0 9 S, . .9 m / ’
—
厶 』
图 5 V E
:
X O F - O - X D
例 2 2 1 苏高 考 ) 为 了探 究 受 到空气 ( 0 0江 阻力 时 , 物体 运 动速 度 随 时 间 的变 化 规 律 , 同 某 学 采用 了“ 速度 与 物 体 质 量 、 体 受 力 关 系 ” 加 物
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
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适用于初学者进行实验。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张长纸带、一块光滑的水平桌面、一个小物体(如小球)和一个支架。
首先将纸带固定在桌面上,使其能够自由滚动。
然后将小物体放在纸带的一端,并将其与支架连接,使其能够自由运动。
接下来,将小物体从静止状态释放,并用手持相机或手机录制下小物体在纸带上滚动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纸带上的刻度来测量小物体的位移差。
纸带上通常会有等距的刻度线,我们可以将纸带上的某一刻度线作为参考点,然后记录小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
通过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位移差,我们可以得到小物体的位移。
在得到小物体的位移数据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小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这个实验中,小物体受到的主要力是重力,因此可以通过计算小物体的重力来得到加速度。
为了计算小物体的重力,我们需要知道小物体的质量。
可以通过称重的方式来测量小物体的质量,或者使用已知质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一旦得到小物体的质量,我们就可以使用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小物体的重力。
最后,通过将小物体的重力除以小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得到小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加速度值可以用来描述小物体在纸带上滚动时的加速度变化情况。
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差的概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变化,并通过计算得到物体的加速度。
这种实验方法不仅适用于物理学的学习,也可以用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验。
总之,纸带求加速度位移差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并且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实验方法,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知识。
物理纸带问题的题型及解析
物理纸带问题的题型及解析物理纸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纸带问题题型及解析:1. 判断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例题】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一张纸记录了小球的运动情况。
他从起始位置开始,在时间内将小球释放,并让小球自由下落。
他记录了小球在、、、、、时刻的位置,并测量了这些时刻小球离起始位置的距离。
他通过计算发现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请你回答:该同学用上述实验数据如何验证小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分析】该题要我们判断小球是否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需要用纸带上的数据,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验证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是否等于重力加速度。
【解答】要验证小球是否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需要验证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是否等于重力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之差$\Delta x = gT^{2}$,若$\Delta x = gT^{2}$成立,则说明小球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2. 计算加速度【例题】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测得小车的加速度 a 和拉力 F 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B.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成反比C.小车的质量与拉力成正比D.小车的质量与拉力成反比【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作图法判断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再判断质量与拉力的关系。
【解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作图法判断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的关系,发现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小车的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故A正确,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 \frac{F}{m}$,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而小车的质量与拉力无关,故C、D错误。
故选A。
高考常见实验题——纸带分析(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探究物体运动时,纸带问题是很重要的。
对于实验过程我们暂不做分析,本文只对纸带上的信息进行分析。
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0.1s.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1、x2、x3、x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x1=x1,△x2=x2-x1,△x3=x3-x2,△x4=x4-x3,△x5=x5-x4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②根据v=△x/△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这里 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根据推论: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v (中间时刻) =v (平均) =△x/△t某点E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F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G)的平均速度 或 E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F)的平均速度 .【说明】在粗略计算E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公式v=△x/△t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 △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整理数据,判断物体运动规律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及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①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有了以上原始实验数据,作出v-t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
2021年高考物理必考实验专题突破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原卷版)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原卷版)1.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设x1、x2、x3、x4、…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假如Δx=x2-x1=x3-x2=x4-x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即v n=。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①逐差法:根据x4-x1=x5-x2=x6-x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a==,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
②图象法:求出打各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t图象,图线的斜率则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
3.实验步骤(1)仪器安装①把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2)测量与记录①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②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从后边便于测量的点开始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点五次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T=0.1 s。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③利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④增减所挂钩码数,再重复实验两次。
打点计时器所得纸带的处理方法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就要分析打出的纸带,纸带分析时要做的工作一般有: 1.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1)若纸带上各相邻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运动.(2)若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 ,计算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差Δx ,若Δx =aT 2(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v n =Tx x n n 21++即n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 -1)点和(n +1)点间的平均速度. 3. 加速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所以满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即Δx =aT 2可得a =2T x∆.但利用一个Δx 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为了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分析纸带时,纸带上的各段位移最好都用上,方法如下:(1)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如图所示,若为偶数段,设为6段,则,,,然后取平均值,即或由直接求得;(b)若为奇数段,则中间段往往不用,如5段,则不用第三段,则,然后取平均值,即;或去掉一段变为偶数段由(2)先求出第n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一般要5点以上),然后作出图像,用图像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例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如图1所示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1所示。
试求:(1)小车做什么运动?(写出判断的依据.......)(2)当打第3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多少?(写出求解....加速度的过程......)(3)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少?(写出求...x 1 x 2 x 3 x 4 x 5 x 60 1 2 3 4 5 6解加速度的过程.......)在上题中,若题目只给出0~1的距离8.78cm 和4~5的距离2.76cm ,则此纸带的加速度为多少?例2、如下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s 1= 7.05 cm 、s 2=7.68 cm 、s 3=8.33 cm 、s 4=8.95 cm 、s 5=9.61 cm 、s 6=10.26 cm ,则计数点3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例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
高中新教材物理必修件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和瞬时速
数据记录
将测量得到的时间和长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表格中,注意 标明实验条件和测量单位。
数据处理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四季度数据整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 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和准确性,排除异常数 据等。
平均速度计算
根据测量得到的时间和 长度数据,计算物体的
平均速度,公式为 v=s/t,其中v为平均 速度,s为物体运动的 距离,t为运动时间。
人为因素
由于实验者的操作习惯、经验水 平或视觉判断等因素,可能在测
量和记录数据时引入误差。
设备精度
测量设备的精度和校准状态直接 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例如, 计时器的启动和停止可能存在微 小延迟,导致时间测量不准确。
环境因素
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环 境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例如 ,温度变化可能导致纸带的热胀 冷缩,从而影响长度测量的准确
动。
03
06
6.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和 瞬时速度。
05
5. 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相邻 两点间的距离,并记录数据。
04
4. 当小车撞到滑轮后,立即关闭电源。
数据记录与处理
03
数据记录
01
实验前准备
准备好测量纸带、计时器、直尺等实验器材,并熟悉实 验操作流程。
03
02
数据测量
将测量纸带固定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上,启动计时器并记 录物体运动的时间,同时使用直尺测量物体在纸带上留 下的痕迹长度。
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减小 随机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
05 实验结论与拓展
实验结论
01
通过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可以验证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提高学生高考物理实验解题能力——以实验“纸带求加速度”为例方法归纳、错误分析
提高学生高考物理实验解题能力以实验 纸带求加速度 为例方法归纳㊁错误分析鲁同心(江苏省清浦中学㊀223001)摘㊀要: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的得分普遍较低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ꎬ解决具体问题思路不清晰.本文以高一物理实验案例为基础ꎬ尝试通过方法归纳ꎬ错题分析.精讲精练等方式入手ꎬ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打点计时器在打在纸带上的点计算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实验的常见问题.如何准确㊁快速的计算出加速度?笔者对如何处理加速度做了进一步的探讨ꎬ并统计了学生在习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关键词:纸带ꎻ加速度ꎻ逐差法ꎻ两段法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1-0084-02收稿日期:2020-08-05作者简介:鲁同心(1982.10-)ꎬ男ꎬ江苏省淮安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实验中ꎬ要求学生通过对纸带打出点的数据处理ꎬ测量小车瞬时速度和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这已经成为考试的热点之一.㊀㊀一㊁方法归纳笔者对加速度计算的方法做如下归纳:为了有效减少测量加速度时的偶然误差ꎬ应用该公式进行数据处理.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ꎬ真正减少实验误差.常见方法如下:方法1㊀运用公式Δx=aT2计算.Δx=x2-x1=x3-x2= =aT2ꎬ即任意两个相邻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x=aT2.利用xm-xn=m-n()aT2求解ꎬ如果纸带给出的数据不是连续的两段位移ꎬ如目前只知道x2和x5ꎬ则可以有x5-x2=3aT2.方法2㊀利用 逐差法 或 两段法 计算.逐差法:a1=x4-x13T2ꎬa2=x5-x23T2ꎬa3=x6-x33T2ꎬa-=a1+a2+a33=(x6+x5+x4)-(x3+x2+x1)9T2.由于采用将打点纸带分成两大段来处理即 两段法 求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会更准确ꎬ计算也较简便ꎬ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多介绍 两段法 即ꎬxⅡ-xⅠ=at2(其中t=3T).无论从实际的实验操作时的数据采集ꎬ还是从减小误差的角度ꎬ或者从数据处理的方便ꎬ 两段法 均为最佳方法.㊀㊀二㊁学生常见错误类型统计加速度的计算成为考试中的经典ꎬ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处理方法.但仍然很容易出错.笔者对历次考试中不同类型的学生 纸带的加速度计算 错误类型做了统计如下:㊀1.时间间隔T没有判断正确ꎬ每段位移的间隔一般为T=0.1s或者T=0.02s.2.计算时未将数值换算为国际制单位m.3.有些题目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ꎬ学生定向思维ꎬ未考虑加速度为负.4.未按题目要求选取有效数字的位数.5.计算的方法并没有准确掌握.㊀㊀三㊁几种典型情况1.直接利用公式求解例1㊀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ꎬ给出了这次实验中的一条纸带ꎬ如图2所示ꎬ其中0㊁1㊁2㊁3㊁4㊁5㊁6都为计数点.从0点开始ꎬ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ꎬ测得:x1=1.40cmꎬx2=482.00cmꎬx3=2.60cmꎬx4=3.20cmꎬx5=3.80cmꎬx6=4.40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m/s2.答案:0.6m/s2.点评㊀此类题型由于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均相等ꎬ所以直接利用方法一计算即可.例2㊀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ꎬ得到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ꎬA㊁B㊁C㊁D㊁E㊁F㊁G为相邻的7个计数点ꎬ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ꎬ则利用图中标明的数据(单位:cm)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m/s2ꎬ在打点计时器打出D点时ꎬ小车的瞬时速度为m/s.答案:1.57m/s2.点评㊀此题已知的位移不是相邻的ꎬ计算时要注意公式的正确运用.例3㊀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4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1sꎬ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OA=6.51cmꎬAB=5.59cmꎬBC=4.70cmꎬCD=3.80cmꎬDE=2.89cmꎬEF=2.00cm.小球在位置A时速度大小vA=m/sꎬ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m/s2.答案:0.605m/sꎬ-0.901m/s2.点评㊀此题是小球做匀减速运动ꎬ计算的加速度应为负值.相邻时间间隔的位移差都不完全相等ꎬ计算需要使用 逐差法 或 两段法 .本题直接运用 两段法 计算简单又容易理解.另外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定向思维将加速度写成0.9m/s2ꎬ漏掉负号.2.利用 逐差法 或 两段法 求解对比例4㊀某同学在做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时ꎬ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5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ꎬ图5中上部的数值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1)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m/s2.(2)与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㊀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0s.方法1㊀利用逐差法a1=x4-x13T2ꎬa2=x5-x23T2ꎬa3=x6-x33T2ꎬa-=a1+a2+a33ꎬa-=(x6+x5+x4)-(x3+x2+x1)9T2=1.93m/s2.方法2㊀利用 两段法将OC段看成xⅠꎬCF段看成xⅡꎬ由xⅡ-xⅠ=at2ꎬ(其中t=3T)ꎬa=xⅡ-xⅠ3T2()=(15.10+12.70+10.81)-(9.10+7.10+5.00)(3ˑ0.1)2cm/s2=1.93m/s2.点评㊀本题中如果是奇数段位移ꎬ可考虑去掉前面较短的位移ꎬ然后在用上述方法处理.两种方法从数学计算上看貌似一样.但细想一下:在实验数据处理时用 逐差法 原理变得较难理解ꎬ实验误差更大ꎬ计算也更复杂.将纸带分成六段ꎬ有的甚至更多ꎬ这样做必然使被测量的长度变短ꎬ增大了测量的相对误差ꎬ这不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此题用 两段法 可以达到同样目的.将打点纸带分成较长的两段来处理ꎬ便于数据的测量ꎬ公式的理解ꎬ结果的计算.此法减小了误差ꎬ达到了更好的实验效果.教材中介绍的 逐差法 可以简化为 两段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找出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ꎬ将一类题型整合在一起理解ꎬ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ꎬ可以起到化难为易ꎬ化繁为简ꎬ事半功倍的效果.㊀㊀参考文献:[1]齐春法.对 逐差法 与 二段法 求加速度所引起误差的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ꎬ2006ꎬ24(271):26.[2]刘晓红.几种由纸带求加速度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J].物理教师ꎬ2004ꎬ25(5):34-35.[责任编辑:李㊀璟]58。
浅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
浅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纸带的处理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从而进行研究。
该实验的关键是处理打好点的纸带,求出瞬时速度。
由速度定义式xv t∆=∆知,当t ∆非常非常小时,v 就可以表示t ∆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打好点的纸带上,相邻两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满足足够小,但测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时,误差较大。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取间距远一些的点进行测量。
通常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这样测量误差小了,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仍满足足够小。
如图中的A 、B 、C 、D 、E 、F 、G 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则打下B 、C 、D 、E 、F 五个点时的瞬时速度分别为:22B d V T =,312C d d V T -=,422D d d V T -=, 532E d d V T-=, 642F d d V T-=。
这样就得到了一系列坐标(,)n n t v ,建立坐标系()v t -,描点做出v t-图像,就可以进一步研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的问题与练习3提出了处理纸带的另外一种方法,题目如下:为研究实验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规律,把打点计时器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时,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1所示。
(1)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小车的v-t 图象。
先把纸带每隔0.1s 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
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t 图象。
请你按以上办法(用一张薄纸压在图1上,复制得到纸带)绘制这个图象。
(2)这样做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
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
纸带法是一种物理实验方法,常用于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其原理是将一张纸带固定在运动物体上,当物体运动时,纸带随之滚动,通过记录纸带上的标记点的位置变化,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位移。
1.准备工作:将一段足够长的纸带固定在运动物体上,并确定一个起始点和终止点。
2.开始运动:将运动物体推动或施加外力使其运动,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3.记录纸带上标记点的位置:当计时器达到一定时间间隔时,记录纸带上标记点的位置,可以使用一个固定的标尺作为参考。
4.计算位移:对于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两个标记点,计算其在纸带上的距离,即位移。
5.计算平均速度:根据位移和时间间隔计算每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6.计算加速度:通过计算平均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求得加速度。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速度=(v2-v1)/(t2-t1)
其中,v1和v2分别为两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t1和t2分别为两个时间间隔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使用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确保纸带固定在运动物体上的长度足够长,以便记录足够多的
标记点来计算位移。
2.时间间隔的选择应该适当,不宜过长或过短,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在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舍入和处理,以保证计算
结果的准确性。
纸带加速度计算公式逐差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
以较为准确地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然而,由于该方法依赖于纸带的固定和
标记点的测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细节,并进行校正和检查,以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高一物理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一物理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实验目的1.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会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思路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各时刻的速度,再作出速度—时间图像。
1.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以该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若vt图像为一倾斜的直线,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坐标纸。
四、进行实验1.如图所示,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槽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串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挑选纸带并测量在三条纸带中选取一条点迹最清晰的。
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0点)。
每5个点(相隔0.1 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2.瞬时速度的计算和记录(1)计算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
如图中计数点4的速度v 4=x 4+x 52T,其中T =0.1 s 。
(2)设计表格并记录相关数据(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像大致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2)描点:在坐标纸上确定出各个坐标点的位置。
(3)连线: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或直线“拟合”这些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要点分析
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 =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点诠释:1. 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221x x x -=,332x x x -=,445x x x -=,554x x x -=.4. 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②根据x 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 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5.由实验数据得到v-t 图象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 ,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 .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 ,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 ,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 =-,()2252()/3a s s T =-,()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
开始测量
启动打点计时器,并同时释放 纸带,使其自由下落。
重复实验
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建议 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
将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与理论值进行 比较,分析误差来源。可能的误差来 源包括测量误差、空气阻力、打点计 时器的精度等。
图表展示
可以通过绘制速度-时间图或距离-时 间图来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05
误差来源与减小误差的方 法
误差来源
人为因素
操作不熟练、视觉误差、反应时间等。
设备因素
计时器精度、长度测量工具精度、摩擦力等 。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
减小误差的方法
01
02
03
04
提高操作技能
通过多次练习,提高操作的熟 练度和准确性。
选用高精度设备
使用高精度计时器和长度测量 工具,以减小设备误差。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 计算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v=s/t,计算纸带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近似瞬时速度
当t足够小时,可以认为该平均 速度近似等于纸带在光电门位 置的瞬时速度。
3. 误差分析
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 差来源,如计时误差、测量误 差等,并对结果进行修正。
4. 结果比较
将实验测得的瞬时速度与理论 值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并
测量原理
平均速度定义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 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纸带运动模型
通过测量纸带在特定时间内通过 的距离,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
测量步骤
安装纸带
将纸带固定在打点计时器上, 并确保纸带平整无折叠或扭曲 。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所走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设物体在时间段t1到t2内的位移为Δx,时间为Δt,则平均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率,即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某一瞬间的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瞬时速度。
设物体在时刻t的位移为Δx,时间为Δt,则瞬时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瞬时速度。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和仪器:一段长度适中的纸带、一个纸带固定装置、一个计时器、一个测量位移的装置。
2.将纸带固定在水平的表面上,确保纸带能够顺利滚动。
3.将纸带固定装置放置在纸带的一端,将纸带通过装置固定住。
4.在纸带上选择一个起始点,并标记为原点。
5.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段,例如5秒钟,开始计时。
6.同时开始滚动纸带,使纸带开始移动。
7.在设定的时间段结束后,停止计时,并记录下纸带上标记的终点位置。
8.计算出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Δx。
9.重复步骤5到步骤8,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测量,得到多组位移和时间数据。
10.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11.将得到的平均速度绘制成速度-时间图,观察速度的变化趋势。
12.在纸带上选择多个时间点,并记录下物体在该时间点的位置。
13.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时间点的瞬时速度。
14.将得到的瞬时速度绘制成速度-时间图,观察速度的变化趋势。
实验注意事项1.确保纸带固定装置的稳定性,避免纸带滑动或卡住。
2.确保纸带的滚动平稳,避免纸带的滚动速度不均匀。
3.测量位移时,应准确记录纸带上标记的位置。
4.计时器应准确计时,避免时间误差。
5.测量位移和时间时,应尽量避免人为误差。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数据可以用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特性。
实验_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就要分析打出的纸带,纸带分析时要做的工作一般有:1.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1)若纸带上各相邻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运动.(2)若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 ,计算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差Δx ,若Δx =aT 2(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v n =T x x n n 21++即n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 -1)点和(n +1)点间的平均速度.3.加速度的计算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所以满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即Δx =aT 2可得a =2T x ∆.但利用一个Δx 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为了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分析纸带时,纸带上的各段位移最好都用上,方法如下:例1、如果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 内的位移s、s 、s 、s 、s 、s ,如图2-2所示.,求加速度a 图2-2例2、如图2-3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s 1= 7.05 cm 、s 2=7.68 cm 、s 3=8.33 cm 、s 4=8.95 cm 、s 5=9.61 cm 、s 6=10.26 cm ,则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利用v--t 图象测加速度(1)先把纸带每隔0.1 s 剪断,得到6个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接起来,于是得到v 一t 图象,如图2—1—8所示.(2)因为我们是把每段纸带长当作纵坐标口值,把纸带宽当作时间间隔,那么纸带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该时间段内的位移,即v 一t 图线在该时间段内梯形的面积,才符合v 一t 图.而两小三角形面积全等,可由此方法得到v 一t 图象. .(3)用求直线斜率得加速度值 .1.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达到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按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步骤代号填在横线上。
纸带类实验专题
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实验中还有其他阻力作用
变式5 探究“动能原理”
(2009年全国高考广东卷)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 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 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 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 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 (1码)。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小车、砝码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 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0.190 0.413 △E3 1.20 1.42
0.400 0.840 1.220 2.420 2.860
0.200 0.420 W3 1.21 1.43
【解析】(1)①由于拉力大小可用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所以只 需要直接测出小车质量; ②本实验在这个步骤的操作规则是:“先开电源、再放纸带”。 而涉及本实验的则是“打开电源,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 ③减少砝码数目,改变小车质量。 (2)根据题意有: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 据如下表:
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 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解析】 (1)对于这个问题,本实验的操作规则是:先开电源,再放纸带,
△E3=1/2M1(v12-v22)=0.600J W3=F3L=0.610J (3)根据数据记录表,在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如图所示
【点评】将STS应用于本实验是本题非常精彩的一笔。用速度传 感器取代纸带,用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细线的拉力,改革了传统 的测量模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是课标精神的重要体现。 由于拉力可以用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所以不必考虑小车质量与 钩码质量的关系。本实验重点考查了实验原理,同时也考查了实 验步骤、描点画图、实验数据的计算、有效数字的处理和用探究 思维解答问题几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就要分析打出的纸带,纸带分析时要做的工作一般有:1.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1)若纸带上各相邻点间距相等,则物体做匀速运动.
(2)若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T,计算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差Δx,若Δx=aT2(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v n=即n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1)点和(n+1)点间的平均速度.
3.加速度的计算
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所以满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即Δx=aT2可得a=.但利用一个Δx求得的加速度偶然误差太大,为了减小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分析纸带时,纸带上的各段位移最好都用上,方法如下:
例1、如果纸带上测得连续6个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
s1、s2、s3、s4、s5、s6,如图2-2所示.,求加速度a
S1
S2
S3
S4
S5
S6
0
1
2
3
4
5
6
图2-2
例2、如图2-3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s1= 7.05 cm、s2=7.68 cm、s3=8.33
cm、s4=8.95 cm、s5=9.61 cm、s6=10.26 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S1
S2
S3
S4
S5
S6
0
1
2
3
4
5
6
4、利用v--t图象测加速度
(1)先把纸带每隔0.1 s剪断,得到6个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接起来,于是得到v一t图象,如图2—1—8所示.
(2)因为我们是把每段纸带长当作纵坐标口值,把纸带宽当作时间间隔,那么纸带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该时间段内的位移,即v一t图线在该时间段内梯形的面积,才符合v一t图.而两小三角形面积全等,可由此方法得到v一t图象. .
(3)用求直线斜率得加速度值 .
1.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达到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按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步骤代号填在横线上。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源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先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再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挂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3.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纸带,从O点开始,每隔两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则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测得OA =3.20cm,DE=9.72cm,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
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
有四个点未画出。
(1)根据_______________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动动.
(2)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v B= m/s,v C= m/s,v D=
m/s,
(3)利用求得的数值做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开始记时),并根
据图线求出a=_______m/s2.
(4)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_m/s,此速度的物
理意义是_____
5.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下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O点开始每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O、1、2、3、4、5、6都为记数点.测得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依次
为s1=1.40cm,s2=1.90cm,s3=2.38cm,s4=2.88cm,s5=3.39cm,s6=3.87cm.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v2= cm/s,v3= cm/s,v4= cm/s,v5= cm/s.
(2)作出速度-时间图像,并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c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