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一、中国古代史11 先秦时期111 夏商周的更替与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与影响井田制的特点与瓦解11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12 秦汉时期12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122 汉朝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31 政治局势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的局面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132 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均田制的推行14 隋唐时期141 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14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诗的繁荣15 宋元时期1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二府三司制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理学的兴起152 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16 明清时期161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变革内阁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62 清朝的政治统治与对外关系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二、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21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对外扩张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21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2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开端22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内忧外患的局势创办近代工业、新式学堂、海军等222 洋务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23 戊戌变法与思想启蒙231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过程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的主张与变法措施232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失败原因2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4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武昌起义的经过24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2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5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尊孔复古逆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25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中国现代史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31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与意义中共一大、二大的主要内容3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进程与成果3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21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秋收起义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322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原因与经过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33 抗日战争331 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32 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34 解放战争341 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重庆谈判的背景与结果内战爆发的标志与初期形势342 战略决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大战役的经过与意义渡江战役与新中国的成立35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3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经济建设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35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与成就3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四、世界古代史41 古代希腊文明411 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影响412 古希腊的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古希腊文学、艺术、科学的成就42 古代罗马文明421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422 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的影响五、世界近代史51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51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成就512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影响5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521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52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3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过程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革命的爆发、曲折发展与最终胜利53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权利法案》的内容与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54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541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北美人民的反抗《独立宣言》的发表54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原则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55 工业革命551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主要发明与成果552 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的影响5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56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与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62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与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六、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611 一战的背景与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612 一战的进程与结果三条战线的作战情况一战的影响62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621 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俄国社会的矛盾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6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影响63 第二次世界大战631 二战的爆发与扩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珍珠港事件632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与二战的结束633 二战的影响64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641 美苏冷战冷战的背景与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64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65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651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繁荣、危机与调整、新经济时代652 战后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西欧的联合与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66 第三次科技革命6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领域与成就66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大纲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古代世界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古代世界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古代世界史复习提纲一、古代埃及(一)政治古埃及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拥有绝对权威。

法老被视为神的化身,集行政、军事、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

(二)经济1、农业古埃及是农业文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源。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亚麻等。

2、手工业古埃及的手工业发达,包括纺织、金属加工、制陶等。

其中,金字塔的建造展示了高超的建筑和工程技术。

(三)文化1、文字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宗教宗教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活动频繁。

3、科学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制定了太阳历。

二、古代两河流域(一)政治两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多个城邦和统一的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1、农业依靠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等。

2、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出现了契约和货币。

(三)文化1、文字发明了楔形文字。

2、法律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三、古代印度(一)政治1、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互不通婚。

2、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二)经济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种植水稻、棉花等作物。

(三)文化1、宗教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2、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后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四、古代希腊(一)政治1、城邦制度希腊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2、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但民主范围有限。

(二)经济1、农业粮食作物产量有限,主要种植葡萄和橄榄。

2、手工业制陶、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3、商业海外贸易繁荣。

(三)文化1、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代表。

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历史复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历史复习的提纲,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明1. 早期人类的迁徙和定居2. 早期农业革命和城市的兴起3. 古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发展4.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兴盛5.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二、中世纪和近代历史1.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2.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3. 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4. 亚洲国家的崛起和西方列强的侵略5.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三、现代历史和全球化1.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冲突2.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3. 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4.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5. 当代世界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多样性四、历史人物和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2. 关键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3. 历史上的战争和和平进程4. 文化和艺术的历史演变5. 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发展五、历史方法和研究1.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历史文献的收集和分析3. 历史学家的贡献和争议4. 历史教育和历史意识的重要性5. 历史研究的前景和挑战通过按照上述提纲进行历史复习,我们可以全面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早期人类的迁徙和定居,以及早期农业革命和城市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学习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

在中世纪和近代历史方面,我们可以了解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以及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兴起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崛起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最后,我们可以研究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了解现代历史和全球化的发展。

除了学习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我们还需要了解历史方法和研究。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概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及复习的意义历史学科的划分及主要内容复习的方法与技巧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1. 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及重要朝代2.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3. 中国古代人物及其作用4.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5. 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发展与变迁6.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复习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2.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3.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4. 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关系及其影响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思潮四、世界史知识点复习1. 世界史的时代划分及重要历史事件2. 世界各大文明的形成与发展3.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作用4.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变迁5. 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五、历史学科的辅助知识点复习1.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2. 历史文献的阅读与分析3. 历史地理与历史背景知识4. 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六、历史学科的综合应用1. 历史学科的应试技巧与策略2. 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3. 历史学科的思辨与创新七、复习计划与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2. 复习过程中的备考技巧与注意事项3. 学科知识及复习备考过程中的资源与工具八、总结与反思复习历史学科的成果与收获对历史学科的评价与展望以上是《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知识点的复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并掌握相应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只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合理的复习计划以及科学的备考策略,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提纲能够对大家的历史学科复习有所帮助,加油!。

高考历史必修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必修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1)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各国并存,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专制政策;各诸侯国招揽人才,提供一个施展的舞台。

思想文化:私学兴办, 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

(2)诸子百家及代表孔子:春秋时期。

“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他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提倡“仁政”学说。

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荀子:战国末期,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荀子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

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就叫“齐物"。

要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非:战国末期,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高考历史知识点提纲高考历史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考试,涵盖了丰富而复杂的历史知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考试,下面将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提纲式的梳理和归纳,以供考生复习和总结。

一、古代文明与世界史1. 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认识早期人类的石器文化、旧石器时代至农业革命的转型、城市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 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比较:古代埃及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印度河文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殷商的兴盛与灭亡、西周的兴起与结束;2.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的崩溃与百家争鸣、战国七雄的分争与统一;3. 秦汉时期:秦始皇的改革与统一、汉朝的辉煌与兴衰;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的分裂与南北朝的统一;5.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与开创、盛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的南北分裂、元明两个外族政权的崛起与衰亡、清朝的统一与封闭。

三、世界古代史1.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德里苏丹国和孟加拉帝国的兴盛;2. 共和国罗马与罗马帝国:共和国罗马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迅猛扩张与内外因素导致的衰落;3. 希腊城邦文明:希腊城邦兴起与争霸、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文化影响;4.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的政治制度、阿卡德人的科技发展、埃兰人和巴比伦人的王朝兴起。

四、近现代史1. 欧洲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的兴起与对社会、政治、科学的影响;2.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拿破仑的扩张与衰退;3. 英国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英国的殖民地扩张;4. 美国独立与西班牙、葡萄牙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美国独立的原因与过程、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5. 近代亚洲史:中国近代史、近代印度史、朝鲜半岛的近代史等亚洲国家的近现代变革。

五、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对世界局势及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与战后秩序的建立;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胜利、冷战的形成与特点;3. 当代世界:国际关系与全球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挑战、全球性问题与国际组织。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分封制宗法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a. 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b. 社会发展和文化成就c. 北方民族的活动2. 春秋战国时期a. 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b.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c. 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3. 秦汉时期a.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b. 汉朝的兴起和繁荣c. 秦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4. 魏晋南北朝时期a.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和社会风貌b.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c.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和社会变革5. 唐宋时期a. 唐朝的建立和盛世b. 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c. 唐宋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外交关系6. 元明清时期a. 蒙古族的入侵和元朝的建立b. 明朝的兴起和繁荣c. 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军事制度二、近代史1. 清朝末期的政治变革和民族问题a.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b.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c. 清朝的覆灭和民主共和国的建立2. 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b.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c. 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a.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b. 解放区的建立和解放战争的发展c.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4. 建国以后的政治经济建设a.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b.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现代史1.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a.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b.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爆发c. 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2.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a. 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传播b.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a.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b. 联合国的建立和国际形势的演变c. 圣战和全球化的兴起4.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a. 苏联的解体和中国的改革开放b. 东欧剧变和中东地区的动荡c. 国际形势的复杂和不确定四、历史人物1. 古代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a. 孔子、孟子、老子等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家b.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将相c. 李白、杜甫、苏轼等文学家和艺术家2. 近现代名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a.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政治家b. 陈独秀、鲁迅、周恩来等知识分子和革命者c. 邓小平、毛泽东、江泽民等改革开放领导人以上是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的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框架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框架

历史高考知识点总结框架
一、古代史
1. 黄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3.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
4. 秦朝的统一战国、秦汉经济文化政治思想变革
5.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
1. 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和文化特点
2.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3.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
4. 辛亥革命与各时期的政治制度
5. 辛亥革命与社会变革
6. 辛亥革命与文化变革
三、现代史
1. 五四运动后民主主义思潮
2.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3. 五四运动与共产主义思潮的形成
4. 其他民主主义思潮及共产主义思潮
5. 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和变革
6. 中国革命战争的政治变革
7. 中国革命战争的社会变革
8. 中国革命战争的文化变革
四、现代史的其它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同俄罗斯的关系
2.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政策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建设
4.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建设
5.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
6. 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历史特点
7.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
8.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9. 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五、古代史
1. 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2. 中国历史上对外政策的主要思想
3. 中国历史上对外政策的主要经验
4. 中国历史上对外政策的主要效果
5. 中国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历史特点
6.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思想
7.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8. 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影响。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总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三)(一)中国早期政治臸度的特点(夏商周:奴隶社会)1.分封臸(又称,封建,封邦建国)①含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贵族;③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④目的:巩固周朝统治;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⑥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⑦影响:积极(前期):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消极(后期):导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

2.宗法臸:(与分封臸互为表里)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臸度;②实臼: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③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臸。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子);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大宗与小宗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内部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

⑥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巩固了统治臺序,保证贵族的特权;⑦宗法臸对现在的影响:祭祖、家谱、重亲情、尊老爱幼、重男轻女、同姓不婚等。

(同姓不婚,例如春秋时期,鲁晋不婚,原因鲁国和晋国同为姬姓)3. 礼乐臸度:①礼乐臸是维护封建臸度(分封臸)的文化臸度。

周朝通过礼乐臸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4.中国早期政治臸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为纽带;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以后政治臸度3个基本特征:君主专臸、中央集权、官僚臸度)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臸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一、秦朝的统一与政治制度-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实行郡县制与封建制度-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严格的法制和军制二、西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刘邦创立西汉- 实行皇帝制度- 达成「封建官僚制度」- 提倡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推崇儒家文化与科举制度三、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 黄巾起义与四大家族的争权- 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 三国鼎立与各国政权的建立- 政治上的分裂、经济的衰落与社会动荡四、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建立- 文化以道德哲学为主- 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种族间的冲突与融合五、隋唐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与政治制度- 杨广的改革与疆界扩张- 唐太宗的开放政策与疆域的巅峰- 科技与文化的繁荣六、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宋与南宋的建立- 实行官僚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诗词、绘画以及科技的繁荣七、元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元世祖的统一战争- 实行民族制度与行政制度- 治理及其对内对外政策的影响- 都城大都的建立与发展- 蒙元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八、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明朝的建立与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央集权与宦官专权的斗争- 清朝的建立与封建体制的巩固- 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 文化上的变动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变迁九、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建立中华民国与国内政府的混乱- 国共合作与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行-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与社会动荡。

高考历史复习题纲

高考历史复习题纲

高考历史复习题纲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郡县制与推恩令- 唐朝的科举制度与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明清的八股取士与海禁政策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 丝绸之路与对外贸易-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三、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道家与佛家思想的传播- 文学艺术的繁荣,如唐诗宋词元曲四、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社会变革-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六、世界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与金字塔-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帝国的法律与政治制度七、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八、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 亚洲的崛起与全球化趋势- 当代国际关系与多极化发展九、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整理- 重要人物与事件的关联分析- 历史材料的阅读与理解- 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十、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比较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同- 历史事件的多角度解读-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思考结束语: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来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希望本复习题纲能够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高考历史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繁多的考试科目,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和闻名已久的历史事件。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高考历史重点知识难点的复习提纲制定和掌握变得十分重要。

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高考历史的重点知识和难点,并提出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的古代史1.夏商周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2.东周政治制度:诸侯分封制和周王朝衰落;3.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墨子、墨家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的兴衰转移;4.秦朝统一和秦始皇的重大政治措施。

二、中国的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和中国的危机;2.太平天国运动:中西文化碰撞,中国现代史的起点;3.晚清政治制度改革和诸多失误;4.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5.国共斗争: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兴衰;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战和解放战争;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重要思想(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8.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程。

三、国外历史1.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重要事件,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2.走上殖民主义的欧洲国家: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3.封建主义时期的法国革命:启示世界的人权和民主;4.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上的影响;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两次战争的启示和共鸣;6.冷战时期:美苏两强争霸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竞争。

四、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能1.历史思维的构建和培养;2.历史原子的评估;3.历史材料的使用和评估;4.历史研究的方法和书写技能;5.历史思维和实践的发展趋势。

总之,历史学习并不只是记忆重要历史事件,它也关乎到我们对自己国家文化和社会的认知、对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对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和人类命运共同的憧憬。

在高考历史的复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记忆历史事件的层面,更需要注意它们背后的那些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开疆拓土与民族融合-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与影响3. 魏晋南北朝- 魏晋风度与士族政治- 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 唐朝的文化成就与对外交流5. 宋元明清-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科技发明-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征服- 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与社会变革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抗争- 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抗日战争- 国内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3.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三、世界古代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 -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影响2.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与教会的权威-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的交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的兴起与艺术的繁荣- 宗教改革与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四、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扩张2.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反抗-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意识形态对立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 学会在时间线上定位历史事件- 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 历史人物与思想的分析- 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流派3. 历史材料的解读与运用- 学会从文献、图片、实物等材料中获取信息- 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结束语:通过本题纲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作为全国性的高考科目之一,历史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历史复习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筛选历史重点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复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中国历史迎来了大规模统一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秦统一六国2、建立郡县制度3、开拓农田,推行均田制4、铸币和度量衡的统一5、修长城和修筑大运河6、汉武帝时期疆域扩张二、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三国的形成及政治局势2、三国内外的战争、合纵连横和典故故事3、曹操对汉文化的贡献和历史评价4、三国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三、唐朝时期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唐太宗的改革和玄武门之变2、开元盛世的文化、科技和经济繁荣3、安禄山之乱的起因和结果4、唐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四、明朝时期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但是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明太祖朱元璋的平定和建立2、明朝的海外贸易和航海业等3、明朝的重新统一和北伐战争4、明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发展五、清朝时期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明清transition的渡曲2、满族的全面统治和三藩之乱3、华夷之辨和熟悉的外交政策4、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5、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以上就是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在这些知识点中,对于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通过高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不断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取得高分。

高三历史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高考重点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和外服(除商王直接统治以外的地方)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A:分封制,将土地人口财产和武器等分给同姓的亲族、功臣、姻亲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各种如军事等义务。

B:宗法制,区分大小宗,通过血缘关系和嫡长子继承制来解决贵族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强化王权。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中央集权:指全国的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是由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

B:皇帝制度:“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确立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的是丞相(负责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太尉(负责军事);九卿是三公以下的许多重要的官员。

D:郡县制,在地方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A:利用中外朝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设刺史监察地方,C:利用推恩令和附益法解决地方割据分裂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巩固和汉朝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唐,A:三省六部制: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执行机构: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B:三省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宋朝,A:收精兵,皇帝控制军权。

削实权,枢密院掌军权,参知政事掌行政权,三司掌财权。

制钱谷,设转运使。

B:作用,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皇权,改变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导致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行使宰相的权力,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总的趋势: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加强,地方削弱。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A: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治中心、灭亡思考:为什么说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历史进步?二、商朝:奴隶制的发展1、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以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2、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奴隶制:实行残酷的“人殉”和“人祭”。

4、衰亡:暴君商纣残酷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周武王灭纣,商亡。

三、西周:奴隶制的发展1、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商亡。

周朝建立,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制度(1)井田制:①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性质: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内容:A土地所有:土地属于周王所有B土地分配: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C条件: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贡赋。

③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

(2)分封制:①性质和目的:西周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奴隶制统治②内容A分封对象: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B被分封者义务:诸侯要服从周王,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③分封的诸侯国:重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④作用: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思考: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3、灭亡:(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2)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思考: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农业和畜牧业1、农作物:品种多,“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农副主品?)记载:甲骨文和《诗经》2、耕作技术:集体耕作;农具主要是木、石和骨器,少量使用青铜工具;已懂施肥。

3、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家畜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手工业1、青铜器:①是商和西周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及知识点

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⑴皇帝制度①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②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

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③影响:A.君主的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

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④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⑵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①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掌军权)。

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③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⑵郡县制①实行原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

②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县:县尉(军事和治安),县丞(司法)③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④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主要政治制度⑴汉朝郡国并行制(了解)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①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②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补充: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⑶元朝的行省制①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②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③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②从地方来看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君主专制的加强⑴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

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②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评价:⑴废丞相:①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②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

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⑵设内阁: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⑵清朝军机处的设置①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③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④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专题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①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主权。

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①原因:主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因:列强修约遭到拒绝②经过(略)③抗争:1859年,直隶提督史荣椿在大沽炮台壮烈牺牲④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⑤影响: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严重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①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黄海大战(日本控制了黄海海域)、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中国战败②《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与《辛丑条约》(1901年)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结果: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

②《辛丑条约》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的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拆除天津大沽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③影响: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发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和探索。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也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C、思想文化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2、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①领导人:邱逢甲、徐骧、刘永福等。

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历史意义:A、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