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调 动学 生 阅读 课 文、 寻找 答案 的主 动性 , 活跃 了学 生思维 ,
深 化 了学生 知识记 忆 , 出现课 堂教 学 的一个 高潮。
看 来 ,课 堂上 艺术性地 发 问对 于成功 教 学 多么重要 。
其 实 , 文教 学 中, 语 每一 篇课 文的学 习, 生通过 预 习之 后 学 都会 有 一些似 懂 非懂 ,这 时候 教 师于无疑 处 生 出疑 问来 , 引起 学 生的 思考 , 就会 刺 激 学 生的探 究欲 望 , 发他 们 研 激 读 的 兴趣。 通过恰 当的提 问, 师明确展 示 了自 己的教 学 教
二、 怎样做 到 阅读教 学 中提 问的艺术 化 1 问题具 有针 对性 。射箭 打靶 , 置 问题 也 要切 准要 . 设
就 不学” 。这 必 然导致 我们 大部 分教 师把语 文 学科教 学 的
害。 堂提 问要 根据本 课教 学 目标 , 课 重点难 点。 以教学 重点 难点 为方 向 , 设计 问题 要直 奔主题 , 干脆 利 落。 学唐代 文 教 学家 柳 宗元 《 石 潭记》 提 问“ 篁竹 , 小 时, 隔 闻水 声 , 鸣佩 如
人担 忧。 当前 , 中语 文教 学 的根本 弊端表 现 为教 师是“ 初 考
什 么就教什 么, 不考 就 不教” 学 生则“ , 考什 么学 什 么 , 考 不
目的 , 凭此有 效地 控制课 堂进程 ; 问题解 决 的过程 中, 学生
自主地 思考 、 品味、 感悟 , 为学 习的主 人。 成
方法。 因此 可 以说 , 问不 只是 一种教 学 方法 , 是 一 门较 提 更
语 十则》 的导语 , 这样 设计 的 :火之光 , 亮世 间 的道 我是 “ 照 路; 思想 之光 , 照亮人 的精神 世界 。 能 谁是 世 界上 最伟 大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针对课堂上教师如何艺术地发问,如何使教师的提问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所提问题要有价值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一样。
所提问题要扣住本节课设定的目标以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和学习课文的突破点等,即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二、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情学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设计提问的重要依据。
师生只有默契配合,和谐共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所以,问题要有坡度,形成思维阶梯,既要让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又要让学生觉得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
三、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设计问题除了要考虑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尽可能激活学生的积累和经验;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多元解读,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辨中成长。
四、所提问题要曲直结合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所谓“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谓“曲问”就是拐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沿着这条曲径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深层和高度。
五、所提问题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六、所提问题要有创新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支撑的。
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具有重要影响。
艺术的提问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尤为重要。
一、提问的艺术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挖掘问题的本质。
提问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在讲解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开拓他们的思维。
在讲解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艺术的提问不仅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四、提问的艺术在于引领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艺术的提问不仅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探究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观点,还要引领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认知模式。
提问要善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起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将作品的文学特点、语言特色、文化内涵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文学认知模式。
在讲解语法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者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语法认知模式。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涵盖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教学艺术。
艺术的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更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情感情感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提问艺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试析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促进作用
试析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学生阅读体验的促进作用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过程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全面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途径,其重要地位越来越显著。
这之中,阅读体验式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与教学紧密贴合。
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强化阅读体验,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本文以中学课文《孔乙己》的部分教学实例为例,试针对中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改善策略做相关探究,助力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和教师的课堂效率度。
一、转换提问角度,培养阅读思考力选取两个《孔乙己》的课堂实例:对照项为两个课时,老师将文章分为两个板块,并提出“人物思想性格”“继续分析孔乙己形象”“与第一次出场进行对比”等指向性明确的问题。
实验项为一个课时,老师没有将文章按照自然段划分,而是按照文本内容来划分,依据不同主体对不同人物形象的评判来作为主要切入点,提出“孔乙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周围的人是怎样看待孔乙己的”“怎样看待孔乙己和周围的人”等将学生放置于文本情景中思考的问题。
实验项中,教师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先是对主体人物孔乙己的分析,再以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人的表现上,他人与社会集体对孔乙己不同的表现更进一步丰富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两个对立主体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形成自己的人物印象,并理解到文章的社会性主题。
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形成阅读的独特体验,并且评判角度也从人物对人物的评价,转向学生主体对文本人物的评价,让学生以更为全面的思维模式做出对人物和内容的把握。
我们能从课堂效果显而易见,即使课时由两节压缩到了一节,但是整一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积极,学生在这一个课时中高效率地自我探究感受与体验总结完成了对文本形成了更深的理解。
阅读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浅议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中图分类号】g424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
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
”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
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
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
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
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二、 怎 样 提 高 阅 读 教 学 的提 问 艺 术
记》 时, 学 生认 识到作者抨击 社会离乱 、 追求 自由幸 福的生活。 教师提 问: “ 你愿做 陶渊明这样的人吗?”
很 多学 生都认识 到“ 假如人人如此 , 那么社会就谈不 上 发展 ” 。 这 就很 自然 地 引 出 了 陶 渊 明消 极 避 世 的 一 面。 在 以“ 追求” 为话题 的作文训练中 , 有学生提 出具 体化为 流水 , 因其一生都奔流不 息 , 始终追求着 自己 的梦想 。 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 表示赞 同。 教师在这 时候提示 : “ 流水 的这种追求必须 以何为依托呢? ” 学 生 明确了“ 地势上从高 往低” 后, 马上有学生提 出 了 不 同看法 : 流水尽 管永 不停 息的追求着 , 然而它每况 愈下 ,失去 自我 ,所 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 目标与理 想, 只是 对现实的一种无奈 的臣服。
一 一
澜
襟这一深意。 教学 中提 出“ 从 苏轼 自比闲人 中我们读 出了什么?” 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可明确这一点 。 ( 二) 问题 的提出要有 曲折性 如果课堂的提 问只是一 味地直来直去 ,学生就 会觉得索然无 味 ,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 的发展 。 假如把 问题 以“ 曲问” “ 活 问” 的方式提 出 , 就能迫 使 学生开动脑筋 。所谓 的“ 曲问” , 就是变提 问的角度 , 让思路 “ 拐一个弯 ” , 从 问题的侧翼或者 反面寻找 思 维的切人 口, 朱熹说 过“ 读 书无疑须教有疑 , 有疑 者 却要无 疑 , 到此方是长进” 。 阅读教学中 , 有时学生初 读课 文后就说 “ 全懂 了” “ 没问题 ” , 那 么事实是否果 真如此 呢? 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 意料 的问题 , 使 教学平 中见奇 。 如教学《 我爱这土地》 时, 我设计 了这 样 的一个 问题 : 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 的祖 国, 为什 么 作者 的眼里常含泪水 , 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 学生在 思考 回答这个 问题时 , 必须联系诗歌 的写作背景 , 这 样不 仅能体会到诗人 深沉的爱 国情感 之“ 真” , 更会 珍惜现在 的美好时光 ,同时也懂得 如何去鉴赏一首 诗 。这一 曲问 的妙处是直接问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怎 样 的思想感情是不能 比的。教学《 走一步再走 一步》 时, 全文 学完 了 , 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一 问: “ 老师认为 文 中有一处交代不清—— 我的父亲又怎会知道我被 困小悬崖呢?” 于是学生先对 当时的情形作 了想象 。 接着教师又提出 : “ 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 的失误吗? ” 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 中结构上 的 详略取舍。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 当的写 法分析相 比, 其效果不言而喻。 ( 三) 问题的提出要 能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 ,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 同 时, 训练 和提高思维能力 , 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 同的 角度启 发学生 ,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 同一问题的多 种解答 方法 , 既拓宽思维的空间 , 又能培养发散型思 维能力。教 学中要善 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 联系起来思 考 , 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教学《 桃花源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阜宁县沟墩中学赵夕丹主题词:阅读教学设问巧妙追问连续加强探究质疑互动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过程,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设疑解难、激疑促思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提问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忆性问题,主要指向“知识和能力”目标,只要求学生回忆、再现具体的事实或信息,只回答“谁”、“是什么”或“对”、“不对”。
一类是发展性问题,主要指向“过程和方法”目标,通常需要经由理解、比较、联系、想象、重组等心智活动,对事实作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或者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
找准切入点,设问要巧妙。
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富有启发性或探究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力避肤浅琐碎的“是”或“不是”的“满堂问”现象,也要避免设问得过深,学生无从作答,因此,要讲究设问的巧妙。
在文本的关键处设问。
《药》中夏瑜“这大清的天下是大家的”和“可怜可怜”两句话?如何理解?在内容矛盾处设问。
《鸿门宴》中项羽不杀刘邦,有人认为表现了项羽的“妇人之仁”,而有人却认为这恰恰表现了项羽的“君子风度”,你认为如何?在内容的对比处设问。
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因为狗主人的变化,他的态度也变来变去,但在这不断变化中,他有没有不变的地方?在文本的重复处设问。
《纪念刘和珍君》中两次出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有何深刻用意?在课文的细节处设问。
《荷花淀》中水生嫂默默地吮吸着弄破的手指这一细节,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什么作用?在文本深刻蕴涵处设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用“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来类比马克思的发现,有什么作用?在学生不经意却又不可忽略处设问。
《老王》中“他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一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字面背后深层含义处设问。
《拿来主义》中“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怎样理解这种进步?在文本总结概括处设问。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提问的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水平来设计问题,不能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复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回答。
其次,提问要多样化。
语文课堂上的提问可以是直接提问,也可以是间接提问,可以是开放性问题,也可以是封闭性问题,可以是引导性问题,也可以是评价性问题。
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提问要适时。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氛围,适时地提问,不能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也不能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
适时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度。
最后,提问要引导。
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仅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要让他们明白问题背后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让提问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
新教师教学阅读写作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语感训练的途径有哪些呢?我总结出三条:一、比较性阅读所谓比较性阅读,就是将课文中的句段加以变换,让学生在诵读中与原文比较。
例如,教《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自然段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项语感训练: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原句)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变化的句式)思考:这两句话为什么表达情感的程度不同呢?请你比一比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这句话的语言规律:课文有意识地反复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的爱,对帝国主义强盗行径的恨。
长句变短,结尾用感叹号,便于我们在朗读时抒发情感。
二、对比性阅读所谓对比性阅读,就是将不同作家的相同题材的作品加以对比,比一比语言风格、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比如读过巴金写的《海上日出》后,又指导学生对比着读峻青写的《沧海日出》抓住相似而又不相似的一些描写,让学生边对比着诵读,老师边加指点,他们就会在语言的节奏上、画面的形象上、文章的情味上获得不同的感受。
读过巴金的“日出”,就会获得一股奋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读过峻青的“日出”,就会获得前程似锦、金光灿烂的感受。
这种对比性阅读不是对作家的作品进行文学分析,要的是诵读中对那些文学性的语言产生的形象感、情味感、分寸感、畅达感、节奏感。
这些直觉的感受,会为敏锐的语感奠定基础。
三、扩展性阅读所谓扩展性阅读,就是学生在课本上精读过某作家的一篇课文后,再选择与表达方法类似的同一作家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反复体味同一作家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感。
学生读了老舍先生的《林海》、《草原》后,再给学生扩展几篇,读《五月的青岛》、《风景区》、《非正式的公园》等篇,并从中选出一些片段在老师的指点下让学生边诵读边比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摘要:学生主动提问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从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并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动提问;能力;方法;兴趣新课程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传统的师生角色的转变,强调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而学生主动提问就是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主动提问呢?下面从四方面论述。
一、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明确自己不是课堂主角,应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要明确自己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让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明确自己不应是话语的霸权者,要有给学生更多主动权“学”的观念。
2.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些教师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在课堂上一直冷着脸孔,语气一直是严厉的,这样,学生怎么敢主动提问呢?这种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只能妨碍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学生脑中一片空白。
要想让学生敢于提问,就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平等。
只有这样,才能放飞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敢于提问。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让学生有能力提问学生敢于提问了,没有主动提问的能力是不行的。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
1.培养学生理性的怀疑精神、科学的批判精神学生有了怀疑和批判的意识,才可能对书本和教师质疑、发问。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尊重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超越教师,根除学生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听的思想,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意识。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1)教师要教会学生反复阅读,进行比较,在阅读比较中发现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
学生进行讨论 、 交流。在交流 中, 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围绕如下三
写过年的?分别记叙 了哪些 事件 ?” 作 为引导 , 让学生在初步阅 点进行 : 一是胡屠户对 范进 的态度 , 中举前胡屠户对 范进是想骂 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脉络 , 初 步感 知文章 内容 。又如在《 社戏》 就骂 , 而中举后则称 范进 为“ 老爷 ” “ 天上掉 的星宿” “ 才学又高 ,
出问题 , 不仅可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 内涵 的理解 , 也能让学
基础 。
题, 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生成体验和感悟 , 这样才能让学 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 中提升人文 素养 ,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奠定
创设情境 。 提 出问题 , 引导学生进入 阅读状态
三、 结合 文 本 提 出 问题 , 在 交流 中生 成 体 验 、 感 悟
品貌又好” 。二是乡邻对范进 的态度 , 从范进中举 前揭不开锅也 无人接济到范进 中举后乡邻 纷纷拿米提鸡来能看 出乡邻对范进
态度 的显示变化 ; 三是 张乡绅 的拜会 , 不仅拉关系、 套近乎 , 还送
来“ 贺仪五十两 ” , 送“ 三进三 间” 的干净房子 。引导学 生从 这三
个方面分析后总结 出封建社会科举制 度下 读书人的命运 , 感受 那种人与人之 间的势力关系 和事态 的炎凉 , 从而深刻 地认 识文
本 的主 题 。
来 越多样化 , 但教师始终要注意一点 , 即创设情境并不是最终 目
的, 目的是要通过情境激 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 引出问题 , 从 而引 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 教 学中不能本末倒置 。尤其是在运用 多 媒体来创设情境时 , 更要注意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图片 、 视频等资 源, 同时要将话题 、 问题等和多媒体结合起来 , 这样才能 收到更 好 的效果 。 二、 联 系生活提 出问题 。 让阅读更贴近学生实际 语 文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 中联 系生活来提 出问题 , 就要
略谈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导学的“问”的艺术
果 直 接请 同学 们 概括 文 章 写作 特 色 就很 难 收
到 好 的艺术 效 果 。我 当时 灵 机一 动 ,换 了个 方式 “ 勾引 ”学 生 : “ 同学们 , 读 了这篇 文章 , 老 师 好 象 闻 到 了一 股 特别 的 味道 ,不 信 ,你 们 也 闻 闻?”我 一 边 说 着 ,一 边用 鼻 子 使 劲 的 嗅着 ,还 夸 张 的 做 陶醉 状 。这 时候 ,学 生 会 如 同上 钩 的鱼 一 样 兴奋 的 闻味 而来 ,思 索 着 ,猜 测 着 。如 果 答 案 不 够 贴切 ,老 师可 以 继续“ 勾引 ” 道:“ 你闻, 那 黄酒 , 那 鸭蛋 ……恩 , 好 诱人 的味道啊 !”老师 “ 勾 引”, 学生上 钩 ,
、
直 问 :切 中要害
在提 问的 过程 中 ,对 知识 性很 强 的环 节 要 坚 持 问得 实 在 ,直接 。有 针 对性 的实 实 在 在 的提问 ,可 以帮助学生有效掌 握文本知识 ,
请 同学 通读 课 文 后 ,设计 了 以下 几个 问题 : 这篇 文 章 的作 者 是谁 ?这 篇 文 章 可 以划 分 为 哪几 个 部 分? 每部 分 的大 意是 什 么?谁 来 翻
处 ,不是 思 维 活动 遭 遇 阻 塞 的地 方 。还 有一 些 老师 直接 从 手头 资 料 或课 后 练 习题 中挑 出
一
题 “ 牵 一 发 而 动全 身 ”。 这样 ,学 生 的思 维
空 间 大 了 ,有 价 值 的 问题 也 多起 来 ,同时 这
样 的 提 问也 能使 教 师及 时控 制课 堂 ,如 期 达
教 学 中 ,还勒 》时 , 了解 小说 的人 物 ,情 节 必
成 目标 。
两 题 来 提 问。这 也 不是 自己在感 悟 体 验 中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艺术
广 西 桂 平市木 根镇 初 级 中学 李 运群
摘要 :在语 文 阅读 教学 中 ,提问是 最有 用的 行之有 效的方 法 之一 。说 它常 用 ,是 因为 它在 阅读教 学 过程中从 新授 到练 习巩 固 ,
各个 环节都 可以 运用 ;说 它有 效 ,是 因为它 利 于唤起 学生 的注意 力 。活跃学 生思 维 ,使学 生养成 敏捷 的思考 、迅速 地 回答 问题 的习 惯。 另外 ,它还有 利 于训练 口语 ,培 养表达 能 力 ,对 学生 巩固知 识和 发展 智力 有一定 的益 处。本 文就教 学 中怎样使 提 问艺术 化提 出
气氛 往往显得 沉闷 ,缺乏 高潮 ,学生 的思维积极性 根本没 调动起
来 。这样的一 节课 只 能说 是以失败告终 ,而失败 的原 因之 一就是 教师 没有提 出有价 值 的问题来。优秀语 文教师 的实 践表 明 ,教师 提 出 问题 的水平 越 高 ,教学效 果 越好 ,越能 培 养学 生 的思维 能 力 ,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
一
些 自己的看 法。
‘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阅读 教学 提 问艺术
美国一教学法 专家曾说 : “ 教师教学效率 的高低 ,大部 分可 以从他们所 提 的问 题的性质和发 问的方 法查 出来 。中小学教 师若 不熟谙发 问的技巧 ,他的教学工 作是不 易收到成效 的。” 由此 可 见 ,提 问不 只是一 种教学方法 ,也是 一种 比较 复杂 的教学艺术 。 下面浅谈我 在语文 阅读教学 中提 问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使学生就 范” ,如果学 生不 肯 “ 就范 ” ,那教师 就只好尴尬 地将 自已的或 教参 的标准答 案和盘托 出了。提 问的动 机应 指 向了解 和
浅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的个 体 阅读 .教 师 既 是 与学 生 平 等 的 对 话 就 是 发展 智 力 , 养 聪 明人 。 ” 堂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能 力 的 作 用 。这 类 提 问课 堂 一定 培 课 除 还 者 之 一 . 是 课 堂 阅 读 活 动 的 组 织 者 , 生 的提 问 , 了交 流 师 生 思 想 外 . 在 于 教 师 要 尽 量 避 免 。 生 对 每 篇 课 文 的 学 习 . 又 学 学 不是 阅读 的促 进 者 。教 师 要 为 学 生 的 阅 读 实 践 恰 当 而巧 妙 地 提 出 各种 问题 。诱 导 学 生 作 开 始 就 感 兴 趣 的 ,因 此 要 针 对 学 生 的心 点 培 创 设 良好 环 境 . 供 有 利 条 件 . 分 关 注 学 答 , 燃 其 思 维 火 花 , 养其 创 造 性 思 维 能 理 特 点 ,采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调 动 他 们 思 考 的 提 充
题 , 师 针 对 重 点 、 点 设 计 问 题 , 如 写 和 探 究 知 识 规 律 上 . 以 问 题 要 大 小 适 当 . 教 难 犹 所 文 章 之 开 门 见 山 ,直 奔 主 题 , 比较 干 脆 利 难 易 适 当 。大 而 无 当 的 问题 让 学 生 不 着边 《 文课程标准》 语 中指 出 :阅 读 教 学 是 落 。 “ 际 , 不 到 答 题 切 入 点 , 碎 不 堪 的 问 题往 找 琐 学 生 、 师 、 科 书 编 者 、 本 之 间 的 多 重 教 教 文 二 、 堂 提 问 要 适 当 巧 妙 。 活 多 变 。 往 是 教 师 说 前 半 句 , 生 答 后 半 句 . 意性 课 灵 学 随 对 话 , 思 想 碰 撞 和 心 灵 交 流 的动 态 过 程 。 抓 住 时 机 是 太 强 , 使 知 识 点 过 于 分散 凌 乱 。 们 不 能 也 它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指 出 : 教 学 的特 殊 目的 贴 近 教 学 目标 , 能 激 活学 生 思 维 . 不 到 “ 阅读 中 的对 话 和交 流 ,应 指 向 每 一 位 学 生 不 起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
三 、 究 提 问的 延 展 性 讲
课堂教学的容量是有限的 , 可能解决存在 于每个学生心 不 中的一切疑问。因此 ,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 学完课文之后 , 出一 提 两个 自己还不能理解或者未能完全理解的问题 ,并就这些 问题 做 出自己的推想再与老师一起探讨 , 从而培养学生质疑 的习惯 , 符 合 学 生 实际 能 力 的 需 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 自己推想答 案来解决 问题 的能 教学工作很 自然地延伸 到课外 , 每一个学生 使 学 生对 问题的理解离不开他们 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积累 , 力 。有 了这一步, 同一年龄 的学生能力也有高低之分。阅读教学设计 问题要考虑 都有提 出疑问的机会 , 并且也都得到较 为具体 、 妥善 的指点与解 教师是 主导的教学原则 , 学生的全体与个体 , 例如初一课文 已经出现了小说 , 但是教 师如 决。这样有利于深入 贯彻学生是主体 、 教师只是其 中的组织者 、 果超“ 大纲” 向初一学生提 出“ 根据故事情节划分课 文的段落 ” 这 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后实践活动的主体 , 使学生学会提问 , 应当是教学上更 值得重视 与讲 类问题 , 大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疑问 : 什么是故 事情节 ?因为这个 参与者 。所 以, 问题超 出了他们的认知水平 , 同时 , 提问也要注意不同对象 的能 究的课题 , 是引导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的关键 环节, 有利 力差异 。因此 , 囿于实际年龄和认识能力的客观原因, 中小学生 于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 ,有利于学生思维广 度和深度 获得 对问题 的辨识大多停留于直观 和单一 , 反映在对课文的理解上 , 巨 大 的 延伸 。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8在 字面背后深层 含义处设问 。 拿来 主义》 . 《 中 说法吗?否则 , 学生容易产生思维定势 。
“ 总之 , 活人 代替 了古 董 , 我敢说 , 也可 以算 得 质疑互动 。 提高 思维力度 。课 堂教学 中的 显 出一 点 进 步 了 ” 怎 样 理解 这 种 进 步 ? 9 提 问 不 只 是 师 生 互 动 , 强 调 生 生 互 动 。 要 积 , . 更 在 文 本总 结 概括 处设 问 。 最 后 的常 春藤 叶》 极 以
中学语文 阅读教 学 中的提 问艺术
邹 德华
提 问是教 师指导学生设 疑解难 、 激疑促思 曼 的杰作 —— 那 晚最 后 的一 片 叶子 掉 落 时 ,
的 一 种 有 效 方 法 。在 阅读 教学 中 , 们 应 精 心 他 画 在 墙 上 的 。 为 什 么 说 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 我 ” 是 贝尔 曼的杰作 ? 提问 , 高效率 。 提 找 准 切 入 点 , 问 要 巧 妙 。设 计 问 题 要 找 设 预 设 提 问 对 象 。 求 追 问 的 连 续 性 。 预设 讲 准 切 人 点 , 有 启 发 性 或 探 究 性 。 教 师 要 根 据 的 问题 将 产 生 怎 样 的效 应 , 师 应 当 做 到 心 中 富 教
珍君 》 中两 次 现 :我 向来是不惮 以最坏 的恶 连 续 、 入 的思 索 。 “ 深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艺术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
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问艺术阅读教学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一、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
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
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
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浅谈语文阅读课堂的提问艺术
弹 的 ,那 该多 好啊 !”一个男 的说 : “ 是 啊,可是音 乐会 的 入场 券太 贵了 。r ,  ̄ f . f l 又太 穷。 ”姑娘说 : “ 哥 哥 ,你别难 过 ,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 了。 ” 针对上述这段话 ,教师可连续提 出一组问题 : ①盲 姑娘
筻 堡 里
经 验 交 流 J t N GY A N J t A OL I U 1 1
一
石激起千层浪
浅谈 语 文 阅读课 堂 的提 问 艺术
◆福 建省 安 溪县 龙 门和平 小 学 白培专
提问是语文 阅读 教学 中经 常采 用的一种教学 方法 ,也是 启发式 教学 的主要手 段 。恰 当的提 问犹如 一石激 起千层 浪 , 的作用 。如 《 金色 的鱼 钩 》一文 ,教师可抓住 “ 在 这个 长满
刚才 的话 是 “ 随便说说 ”的吗?② 如果 出 自内心 ,不是 随便
说说 的,为什么要说 自己是 “ 随便说说 ”的呢 ?
三 、矛 盾 处 设 计 提 问
这里所说 的 “ 矛盾 ” ,大都是作者有 意安排的精彩之 笔。
闪烁 着灿烂的金色 的光 芒” 。教 师可针对这句话提 问 : “ 长满 红锈 的鱼钩真能 闪烁着 灿烂 的金色 的光芒 吗?为什么文 中的 回来 ,文中用了七个 省略号 ,这是矛盾心理的暗示。可提问 :
么作用?为什么 闪烁着灿烂 学到完整知识 。
要使课堂提 问具 有较高 的质量 ,需要教师精 心设 计 问题 ,讲 章 中的知识 点。抓住一点 , 提挈全文 , 体现阅读教学的整体 性 , 又如研 读 《 月光曲 》的第三 自然段——
一
、
题 眼上精心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作者:何嘉彬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19期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对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提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注意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问得有价值,问得有意义,问得有回音,问得有余音……
【关键词】提问艺术阅读教学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
“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时常听老师提问,受教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中学会遇到书籍文章,宜如何下手,方能通其义,而得其要。
”因此,我们在课堂提问时不仅要使学生“通其意”“得其要”,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语文阅读课上的提问艺术。
一、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其重点、难点,每堂课提问就应该围绕这些重点、难点进行。
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如果不突出重点,舍本求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片面追求所谓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如笔者在教学《马说》一文时,释题时向学生提出“文章既然是说说千里马的问题,那么文章谈了千里马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学习,在分析完千里马的遭遇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其真不知马也!并进而理解韩愈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二、问题设计要把握“度”
所提问题既不能太小太易,也不能太大太难。
太小太易学生不感兴趣,太大太难起不到提问的效果。
例如:有位教师讲《陋室铭》,开始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配合得十分默契。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写陋室却从山水落笔,是否离题?作者采用的
是一种什么方法?显然,对于后一问,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无法回答,和谐的课堂气氛没有了,教师乱了阵脚,学生的情绪也低落了,本来可以是上得非常成功的课却失败了。
打仗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课堂提问也是如此。
三、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教材中的很多篇目,学生一开始并不感兴趣,因此教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那就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
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理解,更谈不上体会其意境。
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问题:(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便从问(1)中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四、问题设计要有梯度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每堂课的主旨。
有的教师提问,偏重于几个学生,多数学生只能望尘莫及。
我曾听过一堂课,一个学生课上竟被提问七次。
这样做的结果(1)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2)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3)不利于组织学生。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只有把大多数学生都调动起来的课才是成功的课。
五、问题设计要能温故知新
问题设计要能以旧带新,起知识链接作用,以利于巩固知识。
如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社戏》一课时,我们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更好地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以理解文章的主旨。
以旧带新这种提问法可应用于文学常识、语法教学、人物形象分析等各方面。
六、问题设计要具有临场、短时、口述等特点
如果教师的提问要经过长时间书面整理才能较好地回答出来,要学生踊跃发言那是不可能的。
在设计问题时可用分解法,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以利于学生回答。
例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向学生提问:“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这就使问题繁杂,增强了回答的难度,教师可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小问题:(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怎样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通过肖像描写怎样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怎样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爱面子的特征等等。
这样提问不仅便于口述,而且容易贴近学生心理,使问题深入浅出。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这方面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只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思维的脉络,抓住契机,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问得有价值,问得有意义,问得有回音,问得有余音,也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宁鸿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