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七大误区1600字
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
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
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包括:
1. 只强调技术性阅读:许多教师认为阅读就是掌握一系列技巧,例如速读、扫读等。
然而,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并思考阅读材料中的内容。
2. 忽视文化背景的重要性:阅读不仅仅是理解文字,还需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 缺乏策略教学: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掌握一系列的阅读策略。
然而,许多教师只重视阅读理解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例如预测、概括和推理等。
4. 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的乐趣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教师将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在课堂上,而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5. 只关注文字理解:有些教师将阅读教学局限于对文字的理解,而忽视了阅读的其他目的,例如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和进行批判性思考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多种目的和多种层次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的常见误区分析
语文阅读理解的常见误区分析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考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检验着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和得分。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阅读时匆匆忙忙,不求甚解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为了追求速度,往往只是快速浏览文章,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
他们只是草草地看了一遍题目,就急忙回到文章中寻找答案,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对文章的理解不全面、不准确。
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理解,而不是速度。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词、关键句的含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为回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误区二:过分依赖原文,缺乏自己的思考有些学生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时,过分依赖原文中的语句,一字不差地照抄下来,而没有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这样做虽然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得到部分分数,但很难获得高分。
阅读理解不仅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我们应该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要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原文。
误区三:忽视题目要求,答非所问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
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或者没有理解题目要求的真正含义,导致回答的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
在做阅读理解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
是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分析某个词语的含义,或者是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等。
只有清楚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避免答非所问的情况发生。
误区四:片面理解文章,以偏概全部分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只抓住文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细节,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阅读教学是我们中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阅读教学误区。
本文将会从几个方面,谈谈阅读教学误区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
一、不注重阅读教材的选择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就是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材料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但在一些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他们以为只要按照教材中的主题和阅读题目依次教授即可,却不知道许多教材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重视阅读材料的诱惑力和实际可能性。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选择易懂的课文以及应用性强的实际阅读材料,会更有利于产生学习效果。
二、忽视阅读的基本流程另一种阅读教学误区是教师忽视了阅读的基本流程:预览、导读、理解、分析、归纳。
一些教师往往在教课文的时候,简单给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难点,却忽视了课前的预览和导读以及课后的归纳总结。
这样子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被动,而不是主动地阅读。
因此,不能忽视阅读的基本流程,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反馈,鼓励他们自我思考框架,以及积极引导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逐渐培养他们的主动阅读思考能力。
三、忽视细节和多样性在阅读教学中,细节和多样性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都是判断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同时,阅读教学也应促使学生发展对各种体裁的适应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历史、科学、新闻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阅读材料,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不能单纯地把阅读教学固定在某一个方向上,需要多元化的发展。
四、缺乏情感教育阅读教学不仅是单纯地阅读文字,还包括了对情感的教育,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真正含义并增强表达能力。
而在教育中,理性思维与情感教育应该同步发展,想要让学生学会情感表达,从赏析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中年级开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不,看似内容充实,把力用在点子上,其实这样的分析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无太大的作用。
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
这样教语文知识,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何实际意义?下面是笔者就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进行的初步分析,并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法:一、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目标把握上的错位。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即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并能积累较多的语言,以至能够说,能够写,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
可是现在较多的老师把阅读教学目标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等。
虽然这些分析与运用语言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绝对不是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
教学要求认识上的越位。
教语文的老师可能有同感:不少文章的分段有多种方法,不知用哪一种好,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较隐晦,自己读了几遍,也不能明确把握中心,必须借助一些参考书才能把唯一标准的答案很困难地搞出来。
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教师尚且如此困难,哪以怎能叫刚刚入门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去分析文章呢?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不成比例。
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 的 目标 。 在语文 阅读教学中是 “ 授
之 以鱼 ” 还是“ 授之以渔” , 答案 已昭然若揭。叶圣陶说 : “ 教是为了
一
二、 教师 少标提 出的一个要求 ,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 指出“ 提倡少做题 , 多读书” 。 阅读是学生 的个性化行为 , 不应 以
生机 。
知识 , 在读一遍课 文之后 , 马上直奔 主题 的讨 论 , 此课 表 面的“ 繁
在语文教学 中特别强调 了“ 读” 和“ 写” 的重要性 , 这也是 由语 华” , 实际难掩其 “ 萧条 ” 。那么 , 怎样才能走 出语 文阅读教学 的误 文这门工具性学科 的母语地位所决定 的。阅读教学 的主要 目标是 区?下 面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 让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 的能力 , 注重情感体验 , 有较 丰富的积累 , 形 成 良好 的语感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但是在语 文教学 中存在
由此发现的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忧 。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上侥 幸 鱼捉虾” , 如果那样的话 , 便只有“ 翻船” 。 心理 , 使很多老师失去了引导学 生学 习欣赏美文的兴趣 , 他们 在语 段训练上耗尽 心血 , 在猜题揣 摩教研员 的“ 爱与憎 ” 上下 了不少苦 参考文献 : 张德伟 , 何 晓 芳. 新课 程 与教 学 改革 [ M] . 1版 . 北京 出版社 ,
如, 在 教《 生命的意 义》 时介绍他 们看《 钢铁 是怎样 炼成 的》 、 教学
《 阿长与( 山海经) 》 时指导他们看《 朝花夕拾 》 ……指导学生在 阅读 得一次考试刚刚结求 , 有一位同事狂 奔而 出 , 逢 人便讲 : “ 不用说课 中揣摩字词 , 品味优美 的句子 , 将课堂上学到 的知识灵活运用 到课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浅谈阅读教学误区在教育领域中,阅读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考能力等,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误区。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与考试等方面浅谈相关误区,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着片面追求经典文学作品,忽视学生个体化需求的误区。
他们将高难度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教材,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望而却步,产生阅读恐惧心理。
例如,一些小学教师会选择《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学,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
为了改变这一误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一定含金量的阅读材料。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等,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又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在中学阶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华部分,通过解读和讨论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方法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
然而,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单一教学方法的误区。
他们往往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误区,教师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问答式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和信息。
三、评价与考试的误区在阅读教学中,评价和考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很多教师在评价和考试中存在着偏重量化评价的误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一)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支离破碎。
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偏见,就是学生的阅读浅显,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文本。
学生是这样,教师更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在上阅读之前,自己也没有深入读过文本,而是粗略的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就根据参考书上的理解和评析进入课堂,这样带给学生的也是浅层次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
(二)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
有的教师为了上课的进度,当学生刚刚开始进行讨论探究时,就急于打断学生的讨论,学生根本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讨论就结束了,讨论流于形式主义,没有真正的实效。
(三)学生咀嚼欣赏不足,理性说理太快。
这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常见的误区,当学生真正感觉到文本内的妙处时,正要细细品味欣赏之时,教师就把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学生,使得学生认为教师的分析永远是对的,学生的欣赏是不到位的,是浅层次的,而我们的教师,总是用一种成见的方式教学学生,有的对着参考书上的说法,强行教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
(四)入情不够,学生的情感交流较少。
我们有时上课时,发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这自然是一件十分可喜的好事,但是,我们有的教师怕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过分的入情会导致学生的情感的失控,就草草结束讨论,把学生的情感换回来,这样势必造成教学的缺失,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五)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不敢提问题。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整堂课都是由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提问的课堂,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问题,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教学,根本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学习。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以上两点,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
阅读教学误区浅议阅读教学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阻碍了学生的阅读提升。
本文将就此浅谈,帮助教师发现并避免这些误区。
误区一:重视繁琐的词汇训练而忽略语境理解有些教师会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词汇学习、拼音、读音等方面,认为只要学生对这些繁琐的细节掌握得足够熟练,就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
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过度依赖词汇细节的记忆,而忽略了语境理解。
解决方案:词汇训练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语境理解文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分配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语言经验。
让他们逐渐发现单个词语的意义并不总能准确体现文章表达的含义。
针对某些学生使用阅读辅助工具,例如网上工具或字典,可以子啊无干扰的情况下以语境为基础来进行阅读,以强化学生对阅读及理解的能力。
误区二:强调语法规则,却忽视语感训练一些教师认为通过掌握语法规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但忽视了有时候阅读是需要发展自己的语感。
解决方案:其实,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基础的语法规则外,还需要依赖对言语、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例如,短语和句子之间的灵活转换,名词和动词之间的互动关系等都不是通过规则学习就能掌握的。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首先就是让学生多阅读,多听,多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语境中学习语言规则。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或者设计其他的各种语言实践,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和体验语言。
误区三:缺乏对不同能力的素质的区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忽视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差异性,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挖掘不同能力的素质。
这种做法对于一些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并不能发挥显著的教学效果。
解决方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当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进行素材的挑选与设定,每位学生的阅读对象,阅读材料等都需要依照学生的具体能力来选定。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个误区湖北省利川马前初级中学----- 覃发友【内容摘要】当今语文阅读教学误区多,我们的老师因为因受中考等升学质量的影响,存在以下误区:训练当法宝,分析成捷径,讨论成形式,备课不充分,信口开河,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忽视文本的正确解读。
阅读教学要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还需要改革目前的招生制度。
【关键词】误区训练分析讨论备课多媒体素质教育提了多少年了,然而因受中考等升学质量的影响,许多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训练当法宝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诵读、积累,在反复的诵读之中,学生把要学习的语言烂熟于心,在语言运用时,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作为老师在平常就应该要求学生多背一些语言优美的经典名篇,多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长期在一种美文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怪不得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据一些英语教师讲,要让学生会作文,就应该多背一背课文,在写作时就可以模仿着写。
但我们大多数的语文教学中,朗朗的读书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分析和训练。
即使是要求背诵的文章,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记得快,忘得也快。
在他们的心目中,考试成绩就不会差。
误区二:分析成捷径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把重点放在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上。
因为在教研室的期末考试中有书上的语段,所以老师门对课内的名家名篇的分析更是费劲力气,凡是在历年期末的调研考试中容易考的语段,总是找各种资料来分析,力求不丢分。
有些学生平常在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而字迹又很差,他居然在期末考试时还能考个百多分,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一课时,就把“父亲爬月台买橘子“这一段分析的很细致:1、这段文字应该分为几个层次?2、用了哪些动词写父亲买橘子?这样写有何作用?3、文中对父亲用了哪些描写手法?4、“我的眼泪又来了“表达了我的什么感情?5、怎样理解“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地“?6、解释词语:蹒跚--------。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柳海丽 134635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应以“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阅读目标具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瞻性和长期性,更重要的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有这种意识,把本教材作为范本和媒介,通过教材教学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彻底改变以往“教教材”的理念。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1.违背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诵读教学当然这种误区的产生主要责任在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老师。
老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太多关注学生的分数而非是能力。
在学校的压力下,教师也无奈的选择了自己受累学生受“害”的教学方式——以讲解为主,减少甚至剥夺了学生诵读的机会和权力。
这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见解是不符的。
叶圣陶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
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进行一言堂的讲解,更有甚者,早读课上,学生的诵读也变成了老师的讲析。
以至于使学生养成一种思维惰性,不主动也不愿意思考,课堂上,你所看到的只是学生埋头记笔记,课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久而久之,学生也想当然地觉得,一个能让你记很多笔记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一堂课你记了笔记才算是真正的上课,才算是有收获的。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灾难!2.阅读教学的目标短期化我不否认,每一个年级,每一册书,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课,都需要有一个目标。
但是母目标与子目标之间,平行目标之间应该有联系有衔接,自成一个系统。
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既有宏观目标,又有具体细化的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引言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能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阅读习惯和技能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以下的误区。
误区一:过度讲解和引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存在过度讲解和引导的情况。
教师可能会试图将学生的思考引导至一个确定的方向,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失去思考和思考的兴趣。
对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口头表达被动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而是需要让学生从审读中找出自己的思考。
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示,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误区二:片面强调形式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往往着重于形式的培养,忽略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师很容易陷于“应试教育”的误区,即片面关注学生的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对策: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发展,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解知识。
在处理形式细节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文素养。
误区三:缺乏趣味性拥有阅读能力不代表孩子都喜欢阅读,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是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些教师让学生读过大量的作品,但没有注重对经典作品的学习,也没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推动,加上一些课堂中“硬搭”知识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
对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美妙。
通过课堂教学来让学生在生活和作品中寻找共同点,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作品和人物、情节等,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体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新阅读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入思考。
误区四:刻意追求文短无概括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表达,而忽略表达的合理性和简洁性,这样的教学往往表达语言过多,导致学生的理解力下降,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
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善对策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要具备阅读、欣赏、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对阅读课产生兴趣,然而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掌握所学,反而对语文课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笔者在此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1.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以语文教材为范本,来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教师就以自己的理解、体验直接传递给学生。
然而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文章的判读,对学生的后期语文阅读和理解产生很大的困扰。
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阅读方法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2.阅读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
然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貌似民主开放,实则教师仍占主导地位。
教师总是传授得很多,而学生的思考总是很少。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这种不平等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掌握学习要点并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
只会一味去迎合教师,久而久之,学生缺少自我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授怎么学,远比只灌输结果重要。
3.许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味定式化,流程化,在教学过程中刨根问底,扼杀了语文的生机,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肢解文章零碎的知识,语法,文章中心,死记硬背,忽视文章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忍受这种生吞活剥式的学习。
长此以往的机械学习模式,使学生总是敷衍了事,依葫芦画瓢,学习变得呆板生硬,学生无从掌握学习的要点,缺少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4.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掉语文的具体可感性,每个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是千差万别的,而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往往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整齐划一的。
走出阅读教学误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走出阅读教学误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阅读是学生语文
能力中的关键部分。
但是,当涉及到阅读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误区,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是一些走出阅读教学误区的建议:
1. 避免过于依赖课本
有些教师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文章过于依赖,忽略了其他具有多
样性的文本。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丰富多样的材料,以便学生可
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断扩大他们的阅读能力。
2. 不要强加阅读标准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
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同时,教师应该尽可能避免强制学生遵
守特定的阅读标准,而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文本,并创
造属于自己的理解方式。
3.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有时候,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但教师为了保证进度,可能
会放缩这部分。
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阅
读能力,还会令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阅读中深度思考和发现。
4. 引导学生思考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关于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还应该帮助学生发
展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制定问题和提出推理,这些问题和
推理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文章。
基于以上几点,教师可以避免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并促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
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进行探究。
误区一:重解释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过于强调文本的解释,而忽视了阅读本身。
他们会让学生先理解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结构,然后才让学生读整个文本,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相比之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学生先读整个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形成整个故事的感性认识,而后再让学生关注某些细节和难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和句型知识。
误区二:过度强调词语和句子结构的记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强调学生要掌握故事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对学生的记忆能力进行过度训练,忽略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事实上,词语和句子结构的记忆只不过是阅读的一部分,真正的阅读是要求学生理解文本,从而形成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多思考,多讨论,从中获得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误区三:忽略阅读的“内向性”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让学生理解语篇表达内容,而忽略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然而,阅读不仅是一种理解和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意境的感受。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生动感受和具体凝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阅读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质。
误区四:单一的阅读题目在阅读理解中,很多老师只让学生回答单一的问题,往往是记忆性的,忽略了阅读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本、思考问题、探寻真相,发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此外,老师在出题时要注意体现知识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仅要灵活运用各种题型,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启发和探究,兼顾理解和表达。
最新-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 精品
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江苏新沂●伏香玲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课堂逐渐热闹起来。
但这一表象的背后,也存在着学生语感的积淀、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情感的熏陶走过场等华而不实的现象。
本人认为,要想真正提高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实效,必须纠正以下几个误区。
一、重阅读感悟轻语言训练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若在阅读教学流程中为了追求学生的自主实践之表象而一味地训练朗读感悟,不渗透语言训练,不结合词句理解,那情况会如何?我们看下面的教学片断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感受到了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自由读读、找找、画画、想想。
生自由准备后提出并朗读了理直气壮那句话。
师从他刚才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蔺相如的勇敢与不畏强暴了吗?我们该如何读?请再自由地读读、揣摩揣摩。
生朗读时要强调理直气壮撞碎柱子等词,语气要激昂,有气势。
师正确,谁再来试试。
生被指名朗读。
师读得很到位。
来,大家一起来理直气壮地读一遍。
终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朗读、揣摩、品析、比较,读出了老师所期望的那种感觉。
也遵循了学生的自我原则自我选择、自我理解、自我读悟、自我感受。
有人说,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说明学懂了,对字词句理解了。
我看未必如此。
关于朗读,叶圣陶先生曾讲把文章读得烂熟,结果毫无所得,甚至把头脑读糊涂了,这样的人古今都有……所以,认为一味地读具有魔法似的作用,未见得妥当。
强化朗读感悟固然重要,但在情感熏陶中,在朗读感悟中不渗入巧妙的语言训练,大半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所蕴涵的语言规律则可能是一知半解的。
所以,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思考,重朗读感悟、轻语言训练有失偏颇,属华而不实之举。
二、缺乏适度的课堂延伸和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远非课本上一篇篇课文可以限定。
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
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前不久在我集团总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来我校送课,教学了三年级的《荷花》。
教学中体现的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
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
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
“现在我一起读题目。
”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
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
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
“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
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
形象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七大误区
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七大误区[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师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多少。
究其原因,既有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甚至背离了阅读的本质,也有对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理解肤浅,缺乏扎实有效的措施。
观念决定出路,阅读教学要摆脱令人 __现状,我认为应该走出七大误区。
[关键词]阅读教学理念;七大误区;语文阅读一、重教师轻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不是课堂话语的霸权者,不是知识的权威者、控制者。
如今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将嚼碎的知识喂给学生吃的现象减少了,但提前预设好自以为完美无缺的一套方案,然后步步引诱学生入毂,钻入自己圈套的课越来越多;课堂提问多了,但很多问题缺乏思考的深度、广度,只需学生简单地回答“是”还是“不是”;课堂讨论的多了,热闹活跃了,但要么成了少数尖子生的论坛,要么天南海北,散漫无边。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其大部分直接教参)稍有偏差,轻则被老师置之不理或耐心指正,重则受到呵斥责骂。
其实很多老师也觉得这样做不对,但时间有限,考试要紧,成绩重要。
于是启而不发变相的满堂灌式的阅读教学便堂而皇之地有了存在的理由。
我觉得阅读教学的要义是将阅读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要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树立这样的观念,捆住阅读教学手脚的绳索才会被解开。
二、重知识轻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章历来有两大作用,一曰认识教化,二曰审美熏陶。
语文姓什么的问题在新课标中有了一个不偏不倚的结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但审美教育、人文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常处于被忽略或遭轻视的尴尬地位。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最富有感情的。
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为不孝,读《五人墓碑记》不哭者为不义。
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_1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
导读:本文阅读教学必须纠正的几个误区,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旧知之间的密切联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懂得引导的艺术;其他的诸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边读边思并养成随时批注的好习惯……这些举不胜举的优秀的教学传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保证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大家要合理借鉴,实实在在地把它们落实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去。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是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期待着更多的同行参与探讨。
(新沂市城西小学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人素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探究和分析。
误区一:重视阅读量而忽视阅读质量很多小学阅读教师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阅读多就能提高阅读水平,因此会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课文。
然而,这种做法忽略了阅读的核心目的——理解。
大量的阅读练习可能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但却无法保证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准确度和理解能力。
误区二:过于依赖课外补充教材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很多小学阅读教师会使用大量的课外补充教材。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让学生失去对正规教材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大量的补充教材可能会增加学生的阅读压力,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重视正规教材的阅读,同时选择适当的补充材料,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误区三:只注重文字,忽视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阅读教学应该不仅涉及文字元素,还应该将实际情境与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结合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情境。
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语篇理解和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他们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误区四:注重分析思考而忽视创造确立概念和思考能力对于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析思考并独立、批判性地思考文章。
然而,这种阅读方法有时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误区五:无效的评估阅读教学中的评估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然而,一些阅读评估方式往往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削弱他们的学习动机。
一些学校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来考验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种做法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评估重要性和有效性应该被学生所认同和理解。
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宜昌市六中唐小红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极其重要的部分。
对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阅读能力等的考查,所以人们对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
可是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呢?它的低效率仍令人担忧。
从每年的中考阅卷情况分析也不难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我认为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是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客观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
阅读教学就应以读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
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中的诵读有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
他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违背了这些规律,削弱、歪曲了诵读教学。
笔者上周听了一节讲解《论语》的课,整节课就只让学生读了一遍,不否认学生已做过课前预习,但作为一节要求学生记诵的文言文,显然只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疏通文意,本可以当堂成诵的却没达成,本可以书读多遍,便可其义自见的,现在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枯燥地讲解。
讲读课上,该让学生放声朗读的语段,全都变成了老师包办的架空分析,就连需要反复阅读、仔细领悟、认真揣摩的诗词曲,有都变成了老师的语言和思想内容分析课。
凡此种种,不但无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分析和综合评价能力,就连起码的语感也无从谈起。
事实上,诵读经典作品,就是从整体上去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领悟语用规律。
这才是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些混乱。
阅读教学和基础知识、作文教学一样有明确的目标。
但在目标的分解,即目标同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结合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七大误区1600字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师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多少。
究其原因,既有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甚至背离了阅读的本质,也有对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教学新理念理解肤浅,缺乏扎实有效的措施。
观念决定出路,阅读教学要摆脱令人尴尬的现状,我认为应该走出七大误区。
[关键词]阅读教学理念;七大误区;语文阅读
一、重教师轻学生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不是课堂话语的霸权者,不是知识的权威者、控制者。
如今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将嚼碎的知识喂给学生吃的现象减少了,但提前预设好自以为完美无缺的一套方案,然后步步引诱学生入毂,钻入自己圈套的课越来越多;课堂提问多了,但很多问题缺乏思考的深度、广度,只需学生简单地回答“是”还是“不是”;课堂讨论的多了,热闹活跃了,但要么成了少数尖子生的论坛,要么天南海北,散漫无边。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其大部分直接来自教参)稍有偏差,轻则被老师置之不理或耐心指正,重则受到呵斥责骂。
其实很多老师也觉得这样做不对,
但时间有限,考试要紧,成绩重要。
于是启而不发变相的满堂灌式的阅读教学便堂而皇之地有了存在的理由。
我觉得阅读教学的要义是将阅读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要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树立这样的观念,捆住阅读教学手脚的绳索才会被解开。
二、重知识轻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
文章历来有两大作用,一曰认识教化,二曰审美熏陶。
语文姓什么的问题在新课标中有了一个不偏不倚的结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但审美教育、人文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常处于被忽略或遭轻视的尴尬地位。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最富有感情的。
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为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为不孝,读《五人墓碑记》不哭者为不义。
这话有道理。
语文的魅力在于其感人至深动人肺腑的情感。
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着学生进入烂漫迷人的情感之海中,掬起一朵朵涌动着生命激情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浪花,穿越时空,与彼时彼地的作者共鸣、共振。
据调查,在学生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中虽然没有语文,但在最不喜欢的课中,语文占第四,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现实。
究其原因,都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变了味,将“情感”因素丢得太久太远了。
三、重分析轻感悟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将诵读感悟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随着西方科学试验法、分析综合法等研究方法的引入,阅读教学也被视为一门纯理性的学科,将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处处强调微言大义、篇篇讲究见微知著。
以至有人调侃:恐怕作家本人并没有想到他的作品会有如此深刻的含义、丰富的内蕴、高超的技法。
不可否认,读者有再创造的能力,但“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是不会变成“李尔王”的。
如今的阅读教学脱离文本、架空分析、肢解内容的教法甚嚣尘上。
让学生感悟,就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创设思维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探究氛围。
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身感悟语文的魅力。
四、重课内轻课外
大语文观已提出了好几年,但阅读教学只能按教材编排顺序讲授的观念根深蒂固。
教材几乎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跟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则少有人问律,更遑论课外阅读、延伸拓展。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一个只会教课内文章的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仅仅记住一些语法知识、课文内容的学生也不会有创新的表现,没有课外阅读的师生会患上严重的“贫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