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精彩亮相:树立形象、培养感情;创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教育环境;讲授课的性质、目的、要求、意义和方法:要学生们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会学、想学、爱学)。
由此,激发兴趣,培养动力;指明途径,明确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自己成长成才的关系(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课程导入一、自我介绍二、关于本课(和同学交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其刚入大学校门真实的想法;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问题:你对这门课有什么要求和期待。
你对任课教师有什么要求和期望。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性质和意义1、课的目的、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应有利于解决高职生面对的许多思想问题以及生活、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应有利于提高高职生分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其职业素质,为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利保障。
课程实施的第一目标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二目标,立足体育院校特点,结合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专业目标、职业要求,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第三目标,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道德判断和评价及知法守法的综合素养。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了解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a. 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含义;b. 修养的重要性和作用;c.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d.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指导原则。
2. 法律基础a.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内容;b.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c. 法律基础与社会秩序的关系;d. 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让学生谈谈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讨论修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
2. 深入讲解:a. 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含义;b. 修养的重要性和作用,如培养健康的价值观、道德品质等;c.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如修养对个人性格、行为等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d.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指导原则,如诚实守信、自律尊重、关心他人等。
3. 师生互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练习,让学生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如如何对待他人的隐私、如何对待他人的财物等,从而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思考。
4. 引入:引入法律基础的概念,让学生谈谈对法律基础的理解,讨论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5. 深入讲解:a.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内容,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b.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等;c. 法律基础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如法律的存在和实施是社会秩序的基础;d. 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人身权利、履行合同等。
6. 师生互动:进行法律基础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一些违法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法律权益。
7. 总结发言: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键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入和深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相关内容。
2. 互动讨论: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应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三、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作业题目设计:除了基础知识的巩固,还应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例如:
(1)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法治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6.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
1.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语调,以引起学生注意。
3.针对不同知识点,运用不同的语调,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2.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互动环节,注意控制时间,避免拖延。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3.课堂互动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参与度如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并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内涵;•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基本的法律知识•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个人权利和法律责任。
3. 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法律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和保护;•法律对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促进。
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讨论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应用于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解读和举例,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促进思维和交流。
4.角色扮演法:以故事情境为基础,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法律情况,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1.导入: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学生一起探讨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基本的法律知识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授:通过幻灯片和讲解,介绍国家法律体系的层级和组成部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常见法律概念的解释和个人权利与法律责任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3.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4.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重要性;2.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2.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法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参考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道德和法律相关的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Step 2:概念解释与讨论(15分钟)1. 解释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包括道德观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 解释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等内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Step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道德和法律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分组讨论,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这个案例中是否存在道德问题或违法行为?2. 为什么这个行为是道德问题或违法行为?3. 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这个案例中的道德问题或违法行为?Step 4:知识点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案例分析,讲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包括道德观念的形成、价值观的培养、法律知识的学习等内容。
Step 5: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如何正确处理一些具体的道德问题或违法行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扩展活动: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短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篇一」课文主题:《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过程: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
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
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
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
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1)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
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
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
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5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3年教案1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懂得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努力过独立的生活;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园”中的活动,初步了解中学生自立的含义,认识自立这种优秀品质,体会自立对生活的意义。
通过阅读短文《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更深刻地领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性。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立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一步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如何培养自立精神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一些关于自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本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自立,并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自立。
):(课前在黑板上写下一段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师:同学们,从上面这段话,那你想到了什么(在课堂上,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房间要自己整理,学习要靠自己,作业要自己做,有难题要自己思考,自己的抽屉要自己整理……其实,这些答案,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要面对的“自立”问题。
)教师归纳: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
创造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教案主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2. 掌握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
2.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 法律的种类和层级。
3. 法律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和途径。
2. 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培养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导入:通过举例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法律基础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法律基础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3. 表示:组织学生分组表演不同法律种类的场景,加深对法律层级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入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和解释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法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互动,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观点。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和巩固。
4. 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二章《道德与道德修养》,内容包括: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认识到道德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做到知行合一。
3. 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如何做到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有机结合。
重点: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道德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以及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修养经历,讨论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六、板书设计1. 道德定义、功能与作用2.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3.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2)谈谈你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系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2)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紧密结合教材的章节内容,突出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核心知识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2.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个人的修养途径。
4. 第七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5. 第八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辅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教程》。
3. 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 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内涵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场景,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常见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案例分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小组讨论法:讨论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第四章:遵守社会公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2. 法律基础的概念、特征和作用3. 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4.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5. 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 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意义。
2. 主讲: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
3. 互动:讨论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1. 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和特征。
2. 主讲:介绍法律基础的作用和价值。
3. 互动:分析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1. 导入:讲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主讲:介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
3. 互动:讨论如何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四节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1. 导入:讲解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 主讲: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互动:分享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1.2 教学内容1.2.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2.2 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1.2.3 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1.3 教学过程1.3.1 课堂讲解1.3.2 学生讨论1.3.3 案例分析1.4 作业与评估1.4.1 作业布置1.4.2 作业评估1.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二章:道德修养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2.2 教学内容2.2.1 道德的含义与分类2.2.2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2.3 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2.3 教学过程2.3.1 课堂讲解2.3.2 学生讨论2.3.3 案例分析2.4 作业与评估2.4.1 作业布置2.4.2 作业评估2.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三章:道德修养的实践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和途径,使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修养。
3.2 教学内容3.2.1 道德修养在生活中的应用3.2.2 道德修养的社会实践3.2.3 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3.3 教学过程3.3.1 课堂讲解3.3.2 学生讨论3.3.3 案例分析3.4 作业与评估3.4.1 作业布置3.4.2 作业评估3.4.3 课堂表现评估第四章:法律基础4.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4.2 教学内容4.2.1 法律的含义与分类4.2.2 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4.2.3 法律基础的学习方法与途径4.3 教学过程4.3.1 课堂讲解4.3.2 学生讨论4.3.3 案例分析4.4 作业与评估4.4.1 作业布置4.4.2 作业评估4.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五章:法律的应用5.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1《友谊使青春更灿烂》【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
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
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
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一、课程内容本课程旨在教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唤起学生重视法律知识,掌握法律常识,从而提高学生遵守法律、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法律的形式和条款;2.熟悉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有关法律的规定;3.学习和熟悉当时的法律法规,并融入日常生活;4.强化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三、教学内容1. 法律与道德的内涵(1)明确法律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深入了解法律对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管辖;(3)重视法律对社会公德的规定;(4)分析法律与道德的联系;2.正确认识法律(1)学习和明白法律的基本内容;(2)比较不同法律法规;(3)总结法律的常识;(4)了解改革发展中法律的新变化;(5)根据不同的情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3.掌握法律(1)掌握法律的常识,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法律;(3)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4)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专题讲座、经典案例探究等方式,从具体案例出发,激发今日课堂学习的话题,以增强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2.讨论法: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及分析,通过群体性的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课堂知识;3.提问法:以问题形式对学习内容表述,分析问题,拓展知识,形成理论系统;4.体验法:利用联合打印,角色扮演等方法,加深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修养和气质;5.思路法: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问题解决能力,将课堂学习落实到实际中。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法律、崇尚法治,发挥学生的潜能,之所以备课,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并贯彻法律条款,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道德修养。
本课程考核项目以学生讨论,论文写作为主要形式,重点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法律,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2、教学难点: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过程】引言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
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
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生在世必然会思考生活,也必须思考生活,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成为无愧的万物之灵,所以,理想归根结底是源于对生活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启示我们“未加审视的生活是不值的过的。
”1、理想的含义: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
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今天,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2、理想的多角度解释社会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
哲学认识论:理想是对奋斗目标有根据的构想。
心理学: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信念。
政治学: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3、理想的特征⑴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⑵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⑶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流沙河⑷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主的理想是希望永远把奴隶当成“会说话的工具”⑸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⑹实践性: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发展、实现。
⑺多样性、层次性:4、理想的类型(1)性质和层次: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2)时序: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3)对象: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4)内容: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①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②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孟子倡导的道德理想是做“大丈夫”,他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看重收入水平无可厚非,我们承认物质需要的正当性,但是,片面看重收入,甚至为了高收入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的做法不可取,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必须把自己的理想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选择了偏远的山区奉献青春,热情,这种选择需要奉献人生的信念,需要克服比平常人更多的困难。
车尔尼夫斯基说:“一根没有一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
”材料补充:今年10月24日,播出节目《考上公务员,你就幸福了吗》一个最热的职位9470人竞争,20000多的录取人数,137万人报考。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今日结束。
白岩松:第一:找工作难第二:有保障,有灰色的收入,有提拔的机会。
第三: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寻找就业的一个考试。
大学生愿意当公务员的比例,新加坡2%,美国3%,法国5.3%日本求职意向当中公务员位居53位,英国公务员被大学生排入20大厌恶的职业榜,在中国76.4%的大学生愿意考公务员。
于是戚教授得出结论,反映的是官本位的价值观,公务员不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吗?对此情况,卢永图说过句重要的话,公务员是分蛋糕的,社会的实体经济,包括各种经济是切蛋糕的,怎么都愿意分蛋糕呢?那谁做蛋糕呢?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每一个人对生活都有具体的追求,比如有房有车,比如环游世界,比如和爱人相伴终生。
张闻天说过一句话:“生活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冯骥才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在世事的喧嚣和纷扰中,我们常常忘掉自己的心灵,也许现代社会太多的艰难,也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障碍,也太多的机遇:太多的失落也有太多的可能,我们被拥挤期间,不得喘息,终日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地忙碌个不停,哪里还会估计无形地慧于我们体内的那个心灵?”很多时候我们奔波在赚钱的第一线上,已经偏离了生活的主题,而幸福的生活不仅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幸福的生活还源于心灵的充实。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思考:1、在全面小康到来的时代,你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什么?2、“读书是为了娶美女挣大钱吗?”读书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又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
株洲教师尹建庭因提出“读书是为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有人认为这个老师说了真话,值得肯定,而且说的是最真实最现实的理想,就更值得肯定。
这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3、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职业理想方面有巨大差异。
中国孩子的职业理想都很大,不是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孩子志向则似乎小得多,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问:你有没有职业理想?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5)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①共同理想是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怎么做?首先,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部分党员腐败的问题,“中国式问题”的出现,出现了部分人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怀疑,为此,中国共产党要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最近人民日报报道:《长期执政条件下安于现状最终会积重难返》最近,当国外媒体热烈讨论中国“富裕症”的时候,许多国人正通过“感受6块3”体验上亿贫困人口的生活况味。
在今天的中国,不只是贫与富的反差,类似的复杂“剧情”每天都在上演,不断投射出变幻的时代剪影。
-----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站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身处亚洲东部这片热土的我们,无论是相比100多年前的先辈还是30多年前的父辈,都真切地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前景,也遭遇了各种发展难题——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转型之难”到收入普遍增长之下的“分配公平”,从社会流动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到物质潮流冲击下的道德困境……当人们为“中国式速度”而惊叹的时候,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式难题”如何破解。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历程,无论是在“开除球籍”的深重忧患下毅然打开国门,还是鼓起闯的精神、冒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抑或是在非典疫情、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惊涛骇浪中推动中国巨轮奋然前行,不惧风险、攻坚克难,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发展进步的独特路径,化为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精神基因。
---- 身处利益主体多元、思想观念多样、社会发展多变的复杂环境,执政者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面对部门和单位既得利益羁绊,如何摆脱“不愿改”思维?面对舆论压力和风险挑战,如何战胜“不敢改”顾虑?面对群众期盼和现实要求,如何突破“改不动”困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长期执政条件下,一旦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就会暮气丛生、积弊日深,最终积重难返。
防止“精神懈怠”,就必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奋力攻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关险隘。
“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如此描述当今中国。
中流击水,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更难测的风浪暗礁。
只有永葆不惧风险的勇气,力求攻坚克难的成效,才能在浩荡的世界潮流中,乘长风破万里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驶向光明的未来。
其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再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③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其次:个人理想体现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1、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①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
因为相信,才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相信才能“举世皆浊我独清”。
20世纪初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
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
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的发现。
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
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走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②多样性: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③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④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⑤实践性: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案例: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大学,被安排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教初中。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由于解不出一道数学题,被学生轰下讲台,灰头土脸儿地回了家。
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不出来,有的人倒得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找找别的事,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呢。
后来,女孩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出外打工。
糟糕的是,没几天她又被老板赶了出来,原因是裁剪衣服的时候太慢了,别人一天可以裁制出六七件来,而她仅能做出两件来,而且质量也不过关。
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许多年了,而你初来乍到,怎么快得了。
说完,便为女儿打点行装,准备让她到另一个地方试试。
女儿先后到过几家工厂、公司,当过编职工,干过营销,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时间不长都半途而止了。
然而,每当女儿失败后满脸沮丧地回家的时候,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说过抱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