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湘教版
四年级上册 科学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传播方式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驟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认识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
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別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那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科学那就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玩具,见过吗,你们都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个发现和疑问做一个小游戏(打土电话)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1.游戏方法:全班保持安静,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游戏一:全班安静,不捏住棉线绳,说话是否能听见。
游戏二:全班安静,捏住棉线绳,是否能听见2.游戏注意事项:说话声音不能太大声3.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发现一:捏住棉线绳,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发现二: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一一棉线绳一一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声音无法传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板书:声音的传播)二、探究问题师:哎!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思考一下声音还能从哪些物质中传播呢?(鼓励同学举手发言)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是沙子、水、和空气。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引入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土电话”的研究要求: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并且了解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声音传播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声音现象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但对声音传播的原理还不太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实验和探究,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的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声音传播的规律。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管、桌子、铅笔等。
2.课件: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实验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声音传播的例子,如两个人对面交谈、电话通话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一:将气球放在桌子上,用塑料管对着气球吹气,观察气球的振动和声音的产生;实验二:将塑料管放在水中,用同样的方法吹气,观察水的波动和声音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原理。
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在真空中能否传播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湘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科学探究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事实,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作出假设,能设计对比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推理声音的传播方向。
3.科学态度、STSE乐于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并与同学交流。
以听诊器发明和制作为例,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箱、闹钟、收音机、水槽、石头、漏斗、胶管、玻璃钟罩、抽气机、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上课前,你们听到上课铃声了吗?电铃响起的时候你们分别在什么地方?(2)学生发言。
(3)交流:电铃一响,整个校园都能听得到,这说明了什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4)继续交流:海豚在水里能“交谈”,这是为什么?草原上的牧民能听到离他很远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5)作出假设:声音可以通过物体向四面八方传播。
(二)新课学习1.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1)分组实验:a.将一个正在响的闹钟放置在桌子上,实验者站在桌子的不同地方,将耳朵趴在桌上判断是否能听到声音。
b.把收音机音量调大,用塑料袋包严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吗?(2)交流: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和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
(3)小结: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继续探究:将闹钟放置于玻璃罩内,是否能听到声音?这说明了什么?(5)小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6)思考并讨论: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后,你听到声音会怎样变化?(7)讲解: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2.制作听诊器(1)阅读:阅读关于“听诊器”的介绍。
(2)动手制作:自制听诊器。
(3)成果展示:展示自己的听诊器。
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师:做一个“土电话”试一试声音,能否通过线绳传播
生: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
(设计意图:音进行解释,并找到声音的传播路径。)
五、课堂巩固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
A.月球是一颗卫星B.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C.月球上没有空气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能够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 声波声波
声音的传播:发声物体振动 *"周围物质振动 人耳
教学反思
同学们很容易说出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只通过两个小活动就让同学们总结出空气还可以通过 固体和液体有一点小难度,所以我后来收集了很多实例,比如“隔墻有耳”“伏地听音”“说话声把河边的鱼 吓跑"等等,让同学们更好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等。
学生准备: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的声音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位置都能听到。
鼓声是怎样从一个地方传达到另一个地方?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 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 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2、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游戏来引入今天的课题。
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轻轻拍打桌子,让学生猜猜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猜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观察实验(20分钟)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传播的过程。
老师可以使用一个敲击铃声,然后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现象。
可以有以下实验设置:实验1:将一个哨子放在教室的一角,然后教师用力吹哨子。
要求学生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2:在教室中间放一个空玻璃瓶,用力吹响哨子,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3:将敲击铃声源放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4:将敲击铃声源放在教室中间,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在每个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发现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3. 概念讲解(20分钟)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声音传播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当介质的分子振动时,声音能够传播。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声音传播的过程。
4. 归纳总结(15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和概念讲解的内容,然后帮助他们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可以指导学生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吗?声音的传播有什么特点?通过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小学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对象:小学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
2. 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或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传播的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声音传播的认知和疑问。
二、探究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如声波、振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感受声音的传播。
三、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和条件(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如空气、水、固体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介质、距离等。
四、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如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等。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声音传播的原理。
3. 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如介质、距离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开展声音传播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声音传播装置。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如声音的传播速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有无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何改进措施等。
六、课堂活动:声音的传播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声音传播游戏,如“声源定位”、“声速竞赛”等。
2.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实验探究:自制声音传播装置(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制声音传播装置的方案。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 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 始学习物理知识不久,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 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 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 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 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学生分析 教学方法和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 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即声音的传播要介质。 2、知道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速 度不同。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同学 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 2、难点:知道不同的物体传 播的声音不同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 播,当生遇到物体时,会 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 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 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生硬在不同物体中传播实验记录表
传声物体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否感受到音叉的振动 哪种材料传声效果最好
铝箔
木尺
棉线
尼龙线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讲授法、实验法
水槽、土电话、 音叉、铝箔纸、 米尺、棉线、尼 龙线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和假设
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检验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来自教学 过程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思考: 声音是怎 样传播的?
1、通过点名,提出你是怎么听见老师的声音的问题。 2、猜想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假设声音是通过气体、固体、 液体传播的。 声音在不同 3、实验: 物体中的传 A:土电话 声音 播 B:用用力击打过的音叉轻触水面 如何 C:两人互相说出对方的优点 传播 D:听声音在铝箔尺、米尺、棉线、尼龙线的传播效果。 4、利用前面学过的“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和实验解释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固体 传播。让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计划是否有缺 陷,是否需要改进,如果要改进,又该怎么改进。 5、通过实验,总结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和声 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效果。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最终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那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声音传播的过程。
首先,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作用力,这就形成了声波。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鼓,鼓膜开始振动,产生的声波就是声音的源头。
接下来,产生的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出去。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因为它们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通过碰撞传递声波的能量,使声音得以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在水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则大约是空气中的4倍;而在固体中,由于分子之间更紧密,声波的传播速度更快。
当声波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时,耳膜会被声波的波动所刺激。
耳膜震动后,振动会传递到耳朵中的骨头——锤骨、砧骨和副砧骨。
最后,声音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在真空中,没有分子作为传播介质,所以声音无法传播。
这也是为什么在太空中是听不到声音的原因。
除了介质的影响外,声音的传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声源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
当声源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声音的传播路径也随之增加,导致声音逐渐变弱。
其次,声音传播时还会遇到阻碍,例如墙壁、障碍物等,这些都会使声音减弱甚至消失。
最后,温度和湿度也会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影响。
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声音会更容易传播,而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声音则会受到阻碍。
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声音传播的原理设计音响设备,改善声音的传播效果。
又如,可以利用声音传播的原理进行通讯,通过调节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来传递信息。
此外,了解声音传播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过大声音的环境中,对听力造成损伤。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声音能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等科学知识。
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新内容。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属于探索性实验,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实验并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设计理念: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探究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1、通过四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像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学习重点】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式,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学习难点】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研究。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叉、水槽、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等。
【学习流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那么声音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呢?揭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聚焦:在教室里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鼓声,房间里空荡荡的,似乎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的了。
会不会是空气传播的声音呢?(预设5分钟)二、学程第一学程:探究声音是如何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学习任务主问题1: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实验。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生相互合作:(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化。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第三步:展学要求请学生上台演示,并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主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对比实验,认识声音的传播也需要物质,没有物质,既不能产生声音,又不能传播声音。
这个对比实验现象前后的强烈反差,不需要教师做出解释,学生也很容易推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究方向。
主问题1预设答案: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主问题2:比较耳朵贴在桌面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实验注意事项。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第1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教学流程】
学生励志寄语:
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并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规律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听到过各种声音,但未必能够将声音的传播与科学原理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可以通过介质传播,并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鼓等)、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声音相关知识,如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声音传播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振动的物体在介质中传播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学生经过实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情趣。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知识目标: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可以传播。
技能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声音的过程。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重难点定位本课的重点确定在: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可以传播,并且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三、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两部分,强调探究式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我认为教学中要让学生先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猜测,为了验证猜想,建立科学的概念,学生就要通过实验等方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证据。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因此,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准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教具准备:简易听诊器、漏斗、胶管、钥匙、石头、铃、线、纸杯、(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事先准备好的简易听诊器,同学们都去过医院看过病,为什么医生要用听诊器听心脏的声音?生猜:可能会清楚一点。
教师:心脏声音是怎样“传播”到医生耳朵中去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
由简易的听诊器设置情景,想想医生为什么用听诊器听心脏的声音?想想声音是怎样传到医生耳朵里的。
板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设计目的: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疑问氛围,学生可能会猜出一些想法,教师也不必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教师随即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创设有问题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对下面的探究学习新知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设计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
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模、画、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2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现象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强,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心跳声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板书: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
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湘教版《声音的传播》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
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后,进而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承接本单元前半部分所学内容。
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对声音的研究也很有兴趣。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已经观察到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使水面产生波纹。
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声音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用画图表示时会画出简单的波状图,因此学生对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有初步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通过各种物质。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
五、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导学单、音叉、长宽相同的钢条、木条、塑料条教师准备:会动的发生器、真空抽气装置六、教学过程(一)“土电话”引入T: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声音。
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声音有关的玩具,你会用它吗?谁来试试?(要注意线要拉紧)T:现在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玩法,敲击音叉,把音叉底部靠住棉线中间,有声音吗?(等到音叉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不到的时候靠在棉线上)拿掉听筒,你们觉得还能听到声音吗?试试看T: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你们刚才听到音叉的声音了吗?我也没听到,你们真的听到了?【设计意图:一方面让两个学生示范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另一方面是解决了声音能够通过棉线传播这一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汇报实验结果(完成实验记录单)。
(5)归纳总结:你们从物体的分类,总结一下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人体)中传播。
教师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我们把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又叫做“介质”,“介质”就像架在发声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入我们耳朵中。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产生疑问。
1、出示音乐贺卡,提问:这是什么?(打开,一起和学生很投入的样子听音乐)随口问:听见什么了?谁听见了?(环视学生,表示不同位置的学生都听见了)
2、提问: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音乐,这说明了什么?这使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学生:振动产生声音---教师就顺势复习振动产生声音。
猜想:当音响发出有震撼力的音乐后,火焰会是什么样子?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提问:当音响发声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音响周围蜡烛的火焰随着声音在不断的振动)
思考:什么原因使火焰颤动?(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讨论: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或问:火焰为什么会随着声音振动)
(4)讲解:(课件辅助)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课件演示声波)
二、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递的。
1、提问:你认为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学生可能说出:①声波②振动传递---谁传递震动?空气。
2、实验:那么声音是怎样通过周围的物体向外传播的呢?为了弄清
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1)演示实验:高低不同的4组蜡烛围在音响周围。
观察:当音响不发声时,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子?(静止、直立)
3、提问:你认为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三、实验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里传播。
提问:设计怎样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什么中传播,需要什么材料,实验要注意什么?各组讨论
(1)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及需要材料。
(2)交流改进实验(教师结合学生提出方法,可以提出建议并适当转化为教师事先准备的分组材料)。
提示:实验过程中,注意不要相互干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难点
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音乐卡、验材料——水槽、水、发声器、密封塑料袋、沙土、塑料管、小棍(可以有金属的、塑料的、木头的)、绳子、石头、记录单。
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教师简单说明:以上事实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着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的。声音隔着物体也能传播---教师用事实简单说明。(类似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说不出,可引导,也可不引)
生:声音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师:引出课题
3、(教师应灵活,意图是引出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一个物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是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