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85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PPT课件-精品文档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PPT课件-精品文档

5.1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二)汽油喷射
1. 化油器式发动机的不足之处: (1) 部分负荷时节流损失大 (2) 不可能在各种工况下均提供最佳混合比 (3) 对大气条件和环境适应性差 (4) 仅提供均质混合气 (5) 油膜流动 — 各缸混合气分配不均匀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5.1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p 第 II 阶段 2—3称为急燃期 代表工作粗暴的程 第 I 阶段称为着火阶段,
III3— 4 称补燃期(后燃期) (明显燃烧期) 度 ,从电火花跳火 它与火焰传播速率有关。 形 p 3点u 燃料基本燃烧完的 。 这一阶段为燃烧过程的主 s 成火焰中心。 4点。 p 要阶段。 pmax 工 1 点以前为压缩过程 , 3点过后 , 燃烧速度下降, 作粗暴,噪声 在此时间内 ,。 火焰迅速 缸内压力升高不大。 活塞下行, 使p, 在3点过后的 传遍整个燃烧室 但 , 混合气的 1 —u 火花塞跳火。 s 不正常燃烧 燃烧主要为: 趋势 。 绝大部分在此时期内完成 2— 缸内压力脱离压 1 在火焰传播期火焰前锋 u),燃 s 燃烧 气流运动 ( 80% 以上 缩线开始急骤增高。 面没有燃烧掉的燃料继续燃烧。 所以 , 在汽油机中 火焰 料的热能绝大部分在此时 2 粘附在缸壁上的混合气 点火提前角 — 1,点 间内放出 传播速率是一个重要参数 。缸内压力、温 , 层继续燃烧。 上止点的曲轴转角。 度迅速升高 , 3 由于汽油机燃烧温度高 , 它直接影响不正常燃烧的 高温分解严重。产生的H O dp/dφ=0.2~0.4MPa/[( 抑制 , 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功 C 2,° A] 在补燃期内, 由于温度 率、效率和使用寿命。 2, CO, III 补燃期 I 滞燃期 II 急燃期 降低, 重新燃烧生成,CO2,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到最高值。
压力升高率dp /dφ对柴油机的性能有重要的影 响, 若压力升高率过大,则柴油机工作粗暴,燃烧噪 声和温度明显升高,使氮氧化物生成量明显增加,同 时运动零部件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
性和使用寿命,但由于燃烧迅速进行,柴油机的经济
性和动力性会较好,压力升高率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 之内,柴油机的平均压力升高率dp /dφ一般不应大于 0.4~0.5MPa/ (°)。
二、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划分阶段
柴油机的燃烧基本上是喷雾的非定常紊流扩散燃烧,
即在燃烧室所限制的狭窄空间内的高温、高压环境下, 经高压喷射的高浓度燃料喷雾在空间分配不均的状态下, 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种燃烧形态。柴油机的燃烧过 程是柴油机工作过示功图,根据汽缸中工质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燃期内喷入的燃料, 特别是后续喷入燃料,边蒸发混合,
边以高温单阶段方式着火参与燃烧。
柴油机的最高燃烧压力pmax一般为5 ~ 9MPa,增压
柴油机有可能大于13MPa,同汽油机一样,柴油机也希
望pmax出现在上止点后10° ~15°,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 动力性和经济性,但与汽油机不同的是,C 点的位置不 仅取决于喷油提前角,也取决于着火延迟期和速燃期的 长短。
要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
(1)可燃混合气必须加热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否则,
燃料就不能着火, 燃料不用外界能量点燃而能自行着火 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温度或自燃温度。 (2)可燃混合气中燃料与空气的比例要在着火界限范 围内才能着火燃烧,若混合气过浓,说明氧分子相对较少,
燃料分子过多,混合气过稀,表明燃料分子过少氧分子过
在示功图上更容易判断,速燃期中,累积放热率可达20%
~30%。

05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05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柴油机 喷油泵 喷油泵 喷油器 喷油泵
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
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位置 固定,循环供油量随转速 变化的关系称为喷油泵速 度特性。
对于柱塞式喷油泵,随着 转速的上升,循环供油量 呈略有增大的趋势。
为使供油量与空气量相匹 配,对特性进行必要的校 正,得到较理想的扭矩特 性。
喷射系统中的穴蚀破坏
穴蚀破坏出现在系统内与燃油接触的金属表 面上。
产生的机理:在高压容积内产生压力波动时, 在极低的压力区形成汽泡,随后压力迅速升 高使汽泡爆裂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冲击波多 次作用于金属表面则引起穴蚀。
穴蚀破坏会影响到喷射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 使用寿命。
二、燃油的雾化和油束特性
三、对喷射系统的要求
理想的喷油规律: 更高的喷射压力和喷油速
率以及更短的喷油持续时 间已是技术发展的一个明 显趋势。 为避免柴油机工作过于粗 暴,又希望实现“先缓后 急”的喷油规律。 在所有的工况下都希望在 喷射结束阶段能尽可能迅 速地结束喷射。
四、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
电控喷射系统突出优 点是控制的准确性和 响应的快速性。
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持点
靠强烈的空气运动来保证混合气质量,空气利用率较高。 空气运动随转速提高而增大,高速适应性能好。 喷射系统的要求较低,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高。 燃烧室结构较为复杂,面容比大。 热效率低,经济性差。冷起动性也较差。 工作较为平稳,燃烧噪声较小。 预燃室燃烧室与涡流室燃烧室柴油机相比,上述特点一般
直喷式燃烧室
开式燃烧室 半开式燃烧室
190~220 200~230

较好

较低

较差
>=140

第五章 柴油机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五章 柴油机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发动机原理
55
预燃室燃烧室
• 预燃室容积约占整个燃烧 室压缩容积的35%-45%
• 通道的截面积约为活塞截 面积的0.3%-0.6%
• 预燃室燃烧过程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发动机原理
56
发动机原理
分隔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持点
靠强烈的空气运动来保证混合气质量,空气利用率较高。 空气运动随转速提高而增大,高速适应性能好。 喷射系统的要求较低,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高。 工作较为平稳,燃烧噪声较小。 燃烧室结构较为复杂,面容比大。 热效率低,经济性差。冷起动性也较差。 预燃室燃烧室与涡流室燃烧室柴油机相比,上述特点一般
柴油机供油系统-喷油器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21
发动机原理
汽、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装置
对混合气的要求 数量 浓度 空间形态 燃烧起点
汽油机 节气门 化油器 (均匀) 火花塞
柴油机 喷油泵 喷油泵 喷油器 喷油泵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22
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
4)应用吸振减振材料制造薄板零件 5)改进消声器的结构、材料;改进空气滤清器、冷却风
扇等的设计及适当调节配气相位以降低气体动力噪声。
6)遮蔽噪声源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14
发动机原理
第二节 燃油喷射和雾化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15
发动机原理
一、供油系统和喷射过程
柴油机供油系统 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 喷射过程 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 不正常喷射现象和喷射系统中的穴蚀
喷射系统中的穴蚀破坏
穴蚀破坏出现在系统内与燃油接触的金属表 面上。

发动机原理5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发动机原理5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速燃期特点: 速燃期特点: 特点 (1)压力升高率很高,接近等容燃烧,工作粗暴。 )压力升高率很高,接近等容燃烧,工作粗暴。 (2)达到最高压力(6~9MPa)。 )达到最高压力( ) (3)继续喷油。 )继续喷油。 压力升高率过大,则柴油机工作粗暴,燃烧噪音大; 压力升高率过大,则柴油机工作粗暴,燃烧噪音大; 同时 运动零件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运动零件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压力升高率大,燃烧迅速,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会较好。 压力升高率大,燃烧迅速,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会较好。 压力升高率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压力升高率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柴油机的压力升高率 一般应不大于0.4~0.5 MPa/(º)曲轴。 与汽油机相比, 柴油机 一般应不大于 / )曲轴。与汽油机相比, 压力升高率较大。 的压力升高率较大。
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一)着火延迟期 从柴油开始喷入气缸起到着火 开始为止的这一段时期称为着火延 迟期。 迟期。 着火延迟期内, 着火延迟期内 , 燃烧室内的混 合气进行着物理和化学准备过程 物理和化学准备过程。 合气进行着物理和化学准备过程。 物理准备过程: 物理准备过程 : 燃油的粉碎分 蒸发汽化和混合; 散、蒸发汽化和混合; 化学准备过程: 化学准备过程 : 混合气的先期 化学反应直至开始自燃。 化学反应直至开始自燃。 特点:压力没有偏离压缩线。 特点:压力没有偏离压缩线。
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三、燃烧噪声 燃烧噪声的形成: 燃烧噪声的形成: 柴油机在滞燃期内喷入气缸的燃料,其滞燃期不一样, 柴油机在滞燃期内喷入气缸的燃料,其滞燃期不一样,先 喷入的燃料滞燃期较长,随后喷入的燃料滞燃期较短(因气缸 喷入的燃料滞燃期较长,随后喷入的燃料滞燃期较短 因气缸 中空气压力、温度不断升高),因此往往是多处着火, 中空气压力、温度不断升高 ,因此往往是多处着火,一旦着 就有较多的燃料参加燃烧,燃烧是冲击性的, 火,就有较多的燃料参加燃烧,燃烧是冲击性的,使燃烧初 期的压力急剧升高。 期的压力急剧升高。急剧升高的压力直接使燃烧室壁面及活 塞曲轴零件产生强烈振动,并通过气缸壁面传至外部, 塞曲轴零件产生强烈振动,并通过气缸壁面传至外部,从而 形成燃烧噪声。 形成燃烧噪声。 燃烧噪声与压力升高比有密切的关系, 压力升高比过大, 燃烧噪声与压力升高比有密切的关系,如压力升高比过大, 则产生强烈的震音,称为柴油机的工作粗暴(或敲缸 或敲缸)。 则产生强烈的震音,称为柴油机的工作粗暴 或敲缸 。一般当 压力升高比在0.5MPa/(CA)以上,就明显感到有强烈的震音。 以上, 压力升高比在 / 以上 就明显感到有强烈的震音。 为了保证柴油机稳静运转,希望压力升高比控制在0.4MPa/ 为了保证柴油机稳静运转,希望压力升高比控制在 / (CA)以下。此外,压力升高比过大,使柴油机运动零件受到强 以下。 以下 此外,压力升高比过大, 烈的冲击负荷,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烈的冲击负荷,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幻灯片PPT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幻灯片PPT

6 有爆燃问题。
有工作粗暴问题。
7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是为了
加速火焰传播,防止爆燃。 进燃油与空气更好地混合。
第一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5.1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5.1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5.1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O , 放出热量。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5.2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 2.燃烧速度 ❖ 定义:指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数量。
dm dt
TUT
AT
❖ 式中: m——混合气的质量;

AT——火焰前锋面积;

ρT——未燃混合气密度;

UT——火焰传播速度。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5.2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1.燃烧过程的分段 正常燃烧分三个阶段。
第5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I4活 燃 面I点I燃3没塞 烧第火缸缩—。烧第(这要遍大烧度作趋1有下 主33I焰内线4点点I明一阶在整部在,粗势从112阶但气燃行 要(I称点阶它过p中压开——u火显阶段此个分暴电p段流烧,为补s8以段与。使后心力始u焰燃段。时燃在0代,火火缸称掉:运燃燃s%前火2p,。升急传烧为间烧此表噪的花花内燃为—动料期以为焰,播高 骤燃烧期 燃 内 室 时工声跳塞 压着3在基(上压传称期不 增料速) 烧 期,,作3本火跳 力火pp不后点火 混m缩播为)火。大 高继度a燃过 内粗火 脱阶x正燃过焰 合u焰速过急。 ,续。 。下烧程 完暴s段。 离常期后前迅 气形燃率程燃燃降完的 成的,压燃的)锋速 的期有成,料烧,的主 燃程工烧传 绝关。的。 热2 能粘点所附绝火以在大提, 在缸部前汽壁分角油上在的机—此混中时1合点,间火气内焰

第五章柴油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第五章柴油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1、喷油正时与燃油计量完全分开,喷油压力和喷油过 程由ECU适时控制。
2 、可依据发动机工作状况去调整各缸喷油压力,喷 油始点、持续时间,从而追求喷油的最佳控制点。
3、能实现很高的喷油压力,并能实现柴油的预喷 射。
第二节 燃烧与放热
一、柴油机燃烧过程 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 段,即着火落后期(又称为滞 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 燃期。
2)、主喷射阶段
该阶段从喷油始点到喷油器端压力开始急剧下降为止。 由于喷油泵柱塞持续供油,喷油泵端压力和喷油器端压力都 保持较高而不下降,由于针阀上升让出容积以及一部分燃油 喷入燃烧室内,喷油器端的压力有一短暂下降。当针阀刚刚 开启时,最初因开度小有节流作用,喷油泵端压力并不立即 下降;随着回油孔逐渐打开,并由于出油阀落座过程中出油 阀减压容积的作用,压力才急剧下降。
喷油器的流通特性
喷孔流通截面积与针阀升 程的关系称为喷油器的流通特 性。孔式喷油器的流通截面积 随针阀的上升增长最快;标准 轴针式较慢;节流轴针式因针 阀头部圆锥部分的节流作用, 初期的流通面积员小,可大大 减少着火落后期中的喷油量。
二、喷射与雾化
燃油喷射主要有两类特性指标,即喷油特性(规律)和喷 雾特性。喷油特性包括喷油开始时间、喷油持续期、喷油速 率变化和喷油压力。喷雾特性包括油束贯穿距离、喷雾锥角 和喷雾粒径,以及油束中期油浓度、速度和粒度的分布规律。 1.喷射过程
供油规律和喷油规律差别
(1)燃油的可压缩性 燃油在低压时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但高压(30~200MPa)时必须考虑其可压缩性。实验表明,如果开 启喷油压力为25MPa,则1m长高压油管(内径为2mm)中的燃油体 积缩减量相当于循环供油量的24%。如果再涉及开始喷油后压 力急剧增高以及高压油路中还有不少高压容积,如出油阀室等, 则压缩量会更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 1°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
累积放热百分比:
从燃烧过程开始至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 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燃烧放热规律三要素:
1)放热始点 ——对循环热效率、压力升高率和燃烧最大压力 都有重大影响。
2)放热规律曲线形状 ——决定了前后放热量的比例,对噪声、振动和 有害排放量都有很大影响。
3)燃烧持续期不宜太长。取决于喷油延迟角的 大小、扩散燃烧期内混合气形成的快慢和完 善程度。
五、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
微粒 氮氧化合物(NOx) 一氧化碳(CO) 碳氢化合物(HC) 白烟与蓝烟
六、柴油机的噪声振动
气体动力噪声 机械噪声 燃烧噪声
第三节 柴油的喷射与雾化
虽然喷油时的压力较高,但着火时刻推迟, 使燃烧,Pc ,Tc τ i ;
所以,应有一个使τ i为最小的。一般:=510[degCA]。
4、转速n
n漏气、散热损失 Pc,Tc; 喷油压力雾化;气流运动蒸发; 混合气形成好转 τ i。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加速火 组织气流运动的目的:促进燃
焰传播,防止爆燃
油与空气更好地混合
柴油机、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对比
柴油机与汽油机燃烧过程主要特点对比
对比项目
汽油机
柴油机
着火 点燃,单点着火
压燃,多点同时着火
燃烧 后燃
火焰在均质预混合气中有 序传播,燃烧柔和
两阶段燃烧,即无序的非均质 预混合燃烧和油气扩散燃烧, 燃烧较粗暴
段。
速燃期进行好坏的标志是:柴油机工作是否 平稳柔和,而工作是否平稳柔和则取决于上 一时期积存油量的多少,因而,着火延迟期 的长短与速燃期工作好坏有重要关系。
3)缓燃期Ⅲ(C-D点)
从最大燃烧压力点C到最高燃烧温度点D。 该时期短意味着更接近混合加热过程中的等压过程。 特点:燃烧产物增多,燃烧速度,缸内压力变化
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柴油的使用性能 柴油机燃烧过程 柴油的喷射与雾化 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室 使用因素对柴油机燃烧的影响
第一节 柴油的使用性能
1、十六烷值
——是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
评定:用容易自燃的十六烷(十六值为100)和最
不容易自燃的α-甲基萘(十六值为0)按不同比 例混合组成标准燃料组(混合液),将被测定柴 油在相同条件下与标准燃料进行燃烧比较,标准 燃料组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就是被测柴油的十 六值。
3)燃烧持续期 ——对有害排放量有较大影响。
不同发动机的燃烧放热规律
燃烧放热规律影响 柴油机的性能,对 了解、分析和改进 燃烧过程有着特别 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燃烧放热规律及控制
1)放热始点要求使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10°-15°曲轴转角。可通过喷油提前角变化 及着火延迟期长短进行控制。
2)理想放热曲线形状是“前缓后急”。通过喷 油、气流、燃烧室协调来控制。
Pc,Tc τ i。 凡是能促使压缩末期温度、压力上升的因素,
均可使τ i,如增大压缩比,增大进气温度等。
2、压缩比 Pc , Tc τ i 。
3、喷油提前角 ——影响最大的因素
喷油提前角对τ i的影响实际上是温度、压力和
反应物反应时间对着火延迟期的综合影响。
着火首先发生在油束核心与外围之间混合气温度 和浓度适当的地方。
着火火源一般不止一个,而是多处同时着火。
二、柴油机燃烧过程
一般根据展开的示功图进 行分析,如右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曲轴转角;
纵坐标表示气缸压力。
根据气缸中工质压力和 温度的变化规律,人为地 划分为4个阶段。
1)着火延迟期Ⅰ(滞燃期)(A-B点)
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的条件:
1)可燃混合气必须加热到某一着火温度(临界温度) 以上,否则,不能着火;
2)燃料与空气的比例要在着火界限范围内。若过浓 与过稀且超过着火界限范围,就不能着火。
柴油机气缸内燃料的着火情况非常复杂
位于油束外围直径很小的油滴,在很短的时间内 蒸发完毕,虽可以形成适当浓度的混合气区域, 但因温度不够或化学准备来不及而不能着火。
国产柴油的十六烷值一般为40-50,不 必要过分增大。
十六烷值高,发火性好,工作平稳; 十六烷值过高,燃烧易劣化,析出碳,排
气冒烟。
2、馏程
——表示柴油的蒸发性,与燃烧完善程度及 起动性能有密切关系。
燃料馏出50%的温度低,说明这种燃料轻馏分多、 蒸发快,有利于混合气形成,易于起动。
90%和95%溜出温度标志柴油中所含难于蒸发的重 馏分的数量。
烧能在燃烧室内扩展。
着火延迟期
以秒计的着火延迟期用τ i 表示; 以曲轴转角计的着火延迟期用φi 表示;
一般τ i =0.7-3ms;φi = 8 -12°。
尽管着火延迟期τ i 很短但却对燃烧过程、尤其是柴 油机的燃烧过程影响很大,因此十分重要。
着火延迟期内存在问题:
混合时间短,
一、柴油机供油系统
组成:油箱输油泵滤油器低压油管喷油 泵高压油管喷油器(喷油嘴)。
主要装置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
油泵、喷油器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喷油器
回油管
高压油管
燃油滤清器
泵—管—嘴喷射系统模型
3. 粘度
——是燃料流动性的尺度,表示燃料内部摩 擦力的物理特性。 直接影响燃料的喷雾质量——雾化性。粘度越 大,雾化后油滴颗粒越大。
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喷油器针阀偶件都是 靠燃油自润滑,所以柴油应具有一定的粘度。
4、流动性
用凝固点表示。凝固点——燃油失去流动性达到凝固的温 度。
国产轻柴油按凝固点不同,分为10#、0#、-10#、 -20#、 -35#五级,其凝固点分别不高于10℃、0℃、-10℃、20℃和-35℃。
当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克服喷油泵上方出油阀
弹簧预紧力和高压油管内的残余油压,顶开出油 阀,通过高压油管向喷油器供油。
回油过程:当压油室通过柱塞斜槽与回油口相同, 使泵内油压下降。当泵内油压小于出油阀弹簧 预紧力和高压油管内的残余油压力时,出油阀 落座,喷油停止。
进油过程:柱塞1下行与进油口接通时,回油停止, 重新进油。
因混合均匀后燃较轻
因混合不均匀,喷油持续时间 长使后燃严重
放热规律
燃烧放热先缓后急,燃烧 直喷机大多燃烧放热先急后缓,
持续期较短
燃烧持续期较长
汽油机、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区别
混合气形成上的差异
着火上的 差异
燃烧上的差异
①外部形成
汽 ②混合时间长、均匀 油 混合气 机 ③α较小
④负荷调节—量调节
①外源点 火
轻柴油用于高速柴油机,重柴油用于中、低速柴油机。
选用柴油时,应按最低环境温度高出凝固点5℃以上,如20#柴油适用于最低环境温度为-15℃以下的场合。
三、汽油、柴油性能差异对发动机的影响
混合气形成上的差异
着火上的差异
燃烧上的差异
汽油挥发性强,可能在较低温
防止自燃,促使
汽 度下以较充裕的时间在气缸外部进 汽油自燃温 其有规律的燃烧,混
缸内空气、燃油混合不均匀。
目前,采用α>1,改善燃烧,使燃油尽可能完全燃 烧。
2)速燃期Ⅱ(B-C点)
从压力开始急剧升高点B到最大燃烧压力点C。 该时期短意味着更接近混合加热过程中的等容过程。 特点:混合气燃烧速度很快,接近等容燃烧,缸内温
度、压力急剧上升。
压力升高率 :p p3 p2 表示柴油机工作的平稳性
柱塞有效行程
——等于柱塞完全关闭进、回油口到回 油口与柱塞斜槽接通的一段行程。 每循环的供油量决定于柱塞有效行程。 转动柱塞,可以改变柱塞有效行程,从而改 变循环的供油量
2.喷油泵速度特性及其校正
喷油泵速度特性: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齿条
或拉杆)位置固定,每循环供油量随转速n的
变化关系。 b
措施: 加强燃烧室内气流活动,改善混合气形成; 减少缓燃期内的喷油量。
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汽油机
柴油机
点燃式
压入气缸的是新鲜空气,混合
间长
时间短
热负荷大
机械负荷大
压缩比低, =6~12
压缩比高, =12~22
存在爆燃问题
存在工作粗暴问题
但n 着火延迟角 i 。
5、燃油品质
十六烷值柴油的自然性缸内p、T大时, 影响不大;缸内p、T小时τ i。
四、燃烧放热规律
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 变化关系。它决定了气缸中压力变化过程。
由喷油规律和实测示功图,经计算机计算而得。
瞬时放热速率:
油 气管中形成均匀的混合气,控制混 度较高,适宜 合气均匀,着火后,
机 合气的数量便能调节汽油机的功率,外源点火。 以火焰传播的方式向
是量调节 。
均匀的混合气展开。
柴 油 机
柴油蒸发性差,但粘性好,适 宜用油泵—油嘴向气缸内部喷油, 靠调节供油量来调节负荷,吸入的 空气量基本不变,是质调节。
柴油化学安 定性差,易自 燃,采用压燃 的方式。
n
曲线如此变化的原因:
n节流作用循环供油时间循环供油
量b。
对车用发动机的适应性
车用:希望nbTtq(例如:低速大
负荷工况)。
而喷油泵速度特性:nbTtq。
因此,喷油泵速度 特性并不适合于车用, 必须进行校正。
油量校正的目的:
当柴油机在全负荷工况下工作,转速因 短时期负荷增加而下降时,喷油泵能自 动每循环供油量Δb,以增大低速时的 输出扭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