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合集下载

和谐养生

和谐养生

和谐养生——情绪樊正伦教授中医学家课程前言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说到这个养生很多朋友马上就想到,比如说吃一些什么会对自己特别好,或者是进补一些什么样的药物对自己特别好,可能很多朋友往往会忽略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的心情,咱们都知道,人呢,是有七情六欲的,那这个七情和六欲对我们人的健康到底又存在着什么样潜在的关联呢,今天我们还是请到了我们国家著名的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为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樊正伦:今天呢,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调情志,因为中医学这个问题,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他不仅仅是研究病的,他跟西医是不太一样的,中医学他常常把人放在两个圈里,第一个圈就是自然的圈,比如春夏秋冬,我们中医经常讲风寒暑湿燥火,但人和自然界之间不能协调的时候,就会产生疾病,这是疾病的第一个原因,社会这个圈讲的是什么呢?他讲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和人生命之间和人的健康之间有什么有机的关系。

那么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和人到底有什么关系,中医在养生中有一句话,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就是说当你自己心情处在一种非常平静状态的时候,你的气血就会正常的运行,这种正常的运行是维持您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反之,当你的情绪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他就会使得你气血产生逆乱进而导致疾病。

中医在讲到社会这个圈的时候,就是讲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讲到这个圈的时候,他非常强调七情和五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说七情五脏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说喜就是高兴,喜和心气相通,怒和肝气相通,悲和肺气相通,思和脾气相通,恐和肾气相通。

就是说用中医的话讲,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思就是思虑,肺主悲,恐主肾。

这么讲大家可能觉得还很茫然,其实一点也不茫然,我们中医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人的七情和五脏之间密切相关。

节目导视:樊正伦教授认为,中医研究疾病是将人放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圈子中来研究的,当人的生理和心理不能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和谐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不仅如此,人的情致与五脏之间密切相连,其中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樊正伦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之四谈慎医药

樊正伦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之四谈慎医药

樊正伦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之四谈慎医药中药也有毒性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十分重视健康。

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小孩,见了保健品趋之若鹜,而且很多广告不负责任地在那里大肆吹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一人剥你一块钱,那12亿有多少?而我们那么多中药、很多古人留下的成方,如乌梅丸,很好的方子却没人做。

什么是药?为什么中医叫做“药”?不叫“勺”,不叫“饭”?我认为,药好比是开门的钥匙,门打不开的时候怎么办,你要用钥匙把它打开。

人得了病就是你这门打不开了,假如那门本来是通的,你没完没了地用个钥匙去捅那个门,把一个好门也会捅坏的。

中药也有毒性,这毒性是它的偏性,不是说吃了它就是毒。

砒霜能毒死人,但是砒霜仍然是一味中药,关键看你怎么用。

按照中医的理论,中药不叫药理,叫药性。

药性包括:它长在什么季节,生在什么地域?它是根茎叶花、谷物茎食?它是什么形态、什么质地、寒热温凉什么性、升降浮沉什么作用?中医治病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你把中医的理论学好了,随手拈来全是药,因为大自然赋予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

你看绿豆、黑豆、黄豆,都是中药。

绿豆熬汤治腹泻因为我是中医,我女儿从来没有打过针,也没有打过点滴。

她在上五年级时曾有过一次食物中毒。

那天她回家就告诉我肚子痛、发烧。

我给她量体温37.5℃,她说全校400多个学生食物中毒,周围医院全住满了。

我就煮了一锅绿豆汤,放点盐和糖,告诉女儿说,你现在开始别的不要吃,渴了就喝汤,饿了就捞那绿豆,从头天晚上的7时到第二天下午的3时,拉了11回,最高体温38.5℃,下午就好了!学校放假一个星期,她玩了6天,只病了一天。

绿豆的皮是绿色可入肝经,具有很强的解毒作用,尤其是解食物之毒;里面是黄的,黄的健脾胃。

她腹泻就是由于体内酸碱体液平衡失调,加点糖、加点盐就是葡萄糖、盐水,为什么非要吊进去?能喝就让她喝。

孩子老人慎用西药作为中医大夫,你一定要认认真真研究每一味药的药性,你才可能去正确用药。

养生的智慧 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养生的智慧 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txt序第一章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养生之道人生活在社会中,但首先也是生活在自然中的。

"人法天地而生",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中医养生的基础。

在治疗和养生中,她并不是想刻意地去消灭致病因子,而是力图从调整人的身体入手,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

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3中药不杀病菌为什么还能治病? 8人是天地的产物,养生首先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 17第二章人的养生要符合是空运转的规律--顺四时人与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养生一定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只有顺应了自然界的规律,顺应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做到因势利导、天人合一,最终才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25人如落叶树,遵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3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3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38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节气42"老理儿"是最有益处的理45一天也是一个小四季49第三章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存之本--节饮食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的元气,这先天的元气要靠后天的饮食不断来维持。

我们的饮食传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这是我们祖先经过千百年总结出来的。

牛羊是吃草的,生命力非常强,而虎豹之类的肉食动物繁衍起来却没有那么顺利。

所以,要养生还是要回到我们本来的道路上,相信我们的祖先。

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的生存之本57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59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62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64五谷的生命力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来源66五谷对身体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69口味反映了我们身体的需要72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74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76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79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适当调节饮食81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84别让饮食侵蚀了你的健康87第四章勤动脑体不动心--调情志一位90多岁的老中医告诉我一个养生秘诀,就是"勤动脑体不动心"。

樊正伦讲中医和中医养生

樊正伦讲中医和中医养生

樊正伦讲中医和中医养生●五谷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七情和五谷休戚相关,把握情绪好养生●青春期、更年期,脏腑重新组合,调节适当就进入自然状态●勤动脑体不动心,心动则五内俱焚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调情篇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的七情最完善人是万物之灵,人在生命活动中具有着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人的七情是最完善的,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了“天地生”,有天有地有生命,西方医学现在也逐渐认识到这点。

我们的祖先用“生”专指人,因为在自然界所创造的所有生命中人是万物之灵,是最宝贵的。

猩猩、猴子都能接近人,但不是人。

我们的很多现代药物研究都是从耗子、猴子试验开始。

大家知道巴豆是人类的泻药。

但老鼠吃了巴豆越吃越胖,巴豆叫肥鼠豆。

老鼠其性属阴,巴豆是大阳药,阴阳调和老鼠能不胖吗?我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因为每一味中药都是老祖先拿命换来的。

现在凡药“要老鼠点头”才是,是不是有问题?西方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祖先没拿老鼠做实验,而是拿命换来的,这样的经验不值得我们珍惜和继承吗?人得天地全气七情和五脏密切相关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以得天地之全气。

中医的所谓药,不论草木金石动物昆虫,都只得天地之偏气,都具有偏性。

人得病是气出现了偏差,所以中医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

在中医中,只要不是实验室合成出来的物质,都有其特殊的作用。

有些人,为了实验,老鼠不生气,就掐它尾巴让它生气,制造一个生气的模型,但那跟人生气不可能一样,人就是人,是很难模拟的。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必须有的情绪,而这些情绪跟你的五脏密切相关。

所以情绪的好坏、变化直接影响着你的生命活动。

中医说怒与肝相关。

很多女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尤其是30多岁的女同志,月经要来的时候世界就特黑暗,见谁烦谁,生气。

四季养生上

四季养生上

健康大智慧四季养生樊正伦教授:我们怎么来顺应四季养生的变化,节气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从打春开始,春雨惊春清谷天,就是每一个季节,四季是按照这个季节来划分的,对于我们身体有什么影响呢?对于年轻人来讲,好像大家感觉不明显,但是对于老年人,对有些慢性病的人,我们会发现,一变节气的时候,他就有感觉,原来我前几天睡到挺好的,怎么突然间我就觉得不舒服了?你查一查,肯定是在节气的变化中,这种节气的变化,为什么会对人产生影响呢?我告诉大家,因为我们的节气,其实节气是反映了地球上阴阳气的变化,这种阴阳气的变化,我们的祖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举两个例子来讲,一个是冬至一个是夏至,大家知道冬至和夏至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在养生的时候呢,冬至和夏至的这几天,大家好好在家里休息,好好的睡觉,这时候你睡两天、三天,比你平时睡一个礼拜全管用,冬至那一天,当你把东西把树叶往井里扔的时候,它开始往上升,冬至的时候一阳升了,这时候你把树叶往井里扔的时候,它那个气是往上升的,到夏至的时候,你往井里扔的时候,它往下旋。

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很多人说,我呀这个不懂阴阳,我说你懂不懂晚上要睡觉,白天要干活?晚上为什么要睡觉,因为阴气重的时候,人的气血是从外面向里面收到,早上你一醒,太阳一出来,你的气是从里面向外来的,所以,因为气是从里面向外面来的,所以你很快睁开眼睛,就不想再闭了。

晚上你睡觉的时候,阳气开始往里面收了,其实人法天地而生,所以皇帝内经讲,《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就是阴阳四时代变化是产生地球上一切生物必须遵循的规律,而且也讲《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你算地球上的生物,就不能违背地球上阴阳气的变化,对你所造成的影响。

女同志呢,我们说月经叫做月信,其实很多女同志说,我这月经老不准,你回去看一看,阳历可能不准,有很多女同志她的月经,因为月亮是一圆一缺的,她的月经呢,月信,信就是诚信的信,就是到时候就该来,你去对照一下阴历,阴历的那一天和下一次的月经,很多月经正常的女同志是相同的,她的阳历可能错开,但她的阴历是相同的,这种状态,那就不是月经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现在不看阴历了,都看阳历,你要有机会的时候,就回去记一记,今天的阴历和下次的阴历,它是一个什么关系,实质上人体阳阳气的变化,和自然界阴阳气的变化是完全一致的。

医药养生

医药养生

和谐养生——四季樊正伦中医学家、教授课程前言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说是越来越真切的感觉到,这个气温是越来越低,叶子已经全部落光了,那现在很多朋友已经把家里的羽绒服、棉服全部统统的翻出来捂在了身上,因为的确是很冷。

那大家除了知道冬天要注重饱暖之外,那么在养生方面又有什么样的讲究呢,今天我们的健康大讲堂就请到了我们国家著名的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

樊正伦:大家好。

在我们今天能够很好的去研究一下中医养生的问题比治病更重要。

西方医学有西方医学的养生,道家有道家的养生,儒家有儒家的养生,各自都有不同的养生方法。

但是我今天介绍的呢主要着重介绍一下中医文化的养生,就是从中医学的角度看,我们人应该怎样养生,今天养生的第一个题目叫做顺四时。

大家都知道这个按照中国的传统问题讲,人是从哪来的呢,认为是上帝捏出来的,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那什么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呢,因为你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你就知道为什么养生必须顺四时。

那么道生一,就是在地球,天海翼qvod在我们地球没有产生之前,他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一团物质,这个物质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叫做道,道在它的不断的运动的过程里面形成了一,这个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有灵,中国古代文化那个一个点,咱们现在的一是从一个点发展来的,这个点是什么?就是我们祖先说的太极。

如果大家了解一点中国文化的时候都知道“道生一”这个“一”是太极,你看我们画这个太极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曲线,左边一个白点,右边一个黑点,一半白一半黑,这正说明了太极是一个阴和阳的有机的结合体。

那么有了一在它的不断运动中形成了二,二是什么?《黄帝内经》讲:“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就是它的阳气逐渐上升形成了天,阴气下降形成了地,这样就形成了我们说的“二”,二在中国文化中叫做天和地。

那么有了天和地,是不是就一定万物呢?我看不一定。

和谐养生——饮食

和谐养生——饮食

和谐养生——饮食樊正伦教授中医学家课程前言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中国有一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很多朋友是特别注重每天都要吃什么,怎么吃。

可是您知道从这个中医养生方面,吃又对我们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帮助呢?今天我们依然会请到,著名的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来为我们介绍每个人怎么样依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食物,来,有请樊教授为我们做相关的介绍。

樊正伦:我下面要给大家谈的题目叫做节饮食,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在保护着他,叫做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肚脐不通了,所有的窍就和自然界构成了一种相关性,而在这九窍中最重要的窍是什么呢?就是口。

吃饭是人类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孔子说:“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

”就是说吃饭是每一个人只要你生下来了以后,可以说本能上就应该存在着的一个功能,所以吃饭这个问题呢,就变成了我们大家在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么吃饭这个问题不论什么民族,如果你要是不吃饭,说生下来以后不吃饭,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或者叫做正气,你如果什么都不吃的话,只能维持七天,再多就不行了,就没了,所以中医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除去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以外,就不断需要用后天的食物来加以补充,所以,吃饭应该是我们人类中的第一件大事,那么怎么吃饭?怎么使自己的饮食结构更合理?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点他和西方人是不一样的,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到西方人,他是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等等,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在世界上在西方医学没有进来之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那么要讲吃饭的话,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习惯和西方人的习惯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吃饭用一只手,西方不是,他是用两只手一只拿刀子,一手拿叉子,一手拿刀子一手拿勺子,总之他总是两只手得左右并用,看看中国人怎么吃饭,用一只手来完成。

樊正伦说养生——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养生之道

樊正伦说养生——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养生之道

} 中 医 典 籍 , 其 中 经 典 览 对 } 于心。望 闻问切 , 细 熟 精 分领悟 古来 医圣之道 术. 红近 代 名 家之 精 华 . 方 用 遣
坏人就会 发展起来 , 当他发展 到 一定程 度 , 会 就乱 了, 社 我们说 的癌 症 也就 表现 出来
了。
, 自如 。 多次 主 持 中央 电 视 t 路 》栏 目, 讲 的 “中 医 之 主 齐 生”系列 节 目见 解 独 到 ,
加减 : 兼有呕 吐者 酌加姜半 夏、 苓 、 茯 赭石 ; 眠者 酌加 炒 枣仁 、 交藤 、 欢花 ; 失 夜 合 胸烦 闷者 酌加 瓜 蒌仁 、 子 、 栀 百合 ; 大便 结 者 酌加 枳 实、 玄参 、 大黄 ; 忘者 酌加 石 菖 健 蒲、 远志 ; 多、 痰 舌苔厚腻 者酌加 法半 夏 、 竺黄 ; 天 巅顶 痛者酌加 藁本 , 后脑 痛者 酌加羌
当今 不 可 多得 的 中 医 临床 末生 大 家。 壬 .中 国 中 医 药 出版 社 古 籍 已主 编撰 写 出版 了数 百部 瞎和 中 医 论 著 。 1 8 9 5年 起

骗光 明 中 医 系列 教 材 , 并一 : 明 中医 》 志编 委 , 杂 光 杂 对

发展 倾 注 了 大量 心 血 。
光明中医21 0 0年 1月第 2 5卷 第 1 期 、 A
C G M Jn a 0 0 V l 5 1 J MC a u r 2 1 . o 2 . y
J7 箧谱 I (
樊 正 伦说 养 生— — 同大 自然 和 谐共存 才是 养 生之 道
了解 中医 , 我们就 可以避免很 多疾病 。不 管是 过 去的 “ A S , S R ” 还是 现在 闹得 沸

《养生的智慧》(摘录)--樊正伦教授主编(供大家参考)

《养生的智慧》(摘录)--樊正伦教授主编(供大家参考)

《养生的智慧》—樊正伦教授一天的时间看完,很多内容只是浅谈辄止,可惜可惜。

把不错的内容尽可能提炼出来了,供朋友们参考。

祝大家身体健康。

因为食物不卫生引起的腹泻、腹痛:绿豆汤,加一点糖,加一点盐,喝汤吃豆。

绿豆皮性甘、寒,清热。

绿豆里仁补脾胃。

糖和盐,防止脱水。

食物中毒,在体内反应的是一种湿和热,以热为主,令人不断拉稀,细菌才有发展的空间。

绿豆清热,能够改善病人体内的状态。

顺四时:平房冬暖夏凉,人能得天地之气而生。

现在的楼房只有天气没有地气。

温带四季分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生病。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冬天屋里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0度左右,千万不能太高。

夏天开空调,多少开些窗子。

电扇让它冲着墙吹,可以有一个回旋的余地。

夏天自备扇子,小大由之,扇的是自然的风。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无论男女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

春天气血往外走,正是肝血不足之时,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减轻春困,减少疲劳。

夏天,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药店有售)。

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

里面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补气,五味子收敛心气,麦冬清肺热。

生脉饮,防止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症状。

秋天,方便的时候吃点秋梨膏。

梨的金气最重,秋气最重。

梨花白,“白色入肺”,梨润肺、止渴,可以入肺经,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向里走。

冬天,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同志,尤其更年期前后,重在补血,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妇女,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

起居随四季而变:春天,《黄帝内经》:“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天黑睡觉,早上早点起床。

经常到外面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

情志上,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的情志也应该积极生发。

春天一定不要郁闷,否则肝气受影响。

夏天,“晚卧早起,无厌于日”。

和谐养生——医药

和谐养生——医药

和谐养生——医药樊正伦教授中医学家课程前言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现在很多朋友家呢都会备有小药箱,如果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家里就会很习惯的告诉你说哎呀赶紧得吃点药,那还有的人呢,则习惯会说别动不动就吃药,这病啊能抗抗过去就完了,那到底什么时候该吃药,如何正确的用药呢,中医在这一个方面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今天我们健康大讲堂依旧请到了我们国家著名的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来给我们讲一讲中医文化当中慎医药的话题。

来掌声有请樊教授。

樊正伦:我们下面要讲的课题呢是讲慎医药的问题。

过去呢中国人的生活比较差,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不去找医生。

小病就扛着,大病就等着,实在不行了再找大夫。

现在呢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大家生活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大家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重视了,这是不是一件好事,我说他既是件好事又不是件好事。

很多人越来越过分的去依赖医生和药物,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有的患者到我这说,说大夫你看特别不想吃饭,我说您一天都吃什么呀?他说我早上吃什么药,中午吃什么药,晚上吃什么药,他能讲出一大堆,结果一天三顿饭,是三大把药吃完了。

我说了您想想您那喂里面这些药都进去了,您那个饭还想吃吗?老百姓说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可不是吃药长大的,对吧,五谷杂粮是养人的,没有说谁生下来就吃药,他说不吃东西就吃药,就吃营养素就能长大的,我想这样是不行的。

我们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只要一感冒一发烧,到医院肯定打点滴,不管是什么,只要进去肯定打点滴,好象不打点滴这个病就好不了,是药就有三分毒,药是不能乱吃的,医也不是乱投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出现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我们的药物的资源,也影响了我们同志们的寿命,为此呢我觉得在养生的问题上,我觉得有必要讲一讲慎医药的问题,就是谨慎的对待医生和药物。

主持人:樊正伦教授认为,要想养生必须谨慎使用医药,现代人对健康关注度提高的同时,过分依赖医药的现状令人堪忧,要想养生就离不开医药,这是现代人对养生的一个严重的误区。

养生 医药

养生 医药

和谐养生——四季樊正伦中医学家、教授课程前言主持人:大家好, 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说是越来越真切的感觉到, 这个气温是越来越低, 叶子已经全部落光了, 那现在很多朋友已经把家里的羽绒服、棉服全部统统的翻出来捂在了身上, 因为的确是很冷。

那大家除了知道冬天要注重饱暖之外, 那么在养生方面又有什么样的讲究呢, 今天我们的健康大讲堂就请到了我们国家著名的中医学家樊正伦教授。

樊正伦:大家好。

在我们今天能够很好的去研究一下中医养生的问题比治病更重要。

西方医学有西方医学的养生, 道家有道家的养生, 儒家有儒家的养生, 各自都有不同的养生方法。

但是我今天介绍的呢主要着重介绍一下中医文化的养生, 就是从中医学的角度看, 我们人应该怎样养生, 今天养生的第一个题目叫做顺四时。

大家都知道这个按照中国的传统问题讲,人是从哪来的呢,认为是上帝捏出来的,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天地的产物,那什么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呢,因为你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你就知道为什么养生必须顺四时。

那么道生一,就是在地球,在我们地球没有产生之前,他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一团物质, 这个物质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叫做道, 道在它的不断的运动的过程里面形成了一, 这个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有灵, 中国古代文化那个一个点, 咱们现在的一是从一个点发展来的, 这个点是什么?就是我们祖先说的太极。

如果大家了解一点中国文化的时候都知道“道生一”这个“一”是太极,你看我们画这个太极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曲线, 左边一个白点, 右边一个黑点, 一半白一半黑, 这正说明了太极是一个阴和阳的有机的结合体。

那么有了一在它的不断运动中形成了二,二是什么?《黄帝内经》讲:“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 就是它的阳气逐渐上升形成了天, 阴气下降形成了地, 这样就形成了我们说的“二” , 二在中国文化中叫做天和地。

中央电视台樊正伦中医养生

中央电视台樊正伦中医养生

《樊正伦教授谈中医养生》以本书内容为核心的讲座自2008年2月春节黄金周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首播,引发超高的收视率,五一假期重播,成为该栏目少见的重播节目之一,7月樊正伦三度开讲!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晚报》等强势媒体热捧的中医养生权威专家。

樊教授中医养生讲座热遍全国,居同类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热播榜首,医药记者惊呼听他讲中医真是“过瘾”!网友惊叹:“中医真伟大!樊教授真了不起!”曾经报道樊教授中医养生观的机构: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百家讲坛》、《东方之子》、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北京晚报》、新浪网、《中国青年报》、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来过王府井大街上“平心堂”门诊的有商业巨子、政府要员、明星大腕、驻华使节、外企驻京首席代表,而樊正伦就是“平心堂”中超高人气的专家之一,挂号的病人早已经排到了半年之后。

他治愈的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产生排异反应患者等重症病人,让西医大夫和海外媒体啧啧称奇。

简单易学的中医养生法;吃喝玩乐中的健康大学问;名中医跟你唠家常,省钱防病赢百岁康;最火爆的中医讲座精华。

人不应该只相信医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当身体指标没有完全改变的时候,西医就告诉你没病,等真正把疾病的“帽子”给你戴上,想要摘下去就难了。

所以,随时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并适时适当地加以调整,这就是中医上讲的“上工治未病”。

顺四时——夏天就该热着过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夏天惟恐空调开得不大,就怕屋子不凉快;冬天惟恐暖气烧得不热,害怕在屋子里冻着。

其实,这些都违背了天地四时运行的基本规律。

节饮食——养生食为先年轻时,你身体里的血液就像清水一样,能够把营养带到全身每一个角落。

随着年龄的增大,如果在饮食结构上不加注意,每天膏梁厚味,暴饮暴食,血液就逐渐变成像黄河水那样浑浊,各种垃圾都堆砌在体内,各种病症也会找上门来。

饮食是用来养命的,我们不能图一时享受,而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

调情志——好心情也是药《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人的心情处在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的时候,不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影响,气血就会正常地运行,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反之,当情绪出现异常的时候。

樊正伦中医文化与养生之

樊正伦中医文化与养生之

樊正伦de养生讲座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樊正伦提出了中医养生的四个要义——顺四时、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是对中医文化及其养生之道的深刻总结,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行。

阴阳平衡少得病我们的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各个部位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

大自然给人生命的权利,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存权利。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你没得病呢?因为你可以和这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

你什么时候得了病,不仅仅是细菌病毒多少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你如果处在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

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让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你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从10个变成100个,100个变成1000个。

当它达到一定数量时,它就危害你了。

你自身又没办法抵抗它,你就病了。

按西医的做法,你要想杀死它吗?它就千方百计地变异,它不想死,它的变异的速度远远比我们研制药的速度快得多。

大家都知道,从研制出抗生素以后,已经有7000多种抗生素了,可是在临床用的只有几十种上百种,大量研究的抗生素都因它在临床无效被淘汰了。

以药的偏性纠正人体偏性那么,中医对这些病是怎么看待的呢?我觉得这是一个中医的理念问题。

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常用的方子包括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金匮要略》的方子,学中医的都知道,是两千年以前的方子。

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呢?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不要相信现在广告天天讲中医抗病毒。

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

如果哪一味药真正能杀死这个病毒的话西方医学早就研究了,用不着把那个药汤煮那么多让人去喝。

养生为什么称为“治未病”-樊正伦谈养生(上)

养生为什么称为“治未病”-樊正伦谈养生(上)

养生为什么称为“治未病”-樊正伦谈养生(上)来源:纪录中医(jilu-zhongyi)自“纪录中医”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千年国医》筹备之初,樊正伦先生就为摄制组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千年国医》总导演周兵和樊正伦先生在开机发布会上而在2016年的采访中,樊先生更是用简单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中医养生的理念。

“纪录中医”特制成科普向系列短片,让更多不了解中医的朋友对中医有个初步的认识。

专家简介:樊正伦,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中医师1.中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中医看病和西医不太一样,西医最主要看的是病,中医其实是在看人。

疾病的产生和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气候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看病的过程中,在和患者的交流过程里面,就必然要谈到中医的养生问题,因为我本身是搞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的,这是我进入中医养生这个领域的一个契机。

在中医发展过程中,首先注重的是不得病,然后才是得了病再去治,所以中医经常讲”上工治未病”,就是高明的医生,不会等到疾病发生以后再去治,而是要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就能够提前预判可能会发生什么疾病,所以养生应该是中医的首要环节。

严格地讲,中医讲的是人怎么才能够很好的完成你“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苦惊,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就会造成体内阴阳的不平衡,这种阴阳的不平衡就是中医所说的疾病。

所以西医治病是得了病再去看,中医更强调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核心的理念。

2.养生智慧的来源中医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养生的智慧应该来源于我们中国最古老的《黄帝内经》。

实质上中华民族是非常注重以人为本的这么一个民族,所以咱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神农、黄帝,他们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导者,同时又都是高明的医生。

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黄帝著内经。

恐怕在世界文明史上,只有中华民族是这样的。

《养生的智慧》让每个中国人活得更好

《养生的智慧》让每个中国人活得更好

《养生的智慧》让每个中国人活得更好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
【年(卷),期】2008(000)018
【摘要】2008年春节黄金周,樊正伦教授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讲授中医养生的智慧,仅仅5天的5期讲座,深深地折服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其后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搜索樊正伦的热潮。

于是当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养生的智慧》一书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引来众多读者的热隋追捧。

樊正伦教授通过几十年对中国文化和中医观念的理解,
【总页数】1页(P24)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9.24
【相关文献】
1.让每个人都活得有追求——访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 [J], 高守娟
2.让每个人吃得更好,活得更好 [J], 王兴
3.因时养生中国人的保健智慧 [J], 孙晓生;
4.《中国人的时间养生智慧》 [J],
5.《中国人的时间养生智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樊正伦: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樊正伦: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樊正伦:养生比治病更重要编者按樊正伦,生于1946年,教授,研究员。

《中医养生智慧》主讲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中医师。

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详细介绍了樊老对于养生的理念,提出养生必须“顺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樊正伦的“道”就从这句话开始。

他说,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万物”之一,顺应自然规律是毋庸置疑的。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

“顺时”其实不深奥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在樊正伦看来,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民间有句俗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

“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马力,室内寒气彻骨,穿套装还略感寒凉,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的。

那么冬天将暖气烧得'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到穿短裤背心,这样'温暖’的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也不然。

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危害并不比冷气小。

”樊正伦解释,《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一说,严寒的冬季,人体精气本应处于闭藏状态,如果外部温度太高,人体腠理反常张开,气血自然随之耗散。

虽然此时看起来仍是“健康”的,但人体早已形成“表虚”之态,若是遇到稍低的温度环境,焉有不感冒之理?樊正伦建议冬天的室温不要过热,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

同理,夏天最好备把扇子,自己动手享受自然风。

“人的生命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冬天当冷,夏天当热,这就是最基本的'顺时’养生之理。

依此规律养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起居无不“顺”樊正伦喜欢将人比喻成一棵落叶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养生的智慧:央视《健康之路》金牌主讲樊正伦谈中医养生.txt序第一章同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养生之道人生活在社会中,但首先也是生活在自然中的。

"人法天地而生",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中医养生的基础。

在治疗和养生中,她并不是想刻意地去消灭致病因子,而是力图从调整人的身体入手,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

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3中药不杀病菌为什么还能治病 8人是天地的产物,养生首先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 17第二章人的养生要符合是空运转的规律--顺四时人与地球上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养生一定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只有顺应了自然界的规律,顺应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做到因势利导、天人合一,最终才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25人如落叶树,遵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30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3起居生活和情志调节要随四季变化而变38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节气42"老理儿"是最有益处的理45一天也是一个小四季49第三章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存之本--节饮食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的元气,这先天的元气要靠后天的饮食不断来维持。

我们的饮食传统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这是我们祖先经过千百年总结出来的。

牛羊是吃草的,生命力非常强,而虎豹之类的肉食动物繁衍起来却没有那么顺利。

所以,要养生还是要回到我们本来的道路上,相信我们的祖先。

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的生存之本57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59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62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64五谷的生命力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来源66五谷对身体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69口味反映了我们身体的需要72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74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76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79男八女七,了解生命周期,适当调节饮食81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84别让饮食侵蚀了你的健康87第四章勤动脑体不动心--调情志一位90多岁的老中医告诉我一个养生秘诀,就是"勤动脑体不动心"。

人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做事情就要动脑子和四肢,脑子是首领,四肢是工具,天天用,脑子就好使,身体就强健。

而如果一件事老放在心上,吃饭想、睡觉还想,就要影响你的身体了。

中医讲:"一动心,五内俱焚"。

七情和五脏之间联系紧密95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也和情志有关101心主神明,思维是心脑结合的产物104调情志养生要诀--勤动脑体不动心106春天不要老想着收成,秋天赶紧收获111青春期和更年期更要注意情志调养11435到42岁的女性尤其要注意情志问题117第五章是药三分毒--慎医药西药是化学药品,具有明确的副作用,而中药如果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也就成为"毒"。

在中医的理念中,医和药都不可滥用,否则就违背了其本源。

老人和小孩由于排毒能力比较弱,尤其要注意慎医药的问题。

养生不是滥吃药123"医""药"背后的千年哑谜125中药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128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13020岁以下、50岁以上,用药需特别当心138更年期在调不在治141你的胃不是塞保健品的锅炉143关小元气的阀门,善待身体146第六章常见疾病的中医调理法则很多常见病都能通过中医日常的调理进行预防和治疗,中医通过对人体内在的调节来治愈疾病,这点是西医的单纯对症治疗所不能达到的,因此,无论是中老年人的"三高"还是小儿发烧,都能调理治愈而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找对根源,高血压治疗更有效 155老年人就该养肾精,活血通络,预防骨骼退化159中医调节肺、脾、肾来治疗糖尿病162保证孩子健康,父母的两件必做之事165三七是预防和治疗"三高"的妙药168后记妙手仁心,杏林春暖附录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中医序樊正伦教授讲中医文化与养生,已经讲了七、八年了。

大课堂讲,小聚会讲,在北京讲,到外地讲,已不下数十次。

他一直不愿声张。

这次是为了迎接北京奥运,要为绿色奥运添上一笔中国传统文化的亮色,才应媒体的多次要求,讲了两次。

其实中医历来主张"上工治未病"。

古来人们把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工"就是高明的医生;"未病"是指尚未形成或刚刚萌发的疾病。

"治未病"实际是中国古来一直坚持的预防为主的养生原则。

传说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有两位兄长,大哥医术最高,善治未病,二哥哥医术次之,善治小病,惟扁鹊医术较差,只能诊治重病,故扁鹊享有起死回生的声誉,成了名医。

可见中医养生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新说,而实实在在是我们老祖宗的家传。

樊教授之所以注重反复讲解中医养生,概因当今社会上,保健养生的误区太多。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总以为西方的东西科学性强,可以把诸多概念剖析得甚为详尽。

但却不大了解我们的老祖宗把人放在大自然中,放在人类社会中,放在整体、运动、变化和相互关联中,去观察总结人的生命过程。

所以这个讲座,不是在炫耀医术,也不是寻医问药指南,而是讲养生之理,讲养生之道。

能从根本道理上明白中医是怎么养生、怎么治病,就一定会对自身如何保健、如何求医有一个彻悟。

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让更多的人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樊教授出生于书香世家,成长于红旗之下,曾经是学校里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也曾经在广阔天地受到艰苦磨练。

他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和长期反复探索的临床实践,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大医之路。

能把深奥艰涩的中医之理,讲得如此明晰透彻,又如此生动通俗是很不容易的。

这源于樊教授的厚积薄发,更源于他不计个人名利,只为造福社会的精诚医德。

他能不顾自身伤痛,坚持出诊;他能倾心带徒,毫无保留;当他面对疑难顽症,一时拿不准时,他不会顾及脸面,敷衍塞责,而是坦诚相告,再行探索;他郑重叮嘱平心堂中医门诊部的工作人员:"治好了的可以不告诉我,但没治好的一定要告诉我。

"正因为他坦坦荡荡做人,潇潇洒洒做事,正因为他把诚字贯通始终,他的讲座才令人信服,才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城市出版社的同志用很短的时间就将樊教授的讲座整理出来了,体现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看出了他们的诚信和传播真理的急迫心情。

这比在封面赫然印着"樊正伦主讲",里面却没有一句是樊教授所讲的伪书,不知要好多少倍了。

正因为如此,我愿为之写序,也愿为之证明,这部书中没有一句不是樊教授所讲。

读者大可放心购阅。

是为序。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张晓彤2008年8月1日1、了解中医,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人体好比社会,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

社会秩序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也没有关系,整体的秩序能压制住他,但当社会秩序大乱,警察也变成小偷的时候,那这个社会可能就要垮了。

养生这个课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比如今天你生气了,生气后头昏、脑胀、不想吃东西。

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却告诉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但是你确实很不舒服。

这时候你去找一个老中医,告诉他自己现在头也疼、嘴也苦、怒气满胸,能不能给我看看病。

老中医给你号完脉以后,他肯定要告诉你,你肝气瘀滞,应该吃点舒肝解郁的药。

如果你听了他的话吃了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很快就会消失了。

生病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内的环境变化了我们每天上班坐公共汽车也好,坐地铁也好,在我们呼吸道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

为什么因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里,吃的是自然的饭,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

大自然给我们生存的权力,也给细菌、病毒同样拥有生命的权力,存在就是合理的。

大家都度过了2003年谈"SARS"色变的时候,不管是过去的"SARS",还是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禽流感,它们都不是外星人向地球发起的细菌战。

这种致病因子和人类不知道共存了多少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里,它们和我们同步发展,甚至比我们还早。

但是在平常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得病我认为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从人类开始认识到病毒和细菌,到2003年以前的这一历史阶段里面,它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没有发展起来。

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大自然没有给它发展的条件。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和致病因子可以处于一种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你活你的,它活它的,各自相安无事。

但是,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影响,即中医上讲的"六邪"和"七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异常变化,使得你身体内部的条件改变了,给了这个致病因子以发展的条件,那它就从10个向100个、1000个发展下去了……这时,你就进入了疾病的状态,因为它已经开始危害你的健康了。

把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就能不生病知道这个原理,我们人类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比如癌症。

说起癌细胞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的社会环境,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水至清则无鱼",水过于清澈的时候连鱼都养不活,那么当社会秩序很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没关系,他们不会兴风作浪,因为你的整体状态是好的,足以控制这几个毛贼,不让他们发展起来。

反之,整个社会秩序都乱了,警察全变成小偷了,那坏人就会发展起来,当他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就大乱了,我们说的癌症也就表现出来了。

因此,中医认为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是致病因子,但是在整个大自然的环境里,它一定有它的作用。

如果它一点作用都没有,用不着人类消灭它,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

所以说,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如果我们把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下,即"阴平阳秘"的状态,致病因子就无法使你的身体生病。

2、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现在还有效西方人对生命规律的认识离东方人的认识还差得很远,这也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上面。

你到医院去治病或检查身体,就会发现,现代医学的一切检查,都紧紧地围绕着要找到这个致病因子是什么。

用我们现在最时髦的例子讲,就是要消灭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得找到"萨达姆"在哪儿,"希特勒"在哪儿。

找到它,然后再看看我们武器库里面,有没有能够杀死它的。

如果有,医生就不害怕了,因为把这个武器拿出来肯定能把它杀死。

西医认为把这个东西杀死了,你的疾病就好了,这是我们现代医学的一个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