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脾肾阳虚型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直做艾灸吃药艾灸能治脾肾阳虚_康康网
一直做艾灸吃药艾灸能治脾肾阳虚_康康网当然是可以的,艾灸具有温肾补阳的作用,在时候可以用来zhì liáo脾肾两虚脾肾阳虚,可以起到辅助zhì liáo的作用。
脾肾阳虚,病证名。
由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肾阳虚的表现为大便溏汇,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腹用少食,神疲形寒,肢软无力,舌渡苔薄,脉沉迟。
请问你有以上症状吗。
假如是的话还是服药zhì liáo,艾灸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为肾虚,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zhì liáo效果较好,还要禁烟酒刺激及熬夜,强化锻练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很重要。
病人情况描述还是属于脾肾阳虚的。
很适合艾灸的,提议你还是可以艾灸的,主要是足三里和关元气海就是可以的,关键是要坚持,通常要天天灸的。
脾肾阳虚多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jí bìng。
单味中药zhì liáo巴戟天。
仙茅,阳起石,枸杞子,宜食食物。
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艾灸脾胃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艾灸脾胃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介绍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使用艾绒或艾叶在特定的穴位进行灼烧,以温热刺激穴位,从而调理和治疗身体各种不适。
艾灸对脾胃功能的调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2. 脾胃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其作用和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功能:脾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能够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为体内的能量。
•运化功能:脾胃通过将食物转化为气血,为整个身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保护功能:脾胃对外来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和清除,起到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
•免疫功能:脾胃能够增强身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3. 艾灸脾胃的作用通过艾灸对脾胃进行调理,可以起到以下作用:•温热脾胃:艾灸可以通过热力刺激穴位,温暖脾胃,促进其功能的正常运转。
尤其对于寒凉型的脾胃虚弱具有良好的疗效。
•促进消化吸收:艾灸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改善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调理气血:艾灸可以通过热力的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加气血的循环。
对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提高免疫力:艾灸可以调节脾胃的免疫功能,增强身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提高整体免疫力。
4. 艾灸脾胃的功能主治艾灸脾胃在中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艾灸可以温热脾胃,补益脾胃的阳气,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常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的治疗。
•消化不良:艾灸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用于胃寒、胃痛、恶心等症的调理和治疗。
•脾胃寒凉:艾灸可通过温热作用,祛除脾胃的寒凉症状,如腹泻、腹痛、腹胀等。
常用于寒凉型胃痛、胃寒腹痛等症的治疗。
•肠胃气滞: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脾胃气机的运行,缓解肠胃气滞引起的腹胀、胃脘不适等症状。
常用于肠胃气滞型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的治疗。
有艾更健康
有“艾”更健康汤立新艾灸对人体以下11个方面都有良好影响艾灸的养生治疗原理1、对白细胞的影响:可升高外周白细胞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强化机体的防御能力。
2、对红细胞的影响:对患者连续施灸6周以上,红细胞约增加20%,停灸以后依然保持增加的趋势。
增加血量,旺盛体力。
爱的艺术3、对血清的影响:灸疗可促进抗体生成、增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量,使抗体存在时间延长,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免疫力低下的人通过灸疗可增加免疫体(溶血素、凝集素、沉降素),提高免疫力,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4、对血液凝固的影响:灸疗后血液凝固时间可以缩短,仅一次灸疗30分钟就可奏效,灸疗可增加止血作用。
因此,可应用于有出血性倾向的疾患,如便血、子宫出血、咯血、胃肠出血、眼底出血等。
5、对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影响:灸一次有可能引起血沉加速,但连续灸疗几次后血沉速度下降。
有临床病例证明,灸疗前沉降速度约为1小时50mm者,灸疗1个月以后降至15mm或更低。
6、对血压的影响:灸一次时,当时血压稍有上升,然后下降到原来水平或比原来稍高一些。
然后,完全不升者居多;而连续施灸时,血压可以得到调节,高血压逐渐降低,低血压逐渐上升。
7、对骨骼系统的影响:灸疗可促进骨骼系统的发育,连续灸疗3个月后管状骨的长径延长显著增加,促进了骨骼的正常发育,从而得到良好的体格。
特别是幼年、少年期更是如此,可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
8、对体液的影响:灸疗后血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促进体液的pH值正常化。
9、对结核的影响:灸疗对结核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在病发后施灸可起治病的效果。
10、对疲劳的影响:灸疗可以减轻或消除肌肉的疲劳。
11、对肾功能的影响:灸疗可以促进排尿作用。
灸后尿量增加20~200ml;对照临床实例,对慢性肾炎等,可逐渐增加尿量,减少蛋白,趋向治愈。
一、腹部神阙(肚脐)隔盐灸、关元(从肚脐眼中下三寸)、气海(肚脐到关元的一半),中脘穴(肚脐和胸剑联合的地方,两个连线的中点)二、腿部足三里(脚的外侧,外膝眼用自己的手量四指下去,然后最高处骨头,再旁开自己的一横指交点处);太溪穴(内踝高点到跟腱之间的中点;复溜穴(太溪穴直上二寸)三、背部大椎(背部的督脉正中线上,它是在第七颈椎的脊突下,低头,看见两个大骨头,下面这个高骨,平肩高骨下)、风门(大椎是第七,接下来是第一,在第二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身柱穴(第三胸椎脊突下只有一个穴)四、高血压实症(肝阳上亢)灸曲池穴(曲肘这个肘横纹有个高骨他们中间)和太冲穴(第一脚趾和第二脚趾,趾缝后一寸),涌泉穴(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第3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把吴茱萸磨成粉,用醋调均做成饼放在涌泉穴上再灸对高血压大便不畅、痰湿壅盛、咳痰、肥胖、嗓子像堵了,舌苔厚腻,取中脘(肚脐和胸剑联合的地方,两个连线的中点)和丰隆(从外踝到膝盖眼十六寸的中间,胫骨两指宽)虚症:没劲、脚很凉、怕冷、气喘。
灸可以调整免疫功能
灸可以调整免疫功能看来你已经艾灸了一段时间,艾灸对提高人整体的免疫功能还是很有好处的。
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很多说法,我感觉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只要你自己感觉好,其它说法可以根据你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艾灸的方法,通过腧穴的作用,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有很多人都用这种方法治病,它既简单,又省钱,还可以在家中自己治疗。
当然方便和快捷就更不用说,主要是它的疗效,只要你坚持艾灸,疗效就一定会体现。
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就是时好时坏的,治疗疾病同时也是对人毅力的一种考验。
当然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怕在自己治疗的同时会出现不好的反应,毕竟你患过大病同时做过手术。
你自己说,有些气血虚、肾亏。
做过手术后,尤其是大手术,身体需要慢慢调理。
艾灸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因而达到祛风湿、通经络、调气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灸法对大多数气血虚和术后康复的病人更为相宜,通过温热刺激,起到行气通络、活血逐瘀的作用。
艾灸善于温通经脉,最适合调整人的整体免疫功能。
记得一篇资料报道,艾灸足三里和没有进行艾灸的比较,在一个60几岁老人的群体里调查做实验,结果显示,常作艾灸的免疫力比不做艾灸的免疫力有明显的提高。
做艾灸一个月的群体整体感冒的人数明显下降,而没有做艾灸的遇到了流感,感冒人数就很多,几乎无一幸免。
你的气血两虚还是应以足三里艾灸为主,肾亏可以艾灸八髎穴和肾俞穴加三阴交、太溪穴。
如果感觉口干舌燥,可以考虑不用每天都灸,隔天一次或穴位交替进行也是可以考虑的。
总之你艾灸时间长了,自己也会总结经验的。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为。
希望您能经常在这里沟通您自己治疗疾病的体会。
重视脾肾在艾滋病“治未病”思想中的指导作用
病潜 伏期 长 , 屈 冰 认 为本 病 的发 病 符合 “ 伏邪” 发 病
的特 征 与规律 。郭 选 贤等 根据 “ 一 病 自有 一 气 ” , 如 风温 病 的病 因是风 热邪气 , 春 温病 的病 因是 温热 病邪 , 湿温 病 的病 因是湿 热 病邪 等 , 认 为艾 滋 病 也 应该 有 它 自己独有 的病 因名 称 。
根据 上述 学者 对运用 中医艾滋 病 的认识 结合 当代
医学 艾滋 病病 因 , 传染途 径 , 笔者认 为正 虚是 疾病 发生
刘向阳 郭会 军
摘要 : 治未病是 中医防病治病保健的一个重要措施。历代医家对治未病又以下两层阐释, 即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在中医“ 治 未病” 思想的指导下, 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症状期从脾 胃 入手, 艾滋病期从肾入手,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金代名医李东垣倡导“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 、 “ 内伤脾 胃, 百病由生” “ 肾为后天之本” 的学术观点, 强调艾滋病的防治以调理脾肾尤
重为 要。
关键 词 : 艾 滋病 ; 治未 病; 脾肾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1 0 . 0 1 9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2 0 1 3) 一 1 0 — 2 0 2 3 — 0 3
i m 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v s y n d r o me , A I D S) , 是 由 艾 滋 病 病 毒
3 . 1 未病 先 防
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
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文章目录*一、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二、艾灸的作用与功效*三、艾灸的禁忌事项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1、什么体质不适合艾灸以下人士,如需艾灸要谨慎。
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皮肤过敏者不适宜用艾灸。
高血压患者,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体内有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
良性肿瘤需要辩证施灸,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以免导致热血妄行。
心脏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阴、乳头等娇嫩部位不能灸(仅针对传统艾条施灸,灸大夫隔物灸仪系列除外)。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2、艾灸的分类艾炷灸艾炷灸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点燃施灸的方法。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又称明灸、着肤灸。
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面施灸的一种方法。
间接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又称“隔物灸”。
艾条灸又称艾卷灸。
是将艾条一端燃着后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隔物灸三种。
温灸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温灸器灸,蒸气灸及铺灸等。
温灸器灸,又叫灸疗器,使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
蒸气灸,将艾叶或艾绒放入容器内煎煮,用蒸气熏灸。
铺灸,是将艾绒铺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种灸法。
3、艾灸最适合哪类人群艾灸最适合阳虚、气虚人群。
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
中医认为,艾灸本身就是补益阳气的,适合体质阳虚、气虚的人做。
如果体质不对,乱灸很容易出问题。
不适合艾灸人群如果使用艾灸可能会出现浑身燥热,满面潮红等症状。
因此在家做艾灸时,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1、局部刺激:艾灸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以艾火刺激,这种温热刺激,使受刺激的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能发挥镇静、镇痛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作用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
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
现阶段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
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
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
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艾灸是中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保健、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
艾灸治疗具有方便、经济、无副作用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接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许多免疫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本文将从艾灸的历史、艾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以及艾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艾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艾灸的历史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时期。
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了艾草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中即有“阳明之属”篇提出“灸之于病”,并详细记述了艾灸的方法和应用。
《伤寒杂病论》中也有对艾灸的记载。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艾灸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等多个方面。
二、艾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免疫功能是人体自我防御和抵抗疾病的重要保障,而艾灸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一)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改善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提高人体各种免疫细胞,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的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二)调节炎性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自我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损害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艾灸能够通过减轻过度炎症反应,降低免疫细胞在局部区域的聚集,减少各种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从而调节炎性反应和相关的免疫反应。
(三)调节自由基代谢自由基代谢是机体免疫功能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自由基的活性能够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袭,但过渡自由基会促进氧化应激反应,引发或加重很多疾病。
艾灸可以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三、艾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艾灸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免疫方面的应用包括:(一)预防呼吸道感染艾灸可以提高呼吸道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引导机体对抗各种疾病病原体,从而预防和减轻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肺炎等。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中医保健方法及效果评估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中医保健方法及效果评估艾滋病病毒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范围内已有38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尽管现代医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尚无可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因此,中医保健方法在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艾滋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体内阴阳失调,容易导致气血不畅、脾胃功能衰弱等症状。
因此,中医保健方法主要侧重于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并通过调整身体的功能状态,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中药的应用是艾滋病患者中医保健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调理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
例如,黄芪、党参等补气药物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症状;当归、白芍等活血化瘀药物有利于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疼痛和炎症。
此外,中药还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情绪状况,减轻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其次,针灸和推拿也是常见的中医保健方法。
艾滋病患者常常伴有脾胃功能衰弱以及气血不畅的情况,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来调理体内的气血流通,并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和推拿对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了疼痛、恶心、厌食等不适症状。
此外,中医还注重保持心理健康。
艾滋病患者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医保健方法中的心理疏导,包括与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情感支持、健康教育等,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保健方法并不是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辅助疗法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在艾滋病治疗中,患者需要接受标准的抗病毒治疗,监测病情,定期进行检查以及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等。
总结而言,艾滋病毒感染患者中医保健方法能够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艾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艾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身体自身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类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问题。
然而,近年来关于艾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艾草概述艾草,又称艾蒿,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在传统中医中,艾草具有温经散寒、补中益气、消肿止痛的功效。
据研究表明,艾草中富含挥发油、黄酮类、活性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与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相关。
二、艾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1.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此外,艾草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促进机体的免疫平衡,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活性多糖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炎症症状。
此外,艾草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进一步保护患者的器官与组织。
3.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其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免疫介导的损伤等多种作用,可以改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病情。
三、艾草的使用与注意事项1. 艾草的使用艾草可以制成药物,如艾叶炒枳壳丸、艾叶茯苓丸等。
此外,艾草也可以作为中药材,用于煮汤、泡脚等方式进行应用。
2. 注意事项尽管艾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良好的潜力,但仍需谨慎使用。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量力而行,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结论艾草具有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尤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艾滋病患者艾灸一年半后,结果惊人!
艾滋病患者艾灸一年半后,结果惊人!都说艾灸能治百病,那艾滋病呢?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若得了艾滋病,人人都会陷入哀怨和恐惧中,得了艾滋病怎么办?怎样才能更好的生存?这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小编转载一篇学术报告,里面有真实的数据。
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本文略长,小编删减了部分图表和文字)再论艾艾灸在中医药辨证论治艾滋病中的应用王庆雷路聚更李中堂陈书秀樊翠红王红全路宽(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沙河 054100)中医药治疗艾滋病(HIV/AIDS)已经列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中医药界正在广泛参与,联合攻关,自从应用艾艾灸[1]治疗艾滋病取得初步效果以来,我们在省中医院毛宇湘等专家指导下,不断完善施治方法,对20例应用灸疗的患者又进行了2年时间的治疗观察,对HIV/AIDS疗效肯定,尤其对患者精神、体力、睡眠症状改善明显,患者的免疫功能基本稳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仍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内的原入组病人,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3-56岁,平均年龄37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16例,性传播2例,母婴传播2例;病史10-17年,平均14年;20例中无症状期患者9人,发病期患者11人;目前中医药辨证论治三期十二型分布情况:气血两亏型12人(其中5人伴肾阴不足),气阴两虚型3人,气虚血瘀型2人,脾肾亏虚型3人。
1.2基本情况随机选取的原入组20例患者,根据目前症状变化,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基础上,继续加用艾条施以灸疗。
1.3治疗方法1.3.1辨证论治法证候无明显变化者,继用原法和方药[1],若伴肾阴不足者,加服六味地黄丸或地黄、山茱萸、杜仲、龟板胶等;偏于肾精不足则加菟丝子、女贞子、枸杞子、鹿角胶等;伴阳虚加肉桂、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等。
艾草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艾草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它能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害。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失调,导致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传统中药艾草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艾草能够对免疫系统疾病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
艾草,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种重要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艾草富含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在艾草中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这也是艾草能够对免疫系统疾病产生调节作用的基础。
一、艾草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艾草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疾病常常与免疫功能的过高或过低有关,而艾草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并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平衡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艾草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它们对外界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此外,艾草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炎症症状。
二、艾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而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异常免疫反应,调节自身免疫性炎症的发生。
艾草通过干扰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
三、艾草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免疫系统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进行治疗,而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因此,寻求免疫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发现,艾草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中药,能够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艾草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和进展。
综上所述,艾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免疫系统疾病的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艾草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调控作用,并可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然而,目前对于艾草的调节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艾草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艾草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免疫性疾病指的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失调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表现。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草药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其中艾草作为一种常见的草药之一,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艾草,又称艾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驱寒等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这些成分被认为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对于调节机体内免疫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潜力。
研究表明,艾草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对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组织损伤。
其次,艾草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从而降低免疫系统异常活化的风险。
此外,艾草中的维生素成分也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和功能调节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临床应用中,研究人员发现艾草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与传统药物联用,对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和疾病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艾草可以舒缓关节疼痛和肿胀,并且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艾草可以降低病情的活跃度,改善皮疹、关节痛等症状。
此外,艾草还可以用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的衰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艾草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其应用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尽管有一些研究显示了艾草的益处和疗效,但目前对于其具体的治疗机制和剂量选择仍然了解不足。
此外,由于艾草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如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和监测疗效。
综上所述,艾草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它具有一定的潜力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中医调理艾叶灸提高免疫力
中医调理艾叶灸提高免疫力【正文】中医调理艾叶灸提高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疾病侵袭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艾叶灸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提高免疫力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艾叶灸的原理、方法与效果,以及如何利用中医调理艾叶灸来提高免疫力的相关知识。
一、艾叶灸的原理艾叶灸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对特定穴位施加热量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改善免疫力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经络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调控系统,通过经络的联络,相关的器官和组织能够相互联系和影响。
艾叶灸通过热量的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经络和穴位,激活经络的气血循环,促进养分的吸收和代谢,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和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二、艾叶灸的方法艾叶灸的方法主要包括艾炷灸、艾绒灸和艾条灸三种。
其中,艾炷灸是最常见和最简便的方法。
艾炷是指将艾叶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制成的圆柱状物,可以直接点燃并置于穴位上进行灸热刺激。
艾绒灸和艾条灸则需要将艾叶加工成绒状或条状,然后点燃并应用于穴位上。
艾叶灸的方法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若不确定,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三、艾叶灸的效果艾叶灸作为一种调理方法,在提高免疫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首先,艾叶灸可以促进经络的气血循环,改善身体的气血不足状况,增强器官和组织的供氧供血能力,从而提高免疫力。
其次,艾叶灸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阳气,提高抵抗力。
此外,艾叶灸还可以改善人体的代谢功能,增强体内的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产生能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对外界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四、中医调理艾叶灸提高免疫力中医调理艾叶灸是结合了中医理论和艾叶灸的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和配伍的中药材料,以达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针灸和艾灸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养阴以后阳的原则。
因此,在进行艾叶灸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养阴作用的中药材料,如当归、黄芪等,配合艾叶的灸热刺激,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艾灸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艾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根据其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治疗由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病症,例如风寒湿痹、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
其次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还可以治疗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症,例如久泻、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治疗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例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艾灸还可以用于外科疮疡初起、瘰疬、乳痈初起、各种痛症、疖肿未化脓者等症。
此外,艾灸还可以治疗气逆上冲的病症,例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可以通过灸涌泉穴调理。
最后,艾灸还可以用于防病保健、淡斑、生发等。
虽然艾灸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但是在使用时仍需要注意禁忌症。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禁灸穴位,古籍中记载的禁灸穴位共有47个,这些穴位多分布于面部、重要器官和浅表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结聚的部位。
因此,使用艾柱直接对着___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
现代针灸临床认
为,禁灸穴大都可以温和灸,这样既不会对机体有创伤,又能够使艾灸疗法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禁忌病症包括中医范畴内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症,例如高热神昏、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病期间不宜进行灸疗。
同时,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也不宜进行灸疗。
在处于孕期或经期的女性,腹部、腰骶部、、阴部不宜进行灸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疗法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时机,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对脾肾阳虚型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
制。
方法:将艾滋病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观察组在HAART基础上加灸天枢、神阙、中脘、关元4穴,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以及细胞免疫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性别(x=0.407,P>O.05)、病程(t=0.12,P>0.0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所有患者的HAART方案均为司他夫定或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伟拉平或依非韦仑。
药物的具体用法如下:司他夫定,体重60 kg者,40 mg每日2次口服;齐多夫定,300 mg每日2次口服;拉米夫定,300 mg每日1次口服;依非韦仑,600 mg每晚临睡前1次口服;奈伟拉平,开始14天每日200 mg,14天后改为200 mg,每日2次口服。
3个月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
2.2观察组
在HAART的基础上加用灸法。
取穴:天枢、神阙、中脘、关元。
用苏州艾绒厂生产的清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皮肤上方,以微热不痛为宜,皮肤潮红为度,每天15~20分钟,每日1次。
3个月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
3疗效观察
3.1症状体征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症状体征计分表,依次分为无、轻、中、重4级,主要症状和体征采用0、1、2、3积分法,实行量化积分。
主要观察症状体征有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腰膝酸软、纳差便溏及舌苔舌象,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估。
参考其疗效评价标准按其症状和体征积分计算改善比。
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根据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疗效等级分为有效、稳定、无效3级。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改善比≥30%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改善比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2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2组症状体征改善积分比较,t值为7.19,P0.05,说明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CD,T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组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CD+T细胞计数比较,t值分别为2.97、2.61,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灸法并不能在西药基础上提高CD+T细胞水平。
(4)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淋巴细胞计数比较见表4。
由表4可见,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总淋巴细胞比较,t值分别为1.87、0.179,均P>0.05,说明治疗前后2组总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组患者治疗后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升高,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值为0.7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