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患者用药分析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摘要】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综合的护理措施。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减轻症状,同时密切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潜在的并发症。
营养支持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护士需要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液体。
心理护理也不容忽视,护士应该为患者提供温暖、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综合治疗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需全面合理地进行护理。
最终目的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脑膜炎、合并、护理、临床、药物治疗、并发症、营养支持、心理、综合治疗、防范、生活质量。
1. 引言1.1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意义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如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意义在于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意义不容忽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这一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重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切实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情特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常见于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
此病病程较长,症状隐匿,易被忽视。
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发热、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后果。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情特点主要包括:1.病程较长,容易复发;2.症状隐匿,易混淆诊断;3.常见并发症严重,如脑水肿、脑梗死等;4.治疗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护理来提高治疗效果。
四、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路径医嘱明细
时点
活动内容
项目名称
期效
规则
入径第1天
入径第1天
感染科护理常规
□按感染科护理常规
长期
必选
一级护理
□ 级护理
长期
必选
饮食指导
□普食
□半流质饮食
□流质饮食
□糖尿病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长期
必选
脱水药物
□50%葡萄糖注射液(直)/20ml/支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瓶
□电解质三项(P、Mg、K+)
□电解质四项(K+、Na+、Tca、Cl-)
□电解质五项(K+、Na+、Tca、Cl-、TCO2)
临时
可选
复查腰穿测脑脊液压力
□腰椎穿刺术
临时
可选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依据病情需要下达
临时
可选
住院第4-38天
住院第4-38天
感染科护理常规
□按感染科护理常规
长期
必选
一级护理
□ 级护理
□电解质两项(P、Mg)
□电解质三项(P、Mg、K+)
□电解质四项(K+、Na+、Tca、Cl-)
□电解质五项(K+、Na+、Tca、Cl-、TCO2)
临时
可选
对症处理药物副作用
□对症处理药物副作用
临时
可选
酌情腰穿放脑脊液
□腰椎穿刺术
临时
可选
必要时复查脑脊液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革兰染色法)
□结核菌涂片(找抗酸杆菌)
□一般细菌(真菌)培养及鉴定药敏
一例艾滋病患者合并多种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感染 , 具有较高 的发 病率 和病死 率 , 中有些 真 菌感染 已成 其 为艾滋病 的 首 发 症状 , 艾 滋 病早 期 诊 提 供 了重要 线 索 。 为
6 ~0 的AD % 3% I S患者可 发生 隐球 菌病… , A D 是 I S患 者机 会性 感染 的第 四个 主要 原 因 , 第二 个最 常见 的系 统性 真 菌 病, 同时也是艾 滋病 的一个 提示 性疾 病 , 艾 滋病患 者死 亡 是 的首 要病 因。几乎所有 的 A D I S患者并发 的隐球 菌病都是新 型隐球 菌新生变 种引起 。H V感染 者患 隐球 菌病 常是 由无 I 症状期过 渡到晚期的象征 , 特别易发生 播散性损 害。有资料 表 明 , C 4计 数 < 2 0个/ , 当 D 0 1隐球 菌 感染 风 险极 大 , 当 CM 计数 < 10个/ l , I 0 时 隐球 菌性脑 膜 炎发 病 明显 增 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郜桂 菊 梁洪远
一
、
病例资料
患者 , ,8岁 , 女 2 主因“ 发热皮疹 4 ” 20 5d 于 0 8年 1 2月 6
日住 院。患者 4 5d前无诱 因出现 发热 , 未测体温 , 伴颜 面、 生
殖器 出现少 量小 丘状疱疹 。一个月 前 出现 颈部淋 巴结肿大 , 就诊 当地 医院 , 行淋 巴结穿 刺活检 , 明确诊断 ;0d前在 某 未 2
三 、 例 特 点 病
皮肤性病 医院筛 查抗一 I H V阳性 , 经 当地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 并
心确认 , 诊治 过程 中病情 逐渐 加 重 , 面皮 疹增 多 , 身疼 颜 周 痛, 以头痛 为著 , 为进一步 诊治来本 院。 二 、 断与治疗 诊 其配偶有不洁性 行为 史 , 其未 行抗一 V筛查 。查体 : 但 HI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一.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抗病毒治疗(一)治疗时机与方案1.治疗时机:合并结核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ART):对CD4计数<2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内开始ART;CD4计数在200~–500 cells/ mm3者应在抗TB治疗2-4周、最长8周时开始ART;CD4计数>500 cells/ mm3也应在8周内开始ART。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必要时进行药物浓度检测。
2.治疗方案(表5-1):表5-1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推荐抗病毒治疗方案(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说明:1.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处理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①抗HIV病毒药物与抗结核药物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利福平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后者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
②抗病毒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同时进行可能会减低治疗的依从性,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③两种疾病同时治疗使患者的药物负担增加。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HAART一线推荐方案为“TDF/AZT+3TC+EFV)”。
在两种疾病同时治疗时,若使用了含有利福平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强烈推荐使用含有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ABC(300mg,每日2次)或者TDF(300mg,每日1次)也可作为EFV的替代,推荐方案为AZT+3TC+ABC/TDF[WHO 2010],但是ABC并不包括在国家免费提供的药品目录中,并且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使用3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疗效目前支持的数据非常有限。
NVP仅仅在其他药物不能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为NVP具有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肝损害的危险,同时在与利福平合用时该药的血药浓度会明显下降,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机会加大。
如果使用NVP,建议应用常规剂量。
2.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治疗中结核病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1)我国属于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所有的HIV阳性患者至少每年应通过胸片以及痰涂片筛查发现结核。
HIV和HCV合并感染的治疗
后 明显改善 。由于 目前患者需终身服药 ,因长期
服 药伴 随 出现 的损 害 逐 渐 显 现 出来 ,其 中 肝损 害 较 突 出 ,已成 为 患者 住 院 、 中断 抗 逆 转 录 病 毒治 疗 ( A T) HA R 、死 亡 的 重 要 原 因之 一 3 如何 对 -0 ]
H V H V合 并 患 者 进 行 治 疗 是 大 家 关 注 的 问 题 , I/ C
床较 常见 。 国内 报道 HI 并 H V 的感 染 率 不尽 V合 C 相 同 ( 11 3. 4% ~9 . 03 6% )[6 4 1 能 与所 观 察 的  ̄,可 H V感 染人 群不 同有 关 。在美 国血 友病 患者 和静 脉 I 吸 毒 者 合 并 HC V感 染 率 达 7.% 。 H V 经 血 液 27 C 传 播 的 传 染 性 大 约 比性 接 触 途 径 强 ,经 血 传 播 HI V合并 HC V感 染 的几 率很 高 。说 明感染 途径 相
和机 体 损 害 。HC V合并 感 染 后 ,机 体 能 否产 生 足 够 、有 效 的 T细胞 免 疫 反 应 是 机 体 清 除 H V的关 C 键 。合 并 感染 后 HV改 变 HC I V感 染 的 自然进 程 及 其 结 果 。国 内外 研 究结 果 已显示 ,I 并 H V感 HV合 C 染 可 增加 因为 HI/ IS V AD 死亡 的危 险性 ;合并 感染
2 HI V/H V合并 感染 的治疗 C 研 究表 明 ,H V HC I / V患者 H A T 抗 H V治 A R 及 C
1 H V/ C . 1 I H V合并感染率 明显升高
艾滋病病
毒 ( V)和丙 型 肝 炎病 毒 ( C HI H V)的感染 途 径相
67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
67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摘要】总结67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经验。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饮食、腰椎穿刺术前后的护理及临床症状、用药观察及护理,本组有54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5例患者死亡。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护理艾滋病(aids)是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直接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1]。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颅内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5%—10%的患者合并有此并发症[2]。
现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67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
hiv经过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cdc)确诊为阳性,均符合卫生部控制司提出的aids诊断标准。
脑脊液细菌培养均有新型隐球菌,支持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
67例患者中男61例、女6例,年龄24—86岁。
临床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抗真菌、对症和全身支持治疗。
其中54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8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5例患者死亡。
2 护理2.1 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病情重、恢复慢、易反复、预后不良,且被他人歧视,患者易有焦虑、抑郁、孤独无助或绝望等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3],使病情加重。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和心理需求,关心、开导、鼓励患者,并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疾病的可治性和需配合的要点及必要性,讲解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与疾病恢复有关,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水胶体敷料在艾滋病合并静脉炎患者中的应用
水胶体敷料在艾滋病合并静脉炎患者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10T09:40:51.42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2期作者:余庆黄敏李明丹严成凤霍琴[导读]余庆黄敏李明丹严成凤霍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三科;重庆400036)【摘要】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并发静脉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 1月~2019年12月份我院感染科住院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且经外周静脉输入两性霉素B所致静脉炎发生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干预,对照组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局部干预。
观察治疗5天后两组患者静脉炎治疗效果、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结果:共163例患者入组,实验组85人,观察组78人,实验组静脉炎治疗5d总有效率97.6%(83/85),对照组89.7%(70/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患满意度分别为97.6%(83/85)、95.3%(81/85),对照组分别为69.2%(54/78)、79.5%(62/7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针对两性霉素B所致的静脉炎,水胶体敷料具有操作简单、不影响患者活动、起效快、患者痛苦轻等优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艾滋病;静脉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512.91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致死原因【1】,与非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隐球菌病不同,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病情重、治疗复杂、病死率高。
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2】,美国国际抗病毒协会【3】建议采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进行4周的诱导期治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目前临床仍以外周静脉通路输入两性霉素B较为普及,而静脉炎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它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治临床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2018ZX10302104-001)通信作者:王辉,E-mail: jimmy114337# 引用格式:郑⬕,王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治临床研究进展[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1,6(2):151-154. Zheng Yi, Wang Hui.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Talaromyces marneffei[J].Electronic 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1,6(2):151-154.·综述·郑⬕,王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广东 深圳 518000)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治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已经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流行,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艾滋病人群合并TM感染的主要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问题。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DOI:10.19871/ki.xfcrbzz.2021.02.017Advances i n the d i agnos i s and t r eatment of A I DS comp l i cated w i th T a l ar omyces mar neffe iZheng Yi, Wang Hui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Shenzhen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ne of the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f patients with AIDS is T alaromycesmarneffei (TM), especially prevalent in the south of China,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his is a brief overview about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M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T alaromyces marneffei ; Pathogenic mechanism;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马尔尼菲篮状菌(T alaromyces marneffei ,TM),曾被称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1],主要存在于免疫缺陷个体中的一种机会性感染致病菌。
艾滋病合并伤寒沙门菌硬膜下脓肿一例
艾滋病合并伤寒沙门菌硬膜下脓肿一例作者:李翔杞敏付旭文李海雯陈海云来源:《新医学》2024年第03期【摘要】硬膜下脓肿是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脓肿,常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硬膜下脓肿罕见。
该文报道了一例艾滋病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的硬膜下脓肿,血培养、脑脊液高通量测序(NGS)均提示伤寒沙门菌感染,予基于药物敏感试验的敏感抗生素治疗结合外科引流的方法而治愈,引流物培养出伤寒沙门菌。
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症状消失,影像学无异常。
该文提示,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颅内感染罕见,可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血培养、脓液培养和NGS对于鉴别该病原体感染有重要的价值,确诊后选用敏感抗生素结合外科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伤寒沙门菌;硬膜下脓肿;影像诊断AIDS complicated with Salmonella Typhi subdural abscess: a case report Li Xiang, Qi Min,Fu Xuwen, Li Haiwen, Chen Haiyun. The Third People Hospital of Kunming City/Yunnan Clinical Medical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Kunming 65004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Haiyun, E-mail:*************【Abstract】 Subdural abscesses are located between the dura mater and the subarachnoid space, which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Staphylococci and Streptococci, etc. Subdural abscesses caused by Salmonella Typhi are extremely rare. In this article, a patient with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presented with a subdural abscess with fever and headache. Blood culture 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were indicative of Salmonella Typhi infection. He was treated with sensitive antibiotics based on drug sensitivity testing combined with surgical drainage, and Salmonella Typhi was cultured in the drainage sample. During 4-month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levant symptoms were mitigated and imaging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normal. This case prompts that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aused by Salmonella Typhi is extremely rare, which can occur in immunocompromised population. Blood culture, pus culture and NGS are of significant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almonella Typhi infection. After the diagnosis is confirmed, sensitive antibiotics combin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can achieve high efficacy.【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Salmonella Typhi; Subdural abscess; Diagnostic imaging沙门菌属是一类通过受污染食物传播的兼性厌氧革兰阴性菌,根据临床感染症状,分为伤寒和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其侵入人体造成感染,通常造成胃肠道感染,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少见,常表现为脑膜炎,表现为硬膜下脓肿罕见[1-3]。
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78例临床病例分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2期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
相关资料显示,艾滋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作为患者的终末感染,会使患者免疫力明显下降,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真菌感染严重的患者还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为了帮助艾滋病患者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情况,降低患者因真菌感染的病死率,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78例,所有患者经检测均为HIV 抗体阳性;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25~58岁,平均(32.5±5.1)岁;其中通过吸毒及静脉注射器感染4例,由于性接触感染70例,通过其他方式感染4例。
临床表现: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前普遍出现反复性发热、低热咳嗽、头晕、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水、皮肤病变等症状。
78例艾滋病患者在入院接受检查时,均发现已有明显的感染病史,78例患者均有明显真菌感染情况,且患者全身伴有淋巴结肿大的表现。
48例患者伴有肺部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20例患者伴有腹胀、腹水等反应。
本次研究中,有40例患者出现皮肤病变的情况,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色丘疹、水疱等。
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艾滋病常规治疗,应该依据实验室诊断以及药敏实验,对患者实施抗菌素治疗。
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应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以及剂量,患者相关症状消失以后,依然要继续用药一段时间,这样是为预防菌株由于耐药性而导致感染的复发。
对于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真菌检测操作具体如下:收取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和脊髓等,对于采集的标本实施真菌培养操作,并进行药敏实验。
艾滋病并发皮肤隐球菌病及隐球菌性脑炎一例误诊分析
诊 所应用 过糖 皮 质激 素 , 1例 因 皮 肌炎 病 情 需 要 长期
肿, 边界不 清 , 面 及边缘有 出血 灶 , 网膜 周围水 肿 , 表 视 呈 放射条纹 状 , 脉迂 曲 。诊 断 为双侧 视艋炎 , 静 予营 养 神 经药物 治疗 3天 , 情 进 一步 加 重 。到某 综 合 性 医 病 院行颅脑 MR 检查 示 : 侧脑 室体 部旁 稍 长 T 、 T I 左 1长 2 信号, 无颅 内 占位病 变 , 虑瞄梗 死 可能性大 。遂来 我 考
1 病例资 料 男 ,8岁 , 3 未婚 。因头 痛 2个 月 , 重 伴 视力 下 降 加
1 入 院 。2个月 前 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左颞 部 间歇 性 隐 周
无 白 细 胞 ; 白 3 8 m / , 萄 糖 4 8 m o L 氯 蛋 7 g L 葡 . m l , / 1 1mm lL 腺苷 脱氨 酶 0 5U L; 汁染色 发 现新 型 2 o , / . / 墨 隐球菌 :追 问患者个 人史 , 诉长 期在南 方 打工 , 冶游 有 史 。进 一步 查血 液人类 免疫缺 陷病毒 ( V) 体 阳性 HI 抗 ( 经湖 南省疾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确证 试 验 确认 ) 皮损 真 ,
[ : 张 培元 . 结 核 诊 断 和 治 疗 指 南 [ ] 中,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1 肺 J. 华
志 , 0 ,4 2 :0 7 . 2 1 2 ( ) 7 —4 0
阳性是确 诊肺结 核 的 主要 依据 , 阳性 率 低 但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结核并感染、青霉病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比,无论在抗菌谱还是在抗菌强度上都没有任何优势;
如 果怀 疑是 敏 感菌 引 起 的败 血症 ,头孢 米 诺 的用 量应 为
每 日6 ,分3 4 g ~ 次给予 。本病例为每 日3 ,每天2 , g 次
治疗 败血 症 的剂量 是不 足 的 。 2 2 头孢 米诺 、氨 苄西 林 钠氯 唑 西林 钠用 药 时 间过 .
病 治疗 ;继续 治疗 ( 青霉病 ):伊 曲康 唑胶囊 0 g ., 2
p ,b ,5 天 ( o i 0 d 出院带药 )。
( )1 1 ~l 1克 林 霉素 注 射剂 0 g 0 %氯 化钠 3 — 6 一9 . +. 6 9
寒 、发热 、 闷、胸痛等不适 ,病情好转 ,准予出院。 胸
血 沉 5m /; 肝 功 能 : 白 蛋 白 ,3 . ,总 胆 固 醇 5 mh 34 9 2 3 m l,丙 氨 酸 氨基 转 移 酶 2. ul 门冬 氨酸 氨 基 . m o1 6 / 9 8/ 0 , 转 移 酶 4 . u ;结 核 抗 体 ,1 ;C 4 淋 巴 细 胞 , 5 9/ 8 1 + D +T 5 . 个/ 1 O 微升 ,B 提示 :肝 、脾肿 大 ,腹 主动脉 旁淋 巴 0 超 结 肿 大 。人 院诊 断 :AD IS;发 热查 因 ( 巴结 结 核 ? 淋
出现高热 ,最高体温4 . C 0  ̄ ,淋巴结较前有所增大 ;1 4 —
1 淋 巴结 活检提 示 :淋 巴结 结核 并真 菌感染 ,淋 巴结 D 9 —
PS A 可见 少量酵 母菌 ;12 ~22 -0 - 予抗 结核 、抗真 菌 、护
肝 、复方新诺 明预防HV I相关的机会感染等治疗后 ,患 者左侧肿大淋 巴结较入院时减小 ,无明显疼 痛 ,无畏
隐球菌病治疗实用指南
隐球菌病治疗实用指南为了帮助医师在治疗隐球菌病时正确选用抗真菌药,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NIAID MSG)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隐球菌病的处理指南。
该指南提出的建议适用于绝大多数隐球菌病患者。
虽然该指南系2000年制订,且所依据的临床证据均为国外资料,但由于该指南是在大量临床证据基础上制订对我们当前的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该指南的全文见Clinical InfectiousDisease 2000,30:710—718,并将于2008年更新。
本指南推荐强度和证据力度分级系统同其他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指南(附件)。
在过去的20余年,随着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不断问世,新型隐球菌病的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型隐球菌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罹患部位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
一、非HIV感染者隐球菌病的治疗指南(一)肺部及非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治疗目的为治愈感染并预防感染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
所有免疫缺陷者均应接受治疗,因易发生播散性感染。
有症状的患者均需治疗。
虽然所有培养阳性的无症状患者应接受治疗,但许多免疫功能正常的痰培养阳性患者即使不治疗亦预后良好。
肺外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如骨骼或皮肤)需要特殊的抗真菌治疗。
持续性或难治性肺部或骨骼感染需要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需作腰穿以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肺部隐球菌病的治疗见表1。
早期适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防止中枢感染发生。
对于实体器官移植患者,可以防止感染导致的移植失败。
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二)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治疗目的为治愈感染并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神经瘫痪、听力丧失和失明。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的治疗见表1。
治疗2周后需随访脑脊液(CSF)检查,如果培养阳性,需要延长诱导期疗程。
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作为初始治疗疗效不佳,即使是低危患者。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 茵脑膜 炎( C M)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艾滋 病合并 C M患者 4 6例分为两组 , 观察组 2 5 例采用两性霉素 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 同时辅以两性霉素 B加地塞
米松鞘 内注药; 对照组 2 1 例仅采用两性霉素 B和氟康唑静脉滴注, 观察两组 患者的疗效。结果 经过 6周治 疗, 观察组 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阴性 1 7 例( 6 8 . O %) ; 死亡 4 例, 病死率l 6 . 0 %; 临床 症状好转 , 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色试验仍阳性 4 例 。对照组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 复查脑脊液墨汁染 色试验 阴 性1 1 例( 5 2 . 4 %) ; 死亡 6例 , 病死率 2 8 . 6 %; 临床症状好转 , 但复查脑脊液墨汁染 色试验仍 阳性 4例。死亡病 例C D 4 T细胞计数 <1 0 0个/ 1 。两组病死率及 治疗后脑脊 液墨汁染色阴转率 比较 , 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D oI : 1 0 . 1 1 6 7 5 / j . i s s n . 0 2 5 3 — 4 3 4. 0 2 0 1 3 . 1 2 . 1 4
Ob s e r v a t i o n o n Cu r a i t v e Ef fe c t o f Di fe r e n t T h e r a p i e s f o r AI DS P a i t e n t s耐 t h No v e l Cr y p t o c o c c a l Me n i n g i t i s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㊃继续教育㊃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黄薇张维李奇穗余庆邓长刚陈耀凯袁婧(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感染三科,重庆市400036)ʌ关键词ɔ隐球菌脑膜炎;H I V;诊断;治疗;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ʌ中图分类号ɔ R519.4ʌ文献标志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1)16-0131-06隐球菌性脑膜炎(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C M)是艾滋病患者中常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C N S)感染,据统计,全球每年有60多万人死于隐球菌病[1],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㊂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㊁颅内压管理和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恢复免疫功能㊂这三方面的最佳结合是实现成功治疗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㊂抗真菌治疗包括三个阶段:诱导㊁巩固和维持㊂在诱导阶段,首选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建议在巩固和维持阶段使用氟康唑㊂事实证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h e r a p y,A R T)对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者的存活率有很大影响[2,3],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治疗后隐球菌脑膜炎复发率也显著降低㊂但早期A R T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相关的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I R I S)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因此必须考量何时启动A R T,需要平衡A R T所带来的生存益处与I R I S的风险㊂早期识别并控制真菌负荷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很有价值㊂建议对C 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个/μL且未接受有效A R T者进行隐球菌抗原筛查㊂在此,我们总结分析了H I V合并C M的流行病学㊁C M 的诊断㊁H I V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探讨C M-I R I S的危险因素㊁治疗策略及A R T时机的选择,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㊂基金项目: 十三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8Z X10302104)作者简介:黄薇,女(汉族),本科,住院医师.E-m a i l:1253950528@ q q.c o m通信作者:袁婧,E-m a i l:y u a n j i n g c q@o u t l o o k.c o m 1发病率与流行病学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 N A I D S)估计,截至2019年底,艾滋病已造成3270万人死亡,全球存活H I 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共3800万例,截至2020年6月底,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增加至2620万[4]㊂在2017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估计,全球范围内,在C D4细胞计数低于1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中隐球菌抗原血症患病率为6.0%,2014年,全球隐球菌抗原阳性者278000例,其中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达223100例,在估计的隐球菌脑膜炎病例中,南非占73%㊂全球每年因隐球菌脑膜炎死亡的人数估计为181100人,其中135900人(75%)位于南非[5]㊂其他数据表明,在一些人群中,10%~15%与艾滋病有关的死亡(据世卫组织,在2005年达到每年230万人的峰值)是由隐球菌病引起的,与C M相关的死亡人数达数十万㊂根据一项美国研究[6],在欧洲和北美,引入有效A R T后隐球菌病例数量急剧下降,住院人数下降了一半㊂在南非,自2000年代初开始实施隐球菌监测,发病率的峰值从2005年至2009年有所下降,然而,在许多高发病率的非洲国家,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率有所提高,但C D4+T细胞计数低于100个/μL的H I V感染者中隐球菌感染人数仍然很多,约占20%~25%[5]㊂2临床特征通常空气中的隐球菌孢子被吸入人体后,大多会在肺内潜伏一段时间后才播散㊂隐球菌可侵犯人体的肺部㊁皮肤㊁骨骼等,但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㊂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㊃13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1,V o l16,N o.2的最常见形式㊂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发热㊁渐进性头痛㊁精神和神经症状(精神错乱㊁易激动㊁定向力障碍㊁行为改变㊁嗜睡等)㊂颅内压增高往往比较明显,头痛㊁恶心呕吐较剧烈,病情进展可能累及脑神经,可出现脑神经麻痹和视乳头水肿,许多患者出现视觉症状,如复视,在疾病后期,由于脑脊液压力过高和/或视神经受累,导致视力下降㊂脑实质受累可出现运动㊁感觉障碍,脑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和痴呆等临床表现,最终导致昏迷㊂这些症状和体征通常是亚急性起病,但也可观察到急性和慢性发作的情况㊂颅内压增高常常使隐球菌脑膜炎病情复杂化并对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着影响[7]㊂其他报道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还包括脑血管炎引起的脑梗塞和静脉窦血栓形成[8,9]㊂3诊断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脑脊液直接镜检㊁真菌培养㊁检测脑脊液中隐球菌抗原㊁血液中隐球菌抗体,还包括组织病理等检查㊂C M的特征性脑脊液(c e-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C S F)参数包括白细胞计数稍升高㊁淋巴细胞为主㊁C S F蛋白升高和葡萄糖低㊂隐球菌抗原试验检测标本包括血清㊁血浆㊁指血㊁脑脊液和尿液等㊂隐球菌抗原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95%),在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敏感度可达99%,尿液中可达85%㊂墨汁染色在H I V感染的患者中,检测的敏感性达80%以上㊂C S F的离心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㊂而墨汁检查呈阴性的病例可以通过检测隐球菌抗原和培养进行可靠的诊断,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H I V患者脑脊液和血培养的敏感性分别约为90%和50%~70%㊂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隐球菌,是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诊断的金标准,可作为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的监测指标㊂关于在C S F和血液以外的标本中进行隐球菌抗原检测的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㊂目前,可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乳胶凝集㊁酶免疫测定和侧向流动测定㊂所有这些对C S F和血清检测都显示出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0]㊂此外,研究表明C 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H I V感染患者,尤其是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存在隐球菌感染的风险,可在症状出现前对这些患者进行筛查,并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进行抢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并具有成本效益[11]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隐球菌多糖抗原可以早期诊断出隐球菌感染,有研究表明,在C N S症状出现大概22d前,血液中可检测到隐球菌抗原㊂在一项对南非开普敦700多名前瞻性监测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在A R T开始前采集了血样, 661名隐球菌抗原阴性患者(93%)在A R T的第一年没有发展为C M[12]㊂相比之下,在此期间,未进行A R T的25名患者中至少有7名(28%)患者在没有C M病史的情况下抗原转阳㊂因此,建议在筛选和早期A R T过程中及早进行抗原检测;同时对有高风险的患者(C D4+T细胞计数<100个/μL)进行抗原检测,并及早服用氟康唑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一些研究模型表明,这种策略具有较低的成本,减少入院治疗,可以更好地挽救生命㊁节省物资[13]㊂此外,研究人员分析行腰椎穿刺的患者数据时发现多达40%的血清抗原阳性患者出现脑膜炎,即使无症状,也被发现C S F抗原阳性[11],且较高的血液抗原滴度可预测脑膜炎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㊂因此,早期筛查血液隐球菌抗原是很有价值的㊂4治疗J a r v i s等[14]在泰国㊁乌干达㊁马拉维和南非对510名H I V合并C M患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2周的诱导治疗,口服氟康唑8周巩固治疗(400~800m g/d),及维持治疗(氟康唑200m g/d),并于开始抗真菌治疗2~6周开始A R T治疗,患者两周死亡率为17%,10周死亡率为34%,脑脊液真菌量㊁精神状态改变和感染清除率可预测H I V合并C M的急性死亡率,研究表明,真菌清除率较低与2周和10周死亡率增加有关[15],因此隐球菌脑膜炎治疗的目的是快速清除脑脊液中的真菌㊂尽管予以抗真菌治疗,如果没有合适的综合治疗,在治疗的前几个月,H I V合并隐球菌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16]㊂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的急性死亡率为24%~43%[17-19],而C M占撒哈拉以南非洲所有艾滋病毒相关死亡的10%~ 20%[1],C M患者入院后平均死亡时间为10~13 d[18]㊂部分研究人员建议尽快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因为A R T延迟与H I V病毒相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有关[20]㊂然而,早期或伴随感染的A R T 可能导致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相关的严重甚至致命的I R I S发生,所以必须仔细考虑在患有隐球菌病的H I V感染者中开始A R T的时间㊂㊃23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1,V o l16,N o.2H I 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综合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抗真菌治疗;②颅内压管理;③A R T恢复免疫功能㊂目前对一线抗真菌治疗的建议多年来没有显著变化,均是基于1997年M y c o s e s研究组[21]提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步 诱导,巩固和维持 治疗方法㊂联合用药具有延缓耐药性的产生㊁扩大抗菌谱㊁减少单药剂量及毒性反应等优点㊂4.1抗真菌治疗诱导治疗目前的国外指南推荐使用2周(国内为4周)的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 m B(0.7 ~1.0m g㊃k g-1㊃d-1)静脉注射联合氟胞嘧啶(100 m g㊃k g-1㊃d-1)作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一线诱导期治疗;当首选方案不可用时,可选择两性霉素B脂类制剂(3~4m g㊃k g-1㊃d-1)或两性霉素脂质复合物(5m g㊃k g-1㊃d-1),脂质体两性霉素治疗毒性较小但治疗疗效无增加[22]㊂近年来,针对诱导期替代方案的研究颇多,但是无论哪种方案在整体治疗的有效性㊁安全性上仍无法完全代替首选方案㊂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用两性霉素B还是单用唑类药物进行治疗,都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3]㊂已知D-A m B与肾功能损害㊁低钾血症㊁低镁血症以及贫血有关,特别是在诱导治疗的第2周,使用中应密切观察㊂巩固和维持治疗根据诱导治疗的个体化反应,即脑脊液培养转阴后进入巩固治疗㊂目前推荐的巩固阶段治疗方案包括氟康唑400~800m g/d 至少6周[24]㊂而后改为氟康唑(200m g/d)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期至少1年,持续至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后C 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并持续至少6个月时可停药㊂长期使用氟康唑的建议源于对A R T前高复发率的观察,停止抗真菌治疗导致高复发率[25],与每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者相比,氟康唑200m g/d在预防隐球菌脑膜炎复发方面更有效[26],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比较,结果相似[27]㊂4.2颅内压管理颅内压升高(I C P)定义为C S F压力ȡ25c m H2O,是隐球菌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㊂严重升高的I C P可以表现为头痛㊁呕吐㊁视乳头水肿㊁视力下降㊁失明㊁颅神经麻痹(最常见的是颅神经V I)㊁意识模糊㊁精神状态改变和/或昏迷㊂如果不及时治疗,I C P显著升高会增加10~14d的死亡率[28,29],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其颅内压随着脑脊液真菌负担的增加而升高,并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29,30],应该积极进行颅内压管理㊂控制颅内压方案包括腰椎穿刺㊁腰大池引流㊁脑室造口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通常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治疗性腰椎穿刺㊂治疗前应测量C S F开放压力,对于意识改变和/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应考虑在手术前进行脑成像㊂且当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腰椎穿刺㊂持续增加的颅内压应通过每日腰椎穿刺来控制,直至症状减轻,并且达到正常的开放压力且持续至少2d[31]㊂如果腰椎穿刺术不能控制颅内高压,例如在阻塞性脑积水期间,可以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㊂其他降低I C P的方法,如乙酰唑胺㊁甘露醇或皮质类固醇,不应常规使用[31]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对其造成伤害[32]㊂另外,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可能会增加诱导期的致残风险,因此,其用途仅限于患有中枢神经系统I R I S且伴明显水肿时[31]㊂4.3 C M-I R I S与A R T启动时机虽然A R T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A R T 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是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它影响了多达1/4的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33],尤其是晚期H I V患者㊂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加重的炎症反应,导致A R T后一部分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在免疫功能改善的情况下临床症状恶化[34-36]㊂据报道,启动A R T且合并C M人群中,矛盾型C M-I R I S发病率为10%~42%,平均为18%[19,36]㊂C M-I R I S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受到关注,在过去10年内发表的前瞻性研究中表明,C M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 M-I-R I S的发生率为13%~30%[36-42]㊂C M-I R I S发病的中位时间为4~10周[36-40]不等㊂C M-I R I S通常表现为脑膜炎症状复发(头痛㊁颈部僵硬㊁视力障碍和呕吐)以及其他C N S征象,如颅内压升高,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病㊂非神经系统表现较少见,但包括淋巴结炎㊁肺炎㊁眼和软组织疾病㊂矛盾型C M-I R I S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高抗原负荷和A R T前免疫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初始C S F炎症缺乏相关㊂泰国和乌干达的两项研究表明,较高的基线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是I R I S的独立预测因子[37,39]㊂2013年南非的一项研究表明,较高的基线脑脊液(C S F)隐球菌抗原定量是I R I S的危险因素[41]㊂在坎帕拉㊁德班和开普敦的三个独立队列中发现[40,41,43],初始脑脊液炎症因子的缺乏也是I-㊃33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1,V o l16,N o.2R I S的第二个风险因素,例如缺乏C S F白细胞和/或正常的C S F蛋白水平㊂来自乌干达的一项研究表明,C M-I R I S患者的脑脊液中缺乏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较低水平的I L-6㊁I L-8㊁T N F-α和I F N-γ)[40]㊂免疫功能障碍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也可以预测I R I S,C M-I R I S患者A R T前具有更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C R P),白细胞介素(I L)-4和I L-17以及较低水平的V E G F㊁G-C S F和T N F-α[37]㊂这些研究表明C M-I R I S的风险是可以估计的,早期识别并控制隐球菌负荷,尽可能使脑脊液隐球菌抗原转阴可能会降低C M-I R I S的发病率㊂研究表明,大约2/3的C M-I R I S患者发现颅内压升高(> 25c m H2O),通过腰椎穿刺(L P)控制颅内压升高是必不可少的㊂皮质类固醇已被用于持续性和/或危及生命的C M-I R I S,有几例病例报告记录了使用羟氯喹㊁硫唑嘌呤㊁阿达木单抗或沙利度胺作为皮质类固醇替代物治疗[44-47],但这样的病例报道较少,仍需大量的临床观察与数据收集来证实㊂严重的C M-I R I S病例,需加强抗真菌治疗,当患者出现复发或抗真菌治疗失败时,应考虑使用两性霉素B[48],而停止A R T不是必要的㊂在H I V合并C M的晚期疾病患者中,普遍建议应尽快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因为其延迟与艾滋病毒相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有关㊂然而,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相关的严重且可能致命的I R I S发生风险是反对早期A R T的论据,因此必须同时综合管理隐球菌病和H I V这两种疾病㊂在治疗的前几个月,H I V感染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很高[49]㊂在C M的初始发作期间及在A R T开始之前脑脊液中残留的高隐球菌负荷使C M-I R I S的风险增加; 2009年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抗病毒时间与C M-I R I S之间无关联,而基线时隐球菌抗原滴度是C M-I R I S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建议在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后6个月内接受A R T,治疗效果是最好的[39]㊂2014年的一篇文章对南非乌干达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抗病毒时机进行了总结,表明在诊断隐球菌脑膜炎后延迟抗病毒治疗(诊断后5周)与早期抗病毒治疗(诊断后1~2周)相比,26周死亡率明显下降[50],特别是脑脊液中缺乏白细胞的患者㊂2018年发表在考克兰上的一篇文章对四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在2003 2011年之间,比较294名参与者早期A R T与延迟的A R T 结果,研究发现,在确诊隐球菌脑膜炎后4周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群中,死亡率更高㊂然而,尚不清楚这种较高的死亡风险是否与C M-I R I S 有关[51]㊂根据现有技术,H I 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开始A R T的最佳时机尚未定义,并且如果在晚期免疫缺陷患者中延迟A R T,则应仔细考虑发生其他感染的风险㊂在这种情况下,主要困难是确定临床表现是否是由于残留免疫缺陷或免疫重建导致的感染复发㊂因此,尽早识别I R I S对于预防或治疗其并发症至关重要㊂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会降低隐球菌脑膜炎的复发率[51],但同时,也可能会增加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死亡率㊂我国指南[24]建议以正规抗隐球菌治疗后4~6周启动A R T为宜㊂因此,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需要认真考虑早期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 I 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利弊,早识别I R I S病例对于预防或治疗其并发症至关重要㊂5结语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一种普遍的机会性感染,具有高死亡率和发病率㊂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是隐球菌脑膜脑炎诊断的金标准,可作为治疗疗效和愈后复发的监测指标㊂对C 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H I V感染者进行隐球菌抗原筛查,并进行抢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并具有成本效益㊂H I 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治疗㊁降颅内压治疗及恢复免疫功能的A R T㊂考虑到A R T的一个重要并发症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必须同时综合管理隐球菌病和H I V这两种疾病㊂早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会降低隐球菌脑膜炎的复发率,但可能会增加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死亡率,临床医生需要仔细考虑H I 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A R T启动时机㊂参考文献[1]P a r k B J,W a n n e m u e h l e r K A,M a r s t o n B J,e t a l.E s t i m a t i o no f t h e c u r r e n t 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a-m o n g p e r s o n s l i v i n g w i t h H I V/A I D S[J].A I D S,2009,23(4):525-530.[2]J o n g w u t i w e s U,K i e r t i b u r a n a k u l S,S u n g k a n u p a r p h S.I m-p a c t o f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h e r a p y o n t h e r e l a p s e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o s i s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H I V-i n f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i n-f e c t i o n[J].C u r r H I V R e s,2007,5(3):355-360.[3]M a n o s u t h i W,C h o t t a n a p u n d S,S u n g k a n u p a r p h S.M o r t a l i-t y r a t e o f e a r l y v e r s u s d e f e r r e d i n i t i a t i o n o f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h e r a p y i n H I V-1-i n f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㊃43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1,V o l16,N o.2g i t i s[J].J A c q u i r I mm u n e D e f i c S y n d r,2008,48(4):508-509.[4]U N A I D S.U N A I D S D A T A2020[E B/O L].(2020-7-6).h t-t p s://w w w.u n a i d s.o r g/e n/r e s o u r c e s/d o c u m e n t s/2020/u n-a i d s-d a t a.[5]R a j a s i n g h a m R,S m i t h R M,P a r k B J,e t a l.G l o b a l b u r d e no f d i s e a s e o f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a n u p-d a te d a n a l y s i s[J].L a n c e t I nf e c t D i s,2017,17(8):873-881.[6]P y r g o s V.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i n t h eU S:1997-2009[J].P l o S O n e,2013,8(2):e56269.[7]B i c a n i c T,B r o u w e r A E,M e i n t j e s G,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d p re s s u r e,f u ng a l b u r d e n a n d o u t c o m e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u n d e r g o i n g s e r i a l l u m-b a r p u nc t u r e s[J].A I D S,2009,23(6):701-706.[8]S e n a d i m S,A l p a y d i n B a s l o S,T e k i n Güv e l i B,e t a l.A r a r ec a u s e o f c e r e b r a l v e n o u s t h r o m b o s i s: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o-e n c e p h a l i t i s[J].N e u r o l S c i,2016,37(7):1145-1148.[9]L a n S H,C h a n g WN,L u C H,e t a l.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c h r o n i c m e n i n g i t i s:a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u b e r c u l o u s m e n i n g i t i sa n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Q J M,2001,94(5):247-253.[10] V i d a l J E,B o u l w a r e D R.L a t e r a l f l o w a s s a y f o r c r y p t o c o c c a la n t i g e n:a n i m p o r t a n t a d v a n c e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c o n t i n u u m o fH I V c a r e a n d r e d u c e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r e l a t e d m o r t a l i-t y[J].R e v I n s t M e d T r o p S a o P a u l o,2015,57(19):38-45.[11] L o n g l e y N,J a r v i s J N,M e i n t j e s G,e t a l.C r y p t o c o c c a l a n t i-g e n s c r e e n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 i n i t i a t i n g A R T i n S o u t h A f r i c a:a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6,62(5): 581-587.[12] J a r v i s,J o s e p h N,L a w n,e t a l.S c r e e n i n g f o r c r y p t o c o c c a la n t i g e n e m i a i n p a t i e n t s a c c e s s i n g a n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r e a t m e n tp r o g r a m i n S o u t h A f r i c a[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09,48(7): 856-862.[13]J a r v i s J N,H a r r i s o n T S,L a w n D,e t a l.C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c r y p t o c o c c a l a n t i g e n s c r e e n i n g a s a s t r a t e g y t o p r e v e n t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i n S o u t h A f r i c a[J].P l o SO n e,2013,8(7):1-10.[14]J a r v i s J N,B i c a n i c T,L o y s e A,e t a l.D e t e r m i n a n t s o f m o r-t a l i t y i n a c o m b i n e d c o h o r t o f501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I V-a s s o c i-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i m p r o v i n g o u t-c o m e s[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4,58(5):736-745.[15] B i c a n i c T,M u z o o r a C,B r o u w e r A E,e t a l.I n d e p e n d e n t a s-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r a t e o f c l e a r a n c e o f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o f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a n a l y s i s o f a c o m b i n e d c o h o r t o f262p a t i e n t s[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2009,49:702-709.[16] A d e y e m i B,R o s s A.P r o f i l e a n d m o r t a l i t y o u t c o m e o f p a-t i e n t s a d m i t t e d w i t h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t o a n u r b a n d i s-t r i c t h o s p i t a l i n K w a Z u l u-N a t a l,S o u t h A f r i c a[J].J I n tA I D S S o c,2014,17(3):19623.[17] B i c a n i c T,W o o d R,M e i n t j e s G,e t a l.H i g h-d o s e a m p h o-t e r i c i n B w i t h f l u c y t o s i n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m e n i n g i t i s i n H I V-i n f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a r a n d o m i z e d t r i a l[J].C l i n I n f e c tD i s,2008,47(1):123-130.[18] J a r v i s J N,M e i n t j e s G,H a r r i s o n T S,e t a l.O u t c o m e s o f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i n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n a i v e a nde x p e r i-e n c e d p a t i e n t s i n S o u t h Af r i c a[J].J I n f e c t,2010,60(6):496-498.[19] K a m b u g u A,M e y a D B,R h e i n J,e t a l.O u t c o m e s o f c r y p-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i n U g a n d a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a v a i l a b i l i-t y o f h i g h l y a c t i v e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h e r a p y[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 2008,46(11):1694-1701.[20] G r a n t P M,K o m a r o w L,A n d e r s e n J,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a n a-l y s e s f o r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i n a r a n d o m i z e d s t u d y o f e a r l y v s.d e f e r r e d A R T d u r i n g a n o p-p o r t u n i s t i c i n f e c t i o n[J].P L o S O N E,2010,5(7):e11416.[21] V a n d e r H,S a a g M S,C l o u d G A,e t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 c r y p-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t h e a c q u i r e d i mm u n o d e f i-c i e n c y s y nd r o m e[J].N E n g l J Me d,1997,337(1):15-21.[22] H a m i l l R J,S o b e l J D,E l-S a d r W,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2d o se s of l i p o s o m a l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a n d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a m p h o-t e r i c i n B d e o x y c h o l a t e f o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I D S-a s s o c i a t e d a-c u t e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a r a nd o m i ze d,d o u b l e-b l i n d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o f e f f i c a c y a nd s a fe t y[J].C l i n I nf e c t D i s,2010,51(2):225-532.[23]鲁雁秋,黄晓婕,吴玉珊,等.20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4):397-401.[24]李太生,王福生,高福.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7-8.[25] B o z z e t t e S A,L a r s e n R A,C h i u J,e t a l.A p l a c e b o-c o n-t r o l l e d t r i a l o f m a i n t e n a n c e t h e r a p y w i t h f l u c o n a z o l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i n t h e a c q u i r e d i mm u-n o d e f i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 e[J].N E n g l J M e d,1991,324(9): 580-584.[26]S a a g M S,P o w d e r l y WG,C l o u d G A,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 o f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w i t h f l u c o n a z o l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A I D S-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N E n g l J M e d,1992,326(2):83-89.[27]S a a g M S,C l o u d G A,G r a y b i l l J R,e t a l.A c o m p a r i s o n o fi t r a c o n a z o l e v e r s u s f l u c o n a z o l e a s m a i n t e n a n c e t h e r a p y f o rA I D S-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1999,28(2):291-296.[28] R o l f e s MA,H u l l s i e k K H,R h e i n J,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o ft h e r a p e u t i c l u m b a r p u n c t u r e s o n a c u t e m o r t a l i t y f r o m c r y p-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4,59(11): 1607-1614.[29] B i c a n i c T,B r o u w e r A E,M e i n t j e s G,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d p re s s u r e,f u ng a l b u r d e n a n d o u t c o m e i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 u n d e r g o i n g s e r i a l l u m-b a r p u nc t u r e s[J].A I D S,2009,23(6):701-706.[30] G r a y b i l l J R,S o b e l J,S a a g M,e t a l.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m e n t o f i n c r e a s e d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p r e s s u r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I D S㊃53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1,V o l16,N o.2a n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00,30(1):47-54.[31] P e r f e c t J R,D i s m u k e s W E,D r o m e r F,e t a l.C l i n i c a l p r a c-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d i s e a s e: 2010u p d a t e b y t h e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s o c i e t y o f A m e r i c a[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0,50(3):291-322.[32] B e a r d s l e y J,W o l b e r s M,K i b e n g o F M,e t a l.A d j u n c t i v ed e x a m e t h a s o n e i n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N E n g l J M e d,2016,374(6):542-554. [33]M e i n t j e s G,S c r i v e n J,M a r a i s S.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mm u n e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J].C u r r H I V/A I D SR e p,2012,9(3):138-150.[34] B o n h a m S,M e y a D B,B o h j a n e n P R.B o u l w a r e D R(2008)B i o m a r k e r s o f H I V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s y n d r o m e[J].B i o m a r k M e d,2008,2(4):349-361. [35] M a n a b e Y C,C a m p b e l l J D,S y d n o r E.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r i s k f a c t o r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i m-p l i c a t i o n s[J].J A c q u i r I mm u n e D e f i c S y n d r,2007,46(4): 456-462.[36] B i c a n i c T,M e i n t j e s G,R e b e K,e t a l.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i n H I V-a s s o c i 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m e n i n g i t i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J].J A c q u i r I mm u n e D e f i c S y n d r,2009,51(4):130-134.[37] B o u l w a r e D R,M e y a D B,B e r g e m a n n T L,e t a l.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 a n d s e r u m b i o m a r k e r s i n H I V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a f t e r C r y p t o c o c c u s m e n i n g i t i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J].P L o S M e d,2010,7(12):e1000384.[38] C o l o m b o E R D C,M o r a D J,S i l v a-V e r g a r a M L.I mm u n e r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d r o m e(I R I S)a s s o c i a te d w i t hC r y p t o c o c c u s n e o f o r m a n s i n f e c t i o n i n A ID S p a t i e n t s[J].M y c o s e s,2011,54(4):178-182.[39]S u n g k a n u p a r p h S,G i l l e r S G,C h e t c h o t i s a k d P,e t a l.C r y p-t o c o c c a l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s y n d r o m e a f t e r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h e r a p y i n A I D S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 m u l t i c e n t e r s t u d y[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09,49(6):931-934.[40] B o u l w a r e D R,B o n h a m S C,M e y a D B,e t a l.P a u c i t y o f i n i-t i a l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t i s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s u b s e q u e n t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J].J I n f e c t D i s,2010,202(6):962-970.[41] C h a n g C C,D o r a s a m y A A,G o s n e l l B I,e t a l.C l i n i c a l a n dm y c o l o g i c a l p r e d i c t o r s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o s i s-a s s o c i a t e d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J].A I D S,2013,27(13):2089-2099.[42]H a d d o w L J,E a s t e r b r o o k P J,M o s a m A,e t a l.D e f i n i n g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e x p e r t o p i n i o n v e r s u s2c a s e d e f i n i t i o n s i n a S o u t h A f r i c a nc o h o r t[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09,49(1):1424-1432.[43]J a r v i s J.C S F c y t o k i n e p r o f i l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I V-a s s o c i-a t e 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c o r r e l a t e s w i t h c l i n i c a l o u t-c o m e[C]//t h e8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C r y p t o c o c c u sa n d C r y p t o c o c c o s i s,C h a r l e s t o n,M a y4,2011.[44] N a r a y a n a n S,B a n e r j e e C,H o l t P A.C r y p t o c o c c a l i mm u n e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s y n d r o m e d u r i n g s t e r o i d w i t h d r a w a l w i t hh y d r o x y c h l o r o q u i n e[J].I n t e r n a t J I n f e c t D i s,2011,15(1):70-73.[45]S c o u r f i e l d A,W a t e r s L,T i t t l e V,e t a l.A z a t h i o p r i n e u s e a sa n o v e l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i m 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n d i n-f l a m m a t o r y s y n d r o m e i n H I V[C]//17t h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ft h e B r i t i s h H I V A s s o c i a t i o n,B o u r n e m o u t h,2011. [46] B r u n e l A S,R e y n e s J,T u a i l l o n E,e t a l.T h a l i d o m i d e f o rs t e r o i d-d e p e n d e n t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i n f l a mm a t o r y s y n-d r o me s d u r i n g A I D S[J].A I D S,2012,26(16):2110-2111.[47] S i t a p a t i AM,K a o C L,C a c h a y E R,e t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H I V-r e l a t e d i n f l a mm a t o r y c e r e b r a l c r y p t o c o c c o m a w i t h a d a l-i m u m a b[J].C l i n I n f e c t D i s,2010,50(2):7-10.[48] H a d d o w L J,C o l e b u n d e r s R,M e i n t j e s G,e t a l.C r y p t o c o c-c a l i mm u n e r e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s y nd r o me i n H I V-1i nf e c t e d i n d i-v i d u a l s:p r o p o s e d c l i n i c a l c a s e d e f i n i t i o n s[J].L a n c e t I n f e c tD i s,2010,10(11):791-802.[49] B a l d a s s a r r e R,M d o d o R,O m o n g e E,e t a l.M o r t a l i t y a f t e rc l i n i c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A I D S-a s s o c i a t ed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e n i n-g i t i s[J].E a s t A f r M e d J,2014,91(5):145-151.[50] D a v i d R,B o u l w a r e,D a v i d B,e t a l.T i m i n g o f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t h e r a p y a f t e r d i a g n o s i s o f 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N E n-g l J M e d,2014,370(26):2487-2498.[51]I n g r i d E W,O k w e n M P,M a r t y R,e t a l.E a r l y v e r s u s d e-l a y e d a n t i r e t r o v i r a l t r e a t m e n t i n H I V-p o s i t i v e p e o p l e w i t hc r y p t o c o c c a l m e n i n g i t i s[J].C o c h r a n e D a t a b a s e S y s t R e v,2018,7(7):C D009012.[收稿日期]2020-01-14[本文编辑]卫凤莲㊃631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1年4月第16卷第2期 C h i n J M y c o l,A p r i l2021,V o l16,N o.2。
1例吸入性隐球菌感染病例分析
1例吸入性隐球菌感染病例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不断老龄化、各种免疫抑制剂、放化疗种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真菌病感染(invasive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且临床早期无特异性表现,易被原发性疾病所掩盖影响早期治疗。
据有关资料报道未经及时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死率可高达80%。
肺隐球菌(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PC)在肺部侵袭性真菌病变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肺曲霉病,20%左右,早期诊断及治疗本病是预防及治疗重要方法。
我院于2013年6月收治1名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因吸入霉菌致隐球菌感染病,现同大家分享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农民。
因“间断发热、咳嗽伴胸痛2周”而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居住史、鸽类接触史。
查体:体温37.8℃,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双侧胸廓形态正常,呼吸对称,语颤无异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8次/min,心音正常,心尖部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无病理征,实验室检查:常规:WBC10.5 X109/L,N 82.2%L 8.%,Hb136g/L,CRP78.0mg/L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凝血功能及大小便常规常。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HIV、梅毒抗体体液和补体免疫及自身抗体检查均无异常。
人院后查胸部CT示双肺纹影增多、模糊,左下叶多处团片状致密度影,心膈未见异常。
纵膈淋巴结未见肿大。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支气管粘膜炎性表现,入院诊断:左下肺部感染?治疗过程:入院后行头孢呋辛4.5g,q12h静脉滴注,连续3天,症状控制不满意,仍然有低热、咳嗽,后加左氧氟沙星0.4g,qd联用,辅助沐舒坦及止咳药连续治疗1周,患者仍然间断低热、咳嗽,复查胸部CT提示左下肺病灶融合成一大片,較前次CT检查结果病灶稍增大,血常规WBC9.2 X109/L,N 72.2%L 14.%,ESR74mmR,行G实验及GM实验检查、复查结核菌属实验仍然阴性,建议患者行经皮肺活检,患者拒绝,停用抗生素,但行诊断性抗结核(异烟肼0.3qd、利福平0.45qd、吡嗪酰胺0.5tid、乙胺丁醇0.75qd)治疗1周,患者纳差乏力,G实验及GM实验可疑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感染患者用药分析
【摘要】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接触鸽子排泄物等是发生新型隐球菌病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
该病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结核病等。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常见脑膜刺激征,可见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及精神障碍等。
该病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为相似,常易误诊。
现感染科收治一名HIV伴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药师现在对其用药进行监护,希望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关键词】艾滋病;隐球菌;患者;用药分析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接触鸽子排泄物等是发生新型隐球菌病的主要原因,但只有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致病。
该病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淋巴肉瘤、结核病等。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呕吐及不规则低热,常见脑膜刺激征,可见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及精神障碍等。
该病发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为相似,常易误诊。
现感染科收治一名HIV伴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药师现在对其用药进行监护,希望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1病例
患者26岁青年男性,因“反复头痛,发热10天”入院10天前,患者受凉后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寒颤,搏动性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咳嗽,咳痰,气紧,心悸,胸痛,腹痛等症状。
予以退烧药治疗(具体不详)后热退,但头痛仍反复发作,自述加快呼吸频率后有所缓解。
6天前患者体温再次升高,头昏,头痛加剧,伴眼球胀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进食即引发,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无呕血,便血,腹痛腹胀等症状。
遂收入成都市六医院就诊,予以抗炎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仍波动于38-39℃,头痛无明显缓解,遂急诊收入我科继续治疗。
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食欲差、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入院查体:T:37.9℃,P:88次/分,R:20次/分,BP:113/72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颈静脉正常。
颈阻(+),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1.2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3.38x109/L,N% 76.3%,淋巴细胞绝对值0.59*109/L↓,生化:白蛋白29.5 g/L,G 15.78 mmol/L,钠132.0 mmol/L,钾3.38 mmol/L,钙 1.63 mmol/L。
血培养示新型隐球菌。
脑脊液细菌培养:新型隐球菌。
输血前全套:表面抗体(+),高精度HIV-I病毒载量 3.16E+05
copies/mL;尿常规:阴血(++),红细胞208 /uL ;免疫检测:补体C3 0.7040 g/L,免疫球蛋白A 5220.00 mg/L;脑脊液:葡萄糖 2.19 mmol/L。
(2.13)人巨细胞病毒实时荧光检测6.80E+03 copies/mL。
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隐球菌败血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肺部感染,呼吸循环衰竭。
2药物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予抗隐球菌、病毒、细菌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所用药物如下所列,患者病情仍然继续进展、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3 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及药学监护
3.1抗感染治疗
患者入院后腰穿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均找到隐球菌,证据确凿,隐球菌性脑膜炎[4-5]诊断明确,联合使用两性霉素B 和氟胞嘧啶[6]进行抗真菌治疗。
根据治疗指南[7-8],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抗真菌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加氟胞嘧啶,可选药物为常用唑类。
两性霉素B 与真菌细胞膜的甾醇结合,损伤膜的通透性,导致真菌死亡;氟胞嘧啶进入真菌细胞内转变为具有抗代谢作用的氟尿嘧啶,从而阻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两者合用,作用于真菌不同靶点,有协同作用,与单纯使用一种药物治疗相比,有效率和改善率皆高,氟胞嘧啶毒性较低,但真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所以常与两性霉素B 合用,两性霉素B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突然给予大剂量或有效剂量可使病情恶化。
建议:(1)给予两性霉素B:首日1 mg + 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避光),滴注时间大于6 h,监测心率、血压、发热、寒战、恶心、肾功能变化等。
用药前给予2 mg地塞米松磷酸钠,以减少不良反应。
如可耐受,隔日增加2 mg,至每日50 mg,累计3 g;(2)使用氟胞嘧啶1g,qid,po;(3)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颅压及重要生命体征,及时给予降颅压、保护脑神经治疗,防止脑疝。
(4)患者适应两性霉素B治疗后停用激素,剂量增加到每日30mg后,2.2患者诉右手输液处肿胀,消化道出血,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皮疹均考虑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相关的非特异性皮肤改变,2.6患者表示拒绝行PICC置管,同意安置中心静脉置管,床旁彩超提示患者血管塌陷,分别从颈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试探性穿刺,均未成功。
家属拒绝B超引导下行深静脉置管。
2.11诉双眼失明,嗜睡,呼之可应答,双瞳等大约4.5mm,对光反射迟钝,头颅CT影像未见确切脑疝,脑干可疑低密度影,神内会诊后考虑系隐球菌脑炎所致视神经损伤,建议加大脱水剂量,继续增加两性霉素B日剂量。
但患者多次中心静脉置管失败,病程中后期,患者出现高颅压,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呼吸衰竭,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降颅内压,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死亡。
药物剂量溶媒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用药时间用途
氟胞嘧啶 1.0g - 口服QID 2.1-2.16 抗新生隐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