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
药性赋
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疏风散热性味辛凉温病初起风热所伤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荷,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泪,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止血,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力强。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弱,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透疹外出,葛根升麻柴胡可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性皆寒凉气分邪盛唯其可攘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煅,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之效,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之方。
清热燥湿药最苦寒湿热诸证服之立安发斑吐衄邪入营血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清热解毒药多用广热毒诸证癌肿虫伤轻宣疏散,疗时疫多用金银花,清经通络,除热痹取效忍冬藤。
连翘消痈散结,常与双花并用,豆根利咽消肿,每与射干同行。
治痢、截恶疟、蚀赘疣,取鸦胆子,除湿、利关节、解梅毒,用土茯苓。
散痈消疮,拳参祛湿常用,清肝明目,秦皮治痢见功。
半边莲愈毒虫所伤,浮肿之疾,穿心莲疗温病初起,湿热之证。
马勃止血,清肺利咽,蚤休散肿,息风定惊。
除肠痈入红藤有回春之妙,疗乳疾加漏芦乃举手之劳。
山慈菇有消恶疮之功,白头翁为治毒痢之药。
垂盆草可消痈散肿,利湿为最,金荞麦宜清肺化痰,健脾功高。
地锦草止血活血且利湿,四季青凉血敛疮而有效。
欲敛疮用白蔹,用解毒以舌草。
7、清虚热药骨蒸潮热下药主疗配伍他药其效方妙退虚热需养阴标本兼顾,清疳热银柴胡指为要药。
凉血、通淋需白薇,解暑、截虐必青蒿。
地骨皮凉血,热咳必除,胡黄连燥湿,疳热自消。
8、泻下药泻下通便消积除满攻峻润下临证细参泻叶小量缓,大量则峻猛,芦荟除热结,杀虫亦清肝。
药性赋(附《古今医鉴》药性赋)
药性赋(附《古今医鉴》药性赋)《药性赋》,原书未著撰人,据考证约为金元时代作品。
原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该书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第一章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中医经典必背:药性赋
中医经典必背:药性赋《药性赋》,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犹记得初学中医苦背《药性赋》的日子,从刚开始各种记不住的窘迫,到倒背如流的喜悦,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时隔多年,这部对药性概括精辟、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药性赋》,却有很多地方背不完整了!今天,小编邀您再次回味经典,品读精彩!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韦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杂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药性赋 中医
药性赋中医药性赋中医伏药药性赋(曾附于药性三字经)一、冷型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尿滋阴作用不足。
海藻祛气,治疝气。
闻菊花能使你的眼睛明亮,头脑清醒。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仁可以调节脚气病,消除风湿。
莲藕结祛瘀止吐。
肺部潮湿,气喘吁吁。
手推车的前部可以防止腹泻和小便,尤其是对视力。
用于治疗黄柏疮。
(马)兜铃嗽医。
果皮有解热和蒸煮的作用。
薄荷叶应该用来消除风和肿胀。
中下气宽,枳实,枳实也快。
葛根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柴胡。
白补能治肺热止咳。
栀子可以冷却心脏和肾脏,鼻出血是最好的。
玄参能治热毒痈,清喉清膈。
升麻能祛风热、消肿、解毒,并能伤痕累累。
尝一下油腻的粉末可以抑制肺部和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一药性赋注意:现在不使用。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滑石粉除了能祛痰、化痰、化痰外,还能改善六腑的涩结。
芦笋止咳、补血、润肺、润心。
麦冬具有清心、解闷、止渴、清肺热的功效。
此外,有必要使用竹茹来治疗虚拟烦恼和呕吐。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
石韦通淋于小肠。
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地黄。
地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眼部溃疡。
赤芍能止血,治疗腹痛。
它还能退烧。
白芍补虚生血。
它对退烧特别有好处。
如果是消肿,就注满水,追逐牵牛花。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灵子治疗疝气,补精补血。
萱草可以治疗五次湿疹,消除乳房肿胀。
侧柏叶治疗血山崩漏症。
芳香的附子用于管理女性的血液和气体。
地肤子对膀胱有益,能洗去皮肤上的风。
芸豆根可以清热止渴。
白色皮肤可以祛风,治疗虚弱的肌腱和顽固的足部关节痛。
玄府化名是用来治疗头风,同时消除痰和咳嗽。
-2-伏药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天花粉能治黄疸、痈,止渴化痰。
地榆可治疗崩漏、出血、痢疾。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第一章药物分类1.1 中药分类1.1.1 按性味归类1.1.2 按功效归类1.1.3 按制剂形式归类1.2 西药分类1.2.1 按药理作用分类1.2.2 按治疗领域分类1.2.3 按药物来源分类第二章药物性质与剂型选择2.1 药物性质2.1.1 化学性质2.1.2 药物稳定性2.1.3 药物溶解性2.2 剂型选择2.2.1 口服剂型2.2.2 外用剂型2.2.3 注射剂型2.2.4 鼻腔给药剂型2.2.5 肠道给药剂型第三章药物的代谢与排泄3.1 药物代谢途径3.1.1 肝脏代谢3.1.2 肾脏代谢3.1.3 肠道代谢3.2 药物排泄途径3.2.1 尿液排泄3.2.2 粪便排泄3.2.3 呼气排泄第四章药物相互作用4.1 药物相互作用的种类4.1.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4.1.2 药物-饮食相互作用4.1.3 药物-饮酒相互作用4.2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4.2.1 药物酶的诱导与抑制4.2.2 药物的蛋白质结合竞争4.2.3 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第五章药物治疗安全管理5.1 药物剂量计算与给药方式5.1.1 儿童药物剂量计算5.1.2 老年患者药物剂量计算5.1.3 特殊体质患者药物剂量计算5.2 药物过敏反应与不良反应5.2.1 过敏反应的系列反应5.2.2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与应对5.3 药物管理措施5.3.1 药物存储管理5.3.2 药物配制管理5.3.3 药物给药管理附件:1:药物相关法律法规文件2:药物研究报告摘要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管理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主要包括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2: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的质量管理规范,包括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等。
《药性赋》背诵
《药性赋》赋寒)性类药(—。
性,最赋寒此类诸药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玄参.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定神志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山豆根.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二)热类药性赋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海狗肾疗劳瘵,更壮元阳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壮阳而医白浊韭子.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400味中药药性口诀大全+药性赋
400味中药药性口诀大全+药性赋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0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0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
0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0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0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完整word版)《药性赋》
《药性赋》(—)寒类药性赋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定神志。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朴硝通大肠,破积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凉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廱,消渴解痰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也。
(二)热类药性赋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海狗肾疗劳瘵,更壮元阳.原夫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中医经典必读《药性赋》
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痛;神健脾胃而進飲食。
五加皮堅筋骨以立行;柏子仁養心神而有益。
抑又聞安息香辟惡,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實為飲食之資。
僵蠶治諸風之喉閉;百合戀肺癆之嗽萎。
赤小豆解熱毒,瘡腫宜用;枇杷葉下逆氣,噦嘔可醫。
連翹排瘡膿與腫毒;石南葉利筋骨與毛皮。
減風濕之痛則茵芋葉;療折傷之症責骨碎補。
藿香葉闢惡氣而定霍亂;草果仁溫脾胃而止嘔吐。
巴戟天治陰疝白濁,補腎尤滋;元胡索理氣痛血凝,調經有助。
嘗聞款冬花潤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溫中,止霍亂而助脾。
撫芎走經絡之痛;何首烏志瘡疥之資。
薑黃能下氣、破惡血之積;防己宜消腫、去風濕之施。
蒿本除風,主婦人陰痛之用;仙茅益腎,扶元氣虛弱之衰。
原夫木賊草去目翳,崩漏亦醫;花蕊石治金瘡,血行則卻。
決明和肝氣,治眼之劑;天麻主頭眩,怯風之藥。
甘草和諸藥而解百毒,蓋以氣平;石斛平胃氣而補腎虛,更醫腳弱。
觀乎商陸治腫,覆盆益精。
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鎮心而有靈。
牛膝強足補精,兼療腰痛;龍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甘松理風氣而痛止;蒺藜療風瘡而目明。
乃曰破故紙溫腎,補精髓與勞傷;宣木瓜入肝,療腳氣並水腫。
杏仁潤肺燥止嗽之劑;茴香治疝氣腎疼之用。
訶子生精止渴,兼療滑泄之痾;秦艽攻風逐水,又除肢節之痛。
檳榔豁痰而逐水,殺刺白蟲;杜仲益腎而添精,去腰膝重。
當知紫石英療驚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氣之真。
金櫻子兮澀精;紫蘇子兮下氣涎。
淡豆豉發傷寒之表;大小薊除諸血之鮮。
糜茸壯陽以助腎;當歸補虛而養血。
烏賊骨止帶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膠住血崩,能補虛羸勞絕。
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一)寒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多种药物的天赋自然性能,此类最为寒凉。
本篇所列药物,基本上都属于寒性,所以开始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出下列药物都属于寒性的一类。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犀角味苦咸而气寒,性属阴而清降。
主要入心经,清心热、凉血的作用最强,治温热病邪入心经血分所致的高热神昏诂语及发斑,吐衄等症,最为适宜。
羚羊即羚羊角。
其性咸寒清降,主入肝经(兼入肺),清肝火、熄风、镇痉的作用最强,治高热引起的惊厥、惊痫、抽搐等症,疗效最好。
又能清泻肺热,以治因肺热而引起的心烦发热等症。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既指出了这二味药作用上的特点,又说出了它们的区别。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XXX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泽泻味甘淡而气寒,淡能渗利,寒能清热,故能泻肾经之火,利膀胱之湿,通利小便。
对湿热内蕴、小便不通,热淋水肿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赋曰“利水通淋”。
至于“补阴不足”这句话,不应把它当作“补阴”作用来理解,而可以作为清泻肾火来认识。
因肾火祛而真阴不受其耗,故曰“补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泽泻,其目的在于清泻肾火,而非补阴。
所以不应视为该药有补阴作用。
海藻味苦咸而性寒,咸可软坚、寒能清热,专于软坚消痰结。
为治痰凝气结而成的瘿瘤(俗称“大脖子”,属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的主药。
关于疝气和肿痛等症,也较经常利用。
另外,并有利水之功,用治脚气浮肿及水肿,亦有较好疗效。
反甘草,因而忌和甘草同用。
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菊花性凉而清散,善清上焦和肝经风热。
“肝开窍于目”,“厥阴之脉上行头目”,风热伤肝、多致目疾、头痛、头晕。
本品清散肝经风热,故为要药。
凡肝阳上升,或内有风热而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暗及迎风流泪;或头脑掣痛之“头风”头痛之症,最有良效。
射干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喉。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不通、肺热咳嗽痰多等症。
对于喉闭(治咽喉肿痛、气阻、声闭)以及咳逆痰涎壅塞等症,最为适宜。
药性赋
《药性赋》,《药性赋四百味白话解》“十八反药歌”、“十九畏药歌”、“妊娠禁忌药歌”苏麻藁桂细白薷,生活夷耳荆防风”。
——含中药紫苏、麻黄、藁本、桂枝、细辛、白芷、香薷、生姜、羌活、辛夷、苍耳子、荆芥、防风等。
苏麻高贵细白濡,生活宜耳谨防风”。
你可以想像为: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位苏(紫苏)麻(麻黄)喇姑,她倍受康熙垂爱,其高(藁本)贵(桂枝)之处是有着细(细辛)嫩洁白(白芷)而濡(香薷)润的肌肤。
要保持美白高洁之态,生(生姜)活(羌活)中何法最宜(辛夷)耳(苍耳子)?那就是谨(荆芥)防风寒伤体。
苏麻高贵细白濡,生活宜耳谨防风”。
你可以想像为:在《康熙王朝》中有一位苏(紫苏)麻(麻黄)喇姑,她倍受康熙垂爱,其高(藁本)贵(桂枝)之处是有着细(细辛)嫩洁白(白芷)而濡(香薷)润的肌肤。
要保持美白高洁之态,生(生姜)
活(羌活)中何法最宜(辛夷)耳(苍耳子)?那就是谨(荆芥)防风寒伤体。
《药性赋》,苏麻藁桂细白薷,生活夷耳荆防风”。
——含中药紫苏、麻黄、藁本、桂枝、细辛、白芷、香薷、生姜、羌活、辛夷、苍耳子、荆芥、防风等。
根据这种想象法,你便在趣味联想、谐音寓意之中记住了13味辛温解表药。
(完整版)药性赋中医
药性赋(曾附于药性三字经)一.寒性类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
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海藻散癭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
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
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栝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
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蘗(柏)疮用。
(马)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
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緩而枳实速也。
疗肌解表,葛根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注:现已多不用。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
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肺心。
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
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茅根止血与吐衄。
石韦通淋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
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也解。
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
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
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
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芙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
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蘚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
旋复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
栝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
昆布破疝气,散癭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
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
牡蛎涩精而虚汗止。
贝母清痰止咳而利心肺。
桔梗下气利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
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
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又当参图经..以博其所治,观其方书..以参其所用焉。
药性赋400味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0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029.荆 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
0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药性赋——精选推荐
药性赋《药性赋》又名《素问抄》、《脉诀抄》、《药性抄》,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书中对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
第一章 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nǜ)。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软紫草凉血而疗斑疹;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药性赋》背诵版
《药性赋》背诵版药性赋一、引言药性赋,又称药性诗,是指由古代医药学家创作的一种诗文形式,用以表达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药性赋是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本文将介绍药性赋的概念、起源和特点,以及药性赋在古代医药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药性赋的概念与起源2.1 概念药性赋是一种以文学形式表现药物性质的诗文。
它通过对药物的色、形、味、性、归经等方面进行描写,准确而丰富地描述了药物的特点和功效。
2.2 起源药性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古代,医药学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医药学家也是文人,擅长文学创作。
他们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药物的性质和功效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药性赋的特点3.1 简练准确药性赋以简练准确为特点。
作者通过对药物的色、形、味等方面的描写,直观地表达出药物的特点和功效,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3.2 丰富生动药性赋以丰富生动为特点。
作者常用形象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药物的性质更具生动性,增加了读者的记忆和理解的深度。
3.3 寓意深远药性赋常常寓意深远,不仅仅是在描述药物的功效和特点,还融入了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的思考。
从药物的性质和功效中,读者可以感悟到一些哲理和道理,提高了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
四、药性赋在古代医药学中的应用和意义4.1 促进药物的传播和应用药性赋能够生动地表达药物的性质和功效,便于药物的传播和应用。
古代医药学家通过药性赋,将药物的特点和应用方法传递给人们,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药物,从而更好地治疗疾病。
4.2 增加医学知识的吸收和记忆药性赋通过文学形式,使医学知识更加生动和易于吸收和记忆。
阅读药性赋可以培养读者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医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加深对药物性质和功效的记忆和掌握。
4.3 弘扬中华文化药性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的描写和修辞手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将药性赋与文化传统结合,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医药学的精髓。
《药性赋》诵读篇(带拼音)-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药性赋》诵读篇(带拼音)-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药性赋》,原书未著撰人,据考证约为金元时代作品。
原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
该书将248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第一章寒性药(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nǜ)。
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nǜ)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pǐ];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hé]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哕[yuě]呕,须用竹茹[rú];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痹,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血气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六十八种药性之平者也。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
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责骨碎补。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盖以气平;石斛平胃气而补肾虚,更医脚弱。
观乎商陆治肿,覆盆益精。
琥珀安神而散血;朱砂镇心而有灵。
牛膝强足补精,兼疗腰痛;龙骨止汗住泄,更治血崩。
甘松理风气而痛止;蒺藜疗风疮而目明。
人参润肺宁心,开脾助胃;蒲黄止崩治衄,消痨调经。
岂不以南星醒脾,去惊风痰吐之忧;三棱破积,除血块气滞之症。
没食主泄泻而神效;皂角治风痰而响应。
桑螵蛸疗遗精之泄;鸭头血医水肿之盛。
蛤蚧治痨嗽,牛蒡子疏风壅之痰;全蝎主风瘫,酸枣仁去怔忡之病。
尝闻桑寄生益血安胎,且止腰痛;大腹子去膨下气,亦令胃和。
小草、远志,俱有宁心之妙;木通、猪苓,尤为利水之多。
莲肉有清心醒脾之用;没药乃治疮散血之科。
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志疮疥之资。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
蒿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疼之用。
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而通水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寒者也。
药性赋--第二章热性药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原夫川芎怯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乌药有治泠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新久。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
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代赭乃镇肝之剂。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此六十六种药性之热者也。
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尝观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糜茸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药性赋--第三章温性药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痰湿。
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
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
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
诚以紫苑治嗽,防风怯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温热尤良。
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热毒杀虫于贯众。
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
侧柏叶治血山崩漏之疾;香附子理气血妇人之用。
地肤子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
白藓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
吴茱萸疗心腹之泠气;灵砂定心脏之怔忡。
盖夫散肾泠、助脾胃,须毕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方。
白豆蔻治泠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岂知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怯。
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
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又闻治虚烦、除檅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
宣黄连治泠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且补阴虚而助阳。
茅根止血与吐衄;石苇通淋与小肠。
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宜血更医眼疮。
郁李仁润肠宣血,去浮肿之疾;茯神宁心益智,除惊悸之疴。
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
因知麦芽有助脾化食之功;小麦有止汗养心之力。
白附子去面风之游走;大腹皮治水肿之泛溢。
桩根白皮主泻血;桑根白皮主喘息。
桃仁破瘀血兼治腰痛;神健脾胃而进饮食。
五加皮坚筋骨以立行;柏子仁养心神而有益。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兰花治疝而有益。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药性赋--第四章平性药
详论药性,平和惟在。
以磠砂而去积;用龙齿以安魂。
青皮快膈除膨胀,且利脾胃;芡实益精治白浊,兼补真元。
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花蕊石治金疮,血行则却。
决明和肝气,治眼之剂;天麻主头眩,怯风之药。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观夫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胡芦巴治虚泠之疝气;生卷柏破症葭而血通。
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泠,更治耳聋。
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
胡椒主去痰而除泠;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抑又闻安息香辟恶,且止心腹之痛;冬瓜仁醒脾,实为饮食之资。
僵蚕治诸风之喉闭;百合恋肺痨之嗽萎。
赤小豆解热毒,疮肿宜用;枇杷叶下逆气,哕呕可医。
连翘排疮脓与肿毒;石南叶利筋骨与毛皮。
谷芽养脾,阿魏除邪气而破积;紫河车补血,大枣和药性以开脾。
然而鳖甲治痨疟,兼破症葭;龟甲坚筋骨,更疗崩疾。
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
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
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清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
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有血。
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僻;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
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用;瓜蒌根疗黄疸毒痈,消渴解痰之忧。
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
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
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
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肝;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刺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真。
金樱子兮涩精;紫苏子兮下气涎。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
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耆;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
闻之菊花能明目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
薏苡里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
瓜瘿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