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试题1(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试题1(原卷版)

.....................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复习试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 族号B. 邑号C. 爵号D. 官名2.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 仁者爱人B. 忠恕之道C. 克己复礼D. 中庸之道3.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 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 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 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 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4. 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

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

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

由此可知A. 傅奕主张三教合流B. 傅奕反对儒学正统C. 契嵩主张三教合流D. 契嵩反对儒学正统5. 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第一个人”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黄宗羲6. 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

……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多为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

……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

”此处他批评的是A. 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史B. 经文、论、策脱离世务C. 考生背诵范文应付考试D. 考试文体要求八股对仗7.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B.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端C.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D.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之风8.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9. 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2023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23届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三明一中2022-2023 学年上学期月考二高三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长: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4 题,每小题2 分,共48 分)1. 提取图1 中的信息,指出最能代表母系氏族公社特征的是图1 姜寨聚落遗址示意图A.公有牲畜B.居住场所C.公共墓地D.村落围栏2.据表1 可知,周朝表1 齐国世系表(部分)A.通过分封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B.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D.政治构建在社会转型中嬗变对于分封制下的封土有多大这个问题,今文学家认为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古文学家认为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吕思勉则认为,今文家说的是初封时的情况,而古文家说的是列国后来开拓的结果。

吕思勉所说列国封土的变化A.是社会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B.促使民族认同意识的逐渐形成C.是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基础D.标志着血缘政治走向地缘政治春秋晚期齐国大夫陈氏向旧公室夺权,以大斗(陈氏家量)出贷,以小斗(姜氏公量)收;公元前479 年,白公胜在楚国发动政变时,也是“大斗斛以出,轻斤两以纳”,与陈氏在齐国作法如出一辙。

他们的目的是A.完善度量衡制度B.壮大新兴地主势力C.稳定社会之秩序D.攫取更多社会财富5.《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

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探究秦朝短命而亡是历代的热点话题。

以下是不同时代文人的观点。

影响以下历史认识的主导因素是A.主观动机B.史料来源C.研究视角D.思想认同7.自战国至于秦朝,多有向西北方向移民的历史记载。

汉武帝时期,以西北为主要方向的大规模移民运动进入高潮。

但自西汉末年起移民方向发生了由西北而东南的反方向转化的倾向。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

三明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月考(2)考试卷英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0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A. Near the traffic lights.B. Opposite the bookstore.C. At the turning of the street.2.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Jim?A. He‟ll return the following week.B. He‟ll begin his vacation next week.C. He‟ll be back right after the holiday.3. When did the alarm clock go off?A. At 8:00.B. At 8:15.C. At 8:30.4.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now?A. At home.B. At a cinema.C. At a zoo.5.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the man do?A. Get some medicine.B. Have something to eat.C. Take a walk.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和第7两个小题。

6. Where did the man learn English?A. In China.B. In Britain.C. In the United States.7. Why did the man go to the United States?A. For business.B. For holidays.C. For a meeting.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和第9两个小题。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三历史(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表明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B.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C.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是儒家的两大派别的争论,并不是不同的政见的争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内部分化成两大派别,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体现了努力维护周礼,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说明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影响儒学分化成不同的派别,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儒家内部因为政治形势的发展所导致的分化,不是借鉴其他学派思想,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春秋时期儒学分为德治派和事功派,这反映出的本质是社会转型对儒学的影响。

2. 北宋有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

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该观点认为①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②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③家族观念动摇④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表明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故①错误,材料中“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说明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故②正确,“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人家不知来处,……虽至亲,恩亦薄”说明家族观念产生动摇,故③正确;材料主要表明宗法观念可以发挥凝聚人心、维系宗族的作用,并没有提及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的作用,并且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已经被废除,故④错误。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试题3(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试题3(原卷版)

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复习试卷(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舜是儒家理想的圣王之一,《孟子》记载舜生于诸冯。

如果这一记载是准确的,那么以下对诸冯具体位置的有关历史考证,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 ①最可信,因为有地名与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的双重证据B. ②最可信,《墨子》为第一手史料,且东汉学者距舜的时代最近C. ③处有较多遗迹,说明其作为舜出生地的可能性大于①和②处D. 考证各地诸冯之名的起源是论证舜出生地的重要环节2.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上多次遇险。

在陈国的匡邑,被当地的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弟子们惊恐不安。

孔子安慰大家说:“周文王虽然死了,他的事业不是落在我们肩上了么?如果天意要消灭文王的事业,就不应该让我们为‘道’而奋斗;如果天意保留文王的事业,那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A. 孔子对周礼产生了怀疑B. 孔子希望掌握政权C. 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D. 孔子维护周礼的坚定信念3. 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

据此,三者都主张A. 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B. 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C. “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D. 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4.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B. 道家C. 儒家D. 法家5. 《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

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

汉律规定:“敢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

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A. 复古主义的特色B. 严刑峻法的特色C. 程序简化的特色D. 以儒入法的特色6. 唐代中后期,某思想家提出所谓的“道统”思想,宣称只有儒家的仁义才是最高的道,认为儒学一度失传,只有自己才重新掌握了孔孟之道的衣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宗法制度的影响B.郡县制度的发展C.儒家思想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产生【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名师点睛】关于郡县制几种错误认识的纠正:①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

③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④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学而优则贾”可知,晋商家族以经商为理想,与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不同,这是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所致,故C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的雇佣关系材料未体现,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管理理念,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3.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D【答案】【名师点睛】概况古代书法艺术:4.“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影响深远 B.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意识淡漠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与姓氏的传统,属于备考的文化知识重点之一。

宗法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可算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

古代姓与氏是有区别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进入夏、商、周,姓氏又染上阶级浓墨,特别是氏均由统治阶级赐封而得。

战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以氏为姓,姓氏开始通用,秦统一以后庶人也开始有姓了。

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官僚政治,因此选A。

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3.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背景【名师点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意思:非攻,反对战争、利益是相互的、节约、节葬等,由此分析可知属于墨家的思想,故D符合题意;而A属于王阳明心学,故排除,B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思想,C是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的思想主张【名师点睛】3.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及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主张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特点4.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福建省三明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福建省三明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三明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2016.5第I卷(选择题共l40分)24.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一无所有,但都葬在共同的公共墓地里。

这主要反映A.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B.仍处于母系统治时期C.氏族血缘关系依然牢固D.文明的出现指日可待25.公元前538年,子产在郑国进行了“整理田制,按土地征收赋税”的改革。

这一改革实质上A.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B.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C.提升了奴隶主贵族的地位D.文明的出现指日可待26.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种做法A.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以法律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C.阻碍新经济因素的发展D.使专制统治开始受到了挑战27.《论语。

公冶长》中记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庄子。

天地》也谈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都主张将“道”与治世相结合B.都认为“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范畴C.都表现出了对国事国运的关注D.都体现对士人独立人格意识的规范与追求2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

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A.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B.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C.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D.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29.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中写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

……还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2016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2016届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三明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地方志鼻祖”《绝越书》中写道:“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但长期以来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正确;伴随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实了传说中禹时代“以铜为兵”,以及禹铸九鼎是可信的。

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2、《周礼》中设计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

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刚健有为D.贵和尚中3、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4、洋务运动后,奕䜣曾反思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

(请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材料中的观点A.彻底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是为李鸿章卖国行径的开脱C.反映了更多接纳一点资本主义的愿望D.与后期的“全盘西化”观点一致 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1912年悦来茶馆上演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川剧《黑奴狭义光复记》。

该茶馆在当地的报纸上称“……其中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

以上材料说明A.茶馆表演成为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力B.民国茶馆成为引进西方文化的首要阵地C.人民群众肯定了民国茶馆的教育功能D.民国茶馆打破演员不得入内的社会歧视7、政府统治时期规定:“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无论何人,不得干涉之”,“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选)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精选)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C.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2.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

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

材料说明A.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C.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4.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两宋300余年间基本上做到“无内乱”,没有出现宗室谋篡、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以及因其而引起的内讧、残杀。

这反映出两宋时期A.“家天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B.制度建设预防措施执行较好C.士大夫集团与皇权相对制衡D.传统伦理道德秩序得以重建5.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

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6.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

”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

”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

”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A.商人逐利风气盛行B.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C.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D.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照题号顺序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l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尚贤” B.“制天命而用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法为本”【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高考中以往较多地侧重在其对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而该题则侧重于其对世界的影响,尤其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均在开设孔子学院,这一举措与此紧密相联,以后的高考中会加大对此方向的考查,希望引起注意。

2.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

”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

”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A.孔子B.孟子C. 墨子D.韩非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表明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强制的力量和暴力的作用,这和韩非子的法制观念相一致,故D项正确;AB项是儒家思想,强调仁;C项强调兼爱。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1、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2、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3、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5-2016年高二历史(上)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哪家的思想?A.法家B.道家C.儒家D.佛教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4.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5.冯天谕等著作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关于“三纲五常”的学说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揉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7.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③“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④《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10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朝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②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③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④这一体制维持两千多年并不调整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考点: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项明显的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包括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这些制度在后世都得到了调整,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①②③项都是正确的。

故选B。

2、《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分别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答案】D考点:A项体现了中国的经济结构,C项体现了中国的政治结构,与题干“革命”不符,故排除。

另外,B项是这三次大革命导致的结果,故只能选择D。

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A.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B.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答案】C考点: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的中枢权力机构,并不涉及到地方的体制,因此A项错误;B项错误,说法绝对化,并未真正的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提高了效率,故选C。

D项与该制度并无关系。

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答案】C考点:分封制。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河南简称豫、河北称冀;湖南称湘、湖北简称鄂;山东称鲁、山西称晋;广东称粤、广西称桂。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

因此山东山西符合题意。

选C。

2.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答案】D考点:文学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地区④指的是楚国,所以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屈原的《离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就是D。

本题是在考查简单的地理概念。

3.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B考点:秦朝专制主义主义集权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说明秦始皇创立的制度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这种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选择B 项。

4.A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答案】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官民比例中可以看出官员在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这说明国家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官员,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故选D,A、C材料无从体现,B项说法错误,明显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宗法制度的影响B.郡县制度的发展C.儒家思想的发展D.小农经济的产生2.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3.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A.小篆B.隶书C.楷书D.草书4.“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5.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

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中6.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7.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

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张抗日、反蒋、联共,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

中共中央认为,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拒绝援助福建事变。

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未能认清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主张区别对待国民党人士8.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

这表明()A.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B.中国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D.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9.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最多时也没超过7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

这说明()A.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C.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D.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10.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

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该现象说明了()A.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C.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D.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11.古代雅典审判庭的设置方法是六千陪审员被分成十组……每个人到哪个法庭……由抽签决定。

哪个法庭审理哪个案件,也临时由抽签决定。

……在原、被告及证人发言之后,陪审员彼此不得交换意见,仅仅依据自己对原、被告及证人的发言进行判断,然后直接进行秘密投票。

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A.提升公民政治素质B.确保审判的公正性C.增强审判的权威性D.提高审判的效率性12.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A.社会变迁B.阶级分析C.文明传承D.道德标准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鄙视贫穷14.我们日常生活所提及的“四维空间”,大多数都是指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中提及的“四维时空”概念。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的宇宙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

这说明()A.牛顿力学体系存在对宇宙认识的误区B.科学的发展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真相D.相对论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15.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阿登纳强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

”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

这一系列举动()A.推动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B.消除了法德之间的意见分歧C.促进了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D.提高了法德两国的国际地位16.据报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召见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缓解社会矛盾,她将解散联合政府和内阁,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女王的做法所发表的意见。

其中合理的是()A.不可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解散内阁B.不可能,因为报纸不具有史料借鉴的功能C.有可能,英国女王当时有解散议会的权力D.有可能,女王在危机中有稳定和平衡的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

……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

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

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

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

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

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

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

总而言之,都是非法。

……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

然究尚失之于薄。

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

”……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

……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

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

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

……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摘编自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现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13分)18.(15分)分权和制衡在不同政体中均有体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中枢机构以三省为核心,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

皇帝的一切诏、敕、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研究讨论,然后决定是否颁布,而且下颁的诏敕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材料二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汉密尔顿系统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认为这是防止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可靠办法,也是避免暴政的最好途径。

同时,他认为应该在立法机构内部进行权力牵制,以防止国会权力过分集中。

材料三曾高度评价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近期多次抨击当今美国式的三权制衡体制,认为分权制衡对行政造成太多掣肘,削弱了政府的自主性,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并发出美国式政治无路可走的哀叹。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协调君权和相权的。

(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密尔顿的主张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的?(5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分权制衡的认识。

(4分)19.(12分)历史地图蕴含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图二新中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