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信用置换平台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全球范围内的目标是实现气候中立或零碳排放。
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推出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以达到更低碳排放的企业出售额外的碳排放权,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低碳化。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运营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公开交易额已经超过662亿元人民币,交易量约为.27亿吨二氧化碳等效物。
但是,由于过去的操作不够完善,以及所有参与的机构、个体之间存在的分歧,导致交易的过程不够流畅和透明。
因此,建立一种高效、公平、透明和可靠的碳排放交易平台已成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当务之急。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评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的可行性,为该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三、研究内容1.分析大规模、高质量碳排放交易平台的典型特征以及国内外现有的碳排放交易平台的优缺点,从而确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设的碳排放交易平台的设计方案。
2.评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经完成的建设目标的特点和功能,发现其在运作上的缺陷,并通过对国内外类似平台的实施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提供改进建议。
3.结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实际需求和要求,提出针对其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若干议题的可行方案,并确定实施重点和时间安排。
4.评估碳排放交易的风险并提供适当的管理措施,确定碳排放交易平台运作的监测机制、技术保障和交易规则。
5.以适当的模拟试验为依据,检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设的碳排放交易平台的表现和效用,并优化其运营方案。
四、研究意义1.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碳排放交易平台设计方案,从而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2.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个清晰和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从而促进区域和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3.为相关行业提供了一个科学、规范和可靠的导航,从而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建立碳交易平台和低碳认证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瓣 麓 糍 一 糖 麓 《 就 瓣 雠 一 鹾 档 ¨ 『 # x ¨ 赫”¨ _ …
我 国发 展低 碳 经 济面 临 的 问题
我 国遵守 《 合国气候 变化 框架公 约》和 《 联 京都 议定 书》基本框架 , J 把蔓 对 气候 变化 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 划 , 培育 以低碳 排放 为特征的新 的经 河 增 长点 , 加快建 设 以低 碳排放 为特 征的工业 、 筑 、交通体 系 . 建 开展 低碳经孝 试 点示范 ,推动 形成资源 节约 、环境友 好的 生产方式 生活 方式和 消费模式 由此 ,提 出 低碳 经济 的发展 模式 。 走低 碳经济 发展道 路是我 国 的必 然选择 . 目前还 存在诸 多阻 力和压 力 但 其一 、发展低碳 经济 面临 的 巨额投 资成 为很大 阻力 发展 低碳产 业和低 碳技术 需要 高昂贵 的投入 ,例 如 清 洁能源 无论是 电、光伏 发电还是 其他 , 其发 电成本 都高 出传统 能源一大 截 .因此 ,发展低碣 经济 面临 的关键 问题 是谁 来埋单 7 其 二 、缺 乏符合 我国 国情的低 碳经 济认证标 准体 系 随着我 国 中央 和地 方政府 出 台一 系列促 进低碳 经济 经济 的优 惠政策 和泣
导企 业 向低碳 方 向努力 ,另 一方面 吸 引国际资金 .以弥补 高昂 的
低碳 经济投 资。并且借 助此平 台从 C M( D 清洁 发展机 制) 中获 取 国
外先 进的节能 减排技 术 。 《 都议定 书》 的清洁 发展机 制双赢 机制 在发达 国家 和发展 中 国 家 间开 启 了一 个 巨大的碳 交易市 场 。有减排 责任 的欧洲 发达 国家 对碳指标 有浓厚 的兴 趣 , 中国现 在 已经 是CDM ( 而 清洁 发展机 制 ) 最 大 的供 给国 ,占据全 球 CE 核 准减排 量) 易的约 4 %。 R( 交 8
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为了应对碳排放的问题,各国都在推动双碳目标的实施。
碳排放管控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需要各个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各种技术和资源,帮助企业实现碳减排和碳排放管控的目标。
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安装在企业生产设备和办公环境中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和监测碳排放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原材料使用等信息。
平台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显示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提供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
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还可以提供碳减排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模拟计算,平台可以评估不同减排措施的效果,并给出减排的最佳方案。
同时,平台还可以提供碳减排技术和装备的推荐,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减排设备和技术。
在管控方面,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碳排放数据的监管和管理机制。
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地区的碳排放标准,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比对。
同时,平台还可以协助企业完成碳排放的核算和报告,确保企业的数据真实可靠,并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此外,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还可以与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对接,实现碳排放权的交易和流转。
平台可以将企业的碳排放数据上传到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碳排放权的估值和贸易服务。
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企业可以实现碳减排的经济收益,并且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在实施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的碳减排目标和需求,以确定平台的功能和定制化需求。
其次,需要对企业的设备和系统进行调研和评估,确保平台可以与企业的现有系统和设备兼容。
最后,要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双碳管控一体化平台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碳减排和碳排放管控的目标。
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平台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减排措施的效果,并提供减排建议。
申能碳科技:打造低碳服务体系助力绿色发展
50认证和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碳排放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产品及其衍生品创新,建立健全碳普惠等自愿减排机制”。
上海碳普惠政策发布后,申能碳科技与中国太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迅速响应,基于各自业务特色和专业化优势,开发新能源车辆减排新举措,综合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协助合作方完成嵌入碳减排核算模块的线上平台开发,为后续衔接上海碳普惠平台奠定基础,同时,以碳积分兑换的方式,实现个人碳减排价值,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开启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上海市实现“人人低碳,乐享普惠”贡献力量。
除了政策导向外,业务创新也源于市场需求。
立足于碳市场高效履约和企业低碳融资难点,自2013年上海试点碳市场开市以来,遵循地方及各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申能碳科技与银、证、保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合作,落地了多笔首单碳+金融产品创新,包括全国首个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与CCER组合质押融资、上海首笔借碳交易等。
2023年,申能碳科技与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上海银行共同发布“绿色普惠担保产品”,进一步为盘活碳资产打通渠道,以融促产,助力金融行业赋能产业低碳转型深层次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协同联动 绿色发展过去五年多来,申能碳科技发挥金融板块孵化优势,以制度先行,同时贯彻落实前中后台风控管理体系,助力业务创新落地,双碳业务开展也初步获得了主管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认可,入选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2023年度上海市绿色低碳服务机构,荣获上海陆家嘴管委会颁发的“碳中和最佳实践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优秀服务及管理实践”证书、“全国碳市场2022年度优秀市场服务及管理实践”证书等多项荣誉。
“双碳”目标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涉及各产业领域,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在“双碳”浪潮下,申能碳科技将始终紧跟政策导向,积极参与碳市场发展、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等,持续加强与集团不同板块间协同,通过碳交易、碳咨询业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能源审计等衍生配套,从而开展更广义的碳资产管理。
e20环境平台
e20环境平台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气候保护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社区正在探索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e20环境平台领导着许多重要项目,旨在帮助全球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e20环境平台是由一组20家企业和全球社会投资机构(GSIF)共同创建的,旨在通过实施社会和环境变革项目,实现持续、可持续的发展。
这些企业代表20个不同的行业,从能源到运输,从能源利用到技术发展,从建筑到农业,从制造到污染控制,这些行业代表着全球社会的最前沿变革技术。
e20环境平台的目标是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基于全球气候保护协议的社会责任项目。
e20环境平台支持气候变化应对技术,并促进投资者参与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此外,e20环境平台还通过就业和技术培训来提升技能,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e20环境平台支持两种类型的项目气候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气候保护项目旨在帮助社会和企业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提升应对能力。
可持续发展项目旨在提高社会和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包括节能减排、改进工业安全状况,改善社区生活等。
e20环境平台支持的一系列社会责任项目和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将对全球社会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e20环境平台还将组织国际会议,讨论不同气候变化应对解决方案,并鼓励投资者参与气候变化应对项目。
e20环境平台的成立,将为全球社会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的宗旨是通过实施社会和环境变革项目,帮助全球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现全球气候保护协议,e20环境平台将能够改善全球气候状况,创建一个更绿色、更可持续的世界。
碳交易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碳交易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碳交易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各国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中,碳交易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也正在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一个高效、智能的碳交易智慧服务平台,将为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智慧化的碳交易服务平台,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实现碳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项目方案1.平台技术架构(1)平台架构本项目采用分布式架构,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高性能、高可用、高并发的智慧化碳交易服务平台。
(2)平台模块本项目平台包括以下模块:1)碳排放权交易模块:为碳排放企业提供在线交易平台,包括交易委托、撮合成交、结算等功能。
2)碳减排标准模块:提供碳减排标准的查询、解读、评估等功能,为企业提供参考与指导。
3)碳交易数据分析模块: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碳交易市场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市场监管提供支持和决策依据。
4)碳交易监管模块: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监管系统,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5)碳交易服务支撑模块:提供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等相关服务,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服务质量。
2.物联网技术应用本项目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碳减排企业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为碳交易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同时,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碳交易服务平台与碳排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交流。
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本项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碳交易市场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预警,为市场监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碳交易市场进行优化,提高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四、项目成果本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XX市“低碳生活”数智平台建设项目需求说明
XX市“低碳生活”数智平台建设项目需求说明一、建设内容备注:.中标单位在项目建设、试运行过程中的监理单位选定时,需经招标人同意。
2.投标人应保证提供开发过程中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3.甲方委托投标人开发的软件模块,版权及源代码属于甲方所有。
二、建设需求(一)项目背景XX市场监督管理局确定XX市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以XX市为试点区县,特此谋划XX市“低碳生活”数智平台应用场景建设,计划依托XX市“低碳生活”数智平台统一框架,基于碳普惠体系,对居民减少碳排放的行为进行量化核算,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积分制度对碳减排行为赋予一定的价值,实现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积极性,树立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加快形成*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社会建设新格局。
(二)项目目标在碳普惠体系下,依托XX市“低碳生活”数智平台(以下简称“XX市级主平台”),建设XX市“低碳生活”数智平台应用场景。
以市级3个社区试点数据及推广应用效果为基础,全面推广至XX市居民用电、用气领域场景建设。
同时结合现有基础情况、碳普惠推广机制,探索除电、气之外的应用场景,丰富本地低碳普惠行为,致力打造触角更加宽广、场景更加丰富、权益更加惠民。
(三)项目范围本次项目范围包括XX等6个试点社区居民用电、用气领域低碳应用场景建设。
(四)本期内容本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及数据治理服务、域属子数据库建设、居民生活用电、用气、用水领域低碳场景应用完善和开发、完善积分商城产品上架、低碳生活碳普惠应用场景建设、“低碳生活”数智分平台驾驶舱建设,以及外部系统对接以及等保测评服务、监理服务和推广服务。
(五)总体要求1.技术要求(I)平台要求采用JAVA语言开发,J2EE技术架构,业务平台采用B/S架构。
(2)支持并采用组件技术,使功能最优化并将内部模块间的相互依赖性减至最低。
(3)平台需实现与X里办、X政钉的统一身份认证,与XX碳普惠平台对接、与XX市“低碳生活”数智平台对接、与第三方平台对接、与供电、供气、水务系统对接等工作,满足多跨场景应用及数据协同。
碳交易十大品牌简介
碳交易市场的挑战
03
与机遇
政策风险
政策不确定性
碳交易市场的运行受到政策影响 较大,政策调整或变更可能导致 市场波动,增加投资风险。
监管风险
监管机构对碳市场的监管力度直 接影响市场稳定,不合规行为可 能受到严厉处罚,企业需要加强 自律。
市场价格波动
供求关系
碳排放权的供求关系是影响碳价格的 关键因素,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市 场动态,合理调整策略。
多样化参与
未来,不仅有企业参与碳 交易,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也有望加入,增加市场活 跃度。
十大品牌在未来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领导者
十大品牌凭借其专业能力 和市场经验,将成为碳交 易市场的领导者,引导市 场发展方向。
行业规范制定者
这些品牌将积极参与制定 行业标准,推动碳交易市 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创新推动者
技术创新
期望企业能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提升碳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行业的
可持续发展。
THANKS.
碳交易的市场Βιβλιοθήκη 状国际市场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碳交易市场,如欧洲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美国的加州碳市场等。这些市场通过限额与交易(cap-and-trade) 等方式,推动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市场
中国也建立了多个地方碳交易市场,并正在逐步推动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建设。 目前,中国的碳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前列。
国际市场联动
国际碳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对国内市场 产生影响,国内企业需要关注国际碳 市场动态,做好风险防范。
技术创新带来的机遇
碳捕获与储存技术
随着碳捕获与储存技术的发展, 企业可以实现低碳排放,从而在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大事记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大事记一、零碳平台的母体诞生2009年1月15日,为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提供设计、运营服务的零碳中心主体公司在上海市注册成立。
二、第一代零碳平台——碳册系统问世2010年3月11日,零碳中心运营的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在位于南京东路的南新雅大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碳册系统,启动全球第一个进行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CO2排放的计算平台,也是一个可以进行由个人或企业的节碳行为所减少的CO2排量来中和某个生产或社会活动所产生的碳排量的平台。
碳册系统的核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建筑、材料、交通等二氧化碳计量法则,也就是碳减排量测算的方法学与基准线;二是方法学的审核环节;三是个人或企业网上注册、登记与审核系统。
其中企业的网上碳相关活动数据必须接受第三方认证方可获得零碳的碳标定证书颁发和进入网上换购零碳联盟产品的交易环节。
个人获得碳积分达一定额度也将获得世博会零碳馆的奖励。
2010年5月1日~10月30日,上海世博会运营期间,伦敦案例零碳馆内展示的大富翁碳册系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在衣食住行方面选择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体验减碳绩效和快乐的游戏环节。
大富翁碳册系统能对生活中各类产品或各种活动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1台120L的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的使用,一年可以减少CO2排放1.134吨;在日常餐饮方面,少吃1公斤牛肉就可以减少13.3kg CO2排放。
零碳馆大富翁碳册系统通过这一系列的生活节约细节描述,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减少CO2排放的意识。
同时,这些用户可以获得一个碳帐号,可以在碳册平台上记录自己的碳足迹,也可以将计算得出的碳减排量通过碳帐户进行模拟碳交易和实现碳中和。
2010年5月3日,中国大陆第一个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计量的企业中山市大自然木业有限公司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莱茵TUV颁发的证书,确认2009年度每平方米强化木地板产品全生命周期排放温室气体7.66kg。
零碳信用换平台的可贵刨新——企业与个人小额碳减排模式意义评析
一、零碳信用置换平台诞生的意义1、零碳信用置换平台诞生背景2010上海世博会上,伦敦零碳馆具体演绎了零碳建筑“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一举确立零碳中心在中国低碳业的领军地位。
作为英国学成的能耗标准测评专家,零碳馆馆长(设计者)、零碳中心总裁、上海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陈硕主持了“世博会永久建筑‘一轴四馆’”的节能减排绩效计量。
该项目成果通过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审查和上海市科委组织的科研课题验收。
零碳中心也因出色的碳计量技术及成果与上海环境科学院、同济大学一起,共同获得世博科技先进集体荣誉。
挟世博光环,零碳中心顺势转型——成立覆盖零碳规划、建筑设计咨询、碳计量、合同能源管理等上下游企业的集团公司。
陈硕领衔的上海零碳中心落户杨浦,旨在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2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中国唯一、向企业与个人开放、以碳信用为交易媒介的“零碳信用置换平台”(简称碳置换平台)。
2、“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建立的意义国家发改委要求包括北京、上海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要求。
3上海市委党校决策咨询课题“中国特色城市转型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文章认为:“上海应依托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平台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碳交易平台功能集聚杨浦。
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公开交易信息,统一交易标准、交易价格,提高碳交易的效益。
”4“碳置换平台”的建立,是对现有碳减排市场模式的拓展和模式创新。
(1)小额碳计量技术是碳计量方法学的突破小额碳计量已成为关系中国节能减排事业 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际方面:中国大规模发展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申请C D M 机制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数据:截至2012年4月底,国内C D M 项目已批准4024个,已注册1931个,联合国E B 已签发仅有771个。
由于国内碳减排技术文/易幸麟内容提要:上海杨浦区域内,复旦、同济等著名高校院所林立,5千余家科技企业云集,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示点城区。
零碳信用系统将揭开面纱
零碳信用系统将揭开面纱
武德俊
【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据资料显示,每个人每天仅正常呼吸就会产生1140克二氧化碳,如果算上交通、饮食、穿衣和工作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将会大大增加.随着二氧化碳影响气候变化知识的普及,许多人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消除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3月下旬,个人参与碳交易将变成现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上海零碳中心即将推出中国第一套碳交易平台——零碳信用置换系统(简称“碳购系统”).该系统采用小至千克的电子碳减排计量数据为基本单位,为所有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方便、快捷、低偿的小额碳减排量交易及碳中和服务.
【总页数】1页(P41)
【作者】武德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揭开提单的"神秘面纱"—"一带一路"信用证开证纠纷案例分析 [J], 建纬(北京)律师事务所
2.揭开信用不良记录的神秘面纱 [J], 夏璟璟
3.碳信用货币化分析--以零碳信用置换平台为例 [J], 徐慧玲;周易
4.探寻函数零点揭开参数面纱
——从一道高考题谈起 [J], 蔡海涛
5.一则案例揭开“软条款”信用证的面纱 [J], 刘琛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的可贵创新——企业与个人小额碳减排模式意义评析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的可贵创新——企业与个人小额碳减排模
式意义评析
易幸麟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上海杨浦区域内,复旦、同济等著名高校院所林立,5千余家科技企业云集,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示点城区.在宏大的科技资源基础上,汇集了硅谷银行、联合国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为代表的科技金融要素市场1.随着中国节能环保技术与碳减排的普及推广,上海零碳中心推出的“零碳信用置换平台”近日上线,意味着碳交易市场将面向所有企业与个人开放,这不仅丰富了杨浦科技金融市场结构,其所独具的“(碳切分+碳集合)+自愿”小额碳交易模式,突破现行CDM机制交易范式,为扩大中国碳交易规模开拓了一条新路.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易幸麟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杨浦区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碳减排环境下生产企业的决策优化--以零售商选择、产品定价和碳足迹为例 [J], 罗高
2.基于碳普惠制的城市公共自行车个人碳减排量计算 [J], 黎炜驰;曾雪兰;梁小燕;
卞勇;徐伟嘉;杨乐亮
3.碳税规制下零售商减排成本分担对企业减排决策的影响 [J], 姜跃;韩水华
4.碳税情景下企业碳减排技术创新的响应机理与系统仿真 [J], 龙飞;祁慧博;刘笑萍;张玫
5.碳信用货币化分析--以零碳信用置换平台为例 [J], 徐慧玲;周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是全球第一款同时面向企业和个人开放的碳交易平台。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是在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鼓舞 下,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主办方零碳中心联袂推出的公益性碳平台。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同时也是由上海世博会零碳馆2001年世博期间零碳馆内展示的、基于个人的碳积分系统升级而成的全球首个小额碳减排置换平台。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旨在推动全民减排并且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个人碳减排行为的动力与积极性。
零碳信用置换的交易原理源于2005年左右在英国剑桥大学马丁中心研究学者所论证的个人行为低碳激励原理,并获零碳中心资助完成。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突破了国际上以吨为交易单位的门槛,将碳交易标准单位从吨降至千克,向所有企业与个人开放了一个便捷、低成本的碳置换市场。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在碳交易方面具有两大独特的功能:
功能之一为“碳聚合”功能,即可以将许多减排企业产生的经第三方核证认可但又难以直接交易的小额碳减排量,汇聚打包成大额碳减排数据,或进入国家指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或经平台置换给有碳减排需求的企业,从而让付出碳减排努力并取得成果的企事业能得到及时和足额的回报。
功能之二为“碳切分”功能,即可以将自愿减排企业经第三方核证认可的较大额的碳减排量,或有碳减排意愿、经平台换购的碳减排量,分割为以1千克单位计算的标准交易起点,随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满足众多企业与个人小额购买碳减排与实现碳中和的需求。
零碳中心总裁、上海特聘专家、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馆长陈硕认为:“即使国家关于VER 交易的管理办法出台,自愿减排的积极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被充分调动起来。
因为无论CER(核证减排量)还是VER(自愿减排量),都存在审批周期长,收取费用高、办理手续繁的问题,这将导致绝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
”
零碳信用置换平台破解了CER(核证减排量)和VER(自愿减排量)审批周期长、收取费用高、办理手续繁的难题,让减排企业的努力即时获得回报,让消费者因为选择减排企业的低碳商品而得到激励。
如此一来,企业与个人的减排积极性都能得到持续激励,减排就能趋于常态化、生活化,从而有利于从民间开始大力推动社会力量进入减排的行列。
平台可以应企业的要求为其计算产品或组织或建筑或活动的碳排放量,并为企业的减排
行为提供咨询。
企业的实际减排量经核证后可以在碳置换平台被转换成零碳信用并分解到自
身的产品,然后通过市场流通赠送给消费者。
有减排意愿的企业也可以从碳置换平台预先置
换一定额度的零碳信用。
消费者仍然通过这个置换平台把来自产品的减排量出售或置换给平
台运营商——零碳中心。
因为消费者可以在碳置换平台兑现零碳信用的价值,所以将对含碳
信用的产品持续关注,企业收获社会公益形象的同时,收获了大批的低碳消费群体。
最后,
零碳中心又将经由自身碳置换平台积累、融合到的减排量,投放到更大规模的交易平台——
上海环交所,用于挂牌出售。
由此,平台既培育了卖方市场,也培育了买方市场,从而活跃、
繁荣了低碳产业,使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门槛被实实在在地降低了。
借助先进的IT技术手段,通过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让企业减排努 力得到即时回报,让个人低碳生活方式得到精神与物质奖励,从而持续推动全社会减
排目标的实现——这就是零碳信用置换平台创立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