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复习:胆郁痰扰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二十七)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知识理论(二十七)E.脉弦细数177. 以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苔黄腻为临床表现的是A.心火亢盛证B.心阴虚证C.痰火扰神证D.胆郁痰扰证E.痰蒙心神证178. 症见少腹冷痛,前阴坠胀疼痛,舌淡脉沉紧,此属A.肝胃不和证B.寒滞肝脉证C.肾阳虚证D.寒滞胃肠证E.胃肠气滞证179. 肾气不固证的小便异常改变应除外下列哪项A.夜尿频多B.小便短赤C.小便失禁D.余沥不尽E.睡中遗尿180. 肾阳虚证表现为生殖功能减退的症状应除外下列哪项A.阳痿B.早泄C.经闭D.不孕E.精冷181. 下列属于热极生风证临床表现的是A.形体消瘦B.眩晕耳鸣C.牙关紧闭D.五心烦热E.潮热颧红182. 下列不属于湿热蕴脾证临床表现的是A.脘腹胀闷B.口中黏腻C.舌苔白滑D.渴不多饮E.身热不扬183.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A.传经B.循经传C.越经传D.表里传184. 厥阴病寒证的治法是A.温经散寒,养血通脉B.温经散寒,除湿止痛C.温经散寒,健脾和中D.温经散寒,温通经脉E.温经散寒,养血止痛185. 下列哪一项不是少阳证的表现A.寒热往来B.心烦欲呕C.大便燥结D.胸胁苦满E.口苦目眩186.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脉浮紧,辨证为A.太阳中风证B.太阳蓄水证C.太阳蓄血证D.太阳伤寒证E.少阳证187. 症见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此为A.太阳经证B.太阳腑证C.少阳病证D.阳明经证E.阳明腑证188. 下列选项中,不属阳明病热证主要表现的是A.大热B.便秘C.大汗D.大渴E.脉洪大189. 下列哪项不是太阴病证的临床表现A.腹胀满B.腹痛C.脉沉缓D.便秘E.四肢欠温190. 症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辩证为A.少阴热化证B.少阳病证C.阳明经证D.心肾不交证E.心血虚证191. 伤寒初起不从阳经传入,病邪直入三阴者称为B.并病C.循经传D.越经传E.直中192. 下列哪项不属于卫分证的临床表现A.发热微恶寒B.头痛C.咽喉肿痛D.舌质深绛E.脉浮数193. 气分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发热B.口渴C.汗出D.斑疹隐隐E.舌红苔黄194. 以下不属于营分证临床表现的是A.身热夜甚B.四肢抽搐C.神昏谵语D.口不甚渴E.斑疹隐隐19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血分证临床表现的是A.身热夜甚B.斑疹隐隐C.吐血便血D.角弓反张E.舌质深绛196. 症见身热夜甚,躁扰不宁,便血,舌质深绛,脉红数,属于A.血分证B.营分证C.厥阴病征D.少阴病证E.气分证197. 下列不属肾精耗损证表现的是A.手足心热B.消瘦无力C.口燥咽干D.舌绛不鲜177.【答案】D【解析】胆郁痰扰证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胀闷,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舌淡红或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
中医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诊断学考试知识点汇总中医诊断学是考试中容易得分和对学习其他临床科目有很大帮助的学科,就此,对中医诊断学在考试中常出现考点的容进展了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重点容,重点复习,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诊:一、望神中四种神态常考的是少神、假神及得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假神尤为常考察的容。
1.得神的临床表现:精神良好,神志清楚,反响灵敏,两目精彩,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作自如等。
反映脏腑精气充足,生命活动正常,为安康的表现。
2.少神的临床表现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缓慢等。
提示正气缺乏,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
常见于素体虚弱者,或病情较轻,或病后恢复期。
3.假神的临床表现: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转佳,神志清楚;或目无光荣,突然目光转亮;或久病面色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久病懒言少语,却突然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久病本无食欲,而突然欲进饮食或食量突然增加等。
提示脏腑精气衰竭,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多见于临终之前。
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二、望面色中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意义是重点中的重点。
考频率尤为高。
1.青色青色主血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
〔1〕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
〔2〕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剧痛,或肝病迁延日久。
〔3〕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阳虚衰,心血瘀阻,或肺气壅塞。
〔4〕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冷脉微,多属心阳暴脱证。
2.赤色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1〕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炽热炽盛的实热证。
〔2〕两颧潮红者,多属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3〕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颧颊部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是阳气虚衰,阴寒盛,阴盛格阳,虚阳上越所致,属病重。
3.黄色黄色主脾虚、湿证。
〔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萎黄〞。
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缺乏者。
〔2〕面色淡黄而虚浮,称为"黄胖〞。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一、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历年考试题1、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以常达便B.见微知著C.司外揣内D.四诊合参E.以上均非答案:D第二单元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
多因外邪袭表。
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
多因阳失温煦。
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
意义:主表证。
历年考试题1、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A.疟疾病证B.湿温病证C.外感表证D.半表半里证E.阳明病证答案:C2、但寒不热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
意义:主里寒证。
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
(2)久病恶寒:虚寒证。
历年考试题1、久病畏寒,临床多见于那种证候A.气虚B.阳虚C.表寒D.实寒E.以上均非答案:B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叫但热不寒。
分类:①壮热。
②潮热。
③微热。
(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度以上)。
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
意义:主里实热证。
(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
属阳明腑实。
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属湿温病,湿遏热伏。
夜间潮热:入夜低热,骨蒸发热。
属阴虚火旺。
(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 度之间。
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分类:①阴虚发热。
②气虚。
③小儿夏季热。
历年考试题1、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A.阴虚潮热B.阳明潮热C.湿温潮热D.气虚发热.E.阳明经热答案:C2、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答案:C3、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病机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气血两虚E.气阴两虚答案:E 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
执业医师考试 中医内科 胆
三十、头痛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薄荷叶(不见火)240克 川芎 荆芥(去梗)各120克 香附子(炒)250克(别本作细辛去芦30克) 防风(去芦)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60克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菊花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川芎二分,酒洗、蔓荆子三分,碎、生姜三片)-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柴胡(12克) 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 生姜(15克) 枳实(9克) 大枣(4枚) 大黄
3)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犀角、黄连山栀、大黄、板蓝根、生地玄参、丹皮、
茵陈、土茯苓、
阴黄
1)寒湿阻遏:温化寒湿、健脾退黄-茵陈术附汤—附子、白术干姜、茵陈茯苓泽泻猪苓
痰浊郁闭证---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半夏、茯苓、橘红、竹茹、郁金、菖蒲、胆星、天麻、
钩藤、僵蚕、
脱证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和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附子、山茱萸
恢复期
风痰淤阻—搜风化痰,行淤通络---解语丹---白附子(炮) 石菖蒲(去毛) 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十沸) 天麻 全蝎 羌活 白僵蚕(炒) 南星(牛胆酿,如无,只炮)各30克 木香15克
2.中脏腑
闭证—
痰热腑实证—通腑泄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桃仁9克(勿研) 五灵脂6克(包) 生蒲黄4.5克 鲜生地24克 生川军6克(酒洗) 元明粉3克 生甘草1.8克 犀角汁4匙(冲)
《中医诊断学》考试资料
中医诊断学各位同学:根据我们实践操作,考试资料内容有80%左右相同,但是题目的顺序会不同。
请一定要认真看清楚题目,查找答案答题。
如果题目不在我们提供的的考试资料里,自己就在百度查询。
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完毕确认无误之后请点击交卷按钮交卷(考试期间不要随意关闭界面,否则网络平台自动计算已考1次。
超出规定答题时间,系统自动会提交。
)。
您有3次答题的机会,请按照我们的资料来答题,尽量考高分,争取考一次就过关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1.胸胁胀闷,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黯,脉涩,此属:(2分)A气滞血瘀证B寒凝血瘀证C血热互结证D气虚血瘀证E血虚气滞证正确答案A2.巅顶痛者,属何经病证:(2分)A足厥阴经B足太阳经C足阳明经D足少阳经E足少阴经正确答案A3.舌体短缩,色青紫而湿润,多属:(2分)A气血两虚B痰浊内阻C疫毒攻心D寒凝经脉E热入营血正确答案D4.患者阳强易举,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酸痛,舌红少苔,宜诊断为:(2分)A肾气不固证B肾阴虚证C肝肾阴虚证D心肾不交证E肾阳虚证正确答案B5.苔黑而滑润多见于:(2分)A湿热郁蒸B阴虚火旺C热盛伤津D阳虚寒盛E热毒深重正确答案D6.妇女带下黄臭多属:(2分)A脾虚湿困B湿热下注C肝经郁热D肾气不固E脾胃阳虚正确答案B7.胃热炽盛证,最不可能见下列哪项:(2分)A龈肿齿衄B舌红无苔C便秘尿黄D胃脘灼痛E消谷善饥正确答案B8.大便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因:(2分)A大肠湿热B寒湿内盛C伤食积滞D脾胃虚弱E肝胃不和正确答案C9.亡阴证的证候特点,错误的是:(2分)A汗粘如油B口渴欲饮C身灼肢厥D小便极少E脉细数疾正确答案C10.血瘀证的常见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2分)A痛如针刺B腹内癥积C出血反复不止D脉弦滑E面色黧黑正确答案D11.下列哪项不是地图舌的特征:(2分)A舌苔不规则剥落B界限不清楚C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D剥落部位时有转移E边缘突起正确答案B12.寒证与热证的相互转化,关键的因素是:(2分)A邪气的性质B邪气的进退C邪正的对比D阴液的盈亏E阳气的盛衰正确答案E13.肾病的性质多为:(2分)A虚证B实证C热证D寒证E寒热错杂证正确答案A14.患儿白斑满口如雪片者,为:(2分)A乳蛾B唇风C口疳D鹅口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15.脾不统血证最不可能见下列何症:(2分)A面色淡白或萎黄B舌淡脉细无力C牙龈肿痛出血D皮肤出现紫斑E神疲气短乏力正确答案C16.阴虚证的口渴特点是:(2分)A口燥咽干,口渴不欲饮B口渴引饮C渴喜热饮,饮量不多D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E口渴欲饮,水入即吐正确答案A17.气滞证的特征是:(2分)A头晕眼花B胀闷疼痛C嗳气恶心D腹部坠胀E手足发麻正确答案B18.《三指禅》属于哪类专著:(2分)A舌诊B望诊C问诊D脉诊E按诊正确答案D19.舌胖短缩苔腻的主病是:(2分)A痰浊内蕴B寒滞经脉C气血亏虚D邪热亢盛E酒毒正确答案A20.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新生颗粒称为:(2分)A光剥舌B花剥苔C类剥苔D地图舌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21.舌淡紫而湿润,多见于:(2分)A气阴两虚B痰浊内阻C津液亏损D阳虚血瘀E热毒深重正确答案D22.小便不畅,点滴而出是:(2分)A癃B闭C淋证D尿失禁E尿急正确答案A23.舌淡白瘦薄而有裂纹,多是:(2分)A阴虚火旺B阳虚湿盛C气血两虚D血虚不润E热盛伤津正确答案D24.全目赤肿为:(2分)A心火B肺火C脾火D痰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25.手指切脉的最佳部位是:(2分)A指尖B指目C指腹D指端E指背正确答案B26.肾精久耗、阴虚火旺病人的面色可见:(2分)A面黑暗淡B面黑焦干C眼眶周围发黑D面色青黑E面部浮肿正确答案B27.腐苔不具备的特征是哪项:(2分)A舌苔颗粒粗大B舌苔根底松浮C如豆腐渣堆铺D舌苔稠厚粘腻E刮之易去正确答案D28.与脾肺气虚最无关的症状是:(2分)A面浮肢肿B肢体麻木C腹胀便溏D久咳不止E乏力少气正确答案B29.面色淡白,眩晕,视物模糊,爪甲不荣,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中医执业助理考试 技能 常见病证型总结及趣味记忆
第一章内科一、感冒(一)常人感冒1.风寒感冒2.风热感冒3.暑湿感冒(二)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2.阴虚感冒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2.风热犯肺证3.风燥伤肺证(二)内伤咳嗽(痰痰肺阴)1.痰湿蕴肺证2.痰热郁肺证3.肝火犯肺证4.肺阴亏耗证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证2.热哮证3.寒包热哮证4.风痰哮证5.虚哮证(二)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2.肺肾两虚证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证2.痰热郁肺证3.表寒肺热证4.痰浊阻肺证5.肺气郁痹证(二)虚喘1.肺气虚耗证2.肾虚不纳证3.正虚喘脱证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2.虚火灼肺证3.气阴耗伤证4.阴阳两虚证六、心悸(气血阴阳水瘀痰)1.心虚胆怯证2.心血不足证3.阴虚火旺证4.心阳不振证5.水饮凌心证6.瘀阻心脉证7.痰火扰心证七、胸痹(气阴心肾阴阳虚)1.心血瘀阻证2.气滞心胸证3.痰浊闭阻证4.寒凝心脉证5.气阴两虚证6.心肾阴虚证7.心肾阳虚证八、不寐(肝胆脾肺肾)1.肝火扰心证2.心胆气虚证3.心脾两虚证4.痰热扰心证5.心肾两虚证九、痫病痫病风痰痰火瘀,心脾心肾两亏虚)1.风痰闭阻证2.痰火扰心证3.瘀阻脑络证4.心脾两虚证5心肾亏虚证十、胃痛(寒热食肝+阴寒瘀)1.寒邪客胃证2.湿热伤中证3.饮食伤胃证4.肝气犯胃证5.胃阴亏耗证6.脾胃虚寒证7.瘀血停胃证十二、呕吐(食肝痰邪,吐阴阳气)(一)实证1.食滞内停证2.肝气犯胃证3.痰饮内阻证4.外邪犯胃证(二)虚证1.胃阴不足证2.脾胃阳虚证3.脾胃气虚证十二、腹痛(寒热食肝+寒瘀)1.寒邪内阻证2.湿热壅滞证3.饮食积滞证4.肝郁气滞证5.中虚脏寒证6.瘀血内停证十三、泄泻(寒热食肝+气阳)(一)暴泻1.寒湿内盛证2.湿热伤中证3.食滞肠胃证(二)久泻1.肝气乘脾证2.脾胃虚弱证3.肾阳虚衰证十四、痢疾(6个证)1.湿热痢2.疫毒痢3.寒湿痢4.阴虚痢5.虚寒痢6.休息痢十五、便秘(冷热气,阴阳气)(一)实秘1.冷秘2.热秘3.气秘(二)虚秘1.阴虚秘2.阳虚秘3.气虚秘十六、协痛(三肝瘀)1.肝郁气滞证2.肝胆湿热证3.肝络失养证4.瘀血阻络证十七、黄疸(湿热胆毒寒湿脾)(一)阳黄1.热重于湿证2.湿重于热证3.胆腑郁热证4.疫毒炽盛证(二)阴黄1.寒湿阻遏证2.脾虚湿滞证十八、头痛(寒热湿,气血阴阳痰瘀)(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2.风热头痛3.风湿头痛(二)内伤头痛1.气虚头痛2.血虚头痛3.肾虚头痛4.肝阳头痛5.痰浊头痛6.瘀血头痛十九、眩晕(气血阴阳痰瘀)1.气血亏虚证2.肾精不足证3.肝阳上亢证4.痰湿中阻证5.瘀血阻窍证二十、中风(一)中经络(络阳风)1.风痰入络证2.风阳上扰证3.阴虚风动证(二)中脏腑(脏腑痰痰痰)闭证1.痰浊闭阻证2.痰热腑实证3.痰火瘀痹症脱证阴竭阳亡证(三)恢复期1.风痰瘀阻证2.气虚络瘀证3.肝肾亏虚证二十一、水肿(一)阳水(风水湿湿湿)1.风水相搏证2.水湿浸渍证3.湿热壅盛证4.湿毒浸淫证(二)阴水1.脾阳虚衰证2.肾阳衰微证3.瘀水互结证二十二、淋证(气血石膏劳热)1.气淋2.血淋3.石淋4.膏淋5.劳淋6.热淋二十三、阳痿(肝肝肾肾心脾)1.肝郁不舒证2.湿热下注证3.命门火衰证4.惊恐伤神证5.心脾亏虚证二十四、郁证(气火痰,神脾肾)1.肝气郁结证2.气郁化火证3.痰气郁结证4.心神失养证5.心脾两虚证6.心肾阴虚证二十五、血症(一)鼻衄(玉龙归桑)1.胃热炽盛证2.肝火上炎证3.气阴亏虚证4.热邪犯肺证(二)齿衄(胃清心,阴六茜)1.胃火炽盛证2.阴虚火旺证(三)咳血(百白黛桑)1.阴虚肺热证2.肝火犯肺证3.燥热伤肺证(四)吐血(十心龙归)1.胃热壅盛证2.肝火犯胃证3.气虚血溢证(五)便血(黄地归)1.脾胃虚寒证2.肠道湿热证3.气虚不摄证(六)尿血(小白药归)1.下焦湿热证2.肾虚火旺证3.肾气不固证4.脾不统血证(七)紫斑(十茜归)1.血热妄行证2.阴虚火旺证3.气不摄血证二十六、消渴(一)上消肺热津伤证(二)中消1.胃热炽盛证2.气阴亏虚证(三)下消1.肾阴亏虚证2.阴阳两虚证二十七、内伤发热(气血阴阳气痰瘀)1.气虚发热证2.血虚发热证3.阴虚发热证4.阳虚发热正5.气郁发热证6.痰湿郁热证7.血瘀发热症二十八、虚劳(一)气虚1.心气虚证2.脾气虚证3.肺气虚证4.肾气虚证(二)血虚1.肝血虚证2.心血虚证(三)阴虚证1.肝阴虚证2.心阴虚证3.脾阴虚证4.肺阴虚证5.肾阴虚证(四)阳虚证1.心阳虚证2.脾阳虚证3.肾阳虚证三十、痹症(寒热痰瘀肝肾虚)1.风寒湿痹(1)行痹(2)痛痹(3)着痹2.风湿热痹3.痰瘀痹阻证4.肝肾阴虚证三十一、痉证(邪三热痰阴血亏)1.邪壅经络证2.肝经热盛证3.阳明热盛证4.心营热盛证5.痰浊阻滞证6.阴血亏虚证三十二、萎证萎证脾胃肝肾虚,肺热湿热脉络瘀)1.脾胃虚弱证2.肝肾亏虚证3.肺热津伤证4.湿热浸淫证5.脉络瘀阻证三十三、腰痛(寒热瘀虚)1.寒湿腰痛2.湿热腰痛3.瘀血腰痛4.肾虚腰痛(1)肾阴虚证(2)肾阳虚证第二章外科一、乳癖(冲痰)1.冲任失调证2.肝郁痰凝证二、湿疮1.湿热蕴肤证(急性)2.脾虚湿滞证(亚急性)3.血虚风燥证(慢性)三、痔(风湿瘀脾)1.风热肠燥证2.湿热下注证3.气滞血瘀证4.脾虚气陷证六、肠痈1.瘀滞证(初期)2.湿热证(酿脓期)3.热毒证(溃脓期)第三章妇科病一、崩漏(崩漏热瘀脾肾虚)1.血热证(1)虚热证(2)湿热证2.血瘀证3.肾虚证4.肾虚证(1)肾阳虚证(2)肾阴虚证(3)肾气虚证三、痛经痛经气滞寒热瘀,气血亏虚肾气虚)1.气滞血虚证2.寒凝血瘀证3.湿热瘀阻证4.气血亏虚证5.肾气亏虚证四、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证2.肾阳虚证3.肾阴阳俱虚证五、带下病带下脾肾夹湿毒,肝肾亏虚血枯阻)(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2.肾虚证3.阴虚夹湿证4.湿热下注证5.热毒炽盛证(二)带下过少1.肝肾亏虚证2.血枯瘀阻证六、胎漏、胎动不安(热肾气血虚)1.血热证2.肾虚证3.气血虚弱4.跌仆伤胎5.癥瘕伤胎第四章儿科一、肺炎喘嗽寒热痰毒阴脾虚,心阳厥阴难喘息)(一)常证1.风寒闭肺2.风热闭肺证3.痰热闭肺证4.毒热闭肺证5.阴虚肺热证6.肺脾气虚证(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2.邪陷厥阴证二、小儿泄泻(一)常证(寒热食肝脾肾虚)1.风寒泻证2.湿热泻证3.伤食泻证4.肝郁脾虚证5.脾虚泻证6.脾肾阳虚泻证(二)变证1.气阴两虚证2.阴竭阳脱证三、厌食症(不异胃)1.脾失健运证2.脾胃气虚证3.脾胃阴虚证四、水痘(水痘肺气心包肺)(一)常证1.邪伤肺卫证2.邪炽气营证(二)变证1.邪陷心包证2.邪毒闭肺证。
中医诊断学-题库及答案-虚证、实证、痰饮证、血瘀证
带下色白质稠、状如凝乳,或呈豆腐渣状,气味酸臭,伴阴部瘙痒--湿浊下注
灼痛(虚证)--阴虚火旺
濡脉(浮细无力而软)――虚证,湿困
撮空理线循衣摸床--邪热亢盛,或久病大虚
缓脉(一息四至,脉来怠缓)――湿病/脾胃虚弱/平人
慢脾风--小儿吐泻后四肢抽搐,脾阳虚脱
涩脉(往来艰涩,迟滞不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老人鼻流清涕--肺气虚、阳气虚
困倦嗜睡,头目昏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痰湿困脾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脾胃气虚
渴喜热饮,饮水不多,或水入即吐者--痰饮内停,或阳气虚弱
舌体胖大、色白--气虚、阳虚
脘闷纳呆,兼见头身困重,便溏苔腻生痰湿
舌不胖,质嫩、有齿痕--脾气虚,气血两虚
头晕昏沉,伴胸闷呕恶,舌苔白腻――痰湿内阻
里证有汗--里热证;里虚证
痰多,兼咳喘--痰浊阻肺
口流清涎量多--脾气虚弱
身重困倦,神疲思睡--湿邪困脾
疽--气血虚而寒痰凝滞
麻木--湿痰瘀血阻络
胞轮振跳(目润)--血衰气弱
目眩兼头晕胸闷,倦肢麻,心苔腻--痰湿上蒙清窍
开口频繁--胃气虚弱
失眠时时惊醒,伴胸闷头晕,口苦心烦--胆郁痰扰
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情绪波动或精神紧张--肝郁乘脾
代脉(迟而中止,止有定数)――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
排便不爽--大肠湿热,食滞胃肠,肝气犯脾
短脉(首尾俱短,不及本部)――气郁/气损
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
应指坚搏――无胃的脉象
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之势)――健康人/病进
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无根脉象
耳薄而白--肾败,见于垂危之人
脏腑辨证论治-肝证与胆证篇:8胆郁痰扰证
脏腑辨证论治-肝证与胆证篇:8胆郁痰扰证脏腑辨证论治-肝证与胆证篇:8 胆郁痰扰证主症:惊悸失眠,胆怯易惊,烦躁不安,犹豫不决,口苦呕恶,胸胁胀满,眩晕耳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胆郁痰扰证是指痰热内扰,胆气不宁所表现的证候。
①胆为痰热所扰,情志失常的表现:痰热内扰,胆气不宁,决断不行,则惊悸失眠,胆怯易醒,烦躁不安;胆气不舒,气机郁滞,故胸胁闷胀,善太息;②痰热内生的表现:痰热上扰头目,则头晕目眩,热蒸胆气上逆,故口苦呕恶,痰热为患,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主要判断依据为:惊悸失眠,胆怯易醒+痰热内蕴之象。
病因:本证的形成多是因为情志不悦或受到精神刺激,使肝气郁结,气郁生痰,痰郁化热,胆气被扰,胆之决断功能失常,而发此证。
治则、方剂:利胆、理气、化痰。
方选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可临床随症加减,如失眠严重的可加夜交藤、合欢皮等;怪梦连篇的可加磁石、代赭石等;如果眩晕呕恶严重的可加菊化、僵蚕;如热邪重而口苦心烦的可加黄连、黄芩等。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祛痰剂燥湿化痰方类)[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 甘草一两 (30g),炙茯苓一两半(45g)[用法]上锉为散。
每服四大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
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
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
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中医执业(助理)实践技能常见病证型总结
胜利咨询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附:虚体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化裁。
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加减。
(二)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
:月华丸加减。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试卷11 (1)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试卷11(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2型题(总题数:4,分数:8.00)1.患者,男,56岁,素患眩晕,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而胀,继则昏厥仆倒,呕血,不省人事,肢体强痉,舌红苔黄。
脉弦。
其病机是(分数:2.00)A.气郁B.气逆√C.气脱D.气陷E.气结解析:解析:气逆证是体内气机升降应降反升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证候。
不同的脏腑表现不一样,总的特点是呼吸道、上消化道有逆气上冲经口鼻而出,或头面气血过度充盈,郁滞的症状。
根据题干,此患者属于气逆证,此题正确答案是B。
2.患者身材瘦小,小腹坠胀,喜深吸气,身体困倦,大便略稀,舌淡,脉弱,其证候是(分数:2.00)A.气虚B.气滞C.气陷√D.气逆E.气血两虚解析:解析:气陷证是因气虚而升举无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是腰腹气坠感,久泻久痢不止,便意频频,白浊带下,或胃、肾下垂,脱肛,阴挺,头晕眼花,面色晄白,耳鸣,气短不能接续,及气虚证的其它表现。
根据题干,此患者属于气陷证,所以此题答案为C。
3.患者,女,31岁。
神疲乏力,少气懒育,形体消瘦,劳累则月经漏下不止,舌质淡白,脉弱。
其证候是(分数:2.00)A.气虚B.血虚C.气血两虚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解析:解析:气不摄血证是气虚摄血无力导致血液溢于脉外的证候。
临床表现是吐血、衄血、便血、吐血、崩漏等慢性出血,面色无华,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嫩苔薄白,脉弱或芤。
根据题干,此患者属于气不摄血证,所以此题答案为D。
4.患者,女,32岁,胸胁、乳房胀痛,闷闷不乐。
经来腹部刺痛。
经色紫黯,量少,夹有血块,舌质紫黯,脉弦涩,其证候是(分数:2.00)A.气虚血瘀B.肝气郁结C.气滞血少D.气滞血瘀√E.寒滞肝脉解析:解析:气滞血瘀证是由于气机郁滞而导致血行瘀阻的复合证候。
临床表现是身体局部痞满、胀痛、窜痛,继之出现刺痛、拒按而不移,或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健忘失眠,或面色晦暗青紫,或妇女乳胀、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尽,血色紫暗夹血块,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结代。
中医诊断考试重点病症
【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
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作为辨证要点。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动作痛。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
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可酿成症瘕。
(二)肝火上炎证肝火上炎证,是指肝脏之火上逆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纭,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肝脉循行部位的头、目、耳胁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作为辨证要点。
肝火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络脉,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如挟胆气上逆,则口苦口干;肝失条达柔顺之性,所以急躁易怒;火热内扰,神魂不安,以致失眠,恶梦纷纭,肝火内炽,气血壅滞肝部灼热疼痛,热盛耗津,故便秘尿黄,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热移胆,循经上冲,则耳鸣如潮;火伤络脉,血热妄行,可见吐血衄血。
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
(三)肝血虚证(四)肝血虚证,是指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征候。
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雀目。
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妇女常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舌淡苔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筋脉、爪甲、两目、肌肤等失血濡养以及全身血虚的病理现象为辨证要点。
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故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失养,则干枯不荣;血不足以安魂定志,故夜寐多梦;目失所养,所以视力减退,甚至成为雀盲。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问诊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问诊[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目眩的常见原因A.风热上袭B.痰蒙清窍C.肝火上炎D.肝阳上亢E.肝阳化风正确答案:A(江南博哥)参考解析:目眩是指患者自觉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的症状。
因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及痰湿上蒙清窍所致者,多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因气虚、血亏、阴精不足所致者,多属虚证。
掌握“问耳目及问睡眠”知识点。
[单选题]2.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多见于A.心肾不交B.食滞内停C.胆郁痰扰D.心脾两虚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临床常见四种类型的失眠:(1)不易入睡,甚至彻夜不眠,兼心烦不寐多见于心肾不交。
(2)睡后易醒,不易再睡多见于心脾两虚。
(3)睡眠时时惊醒,不易安卧多见于胆郁痰扰。
(4)夜卧不安,腹胀嗳气多为食滞内停。
掌握“问耳目及问睡眠”知识点。
[单选题]3.常见饭后嗜睡,其原因多为A.脾气虚弱B.湿邪困脾C.心肾阳虚D.邪闭心神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饭后嗜睡,兼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者,多由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所致。
掌握“问耳目及问睡眠”知识点。
[单选题]4.精神疲惫,神识朦胧,困倦嗜睡,肢冷脉微多见于A.心肾阳衰B.痰湿困脾C.脾虚不运D.邪闭心神E.营血亏虚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精神极度疲惫,神识朦胧,困倦欲睡,肢冷脉微为心肾阳衰。
掌握“问耳目及问睡眠”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哪项不是失眠的病因A.阴血亏虚B.痰湿困脾C.心胆气虚D.食积胃脘E.阴虚火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多由阴虚或阳盛所致。
其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或心胆气虚,心神不安所致,常见于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
实者多因邪气内扰心神所致,如心肝火盛,或痰火扰神,或食滞内停所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等。
掌握“问耳目及问睡眠”知识点。
[单选题]6.突发耳鸣,声大如潮,按之不减者属A.肾精亏损B.阴虚火旺C.肝肾阴虚D.肝胆火盛E.肝血不足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突发耳鸣,声大如雷,按之鸣声不减,或新病暴聋者,多属实证。
胆郁痰扰
胆郁痰扰-肝与胆病辨证胆郁痰扰证是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候。
惊悸不寐,烦躁不安,口苦泛恶呕吐,胸闷胁胀,头暈目眩,耳鸣,舌黄苔腻,脉弦滑。
辨证注意点:有惊悸、失眠、胆怯等轻度神志症状,同时又有胸闷,泛恶,苔黄腻等疾热之象。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炼津成痰所致。
痰热内扰,胆气不宁,故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安;胆热犯胃,胃气上逆,故口苦泛恶呕吐;胆气郁滞,见胸闷胁胀;痰热循经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苔黄腻,脉滑,均为痰热内蕴之征。
病机分析:本证以胆失疏泄痰热内扰为特征。
胆失疏泄,气机郁滞,痰湿化热,胆气不宁则惊悸失眠、烦躁不安,胆怯;痰热内扰则日苦泛恶,胸闷胁胀;痰热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
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热内扰之象。
胆郁痰扰证是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致的病证。
多因情志不遂,胆失疏泄,胆气不宁,生湿生痰化热所致。
寒凝肝脉-肝与胆病辨证寒凝肝脉证是指寒邪凝滞于肝脉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或见阴囊内缩,痛引少腹,面色胱白,形寒肢冷,口唇青紫,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弦。
[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寒邪侵袭于肝脉,使气血凝滞而致。
寒凝肝脉,气血凝滞,故见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寒主收引,肝脉受寒,则阴囊冷缩而痛引少腹;寒为阴邪,寒胜阻遏阳气,阳气不得布达,故见面色胱白,形寒肢冷;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泌清浊,水走肠间,而见小便清长,便溏;肝络环唇,寒滞于肝,故口唇青紫;舌淡苔白,脉沉弦,皆属寒盛于肝之征。
肝胆湿热-肝与胆病辨证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胁肋胀痛,r-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黄,大便不调,苔黄腻,脉弦数;或兼见身目发黄,发热;或见阴囊湿疹,睾丸肿大热痛,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症。
[分析] 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酿生湿热所致。
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故见胁肋胀痛;湿热熏蒸,胆气上泛则口苦;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面目周身发黄,发热;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常,故有纳呆,腹胀,呕恶,大便不调;肝脉绕阴器,湿热下注,则阴囊湿疹或睾丸肿痛,妇人则见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症。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
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诊断学-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单选题]1.风热犯肺证与肺热炽盛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发热口渴B.气喘C.痰黄稠D.咽喉肿痛E.脉浮数(江南博哥)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其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脉象的不同。
掌握“肺与大肠病辨证”知识点。
[单选题]2.风寒犯肺证与寒痰阻肺证最具区别的症状是A.咳嗽B.痰白C.质稀D.气喘E.脉浮紧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风寒犯肺证临床表现: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二者最主要的的区别是脉象的不同。
掌握“肺与大肠病辨证”知识点。
[单选题]3.以下哪项不是寒痰阻肺证的特征A.痰多B.色白C.咳喘D.质稀E.难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寒痰阻肺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咯,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根据题干要求,只有E项不是寒痰阻肺证的表现,对于寒痰阻肺证而言,其痰是易咯的。
掌握“肺与大肠病辨证”知识点。
[单选题]4.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证的主要区别是A.咳喘息粗B.鼻翼煽动C.喉中痰鸣D.发热口渴E.溲赤便秘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痰热壅肺证临床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胆囊结石患者LC术后胆郁痰扰证治分析
阻、 不欲饮食较重者加砂寇仁 、 焦三仙等消食化积 ; 痰热夹湿 、 大 便不畅者加厚朴 、 白术 、 大黄等理气化湿 , 热通便 ; 清 舌苔黄厚腻 较重者 加藿香 、 兰以加重化湿 之力 ; 佩 不寐较重 者予酸枣仁 、 煅 龙骨 、 煅牡蛎 以宁心重镇安神。应用此方治疗 5 4例 , 服药两周后
下痛胀 , 口中苦 , 善太息。”说 明胁痛、 阱 口苦病位在胆 ;素问 ・ 《 灵
兰秘典论》 “胆者 , 说 中正之宫 , 断出焉。 【 明胆 主决断 , 决 ”说 。 但胆 怯易惊 , 情志不遂 , 痰浊 内蕴 , 致胆气 不宁 , 失于决断 , 故见惊悸
不宁 , 烦躁不寐 。戴思恭《 证治要诀 ・ 不寐》 所云 :有痰在胆经 , “ 神 不归舍 , 亦令不寐 。”痰 郁胆经 , 经气不疏 , 郁而化火 , 火热蒸胆 气上溢而 口苦 , 胆热犯 胃, 胃失和降 , 则纳呆 , 不欲饮食 。胆为清 静之腑 , 痰热 内扰 , 则胆气郁滞 , 则见胸 闷善太息 。胆郁化火 , 灼 津为痰 , 痰热互结 于大肠 , 排便不爽 ; 则 痰热上蒸 于舌 而表 现为 黄腻苔 ; 故综上所述 , 胃脘胁痛 , 惊悸 不寐 , 胸腕憋闷 , 口苦纳呆 , 大便不爽 , 苔黄腻等皆为胆郁痰扰之象也 , 脉像可有弦 、 、 滑 数之
( 收稿 日期 :0 9 l— 8 20一 11)
4 中 国现 代 医 生 CH N 2 I AM0D R O OR E N D CT
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 除( prso i co cs c t 1 a cpc hl yt to a o e ec— myL ) ,C 术后 , 予常规西药抗炎 、 止痛 、 止血等对症治疗后 , 仍有不 适症状 , 胃脘胁痛 、 如 惊悸 不寐 、 胸腕憋闷、 l E苦纳呆 、 大便不 爽、
辨肝胆病证方法——辨胆郁痰扰证
辨肝胆病证方法——辨胆郁痰扰证肝胆病的辨证,是指根据肝与胆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肝和胆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判断肝胆疾病的病机,性质及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肝位居右胁、膈下腹中,以三焦分,属下焦部位。
肝经布乳、胁肋,下抵少腹,循阴器,肝主疏泄,又主藏血,在体为筋,在窍为目,其华在爪;胆附于肝,经脉相互络属,二者相合,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肝胆均与情志活动有关。
各种原因导致肝功能失常时,则常见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胆腑功能失常则常见口苦发黄,惊悸失眠等症。
因此,凡见到以上述症状为主的疾病,即可确定为肝胆疾病。
肝胆病变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有肝胆本证候,也有肝胆与其他脏器的相关证候。
肝体阴而用阳,虚证多见血亏及阴伤,实证多见气郁火盛及寒邪、湿热为患。
肝与胆病的辨证常用于对不寐、眩晕、耳鸣耳聋、头痛、胁痛、胃脘痛、腹痛、郁病、梅核气、虚劳、内伤发热、汗病、黄疸、积聚、鼓胀、癫病、狂躁、惊恐、麻木、中风、偏瘫、厥病、血病、温病、雀盲、白睛涩痛、阳痿、阴缩、带下、崩漏、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病的辨证。
肝胆病变证候主要有: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肝气虚证、肝阳虚证、肝阴虚证、肝血虚证、肝风内动证(包括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阴虚动风证、血虚生风证)、肝经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肝血郁滞证、肝胆湿热证、胆郁痰扰证、胆气虚证、虫扰胆腑证、胆热证。
应注意相似证候之间的鉴别。
辨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证是指胆气郁滞,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常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生痰,内扰于胆,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所致。
【临床表现】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头晕目眩,口苦,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机制分析】本证多因情志忧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致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所致。
胆为清净之腑,主决断。
痰热内扰,胆气不宁,故见胆怯易惊;胆失疏泄,气机不利,故胸胁闷胀,善太息;痰热内扰心神,则烦躁不安,惊悸不宁,失眠多梦。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胆郁痰扰证的病因病机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胆郁痰扰证的病因病机二陈汤是一剂具有祛湿化痰作用的经典中医药方,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胆郁痰扰证。
那么,什么是胆郁痰扰证的病因病机呢?胆郁痰扰证的病因胆郁痰扰证通常是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和外感湿邪所致。
情志内伤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不舒易化痰,形成痰郁。
饮食不节会导致脾胃失和,湿浊内生,痰涎凝结。
外感湿邪侵袭,使体内湿气凝结,痰湿内生。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胆郁痰扰证的发生。
胆郁痰扰证的病机胆郁痰扰证的病机主要表现为肝胆气滞、湿痰凝结。
情志内伤造成肝气郁结,导致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痰湿停聚。
湿邪外袭或内生导致体内湿气聚结,易滋生痰湿。
痰湿凝结在体内,阻滞气血运行,导致气机不畅、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
二陈汤化痰祛湿作用二陈汤是一味祛湿化痰的经典方剂,主要由陈皮、石膏组成,具有较强的化痰祛湿作用。
陈皮能行气燥湿,化痰开郁;石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祛湿的功效。
二药合用,既可祛除体内湿邪,又能清除痰浊,调和气机,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二陈汤用于胆郁痰扰证的临床应用在临床上,二陈汤常用于治疗胆郁痰扰证引起的症状,如头晕目眩、口苦口干、胸闷纳呆等。
服用二陈汤可以疏肝理气、化痰祛湿,缓解郁结痰浊所致症状。
同时,二陈汤具有温和的药性,适用于体质虚弱、脾胃功能较差的患者。
结语胆郁痰扰证是中医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治疗胆郁痰扰证需根据病因病机综合施治,选用相应的药方进行调理。
二陈汤作为祛湿化痰的经典方剂,在治疗胆郁痰扰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病人在服用二陈汤的同时,也应注意饮食起居调养,避免情志过激,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2022~202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参考87
2022~202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1. 胆郁痰扰审证要点是()。
A.左胁疼痛B.惊悸不寐C.身目俱黄D.小便短赤E.时有寒热正确答案:B2.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E.中气正确答案:D3. 癃闭为()A.尿少或无尿B.排尿疼痛而尿量如常C.尿浊而无明显尿痛D.尿浊如泔浆,排尿疼痛E.尿中有血块或纯血正确答案:A4. 以下不属于脊柱腰椎段运动受限常见原因的是()A.腰肌肌纤维炎及腰肌韧带劳损B.腰椎增生性关节炎C.椎间盘脱出D.结核或肿瘤浸润使腰椎骨质破坏E.佝偻病正确答案:E5. 下列哪项便秘选方不适宜A.气秘:六磨汤B.气虚秘:黄芪汤C.血虚秘:首乌丸D.热秘:调胃承气汤E.冷秘:济川煎正确答案:C6. 天王补心丹主治证的病机是()A.阴虚血少,心肾两亏B.肝血不足,心神失养C.气血不足,心脾两虚D.心阴不足,肝气失和E.心肾两虚,水火不交正确答案:A7. 大敦主治()A.疝气B.月经过多C.头痛眩晕D.阴痒E.咳嗽正确答案:A8. “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正确答案:B9. 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正确答案:《伤寒杂病论》10. 下列各项,不属功利主义的是()A.行为功利论B.规则功利论C.一元功利论D.多元功利论E.效果功利论正确答案:E11. 下列各项,不属于急性重型肝炎典型表现的是()A.黄疸迅速加深B.出血倾向明显C.肝肿大D.出现烦躁、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E.急性肾功能不全正确答案:E12. 可见头痛,腰痛和眼眶痛的疾病是()A.伤寒B.麻疹C.戊型肝炎D.流行性出血热E.艾滋病正确答案:D13. 下列对耳鸣耳聋概念描述不准确者为()。
A.均是听觉异常的症状B.耳鸣如蝉声,或如潮水,或细或暴C.耳聋又称重听D.二者常可兼见E.发病机理基本一致正确答案:C14. 情志为病,过悲则()A.气上B.气下C.气缓D.气结E.气消正确答案:E15. 患者为女性,40岁,气急喘促一月,咳吐浊唾涎沫,质粘稠,痰中带血,音哑,咳声低,口干咽燥,午后潮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常见病的辨证论治:郁证
沙参麦冬汤
心阴虚
心悸、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滋阴养心
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
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养阴和胃
益胃汤
肝阴虚
眩晕、耳鸣,目干畏光,急躁易怒,舌干红,脉弦细数。
滋养肝阴
补肝汤
肾阴虚
腰酸、耳鸣,舌红,少津,脉沉细。
滋补肾阴
左归丸
心阳虚
心悸、自汗,形寒肢冷,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沉迟。
健脾益气
加味四君子汤
肾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舌淡苔薄,脉弱。
益气补肾
大补元煎
心血虚
心悸怔忡,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养血宁心
养心汤
脾血虚
纳差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补脾养血
归脾汤
肝血虚
胁痛,肢体麻木,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补血养肝
四物汤
肺阴虚
干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常见病的辨证论治:郁证
郁证★★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肝气郁结
精神抑郁,胁肋胀痛,苔薄腻,脉弦。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
急躁易怒,口苦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栀消遥散
血行郁滞
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益气温阳
保元汤
脾阳虚
面色萎黄,食少,形寒,舌淡苔白,脉弱。
温中健脾
附子理中汤
肾阳虚
腰背酸痛,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证,是指胆失疏泄,痰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情志不遂,疏泄失职,生痰化火而引起。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惊悸不宁,烦躁不寐,日苦呕恶,胸闷太息,舌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眩晕耳鸣或惊悸失眠,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胆脉络头目入耳,痰浊上扰故头晕目眩、耳鸣。
胆为清静之腑,痰热内扰,则胆气不宁,故见惊悸不宁,烦躁不寐。
胆气郁滞,则见胸闷善太息。
热蒸胆气上溢口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泛恶呕吐。
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为痰热内蕴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