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大纲中医诊断学(一)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二)望诊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痞、痈、疽、疔、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三)闻诊1.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四)问诊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里证辨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3)问疼痛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 、重痛、痠痛、掣痛、空痛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自命题考试科目(7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自命题考试科目(7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自命题考试科目“(7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707中医综合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孙广仁、郑洪新主编。

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版),李灿东、吴承玉主编。

3.中药学《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钟赣生主编。

4.方剂学《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12月第9版)李冀主编。

5.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吴勉华,王新月主编。

6.针灸学《针灸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三版),王华,杜元灏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各占50分,中医内科学占60分,针灸学占40分。

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即中医学对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方面。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的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含义及运用。

(二)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精气学说(1)精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2024中医助理考试大纲

2024中医助理考试大纲

2024中医助理考试大纲引言概述:2024年中医助理考试大纲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规范中医助理人员的培养和考核。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2024年中医助理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1.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本概念、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和中医基本原则等。

1.2 中医经典著作:要求掌握《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内容和要点。

1.3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二、中医基本技能2.1 中医药基本知识: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等。

2.2 中医针灸: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穴位的定位及操作技巧。

2.3 中医按摩推拿:熟悉按摩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手法,包括经络按摩、推拿手法等。

三、中医病症诊疗3.1 常见病症诊疗:掌握中医常见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感冒、消化不良等。

3.2 中医方剂应用:了解中药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方法。

3.3 中医针灸治疗:了解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中医养生保健4.1 中医养生理论: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

4.2 中医经络养生:掌握经络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经络按摩、气功调理等。

4.3 中医药膳疗法:了解中医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以及常见食疗方的配伍原则。

五、中医文化与法律伦理5.1 中医文化传承:了解中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渊源,推广中医文化的重要性。

5.2 中医法律伦理:了解中医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遵守中医职业道德。

总结:2024年中医助理考试大纲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本技能、中医病症诊疗、中医养生保健以及中医文化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常见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遵守中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通过考试,中医助理人员将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024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2024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以下是202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一、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学。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

三、考试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的方法论、中医学的生命观、中医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

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中医诊断的特殊方法等。

3.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4.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外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外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5.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妇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妇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妇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妇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6.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儿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儿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儿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儿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7.中医五官科学:中医五官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五官科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中医五官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五官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五官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8.针灸学:针灸学的基本概念、针灸学的基本原理、针灸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针灸学的特殊疾病等。

9.推拿学:推拿学的基本概念、推拿学的基本原理、推拿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推拿学的特殊疾病等。

10.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原理、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的特殊疾病等。

11.中药学: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学的分类、中药学的药理作用、中药学的配伍与禁忌、中药学的特殊药物等。

202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考试大纲分为两个部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包括以下内容:中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推拿按摩学、中医养生保健学等。

中医临床实践能力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病论治等。

2.中医治疗学: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技巧、中医治疗效果评价等。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每年都会有所变化,考生需及时关注相关公告,以确保自己掌握最新的考试内容和要求。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doc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doc

《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屮医诊断学》复习提纲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审査内外、辩证求凶、四诊合参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知常达变的概念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箸《脉经》第二章四诊第一节望诊1 •望神的主要内容:忖光(重点)、神志、面色、形态等2.得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面色:面色润泽两Fh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饮食:正常或稍减临床:止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3.失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面色:晦暗暴露两F1:活动迟钝、冃无精采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4.假神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额红如妆两th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5.常色的概念和特点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6.病色的概念、特点及五色的主病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善色一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口如豕膏、黑如乌羽恶色一枯槁、晦暗、暴露,气血嗫艺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而,“气不至”,预后较差青如草兹、赤如pei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怡五色主病①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②赤色主热证,戴阳证③黄色主虚证、湿证④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⑤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瘀血7.五官与脏腑病机的主要关系望FI五伦学说:心--- 内外毗的血络--- Jill轮肝——黑睛——风轮肺——白睛——轮脾——眼胞——肉轮肾——蹄仁——水轮8.瘻瘤、瘵病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瘻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瘤,逐渐长大,可随吞咽移动。

中医学考试大纲

中医学考试大纲

中医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中医学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医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应用。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分配1. 中医基础理论(30%)- 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2. 中医诊断学(20%)- 望诊:包括面色、舌象等- 闻诊:包括气味、声音等- 问诊:包括病史、症状等- 切诊:包括脉诊、触诊等3. 中医治疗学(30%)- 药物治疗:中药的分类、配伍、炮制、用法- 针灸治疗:针灸的原理、操作技巧、适应症- 推拿按摩:推拿的基本手法、适应症- 食疗:食疗的原理、食物的性味归经4. 中医经典文献(10%)-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5. 中医临床应用(10%)-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填空题:考察学生对中医术语和概念的准确使用。

3. 简答题:评估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论述题: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中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病例分析题:通过实际病例,考察学生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四、考试范围与深度1. 中医基础理论: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诊断学:要求学生掌握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进行诊断。

3. 中医治疗学:要求学生了解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4. 中医经典文献:要求学生熟悉并理解《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文献的主要内容。

5. 中医临床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将中医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五、复习指导与建议1. 系统复习:按照考试大纲的顺序,系统复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

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

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

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考核要点第一章绪论1、最早的医学、药学著作;2、金元时期四大学术流派;3、整体观念的概念及内容;4、中医病、证、症的概念;5、辨证论治的概念。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概念;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五行的概念和事物的五行归类;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脏象1、脏象的概念;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概念;3、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4、五脏与体、窍、志、液、时之间的关系;5、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系。

第四章气血精津液1、气、血、精、津液的生理功能;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含义和生理功能;3、气机的含义;精的生成来源和津液的概念;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1、经络的概念;2、十二正经的名称、走向交接及表里关系;3、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第六章体质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分类。

第七章病因1、病因的概念;2、六淫的概念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3、风、寒、暑、湿、燥、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戾气的概念;5、痰饮、瘀血的概念和瘀血的致病临床特征。

第八章病机1、正气、邪气的概念;2、影响发病的因素;3、虚、实的概念和致病特点;4、阳偏盛、阴偏盛的概念和致病特点;5、阴阳格拒、亡阴、亡阳的的含义。

6、内生五邪的概念。

第九章养生与防治1、预防的概念;2、正治、反治的概念和具体内容;3、三因制宜的概念。

《中医诊断学》考核要点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2、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3、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中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第一部中医舌诊专著,首创“诊籍”的作者。

第一章问诊1、问诊的方法、内容;2、恶寒、畏寒、壮热、潮热、微热的概念;3、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壮热、潮热的临床意义;4、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及临床意义;5、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隐痛、重痛、绞痛、重痛、掣痛的疼痛特点及临床意义;6、胸痛、胁痛常见相关的病变脏腑;7、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8、口不渴饮、口渴欲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9、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或异物的临床意义;10、便秘、泄泻的临床意义;11、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肛门气坠的临床意义;12、小便频数、癃闭、小便涩痛、余溺不尽、遗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13、月经先期的临床意义,崩漏的概念;14、白带、黄带、赤白带的临床意义。

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以下是具体的考试要求:一、中医基础理论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医诊断学要求考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

三、中药学要求考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四、方剂学要求考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加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五、中医内科学要求考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六、针灸学要求考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经络腧穴、针刺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针灸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考生需要认真复习相关教材,多做练习题,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医诊断学》考核大纲

《中医诊断学》考核大纲

《中医诊断学》考核大纲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本考核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脏辨证等。

通过考核,使医务工作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案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考核目的要求和具体内容绪论【考核目的要求】1、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

2、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3、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

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

4、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的含义。

了解黑箱、生物全息、缩影的含义;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典型例证。

5、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

了解四诊顺序可不固定,参合诊查,“诊”与“断”交互进行。

6、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温病条辨》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7、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考核内容】1、“诊断”的含义。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症、病、证的概念。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012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2012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诊断学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1. 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 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 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 ) 的临床意义4. 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 ) 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疼痛 要点:1. 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 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要点: 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1. 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 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睡眠 要点:1. 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 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1. 口渴与饮水:2. 食欲与食量: 3. 口味:口淡、 细目八:问二便 要点:1. 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 ) 的临床意义2. 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 ) 的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1. 常色与病色的区别2. 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1. 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 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 )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面五官 要点:1. 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 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3. 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要点:1. 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 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 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小儿指纹 要点: 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原理 要点: 舌与脏腑的关系 细目二:望舌质要点:1. 舌色变化2. 舌形变化3. 舌态变化 细目四:望舌苔 要点:1. 苔质变化(厚薄、2. 苔色变化(白、黄、灰、黑 ) 的临床意义 3. 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五单元 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1. 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2. 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 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淡白、 老红、绛、紫 胖瘦、点刺、 痿软、) 的临床意义 裂纹、齿痕、 歪舌下络脉 ) 的临床意义 ) 润燥、腐腻、 ) 的临床意义4. 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 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六单元 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要点: 1. 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 切脉指法3. 寸口“三部九候” 细目二:正常脉象 要点:1. 正常脉象的特点2. 正常脉象胃、神、 细目三:常见病脉 常见病脉(浮、沉、 代) 的脉像特征及主病 第七单元 按诊 要点:1. 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 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3. 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八单元 八纲 细目一:概述 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 细目二:表里 要点:1. 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 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寒热 要点: 1. 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 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虚实 要点:1. 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 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五:阴阳 要点:1. 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 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的概念根的含义迟、数、虚、实、滑、涩、洪、紧、弦、细、微、濡、动、疾、结、促、要点:1. 证候相兼与错杂2. 证候真假(寒热真假 ) 第九单元 病性辨证 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要点:1. 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 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 要点:1.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 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 要点: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 要点:1.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 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 要点:1.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2. 血热证的临床表现、3. 血寒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 要点: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 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1. 痰证的临床表现2. 水停证的临床表现3. 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 细目一:心病辨证 要点:1.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 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 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4. 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 细目二:肺病辨证 要点: 1. 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 风寒犯肺、寒痰阻肺证的比较3. 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燥邪犯肺证的辨证要点 细目三:脾病辨证要点:1. 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 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肝病辨证要点:1. 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 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 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 肝胆湿热证的辨证要点 细目五:肾病辨证 要点: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1. 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 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3.肾病五证的比较细目六:腑病辨证要点:1. 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2. 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3.肠热腑实、肠道津亏证的临床表现4.肠道湿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脏腑兼证要点:1. 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 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要求及操作方式一、考试内容要求(一)临床技能1.临床诊断能力(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急性心肌缺血、典型心肌梗死等),X线检查(正常胸片、肺炎、气胸、腹部平片等);(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

2.辨证论治能力(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2)治则、治法的准确性;(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的准确性、合理性;(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

3.病历书写能力(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规范》(2000年版)有关要求;(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3)病案内容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

4.常见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1.感冒2.咳嗽3.肺痈4.哮证5.喘证6.胸痹(心痛)7.心悸8.血证9.不寐10.郁证11.胃痛12.呕吐13.泄泻14.痢疾15.腹痛16.便秘17.水肿18.腰痛19.淋证20.消渴21.胁痛22.黄疸23.眩晕24.头痛25.中风26.痹证27.肠痈28.崩漏29.肺炎喘嗽30.小儿泄泻5.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5.充血性心力衰竭6.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9.高血压病10.脑血栓形成、脑出血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2.消化性溃疡13.细菌性痢疾14.急性胰腺炎15.胆囊炎16.乙型病毒性肝炎17.缺铁性贫血18.风湿热19.类风湿性关节炎20.急性阑尾炎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小儿腹泻6.辅助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心电图:a.正常心电图b.室性期前收缩c.窦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动过缓e.心房纤颤f.急性心肌缺血g.典型心肌梗死(2)X线片:a.正常胸部正位片b.肺炎c.气胸d.正常腹部平片(3)实验室检查结果:a.血、尿、大便常规b.血清钾、钠、氯、钙c.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d.血糖e.肝功能f.肾功能(二)基本操作1.体格检查;2.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技术操作;3.基本心肺复苏术;4.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

浙江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

浙江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

浙江省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浙江省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结业考试实施人机对话形式,考试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考试时间为2小时,考试题型为单选题,试卷总分为120分。

《中医基础理论》考核要点第一章绪论1、最早的医学、药学著作;2、金元时期四大学术流派;3、整体观念的概念及内容;4、中医病、证、症的概念;5、辨证论治的概念。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概念;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五行的概念和事物的五行归类;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脏象1、脏象的概念;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概念;3、五脏、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4、五脏与体、窍、志、液、时之间的关系;5、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系。

第四章气血精津液1、气、血、精、津液的生理功能;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含义和生理功能;3、气机的含义;精的生成来源和津液的概念;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1、经络的概念;2、十二正经的名称、走向交接及表里关系;3、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第六章体质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分类。

第七章病因1、病因的概念;2、六淫的概念和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3、风、寒、暑、湿、燥、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戾气的概念;5、痰饮、瘀血的概念和瘀血的致病临床特征。

第八章病机1、正气、邪气的概念;2、影响发病的因素;3、虚、实的概念和致病特点;4、阳偏盛、阴偏盛的概念和致病特点;5、阴阳格拒、亡阴、亡阳的的含义。

6、内生五邪的概念。

第九章养生与防治1、预防的概念;2、正治、反治的概念和具体内容;3、三因制宜的概念。

《中医诊断学》考核要点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2、中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3、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中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第一部中医舌诊专著,首创“诊籍”的作者。

第一章问诊1、问诊的方法、内容;2、恶寒、畏寒、壮热、潮热、微热的概念;3、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壮热、潮热的临床意义;4、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及临床意义;5、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隐痛、重痛、绞痛、重痛、掣痛的疼痛特点及临床意义;6、胸痛、胁痛常见相关的病变脏腑;7、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8、口不渴饮、口渴欲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9、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或异物的临床意义;10、便秘、泄泻的临床意义;11、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排便不爽、肛门气坠的临床意义;12、小便频数、癃闭、小便涩痛、余溺不尽、遗尿的概念及临床意义;13、月经先期的临床意义,崩漏的概念;14、白带、黄带、赤白带的临床意义。

2024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中医综合考试是对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核。

本次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中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以确保他们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1. 中医学基础理论a. 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论b. 中医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辨证施治、因时制宜c. 中医养生学:防病保健、饮食调养、精神调适等2. 中医诊断学a. 中医四诊合参:望诊、闻诊、问诊、切诊b. 中医病证辨治学: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剂应用等c. 中医舌诊、脉诊等特殊诊断方法3. 中医内科学a. 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与诊治方针:外感病、内伤病、寒湿瘀滞证等b. 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治: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4. 中医外科学a. 伤科病证辨治: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b. 疮疡病证辨治:疖痈、疥癣、褥疮等c. 五官科病证辨治:目疾、耳鼻喉病等5. 中医妇科学a. 妇科疾病的中医诊治:月经失调、宫颈糜烂、不孕不育等b. 妇科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产后恶露不尽、痛经、妊娠恶阻等6. 中医儿科学a. 儿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小儿感冒、脾虚泄泻、小儿夜啼等b. 儿科常见病症的辨证施治:小儿厌食、遗尿、多汗症等三、考试形式中医综合考试分为笔试和实操两个部分。

1. 笔试:a. 单选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选出正确答案。

b. 多选题:考生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c. 判断题:考生需要判断给定的陈述是否正确。

d. 简答题:考生需要简要回答问题,表达清晰且准确。

2. 实操:a. 中医诊断:考生需要通过面诊、脉诊、舌诊等方式对模拟患者进行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b. 针灸技术:考生需要展示针灸操作技术,注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考试评分中医综合考试将根据考生在笔试和实操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

2012年执业中医师笔试考试大纲-诊断学基础考试大纲,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祝您顺利通过2012年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

第一单元症状学细目一:发热要点:1.发热的病因2.发热的临床表现3.发热的伴随症状细目二:胸痛要点:1.胸痛的病因2.胸痛的问诊要点细目三:腹痛要点:1.腹痛的病因2.腹痛的问诊要点细目四:咳嗽与咯痰要点:1.咳嗽的病因2.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细目五:咯血要点:1.咯血的概念2.咯血的病因3.咯血的问诊要点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细目六:呼吸困难要点:1.呼吸困难的概念2.呼吸困难的病因3.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4.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细目七:恶心与呕吐要点:1.恶心与呕吐的病因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细目八:呕血与黑便要点:1.呕血与黑便的概念2.呕血与黑便的病因3.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细目九:黄疸要点:1.黄疸的概念2.各型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特点细目十:抽搐要点:1.抽搐的病因2.抽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一:意识障碍要点:1.意识障碍的病因2.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谵妄的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第二单元问诊要点:问诊的内容第三单元检体诊断细目一:基本检查法要点:1.视诊的适用范围2.触诊的方法,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3.叩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4.各种叩诊音的特点及出现部位5.听诊的注意事项6.嗅诊时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细目二:全身状态检查要点:1.体温测量的方法、正常值2.脉搏检查法、脉率的正常值及变异的临床意义3.血压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变异的临床意义4.发育与体型的确定及临床意义5.营养状态的分级及常见营养异常的原因6.意识状态检查法及常见意识障碍类型7.常见异常面容的特点及临床意义8.常见异常体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9.常见异常步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三:皮肤检查要点:1.皮肤弹性、颜色、湿度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2.皮疹、出血点与紫癜、蜘蛛痣、水肿、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细目四:淋巴结检查要点:1.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2.局部和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细目五:头部检查要点:1.头颅与颜面异常的临床意义2.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眼球外形和运动的一般检查法与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4.瞳孔及瞳孔反射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5.外耳、乳突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鼻外形及鼻窦的一般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7.唇、口腔黏膜、齿及牙龈、舌、咽、扁桃体及腮腺的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细目六:颈部检查要点:1.颈部血管的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2.甲状腺、气管位置的检查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细目七:胸壁及胸廓检查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1.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体表标志线)及分区2.常见异常胸廓的类型及临床意义3.胸壁静脉曲张、胸壁及胸骨压痛的临床意义4.乳房检查法及乳房常见病变表现细目八:肺和胸膜检查要点:1.正常呼吸类型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2.正常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3.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方法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4.肺部叩诊方法及正常叩诊音5.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法、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6.肺部病理性叩诊音的临床意义7.正常三种呼吸音的听诊特点及听诊部位8.病理性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9.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10.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及气胸的典型体征细目九:心脏、血管检查要点:1.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义2.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度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3.心脏触诊时震颤、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4.心脏叩诊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5.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内容6.正常心率、心律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7.正常心音的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8.奔马律与开瓣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9.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杂音的特征,各瓣膜区常见杂音的临床意义10.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部位及临床意义11.血管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12.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体征细目十:腹部检查要点:1.腹部体表划区法及各区脏器分布2.腹部外形、腹壁静脉曲张和蠕动波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3.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4.肝、胆、脾和肾脏的触诊法及临床意义5.肝、脾和膀胱的叩诊法及临床意义6.肠蠕动音和振水音的听诊法及临床意义,常见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7.腹水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8.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细目十一:肛门、直肠检查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肛门、直肠视诊及指诊检查的内容细目十二:脊柱与四肢检查要点:1.脊柱常用检查法及临床意义2.四肢、关节检查内容和临床意义细目十三:神经系统检查要点:1.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2.临床常见感觉障碍的类型3.运动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5.常用神经反射检查法、内容和临床意义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要点:1.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二:血栓与止血检查要点:出血时间、血小板粘附试验、凝血时间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细目三:骨髓检查要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细目四: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要点:1.蛋白质、胆红素代谢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2.常用血清酶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3.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五:肾功能检查要点:1.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意义、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细目六:常用生化检查要点:1.血清钾、钠、氯、钙测定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2.血糖、血脂测定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七:酶学检查要点:血清淀粉酶、心肌酶检测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免疫学检查要点: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2.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肥达反应、梅毒血清学检查及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3.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九:尿液检查要点:常用尿液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十:粪便检查要点:粪便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一:痰液检查要点:1.痰液标本的收集方法2.痰液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十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要点:1.浆膜腔穿刺液检验内容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细目十三:脑脊液检查要点: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要点:1.常用心电图导联2.心电图各波段及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3.房室肥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及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医学全.在.线4.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第六单元影像诊断细目一:超声诊断要点: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细目二:放射诊断要点:1.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2.X线检查方法3.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的临床应用4.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5.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6.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7.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8.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9.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10.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11.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12.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3.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细目三:放射性核素诊断要点:1.甲状腺吸131碘功能测定及肾图分析的临床意义2.血清总甲状腺素(T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要点:1.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2.诊断内容。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大纲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大纲

【导语】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纲之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纲已公布,⽆忧考为了⽅便⼴⼤考⽣及时了解⼤纲的情况,及时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们! 第⼀单元绪论 要点: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单元望诊 细⽬⼀:望神 要点: 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望⾯⾊ 要点: 1.常⾊与病⾊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五⾊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部⾊诊的意义 细⽬三:望形态 要点: 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四:望头⾯五官 要点: 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肿、腮肿及⼝眼㖞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的脏腑分属,望⽬⾊、⽬形、⽬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望⼝、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五:望躯体四肢 要点: 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六:望⽪肤 要点: 1.望⽪肤⾊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望⽔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七:望排出物 要点: 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望⼤便、⼩便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望⼩⼉指纹 要点: 1.望⼩⼉指纹的⽅法及其正常表现 2.⼩⼉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三单元望⾆ 细⽬⼀:⾆诊原理与⽅法 要点: 1.⾆诊原理 2.⾆诊的⽅法与注意事项 细⽬⼆:正常⾆象 要点: 正常⾆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三:望⾆质 要点: 1.⾆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变化(淡⽩、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3.⾆形变化(⽼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4.⾆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5.⾆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细⽬四:望⾆苔 要点: 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苔⾊变化(⽩、黄、灰⿊)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细⽬五:⾆象综合分析 要点: 1.⾆质和⾆苔的综合诊察 2.⾆诊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闻诊 细⽬⼀:听声⾳ 要点: 1.⾳哑与失⾳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謇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咳嗽、喘、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呕吐、呃逆、嗳⽓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5.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嗅⽓味 要点: 1.⼝⽓、排泄物之⽓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2.病室⽓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五单元问诊 细⽬⼀:问诊内容 要点: 1.主诉的概念与意义 2.⼗问歌 细⽬⼆: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三:问汗 要点: 1.特殊汗出(⾃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局部汗出(头汗、半⾝汗、⼿⾜⼼汗、阴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四:问疼痛 要点: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五:问头⾝胸腹 要点: 问头晕、胸闷、⼼悸、脘痞、腹胀、⿇⽊、疲乏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六:问⽿⽬ 要点: 1.⽿鸣、⽿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昏、雀⽬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七:问睡眠 要点: 1.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问饮⾷与⼝味 要点: 1.⼝渴与饮⽔:⼝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欲与⾷量:⾷欲减退、厌⾷、消⾕善饥、饥不欲⾷、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味:⼝淡、⼝甜、⼝黏腻、⼝酸、⼝涩、⼝苦、⼝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九:问⼆便 要点: 1.⼤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问经带 要点: 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带下异常(⽩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第六单元脉诊 细⽬⼀:脉诊概说 要点: 1.脉象形成原理 2.诊脉部位 3.诊脉⽅法 4.脉象要素 细⽬⼆:正常脉象 要点: 1.正常脉象的表现 2.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 细⽬三: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要点: 1.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2.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 细⽬四:相兼脉与真脏脉 要点: 1.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 2.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细⽬五:诊⼩⼉脉 1.⼩⼉正常脉象的特点 2.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 第七单元按诊 要点: 1.按诊的⽅法与注意事项 2.按肌肤⼿⾜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4.按胸部虚⾥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按腧*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第⼋单元⼋纲辨证 细⽬⼀:概述 要点: ⼋纲辨证的概念 细⽬⼆:表⾥ 要点: 1.表证与⾥证的概念 2.表证与⾥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表证与⾥证的鉴别要点 细⽬三:寒热 要点: 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 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四:虚实 要点: 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 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五:阴阳 要点: 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3.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4.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细⽬六:⼋纲证候间的关系 要点: 1.证候相兼、错杂与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虚)的概念 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第九单元病因辨证 细⽬⼀:六*辨证 要点: 风*证、寒*证、暑*证、湿*证、燥*证、⽕*证的临床表现 细⽬⼆:情志辨证 要点: 1.喜证的临床表现 2.怒证的临床表现 3.悲恐证的临床表现 4.忧思证的临床表现 第⼗单元⽓⾎津液辨证 细⽬⼀:⽓病辨证 要点: 1.⽓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虚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6.⽓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7.⽓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病辨证 要点: 1.⾎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三:⽓⾎同病辨证 要点: ⽓滞⾎瘀、⽓虚⾎瘀、⽓⾎两虚、⽓不摄⾎、⽓随⾎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四:津液病辨证 要点: 1.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第⼗⼀单元脏腑辨证 细⽬⼀:⼼与⼩肠病辨证 要点: 1.⼼⽓虚、⼼阳虚、⼼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虚、⼼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瘀阻⼼脉、痰阻⼼脉、寒凝⼼脉、⽓滞⼼脉四证的鉴别 4.痰蒙⼼神、痰⽕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亢盛证的临床表现 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 7.⼩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 细⽬⼆:肺与⼤肠病辨证 要点: 1.肺⽓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风⽔相搏证的临床表现 5.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三:脾与胃病辨证 要点: 1.脾⽓虚、脾阳虚、脾虚⽓陷、脾不统⾎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胃⽓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5.寒滞胃肠、⾷滞胃肠、胃肠⽓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四:肝与胆病辨证 要点: 1.肝⾎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郁⽓滞、肝⽕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5.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6.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细⽬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要点: 1.肾阳虚、肾阴虚证、肾精不⾜、肾⽓不固、肾虚⽔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细⽬六:脏腑兼病辨证 要点: 1.⼼肾不交、⼼脾⽓⾎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肝⽕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肺⽓虚、脾肺⽓虚证、肺肾⽓虚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4.⼼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5.⼼肝⾎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七: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 要点: 各脏腑间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 第⼗⼆单元六经辨证 细⽬⼀:太阳病证 要点: 1.太阳病提纲 2.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3.太阳病变证(栀⼦豉汤证、⿇黄杏仁⽢草⽯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真武汤证)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细⽬⼆:阳明病证 要点: 1.阳明病提纲 2.阳明病热证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3.阳明病实证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细⽬三:少阳病证 要点: 1.少阳病提纲 2.少阳病本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3.少阳病兼变证(⼤柴胡汤证、柴胡加龙⾻牡蛎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1.太阴病提纲 2.太阴病本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3.太阴病兼变证临床表现、治法⽅药 细⽬五:少阴病证 要点: 1.少阴病提纲 2.少阴病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附⼦汤证)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3.少阴病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细⽬六:厥阴病证 要点: 1.厥阴病提纲 2.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3.厥阴寒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细⽬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要点: 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 第⼗三单元卫⽓营⾎辨证 细⽬⼀:卫分证 要点: 1.风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2.燥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3.卫分证的鉴别要点 细⽬⼆:⽓分证 要点: 1.邪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2.热扰胸膈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3.热结肠道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4.⽓分证的鉴别要点 细⽬三:营分证 要点: 1.热灼营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2.热陷⼼包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3.营分证的鉴别要点 1.热盛动⾎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2.热盛动风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3.热盛伤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药 4.⾎分证的鉴别要点 细⽬五:卫⽓营⾎证的传变 要点: 顺传与逆传的概念 第⼗四单元三焦辨证 细⽬⼀:上焦病证 要点: 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细⽬⼆:中焦病证 要点: 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细⽬三:下焦病证 要点: 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药 细⽬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要点: 顺传与逆传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1.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面肿、腮肿及口眼喁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望躯体四肢要点: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望皮肤要点:1.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4.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七:望排出物要点:1.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望呕吐物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望大便、小便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八:望小儿指纹要点: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第三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与方法要点:1.舌诊原理2.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细目二:正常舌象要点: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质要点:1.舌神变化(荣、枯)的特征与临床意义2.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3.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4.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I临床意义5.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细目四: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细目五:舌象综合分析要点:1.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2.舌诊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喑哑与失音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所欲、狂言、言謇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咳嗽、喘、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5.太息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1.口气、排泄物之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2.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问诊细目一:问诊内容要点:1.主诉的概念与意义2.十问歌细目二: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三:问汗要点: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四:问疼痛要点:1.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2.问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问头身胸腹要点:问头晕、胸闷、心悸、脘痞、腹胀、麻木、疲乏的要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目眩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目昏、雀盲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七:问睡眠要点:1.失眠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八: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九:问二便要点: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十:问经带要点: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2.闭经、痛经、崩漏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3.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脉象形成原理2.诊脉部位3.诊脉方法4.脉象要素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表现2.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细目三:常见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要点:1.常见脉象的脉象特征及鉴别(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2.常见脉象的临床意义细目四:相兼脉与真脏脉要点:1.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2.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细目五:诊小儿脉要点: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2.按肌肤手足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4.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5.按腧穴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辨证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3.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4.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错杂与转化(寒证转化为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实证转虚)的概念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第九单元病因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要点: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淫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情志辨证要点:1.喜证的临床表现2.怒证的临床表现3.悲恐证的临床表现4.忧思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细目一:气病辨证要点: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5.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6.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7.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二:血病辨证要点: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5.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津液病辨证要点:1.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第十一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与小肠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鉴别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5.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7.小肠实热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5.肠道湿热、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三:脾与胃病辨证要点: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5.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肝与胆病辨证要点: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5.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6.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五:肾与膀胱病辨证要点:1.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细目六:脏腑兼病辨证要点: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七:脏腑辨证各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各脏腑间相关证候的鉴别要点第十二单元六经辨证细目一:太阳病证要点:1.太阳病提纲2.太阳病本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太阳病变证(栀子豉汤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真武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二:阳明病证要点:1.阳明病提纲2.阳明病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阳明病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三:少阳病证要点:1.少阳病提纲2.少阳病本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少阳病兼变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四:太阴病证要点:1.太阴病提纲2.太阴病本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太阴病兼变证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细目五:少阴病证要点:1.少阴病提纲2.少阴病寒化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3.少阴病热化证(黄连阿胶汤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六:厥阴病证要点:1.厥阴病提纲2.厥阴病寒热错杂证(乌梅丸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厥阴病寒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细目七:六经病证的传变要点: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细目一:卫分证要点:1.风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燥热犯卫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卫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二:气分证要点:1.邪热壅肺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热扰胸膈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热结肠道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4.气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营分证要点:1.热灼营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热陷心包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营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四:血分证要点:1.热盛动血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2.热盛动风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3.热盛伤阴证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4.血分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要点:顺传与逆传的概念第十四单元三焦辨证细目一:上焦病证要点:上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二:中焦病证要点:中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三:下焦病证要点: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法方药细目四:三焦病证的传变要点:顺传与逆传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