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能够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2.能够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一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分析气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了美国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占美国国土面积的20%。
1867年前阿拉斯加还是俄罗斯的领土。
在1853年10月20日,洲大陆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经过了长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元气大伤,为了搜刮钱财,沙皇决定将阿拉斯加州卖给美国。
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签订购买阿拉斯加协议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一阵反对声,批评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但西沃德却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可能确实没什么用。
但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因为买到这块地而从中得到好处。
”从气候的角度探究阿拉斯加开发利用的价值。
材料一: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东与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
该州拥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脉中的17座,6194米的麦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
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的TONGASS 国家森林区拥有1700万英亩林地,其中商业林地有超过500万英亩。
树种包括白杉,水杉,西部铁杉,西部红松,阿拉斯加雪松,大西洋紫杉,大西洋银冷杉,银柳等。
大马哈鱼是本区主要鱼类。
阿拉斯加州石油天然气资源较丰富,普拉德霍湾的石油通过管道(并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过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
材料二:育空河例一:1.欧洲西部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主要都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的深入,且沿岸有暖流经过,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形成了广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纬度比北美西部高。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82-86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采用地图、情境和活动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采取合作探究、讨论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突破
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征,设置生活情境,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好这节课的关键。
借助微课的方式突破难点,探索新知。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
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
地理学习情况:经历了近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培养起初步的地理学习能力,如对于地理知识的获取和归纳、对地图中信息的判
同纬度
气温
降水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
冬暖夏凉
沿海多,内陆少
海拔高,气温低 迎风坡降水多。
初中地理_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细化: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绘图应用中考察学生的绘图能力。
3.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平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2新设计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法和学法方面采用图文探究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图表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从动手实验、绘图应用和亲身经历下手,从厦门地理下手,贯穿“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运用到了实验、图表、材料,力争整堂课把课本的知识以更高效而有趣的方式呈现,达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完影响气候主要因素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更多的生活经验。
4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教学过程5.1第二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第1课时的内容,导入新课【展示实验】动手实验:将等量的一杯沙子和一杯水同时放太阳下暴晒,看哪个升温更快?(学生周末做的)(学生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夏季一一气温偏高,冬季一一气温偏低,年温差大。
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夏季一一气温偏低,冬季一一气温偏高,年温差小。
【教师小结】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海洋相反。
活动2【活动】展示绘图【学生观察】1.两图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时间有何差异?(学生回答)乌鲁木齐最高温是7月,最低温是1月,厦门最高温是8月,最低温是2月。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一、导入
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来进修一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探究
1. 太阳辐射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泉,地球表面的气候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来维持的。
太阳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地球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大气运动会带来风和降水,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
3. 地形地貌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比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地貌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而平原地带则容易形成暖湿气候。
4.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洋流都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海洋表面的温度会影响气候的湿度和降水量。
5. 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比如,工业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加剧举世气候变暖;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影响地表的反射和蒸发,改变气候模式等。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进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形地貌、海洋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希望同砚们能认真进修,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2017年春节晚会短视频,全国各地不同的活动庆祝春节,复习七年级的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进入新课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看书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读图分析与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感悟导入:老师:炎炎夏日,同学们都想去哪里避暑呀?为什么选择这里呢?A学生:去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B学生:去海边→凉爽,夏季海洋气温低C学生:去爬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二、预习展示: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_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2、通常,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高纬度地区_____。
3、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海洋;距海洋较近的地区,一般降水_____,温差_____。
4、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___;山地迎风坡降水_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__。
三、合作探究:(一)纬度因素:1、你是否还记得纬度是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先让学生回忆地球的公转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始终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从而得出:·低纬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较高·高纬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较低随后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到: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范围: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的规律。
2、让学生读“世界等降水量分布图”引导他们观察赤道地区的年降水量2000mm左右,而极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二)海陆因素:1、做一组实验:用相同质量的水、沙放入量杯,用相同温度的温度计,找学生观察沙子(陆地)、水(海洋)、加热(夏天)、冷却(冬天)的温差。
→夏季,陆地气温>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陆地·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差小2、做课本的活动题(1)西安和东京的气温年差分别是多少?说明了什么?西安:28℃东京:20℃→内陆地区温差大,沿海地区温差小(2)两个城市中,谁降水较多?为什么?东京降水更多。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什么?【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与展示】知识一:海陆分布影响气候1.教师出示水和沙土的实验图,让学生总结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陆地受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受热慢,散热也慢。
2.教师出示世界1月气温分布图和世界七月气温分布图,并在北半球标注出同纬度的两个点A点和B点,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
3.教师出示下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得出结论:同纬度地区,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4.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复习知识: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巩固练习】(1)观察:A与B气温较高的___。
(2)若上图为夏季,甲区与乙区,代表陆地的是____,代表海洋的是_____(3)若上图中,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为______季节.知识二:地形地势影响气候1.教师出示山的雪线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山的阳坡和阴坡雪线高低有何不同?(2)雪线的高和低各说明什么?(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山的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2.教师出示南美洲地形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与B在位置上有什么区别?(2)观察A与B的降水柱状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山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同纬度的重庆与峨眉山,它们的海拔各是多少?(2)它们的气温各是多少?(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巩固练习】上图中,甲为_____坡,降水______;若甲地气温为15℃,则山顶乙地的气温约是______ ℃。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阐述了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对应的景观差异,知识结构主要是:一、热带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沙漠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地中海气候三、温带的气候类型: 1.温带季风气候2.温带海洋性气候3.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寒带气候与高山高原气候: 1.苔原气候2.冰原气候3.高山高原气候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作为初中阶段地理课程较难的内容,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比较、辨别能力。
教材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主要突出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以及相对应的景观图和气候的直方图,旨在让学生认识世界气候分布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气候特征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知识层面的涉及比较浅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归纳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之后对中国地理、区域地理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并能运用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学会阅读气候直方图,能根据这些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增强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世界各地的不同景观,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不同气候类型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分布地区;2.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图片内容为雨林景观、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景观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呢?(各地气候类型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
初中地理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课时地球形状地球运动与气候[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分布规律,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析图视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难点:地球公转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想]先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太阳光线的特点,再对比观察高、低纬度太阳辐射的热量差异,然后得出不同纬度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最后得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教具准备]地球仪、电筒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欣赏春夏秋冬四幅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年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气候呢?(出示投影)让学生整体感知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学生朗读该段文字,从整体上感知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联系实际提问:从早上到中午到晚上,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为什么?(因为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过渡)由此可见,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角度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地表的气温就越高。
3、讲述太阳高度角的含义,而后板画两副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图,判断:哪副图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4、板画:同一速太阳光线照射的地平面的三点,判断三点获得的太阳光线是否相同?为什么?(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的,三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同)(过渡)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相同吗?6、教师可用手电筒照射地球的低、中、高纬度,由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纬度越高,光斑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纬度越低,光斑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
1、设问:为什么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呢?(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2、设问:由此可见,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其形成的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与全球气温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3、小结: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表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低,气温越低;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初中地理_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针对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对于前⾯所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对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设计如下:1、紧扣课标要求,努⼒实现教学中的三维⽬标;2、围绕“形成(影响)⽓候的三个主要因素”这⼀教学主线,以中央⼆套节⽬“是真的吗?”为主要平台,选取合适的实例,逐⼀展开进⾏教学及分析;3、问题(设疑)导⼊,激发学⽣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4、活动探究,旨在锻炼学⽣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同时兼顾学⽣情感⽬标的实现,培养学⽣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5、阶段⼩结,适时归纳,帮助学⽣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学情分析“世界的⽓候”对⼤多数学⽣⽽⾔是个难点,其内容⽐较抽象,信息含量⼤,并且学⽣本⾝也缺乏⽇常⽣活实际的指导,加之造成⽓候差异的因素⼜不唯⼀(相对⽐较复杂),因此,学⽣在学习中有⼀定的困难,但仅从教材的编排及教师⽇常教学情况分析,学⽣对于学习本节课内容有以下⼏点优势:1、章节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认知特点;2、教材中所选取的实例,学⽣在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并⾮完全陌⽣;3、学⽣在了解和学习了世界的⽓候类型之后,探究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加强。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效果分析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结合教学的⽬标实现及内容安排,这节课已经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够在⼀定程度上帮助学⽣学习和掌握影响⽓候的主要因素等知识,还有针对性的对学⽣进⾏了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的训练,同时课堂教学中还注重了对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并适当的拓展了学⽣的视野,对相关知识加以延伸,但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本节课学⽣训练时间不够,对于⼀些知识的落实可能还不到位,仍需要在课下有相应的跟踪解决⽅案。
《形成⽓候的主要因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该章(单元)“天⽓与⽓候”的第五节,前⾯已经陆续学习了⽓温和降⽔的分布规律以及世界主要⽓候类型的分布,本节课将接着了解和学习影响⽓候的主要因素。
初中地理_世界的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实验仪器: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过程: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以太阳直射赤道为例,观察手电筒分别照射赤道、30°N 和60°N时的光圈大小和光的亮度,并完成记录。
教师点拨,并借助放大镜聚光点燃火柴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照射面积小、光束集中时,气温高。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由现象形成理论知识。
受()因素的影响,A处纬度低,接受的太阳光热(),气温()。
B处纬度高,接受的太阳光热(),气温()。
前后呼应,总结应用:运用所学解决同一经度形成从热带、温带到寒带不同的气候类型的原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陆位置探究问题:同一纬度位置形成了温带海洋性录表,并依据生活经验推测赤道、30°N和60°N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实验完成后学生通过展示台展示自己实验结论。
学生观看视频,加深理解。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小组互动交流。
明确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学生利用刚才所学解决一开始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小组合作不同,但仍然理解不到位,所以设置实验探究,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和生活经验理解,更直观,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总结归纳提升。
总结应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它们在降水、气温年较差方面有什么不同?影响因素是什么?进一步实验探究陆地和海洋的温差大小。
实验仪器:两个烧杯,一个装有100ML水,一个装有等体积沙土,酒精灯、铁架台等加热仪器,温度计。
实验过程:①测量烧杯里水和沙土的起始温度。
②把两个烧杯放在铁架台上加热,并测量时事温度,观察温度的升高状况,三分钟后同时读出水和沙土的温度。
③把两个烧杯放在室外进行冷却。
④测量冷却后的温度。
进一步总结实验结论:距海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据海远,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学以致用:读下图哪儿的年较差最大或最小?影响因素是?探究分析三地的降水、气温年较差的差异与所处位置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可能的影响因素。
初中地理_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课)教学设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复习课)一、学习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学会判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方法。
二、探究学习:(一) 气候类型及分布【自主复习】1、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平原、盆地、群岛等地。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气候的南北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3)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地区最为广大。
(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半岛和半岛。
2、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3、温带气候类型:(1)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洲温带地区的东部。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地区的大陆西岸。
这些地方常年受到来自海洋的影响。
(3)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和北美洲。
4、寒带气候:主要分布于﹍﹍﹍﹍以内。
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5、高山高原气候: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以自然景观的﹍﹍﹍﹍显著为重要特色。
【合作探究】试填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二)气候类型的判读【自主复习】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填出下列气候类型名称【合作探究】1、阅读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甲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甲。
2、读甲、乙两地(一月▲和●七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属于气候类型,乙地属于气候类型。
(2)甲地气候在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三、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是()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广泛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从国外旅游归来的贝贝,告诉同学说:“我去的那个地方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
初中地理_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程序设计:学情分析1 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世界气候的差异和海陆分布,初步学会分析气候直方图来描述气候的特点,基本学会描述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心理特征:好奇心,好胜心强,渴望获得肯定,但是注意力难以长久维持。
3 思维特点:思维活跃,处于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但以形象思维为主。
4 学习困难:主动收集资料的意识不强,不善于从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归纳分析能力、比较辨别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欠缺。
效果分析1:本节课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授课思路,完整的整理笔记。
2:每讲完一种温度带下的气候类型,会进行小结,及时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总体来说效果较好。
3:探究题的设置以及随堂练习,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因此整体课堂较活跃。
教材分析对于本节课,《地理课程标准》有三条规定:“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节内容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以基础知识为框架,将能力线索贯穿其中,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
在“气候的地区差异”中,联系已经学过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的知识,从现象出发,概括世界上各地有冷热、干湿不同的组合,定性说明有多种气候类型,进一步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定量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中,主要讲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选择对气候影响最大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个主要因素;在“气候与人类活动”中,举典型事例说明了气候对生产和生活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总之,本节是对全章内容的归纳和总结,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内容的学习,会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教材结构看,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而本节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推理、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对于前面所学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对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设计如下:
1、紧扣课标要求,努力实现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2、围绕“形成(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一教学主线,以中央二套节目“是真的吗?”为主要平台,选取合适的实例,逐一展开进行教学及分析;
3、问题(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4、活动探究,旨在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兼顾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5、阶段小结,适时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学情分析
“世界的气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其内容比较抽象,信息含量大,并且学生本身也缺乏日常生活实际的指导,加之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又不唯一(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困难,但仅从教材的编排及教师日常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于学习本节课内容有以下几点优势:1、章节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2、教材中所选取的实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所接触,并非完全陌生;3、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之后,探究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加强。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效果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并结合教学的目标实现及内容安排,这节课已经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知识,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了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课堂教学中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适当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对相关知识加以延伸,但限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本节课学生训练时间不够,对于一些知识的落实可能还不到位,仍需要在课下有相应的跟踪解决方案。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该章(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五节,前面已经陆续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本节课将接着了解和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通过对本节课的学
习,让学生在整体上加深对气候的认识,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还能对前面的知识,诸如气候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判读等加以巩固和论证,通过这种学习上的呼应,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观评练习
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
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
2.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亚欧大陆面积达5 000多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各异。
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
3.图中的①~④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海拔
4.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都是避暑胜地,这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5.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却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
D.气候因素
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
A.西南地区地处低低纬度
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
D. 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7.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8.下列因素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植被状况 B.面积大小、距海远近
C.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D.地形高低、水文状况
9.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气温的差异B.降水的差异
C.风向的差异D.天气的差异
10. 以下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准确的是( )
A.青岛避暑胜地——地形因素
B.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地球的运动
C.山前桃花山后雪——纬度位置
D.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位置
11.读“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问题。
(1)据三地气候资料图分析: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变大再减小,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
影响上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与B、C两地相比,A地气候具有显著的性,A地气候特征是,全年降水均匀。
(3)相比A、B两处,C处气候的显著优势是,因而该地区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但该气候降水变化大,易产生或等气象灾害。
(4)下列因素对A处气候的形成不起作用的是 ( )
A.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各地距海不远
B.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C.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
D.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废热排放多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反思
1、课件设计新颖,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探究适当的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3、教学过程比较流畅,知识框架构建清晰合理,组织教学循序渐进,衔接到位,过渡自然;
4、在某些问题的设计上还有待斟酌,诸如提出的问题不够具体,学情分析的还不够细致到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5、学生训练时间短,知识的落实情况不太理想。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一方面明确提出了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对本节课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学会运用实例开展学习,即通过对比差异,体会某种因素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某种因素是怎样对气候(其中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