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从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起,做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文章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
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开展创新教育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妨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设置疑问,调动积极性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学过程主要是“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教师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想僵化,不会提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否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无从谈起。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从疑生,疑解则学成”。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课堂中的设疑不是简单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等,而是要让提出的问题具备思考的价值。
课堂上恰当设疑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更可以为学生建构思维的桥梁,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养成需要教师在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做努力,从而使初中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社会实践,其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要想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探索轻松、和谐、高效的教学方式,以初中生为本,从认知规律出发,根据物理教学各分支的特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在打好物理教学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更是时代的要求。
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师,应积极寻找、探索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新路子。
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中学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
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
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
例如:瓦特通过观察水沸腾对水壶盖的振动现象从而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通过这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有,创造就在身边,物理这门学科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这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其根源在于,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物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过于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建立而忽视实践活动。
由于传统教学强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重继承、模仿而缺乏对新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创新的能力;因而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多数并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怀疑的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科学家的创造力,首先就表现在他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上。
在创新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质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勇于探索。
勇于质疑与相互讨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巧妙设计疑点,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在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产生各种猜想。
例如,做“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验时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测出拉力大小后,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置疑,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
二、启发学生勇于想象想象是创新精神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新性想象开始的。
中学生思想活跃,有上进心、善于想象,教师要因势利导、正面鼓励,决不可讽刺、挖苦学生。
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再如,学习摩擦力时,可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和规划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对那些别出心裁的思路,与众不同的观点,别具一格的见解,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想象力,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想象力。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基础。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因为类 比方法具有探索和解释两个功能: 探索功能 物理教学中除了重视传授知识外, 还必须重视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 易突破这个 问题。
逻辑思维 的能力 。第九 , 根据教学 内容和要求, 根据物理知识体 世纪的挑战, 必须有赖于能力的发展、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 力, 精心设计一整套循序渐进有利 于基础知识 的掌握, 有利于提高综 就是“ 短期教育’ 终身教育” , 和。 的关系所在 。 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 系, 合分析问题 , 独立解决 问题及解决综合问题 能力 , 发展智力, 提高创 启动“ 终身教育’ , 这一特殊功能, 把培养各种 能力 、 发展 智力 、 培养具 这套习题应该包含有①针 对重点、 难点的专项训练 有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放在相当重要 的位置, 贯穿到中学物理教学每 新能力的训练题 , 题: ②针对不 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层次题 ; ③针对容易混肴容易出错的 个 环节 , 持之 以恒 。 么怎 样启 动“ 身教 育 ’ 一 功 能? 者 认为 , 并 那 终 ’ 这 笔
首先 由教师提出预 习要求逐步过渡到学会自定要求, 使学 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 有 2 具有厚的 新的活力。 生在授课前 明确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 上课时能有的放矢, 能提 读 书兴趣 , 有强烈的好奇心, 求知欲 , 探究欲 ; 、 3 具有 良好的心理素
解决问题, 从而达 到培养创新能力的 目 第 四, 的。 精心设计演示 到底是人才竞争, 而人才竞争取决于教育水平和教育科技。 新世纪呼 问题,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
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
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三大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浮 现 象 来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选 三 只 同样 大 小 的薄 膜 塑料 袋 ,分 别 装 上 相 同 体 积 的 盐 水 、水 和 酒 精 ,用 细 线 扎
的 铅 笔 芯 电 阻 值 相 差 很 多 ? 电 阻 到 底 与 什 么 因 素 有 关 ? 有 的学生 甚 至 提 出 电阻 是 否 与物 质 密 度 有关 。学 ” 生 的 思 维 闸 门 打 开 了 ,教 与学 的 自由度 扩 大 了 ,学 生
极 进 行 实验 探 索 问题 的 实践 。
学 生 猜 下 一 个 探 究 问 题 是 什 么 ? 由 于平 时 注 意 训 练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学 生 最 后 都 能 猜 到 这 个 问题 :如 果
紧 口 f 料袋 里 不 能有 泡) 塑 ,然后 把 它 们先 后 放入 水 中 ,
会 看 到 上 浮 、下 沉 、悬 浮 三 种 现 象 。为 什 么 会 出现 这
的探 究 欲也 增 强 了 ,创新 能 力 也 随之 提高 。
三 、 充 分 利 用 课 堂 上 的 “ 理 实验 ” 激 发 学 生 的 物
求 知 欲 望 和 创 新 欲 望
以下 是 笔 者 从 五个 方 面 ,谈 一 谈 如 何 在 物 理 实 验 中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
多 。 其 目 的 一 是 把 学 生 探 究 问 题 的 热 情 充 分 调 动 起 来 ,二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团 结 协 作 精 神 和 竞 争 意 识 ,训 练 学 生 的 思 维 ,培 养 他 们 的 创 新 精 神 。对 “ 胜 队 ” 给 优 予 表 扬 ,对 “ 赶 队 ” 给 予 大 力 的 鼓 励 和 支 持 ,尽 量 追 使 每 一 组 的 学 生 都 保 持 较 高 的 探 究 热 情 。 接 着 可 以让
浅谈怎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 物 理 教 学 要 坚 持 启 发 式,把 教 学 问题 变 成 一 连 串地 问 题 提 出。 分 析 、 决 问题 的过 程 中使 知 识 和能 力 发 生 有 机 的联 在 解 系。提 出问 题就 是 给 学 生 设 疑 或 引导 学 生 自己 发现 疑 问, 是 启 这 发 思 维 的关 键 。 进 行 启 发式 教 学 中, 引 导 学 生 重视 所 学 知 识 , 在 要 与 物 理 知 识 的 联 系 及 与其 它学 科 相 关 知 识 的关 联 。并 强 化 其 它 知 识 对 现学 知 识 学 习 的作 用 , 实现 知 识 的 迁 移 、 合 , 进 学 生 思 综 促
维 的 发展 。 外 , 师 要 善 于运 用 各 种 教 学 手段 ,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另 教 激 自觉性 和 积 极性 。 掘 学 生 的 积极 性 思 维 . 挖 以达 到诱 导 学 生 进 行 创 造性 思 维 活 动 的 目的 。 2 培 养综 合 能 力 、 固创 新 基础 巩
物 理 课 程是 一 门培 养 和 提 高学 生 科 学 素 质 、科 学 思 维方 法 和科 学 研 究 能力 的重 要 基 础 课程 。 物理 教 育 是科 学 素质 的摇 篮 , 对创 新 型 学 生 的培 养 , 现人 才 培 养 目标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以 实 所
次 的创 新 能 力培 养 目标 。学 生 在 自己“ 探索 ” 理规 律 的 实验 过 物 程 中 可 以 把 动 手 和 动 脑 结 合 起 来 。锻 炼 和 培 养 自己 的 创 新 能 力 。 因此 , 理 实验 不 但 可 以使 中学 生 进 一 步 掌 握 物 理 理 论 , 物 而 且 还 可 以提 高 中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开拓 中学 生 的 思 维 。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被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和重视。
尤为重要的是,加强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已成为边远山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介绍著名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物理学史上有许多精彩的实验,实验设计思想的创造性、实验装置的新颖性和实验技术的艺术性,催生了不少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或技术上的出色发明。
介绍这些实验可向学生展现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许多真实的、形象的物理故事。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去探索未知,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需要。
例如,伽利略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他利用最简单的、人人都可以做的实验来证明“物体下落的时间与重量成反比”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他在比萨斜塔上同时落下一重一轻的两个铁球,让大家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从而展示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又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F=G(m1*m2)/n,但其中的引力常量G等于多少?牛顿本人也不知道,因为通常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实在太小了,用常规的方法无法测出。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通过三次巧妙的测量变换和放大,首先在实验室里相当准确地测出G,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地球的密度。
另一位物理学家坡印廷称赞说:“卡文迪许实验开创了弱力的新时代。
”除以上两个著名实验外,还有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卢瑟福发现质子实验、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埃拉托色尼对地球圆周长的测量、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实验、密立根的油滴实验、电子干涉实验等共十个实验,被称为最美丽的科学实验。
这些富于创造性的实验只使用简单的仪器和设备,没有用到什么大型的计算工具如电脑一类,却能发现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科学概念。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己的思维定势 ,发现 问题 ,从独特 的角度提出疑 问、讨论 问
题 、解 决 问题 ,鼓励 学 生 进行 批 判性 质 疑 。学 生 的班 门弄斧 也 未 尝 不 是 一 件 好 事 ,可 以培 养 学 生敢 于 向权 威 挑 战 的 学 习 钻 研 精 神 。 比如在 教 学 《 活 中的杠 杆 》时 ,就 有 学生 对 图f 生 阻力F的方 。 向提 出质 疑 ,认 为 这样 杠 杆将 无 法平 衡 。我通 过 引 导 ,让 大家 讨 论 ,最 后 决定把 F的方 向改成 向下 。 在 日常 生 活 中 , 学 生 往 往 对 一 些 现 象 不 加 思考 就 自 以为 是 地 下 结论 ,如在 讲 完平 面 镜成 像 规律 后 ,教师 可 追 问 : “ 我们 照 镜 子 时 ,离 镜子 越 来越 近 ,像 会 变 大 吗 ?”等 学 生 思考 并 作 出判 断 “ 大 ”时 ,接着 发 问: “ 据平 面 镜 成像 规 律 ,像 与 物体 大 变 根 小 相 等 ,难 道我 们 自己会 变大 ? ”提 出质 疑后 ,学 生会 进 一步 思 所 学 的 知 识 。如 在 摩 擦 力 的 教 学 中 提 出 : 假 如 世 界 上 没有 摩 擦 考 ,然 后 教 师再 以 “ 大 远 小 ”的透 视 原 理帮 助 学 生解 释 这一 现 力 ,或 者 地球 没 有 引力 ,世 界将 是 怎样 的 ?又 如 证 明牛 顿第 一运 近 动 定律 的实 验 ,这些 问题 对 启发 学生 的想 象力 很有 作 用 。 象 ,使 学 生 印象 深 刻 。 二 、使 学生 掌 握科 学 的研 究方法 和 创新 思维 能 力 四 、 实验教 学 是培养 学 生创 新 能力 的有效 途径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把 物 理 学 的 一 些 研 究 方 法 和创 新 思 维 相 结 在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中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学会 实验 的 具 体做 法 , 合 。 早在 伽 俐 略 时代 就 已形成 了把科 学 实 验 、数 学推 理 和 逻辑 思 掌 握一 些 基本 的实验 技 能 ,还 要 引导 学生 学会 研 究物 理 问题 的实 维有机而巧妙地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这一方法是符合辩证唯 验 方法 ,为培 养 他们 的 物理 创 新 能力 打下 良好 的基础 。如常 用 的 物 论 和认 识 论 原理 的 , 因而 也符 合创 新 的 原理 。在 教学 测 量 时 , 间 接测 量 的实 验 方法 、 “ 制 变量 ”的实 验 方法 、测 量 微小 量 的 控 先 给 学生 讲 了一 个 例 子 :一个 科 学 家走 进 工厂 ,拿起 一 个 灯泡 问 “ 叠加法”、 “ 替代法”和 “ 比较法, 等,教师可选择典型 的实 ’ 身边的大学生灯泡体积怎么算 ?大学生立即动手并运用复杂的数 验 ,通 过 多种 实 验方 案 的设 计 、讨 论和 辨 析 来培 养 学生 的物 理创 学 知 识开 始 计算 灯 泡 的体 积 。科 学 家见 状 说 ,不 用 这么 复 杂 ,给 新 能力 。例如 ,笔者 在 教学 《 用天 平和 量 筒 测定 固 体和 液体 的密 我 一 个盛 水 的容 器 就 可 以 了。实 际 上灯 泡 排 开水 的 体积 就 是灯 泡 度 》 时 ,讲完 量 筒 的用 法 ,还 没讲 解 具体 的 实验 步骤 就 安排 学 生 的体积 ,这里 科学 家用 的就 是创 造 性思 维 。 分 组 实验 ,学 生 热情 高 涨 ,气 氛热 烈 ,在 动 手操 作 的实 验过 程 中 用 发 散 思维 则 可 以进 行一 题 多解 、一 题 多思 等 。如 学 习 “ 阿 出现 了多 种做 法 。然 后 我组 织 学生 讨 论分 析 各种 方 法 的利弊 ,再 基 米 德原 理 ”后 ,可 以思 考 :某 容 器 中盛 了一 定 量 的水 ,水面 上 挑 选 出最 佳 的方 法给 予 肯定 和 表扬 。这样 做 ,不 仅激 发 了学 生 学 浮 着 一块 冰 。 如果 冰熔 化 后 水面 会 有什 么 样 的变 化 ?若 冰 块 中包 习 物理 的兴趣 ,提 高 了学生 自身 的实验 素 质 ,还 培养 了学生 的创 有 一 个 实心 铁块 ,冰熔 化 后 水面 如 何变 化 ?若 此 冰 块较 大 ,下 部 新 思维 能力 和 实验 能力 。 对 容 器底 有 压 力 ,则 冰熔 化 后水 面 如何 变 化 ?往 水 中加 足 够 多 的 总 之 ,在 开 发培 养 学生 创 新能 力 的过 程 中 ,课 堂教 学气 氛 活 食 盐 ,冰 熔 化后 ,液 面如 何变 化 ?这样 的启发 式 思考 ,在 锻炼 学 跃 ,学 生 学 习兴 趣倍 增 ,创 新 潜 能得 到 开发 ,在 学 习活 动 中能 由 此 及彼 、举一 反 三 ,不 断产 生 新 的设想 。只 要广 大 教师 把握 创 新 创 新 是 知识 经 济 时代 对人 才 培养 的客 观要 求 , 而教 育 是知 识 素质的培养 目标,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创 新 、传 播 和应 用 的 主要 基地 ,也 是培 养 具有 创 新精 神 的 人才 的 和 手段 ,就一 定 能培 养 出大 批 具备 创 新 能力 的人 才 , 以迎接 知 识 摇 篮 。在 物 理 教学 中 ,只 有 找到 了科 学 的学 习方 法 与创 新 的结 合 经 济 时代 的到来 。 点 ,并把 两 者 巧妙 而 有机 地 结合 起 来 ,才 能 既提 高 学生 的学新 思维 能力 。 三 、训 练直 觉思 维 ,发 展学生 的联想 和想 象 能力 伟 大 的物 理学 家 牛顿 说 过 : “ 没有 大胆 的猜 测 ,就 不能 作 出 伟 大 的发 现 。 ”直 觉 猜测 是 创造 性 活动 的起 点 ,科 学家 的许 多发 明创 造 都 来 自于他 们 的 直觉 。直觉 对于 新 出现 的 现象 或 事物 ,未 经 严密 的 逻辑 程序 ,直接 地 认 识到 事物 内在本 质 或规 律 ,是 一种 认 识过 程 的突 变 、升 华 , 当然 直觉 必须 以丰 富 的知识 和 经验 为基 础 。所 以在教 学 中培 养 学生 的 直觉 ,有 助 于 开发 学 生 的创造 性 思 维 。如 在 学 习 电路这 一 节 中 ,在讲 解 串 、并联 电路 时 ,可制 作两 个 串联 和 并联 电路 的暗箱 ,分 别让 两只 灯 串联 和 并联 ,然后 分别 拿 掉其 中一 只 ,根据 出现 的现 象 ,训 练学 生 的猜想 能 力 。 联 想 和 想 象 对 于 创 造 性 思 维 的激 发 很 重 要 。 联想 可 以把 多 个 不 同事 物联 系在 一 起 ,容 易 触发 灵感 而 导致 新 的 发现 。想 象 能 不 断地 改 造 旧表 象 ,创造 新 表 象 ,是创 造 的基 础 。在 物 理教 学 中 要 鼓励 学 生发 挥 自由联 想 ,使 他们 敢想 、爱想 和 善想 , 以开 拓 学 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 。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 已知进行联 想,判断结果 ;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 验 设计 ;④ 根 据有 关 知 识进 行 比喻 想象 ;⑤ 发挥 自由假 想 ,通过 假 想养 成 学生 爱 幻想 、 爱探 索 的 习惯 ,从 事物 的另 一面 强化 他们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形象 , 为一名 人 民教 师 , 作 做人 做事都应 该做到 为人师 表 。要想学生喜欢你 , 重 自己的形象 很重 要 , 时要 注 平
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止 , 穿着要朴 实大方 、 齐清洁 , 整 在学
、
目前 中学 物 理 教 学 的 现 状
长期以来 , 中物理课堂教学一 直奉行 以知识 传递 初
习物理兴趣 的好办法 。这样学 生就会 对你 的课程 有兴 趣 , 才会乐 意去 听课 , 他 你才能 在教学 中引导他 们去探
索 、 学 习 新 的 知 识 。实 践 证 明 , 学 生 兴 趣 激 发 到 最 去 当
浓时 , 他们就会学得好 。
2 重视 课 堂教 学 .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 的主渠道 , 教学 中 在 要注意 以下几点 :1C 设氛 围 , ()U 激发求知 欲;2 注重基 ()
( 责任 编 辑 易志 毅 )
6 5
老师” 当你的学生对 自己的科 目感兴趣 时 , , 就为该科 的 教学 工作创造 了 良好 的学 习环 境 , 相反 , 如果学 生打心 底里就对你这门物理课产生厌 恶心理 , 听说是物理课 一
就 心烦 了 , 时 甚 至 产 生 了厌 学 的 心 理 , 说 什 么 创 新 有 还
础 知 识 教学 ;3 注 重 习 题 教 学 的 思维 训 练 ()
3 强 化 实 验 教 学 .
求升学率 , 什么素 质教 育 , 说 我想 都是 虚 的。教 师 为 了
教 得更 好 , 题 海 战 术 、 双 基 训 练 、 张 张试 卷 不 停 地 搞 搞 以
让学生做题 , 长此下去 , 生被培养成考 试 的工具 , 学 考试
的 机器 。这 样 的 学 生会 有 创 新 能 力 可 言 吗 ? 因此 , 了 为
略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略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创设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情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
再如,上初二电路时,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两个电键、六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
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
这样,学生学习情绪很高。
二、改进物物理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评价目标上以知识为核心;评价方法上以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达成为量化标准;评价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则是以分数第一,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
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
物理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
明确了今后考核不仅要把笔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还要把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平时在阅读与讨论、观察与实验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水平的依据。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新时期我国在积极展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3-082-0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
当然,在提问问题时,教师需要进行精心巧妙的设计,从而使学生产生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动力,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够被激发出来。
二、创立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情趣,提高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改变课堂的"权威"地位。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讨论活动,并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共同学习,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的平等地位。
如在电流的串联、并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线路组装,与学生一起探究电流的规律,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一些"奇特"想法,教师要认真对待,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传授基本知识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如何在物理课中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在物理课中培养创新能力素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创新能力,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是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新事物的产生,才能有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学物理教学角度谈一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一、加强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质疑是指对物理知识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合理性提出怀疑甚至否定。
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如果对书本知识只是原原本本的接受下来,没有任何怀疑,那么就没有创新,没有发展,没有新知识的诞生和科技的进步。
任何新知识的产生无不从疑问开始。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和水平呢?1.对知识内涵的质疑知识的内涵指知识的内容。
对其提出怀疑甚至否定的设想是质疑的主要内容。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不乏其例。
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这一错误观点统治人类两千余年而伽利略对此提出了疑问,并从理论上证明,用实验验证了其错误性,才产生了现在所学的“自由落体规律。
”2.对知识外延的质疑外延指知识的适用范围,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在适用范围内它们是真理,超出范围便是谬误。
对知识的外延是否准确,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要大胆提出怀疑。
3.对公式和规律的得出过程的质疑对物理定理的推导过程,物理定律的实验过程是否合理、准确提出疑问,亚里士多德从静止物体受到力才运动,不受力则仍静止的现象出发得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而伽利略对其实验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后,设计了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出了惯性原理(即牛顿第一定律,只是由于牛顿系统地阐述了完整的力学体系,所以现在称之为牛顿第一定律)。
4.对日常生活中、生产实践中司空见惯而又不甚了解的事物提出疑问这是获取创新素材的又一主要源泉。
如瓦特对水沸腾后壶盖的跳动进行研究,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当然,质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对自己了解不深一知半解的或没有科学根据的东西提出疑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给出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1. 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器材和材料: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材料的选择和搭配。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实验问题和条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具体实验方法。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曲线图的绘制、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4. 进行实验报告和展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报告和展示。
学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整理成报告,向全班同学展示。
通过实验报告和展示,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也可以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5. 组织实验竞赛和科技展示: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实验竞赛和科技展示活动。
学生可以组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在实验竞赛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竞赛和科技展示,学生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器材和材料,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行实验报告和展示,组织实验竞赛和科技展示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 此探 讨 如何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不 足 之 处 请批 评 指 正 关键词 : 物理 : 创 新: 培 养
一
通 过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来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物 理 的兴 趣 : 1 . 良好 的 教 学 艺 术。 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 ,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2 . 建 立 良好 的 师生 情 感 。3 . 利用“ 好奇 ” 心理 。 激发求知欲 . 培 养 兴趣 。
二、 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 营 造 宽 松 和 谐 的 学 习氛 围
录加 以分析 、 归纳和总结 . 帮 助 学 生 从 中得 出 感 生 电 流 的 磁 场
竭 动 力 。 因此 , 实施 创 新 教 育 。 加强对学生创新 思维、 创新能 力
的 培 养 已成 为 我 国基 础教 育 的 重要 课 题 在 新 课 标 强调 由知 识 的 传 授 向 能 力 培 养 转 换 的理 念 下 . 面对新情 况 . 如 何 在 初 中 阶
些 开 放 性 的问 题 .多 引 导 学 生 灵 活应 用 已有 的 知 识 技 能 . 从
不 同方 面 利 用 不 同的 方 法 对 同一 问 题 进 行 思 考 . 从 中找 出最 佳 的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 一题多 解 、 一题 多变 、 一题多选 , 就 是 一 种 很好的求异思维训练 , 要 善 于利 用 和引 导 。 例如 。 在 弹簧 测力 计
其 他 学 科 的基 石 。学 好 物 理 . 对 学 生 进 一 步学 习 自然科 学 的 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物理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观测现象、测量数据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物理规律,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局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缺乏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深入思考和总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入一系列创新措施,包括加强实验设计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独立研究、提倡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些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这些措施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研究意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必备素养。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解决现实问题和面对未知挑战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和开展独立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有力途径。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物理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探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1. 提供开放性和探究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开放性和探究性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详细记录这些观察结果。
这样,学生可以培养出细致观察、准确记录的习惯,为他们的创新提供素材和思路。
3.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验任务,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来选择实验步骤和方法。
这样,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开展小型科研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型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出创新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5. 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一起探讨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鼓励学生设计和改进实验:除了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和改进实验。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个已知的物理现象,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现象,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出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趣。
例如 :. 学 生 观 察烧 瓶颈 部 的水 沸 腾 了 , 金 1让 而 鱼却 在下 面 的水 中 游 来 游 去 。2水 在纸 制 的 “ ” . 锅 里 烧 开 。3 怎样 用 力也 不 能 吹 开 用 线 吊着 的 间 隔 5 . ~ 6 厘米 的两个乒 乓球 , 吹它们 反而靠 得越 近。4 越 . 天女 散 花 ( 电相 斥 现 象 ) . 电导 体 在 磁 场 里 受 同 。5通 力。此外 , 向同学们讲 了很多 有趣 的 自然 现象 。 还 比如 : . 杯 热 水 冒“ 1一 白气 ” 冰棍 也 冒 “ , 白气 ” 2冬 。 . 天能看到 口中吐出 的“ 白气 ” 夏天却 看不 到。3 高 , . 压电能电死人和牲畜 , 鸟雀却平安 地停在 高压裸 但 线上。在这 种课 的最 后 , 讲 了一些 物理 的趣闻 和 又 科 学 家 努 力 攀登 科 学 高 峰 的故 事 。 同学 们 感 到 十 分 新 奇 , 家 兴 趣 盎 然 。课 后 , 学生 进 实 验 室 自己动 大 让 手 做 实 验 。 家庭 作 业 中 布 置 学 生 写 “ 所 看 到 的 物 你 理现象” 。通 过 这 一教 学 过 程 , 给学 生 的第 一 印 象 是 物理有趣。这样 , 可激起学生探根求源的愿望 , 进而 产 生学 习兴 趣 , 发 探 索 冲 动 , 发 创 造 性 的 动 力 。 引 激 可见 , 引发好奇心 , 可激起 强大 的学习动力 , 使学 生 自强 不 息 、 力学 习 、 索 事 物 的 因 果 规 律 , 励 创 努 探 激 新 萌 芽 的产 生 。 二 、 设 质疑 。 分 发 挥 学 的 想 象 能 力 , 发 学 巧 充 诱 生 的创 新意 识 。 质 疑 是 潜 能 开 发 的 “ 标 灯 ” 我在 教 学 中 , 合 航 , 结 教材 , 过学 生 阅读 和 思 考 问题 , 出 置 疑 , 可 以 通 设 也 由学生置疑 , 启发学生讲出 自己的不 同看法 , 促使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 . 在学 习“ 浮力” 时. 教 师 引 导 学 生思 考 : 木 块 为 什 么 能
够 浮 起 来 ?为 什 么水 能够 产 生 浮 力 ?浮 力 和 哪 些 因 素有 关 ?哪
解 物 理 和认 识 物 理 的 最 基 本 手 段 . 因此 . 如 何 通 过 实 验 让 学 生 掌握物理 知识 、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 是 我 们 必 须 要 思 考 和 研
l 素 质 与 能 力
耋 周 卸 一
2 0 1 4 年 第 1 期 ( 总 第 2 0 7 期 )
中 学 物 理实 验教 掌 中 如 何培 养 学 生的创 新能 力
高唤娥 ( 太 原师 范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3 1 )
摘
要: 创 新能力是体现 学生综合能 力的重要标 准 , 是 现
中. 很多时候需要 教师做演示实验 . 如 果 我 们 能 够 把 电 路 安 置
代 教 育 的 重 要 出发 点 和 落脚 点 。 实验 是 人 认 识 世 界 的 最基 本 手
在 一 个 竖 直 的 平 板 上 .就 能 够方 便 学 生 观 看 实 验 线 路 和 实 验 变化 . 也 有 助 于学 生 根 据 演 示 实 验 开展 思 考 和 讨 论 . 启 发 学 生
体时会发热 。 热量与电流强度 、 电阻 大 小 、 通电时间有关 , 同时 .
、
培 养 学 生 的 科 学 实 验精 神 和 创 新 意 识
学 生 是 否 具 备 创 新 能 力 . 首 先 就 要 看 他 是 否 拥 有 创 新 意
识. 在 面 对 各 种 未 知 的疑 问 和 已知 的难 题 时 . 是 否 利 用 科 学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都要改变,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传统教学带来强烈的冲击。
无论是学科本位,还是教师角色以及课堂教学的手段都会彻底改变,尤其是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特别是教师的教学也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中显现创新的意境,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一、对创新能力的理解(一)创新能力与中学物理教学创新能力是指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和新事物的各种心理特点的总和是指能够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创新人才的个性特点1.感知敏锐,善于质疑。
2.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同,感知全面客观,能调动各种感官感知物,存储丰富的表象。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有很强的观察力。
5.讲求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
6.思维流畅,记忆准确广阔。
思维灵活,不受事物原有形象和功能的束缚。
7.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
8.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大胆创新。
9.富有想象和幽默感,视觉表象丰富。
10.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性趣的问题。
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用来丰富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例如在教学“运动、静止、参照物”等概念时,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城市风光图(图略),然后提问:(1)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房屋、汽车、树木、桥、水、船只、鸟、飞机等。
(2)你们看到的物体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水在流动,鸟儿在飞,汽车在奔驰,船在航行等。
(3)房屋、树木、桥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让学生充分讨论,再进行引导,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要拿另外一个物体做标准,只有先确定标准,才能判断该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我们说房屋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我们说是它运动的,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5)如果我们坐在那条运动的船上,以船为参照物,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这样,一幅幅物体做各种运动或静止的景像在他们的大脑中构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最后归纳出运动、静止、参照物等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的观察,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
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教学设计时不要只设计唯一的思想和方法,重要的是设计“思考点”,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鼓励提出不同意见,激发求异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内容时,为了突出摩擦力跟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假如从此刻开始,我们周围的摩擦突然全部消失,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这一下子好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直觉猜想思维被完全激活:走路会摔跤、房屋会倒塌、来一阵风就能把停在路边的汽车吹跑、自行车原地打滑、流星将高速的冲向地球、猴子爬不上树……通过共同探讨分析,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其实离不开摩擦。
又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原来静止的物体是在什么条件下保持静止的?”让学生相互讨论,结论容易得出。
接着,我用手推动黑板擦在讲台上移动,一松手,黑板擦就停了。
由此,又提出第二个问题:(2)“什么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放一本书或别的物体在课桌上试一试。
看谁的观点正确,互相辨论。
当学生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后,提出下面的第三个问题:(3)“已经在运动的物体,在什么样条件下,能保持这种运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并归纳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看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使学生全面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发现的历史过程,从而更深入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索,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三)重视探究实验,培养探索精神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1.改变课内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模式的演示实验一般只是教师操作,学生旁观,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大胆猜想,由学生代表按自己的设想动手完成实验。
这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控制模拟物理现象,排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
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实验课上,要使学生大胆设想,大胆实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托盘天平的使用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测出一支笔的质量?要求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操作,并把不会的问题记录下来。
面对从来未使用过的天平,如何调平衡,如何放砝码,如何读数等,学生就要观察、思考,想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1)调平衡前,游码应放在什么位置。
(2)调平衡时,平衡螺母应怎样调节。
(3)调平衡时,用其他物品(如硬币)调平,是否影响质量的测量。
(4)读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这样,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亲自体验,互相解决不会的问题,而教师抓住时机,针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边讲解,边实验、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操作,找出自己做对的地方和做错的地方。
在学生懂得了正确的方法之后,让他们按正确的步聚重新操作一遍。
又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定律”时,可以拿二个一模一样的空牙膏壳进行实验:先将一个捏瘪了放进盛水的容器里,会看到牙膏壳沉下去了。
同时,使另一个牙膏壳鼓起来,也放进水里,会看到它却浮在水面上,并没有下沉。
这时,让学生对刚才所观察到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一个牙膏壳瘪的就下沉,鼓的就上浮?面对这种“矛盾”的事实,学生会想到,牙膏的质量一定,鼓的上浮,鼓的牙膏壳比瘪的牙膏壳受到的浮力一定要大,那么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猜想:鼓的牙膏壳,其体积变大了,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多,所以浮力的大小,就可能与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
(当然学生也会有其他猜想,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做适当解释。
)然后,再按教材上的实验方法,一边实验,一边让学生观察,一边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液体)的重力。
为了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在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后,进一步探讨决定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并把学生的一些认识展示在黑板上。
如:(1)物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2)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浸入液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4)物体的形状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
……对于这些认识,要借助实验来论证。
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课外实验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给予适时鼓励,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实验,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教师也应适时讲评,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进行知识的互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电动机的制作,学生可课外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并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从中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灵活多变的习题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就是广开思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解、触点,全方位寻求与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思维得到发散,通过比较、总结,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茶杯装开水并盖紧瓶盖,当瓶内水冷却后,瓶盖不容易打开,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想办法打开瓶盖,这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可得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a.改变压力,如降低瓶外气压(放入低气压器中)或增大瓶内气压(给水加热),还可把瓶盖撬开一点小口让空气进去,使瓶内外气压相等;b.增大摩擦力,如使瓶及盖粗糙;c.利用杠杆使瓶盖转动方便;d.更有人提出在瓶盖上钻一小空;e.再盖上一小盖,开盖时,先打开小盖,使盖内外压强相等,便能容易打开瓶盖等。
(2)多题一解多题一解,可以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方向集中于同一方面,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方法,克服他们解题的盲目性。
如:用惯性知识解题(1)站立在汽车上的人,当汽车突然开动时人会向后倾,而碰到障碍物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为什么?(2)人坐在匀速运动的船上,此时用手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物体下落时应落在何处(不计空气阻力)?(3)在轮船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气泡水准仪,水准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见轮船航行时可能发生了什么现象?(4)人走路时踩到西瓜皮上为什么向后跌倒?其实这些都属于同一类题目,通过不同的现象,抓住其本质,达到对某一类型题目的基本解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就是通过保持原命题的发散点,变换形式发散思维,主要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