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向国际组织输送更多人
志愿服务知识竞赛题库
志愿服务知识竞赛题库一、填空题(每题1分,30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2、()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有力抓手,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志愿服务是一项大规模、广泛性、群众式、社会化的()活动。
4、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5、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6、我省组织力量精心编写了《志愿服务普及读本》丛书,分为()五部,为广大志愿者培训提供了基础教材。
7、当前开展的“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以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以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8、()是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范围是中国以及许可本基金会募捐的国家和地区。
主要任务是建立多渠道、社会化筹资机制,募集社会资金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
9、2013年12月5日,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28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回信,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0、志愿服务工作重心不仅在于调整被救助者的(),更在于调整()。
11、志愿者应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的相关规定。
2、( )。
3、履行志愿服务承诺,传播服务理念。
4、自觉维护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5、( )。
6、自觉抵制任何以志愿者身份从事的赢利活动和其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7、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志愿者组织规定的其他义务。
)12、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
二是丰富生活体验,体现人生需求。
国际组织理论课堂笔记整理
国际组织理论理想主义:缔造永久和平,主张建立超国家组织、法那么,维护和平。
例如威尔逊的“十四点原那么“主张建立国际联盟,但把美国的领导作用与国联结合,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现实主义: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认为国际组织的制的世界是不理智的,主张用权利来维持。
例如卡尔对国联的批判,认为有其固有局限缺陷:表现:1、国际社会没有同等对待不同国家,具有双重标准。
2、国际社会难以看到国际道德的作用,看到的是大国间的权利和利益。
卡尔总结国际组织发挥作用要具备一定条件:1、共同道德标准,一视同仁,不能有双重标准。
2、共同利益的认同而不是单个利益,也就是组织的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
3、超国家的权力,即国际组织的权力大于成员国的权力。
国际组织的内涵1、国际组织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国际机构,强调跨越国界。
2、是由不同国家或其政府或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或法人组成的机构,既可以为国家,也可以为自然人或法人。
3、具有较完整的结构体系。
4、它根据其组成分子间的协议而建立,基于组成分子的是其组成分子集体契约的结晶。
5、具有特定的目的和使命。
6、在国际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国际组织未来开展趋势呈现的特点1、数量方面,今后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会趋于重新的分化和组合。
2、其职权范围在逐步扩大。
1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是条件。
2.专门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国际世界的奉献也不可无视。
国际组织在国际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1、国际组织对国际格局的独特作用1、国际组织是多国机构,普遍认为其结局问题比拟对其有信任感,直接或间接成为国际力量的补充。
2、国际组织有协调职能,他能协调国际关系,增进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协作,为各国之间的交流提供场所和平台。
2、极少数地区性国际组织可构成国际格局的主角,以欧盟为例或者第三世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
3、国际组织在格局对抗中充当国际格局主角的工具和制约力量。
国际组织受到新因素的制约1、国际组织受新的国家因素的制约,主要指大国的干预和控制,国际组织与其成员国相互制约的关系向更深层次开展。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不同地域的利益
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每次峰会前不定期举行协调人
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贸易、劳工就业、农业、能源、数字经济、卫
生等专业部长会议
地位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国,也是二十国集团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 国集团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提出共同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中国主张,倡导平等
易混易错辨析
1.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 × )【解析】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 府间国际组织。2.金砖五国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金砖精神,推动 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 × )【解析】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 合作不断深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指引着上海合作组织。 3.亚投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 )【解析】亚投行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 机构长期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亚投行在现行国际经济 金融秩序下运行,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4.上合组织合作就是打击 “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合作领域。( × )【解析】上 合组织合作领域不是只涉及安全,还包括政治、经济、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他领 域的合作。5.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全球重大政治热点。( × )【解析】二十国集团主要讨论的问题 是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6.亚投行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 × )【解析】亚投行的投 资对象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问题
中国对外建议友好关系的事例
中国对外建议友好关系的事例
1.乌克兰危机:在乌克兰危机期间,中国不仅表示支持乌克兰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中东和平进程: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呼吁各方
摒弃动武手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中国还多次派遣特使到中东地区进行调解,努力推动巴以和谈和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
3.缅甸和平进程: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缅甸的和平进程。
中国
积极参与和调停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的对话,努力缓解冲突,促进国家的和平发展。
4.国际人道援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
的援助国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援助行动,向灾区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并派遣医疗队和工程队前往执行救援任务。
5.南南合作:中国倡导南南合作,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合作与发展。
中国通过提供援助、投资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促进共同繁荣。
这些事例表明,中国一直秉持友好、和平的态度,致力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与合作。
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主张和平、公正、合作,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和国际对话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人在海外的影响力
中国人在海外的影响力
中国人在海外的影响力在近年来有显著增长。
以下是一些方面的影响力:
1. 经济影响力: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在海外的商业活动和投资不断增加。
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2. 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电影、音乐和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中文学习的热潮也使得中国语言和文字在海外更为流行。
3. 教育影响力:中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为海外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带来了财富和人才。
中国学生在海外的学术成就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4. 政治影响力: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大国,其政治决策和外交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提高,为中国人在海外争取到更多的权益提供了支持。
5. 科技影响力: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科技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技术和创新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体来说,中国人在海外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这对于加强中外交
流、推动全球合作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国际组织人才现状及启示
中国国际组织人才现状及启示摘要:当前,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代表名额不足,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研究匮乏。
因此需要一批政治素质高、外语水平好、专业水平高的人才进入各大国际组织任职,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国际话语权,谋求国家利益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文章以当前国际关系格局下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为出发点,定位我国培养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的根本目标,进而确定我国需要培养和输送的国际组织人才主体,并为输送这类人才进入国际组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组织人才;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一、国际组织人才研究综述国内学界对国际组织人才的专门研究较少,大部分从属于国际组织的内容,并没有进行单独的归纳总结。
有限的资料中多数也是对于国际组织人才中的研究人员部分进行的综述,而缺乏对国际组织雇员以及后备人才的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改革路径》一文中提到:在国际组织中有一定数量的代表,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能主动参与政策制定,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宣传本国理念、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尤其需要在国际组织中开展公共外交,消除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与环境,赢得沿线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参与和支持。
国际组织内的中国职员是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
但是中国籍国际职员在国际组织中分布最多的是低级的事务性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非常匮乏,总体影响力有限。
[1]以联合国秘书处为例,2014年副秘书长、助理秘书长以及二级主管和一级主管高级别官员总数为357人,中国籍高级官员只有11人。
[1]国际组织职员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方式、理念、价值观等融入国际组织的日常工作,而且能够提高国家在国际组织内设置议程能力和议事决策能力。
[3] 刘宝存和肖军认为只有通过在国际组织任职,参与具体运作,更好地掌握国际组织的游戏规则,才能扩大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的新闻报道
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的新闻报道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1200字以上)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各个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中国在联合国中的角色不可忽视。
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组织之一,扮演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重要角色。
中国积极参与并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拥有投票权和否决权,为解决国际冲突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人权工作,为世界上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
其次,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中国的参与推动了WTO的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谈判和争端解决,为建立公平平等的国际贸易秩序作出了努力。
中国还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开放,为全球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是WHO的重要成员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合作应对全球卫生挑战。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与WHO紧密合作,分享了大量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疫苗合作计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
中国还提出“健康丝绸之路”的构想,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好的医疗卫生合作机会。
此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其他国际组织中,中国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国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援助和贷款,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独立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有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地位感到担忧,有时会对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行为提出质疑。
例如,中国在南海争议中的行为受到了一些国家的批评和抵制。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考试试卷(17)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女权主义答案:女权主义是指主要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与激进人文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工作理论。
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解析:空2. 伦理守则[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其团体的讨论与共识,以集体自律的方式,订立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专业守则或公约。
具体来讲,专业伦理有三种功能:①可以成为该专业的指针,使该专业的人员言行及治疗行为有所规范;②可以使专业人员在完成工作时能凭借其伦理守则而维护专业原则;③可以提供一种标准,来评判专业的实施有无瑕疵。
解析:空3. 制度性社会福利答案:制度性社会福利是指把社会福利看成任何社会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和功能。
在制度型社会福利视角看来,社会福利不是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时才介入的,而是现代社会结构中常规化的、永久性的、必需的而且值得称赞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空4. 个案管理[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云南大学2019年研;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答案: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
在个案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者使得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效果为其主要目的。
中国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中国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国际合作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作为联合国会员国,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各个国际组织的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性组织的工作,为全球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WTO 为例,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也受益于WTO多边贸易体系的保护。
中国在各个国际组织中的积极参与,既反映了中国力求国际合作与发展的愿望,也表明了世界对中国的认可和依赖。
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发展的需求,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始终主张国际关系应该以和平发展、公平公正为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加强全球治理的代表性和包容性。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呼吁各国在全球治理中强化协调,加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实现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平衡。
三、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这一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之一。
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和合作,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和互利共享。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国际合作努力反映了其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也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知识点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知识点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了解该主题的知识点:国际组织的定义和分类:国际组织是指由多个国家或政府机构共同建立的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和沟通。
国际组织可以按照其目的、权力和地域覆盖范围等方面进行分类,例如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参与了各种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程度和方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趋势。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和影响: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担任常任理事国,以及在多个国际经济和贸易组织中担任重要成员。
中国也在一些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例如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等。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例如,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积极参与人权、环境、和平与安全等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也在多个国际组织中推动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价值观。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例如,中国需要遵守国际组织的规则和标准,同时也需要在国际组织中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声音。
此外,中国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组织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推动自身的发展和改革。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可能会继续深化和发展。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对全球治理的贡献不断增大,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将继续增强。
同时,中国也将继续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广泛的合作,以推动全球和平、稳定和发展。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述评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述评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述评国际组织的发展是世界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71年,1972~1989年,1989年至今,而中国从被动、单面向的参与发展到积极主动、全方面的融入。
然而,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嬗变过程中,不少矛盾、摩擦仍然存在,制约着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未来的发展。
新旧交替矛盾加剧,国际组织制度改革提速,各国争取话语权的博弈也更加复杂多样。
在此情景下,中国如何进行应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中国应当进行自身文化定位由于中国独特的思想文化、社会特征,中国与西方在国际组织的认知和建设上存在着文化伦理上的冲突,诸如在政治价值观、政治分析、政治认知、政治权力理解、政治信息传播以及政治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如何探索适宜的文化定位和战略选择,是值得我国认真思考的。
书中指出,在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中,应当虚心学习、创造性模仿西方现代化经验,重视文明间平等对话、有理论意识地参与重大国际问题讨论,用动态的观念战略建设中国的文化政治,建构以国际组织为主要外交途径的文化外交战略。
中国只有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从单纯保护单一的民族利益向人类整体的前景追求上,才能切实实现文化定位上的良性转变。
2、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制度设计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参与度不高,向来被学者和他国诟病。
这表现在,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的是一种相机行事的最低参与策略,提出议案很少,否决权也很少使用。
江忆恩教授也认为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比较被动,缺乏参与与设计意识。
他指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中国领导人基本上坚持一种内化的现实政治世界观,认为国际体系处于危险的无政府状态,国家只能依靠单边军事实力确保安全1。
中国疑惧正式的多边合作,尽可能减少自己的承诺,同时又鼓励其他国家作出限制相对实力的承诺。
因此中国总是力图以最小的代价获益,这种搭便车行为体现在技术转让领域、军控领域等多方面。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第二框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同步测试部编版选择
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第二框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1.(2022·广东普宁)中国2022年农历新年到来之际,一些国家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华人送上新春祝福,表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同中国加强合作,携手同行。
下列对相关国际组织认识正确的是( )①上海合作组织是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②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③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④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①错误;金砖国家已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②正确;二十国集团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③正确;欧盟是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④错误。
答案:C2.多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这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
材料表明( )①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②我国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战略结盟③秉持“上海精神”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④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政策,②错误;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④错误;材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说明了秉持“上海精神”有利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①③正确。
答案:C3.中国倡议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20年7月,有遍及非洲、大洋洲、欧洲和美洲的103个国家加入亚投行。
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新闻报道
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新闻报道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展现出了积极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的新闻报道。
一、中国推动贸易自由化二、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作用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的谈判,并向世界展示了其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努力。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碳市场建设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还推动亚洲清洁能源联盟等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积极促进全球气候治理。
三、中国在和平与安全领域的贡献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贡献。
据央视报道,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主要参与国之一、中国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大量的维和人员和物资支持。
中国积极参与海盗问题的解决,派遣军舰参与亚丁湾等地的护航任务。
此外,中国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施,为减贫、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中国在卫生领域的参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卫生组织,并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在非洲应对埃博拉疫情和寨卡病毒传播等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向受灾国家提供医疗队伍、物资援助和专业知识支持,为国际卫生组织的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卫生组织的,推动全球卫生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总结起来,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中国在贸易自由化、气候变化、和平与安全、卫生等领域积极参与合作,并为国际组织的发展和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还体现在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案的提供上。
中国的作用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正在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这是中国与国外交流协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拉近两国人民之间距离的良好方式。
首先,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经济,向国际组织求助更为重要。
正如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所表达的,中国已经取得了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此,中国期望能够从国际组织获得技术支持和知识普及,从而更好地推动发展。
此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正在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展开紧密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国际组织可以为中国提供获得更多国际认可的平台。
除了促进发展,国际组织同样可以帮助中国解决国际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贫困问题等。
最后,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有助于拉近中国和国外的距离,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帮助企业在海外开展交流活动,建立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促进中外企业的合作。
另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也有助于和缓两国的关系,从而改善中国的外交形象。
总而言之,中国正在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这对中国的经济和外交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利用国际组织为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国际地位,解决国际热点问题,拉近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之间的距离。
中国政府领导人将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友好机制,让更多的中国人享受到国
际发展成果,与世界更加贴近。
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合作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位列世界经济大国行列。
当前,为了顺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正在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的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对中国而言,有多重意义。
首先,国际组织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规则的支撑。
国际组织及其规章制度,可以把一国的政策和行为与其它国家相互协调,共同解决众多问题,避免双方发生误解和冲突。
中国的加入国际组织并专注于其内部规则,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掌握和应对国际合作中潜在的风险,从而有效保护自身利益。
其次,加入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中国在国际层面的政治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加入国际组织,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事务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
再次,加入国际组织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参加国际组织,中国可以获得关于技术、产品质量标准、行业规范等的重要信息,从而促进本国技术的升级和进步,实现科技和经济发展。
同时,国际组织也是中国扩大外部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吸引更多外部资金和技术,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密切联系和交流。
最后,加入国际组织有助于构建多边合作关系,增加国际社会的稳定性。
国际组织是国际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协调各国的发展差距。
参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总之,加强同国际组织合作,对于中国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国际组织有助于中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保护自身利益,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最终实现中国发展的共同目标。
为此,中国应该大力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以期实现中国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只有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才能有效保护自身的利益,推动经济发展并实现国家发展的共同目标。
探索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加快输送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胜任力发展高端论坛综述
【会议综述】探索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加快输送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胜任力发展高端论坛综述李辉王壮壮作者简介: 李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王壮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气候变化。
(邮编:100089)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4536(2021)03-0146-0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上升。
中国领导人近年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理念,力求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要在国际层面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增强互信与合作。
国际组织,尤其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作为重要的多边机构,为中国践行上述理念提供了宽阔的世界舞台。
然而,目前在国际组织就职的中国籍职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级别上,都有待提高。
因此,国家和社会需要不断培养能够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高端人才。
但是,何为国际组织胜任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怎样在以高校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开创新的社会化培养机制,成为亟待探索的问题。
为此,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于2020年9月27日成立了国际组织胜任力发展中心,旨在加快探索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机制建设。
同时,来自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等部委的相关领导,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原中国驻联合146探索构建社会化培养机制,加快输送国际组织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胜任力发展高端论坛综述—国专门机构、驻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高级外交官员,以及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中智国际人才等企事业单位的代表60余人出席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胜任力发展中心”成立仪式,并参加了“国际组织人才与胜任力高端论坛”。
出任国际组织高官的中国人
出任国际组织高官的中国人中国是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国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逐渐在国际社会中加强。
随着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力也在扩大,这使得一些出色的中国人有机会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高官。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逐步加入了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在这些组织中,中国已经有许多人出任高级职位,以在这些组织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中国在联合国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提出的很多倡议都获得了广泛认可,比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多边主义、支持开展联合国改革等倡议。
同时,在联合国的工作中,许多中国人都担任了重要职务。
例如,2007年到2012年期间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他的任期内,中国担任了网球明星李娜的联合国推广大使,李娜向全世界分享自己渐进成功的故事,这使得更多人认识到中国的奋斗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中也有很多人才,他们在保证国际金融的稳定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曾在国际银行间金融协会、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
例如,世界银行现任行长金墉,他于2016年上任,是中国人担任的第一个世界银行行长。
金墉在世界银行工作中致力于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全球社会福利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在其他国际组织中也有杰出的人才。
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祁吉尔出任了总干事,他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际劳工组织中,勃兰瑞出任了总干事,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实现全球劳工的公正和合理的待遇。
总之,出任国际组织高官的中国人,强调文化多样性,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组织实现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本着多边主义原则,促进世界各国的平等和共同繁荣,是中国继续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未来,我们也应该继续加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通过全球视野促进自身和世界的发展。
加大对外开放的建议
加大对外开放的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开放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经济贸易也日益密切,而加大对外开放势在必行,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大力推进开放和合作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自身国家安全,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首先,中国应当进一步扩大外贸开放,抓住中国国内市场增长放缓的契机,整合和优化现有的资源,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将自身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朝着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目标迈进。
同时,中国应当充分利用其在多边国际组织中的优势,尤其是在欧盟、东盟、美洲以及非洲国家中的优势,加强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贸方面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国内,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外交开放,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通过与更多国家的友好互动,加强各国的全面合作,促进政治稳定,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比如,可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参与更多的国际议题研讨,减小世界的战略矛盾,推动各国的和谐融合。
此外,中国还应当加大科技开放,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和社会的互动,改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步伐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中国也应当大力发展未来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努力在技术前沿发挥作用,更多地引领技术发展的方向,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的变革。
最后,应当强调的是自身的国家安全。
加大对外开放可以带来不少的经济发展机遇,但也伴随着某些风险。
因此,在加大对外开放中,中国需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衡量利弊,把握好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确保自身国家安全。
同时,也要相应改善和完善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增强自身社会治安,使更多人受益于国家开放,稳定国家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应该对外积极开放,以及精心维护国家安全,以期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中国人加入国际组织能更好地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
●南方日报记者吴哲在去年6月举行的世界海关组织(WorldCustomsOrganization,WCO)年会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朱高章击败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几个竞选国家代表,高票当选为世界海关组织守法便利司司长。
此前,朱高章的身份是中国海关总署国际合作司司长。
这是中国海关官员第一次在世界海关组织担任如此高级别的职务,也是第一次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担任该重要职务。
事实上,如果细数一下,从陈冯富珍、林毅夫到朱民,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登上国际组织的舞台并身居高位,中国在国际组织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但正如有媒体评论指出,中国要在国际组织中增加话语权,除了要走“上层路线”,还需要走“基层路线”,只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各个级别的职务,负责具体运作,中国才能真正掌握国际组织游戏规则,增加话语权和影响力。
那么,朱高章的加入,让世界海关组织发生了哪些变化?在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低迷的今天,海关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前来参加2011世界海关与商界论坛的朱高章先生。
谈WCO的工作??南方日报:对很多读者来说,世界海关组织(WCO)也许比较陌生。
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下WCO及您所担任职务的工作内容朱高章:世界海关组织是国际性的海关组织,于1952年成立,也是为统一关税、简化海关手续而建立的政府间协调组织。
目前,世界海关组织共有177个成员,中国在1983年加入成为其中一员。
尽管在世界海关组织中,发展中国家占据大多数,但在此之前,正如其他国际组织一样,世界海关组织一直由少数的发达国家在主导。
世界海关组织共有3个司,分别是能力建设司、税贸司和守法便利司。
平时我们所谈的大部分事情都属于守法便利司的工作范畴,不夸张的说,90%以上成员关心的问题都在守法便利司。
正是因为主要业务都在这,所以在此之前基本是由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担任。
说到“守法便利”,其实就是执法与手续。
我们涉及所有的执法活动,从打击走私、毒品贩卖到保护知识产权、商业瞒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应向国际组织输送更多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各国联系的日益密切,国际组织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国也越来越重视以国际组织为平台的多边外交。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想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日益通过国际组织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朱民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该重要职务的中国人。
而在此之前,已有包括香港的陈冯富珍等中国人在国际机构和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
国际组织对中国倚重增加
7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拉加德提名朱民担任副总裁。
该职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增设的第四个副总裁。
这是继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后,又一位中国人担任世界主要经济金融机构的高级领导职务。
长期以来,该组织的总裁由欧洲人把持,而世界银行的行长则由美国人担任,形成了美欧控制世界两大金融机构的传统格局。
中国人分别担任该两大国际金融机构的副手,体现了中国在两大金融机构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也凸显了中国在国际机构尤其是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大大提升。
中国人出任国际金融机构要职也说明,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面前,国际金融机构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帮助。
正如拉加德所指出的,朱民担任副总裁,有助于IMF管理层一道迎接全球成员国未来面临的挑战,并增强基金组织对亚洲和新兴市场的了解。
中国人担任国际金融机构高管的同时,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权份额也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通过让中国人担任更多国际金融高官和转让部分投票份额达到拉拢中国,是基于希望中国为国际金融机构的重生伸出援助之手的目的。
对于中国而言,这却有利于中国不断熟悉国际机构运作规则,提升自身在国际机构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变动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增强规则塑造权和制定权,推动国际金融机构向公正公平方向改革,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创造更好的外部金融经济环境,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利益。
高管行列不乏中国面孔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提升并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金融领域,可以说正呈现向多领域、全方位延伸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担任各种类型国际组织的高级职位,中国面孔开
始出现在各种国际机构中。
中国在诸如科技、卫生、妇女、环境、粮食等各领域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
除了参与联合国以及国家间的国际组织,中国人也开始向各种技术型和专业型国际组织进军。
以中国科技界为例,中国科协2008年实施“国际科技组织事务专项”,支持中国专家积极参加国际组织活动以来,中国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日趋频繁,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稳步提高。
截至今年5 月,中国科协代表中国科技界加入240余个民间国际科技组织,推荐317位科学家担任民间国际科技组织各类职务。
在国际机构中的规则制定权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努力以增加这些机构的代表性、公正性,体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如2010年11月2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塑料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首次落户中国成都,这也是中国化工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中国争取塑料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具有战略意义。
同样在2010年,中国独立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首次发表了50个国家的信用等级,打破了国际信用等级评估长期由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垄断的不合理格局,发出了基于中国角度的国际信用评级的新标准和新规则。
作为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影响力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开始承办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多边会议,主动倡议成立新的国际和地区组织。
一些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总部也选择落户中国。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大大检阅了中国举办大型国际组织会议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作为国际组织和多边会议举办地的吸引力。
此外,中国还举办了每年一次的亚洲博鳌论坛,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中国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逐步与欧洲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并列。
2010年中国又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可以说重大国际组织会议和大型多边活动越来越愿意选择在中国举办。
中国通过举办各种大型多边会议,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而且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现在,由于各种国际组织和多边会议纷纷要求在中国举办,以致于中国政府不再担心没有多边会议在中国举办,反而担心国际组织和多边会议越来越多,越来越泛滥。
因而,去年中国中央政府专门下文,要求精简国际和多边会议规模和次数。
中国籍国际职员数目偏少
但也必须认识到,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重要国际机构中担任高官,中国在国际机构
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相比,中国还远远没有在现今重要的国际机构中具有决定性影响力,中国提升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无论是在世行还是IMF中投票份额的提高仅仅是一小步,是一个开始而已,只是中国经济实力的部分反映,而不是全部反映。
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投票份额的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世行和IMF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美欧手中的现状。
美欧分别担任世行和IMF行长和总裁的传统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美欧仍然对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具有否决权。
中国人目前担任的多数都是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副手,很少有一把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依然不够,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虽然中国人开始担任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和其它国际组织的重要岗位,但这仍然是凤毛麟角。
媒体的大肆炒作和中国国民的兴高采烈,恰恰说明了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任高官的稀缺,同时也不乏西方舆论借此制造中国已经在国际机构中获得重要话语权的舆论,以此让中国承担超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而且这些高管多数都是中国政府推荐并经有关国际机构认可的“政治性任命”,属于临时性的政府借调,具有不可持续性。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人通过公开竞争选拔在各种重要国际机构中长期任职的国际职员相对较少,不仅远远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无法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国等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而且与中国在国际机构中分担的费用和承担的义务相比也严重不对称。
以世界粮食计划署为例,在全球有4,000多国际职员,虽然何昌垂被任命为该组织的副总干事,但该组织中的中国籍专职职员屈指可数,不超过两位数。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形成向国际机构输送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和人才保障机制。
要想在国际组织任职,既要了解中国政府运作,熟悉中国国情,也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外交事务。
虽然中国每年有大量的语言类学生毕业,但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外交锻炼,不了解国际规则和运作,因此很难竞争上国际组织的职员招聘。
此外,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政府部门与国际机构任职之间的双向交流机制,这就大大制约了中国人在国际机构中担任职员的积极性。
笔者在与多个国际机构的官员接触时,他们都发出了很大的感慨,他们特别希望中国政府人员到其机构中任职,但因为国内机制问题,很少有政府部门的人员愿意“跳槽”到国际机构任职。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任职不仅要走上层路线,更要注意走基层路线。
只有让更多的中国人
到国际组织中任职,掌握游戏规则,负责具体运作,才能真正从实质上提高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