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理学课件
2024市政管理学课件
01定义02特点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力如何有效配置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的科学。
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
市政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更新。
市政管理学定义与特点市政管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权力、城市公共资源、城市公共事务、城市公共利益等。
研究内容市政管理体制与机制、市政公共政策、市政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市政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安全与危机管理等。
市政管理学意义与作用意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城市发展提供指导、为市民参与提供平台。
市政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指城市政府为了履行其城市管理职能,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而建立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的总和。
市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包括系统性、动态性、规范性和法制性。
市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按行政层级可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均权型;按管理方式可分为直接管理型和间接管理型。
市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市政管理体制概述01市政职能的概念指城市政府在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02市政职能的划分一般可分为经济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和生态建设职能等。
03市政职责的界定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能交叉和重叠。
市政职能划分及职责界定市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市政机构的概念指城市政府为实现其管理职能而设立的各类机构的总和。
市政机构的设置根据城市规模、管理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设置市政机构,包括综合管理机构、专业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等。
市政机构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市政机构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等。
03规划实施与监督规划经批准后,需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时序,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市政管理学第8章_城市基础设施管理.ppt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8.1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8.1.1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 2. 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 1. 城市能源供应设施 2. 城市供水排水设施 3. 城市交通运输设施 4. 城市邮电通信设施
5. 城市环保环卫设施
6. 城市防卫防灾设施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关键术语
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 自然垄断 成本沉淀 政府职能 公私合作 民营化 PPP模式
规模经济
投融资体制
BOT模式
交通运输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城市基础设施?它可分为哪几类?
8.4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
8.4.1 城市交通运输的含义 1. 城市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运输是指人和物在空间上的流动和位移,这种移 动需要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城市交通由 对外交通系统和内部交通系统所组成。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变迁
蒸汽机 时代 内燃机 时代 综合动力 时代
自然力与动物 力时代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8.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8.2.1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 和供给水平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的 基础性地位得到加强
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 取得初步进展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8.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8.3 基础设施运营体制
8.3.4 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趋势 4. 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主要形式
公私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和民营化的具 体模式主要有: 1. “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 Model, BOT); 2. “股份制”模式(Joint-Stock Model, JSM); 3. “永久专营”模式(Perpetual Franchise Model, PFM); 4. “建设转让经营”模式(Build-Transfer-Operate Model, BTO); 5. “购买建设经营”模式(Buy-Build-Operate Model,BBO); 6. “租赁经营开发”模式(Lease-Develop-Operate Model, LDO); 7. “合同外包”模式(Contracting Out Model, COM); 8. “建设拥有经营”模式(Build-Own-Operate, BOO); 9. “建设经营补助”模式(Build-Operate-Grants BOG)。即 民营企业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项目,政府给予一定财政补助。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市政管理学ppt 第11章 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11.2 社会公正与底线责任
❖ 11.2.1 底线公正的基本含义 1. 社会公正的理论流派
自由主义公正观 功利主义公正观
平均主义公正观
• 保障人人都有天 赋权力,机会平 等
• 政府无须干预
• 弊病: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 从最大多数人的最 大利益出发,主张 社会分配应当有助 于个人利益总和最 大化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3 城市公共事业改革
❖ 11.3.3 城市公共服务机构改革
2. 事业单位改革的分类管理
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
应逐步转变为行政机构, 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 机构
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可依照NPO的规范性要 求进行改革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应逐步转变为企业
11.1 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
❖ 11.1.4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01
政府负责组织纯公共服务的供给。
02
“掌舵”而不“划桨”。
03 为公共服务的私人供给提供制度激励。
04 运用政府规制手段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05 在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政府有责任给予 消费者某种支持。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在效率上具有显著 优势,但对社会平 等的诉求往往落空
• 主张在个人之间 平等地分配公民 权利和社会财富, 是最具有道德感 召力的公正理论
• 绝对平均主义的 不可取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2 社会公正与底线责任
❖ 11.2.1 底线公正的基本含义 2. 底线公正的理论内涵
❖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事业运行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市政管理学》课件
介绍环境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如 污水处理技术、垃圾焚烧技术等,分 析其对环境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经济管理实践案例
经济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济管理案例,如香港的自由港经济模式、纽约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等 ,分析其经济发展背景、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
经济管理创新
探讨经济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分析其对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
介绍国内外公共服务管理的实践案例,如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纽约市的垃圾 分类政策等,分析其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公共服务管理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等,分析 其对公共服务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实践案例
环境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管 理案例,如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治 理、杭州市的“五水共治”等,分析 其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和实施效果。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行政法
规和地方性法规。
02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内容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环保、交通、公共安全等多个
领域,包括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
03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作用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障城市发展和保护公共利益
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措施,以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提供方式
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方式,如政府 直接提供、外包等。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政策
城市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如大 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政策。
环境治理措施
城市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如垃圾 分类、绿化建设等。
我的市政学(6)PPT课件
(二)城市土地管理
地籍管理:地籍是土地的户口,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
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国家为获得地籍 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 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土地权属管理: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土地登记
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土地所有权变更(征用集体土 地);土地使用权变更(划拨、出让、转让、赠与、继承等)
11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所有制度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和核心, 全部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 形式:我国全部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 众集体所有制。 主体: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国家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占有属于全民的 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
一、 城市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2、社会特性: (1)城市土地价值的密集性。 (2)城市土地区位的效益性。 (3)城市土地报酬的递减性。
科技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入,报酬出现
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总报酬: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源投入土地后,所得的产品量。 平均报酬:生产资源投入量与相应产品量之比 边际报酬: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资源投入量,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值
用制度。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 出让与划拨 转让: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方式。出售、交换、赠
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定的目标和土地系 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整治和保护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土地市场管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有效地管理、监 督和调控。 土地位置固定性,使土地产权交易必须 在法律保护下进行。土地保值增值的特性,使土地 市场的投机性更大,需要加强管理,抑制土地投机 行为。
《市政管理学》第二章
关键术语
城市 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 城市功能 郊区城市化 低度城市化 大都市区
逆城市化
复习思考题
1、城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城市有哪些基 本特征? 2、全球视野中城市发展的最新趋势有哪些? 3、简述城市的功能。 4、什么是过度城市化?什么是低度城市化? 什么是逆城市化? 5、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逆城市化”现象?
大都市区的优势
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
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专业 化的劳动力资源
各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2.3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2.3.1 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非农产业、地域城市化的过程,是意识、
1.含义: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人口、
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过程,是城
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逐城市的基本特征
(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
1.城市的产生
城市的产生与社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密 不可分,市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 工密切相关,城的产生与阶级的产生密切 相关。
2、形成新时期的城市化方针的原因
(1)以大城市为龙头。大城市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可对周边地区 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大城市向国际城市的发 展,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2)以中等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在城市体系中具 有承上起下的优势,有利于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 发展,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联系。 (3)以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小城市能充 分发挥“储水池”作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给 大中城市造成的冲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 会转型。
《市政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 特征是:⑴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 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 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⑵城市规模扩张,人 口数量和用地猛增;⑶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 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整理ppt
7
第一节 城市
• (三)现代城市 • 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 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
➢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掌握方向的城市管理 层,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在现代社会的竞争潮流 中应当设定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制定什么样的战 略规划,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资源,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这是最基本、最首 要的问题。
整理ppt
19
第三节 市政管理学
➢ 四、市政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四)党对城市和城市政权的领导
➢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但城市党
组织本身并不是城市国家政权机构,它并不直接、具体
地管理城市事务,而是体现为市委对城市和城市政权机
构的领导,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整理ppt
24
第一节 中国城市政治权力系统
➢ 1、政治领导
➢ 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 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
➢ (四)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整理ppt
21
第一章 市政管理的主体
➢
第一节 中国城市政治权力系统
➢ 一、中国城市党组织
➢ (一)性质和地位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我国 的执政党,是全面领导中国政府的政党组织,是 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城市 国家权力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都必须坚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 织在城市政治权力系统中处于领导和核心地位。
市政管理学..
名词解释(10*2)简答题(7*5)综合论述(15,10,20)猜测:【名词解释】:城市、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规模、市政、市政管理、市政管理体制、市民参政、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土地的用途管制、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环境、环境容量、城市环境管理市政学第一章绪论1、城市的概念城市地理学:强调城市的空间特征,认为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的内涵①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产生基础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大分工。
②城市作为一种居住群落体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③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城市是系统性存在,也是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
⑤城市是一个一个不断发展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空间实体,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聚集的组织系统。
3、城市的特征(与乡村的区别)(1)空间上的聚集性:聚集性是城市所持有的根本属性之一。
(2)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第二、三产业):这是城市的经济特性。
(3)构成上的异质性:这是城市的社会属性,有时又被称为“多样性”、“流动性”。
(4)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5)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4、城市化(以人口、土地角度理解城市化)概念就是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
就是乡村转变为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快速发展的一种历史现象和复杂过程。
5、逆城市化概念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过程,不是城市人口重新回归为乡村人口的过程,而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导致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区和乡村扩散,大城市的绝对人口下降,郊区和小城镇人口呈增长态势。
6、城市化的功力机制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种动力的构成关系看,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
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第一动力源,而且是其他动力的发生基础和实现前提。
《市政管理学教案》课件
《市政管理学教案》PPT课件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市政管理学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市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时数:45分钟二、市政管理学的定义与特点1. 市政管理学的定义: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职责、功能、方法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 市政管理学的特点:a. 实践性:市政管理学以城市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b. 综合性:市政管理学涉及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具有综合性。
c. 发展性:市政管理学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政府职能转变而不断发展,具有动态性。
三、市政管理的作用与任务1. 市政管理的作用:a.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与秩序;b. 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c.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d. 推进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2. 市政管理的任务:a. 城市规划与建设;b. 城市经济管理;c. 城市公共服务;d. 城市社会管理;e. 城市环境保护。
四、市政管理的基本原理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
2.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应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3. 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政府应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充分听取民意,实现民主决策。
4. 法治原则:政府行为应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公民权益。
五、市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1. 政策分析与评估: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政策相关信息,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2. 公共项目管理: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 绩效评估:对市政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估,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4. 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市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六、市政管理的实践领域1. 城市规划与管理:介绍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以及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
2. 城市经济管理:探讨城市产业发展、财政与税收、价格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市政管理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一、市政管理的理解市政的理解:五种不同的说法1、所谓城市政权说,把市政看作是城市政权,看作是国家整个地方政权的组成部分。
2、所谓城市政治说,从政治学角度强调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系市政界定为城市中的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
3、所谓城市行政说,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
4、所谓城市事务说,市政理解为道路交通、卫生教育、供水供电、园林绿化等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公用事业及其管理。
5、所谓城市政策说,从政策学的角度而言,认为市政是指城市政策,包括城市公共政策的形式、过程、选择等。
1)市政管理主体♦所谓中市政主体,是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政权机关。
♦所谓小市政主体,是从行政的角度专指城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如我国的各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及城市各级人民政府的各类职能部门(厅、局、委、办),还包括城市各类行政派出机关,如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派出所等。
2)市政管理的目的市政管理的目的: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市政目标的设定标志着市政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市政管理的灵魂和目的。
3)市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为解决城市事务管理中的公共问题,市政主体所进行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和政策评估都是连续性的活动。
♦随着城市问题的发展变化,市政管理的内容、手段也在不断变化。
♦同时,市政管理过程也是市政管理主体之间、市政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个互动过程。
4)市政管理的表现形式♦市政管理的表现形式:各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它既包括专门适用于城市的上级政策、法律和法规,也包括市各公共权力主体制定或发布的决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行政规章、行政命令、行政决定等.市政管理的研究对象:城市。
市♦“城市”与“市” :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城市”相当于英语“city”,是农村的对应称呼,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济、地理概念。
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
思考:
试述当前研究市政学的现实意义。
4
第一节:市政管理的涵义
一、“市政”中“市”的含义
1、基本含义—城市:与乡村脱离的,人口和贸易密集的 地方。
2、行政建制含义:国家为了管理的需要,根据规定的标 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而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 区划。 3、广域型行政建制含义:包括了农村
5
6
7
美国的亚瑟 ·W .邓恩( Arthur W . Duwn ) 1909 年的《社区与 市民》。这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初级教科书。
14
(2)20年代左右,这种研究进一步细化,开始在城市财政税
收、司法、教育等方面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其中,美国芝加 哥大学社会学系对城市社区的研究最为出名。对中国影响最 大的是美国学者孟洛( W . B . Munro )于 1921 年和 1923 年分 别出版的《美国城市的市政府》和《市政府及管理》。这两 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标准教材。同时也是市政学学科形 成的标志。 ( 3 ) 30 年代以后,关于城市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 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 了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主张居住区应该建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不同的 地段采取不同的人口密度;应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 居住的关系;新建筑区应多保留空地以便绿化,在 市郊保持良好的风景地带,以备市民去游憩;应将 交通视为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拓宽城市的交通道 路,减少交叉口过多的现象,以避免交通拥挤和减 少交通事故;大城市办公大楼、商业服务、文化娱 乐设施不应过分集中分布,应适当分布;城市发展 应强化保持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等意识。
4、我国的市建制包括以下几种:
直辖市、副省级市、省辖市、县级市
杨宏山编著的《市政管理学》教材的课件 第7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2 城市政府规制管理
❖ 7.2.3 政府规制的理论发展
▪ 1、公共利益理论
公共利益理论认为,政府可以代表公众对市场作出理性 的计算,并使市场规制过程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从而保护 客户免受私人垄断厂商的侵害。出于这一假定,对任何行业 实行政府规制都符合公共利益,只要立法者不是以任性或歧 视的态度办事。出于公共利益考虑,哪里存在着市场失灵, 就应该在哪里实施政府干预。由于政府规制的实证研究结果 与公共利益理论的规范分析并不一致,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这使该理论遭到了一些批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公共财政具有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1 城市公共财政管理
❖ 7.1.1 城市公共财政概述 2. 我国城市财政体制
计划经济时代——“统收统支”
改革开放以后 1980年开始,中央在大多数地区实行财政包干 为提高中央财政所占的份额,中国在1994年实施了分税 制改革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7.3 城市自然垄断管理
❖ 7.3.2 自然垄断行业的特点 2. 自然垄断的业务边界
静态 角度
凡是需要进行大规模网 络和管道建设的经济领 域,都属于自然垄断行 业。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需 要进行管网建设的行业 来说,并非其所有业务 都具有自然垄断性,自 然垄断的静态边界可以 进一步细分。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在政府规制过程中,企业行为会存在逆向 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政府规制虽然可以避免某些方面的市场失 效,但必须付出逆向选择和隐藏信息等社会成本。政府为了制定 有效率的规制政策,必须尽可能地获得企业的真实经营信息,而 企业则倾向于隐藏信息(商业机密)。如果企业垄断了经营成本 的真实信息,政府就难以按照实际成本制定管制价格。激励性规 制理论侧重于研究如何设计激励机制和设置正面诱因手段,鼓励 企业显露真实的经营信息,从而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规制信息, 并刺激企业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
市政管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
第二节 城市与市政
第三节 市政管理学
第一节 城市
一、城市的起源
(一)最早的人类定居点 原始社会是穴居、巢居。旧石器时代发现了土窑。中石器时 代部落居民点出现,同时以帐篷为家。 (二)农业革命与农业居民点 在新石器时代,第一次社会分工出现,就是农业与畜牧业的 分离。出现了人类永久定居的农村定居点,但还不是城市。
65页
三、我国的市行政管理体制 (一)市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形式
首长制
集权制 分权制 层级制
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和职责赋予一人
委员会制 重大事情由集体决定 行政权利集中于上级机关 上下级依法各施其责 政府组织纵向分若干级,每个层级业务相同,范围 不同
职能制 完整制
分离制
政府组织平行划分若干部门,业务不同,范围相同 同一层级的各个机构受一个首长或机关领导
3、两者的区别:市政主体包括的范围不一样;职能范畴不一 样。
11页
(二)市政的内涵
1、市政的政治学内涵
2、市政的经济学内涵
3、市政的法学内涵
市政就是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以及通过与市民个体和群体的 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 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 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这其中包括了市政的广义和狭义的内 容。
同一层级的各个机构不仅受一个首长或机关领导
68页
(二)市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决策机制 执行机制
反馈和监督机制70页四、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市政府的执行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部门: 1、宏观调控部门,包括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贸委、财政局 2、专业管理部门,如文化局、交通局、民政局等 3、受中央或省垂直领导和市政府双重领导的执行机构,包括 国税局、国土局、地震局、气象局、烟草专卖局 4、市辖区、县政府及其内设职能机构 5、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各种临时机构
市政管理学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 市场失灵与公共管理
3.2.2 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公共产品问题
公共产品问题是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公共管理通过区分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界定了政府的职能范围和基本责任,为政府机 构设置和财政开支规模及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所谓公共产 品,是指社会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它具有共同消费、共同受 益的特点。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可以将不付费者排 斥在外,依靠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当市场出现供 给不足状况时,生产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主动增加产量;当市场 出现供给过剩情况时,供求规律会导致价格下跌,它引导生产者减少 产量。而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排他,个人即使没有付费也能够享有公 共产品带来的好处。因此,社会成员普遍存在免费“搭便车”心理, 人人都希望别人努力去提供公共产品,而自己坐享其成。由此可见,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很难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2 市场失灵与公共管理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
传统经济学构建的完全竞争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拥 有充分信息,所有与产品有关的信息都是完全公开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据此作出正确的决策。然而,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交易各方对于商品质 量、性能、价格等信息的占有是不对称的,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 关信息,一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另一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信息不 对称情况下,市场交易中的一方就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侵害另一方的 利益,破坏资源最优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问题。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逆向选择。 即质量差的产品获得优先交易机会,导致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不正 常现象。逆向选择主要发生在质量不易鉴别的产品身上。(2)道德风险。 是指市场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协议后,其中一方出于单纯追求自身利益, 可能做出对另一方不利的行为。以保险行业为例,有的人购买保险后, 可能会产生麻痹大意或依赖心理,人为地降低防范风险发生的努力程度。 医疗市场和装修市场,也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市政管理的理解市政的理解:五种不同的说法1、所谓城市政权说,把市政看作是城市政权,看作是国家整个地方政权的组成部分。
2、所谓城市政治说,从政治学角度强调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系市政界定为城市中的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
3、所谓城市行政说,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
4、所谓城市事务说,市政理解为道路交通、卫生教育、供水供电、园林绿化等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城市公用事业及其管理。
5、所谓城市政策说,从政策学的角度而言,认为市政是指城市政策,包括城市公共政策的形式、过程、选择等。
1)市政管理主体♦所谓中市政主体,是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政权机关。
♦所谓小市政主体,是从行政的角度专指城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如我国的各级市、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及城市各级人民政府的各类职能部门(厅、局、委、办),还包括城市各类行政派出机关,如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派出所等。
2)市政管理的目的市政管理的目的: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市政目标的设定标志着市政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市政管理的灵魂和目的。
3)市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为解决城市事务管理中的公共问题,市政主体所进行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和政策评估都是连续性的活动。
♦随着城市问题的发展变化,市政管理的内容、手段也在不断变化。
♦同时,市政管理过程也是市政管理主体之间、市政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一个互动过程。
4)市政管理的表现形式♦市政管理的表现形式:各种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它既包括专门适用于城市的上级政策、法律和法规,也包括市各公共权力主体制定或发布的决定、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行政规章、行政命令、行政决定等.市政管理的研究对象:城市。
市♦“城市”与“市” :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城市”相当于英语“city”,是农村的对应称呼,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济、地理概念。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已有之。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公元前35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中国城市的萌芽可追溯到夏商时代。
♦“市”则相当于英语“municipality”,属于与省、县等行政建制对应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市”则是近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产物,是国家为了管理上的需要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
“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没有法定的分界线,具有边界模糊性。
♦而“市”则是国家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设有相应的国家政权机关,有明确的边界和确定的管理范围。
♦“城市”与“市”虽然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但并不是毫无关系。
二者都是以人口密度、工商业发达程度、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等为基本要件,它们之间有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一定规模的城市是设市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为依托,就不可能设立市。
而城市设置了市的建制,成为设市城市,将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一般而言,市是建立在城市地区的特殊类型的地方行政建制,不辖有农村地区。
但是,我国的“市”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它们通常都是以一个一定规模的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地区,其辖区内不仅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还可能存在其他城市,如县级市或县政府所在地。
三、市政管理的特征:政治性,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双重性四、我国市政管理的特点:市政建制具有双重性和职能的广泛性市政结构的同一性和法律地位的非自治性市政行政地位的等级性和内设层级的混合性五、我国市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公共市政:♦所谓公共市政是指城市政府的市政管理部门为了促进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对城市的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及公共环境的供给和维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它以城市运行的公共需要为准则,城市社会经济运行中由市场主体和居民能够办好的事情就不必实施市政管理,而私人活动不能,不愿、不宜完成的城市事务则由市政管理来完成。
♦人本市政:所谓人本市政,是把市民利益放在首位,从人的行为特点出发制定各种管理政策的市政管理模式。
现代管理已经由对“物”的管理进入到对“人”的管理的新阶段。
♦人本市政管理要充分突出人的因素。
♦其次,人的能动因素是加强城市管理的内在机制。
♦调动市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加强城市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是保障城市管理决策顺利实施,取得和提高管理效果的重要条件。
我国市政管理的发展趋势——人本市政♦再次,人的随机因素是搞好城市管理的主要难题。
♦人的作用发挥与任何物的作用的发挥有很大的不同。
♦它随人的意志、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偶然性,会很大程度上使管理效果产生不确定性,造成完满实现的困难。
我国市政管理的发展趋势——人本市政♦最后,人的利益因素是制约城市管理的重要条件。
城市管理者就必须考虑解决:一是维护、照顾人们既得的合理利益,使之不受侵犯;二是抑制、调整人们的不合理利益,使之趋于合理。
第二章城市的相关基础知识一、城市的定义、特征、形成、发展趋势城市的定义:五种定义1、一般的解释:城市是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综合性区域,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组织系统。
2、城市地理学: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包括自然环境却由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3、城市经济学:侧重于经济科学的研究,将城市定义为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如土地、住房、运输、劳动力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是以一定地域内密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有机体。
4、城市社会学:城市是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特殊社区。
5、城市政治学:城市不仅是市场中心的所在地和有法律规范的领域,更是不同团体间确定政治关系的制度化共同体。
市政管理学:所谓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中心。
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性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最主要的特征。
首先,城市的集聚性体现在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其次,城市集中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财富。
再次,城市是知识、技术和信息的生产基地,是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最为发达的地方。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城市是人类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交换体系。
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必然要求不断扩大市场的交换规模和交换频率。
正是市场自身的扩张冲动的刺激下,诸如劳动力、商品、服务、资本等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城市集聚。
城市的基本特征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首先,城市作为资源高度集约的经济体系,它具有生产、分配、运输、交换、消费等积极功能;其次,城市作为人口高度密集的居住社区,它具有衣食住行、工作、生活、休憩、健身、娱乐等社会功能;再次,城市作为知识高度密集的信息实体,其内部具备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等智力活动的功能;最后,城市作为管理高度复杂的市政实体,其管理活动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以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一方面,城市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也需要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商品、信息和管理的输出,获得丰厚的利润和价值回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财富积累和发展后劲。
城市的基本特征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城市社会的人际交往则要复杂得多,社会关系不再以血统或地域关系为基础,而是以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网络为基础。
与乡村社会相比,城市人口的种族或民族构成、风俗与心理构成、语言与习俗构成以及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的构成,都具有很强的异质性。
城市是多元文化互相交汇、互相碰撞的场所。
这里不仅是各种区域文化争相展示自己的窗口,也是各种地域文化接触其他文化的窗口,还是各种区域文化彼此吸纳、融合的场所。
城市的发展趋势1、城市郊区化为了消除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规模日趋庞大造成的弊端,近几年来,世界城市发展出现城市分散化与乡村城市化的局面。
一方面大量人口从中心城市流向城郊。
另一方面,乡村的生产手段、生活方式、文明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日趋向城市看齐,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生产手段现代化、生活方式城市化、乡村文明化、基础设施城市化、乡村布局规范化,形成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2、国际都市化目前,世界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国际性大都市”主要有纽约、东京、巴黎、伦敦、芝加哥、香港、悉尼、新加坡、汉城、法兰克福等10多个城市。
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和特征。
第一,城市综合功能作用非常突出。
其经济实力强大,投资基础好,经济开放程度高,并具有广泛的国际贸易、文化科技联系。
第二,具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与市场服务系统,具有陆海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运输体系和跨国界的交通网络。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城市都处在世界信息网络的主要节点上,海运、空运通达全世界。
第三,具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和高度国际化的第三产业,尤其是城市中心商务区高度国际化、现代化。
第四,具有非常现代化的地铁运输系统和区域快速线网络,保持着国际性城市的活力,使城市与区域发展紧密相关。
第五,具有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的支撑。
3、城市建设花园化“花园城市”这一概念是1898年英国一位叫埃伯纳泽霍华德在一本叫《明天的花园城市》一书中提出来的。
花园城市的观念实际上是把城市和乡村的优点结合起来,把工作地点引入乡村,在乡村建立工业区,然后围绕这些工业区建立绿化带,建造住宅,然后用绿化带把城镇隔离起来,以便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能享受乡村的风景。
20世纪初期,英国试验性地建造了两座花园城市:莱奇沃思和韦茵城。
1928年美国也规划设计了美国第一座花园城市拉伯恩市。
然而,花园城市的建设真正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是二战后开始的。
中国深圳2000年被评为花园城市,标志着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世界城市建设的先进行列。
4、城市管理信息化一方面,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作为城市经济中的新兴主导产业; 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加快网络的光纤、数字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城市交通、管理、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出版、社会保障、城市物业管理、商贸等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提高,甚至政府网上办公,政府可公开信息的社会化、数字化、网络化也在逐步推进,以实现城市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城关的效率。
5、城市风格的多样化一方面,世界城市化运动由工业经济时代的趋同仿效,逐步转变为追求城市的个性,不喜欢过去城市建设的单一与单调,讲究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国家、民族、地区的特色。